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X 部 |
西方灵修 |
西方灵修 xīfāng língxiū SPIRITUALITY, WESTERN 参阅: 710灵修 444基督徒的灵修 226东方灵修 140西方哲学 651欧洲神学 (一)概念说明:「西方」在教会的传统中,指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系地区,今天更是指欧洲和北美。拉丁和盎格鲁撒克森语系的文化思想型态,和在宗教信仰与灵修生活的表达方式上,自然和东方有相当的差异。在此特别指出它和中国文化与灵修之间的差异,其他自可不言而喻。 (二)西方思想型态,大体上说,着重于理性分析,所以在灵修生活的祈祷方面也是以「三司默想」为主;而且在讲解上,可将记忆、理智、意志的功能分析得清清楚楚,使初学默想的人很容易感到条理分明,有路可循。而东方则比较强调用「心」,教人「静坐」,以逐渐「空」下心来,为能看清事物真相。对克修工夫来说,西方的「悔罪修德」的基本模式是:先将罪的本质与丑恶(或德行的尊贵与美好)分析清楚,然后再分别以相对的方法,一一予以克除(或加以修练培养)。东方的「克己复礼」是先从人性本身开始,教人「率性─ 修道」,使人遵照「天性」而生活。西方是以「理智」的清晰,来推动「意志」去努力获得,。东方则教人由「心动」而奋起力行。在认知过程上,西方是锁定目标,弄得一清二楚(就如西方医学,手有病治手,脚有病医脚,清楚了当)。而东方常是先看「整体」,要人从「根、本」上着手,就如治病主要是将「血气打通」,疾病自会痊愈。 在此只是指出东西灵修的方式不同,并无任何褒贬之意。相反,此二者更可相互取长补短,整合为更完美的灵修方法。说得更清楚一点,理性分析是西方灵修工夫的特征与「天性」,过去对「悔罪修德」是如此,今天所强调的「价值内在化」仍是如此─ 天性使然,应以之为荣。东方则注目于「整观」全体,使人以「心」去体认人的天性真相;「克己复礼」就是依照天性而活一个真「人」的生活,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真人」。在克修方面,西方的分析透彻,目标明朗,大有助于东方的较笼统概括、模糊不清的困难与不足(尤其是于灵修生活的净化阶段)。东方的反身而诚,静观自得,很能调整西方的分析太多,过于讲求「效率」的灵修努力,特别是在明化阶段中。一旦进入「合一」境界,双方的分别与特征也就微不足道了。因为真正的合一体验,只能心领神会,是无法以语言清楚表达的。至于礼仪上的不同表达,由于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对本位化的努力推动,东西方各在其不同的「尽性」发展中,彼此都能获取互补的功效,甚或更好的整合。 参考书目: 池凤桐,《基督信仰探源》,台北:恒毅月刊社,1989。 伴渡,李纯娟合着,《吉光片羽─ 灵性修持新探》,台北:光启,1989。 胡国桢,〈中国基督徒的「静坐」〉,《神学论集》37 (1978),333-375。 高士杰,〈基督徒传统中的默想方法〉,《神学论集》44 (1980), 217-236。 张春申,《中国灵修刍议》,台中:光启出版社,1978。 陈文裕着,《天主教基本灵修学》,台北:光启出版社,1988。 徐可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