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T 部 |
天堂 |
tiāntáng HEAVEN 参阅: 90末世论 139地狱 663乐园 635荣福直观 (一)概念说明:天堂heaven,从广义的宗教语言来说,可由三个角度来探讨: (1) 天堂是人类最美的境界,也是人类所能想像到的最理想的境界。这些图像与文化背景大有关系,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天堂就有不同的描述方式,例如:某一文化(宗教)强调人与人的位际关系、交谈、主体、历史等因素,那么他们心目中的天堂就是这个历史圆满的完成,在这美好的境界中必然有人与人、人与宇宙万物、人与天主之间的交往共融;另一文化宗教中强调了一体,有一元论(泛神论)的倾向,天堂就会成为人与绝对真如的合而为一,亦即小我流入大我(涅盘、顿悟)的境界。又如在一个缺水的文化背景中,他们所描述的天堂中必定有丰富的水源。……这些图像都表达出同样的信念:天堂是一个圆满、幸福、喜乐及和谐的境界。 (2) 天是宇宙体系的一部份,即穹苍。在此用法中,可说「天地」已指出所有包含在宇宙中的受造物。 (3) 天是神所在之地,甚至可以代替神。如中国古书上说「天命之谓性」,这里的「天」即表示是上天最高的主宰。在特殊的基督信仰中,天堂是指一个绝对不可失的境界,其中包涵整个人类,有天主圣三的恩惠,也与天主圣三相互寓居,更是人类依靠天主恩惠所努力达成的结果。 (二)圣经提到天堂时,有用普遍的意思(广义的宗教用法),也有用特殊的意思(狭义的基督宗教思想): (1) 旧约把天当作穹苍,把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分开(创一6),天主称穹苍为天。天也是雅威的居所。在那高座上,祂掌管宇宙万物(申廿六15;咏二4;十一4;依六三15)。这些说法主要在强调天主的存在以及祂动态性的救恩。因此在旧约晚期,当以民不敢直呼雅威之名时,天就成为天主的代名词了。 (2) 新约一方面接受了旧约的思想,另一方面则加上耶稣基督和救恩─ 特别是救赎的向度: 1)在福音中,耶稣曾提到天上的父亲(玛五16,45;六1~9)、天国(玛三3;五10,19~20;七21)。玛五12;十九21,29;谷十30;路六23指出天堂是人生前善行的报答,这赏报完全来自恩惠(玛廿1~16),因此对观福音所发挥的是人与天主的共融。末世的救恩就等于永生,永生就是进入天国,或天主的国。 2)保禄的天堂观特别重视基督的面目,得前四17曾说:「……要被提到云彩上,到空中迎接主:这样,我们就时常同主在一起」。斐一23;格后五8;得前五10;格后十三4 都提到与基督在一起的意思。 3)初期教会对耶稣基督的描述颇多,大体上都指出祂被提升天后将带着权柄自天降来(若三12,31;宗一9~11;玛廿八18;廿四30)。有关圣神的降来也有同样的说法(宗二1~2)。人与宇宙万物为一整体,所以住在天堂就是指宇宙万物与天主圣三共融的圆满意境,默示录称此意境为新天新地(默廿一1~5)。 4)新约也如同其他宗教一般地应用了很丰富的图像,以描写人圆满的全福境界,在旧约传统背景中(如出廿四9~11;依廿五6),新约运用了宴会来描述天国(玛八11;路十三29),其中耶稣基督是主人,祂邀请那些准备好的人(路十二37);或是君主为自己的儿子摆设婚筵(玛廿二1~14),这些都表示天主的邀请是一个恩惠。默廿一9~廿二5把筵席的图像和圣城耶路撒冷相连(圣城在旧约中代表着希望、安全及团结的象征意义)。至于默廿一~廿二,则引用了许多旧约的思想(如创二4~25;则卅六35;依十一6~7 ;六五25),所以默示录中也强调了生命树的果子(默二7)、生命的活水(默廿二1~2)、消灭古蛇(默廿2)、不再有死亡、悲伤、哀号、苦楚(默廿一4),也提到天堂的幸福包括了荣福直观(beatific vision)。 (三)基督宗教的传统,在不同的文化脉络中,以不同的神学思想来发挥圣经中有关天堂的喜讯。福音进入希腊文化时,原有的希腊文化所主张的精神灵魂论,把天堂当作个人死亡及末日时期整个人类复活之间的中间状况的幸福。基督宗教并未吸收这些主张,只汲取了希腊文化中的人学,也把天堂的幸福从人类精神上,理智与意志两种能力的角度加以发挥;如以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为基础的多玛斯学派(参 186),强调灵魂的理智层面,提出理性直观的论点;另如奥斯定学派(参 601)、方济学派却强调爱和感情的因素。 (四)教会训导权在中古时代才宣布了有关天堂的道理,也运用了士林神哲学的概念来保护基督宗教的传统道理(DS 1000, 1305, 1582)。如果以严格的释经学和知识论的原则来分析教会训导权的言论,则可发现二件事实: (1) 要分辨教会训导不同言论的正确程度(参 389)。即是说,除非教会训导当局有很明确的证据,否则不必把教会训导言论当作定断的信理。 (2) 现代神学对天堂的理论也很清楚的分成二面:1)天堂的本质应超过人的言语,因为「经上这样记载说:『天主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二9)。2)系统神学跟着教义部所发布的《关于末世论的某些问题》所说的「我们应尊重圣经中所用的图像,它们的意义应加以分辨,不过不应过份减弱它们,免得使这些图像所指的真谛失去它的意义」。在此,现今系统神学很注意地分开了天堂的真正意义与人的想像二者,但在宣讲福音时,仍须要具体而吸引人的图像,使聆听者更能深入福音的讯息之中。 东正教以及基督教的神学比较强调圣经中的天堂观,并对天主教在中古时期士林神学的天堂论点持保留的态度。 综合而论,现今系统神学大体上应对天堂的论点多加反省,并且当教会与其他宗教系统交谈中,也应将圣经中的天堂观和其他宗教传统中的天堂观相互参照。 参考书目: 黄凤梧编着,〈天堂(永福)〉,《人类的未来:基督信仰中的末世论》,台中:光启出版社,1977,173-184。 Bernard, P. "Ciel." DThC, vol. 2. 2474-2511. Finkenzeller, J. "Himmel." Beinert. 259-261. Haekel, J., J. Schmid and J. Ratzinger. "Himmel." LThK, vol. 5. 352-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