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Y 部

印度神学


印度神学

yìndù shénxué

THEOLOGY, INDIAN

参阅: 385神学 498场合神学 222亚洲神学 476第三世界神学 163印度教

()概念说明:印度神学Indian theology系以拥有世界第二最多人口之次大陆印度之领土、历史、国家及人民为基础所作的神学。在神学上与其处相称地位者为「中国」、「菲律宾」、「韩国」、及「日本」神学。印度神学系亚洲神学之一部:1)就广义而言,印度神学包括在印度领土上所建构之所有神学,如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及基督徒神学等。2)就狭义而言,系指在印度内所有之各种基督徒神学,包括以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为中心,较为普世性之神学,或较为传统之天主教士林神学。3)就最狭义而言,印度神学系印度人民对耶稣基督的启示作系统的思考,即他们根据印度人对印度实际宗教、文化、及社会政治内涵所作系统的思考。本地化的印度神学如此渐渐地形成。本文所讨论者乃此项最狭义之印度神学。

()印度文化描述:

(1)     印度属于地球上最古老但绵延至今之文化,拥有四千年以上有记载之历史。在此一历史过程中,各种次文化及语言、种族之人口同时出现,并于1947年他们集合获得独立。印度(也称为「母亲」,Mother India)是非常丰富的国家;印度宗教如其他宗教一样,可分为二个领域:所谓的民间宗教生活以及比较抽像的学术性层面。

(2)     它的宗教文化要素如下:深沉而明显的宗教心态早已发展了它自己的印度教神学。超越的神圣奥秘有数种名称,如:Brahman(绝对超越的第一始元)Paramatman (最高等的自我)Bhagavan (以爱充满宇宙和人心的主)。人类如何方能与此超越神圣奥秘作更深及更持久之结合等问题,一向在印度文化宗教历史上占中心的位置。思想家香卡拉(SankaraSamkara, 公元第八世纪,700-750)提出「不二一元论」(advaita, non dualistic monism)。他主张于实在界中要分首要和次要、完成和不完成、不变化和变化、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的存有。人类藉着次要、不完成、变化、有限及相对的实在界去体验那首要、完成、不变化、无限和绝对的存有。换言之,人类在历史过程中与绝对奥秘相遇。巴克提(bhakti)的奉爱思想却强调「绝对者」与「有限人」间之爱及相似位际性(你─ 我关系)的结合。印度之宗教精神一方面意识到在最重要之「绝对者」前所有可见之宗教结构、象征、及语言表达都予以相对化。在人类世界与「绝对者」间存在着中保、多神阶层。另一方面,印度宗教生活经常面对大量贫穷的情况。

()在此实际情况下,印度神学(就最狭义而言之神学)已发展出数项特性。

(1)     方法方面:1)神学思考是由具体的宗教信仰经验和社会脉络而出发。2)它强调神学思考的动态性、象征性和辩证性。3)它倾向上面所描写的「不二一元论」之思考方式。

(2)     内容方面:

1)三位一体的奥秘已吸引印度神学家之注意。十九世纪神学家钱德拉森(Keshab Chandra Sen)瞭解天主系三位一体,亦即Sat-Cit-Ananda (存有─ 知觉─ 快乐)之结合体;耶稣基督系神性知觉之降生,乃神在可见方式下的启示过程(自守护神Vishnu一直到Krishna)之最高点。

2)耶稣基督是最普遍之奥秘,同时当地也是最具体、最实际之奥秘;祂对印度神学家是最有挑战性的课题。对他们而言,经常之诱惑(在印度教之环境中不难明瞭)就是要把耶稣基督的奥秘分为两个实在有区别的实体或主体,而说:纳匝肋人耶稣,这个在具体时空中之历史人物(耶稣基督奥秘中的第一实体或主体),即使是最有特权的一个,也只不过是真正的天主子基督(耶稣基督奥秘中的第二实体或主体)许多化身(如佛陀、穆罕默德、孔子等)中的一个。在严格的神学分析中,不容易看出这种理论如何与基督宗教对耶稣基督( 296)的基本信仰配合:基督徒关于耶稣基督的奥秘的基本信仰肯定耶稣基督是一位,即天主圣三第二位降生为人。有关上述之神学问题方面可将巴尼卡(R. Panikkar, 1918- )及阿玛拉道(M. Amaladoss, 1936- )视为其他印度神学家的代表。

3)因各种宗教只是不同的(而平等的)走向真正重要之「绝对者」的途径,此「绝对者」奥秘之迷人魅力,自然会使各宗教间产生对话。

4)印度神学家如雷安(S. Rayan, 1920- )、卡本(S. Kappen, 1924-1993)、多玛斯(M.M. Thomas, 1916- )、魏弗利德(F. Wilfred, 1948-)等学者均设法面对印度贫穷之事实,他们愿意发挥一种的印度式的基督宗教解放神学。

参考书目:

Amaladoss, M. "An Emerging Indian Theology: Some Exploratory Reflections."   Vidyajyoti  58 (1994): 473-484, 559-572.

Baago, K.   Library of Indian Christian Theology: A Bibliography.   1969.

Boyd, R. H. S.   An Introduction to Indian Christian Theology.  2nd ed., 1975.

Neuner, J, ed.  Religious Hinduism: A Presentation and Appraisal.  Allahabad: St. Paul Society, 1968.

Panikkar, R.   The Unknown Christ of Hinduism.  1964.

───.   The Trinity and the Religious Experience of Man: Icon-Person-Mystery.   New York: Orbis B, ooks, 1973.

Samartha, St. J.   Courage for Dialogue.   New York: Orbis Books, 1977.

Thomas, M. M.  "Indische Theologie."   Lexikon missionstheologischer Grundbegriffe.  Eds. K. Mueller  and Theo Sundermeier.  Berlin: Dietrich Reimer Verlag, 1987.  152-164.

谷寒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