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W 部

物化


物化

wùhuà

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

参阅: 281宗教语言

()概念说明:物化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一词源自德文之Ding,该字相当于英文之thing,法文之chose,拉丁文之res,因此Verdinglichung可译为英文之reification(物化)。物化之观念,虽然在古代思想中,如《庄子》,已经使用过,在现代的思想界当中,却有特殊的意义,比如亚多尔诺(Th.W. Adorno, 1903-1969),以物化来表达人类思想型态的一种趋势,要以具体的事物或静态的想像来表达动态的、位际性的及精神的事实。在神学及宗教平面来说,就是以比较物性的(东西化的)言语来说出超越的神圣的实在界的事实。例如将启示真理看作「宝藏」;教会保护它如同人把黄金珍藏于金库内。  

()在基督徒神学内物化有正面意义,但在使用上颇有问题:

(1)     物化正面之意义表达于降生之奥秘中。经由降生,天主圣言使其本身成为物化之最高可能形式:将神性及人性之生存方式,双双结合于其神性位格内,但「既无混淆或改变,亦无分割或分离」,如加采东大公会议( 130)所说的(DS 302)。此一深不可测之圣言在人形上之具体化乃基础性之物化,尔后在可见之教会团体内又作进一步之显露,并在此一信仰团体内藉圣事标志显示出来(质及形) ( 559)。因此物化之正面意义系指自超越、无限及普遍范围之行动,走向有限、具体、特定及可触及之范围。自此普遍走向具体之行动中,吾人亦发现自具体走向普遍之逆向行动。教父神学以极为精确之描述声称:天主成为人,以便人亦可成为天主。

(2)     经由对神学理论、教义讲述、及神修原则与传统方式之分析,物化反面使用之意义,亦显然可见:

1)传统神学理论喜爱谈到「七件圣事是圣化恩宠的管道」;有一个「真理宝库」(thesaurus veritatum)已托付于教会训导权的手里;三件圣事(圣洗、坚振、及授圣秩)俨如印玺一样把神印加于灵魂;及炼灵可因信友的善功得助等。

2)教义讲解习惯于坚持死罪、重罪、及小罪的区别,很容易按照物质方向如尺寸大小去想像;可能把罪看作雪白灵魂上的黑斑;圣宠有时被形容为美丽的服装;不少基督徒可能认为在圣体内的耶稣基督就像一位很小型的人,局限于那个可见的白色「物体」,也就是祝圣过的圣饼内;在告解圣事内,重罪或死罪的真正「数目」应行指出。

3)神修原则一般坚持在直接默想上应有一定的「时数」;及有时提供「三十台弥撒、廿串玫瑰经、及五次九日敬礼」之神修奉献。

(3)     一个成熟的及神学上认为合理的对信仰奥秘的表达方式(目的在尽量避免物化之负结果)应设法在信仰方面强调更动态的、位际性的、有机性的及奥秘的观念化表达方式。但在另一方面,因为在人类意识心底深处有一结构上之静态要素,任何人类神学语言亦将永久需要静态及物化之表达方式。

谷寒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