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M 部 |
慕道期 |
慕道期 mùdào qí CATECHUMENATE 参阅: 646慕道者 410教理讲授学 408教理书 322信仰与理性 321信仰准备条件 562圣洗圣事 (一)概念说明:初期教会以一种特殊又严谨的方式为要领洗的成人作准备;这种准备情形、过程称之为慕道期catechumenate,并且形成特别的制度。「慕道者」一词在保禄时代就已使用,但是这种非常严谨的培育信仰方式─ 慕道准备始于二世纪末叶,而在三、四世纪达于极盛。 下文中特别发挥教会历史传统中所强调慕道期的三个阶段;然后提出《成人入教理典》中的整个慕道过程的四个阶段及三个晋阶礼仪: (二)慕道期的三阶段: 初阶段:想要领洗成为基督徒者要申请,教会需审查其动机是否纯良、生活态度是否符合基督徒的生活。申请入教得批准后,进入慕道期。慕道期通常为三年,学习信仰道理、圣经和伦理生活,除了教师口头教理讲授外,信仰团体协同慕道者祈祷、斋戒、忏悔,慕道者参与圣道礼仪,得到圣言的滋养,但却不能参加圣祭礼仪。 第二阶段:是甄选入门,准备领受入门圣事;此阶段与前阶段不同,二者清楚区隔。在四旬期之始,慕道者申请入门,得批准者进入此阶段,称为受光照期(东方教会)或入选(罗马教会),这些人接受密集信理、认真悔改,许多教父的道理是给这阶段的人讲解〈信经〉。在此时期内,教导〈天主经〉及说明四福音,并以开启礼、公诵信经等作领洗近准备。在三、四、五主日代父母、信仰团体及入选者有审核礼,经审核后得预备领洗成为新教友。 第三阶段:复活前夕领受入门圣事,领洗后八日,新教友穿白衣参与教会团体生活和礼仪,在此阶段,新教友领受深奥的教理,如:圣事,此阶段是释奥期。这种慕道准备于六世纪随婴儿领洗的普及而消失。 这种慕道制度的特色是信仰团体参与整个教理讲授过程,协助慕道者在信望爱的生活中成长,在各阶段中都讲解圣经、信理以及充满丰富象征的礼仪,相辅相成。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提到复兴成人入教(即慕道期),1972年元月宗座礼仪及圣事部出版了《成人入教礼典》,以初期教会慕道培育结构作基础。 (三)《成人入教礼典》: 《成人入教礼典》注重培育教会新成员不断皈依、度基督徒信仰生活。本文件把整个慕道过程分四阶段及三个晋阶礼仪: 慕道前期(问道阶段),即福音归化期,长短有弹性(约三个月),一旦接受福音有初步皈依意愿和体验,就以收录礼接受申请者。 慕道期(望教期),最长的阶段(约一年),藉教理讲授引导慕道者度基督徒生活、经验教会的礼仪生活、参与信仰团体的生活、在挑战中活出福音价值和伦理生活,慕道者在理性及行为上悔改,就可进行甄选礼(四旬期之始)。 净化期或受光照期(明道阶段),准备入门,信仰团体伴随入选慕道者作三次审核,包含治愈、释放及宽恕的祈祷,教会藉礼仪授予〈天主经〉及〈信经〉,或其他有意义的标记。 复活前夕,入门圣事展开最后阶段(悟道阶段),复活期五十天新教友和团体共渡逾越生活、分享圣体、参与慈善服务。代父母犹如信仰见证人,全堂教友应支持、关切新教友的入门。 (四)地方教会的规定: 1974年中国主教团批准了出版中译本《成人入教礼典》(试用本,且只译原文前三章),但是很少堂区切实推行成人入教礼仪,而更只有少数信仰团体或堂区按慕道期的精神及阶段培育慕道者。有些堂区虽遵循礼仪,却与信仰团体的生活脱节。直到近年主教团礼仪委员会才准备出版成人入教的信仰生活培育过程。 教区层面,台北教区于1991年推动运用成人入教的慕道培育模式,首先训练各堂区的代表,再由这些代表回到自己堂区建立慕道小组,推动堂区落实成人入教礼仪及慕道培育,目前已有少数拥有丰富资源的堂区已展开此种培育模式。 香港教区于1980年以来积极推行教区、堂区落实初期教会行之有年的慕道制度及入门圣事礼仪,慕道者具体经验到对教会的归属感及信仰内的共同成长、共融,同时发展了有系统的慕道培育教理讲授。 参考书目: 王愈荣,〈礼仪与教理讲授〉,《神学论集》68,69 (1986),3-312。 主教团礼仪委员会编译,《成人入教礼典(试用本)》,台北:天主教教务协进会,1975。 ───,《成人入门圣事礼典(一):分段举行的仪式》,台北:天主教教务协进会,1993。 香港地区教理委员会编,〈成人慕道课程〉,《传道员手册》,1989。 雷蕙琅,〈教会人门圣事与传扬福音〉,《神学论集》68,69 (1986),349-357。 赵一舟,〈教会各时代入教礼的演变〉,《神学论集》98 (1993),475-482。 罗国辉,《礼者,履也》,台北:光启,1988,41-47,97-107。 Floristan, C. "Catechumenado." Teologia Practica. Salamanca: Ediciones Sigueme, 1991. 460-476. Lopresti, J. "Catechumenate." Komonchak. 166-167. 韦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