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X 部

许诺


许诺

xǔnuò

PROMISE

参阅: 210希望 87未来 456救恩史 90末世论 667默示

()概念说明:许诺promise来自拉丁文的动词promittere:允诺。许诺是预告并保证将做、给予或克制某事物,使对方得到利益或恩惠甚至也可促进对方的信从之言语。

()许诺可分为人(或伦理)的许诺和天主的许诺两大类:

(1)     伦理的许诺:通常伦理神学家所说的是单纯的许诺,不是双方的或有偿的合约,而是单方义务、无偿的、白白的承诺,以使某人得恩惠。

许诺受到「正义」(justice)或「忠信」(fidelity)的拘束。「正义」拘束的许诺是指严格的契约性的许诺;许诺的人对所许的诺言要慎重,受许诺的人也首肯此保证。此种许诺若事关重大而食言爽约则属重大罪过。其实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受「忠信」所拘束的许诺;受许诺的人未正式表示接受,许诺的人也无意将自己的许诺当作严格的道德义务。若能言行一致就算守了此种许诺;若食言爽约,通常也不算是重大的罪过。不管是受「正义」或「忠信」拘束的许诺,若所许的诺言违反道德,此许诺就无效,且一开始就失去拘束力。但若有下列条件之一时,任何许诺的道德义务即告消灭:1)若受许诺的人情愿此许诺不实现。2)许的诺言根本不可能实现,或者实现对受许诺的人有害或无用甚或非法。3)若许诺的人能预见那些与许诺有关的环境会起大变化,他一定不会如此承诺的。

(2)     天主的许诺:许诺一直是预言和诠释的主题,在基督宗教传统中尤然。「许诺」也可视为盟约的主题。创世纪中即用盟约的许诺构成圣祖的传统,而在旧约历史书的其他部分里则逐步地实现所许的诺言(咏八九192526)。达味王室可说是藉「盟约的诺言」而建立的。早期先知宣布有关「许诺的神谕」,或许因当时尚未实现而未立刻被当时的人所接受。有时旧约团体把默西亚的成份夸大,而且把默示思想( 667)和末世思想( 90)混淆;这些思想均在旧约晚期被修正。晚期先知把有关末世思想具体化:祂是雅威的仆人(依四二19,四九19,五○411,五二13~五三12)、是以色列的牧人(则卅四2331)也做国王(则卅七2228)。旧约晚期的默示文学把默西亚当作天上将下来的「人子」(达尼尔二和九章)

谷木兰(Qumran)团体及基督宗教皆自称可代表天主许诺的实现,前者特以解释旧约的章节来证明已在创始人身上实现了;基督徒团体却认为天主的许诺在耶稣和其救恩工程上实现了(谷一15;玛五112;路四21;若一1417;格后一20;默十七14)。以后基督徒团体渐渐明白,天主的许诺在教会生活中继续实现,但因在每个世代中恩宠与罪过间不断地争斗,以致仍未完全实现。

()基督宗教的历史显示了两种不断发生的危险:

(1)     因达尼尔先知书、默示录、和随后的「预言」字面意义的误导,使人对最后的实现产生过度兴奋的期待。

(2)     过分把「天国」与教会(包含结构、礼仪)视为等同,误将天主的永恒不易的启示依附在文化上。基要主义派( 431)有第一种危险,天主教及东正教则有第二种危险,两者在瞭解基督宗教中天主许诺的实现方面,都未能保持在「已经」(already)和「尚未」(not yet)的张力中。

1960年代,兴起了一种「未实现的未来」之神学思潮,德日进(P.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的进化论神学激起了回响。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一方面强调旅途教会的末世特质(LG 48-51),另一方面指出教会正走在实现的路上(GS)。最近神学的更新,尤指透过梅兹(J.B. Metz, 1928- )的著作和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已使教会进一步自觉到「投入世界」有助于天主许诺的实现。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