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Z 部 |
中国哲学 |
zhōngguó zhéxué PHILOSOPHY, CHINESE 参阅: 344哲学 66中国各种思想典范 671儒家 619道家 69中国神学 140西方哲学 441基督徒哲学 (一)概念说明:中国哲学Chinese philosophy是全世界最古老,影响又最深远的思想传统之一;另外两个是西方哲学与印度哲学。以一般意义来说,「中国哲学」祇包括与西方哲学接触以前所开创或讨论的各类型哲学题材,同时也包括受印度佛学影响诸题材。接受西方哲学影响而仍以传统中国哲学题材为主者则堪称为「现代中国哲学」。 (二)历史: (1) 中国哲学的萌芽可于甲骨文中的卜辞见之;那是原始型态的宗教与自然思想。《金文》、《书经》、《诗经》与大约由周文王整理成的八卦与六十四卦继承了上述涉及大自然、宗教与人生的思想。约于公元前第七世纪完成之〈洪范〉(《书经》历史文件之一)总括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人必须遵循本身具自律性的大自然与人事大规范(洪范),后者包括涉及政治、道德与人生吉凶祸福的规律;而所有这些规律均由具位格性的「帝」或「天」所颁布。孔子(551-479)自承「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中的「九思」(季氏十六 10) 又显然与《洪范》中的「五事」有关联;其思想之受到〈洪范〉、《书经》之其他文件及《诗经》影响,自无可疑。孔子与孟子(约371-289)等所代表的早期儒家之属于有神论思想,虽受到少数人(如顾理雅)质疑,却仍是信而有征,且为中外重要学者所肯定。 (2) 春秋、战国时代的混乱使中国哲学走向二极化:一方面墨家主张博爱,并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均可直接由「天志」来解释,因此竭力主张「尊天事鬼」;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则以常道来替代宗教性的上帝或天。与道家相近的阴阳家以为,宇宙间的规律系非理性而玄妙不可究诘的;另一接近道家的学派则是主张以严刑峻法来治国的法家。同一时代流行于世的尚有名家,以钻牛角尖的方式强调正名。但一如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145-85)所言,六家均「务为治者也」,事实上均可融合。战国时代号称百家争鸣,实际上则以上述六家为主。 (3) 后代的发展则大致以儒家综合其他各家思想。这一趋势始自荀子(约298-238)而集大成于易传思想。佛教自隋唐大盛于中国以后,佛学亦自创一格;但宋代所创的理学(新儒学)仍吸收了佛学的某些因素。尽管儒家吸收道家思想最多,但后者仍能孑然独存,而至今对全世界发生极大魅力。关于中国哲学的特色,请参阅〈66中国各种思想典范〉。 参考书目: 〈太史公自序〉,《史记》卷一百三十。 项退结,《中国哲学之路》,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1。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香港:中国图书公司,1949。 Creel, H. C. Confucius, the Man and the My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