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会晤基督 |
第三天 |
1、耶稣的团体(路八1-3)
福音明显指出当耶稣宣讲天国喜讯时,同他在一起的除了宗徒外尚有一些妇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有一个团体,我们可称它为耶稣的团体。
若与当时犹太经师团体相比,我们便可看出耶稣的团体的特征,在耶稣时代有许多经师,他们有自己的团体,属于这种团体中的人,都是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当经师。所以,便拜一位有名的经师为老师,有一段时候与他生活在一起,经师与弟子主要关系是授业,既是将自己对梅瑟书睥注解,其道理传授给这一群弟子,到固定时间,这教导过程便告结束,经师与弟子分开,弟子自己就成为经师。
由此可见在耶稣时代有些团体存在,只是这些团体是暂时性的。而在福音中耶稣团体的形成有其特点,不是弟子来找耶稣,而是耶稣召叫他们来跟随他。虽然在福音中没有记载耶稣召叫妇女。但是在路八1-3中,记载妇女与耶稣的门徒一起形成了一个属于耶稣的团体,耶稣团体的另一特点便是他与他的团体建立一种生活的关系。在这团体中有共同生活的方式,耶稣自己的言行、祈祷是这团体的中心,并深深影响这一团体,因此,我们可说这团体有其特殊的风格,有其自己的面貌;此面貌是耶稣自己的面貌,透过团体表现出来。
在这面福音中记载门徒们及妇女们与耶稣在一起,即是在耶稣身上满足了人心深处最基本的渴望,因为与他在一起便是与天主在一起。福音中的这一个团体,实际上影响了教会中日后的修会团体。根据历史的记载,自第三、第四世纪以来,教会中已有修会团体的出现,并过团体生活。为什么在教会中有团体的出现呢?按照历史及灵修神学的研究,第三、第四世纪时,有些人愿意在教会及人群中继续保存这个耶稣的团体。这种团体生活的出现,基本上便是要在教会中产生一个效法耶稣生活方式的团体,我们称它为跟随耶稣的团体,这便是所谓的修会团体。
一、 天国临近的阻碍
基督徒是跟随耶稣基督信从天国福音的人,是天国喜讯在人间的具体表现。但是在人类具体生活中却常出现一些阻碍天国临近的因素。现在,我要从福音中耶稣的言语里找出一些具体的阻碍,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针对自己的情况作一些深入的反省。
a) 在福音中,耶稣多次责斥他的弟子们及经师、法利赛人心灵如此迟钝,对天主的事不明白其真意。例如耶稣与法利赛人有关安息日的争辩(谷二25)他们只停留在法律的字面上而没有进入其精神中,这便是他们不明白。在增饼的奇迹之后,耶稣指责弟子们的迟钝,不知道所谓酵母是法利赛党人的阴谋。当耶稣讲自己的受苦时,他们不明白并感到害怕(参谷六52-八17,九32)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耶稣在宣讲福音时所受到的阻碍是人心灵的迟钝及不了解。有些迟钝是人不能负责的而有些却是人应负责的,例如耶稣指责法利赛人,面对法律时总不能透过文字而进入其精神中,指责弟子只由自己的生活习惯来思考某些事情,这些便是所谓的迟钝,它们阻碍人接受天国讯息。
天国讯息常能藉时代讯号而来临,但是,天主的讯息是出奇不意的,人自己已有的法律常是天国讯息的阻碍。例如人在思想上常有某些固定的结构,或在生活方式上常有某些固定的习惯,十年,廿年按照这些习惯生活着。这种种结构,法律,习惯已深入我们思想行为中,且认为是不可改变的,其结果是对天国来临无动于衷,不了解天国的讯息。
我们都生活在梵二后,教会内普遍认为梵二大分会议是新五旬节,若我们承认这点,则我们必定相信天主藉大公会议给予我们某些讯息,对于这些讯息我们接受多少,考虑多少,反省多少,实行多少?
