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S 部

圣人


圣人

shèngrén

SAINT

参阅: 548圣人列品 549圣人敬礼 440基督徒伦理生活 107生活品质 604 439基督徒召唤 151列入真福

()概念说明:圣人saint此词指和「神圣」有关系的人;可分狭义(列品)及广义(非列品)的圣人。

()圣经:

旧约中早有「成圣」的召叫:「你们是圣的,因为我……是圣的」(肋十七26),并将虔诚者称为「圣者」(申卅三3;列上二9)

新约中用「圣者」或「圣徒」来形容基督以前的忠实者(玛廿七52)以及主内的新约成员(斐一1),它常被视为「基督徒」的同义字(罗一7;格前一2)。早期教会把「圣人」视为:1)在天上与主基督在一起。2)能为地上的教会需要代祷而答覆其需要。3)并享有教会颁给的荣誉,认可有资格受公开敬礼的人。

()简史:

初期教会最先很自然地敬礼圣母与宗徒,因他们与耶稣在世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此外祇把为主流血作见证的「殉道者」( 343)当作圣人,教难结束后,没有新的殉道圣人,于是德修圣人(含克修者ascetics,和隐修士hermits)被视为不流血的新殉道圣人,因他们在世的生活肖似耶稣基督。如此,圣人中因有出世与入世(圣化世界)两种对付罪恶世界的方式而有了某种张力。

到了中世纪,人们逐渐忽略圣人生活的见证与模范,有时把圣人当作求恩的直接对象,或太强调对圣徒遗物的敬礼而产生许多弊端( 565),甚至圣人敬礼在各种礼仪中被视为虔诚的记号。

第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 273)反对的是圣像、圣徒遗物、代祷与直接向圣人祈祷求恩,主要理由是旧约禁止圣像以及深怕圣人的敬礼分散信徒对信仰中心的注意力;但并不否认圣人是天主恩宠胜利的记号与基督徒生活的典型。

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从末世观点来看圣人(LG 50SC 8),并指出教会不只是世上的教会,且包含传统神学所谓的「诸圣相通功」。这种观点深切地表达在感恩经的礼仪格式中:「使我们得与……历代男女圣人共享永生」。

()神学反省:

圣人们是基督化生活中的「模范」(models),例如五伤方济(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加大利那(Catharine of Siena, 1347-1380)、依纳爵(Ignatius of Loyola, 1491-1556)、大德兰(Teresa of Avila, 1515-1582)、和小德兰(Theresa of Lisieux, 1873-1897):他们囊括了各时代的菁华,在混乱不堪的时代里,以自己的生活指明福音真理千古不易的价值,把传承与抽象的教导生活出来,并为当代基督徒开创了忠于福音真理崭新的生活型态和可能性,以答覆时代的需求。

教会史特别指出,列品圣人往往受当时社会阶级的影响,因此历代列品的圣人大部份都是贵族及知识份子。然而,成圣的召叫原是不分种族阶级的,所以较理想的列品应超越阶级与教会当局,也应注意到教会边缘的人,如古来妇女只占列品圣人的百分之二十而已。一方面教会法典(11861187)把所谓的成为「圣人」的条件规定更严,但另一方面,在教会生活中还有许多未列品的圣人;他们洞悉世人共同的渴望,他们结合深邃的灵修与对当代社会正义的关怀。

传统完美型、主保式的圣人敬礼日渐褪色,有利于促进以世人为兄弟姊妹型(fraternal type)的圣人敬礼,包含分享圣人生活中的困难与挣扎的兴趣。1981年崔西(D. Tracy, 1924- )提出神学家的任务在于重新解说基督宗教的「古典」圣人,使当代世人产生共鸣。所谓古典不但集某代或某些真理之大成,且为后代提出对福音真理深远的新透视。

今日教会非常强调平信徒的角色;因此教友团体希望,教会官方将更多度过模范基督化生活的平信徒列入圣品。

参考书目:

艾儒略述,《圣人言行》,再版,香港:纳匝肋静院,1927

多玛,《圣人的幽默》,台中:光启出版社,1969

Douillet, J.   What is a Saint?   New York: Hawthorn Books, 1958.

Woodword, K. L.   Making Saints: How the Catholic Church Determines Who Becomes a Saint, Who doesn't, and Why.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90.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