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R 部 |
日本神学 |
rìběn shénxué THEOLOGY, JAPANESE 参阅: 385神学 222亚洲神学 498场合神学 (一)概念说明:日本神学Japanese theology,以日本之领土、历史及人民为基础。在神学上与其处于相称地位者应为中国、菲律宾、韩国及印度神学。日本神学系亚洲神学之一部。1)就广义而言,日本神学包括在日本领土内所形成之一切神学,亦即包括佛教、神道及基督徒神学。2)就狭义而言,日本神学系指在日本各种方式之基督徒神学,包括以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为中心较普遍性的天主教神学,及较为传统之士林派天主教神学,及基督教神学。3)最狭义之日本神学,系指日本人民根据日本在实际宗教、文化、及社会政治环境上之特殊及独有经验,对关于耶稣基督之启示作有系统之思考后,所形成之神学。本文系讨论最狭义之日本神学。 (二)日本被人形容为一「古老的现代化」国家;因为世界上少有一方面保持其传统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一方面又转变为一个具领导性之世界经济强权的国家。要认识日本必须就其儒学、佛教(大乘,特别禅宗)、当地之精灵崇拜(animism)、及人民对其所属社会组织或政治机构之深挚忠诚意识等背景加以瞭解。甚多各该项成份已纳入日本之民间宗教(神 道教)内。 1549年天主教传教士圣方济沙勿略(F. Xavier, 1506-1552)踏入日本。跟着1859年基督教传教士亦相继进入,尔后基督宗教与日本即展开一种爱─ 恨关系。其实自1636年左右,此一「外国宗教」之繁盛已对日本及其根深蒂固之传统造成威胁。该年日本政府颁布〈国家封闭令〉,使外国人不得进入日本达两个世纪之久。在讨论最狭义的日本神学时,必须牢记日本是在明治天皇(1867-1912)对西方开放后,才跃升为世界经济强权之史实。 (三)就最狭义的观点而言,日本神学已发展的特性及焦点,有数项要点如下: (1) 十字架及苦难之 奥秘。北森和雄(Kazoh Kitamori, 1916- )于1965年发表第一本神学书籍《天主苦痛神学》。特别由于马丁路德(M. Luther, 1483-1546)及潘霍华(D. Bonhoeffer, 1906-1945)之激励,作者依辩证法方式处理神学问题,解释天主之苦痛系肇因于天主在爱与怒间之紧张情绪。天主之苦痛来自两方面:第一,无限公正及宠爱之天主不能宽恕其所爱之人。但第二,天主宽恕人,因而天主乃在作祂不能作(不应作)之事。应将罪人判入地狱的天主与爱罪人的天主相抵触。天主教小说家远藤周作(Shusaku Endo, 1923- )之《沉默》一书则对十字架、人性弱点、及天主对罪人胜利之爱等神学,有深沉而富于诗意之解释。受佛教神哲学所影响之「空」的主题,表达出日本神学家对于人类生存「阴」的一面之明确瞭解。 (2) 日本思想家泷泱克已(Takizawa Katsumi, 1909-1984)由着名佛教神学家西田几多郎(Kitaro Nishida, 1870-1945)推荐给出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巴特(K. Barth, 1886-1968)。尔后他发展了「以马内利神学」(Emmanuel-Theology),特别指向「绝对者」于宇宙之内在性。 (3) 小山晃佑(Kosuke Koyama, 1929- )则对大地及人类事务保持一古老之感觉;其神学带有日常生活之自然情趣,如:「水牛神学」、「三哩一小时之天主」及「十字架上没有把手」,均系企图根据人民生活实际情形,并将之携回现代生活之十字路口,以处理神学。他知道天主在人的归化过程中,处理上系缓缓行之;天主给予人空间及时间;天主亦照顾贫者。 基督徒在日本的总人口中仍属少数,但日本神学业已发表,可以预期未来之厚望。 参考书目: Kitamori, Kazoh. Theology of the Pain of God. Koyama, Kosuke. Waterbuffalo Theology. ─── . No Handle on the Cross. ─── . Three Miles an Hour God. ─── . Mount Fuji and Terazono, Y. "Japanische Theologie." Lexikon mis-sionstheologischer Grundbegriffe. Eds. K. Mueller and Theo Sundermeier. Berlin: Dietrich Reimer Verlag, 1987. 185-193. Immoos, T. Japan: Archaische Moderne. Ed. W. Kerber. Fragen einer neuen Weltkultur, vol. 5. Muenchen: Kindt Verlag, 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