二、第二种阻碍是心硬,拒绝投身,耶稣在安息日治好一个手枯的人,由于四周围观的人心硬而使他悲伤,换言之,耶稣所显的这个奇迹要启示大家新时代的天主是如何的天主,他不是在制度下,在文字下的天主,因为,此二者不可能约束天主,而全是爱人的天主,他要将人放在制度之上,将人的生命放在文字之上,这便是耶稣所要表达的讯息,但是在耶稣表达这讯息之时,有人注意他是否要违反安息日法律,这便是经师与法利赛人的态度,耶稣的含怒是表示他看出在人间存有天国来临的阻碍,即是心硬,人不敢参与,不敢投身于此讯息中,因为,从开始他们便站在与耶稣敌对的地位上,故意要看他是否违反安息日的法律。这种阻碍的造成是由于人的成见或情感上的对抗,因而天国讯息的传扬。
在我们自己生活中也能产生相同的现象。天主的话幸能通过教会或修会中任何人而表达出来我们应该承认这些人都分享耶稣的先知性,职务,得是我们不可以说天主只能通过某一些阶级的人传达他的讯息。若我们有这种态度,我们的心硬。所谓心硬便是对某人抱有成见,认为从他不可能有来自天主的要求,天主不可通过他给予我们某些讯息,心硬使人不能聆听天主的话,不能接受天国的讯息。
三、人间的智慧。在耶稣传教时,有一次人们认为他疯了,而将他抓来,此处的疯字,根据圣经学家解释含有讽刺的意义,即是毕竟谁是疯子呢?马尔谷福音与圣保禄在思想上有某些关系,从宗徒大事录中便可看出,因为圣保禄首次传教时是马尔谷与他同行。从后期的保禄书信中亦可看到马尔谷的出现,由此可知,马尔谷福音颇受保禄书信神学的影响。
现在我们将他疯了这句话与格林多前书的一些思想连起来,圣保禄所宣讲的耶稣基督为罗马人是绊脚石,为希腊人是愚蠢。此处已显出智慧的问题,因为希腊人以自己的智慧引以自豪,而现在圣保禄在格林多的宣讲的却是被钉在十字架上地耶稣基督,对希腊而言,这被钉的基督是疯狂愚蠢的,但是天主藉着基督的愚蠢而显出自己的德能。
天主之国有其能力,而不在人的标准上显出来,这便是所谓的天主的疯狂,对于人间智慧而言,这种疯狂常是一种阻碍,因为在这里显出的是天主的疯狂,人常用自己的智慧来判断。耶稣是天国来临的宣讲者,在他的宣讲中显出天主的智慧,有其疯狂的一面。但是四周那些充满人间智慧的人都无法懂悟。
在耶稣身上所发生的事,也常常出现在教会历史中,几世纪以来,教会历史中出现许多圣人,当他们按照天主所赐之特恩创立某些事业时,常常被别人视为疯狂者,这些圣人们常在自己生命中体验到天主对他们的要求,在这些要求的催促下,他们有了某些疯狂的行动,由这些疯狂行动中证明了天国的来临。具有人间智慧的人无法了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也不能了解天国来临有其疯狂的一面。人的智慧常阻碍人接受天主的疯狂。
在今天的修会或教会中常提到明智一词。当我们分辨事情或判断人时常说我们应该明智。究竟明智是指什么呢?是否是天主的明智?若按天主的明智判断事情,很可能有疯狂的一面。但是我们所谓的明智常是人间的明智,这种人间的明智常使天国的拓展受到阻碍,常使人无法经验天国的来临。我们可以说所谓人间明智是指人的一些小聪明,它常常阻碍天国的来临。
四、稣讲完撒种比喻之后,,在教会的注解里提出使种子不能成长的因素,例如财物的迷惑,世俗的焦虑,等。根据当今研究马尔谷福音的专家们解释,这一个处于罗马的教会团体,生活过得颇为富裕,甚至在这团体中已出现世俗的焦虑,财物的迷惑,因而使天主之无法长。
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挂虑,即是所谓的分心。分心是指一些世俗事务使人的心由唯一绝对的天主身上分开,而分散在世俗的焦虑及财物的迷惑上。这种情况阻碍天主之国的来临。
献身于主的司铎及男女会士也常有焦虑及迷惑的现象,那些神圣的工作或事业也使我们常挂虑或分心吧!
