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L 部 |
临在 |
临在 línzài PRESENCE 参阅: 351时间 282空间 179全在 696关系 584圣体圣事 304思想典范 11人 438基督徒人学 (一)概念说明:临在presence一词是指某一存有物和其他存有物「在一起」的实在性及不同的深度。下面研讨临在不同的进路及说明它的不同程度: (二)临在不同的进路:相应于研讨临在的两种进路有两种不同的思想典范: 较静态的典范:此典范以实体(substance)和附质(accident)的范畴为中心,描述实在界(存有物的宇宙)中包含许多分离的实体;它们存在于一个形上的价值秩序中。在这典范下,临在就是依照每一实体,在实在界中的位置,而与其他存有物一起的行动或品质。此种临在有两种普遍性: 1)绝对的超越存有的临在;它可以彻底地及以无限的强度与所有其他存有物一起临在。受造物,因其限度,无法与其他实在界(如同无限的天主)同在。 2)「原因」(根源)临在于它所产生之物中;这种临在无论在有限或无限的平面上,也称为超越临在。父母作为子女的原因便永远都临在于他们中。 较动态的典范,以关系、结构、过程等范畴为中心。临在就是与其他存有物的动态关系,按照自己自我超越的能力,而与其他存有物作不同程度的互相渗透。象征性及圣事性的临在也包括在这种临在里。动态临在可以增长也可以萎缩,而此增长或萎缩可能是由自然的原因(按照大自然的韵律),也可能由理性的、自由的抉择而来;如果某存有物积极地回应它与其他存有物的关系,它的临在就会增长;如果消极地回应,它的临在就会萎缩。 (三)临在的不同程度:不同程度的临在是按照宇宙中各存有物的程度或品质而划分的。下面的描述将从较低程度的临在开始,慢慢攀升至较高程度的临在。必须谨记的是,这里说的程度可以配合上文解释过的两种进路(较静态与较动态进路)来理解: 物质临在的特色,就是事物在时空中的延伸。例如,一块石头对另一块石头的临在,一张纸对它所居停的桌子的临在;一辆车从工厂出来,现在和工场的临在关系等。这是最低程度的临在。 生物临在是指在一个有机体,即一个有生命的存有物中,许多因素之间相互的较有深度的临在。在这种临在中,刚才那种在时空中严格直线型的延伸,已经初步得到超越了,如今是在有机体内部的集中,例如:有机体中的一个分子对整个有机体的临在,比马路上一粒石子对宇宙的临在,是深邃多了。 自由的,有意识的临在,有以下几点特色: 1)首先,这是存有物在有理性的自我意识中临在于自我的行动或状态。 2)其次,这是一种藉观念为工具,拥抱整个实在界的宇宙之临在。 3)藉着记忆,也是对过去的临在。当基督徒庆祝对基督的纪念时,他们临在于仍然活跃于现今的团体的过去中;这是救恩事件真正的「再临在」(re-presentation)。 4)这是在自由与爱中对其他人(受造或非受造)的临在;这种临在是人间最需要的临在方式,比物质、象征性的礼物,或言语更需要;而耶稣在祂的生活、痛苦和死亡中所实现的正是这一种临在,而且,正由于这一种对人间动态的、彻底的临在,耶稣基督才是人类的救主。 5)这是对将来的临在;人藉着假设、预测及渴望和尚未发生的未来建立一种同在,也可称把未来提前到现在(anticipation)。神学所说「现在的、已实现的末世论」(realized eschatology) (参 90)也正是这一个意思。 圣事性及光荣的临在是一种特殊的临在方式,它由于基督耶稣的复活而成为可能。耶稣藉祂的复活,在祂光荣的人性确定性的与天主圣父在圣神内「在一起」。这种确定的临在(definitive presence)超过了这个世界物质的和生物的临在的时空限制,而成就了一种更深刻的临在。这种新的临在方式实现如下: 1)首先,光荣复活的主临在于整个宇宙,这就是所谓的宇宙性的基督(cosmic Christ)。 2)其次,复活的主藉恩宠临在于教会中,教会因而成为整个世界的救恩圣事。 3)光荣的救主临在于基督徒团体的圣事内;按照天主教的信仰,复活的主特别临在于圣体圣事饼酒的标记下,包括在弥撒圣祭圣餐礼仪之后,复活的主仍然临在于圣体内。 4)复活的主临在于在基督徒团体中代表祂的圣职人员身上。 5)所有去世的人也在某一程度下参与这种确定性临在,因为他们也超越了这个世界物质的和生物的临在的时空限制。 神性的临在包括两种: 1)天主圣三因为是创造者及万有的主,即绝对的第一因,临在于受造界,称为全在(参 179)。 2)天主圣三在祂绝对自由的决定中,愿意与受造界在救恩历史当中同在,就是「雅威」即祂在这里,或「厄玛奴耳」即「与我们同在的天主」,两词所表达的意思。 参考书目: 梵二,《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OT),5号。 《教会》宪章(LG),14,21,26号。 《教会传教工作》法令(AG),9,15 号。 《礼仪》宪章(SC),7,35号。 Darlapp, A. "Gegenwart." LThK, vol. 4. 谷寒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