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C 部

传教方法


传教方法

chuánjiào fāngfǎ

METHOD, MISSIONARY

参阅: 593传教士 595传教神学 412教会史 248使命 98本位化 498场合神学

()概念说明:传教方法missionary method是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所使用的方法;教会的传教目的是在一个没有教会团体存在的社会中宣传福音和培植地方教会(AG 6)。因此传教方法要特别考虑到如何来通传讯息和组织团体。此讯息不只是知识方面的,也包括终极信仰和基本价值观,亦即要求接受福音者彻底改变基本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仅靠宣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上的见证;不仅是耶稣和圣人的榜样,也是宣讲者本身的生活方式。在非基督信仰的国家也要考虑到如何把福音的讯息和生活见证翻译成当地文化所能理解的讯息,好让福音就地生根。所以除了需要用当地的语言、象征、礼仪来表达之外,同时也需要新基督徒团体持续地把信仰生活出来,且以配合当地文化的方式表达,也就是本位化。

宣传福音的方法很多,包括个人的接触、交谈、公开宣讲、用大众传播媒体、要理讲授、送圣经和书籍等。生活见证是指修道生活、礼仪、殉道、慈善事业、改善穷人的生活(教育、医院、经济发展等)、为正义与和平作先知性的努力、信徒团体的合一和友爱等等。由于各地社会情况不同,所以传福音的方式也就要因地制宜了。

()新约:

耶稣的传教方法,首先是关怀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并在若翰的洗礼时表示愿意为此负责;其次是到各个地方宣讲悔改和天主仁慈(天国)的福音,并用奇迹证明天国的临在;第三是关怀被社会遗弃的穷人、罪人等,严厉指责当时领导阶层漠不关心;第四是组成以祂为中心的传福音小团体;最后以祂的牺牲生命为福音作见证。

初期教会一方面以团体生活的虔诚和热心吸引众人,尤其是比较穷苦的人,另一方面有些传教士巡回各处传教并任命长老建立基督徒小团体如宗徒大事录所描述。

()简史:

313年,罗马帝国接受基督宗教以后,基督宗教也成为高等文化的代表,因而吸引欧洲一些比较原始的民族集体归化,接受信仰,可是为了使信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扎根,却历时整个中世纪。

发现时代(从第十六世纪起),传教士跟着征服者的足迹远征各处,不但传福音,也作教化的工作,不分信仰与文化,一视同仁,这种方法使信仰的扎根进行得很缓慢,因为先要接受别的文化,才能进一步开导。结果,长期需要外来的传教士培养信仰和领导信徒。最典型的例子是巴拉圭印第安人的村庄。耶稣会的传教士所用的方法是把半游牧的印第安部落集中定居在一处,然后帮助他们组织一个基督化的文明社会。同时,传扬信仰与文化对比较原始文化的部落较有效,但对已有高等文化的民族,像印度、中国等则效果不彰。

1859年起,天主教在台湾传教的方法是:一群教友住在一起,彼此相互支持,这样才能长期的维持他们新的宗教信仰(也就是所谓老教友),可是由于信仰没有中国化,且闭关自守,以致福音不能广传。

有一些基督长老教会的传教士(1865年英国传教士在台湾南部,1872年在台湾北部开始宣教工作),他们用圣保禄的方法,很快的组织独立的地方教会,并且要他们负责本地的传教工作;地方教会就按照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原则」,蓬勃发展。有的传教士只教圣经,接受的人要立即转教给别人,这种现学现传的方式在韩国很盛行,在中国也很有效,可是所发展出来的教会不一定很正统,派别也很多。

廿世纪,在美国有所谓「教会成长」的传教策略,系统性的研究那个传教方法效率最高,尽量利用大众传播方式,希望在这个世代把福音传到全世界。这种求立即见效的方法忽略了信仰生活内在的品质和新教会团体基督化生活的品质。

一直到廿纪中叶,传教的方法有:1)按照传教人员之多少采用广泛或密集方式传教,传教士有专门训练,用圣职人员或平信徒;另外有系统的规划传教区和成立各种组织。2)接触外教人的方法是采用街头宣讲,挨户访问,散发传单或圣经,用大众传播工具,发展教育或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3)信仰的表达适应教外人的文化,以交谈的方式作见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以后,因传教地区的独立和自我肯定以及神学的反省,在传教方法方面有很大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开始重视传教对方的主体性,不再视之为被动的传教对象。

()依靠今日传教神学的研究,教宗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 II, 1978-)在《救主的使命》(Redemptoris missio)通谕(1990)4060号中提出下面几点作为传教方法的基本原则:

地方教会要尽量自己负责本地的传教工作,外来的传教士只是协助。传教使命不再只是专业传教士的责任,而每个信徒都应该在他的范围内负起传福音的责任。

藉宗教学的研究,教会更了解其他非基督宗教,承认他们也有圣的和善的成份,所以传教的方法一定要以诚恳的交谈做为基本的态度;交谈的首要内容是分享自己的信仰,彼此作见证,而相信圣神会把人引入一切真理(若十六13)

人类学的研究发现每种信仰为了表达自己,需要适合它的文化;在传教方面最重要的工作是用本位化的方式表达信仰的意义,一方面尽量用教外人文化中合适的象征、礼俗、智慧等,另一方面创造新的、适合当地文化的表达方式,此亦即文化福音化或福音本位化。

解放神学强调,天主的救恩是经过行动而体会的,所以传教的方法是组成基督徒的生活小团体,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承受各方的压力,例如经济、政治、文化和彼此之间的罪恶等;然后再参阅圣经,了解天主面对这些情况的救援计划;最后设计基督化的解放行动。靠这些属于不同文化团体的生活经验,才能创造出一个彻底本位化的信仰表达方式(行动、聚会、语言等)以作为地方神学的基础。这种方法以穷人为优先,而这也是圣经所肯定的天主的救世计划。所以传教的方法不再是教会的某一个行动,「整个教会是传教的……宣传福音的工作是天主子民的基本任务」(LG 35)

参考书目:

梵二,《教会传教工作》法令,罗马,1965

梵二,《教友传教》法令,罗马,1965

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文告,罗马,1975

中国主教团传教委员会,《福传大会(198828-13)专辑》,台北,1988

若望保禄二世,《救主的使命》(Redemptoris missio)通谕,罗马,1990

Allen, R.   Missionary Principl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4.

Luzbetak, L. J.   The Church and Cultures: New Perspectives in Missiological Anthropology.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8.

Schineller, P.   A Handbook on Inculturation.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90.

Shorter, A.   Toward a Theology of Inculturation.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8.

柯博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