一、玛窦福音中(玛十一16-19)记载若翰不吃不喝,原来,若翰的来到是要准备耶稣的宣讲,劝人进入自己的处境中。人子来也吃也喝,却被人指责为贪口腹之乐的人。在这里所说的是指耶稣是另一时代开始,他带给人喜讯。当时的人不但未能领悟这喜讯,反而责备耶稣贪吃好饮,这便是一种我行我素,对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标记无动于衷,不按照这讯息生活。
今天在教会里常提到时代讯号,教会及修会该在具体的时代中认出天国的来临,及天主对我们的要求。但是面对此信号的阻碍便是我行我素,例如在礼仪革新,教会本地化等的运动上,常有我行我素的现象,我们自己应该警觉的是还要因着自己过去的教育背景,自己的习惯,自己的观点等,而使自己对时代的讯号毫不关心,也不表示任何反应,却只抱着我行我素的态度,这在灵修生活上是很大阻碍。
六、玛廿二1-13及路四15-24分别记载了宴请宾客的比喻。那些拒绝接受邀请的人均以买了地,买了牛,娶了妻为藉口,而不愿前来赴宴,表面上看来,他们的几种藉口理由充足,因为买主应该去看自己买的农夫应该试试新买的牛,新婚之后应该与自己的妻子相守在一起。但是这比喻所讲的并非上述各点,耶稣藉这比喻要说明的是天国的来临,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个新挑战的来临。面对此新时代及新挑战,我们不应固步自封,不应将一切事都视为理所当然的,在天国来临时,天主要求人作绝对的抉择,面对此种抉择时,理所当然是无法存在的,因为现在所牵涉到的天主不是排列在人中间的天主,亦不是与许多东西排列在一起的天主,而是独一无二的天主,我们不能用理所当然来回答他的要求,为了他,我们要将土地,牛,妻子,以及,日常生活的种种放在一旁而去答复他的邀请。
七、 玛廿五14-30塔冷通的比喻为我们再指出一个天国的阻碍。路加福音用米纳,玛窦福音用塔冷通都说明了同一的阻碍,塔冷通很大很重,因此得到它的人要把它埋在地里,路加福音描述得到米纳的人却将它包在手帕里,然后葴在身上。其实,这二种比喻都表示细心收藏,万无一失。
藉着这十个比喻,耶稣所责备的是这两人将钱藏起来,而缺少冒险的精神,因为天国来临时要求人有冒险的精神,即是为获得天国而勇敢的运用自己的所有的能力智力,这便是冒险。
我们应承认天国的来临最大的阻碍之一是不敢冒险。但是当面对天主的讯息时,我们应勇敢的做各种尝试,例如在工业化的社会中,堂区的组织及工作该以新的面貌出现,有新的尝试,若我们仍沿习过去的方式,这便是在新的讯息中缺少冒险的精神,修会团体亦应该在新的讯息中,按照教会的指示,使修会团体朝向合乎时代方向推进,但是,若按照时代讯号去做便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或遭遇自己想象的困难,但是天国的来临便是要求人能勇敢的去冒险。
这些阻碍不仅出现在教会及修会团体中,也出现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模式,生活态度及日常习惯,常带给我们一些诱惑,即是若我按照某种方式思想、处事、生活,则我会生活在一种安全的状况中,这种安全感使我们不敢在新时代中冒险,不敢放弃某些固有的法律制度,的确,若要我放弃自己的思想模式,生活习惯,处事方法,是何等的危险,因为我必须用另外一种模式去思想,另外一种方式去处事,另外一种习惯去生活。当我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去思考的处事生活时,我知道其后果是怎样的,但是若我采用新方式时,我对一切后果便无法得知了,我必须大胆的冒险。其实这种冒险是接纳新时代,新讯号的必要条件,总之。我们可以说阻碍天主生命更深进入教会中,修会中及我们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因素之一便是不敢冒险。
