[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T 部 |
天主教神学 |
tiānzhǔjiào shénxué THEOLOGY, CATHOLIC 参阅: 385神学 442基督徒神学 44天主教会 42天主教的思想与生活 (一)概念说明:天主教神学Catholic theology一词指以天主教的思想与生活以及天主教为其首要来源及对象的基督徒神学形式。其对应伙伴因此而为基督教神学。因为天主教与基督教在基督徒信仰上有其共同基础,二者合而形成基督徒神学。本题目只论天主教神学的特殊面貌。 (二)天主教神学的特殊面貌与基督教神学不同,可以简短撮要描述如下: (1) 在天主教神学认识论与解释学的层面上,肯定人性本身,为三位一体之天主的受造物,有其永恒的善与才能。因此,天主教一致肯定人的理性与其能力;藉此能力人经过类比(参 698)的方式,能上触无限、超越的奥秘。天主教神学在追寻真理时特别注意不同的权威,如圣经、传统训导权、礼仪、教友生活、神学家等。 (2) 在教会论的层面上,天主教神学以教会训导权(参 418)的基本意识着称,应视教会训导权与圣经、传统密切交织在一起;天主教神学有意识地在此三个不可分离的因素动态交织的氛围中发挥其功能。 (3) 在宇宙实体的层面上,天主教神学比较主张和谐、一切存有物的整体观;天下为公,以及多种媒介的作用。具体而言,在天主教神学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此「媒介」的主张,推动其发展出某些神学主题与论说,成为一部分典型的天主教神学: 1)有关天使的神学思考:了解天使与人同为受造物,又是天佑的中保(参 50)。 2)有关玛利亚、耶稣基督的母亲、信仰团体之教会典范的丰富神学思想:她被天主教会以特殊方式尊崇(称为超级敬礼hyperdulia) (参 556),因她是耶稣基督、救世主、绝对唯一中保的母亲;她也扮演中介的角色,但其中介角色完全仰赖于耶稣基督之中保角色(参 557)。 3)圣人敬礼:天主教神学认为圣人 是典型基督徒,相信他们是生活天主面前的转求者;这种尊敬只称为「敬礼dulia 」(参 547, 549)。 4)七件圣事的丰富神学。基本上认为七件圣事是教会奥迹七种具体的表达方式;既是个别受洗的人,也是基督徒团体的「救援圣事」(参 561)。 5)坚信三位一体的天主在人类历史中的启示,需要各种形式的媒介,才能到达听者的耳中、心中,例如:降生的天主圣言,纳匝肋人耶稣,是不可见之天主的「肖像」,是「原始圣事」。教会是基督救恩临在人间的可见记号,是「基本圣事」。在这可见的教会里,又有教会训导权扮演媒介的角色(参 418),就是说,它的角色是在把旧约及新约的启示介绍给生活的基督徒团体。 6)最后,在「成义」过程中,人性的本身也扮演媒介的角色:天主的恩宠在人性中运行;天人的两个世界,不应当分得太清楚,一如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时所坚持的。 (三)天主教神学的历史,按天主教的了解,与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参 273)前的基督徒神学史相同。由于它的特殊面貌,从这时候起,天主教神学发展出某些特殊外观,简略描述于下: (1) 十六、十七世纪的天主教神学,大部分是古典士林学派(参 20,19)的延续,努力克胜从中世纪晚期而发的唯名论(参 463);与改革宗神学有争论,尤其在「成义」或「称义」、圣事及教会论上。天主教神学本身中也有争论,系有关圣宠与人的自由之整合观的古老问题:比如杨森(C.O. Jansen, 1585-1638) (参 546)强调圣宠,巴依乌斯(M. Baius, 1513-1589) (参 85)却坚持人的自由。在神学历史有类似的辩论,道明会神学家大体上较强调天主的恩宠,耶稣会神学家则较强调人的自由。 (2) 文艺复兴(参 84)唤醒的历史科学兴趣,十八世纪续有发展,产生了教父学、教会史与信理史的认真尝试,但是,圣经都非最初关心的神学主题。 (3) 启蒙运动(参 474)的理性主义、马克思(K. Marx, 1818-1883)的社会唯物论、达尔文(Ch. Darwin, 1809-1882)的新进化观,海克尔(E. Haeckel, 1834-1919)的无神论进化论,以及佛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以灵魂作的探索研究,解释宗教乃是人的心理作用,这一切渐增的影响,使十九世纪天主教神学苦心经营出的众多神学思想,日益受到挑战。1817年杜宾根(Tuebingen)大学的天主教神学院成立,引来所谓「杜宾根天主教学派」的美誉。