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Z 部

中文圣经


 

 

zhōngwén shèngjīng

BIBLE, CHINESE

参阅 571圣经 412教会史 70中国礼仪之争 69中国神学 137地方教会

()历史:

(1)     中国文化最初得知圣经的存在是经过奈斯多利教派(Nestorianism) ( 228)的阿罗本主教(Alopen, 七世纪)。他在唐太宗贞观九年,即635年把基督信仰传入了中国,起名为景教,有「教义光辉,大当受人景仰」之意。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景净辅理主教刻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1625年在西安附近出士),凡一千九百多字,陈述基督信仰大纲。碑文中说耶稣完成了廿四圣有说之旧法(即旧约,希伯来文数法是24部书),又说耶稣死后「经留二十七部(即新约)」。碑文似乎也提译经的事:「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上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年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仗西郭,宾迎入内,翻经书殿,词道禁闱,深知正真,特令传授。」但景教并没有留下圣经译文。

(2)     真正的中文圣经要到十九世纪才出现。首先有新教英国浸会传教士马士曼(J. Marshman, 1768-1837)在拉沙(J. Lassar)协助下译成新旧约全书于1822年出版,称《新旧遗诏全书》。其次有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R. Morrison, 1782-1834)在米尔恩(W. Milne, 1785-1822)协助下译成新旧约全书,于1823年在马六甲出版,称《神天新旧遗诏全书》。这就是中国新教译经史上的「二马译本」。以后便有深文理、浅文理、官话的各种译本出现,其中以1919年于上海出版的「官话和合译本」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最深。

(3)     下一大站就是台港圣经公会所出版的「现代中文译本」圣经,1975年出《新约全书》(有天主教版)1979年出《新旧约全书》(因未译次经无法出天主教版)。这个新译的特色是译者均为中国学者,但并不是直接由原文译出,而是由《现代英语译本》(Today's English Version)译成汉语,再将译稿寄给另一批中国学者将译文与原文校对。翻译的原则是「意义相符,效果相等」。此外还有汉语的各种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圣经多种。基督新教和圣经公会在翻译圣经及推广圣经上真可谓不遗余力,成效卓着。

()相形之下,天主教在翻译圣经和推广圣经上要逊色得多。虽然第十七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将部分圣经内容用中文写出来,如阳玛诺(M. Diaz, 1559-1639)的《十诫真诠》,庞迪我(D. Pantoja, 1571-1618)的《受难始末》,但并没有完整新约或旧约的译出。直至二十世纪初才有耶稣会神父萧静山从拉丁文译出《新经全集》,译笔通顺,颇受欢迎,行销大江南北。在5060年代台湾天主教广传时,供不应求,由光启出了很多版。80年代大陆宗教政策放松,萧译新经再度遍行各地。

天主教真正整本的中文圣经是方济会雷永明神父(D.G. Allegra, 1907-1976)及其中国同会弟兄们努力的成果。他们用了九年的时间(1945-1954),先在北京,后在香港译注出版了八大册旧约诸书,又用了六年(1955-1961)译注出版了三大册新约全书。最后还用了七年时间(1962-1968)修改已译好的译文,而于1968年圣母无原罪庆节出版新旧约合订本。从此天主教有了自己的完整中文圣经,廿多年来,在礼仪、牧灵、建立信仰小团体上贡献殊多。这所谓的《思高圣经》译文忠实可靠,但导论与注释尚待随时改进。

参考书目:

《天主教中文圣经翻译简史》,香港:天主教香港圣经协会出版,1991 (非卖品)

汪维藩,〈圣经译本在中国〉,《金陵神学志》十四15 (1991), 62-73

房志荣,《天主教与基督教圣经的异同》,再版修订本,台南:闻道出版社,1987

〈圣经中文翻译〉,《圣经百科辞典》,梁工主编,渖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706-708

〈圣经合译委员会会议记录〉,《神学论集》75 (1988),资料室,16, 26, 34, 44, 94, 132, 141

赵维本,《译经溯源─ 现代五大中文圣经翻译史》,初版,香港:中国神学院,1993

房志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