若以天主十诫的标准来评判上述的各种阻碍,似乎并无任何不妥之处,但是,若将我们放在救恩的角度上,放在天主原意我们不断成长的角度上来看,则这些阻碍便有其不良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修会或教会中,十年或廿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会感到自己生活很单调,在救恩上没有更新的体验,在内修生活上没有特殊的进展,这并不是任何罪,但是在另一方面,天主的救恩计划却不能在我个人生命中如同种子一般发芽,生长,这些阻碍在面对诫命方面不易断罪,但是在面对天国的来临方面或在整个灵修生活发展方面却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2、十位贞女(玛二十五1-13)
由教父时代起,教会便有一种传统称贞女或修女为耶稣的净配,其实,此种称呼起源于圣经。在圣经中有许多表示天主与人交往的标记,其中最明显的便是盟约,以后演变为婚约,从欧瑟亚先知之后更明显的将盟约转变为婚约。他以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来描写天主与以色列子民之间的关系,由欧瑟亚到耶肋米亚先知,以后到新约时代,人与天主的关系就表现在耶稣与教会之间的关系上,因此,也以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描述耶稣与教会的有关系、
上述的这种图像在圣经中是常有的,然而这种图像是团体的,在圣经中天主与以色列民族的关系常以与妻子的关系来表达。诚如保禄宗徒对格林多教会所说的,他将他们如净配一般许配给耶稣基督。以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来表达教会与基督的关系确实具有其意义。欧瑟亚先知描述天主如何爱以色列人民,保禄宗徒说明基督如何爱他的教会,这种天人合一的关系以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比喻来叙述,确实有其意义。
由这个夫妻相爱的图像如何发展到称为教会的净配呢?假如在圣经中教会被称为天主的净配,则很自然的人们会在信友群中,在教会里一些人作为这图像的代表性及标记性,并在他们的生活及行动中将这图像具体化,生活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若要使别人认识教会是基督的净配使别人看到教会中的一些人以他们自己的生活,具体表现教会是基督净配的一面,则理所当然的,会举出为基督而守贞的贞女或修女,来表达这一事实,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完全的,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教会了,奉献给耶稣基督了。故此,若我们要找一个表示教会是净配的象征时,我们会很自然的举出贞女作为教会是基督净配的象征。对于修女亦可有这种称呼,我们应该明白这种称呼是具有代表性及象征性的,因为它表现出人类与天主的关系,基督与教会的关系。
今天这种称呼仍值得保存,身为贞女或修女的奉献者亦应在她们的生活中努力将教会是基督净配的特性表现出来,这种称呼为教会学以及为教友的生活都是有帮助的,当然我们需要对这称呼有正确的了解。总之,无论从圣经观点,从神学信教会传统等各方面看,这种称呼是正确的。
