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X 部 |
虚无主义 |
虚无主义 xūwú zhǔyì NIHILISM 参阅: 344哲学 53不可知论 697怀疑主义 148存有论 542绝对者 335真理 650确实性 (一)概念说明:虚无主义nihilism一词来自拉丁文的nihil虚无、没有,及-ism主义。虚无主义通常泛指否认真理、价值和任何积极事物的一种学说或态度;换句话说,它否认生命、道德、真理、天主等具有任何意义。当虚无主义以哲学姿态出现时,不管它是宗教的、形上的或伦理的虚无主义,多少都含有无神论或怀疑主义(scepticism)的传统。从理论层次来看,虚无主义者主张没有超验的标准可衡量伦理道德的是非。从实际的层次来看,虚无主义者认为事事都没价值,生命无意义,但这并不是说,虚无主义者没有良心及伦理道德的责任感。 (二)简史: 1779年雅各比(F.H. Jacobi, 1743-1819)首次使用「虚无主义」一词,十九世纪中叶,俄国在一种政治运动下产生了所谓的虚无主义。但尼釆(F.W. Nietzsche,1844-1900)是第一位详述它的特征的人;他以预言的口吻说「虚无主义(时代)即将来临」,并宣称最高的价值已被取消了,神已「死」了。 另一位虚无主义者沙特(J.P. Sartre, 1905-1980)认为人生是荒谬的,不承认有神,也不承认任何先于自己的本质和价值次序。其实虚无主义并不限于某哲学家的个人学说或态度上,它所呈显的是一种「正常」的趋势,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有些当代神学家(如汉斯昆H. Kueng, 1928- )将那些主张宇宙中无绝对意义的人看成虚无主义者。哲学上的无神论者,如罗素(B. Russell,1872-1970)、沙特等大都属此类型。 (三)研讨反省: 有关的批判都指出虚无主义的立场本身便有内在的弱点,因为它的态度和论断基本上是来自积极的肯定(如虚无的概念便是由存有的否定而成的),故显然自相矛盾。其实它的观点有其价值,只是太狭窄,太肤浅罢了。因此应该问:它如此否定的言或行最后的理由是什么?人类一面经验到自己是站在神的基础上的受造存有物,但另一面又觉得那根基好似无底的深渊;此时便经验到「虚无」,此虚无并非空无一物;此虚无的作用是显示人建基之所在(深渊)与他本人截然不同,且这种关系是人无法超越,也无法摆脱的。 整个人类历史都不断地显示了这种经验的基本特征:如柏罗丁(Plotinus, 约205-270)和伪狄奥尼修(Pseudo-Dionysius Areopagita, 约500)等的否定神学(参 197)、西方的神秘(密契)传统,如艾克哈特(M. Eckhart, 约1260-1327)称天主为深渊、虚无;东方各大宗教的神秘思想与生活(参 380) (尤其是佛教中的空、无)等。事实上基督宗教用独特、绝对的术语宣称天主的「无底的」根基,并不如他们所说的高高在上,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透过耶稣基督的自我通传始达致最亲近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