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Z 部

自然神学


自然神学

zìrán shénxué

THEOLOGY, NATURAL; THEODICY

参阅: 385神学 176自然与恩宠 172自然神论 321信仰与理性 194形上学 144有关天主存在的论证 698类比

()概念说明: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 (也称theodicy)的名称是针对启示神学而言。后者以神的启示为依据,前者则完全根据理性的推理。尽管它讨论的对象是有神论(一神论)所云的神,讨论方式却完全遵循推理,亦即以理性的自然力量为依据。自然神学因此是理论哲学中形上学的一部份。

依照西方哲学的分类,哲学可分理论与实践哲学二大类。实践哲学即系伦理学(ethics),可应用于个人及社会的各层面。理论哲学涉及思想方法时称为理则学或逻辑(logic),涉及知识的准则与依据则称为知识论(epistemology),涉及实在界整体时称为形上学(metaphysics)。形上学的前一部份泛论一切存有物的特征及其最普遍原则,因此称为存有学(ontology);后一部份讨论实在界的三个范围:大自然、人、神。形上学以大自然为对象的部份即系宇宙论(cosmology)或自然哲学(philosophy of nature),以人为对象的称为心理学(psychology)或人之哲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philosophy of man),以神为对象的则系自然神学或神之哲学(philosophy of God)

()自然神学因此可分为二大部份:神存在的理性证明,以及神的本质、属性、神的内在和对外活动。

(1)     神存在的理性证明:这部份往往构成自然神学的重心。无论从历史发展或从人性的需要而言,这毋宁是一种自然趋势。从自然神学的形成过程而言,使徒保禄虽称哲学为虚伪的妄言(哥二8),却肯定人凭神所造的万物能辨认出神的大能和看不见的美善(罗一20),实质上已作了自然神学的推论。初世纪号称辩护者的教父们,如阿特那哥拉斯(Athenagoras, 二世纪下半)等,亦曾用理性去证明神为唯一。奥斯定(Augustine, 354-430)从真理存在证明神存在的论证尤为众所周知。中古哲学及近代哲学对这方面的努力更毋庸赘言。每一时代之所以都有人用理性推论来证明神的存在,正因为人性有此需要。神既为不可见,那末要确认祂的存在,就不得不诉诸理性推论或生活体验。即以中国哲学而言,中国古代对上帝的信仰之所以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66),自然神学方面的难题(尤其恶的问题)之无法了解实系主因之一。神存在的理性证明虽遭到来自知识论,尤其来自休谟(D. Hume, 1711-1776)与康德(I. Kant, 1724-1804)的一些质疑,这些质疑却并无不可反驳的绝对有效性。许多当代哲学家之所以对形上学与自然神学不屑一顾,往往导源于一种偶像崇拜心理( 194)

一如上文所言,除理性推论以外,每个人也能够在道德实践中体验到神的存在。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等句(〈尽心章句〉上,第一)正说明了这样的过程。「尽心」「存心」即培养仁义礼智这天赋「四端」;培养四端因此就是培养天性,同时也会在内心中体会到赋与此四端的至高之「天」(〈告子章句〉上,第六)。征诸〈万章章句〉第五章,孟子心目中的天就是有知有意的上帝。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事天」的经验虽不能证明孟子所敬事的天或上帝即系创造万物的唯一神,循此途径所体会到的天,却委实很接近创世的唯一神。这一类个人经验在当事人身上会发生坚强信仰,却无法替代对所有人都有效的理性证明。

(2)     神的本质、属性、神的内在和对外活动:除去讨论神存在的理性证明以外,自然神学也讨论神的本质与属性及神对内对外的活动。对自然神学的这些题材也颇有人不以为然,以为它们有损于神的绝对超越性。这问题的关键在于类比( 698)概念之能否彻底应用。类比概念已于伪狄奥尼修(Pseudo-Dionysius Areopagita, 500)的〈论神之名称〉中肇其始,而为多玛斯(Thomas Aquinas, 1225-1274)集其大成。类比概念是藉某物与他物的关系而领悟某物,例如藉人间音乐之和谐悦耳,领会到神内部生活之和谐,令人心旷神怡。类比概念必拥有一个以上而彼此互相比较的类比极,和可资比较的类比关系或基础,这样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比极同时呈现相同与相异之处。例如上例中神的内部生活与音乐有某种相同之处,但却同时有更大的相异之处。伪狄奥尼修一方面指出光、善、美等概念可应用于神,另一方面又强调神绝对超越受造物,因此不可言说,这就是类比概念的极妙应用:人用一些类比字词可藉人世事物的比较稍稍领会神的本质,其属性及其活动;然而神的活动与属性本身却绝对超越受造物的方式与理解力,而系不可说不可名。这样一方面肯定某些概念可应用于神,另一方面又藉「否定神学」超越一切肯定和否定,这就是伪狄奥尼修所指出的类比之路。

把类比思想应用于中国古代哲学,可以说《洪范》〈九畴〉以肯定方式说明了神为普遍的立法者,《十二周诰》与《诗经》指出神宰制照顾大自然与人间世界;《道德经》则以否定方式指出最高根源超越一切,不可名不可说。这些最古代的中国典籍虽未明显肯定神创造一切,但相信宇宙间有普遍的立法者、宰制者与照顾者,已经很接近普遍创造者的信仰。

参考书目:

费多铎编订,《东方教父选集》,香港: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6477-172223-230

项退结,《中国哲学之路》,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1991,第七、八、九章。

Thomas Aquinas.   S. Th. I,  q.9; q.13, a.5

───.   De veritate.

───.   Quaestiones Disputatae,  vol. 1. q.2, a.11

Brugger, W.   Summe einer philosophischen Gotteslehre.   Muenchen: Johannes Berchmans Verlag, 1979.

项退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