保禄宗徒在致厄弗所书人书中(弗五22-33)反复比较并说明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教会与基督的关系。一方面藉着丈夫与妻子的关系使我们了解教会与基督的关系,另一方面藉着说明教会与基督的关系,指示丈夫与妻子二人之间该如何生活。在此段经文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如何才能使教会成为圣洁、无皱纹、没有污点的一个团体。首先是藉耶稣的苦难,因为耶稣为了她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其次是耶稣所宣讲的圣言,教会之能圣洁无瑕疵,其根源便在耶稣基督身上,藉着他的救援工程这一切才成为可能的。
我们也要反省自己的生活,很多次,或许很长的时间我们没有以自己的生活来表明教会圣洁、无瑕疵的一面,因此,让我们祈求耶稣,他曾以他的言语,苦难洗净了这个教会,也祈求他以同样的方式洗净我们生活中的不洁与生命中的污秽。
二、天国的失落
在玛窦福音中,处处可见到耶稣讲天国有失落的可能性。玛窦福音对天国失落所采用的言语是极为传统的。例如地狱、永火、咬牙切齿、虫咬等,都是玛窦福音所图象。
在玛窦福音中,这一类的传统言语比较少,他用一些存在性的言语来说明天国失落,这是若望福音的第一特点。对天国来临的时间,耶稣来临的时代,他常注意已经发生了的事,而少用永远要发生的事,这是若望福音的特点。因此,对天国的失落他强调目前的情况,不过这一切确实在一种过程中,由于若望用一些真实的词句,及注重现在发生的事,因此,他以一连串对照性的字句来使我们了解什么是失落天国。
若望常用的对照字句有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真理与诺言,自由与奴隶,爱与恨,天主的子女与魔鬼的子女等,为那些拒绝天主的人,他的生命,已进入黑暗,他已在自己生命经验到天国的失落。当然还有永远的一面。
现在我分四点来讲天国的失落:
古经中有所谓[二条路]的传统,一条为善人所走的有福之路,一条为恶人所走的沉沦之路,新经中亦有[二条路]的比喻,一条为窄路,(玛七13-14)一条为宽路(玛十三47-53)窄路导致生命,宽路导致死亡,即所谓天国的失落。玛窦福音中了为我们指出两种不同的归属。若望福音用更明确的言语说明这两条路,
耶稣用某些与古经言语相同的说法来讲解天国的失落,由于耶稣的出现是新时代的开始,因此,他在天国来临的背景中为我们指出这二条路。古经中的二条路,所指的是守法与不的二条路,而新经中的二条路却在新时代来临的重要因素上,
一、稣在玛窦福音与若望福音中所讲的失落天国的原因,首先是不结果实,或只结恶果。我们以玛窦福音第七章作为出发点,(玛七16-17)然后一步一步深入其意义中,
好树结好果,不结果的树不能进入天国,这便是失落天国的原因之一。那么玛窦所谓的不结果实究竟指什么呢?何谓不结果实?何种行为属于不结果实呢?即是不是那些只在口中向天主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入天国,而是承行天父旨意。还是任何行动都是承行父的旨意,是有一定的行动的,这才是承行父的旨意,凡不承行天父旨意者便不能进入天国。所谓天国,是天父的好消息,是天父救恩的讯息,是他的救援计划。因此,凡不承行天父旨意者便是拒绝天主的能力。
现在,我们再看若望福音的解释。在一次耶稣与犹太人激烈的辨论中(若八42-47)耶稣责斥他们是这样的的后裔而还是亚巴郎的后裔,这魔鬼是凶杀的,不信从真理的、撒谎的、充满仇恨的。耶稣为什么责斥他们是魔鬼的后裔呢?因为犹太人不听天主的话,所以他们不是亚巴郎的子孙而是魔鬼的子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若望称那些不承行天父旨意的人为魔鬼的子孙,且现在已经就是,不必等到以后,他们现在已处于一种不接纳真理,撒谎的境况中。若望不用地狱,永火等这类的名词,而只是指出他们现在已不处于真理中,是撒谎者,他们没有生命,故此是杀人者,是处于仇恨中。
因此,我们可以说天国的第一原因是不承行天父旨意,玛窦说这些人最后落入永火里,若望说这些人现在就不生活在真理中。