这个学派的独特在于它的态度:对新观念开放并勇敢去思考;敏感于「时代讯号」;有理论思考与历史的醒觉。这个学派设法去适应斐希德(J.G. Fichte, 1762-1814)、谢林(F.W. Schelling, 1775-1854)、黑格尔(G.W.F. Hegel, 1770-1831)、雅各比(F.H. Jacobi, 1743-1819)有力的哲学,以及基督教士来马赫(F. Schleiermacher, 1768-1834)的思想。 (4) 「超验哲学」如康德(I. Kant, 1724-1804)、马雷夏(J. Marhal, 1878-1944)等人的影响导致超验神学的发展(参 161)。 (5) 廿世纪天主教神学思想走向多元化;过去较一元文化的根基渐趋消弱,各种神学学派得以设立,对于基督启示所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初传神学坚持新约喜讯的重要;政治神学指出社会─ 政治界对科学性神学工作的重要;解放神学由投身奋力求取人类整个解放的角度说明基督的奥秘;过程神学试图呈现历史的向度,在基督奥迹内的变化与成长;最后,今日的天主教神学也有传统士林神学复活的特征,部分原因是许多神学家及教会人士难于适 当应付现代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 (四)天主教神学今天正面临一些迫切的问题: (1) 有关神学之为学术,与教会训导权以「权威」教导天主教义,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不同作用,需要更进一步及更详细的神学综合。 (2) 把神学思想集中于基督的奥迹中,免得把不在「真理层次」最高层的神学问题及题目看得太重。 (3) 由于教会在人类不同的文化中,本地化正有前所未有的活力,所以应继续努力协助天主教在结构上变得更有弹性,以迎合日益多元的生活方式。 (4) 加强注意圣神的向度,即构思更深刻、更存在性的圣神论(参 569),以便为各基督宗教间的内在交谈,以及与其他非基督宗教有建设性的、以人为中心的交谈,打开更宽的视野。 (5) 发展更广博的生态神学,以表达今人典型的「大公」及「天地人」的心情。今天越来越多人醒觉到:所有人类都住在这地球上的一个地球村里,正日趋成为一个地球家庭。 (6) 最后,天主教神学当作更多磋商的努力去建立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未来神学。一般来说,天主教思想善于回顾既往;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后的天主教神学也注意到为现代社会服务;但也当同时用同样的时间与神学产量,从事研究那么重要的未来问题。 参考书目: 《天主教教理》台北,1996。 奥脱(L. Ott),王维贤译,《天主教信理神学》,初版,二册,台中:光启出版社,1967-1969。 Bellamy, J. La thélogie catholique au XIXe siècle. Bokenkotter, Th. Essential Catholicism. Eicher, P. "Neuzeitliche Theologien: Die katholische Theologie." NHthG, vol. 3. Ed. P. Eicher. Muenchen: Koesel-Verlag, 1985. 196-285. Feiner, J. and M. Loehrer, eds. MS. Kasper, W. Theology and Church. Kueng, H. and D. Tracy, eds. Paradigm Change in Theology. Lubac, Henri de. Catholicism: Christ and the Common Destiny of Newman, J. H. Certain Difficulties Felt by Anglicans in Catholic Teaching. Rahner, K. and others, eds. SM. Vorgrimler, H. Understanding Karl Rahner: An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and Thought. Wildiers, N. M. An Introduction to Teilhard deChar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