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J 部 |
教会与世界 |
教会与世界 jiàohuì yǔ shìjiè CHURCH AND WORLD 参阅: 411教会 58世界 423教会与国家 243牧灵神学 417教会社会思想 307俗化 309 俗化思想 308俗化主义 (一)概念说明: (1) 从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开始,教会对自己与世界相互关系之反省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教会一向关心此问题;但从前教会在提到她与世界的关系时,把重点放在「权威」与「国家」,而不放在「世界」上。这一转变当然并非全无来由:教会在十九世纪与自由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参 347)的争论,是梵二世界观的肇始。除了《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S)作了整体性的反省之外,梵二的观点也反映在它对大公主义、非基督宗教、及宗教自由等的文献上。 (2) 观念澄清: 1)「世界」:在神学上,「世界」是个中性词汇,它指整个受造物,可以包括人,也可以与人划清界限而指人类的环境。这样,世界与「天地」同义;它本身是善的,是天主自我通传的接受者。然而,由于人类的罪,世界也深深地受到影响,以致它竟然恼恨天主,竟与它自己的最终目标和特征发生冲突。这样,世界是指恼恨天主的「掌权者和大能者」(哥一16)的整体。故此,诚如耶稣说:祂的门徒不可以「属于世界」(of the world) (若十五18~19),即使他们必须「在世界内」(in the world)。然而,尽管这是个罪恶的世界,天主还是爱它;它也需要天主的救恩。这样,为基督徒而言,世界变成了他们宣传福音的对象:他们必须坚持它真正的秩序,透视它发展的可能性,同时批判性地正视它内在的各种力量,并有恒地背负它的重担和黑暗。 世界的历史由于永恒的天主圣言之降生、十字架、和复活,已经进入了它的末世阶段。它的结果早已完全为基督所决定了。准此,将来的世界(世代)也早已临在这个世界上且在它内运作了。 综合而论:世界的三个含义(善的受造界、堕落的罪恶世界和被救赎的世界)并不仅是同一个名词的三种用法。它们正因着这个世界仍在进程中的历史而连成一气。 2)「教会」:「教会」并不等于天国;它是天国在此历史的末世阶段中的圣事。因为历史在基督光荣来临中才完成,所以天国那时才能决定性地临现。天国将出现在世界历史中,是在所有那些因恩宠而接受天主的自我通传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比教会的范围又广又大。其实,恩宠和成义都可以在可见的教会以外找到;因此,教会历史与救恩的历史就不可能完全相同了。 然而,教会却的确是天国在这个世界中的一部分,一方面固然由于教会在世界中,更重要的却是教会正是天国最基本的圣事;它是在救恩历史中的末世标记;它标示出在世界的活动、爱和统一中,天主的国已临近了。 (二)两种误解:至论教会与世界的关系时,要注意两种误解:整合主义(integralism)及秘教主义(esotericism): (1) 整合主义视世界只是教会活动的物质场所,并且意图把世界整合到教会之内。即使世界有「两把剑」(「精神之剑」、「俗世之剑」),但在整合主义的主张上「俗世之剑」也是教会赋予的,因此它必须好好为教会服务。另一方面,它也假定教会官方正式承认或推行的伦理道德原则足以重用在每一个具体而特别的情况下。因此,所有世上的行动也不外把教会所教导或阐扬的原则实行出来罢了。国家、历史、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行动也仅是教会原则的实现而已。 整合主义误把一切有意义的事物都加上教会的印记,误以为所有为救赎重要的事都属于官方教会,而所有非教会的事务为人、为救赎、为天国来说都是无意义的。它误把基督徒的行动与教会所规定的行动划上等号,而忘记了当一个基督徒,尤其是平信徒,在善尽他们「世俗」工作的时候,他们并不只是一位从教会的事奉中接受命令的人。 (2) 秘教主义也视一切世俗事务都与救赎无关;不过它更进一步地认为出离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基督徒态度;相反的,肯定世界及它的价值、欢乐与成就,从基督徒的观点看,都是值得怀疑的。 秘教主义很可能源自一种潜在的二元论,它把这世界经验的一面等同为罪恶,因而远离世界就是接近天主。这样,世俗被遗弃在外,宗教生活也只能由一小撮的宗教秘教者所拥有了。 (三)基督徒和教会对世界的真正关系正处于这两种极端的中间。为(官方)教会来说,它不可避免地且相当正确地有着某些社会权力,例如它可以有外交的代表,可以兴办自己的学校等。但教会必须慎防勿让这种制度化的接触变成达致她的目的(宣扬福音)的工具而已。教会的宣道事业必须诉诸人类自由的、对信仰不受压力的顺从。这样,教会才能成为自由信徒的团体、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传教的教会。 至于基督徒,他可以很积极地生活在「世俗」中:拥有正确的世俗之愿望和目标,享受此世界。世上的工作和天上的召叫虽然在某一方面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是说它们不会走向统一(异于秘教主义),而它们所形成的统一亦不会消灭了彼此的歧异(异于整合主义)。再者,个别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也并非完全一样;从隐修士的出离世界到一位政治家明显而完全地参与投身世俗行动都可以。不过基督徒的出离世界却有了新的面貌:它是在教会内的表征,标示出这个世界就是天主的世界、恩宠和希望的世界。 参考书目: 白正龙,《天主教社会思想之探讨》,台北:中国主教团社会发展委员会,1993。 百尼德(J. C. Bennete),《基督徒的工民责任》,台南:人光出版社,1984。 寇尔森(Ch. Colson),陈咏译,《当代基督教与政治》,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2。 张春申,《关怀社会》,上下册,台北:中国主教团社会发展委员会,1989,1990。 谢华生,《天主教的社会训导》,台北:安道社会学社,1991。 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