二、失落天国的第二原因是不信耶稣。有一次一位百夫长在耶稣前表现自己的信心,耶稣极感动的赞许了他,(玛八10-12)耶稣并感叹的说本国的子民等要被驱逐于黑暗中,而外邦子民却要在天国与亚巴郎一起坐席。百夫长有信心而能进入天主之国,本国子民由于不相信而被驱逐于黑暗中,不仅不信耶稣者不能进入天国,而且拒绝聆听福音者亦遭同样的后果。(玛十14-15)
信仰不仅存于人的思念之中,更要表现于行动中(玛廿五31-46)。在最后审判的比喻中,耶稣明确的表示凡不为最小兄弟中做的便是不为他做,若不在行动中表现自己的信仰,,他也会受到同样永火的处罚。因此,我们可说信从耶稣是进入天国条件之一,
若望福音指这些不信耶稣的人现在就没有永恒的生命,凡信从耶稣的人,现在便有了永恒的生命。凡拒绝耶稣的人,现在已不处于生命之中了。其实若望福音第一章到十二章所叙述的只是天主父在耶稣身上出现,耶稣的所言所行,便是天主的所言所行,因此,在这前十二章中,耶稣的一切言行都在使人相信他就是道路、真理、及生命,凡拒绝他的人,现在就已不在生命中,不在真理中。
三、得罪圣神是失落天国的第三原因。这是福音中一句著名的话,而在忏悔圣事地历史中却是极为困难的一句话(玛十二31-32)因为凡得罪圣神者,今世及来世都不能得到赦免,显然这便是不能进入天国,
不能获得赦免是什么意思呢?教会中一切罪都能得到赦免。在初期教会中,在当时某些教父们的里确实有些罪是不能赦免的。因此,在忏悔圣事的历史里确实造成相当大的困扰,而今天的教会已超过这困扰,任何罪都可赦免。若真是如此,则又如何解释得罪圣神是不能赦免的呢?
这确实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是,我们仍可作以下的解释:
所谓赦免罪是指一个人在忏悔时已在内心体验到天主圣神,而回心转意。我们的忏悔必须靠圣神的推动,否则是不可能的,因着圣神,我们得到赦免,换言之,以耶稣的言语来说便是人的忏悔是在圣神的能力之下进行的,若某人对圣神的基本态度是反抗的,是不接受的、是不恭敬的、是干犯的、则显然的,他想要获得自己的罪的赦免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想获得罪的赦免必须先由内心忏悔,凡悔改的人,基本上不会触犯圣神、拒绝圣神。因此,我们可以说,凡得罪圣神者,其心已顽硬如石了,当然他的罪也无法获得赦免。
不过,此处的圣神也可以指天主末世时代的一种恩惠,是天主最后赐予人的恩惠。若人连这最后的恩赐也拒绝了显然的,他是处于无法得救的状况中。总之,得罪圣神是失落天国的原因
若望福音指出无论何人拒绝耶稣,拒绝天国,他在现世已接受了审判,若望常将这一类的事放在现世地经验中。在晚餐厅中,耶稣一再表示他要派遣圣神来指出世界的罪(若十六8-11),审判世界的罪,换言之,圣神来是要世人知道自己的罪过,因此,若任何人拒绝圣神,他便已处在天主的审判之中了。
四、脱离教会是失落天国的第四个理由。无论在玛窦福音或若望福音中,常将地上教会的宽赦与天上的宽赦连在一起,亦即是将地上教会对罪的保留与天上对罪的保留连接一起,因此耶稣对伯多禄说凡他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释放主,人地上保留的在天上也保留,(玛十六16-19,十八18)耶稣向门徒们嘘气,要他们领受圣神时,也说他们若保留谁的罪,谁的罪便保留,他们宽赦谁的罪,谁的罪被宽赦,(若廿22-23)今天,固然我们不能说凡不在教会中的人都不能进入天国,但是我们也要将上述观念的真实性提出来,若任何人知道他所属的教会是耶稣基督临在其中的团体,是接纳天国来临的有形团体,而他却要脱离这个团体,则他便不能进入天国,即是不愿意在这个天主父的救恩鉴临于其中的团体里,不愿意属于这个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基督奥体的团体里,他如此的脱离教会,便是脱离耶稣基督,虽然我们不说不在教会中的人不能进入天国,但是无疑的教会与天国具有特殊关系。
