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D 部

东正教神学


东正教神学

dōngzhèngjiào shénxué

THEOLOGY, EASTERN ORTHODOX

参阅: 385神学 232东方教会 21大公主义

()概念说明:东正教神学eastern orthodox theology一词表示:东方正教会地区精心研究的神学。那是整个基督徒神学的基本部份。其对应的伙伴是「西方天主教神学」与「基督教神学」。东正教神学有其自身的历史、特征及中心思想。

()东正教神学的历史比1054年东西宗教分裂后东方正教会的存在更古老。东方教会的精神可能曾经间接助长与罗马分离的趋势。在此意义上,东正教神学虽与特别抗拒罗马主教的教宗首席权有关,但非直接赖之而生。从宗徒教会时代即为东方基督宗教重要中心之一的安提约基(Antioch),基督的人在历史上首次被称为「基督徒」(宗十一26)。尽管无边的困苦来自回教、或西方天主教会、或政治敌对制度,如1917年以来的共产主义,东方教父们仍然塑造出丰富的神学传统,有如深邃的水泉,新的教会生活不断从中涌出。

()东正教神学的特征绘出其特殊身份:

(1)     东正教神学了解自己是教会生活的基本部份,不愿仅仅成为闭门造车的学术研究;以故,东正教神学没有在神学与密契学( 380)间画上清楚的区别线。

(2)     东正教神学一方面醒觉到非受造与受造界间的不同;天主不能以人的语言捕捉,因此神学应当比「肯定」更「否定」( 241197);另一方面又强调万物存在是因为三位一体之天主( 45)无条件的爱愿居住在人间。在东正教的神学中「救恩历史中的天主圣三」特别重要。此一神学喜爱共融,因圣三爱的不可言诠之谦卑而成为可能;因此不那么强调此世与来世、可见与不可见实体、历史与末世论、个人与团体、我与你、理论与实用间的不同。

(3)     东正教神学在圣经的精神下思考及祈祷,它较少依靠大公会议的信理教条发挥它的论点;这些信仰教条较被理解为路旁指标,方便人守在圣经信、望、爱的「正统」道路上不变。

(4)     东正教神学已发展出传统的深意,那是一种活出基督救恩史生动记忆的神学。

(5)     最后,东正教神学的「生活实况」(Sitz im Leben)是在教会团体的礼仪庆典中。在礼仪中庆祝、经验并颂扬「天主的伟大行动」。

()东正教神学有其神学论述的核心,其根本信仰基本上与前七次大公会议的训导一致。东正教神学的中心在于新受造物(格后五17)、新生命的奥秘;新生命即是其至深实体中圣三自己的救恩性临在。此一神学以经验性信仰、神秘直觉的语言,讲述至圣圣三的神圣奥秘;它较少如西方神学般以抽象、哲学的术语讲述之;其信仰核心内容开启了东正教神学的几个重点思想:如,降生奥秘以神学格言表达:「天主成为人,以便人能变成天主。」就是说,人蒙召藉恩宠分享天主的奥秘。三位一体的天主临在人间是丰富的圣神论( 569)明确基础。东正教神学分享东方教会温暖、深湛的人性;其温暖、深湛的人性最深是从天主圣三在人类中的自我给予的临在之庆典中滋生出来的。

参考书目:

Cordillo, M.   Compendium Theologiae Orientalis.  Romae: Pontificium Institutum  Orientalium Studiorum, 1950.

Englert, C. C.   An Appreciation of Eastern Christianity. Liguori: Liguori  Publications, 1961.

Le Guilllou, M. J.   The Spirit of Eastern Orthodoxy.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64.

Lossky, V.   The Mystical Theology of the Eastern Church.   London: J. Clark and Company, 1957.

Schmemann, A.   The Historical Road of Eastern Orthodox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3.

Sertorius, L.  "Orthodoxe Theologie im 20. Jahrhundert." Eds. Vorgrimler, H. and R. Vander Gucht.   Bilanz der Theologie

im 20.   Jahrhundert, vol. 2. 3rd ed.  Freiburg: Herder, 1969.

154-196.

谷寒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