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Z 部

殖民地主义


殖民地主义

zhímíndì zhǔyì

COLONIALISM

参阅: 665历史 545极权主义 58世界 417教会社会思想 164自由 621资本主义

()概念说明:殖民地主义colonialism一词来自拉丁文,包括两部份:即动词colere居住于、耕种,及-ism主义。殖民地主义专指十六、七世纪地理上的新发现之后,欧洲的殖民力量对非欧洲地区的占领及控制而言;这一过程通常包含种族冲突的成份在内。其间混杂了非常不同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等成份,终于导致二十世纪反对殖民地主义的政策。

殖民地主义必须与殖民地化(colonization)分开。后者通常是指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古老帝国统治世界的野心;它往往是较正面的(虽然亦有黑暗的一面),包含「开化」或「发展」某一地区之意。

()简史:

殖民地主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欧洲经济、军事及文化上的成就及此成就所带来的优越感。欧洲人的自信心的主要基础是希腊、罗马和基督宗教的文化精神;此文化精神也包含一种强大的使命感。藉此使命感,欧洲国家给殖民地人民不少的正面因素,如学校、医院、基层建设等;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欧洲国家也带来不少的负面因素,如本地文化(尤其是非洲)一般都被低估、甚至在一些地方被改变。

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远洋的侵略是不正义的,如道明会士拉卡萨(B. de las Casas, 1474-1566)所主张;但是一般来说,政治家,甚至人类学家都把原住民视为「原始人」,因此亦以对待原始人的方式对待他们。至于那些拥有较进步文化的民族,如中国、日本、印度等地,殖民地主义多采用比较间接的统治方式。有人用比较人道的方法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也试图将传教和殖民地主义分开。但是,一般来说,殖民地主义与传教往往携手并进。直到本世纪,教会人士才慢慢发觉这种不良的结合不仅对欧洲、甚至对基督徒信仰本身所带来的危险。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殖民地主义事件发生在1776年,美国脱离英国殖民地的统治。不可否认,时至今日,在许多曾经受殖民地主义之苦的地区,政治上的自主早已达成;但是,今日的情况距离真正的(经济、心理、和文化的)反殖民地政策尚远。今日国际社会必须小心防范的是一种新殖民地政策:一方面承认这些「新国家」的政治独立,另一方面,却让这些国家不能不维持某种程度的依赖。

()神学的义务:历史的趋向很清楚地向着一个真正的自由世界迈进。基督宗教神学面对殖民地主义和反殖民地主义,应该发挥它有关世界进程、世俗的将来、历史循环,以及和平、正义、法律、容忍、合作等等的看法;神学必须谴责殖民地主义的残忍凶暴。原则上,基督徒传教士早已摆脱了对殖民地主义的支持和殖民地主义的那种傲慢和优越感。教会训导权也一直坚持在天主面前所有人的平等和尊严。因此,教会时时重新反省传教的问题和它的实践方式。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