我们已由玛窦及若望两福音中看到失落天国的原因由此可知,失落天国是可能的这属于我们信仰的内容,虽然,目前许多人已不再讨论地狱,但是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因为,它是我们教会信仰内容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放在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中。虽然它并非我们信仰的最重要地部分,我们信仰的中心是有着我们得救,有着天主救恩临于人间,但是,它仍然与我们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它影响我们接纳天国的来临的态度,
其实,当我们面对此一真实的信仰时,我们面对一项很难解释的问题,即是罪的奥迹。天主是奥迹,而人却能拒绝天主,这便是罪的奥迹。面对这种可能性时,我们应该严肃的自我反省,我们也应该盼望这种可能性不要落在任何人身上,用我们的祈祷帮助别人不要走入这种境遇中,我们也无法肯定究竟谁一定下了地狱,更不能有此盼望。
当我们面对罪的奥迹及失落天国的可能性时,我们要知道天主并非要用它来恐哧我们,或使我们精神不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极严肃的面对这种可能性,并且知道天主的这一个启示是为我自己的我要严肃的面对天主的启示,因为我无法保证我不会走入这种悲惨的境域中。
若望福音中不仅没有忘记永生的一面,也得到现世的一面。在天国来临的新时代中,任何人拒绝耶稣基督、拒绝天父,那么他现在已失落天国了,现在已处于死亡中,处于奴隶中,处于仇恨中、处于黑暗中。现世地一面,为失落天国是极重要的,因为失落天国是由现在开始,而还是拖到最后才经验。凡拒绝天父的拒绝耶稣基督的人,在他心中早已有仇恨,黑暗、死亡存在。
我们应该常常进入自己生命之中去严肃反省这些失落天国的可能性,因为我们还生活在一个旅途上的教会中,许多事对我们而言还具有未发生的一面,而由积极方面来看,天主永恒的生命已倾注在我们生命中,藉着它,我们可以走向那圆满的永恒生命。但是,由于我们仍处于尚未达到圆满的地步,因此,失落天国已在我们现在的经验中了,若我们不悔改,我们便会将现在失落天国经验带到永恒之中去。
多少次,我们在自己生命中体验到黑暗、无能为力、似乎死亡的阴影已笼罩在我们生命上,凡若望所描述的消极因素似乎都出现在我们的经验里,我们会问为什么我感到如此不自由?为什么感到处于黑暗中而看不到真理呢?很可能现在我已拒绝天主之国或我已不信耶稣基督了,或我已不再承行天父的旨意或我已不随从圣神引导,或我已不在教会团体中了,上述种种很可能导致我目前的经验,即是失落天国可能发生在我们个人的经验中。
耶稣将这的事启示给我,一方面要我们严肃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要我们注意天主最后救恩的中心。
3.进入天主的安息(希四1-11)
希伯来人书是新经中很特殊的一封书信,其作者并非圣保禄,而是在保禄的传统之下所写成的,这封书信的特点是作者与读者对救援都有很深的了解,或说对犹太人的传统有深刻的认识。按照今天对希伯来书信的讲解,其作者可能针对一个犹太人民团体而写的,此团体的成员大半为过去的犹太司祭,现在已皈依基督信仰。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因为这个团体或已处于迫害中,或将要受到迫害,我们在此书信中可充分看出,作者愿在这封信中鼓励并警戒这些已皈依基督信仰的犹太司祭。因此,其中所用的论证方法完全与我们今天的论证方法不同,他采用犹太司祭的论证方法。
这封书信中常用古经中的主题,其中最常用的便是祭献,作者特别强调耶稣基督的祭献超过古经中任何司祭的祭献。但是我们现在要注意的是另一个主题,即是在主内的安息,作者提出这题目是要安慰并警戒那些身处迫害中的基督徒,或在信仰上已开始动摇的基督徒,
天主在古经中已许诺某些人进入安息,由于天主在创造天地时,第七天安息,则他必许诺给别人另一种安息,一种更长、更持久的安息,由基督徒的观点来看可称为永恒的安息,即是人间一切工作、行动均停止的长久安息。但是,作者也指出在古经中由于一些人的背信而不能进入此种安息。在新经中天主也将此种安息许诺给他的子民。作者提出这题目,其目的在警戒那些在信仰上已经动摇的人,劝戒他们持守信仰,不要背弃自己所皈依的信仰,因为凡背弃信仰者,都不能进入天主所许的永远安息之中,
正如天国有失落的可能,同样这种永远的安息也有失落的可能。通过希伯来书信我们可以进入圣本笃会规的精神里,在他的会规中处处可见圣经的精神及福音的传统,从他的会规中亦可看到失落天国的可能性,若将[安息]一词放在圣本笃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出持久、恒常的本身便是一种安息。我们常说修会生活的本身具有未世性的记号,即是在修会生活的三愿生活上,或修会团体的本身上表现出会士深信天主救恩已经临于他们之中,换言之,便是未世已来临,度修会生活的人以其恒常精神要证明天主最后的救恩已经来临,因此,修会生活是可能的。此外,他们也要以这种未世性的记号来向别人肯定天主的救恩已临于人间,故此,会士能牺牲其他一切,藉着天主的救恩,他们可以度这种方式的生活,他们以放弃一切来和向世人证明天主未世性的安息已临于人间。
天国及永远的安息都有失落的可能,这种失落的可能性并非要我们恐慌不安,而是要我们严肃的度天主要求我们的度的生活。将自己的灵修生活信跟随耶稣的生活,应极为认真而不要掉以轻心。
4.唯一的需要(路十38-42)
许多人对这段圣经已有极传统的讲解,即是将两姐妹中人玛尔大解释为传教者的象征,将玛利亚解释为默观者的象征。
这是一种传统性的解释,但是,若按照圣经的上下文,按照路加福音作者的思想来看,则真正的意义并非如此。在整个记录中对玛尔大极为不利,换言之,似乎作者愿意藉这面记录将重点集中在玛利亚身上,而玛尔大的角色只是陪衬玛利亚的角色罢了,在这段福音中,显然的,玛尔大极为忙碌,她愿意将玛利亚由耶稣脚旁拉过来,帮助她招待耶稣,而不要坐在耶稣脚前听她讲话,此外玛尔大似乎有点埋怨耶稣的口气,不让她妹妹来帮助她。
其实,这段圣经主要思想是在说明天主之言是唯一的需要,其他的一切在天主之言面前是分文不值的。玛利亚是一位聆听者,靠近耶稣脚前,听他说话,而耶稣指斥玛尔大操心忙碌。当然我们不要用人的眼光来解释圣经,因为圣经告诉我们的是救恩上的重要讯息,是不能用人的看法来解释的。若由人的观点来解释时,我们会认为耶稣很不领玛尔大款待之情,反而斥责她操心忙碌。福音作者在此要表达的是救恩上的重要讯息,即是聆听天主圣言,在面对天主圣言时,我们的心不该为其他世物所分占,福音作者并无意在此区分默观修会与传教修会。
在教会生命中很重要的是专心聆听天主的话。显然的,在这方面玛利亚选择了最好的一份,是不能由她夺去的。这是按照路加福音上下文的解释,使我们知道什么事是唯一重要的,同样的思想出现在耶稣受诱惑时,当时,他回答撒殚说,人不仅靠面包生活,更要靠天主口中话生活,即是听天主的话比面包更重要,玛尔大待候耶稣,显然的,将面包放在天主之言的面前,当然天主之言远超过面包。
其实,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即是,在我们整个生命中努力寻找这唯一重要的,我们的心不要为许多世间之物所牵挂,而将天主的话放在世物之下,这便是耶稣所教导我们的,这也是别人不能由我们身上夺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