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神学导论

第二十一章 礼仪神学


 
 
 
礼仪
 
在讲什么是礼仪神学之前,先要对礼仪有正确的观念。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礼仪宪章里说,基督借苦难圣死、复活、升天的逾越奥迹,完成祂的救世大业。同样的,基督派遣祂的门徒,要门徒们用祭礼和圣事,实行他们宣讲的救世大业,所谓的祭礼和圣事,就是全部礼仪生活的中心点。在礼仪宪章第7号上,指出基督临在于礼仪中:
 
「基督常与教会同在,更特别临在礼仪行动内,在弥撒礼仪中。基督又以祂的德能亲在其他圣事内……基督也在祂的圣言中,因而在教会内恭读圣经,就是基督亲自发言。最后,几时教会在祈祷歌颂时,基督也亲在那里……所以,每次举行礼仪,实在就是基督大司祭,和祂的奥体教会,所作的卓越礼仪行动。教会中没有其他的行为,可以和礼仪的作用相似。」
 
因为基督临在于礼仪中,因此,礼仪成了教会生活的顶峰和泉源。在礼仪宪章第10号上说:
 
「礼仪是教会活动的最高峰,同时又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所以,我们从礼仪中,尤其从圣体圣事的泉源中,汲取圣宠,并在基督内,得到圣化人灵及光荣天主的最大实效,这也就是教会一切活动的最后目的。」
 
按照礼仪宪章所说的,礼仪不只是外在的礼节或仪式而已,而是基督临在的记号,在礼仪中,我们和天主相遇。礼仪不只是外在看得见的礼节,而是天主和祂的教会会晤的胜地;礼仪的功能,也不只是要献给天主应得的敬礼,而且也要把这个光荣天主、圣化人灵的记号,鉴临在人间,在人间活跃着,一直到基督再度来临的那一天。所以,礼仪就是一种教会的实践学,整个教会也可以说是一个敬礼的教会,一个走向末世,完成自己的救恩史的教会。
礼仪宪章上也说,礼仪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又可以圣化人灵,礼仪和我们的神修生活有关系。礼仪通常被看成灵修的方法之一,和我们的灵修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礼仪宪章所强调的一点。当我们参与教会的礼仪时,就是借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内朝拜父。也就是天人合一、四海一家的境界。可是,一般人不太了解礼仪的本质,忽视礼仪的重要性,使礼仪和灵修彼此脱节而独立发展了,此外,为了使礼仪成为生活的泉源,宪章的第11号,也要求个人心灵的准备:
 
「可是,为了获得圆满的实效,信友必须以纯正的心灵准备,去接近礼仪。又要心口如一,并与上天恩宠合作,以免白受天主的恩宠。所以,在礼仪行动中,不只要合法举行,还要使信友有意识地、主动地、实惠地参与礼仪。」
 
教会礼仪的演变
 
教会的礼仪,不论是外在的仪式,或是对礼仪的领悟,都有其演变的过程。现在我们就来谈演变的过程,以及各阶段的特色。
首先,教父时代,教父时代的礼仪和灵修生活原是一体的。这时候的礼仪还在发展阶段,而礼仪的语言、记号,信友们都能了解,也相当积极地参与;这时代的礼仪特点是教会意识特强,信友们不只注重个人的成圣,也特别强调团体成圣的重要,礼仪成为团体生活的中心,而且,教父们的讲道也以礼仪为出发点,信友们参与弥撒的时候,是围绕在祭台周围形成一个团体。可以说,礼仪确实是灵修生活的泉源。
到了第七至十二世纪的时候,礼仪愈来愈复杂,时间拉长,过分注意文词的修饰,所以,信友参加礼仪变成了形式化的行为,只喜欢参加游行、唱歌等外在隆重的仪式,更忽略了灵修的层面。为了这个缘故,信友们开始学找其他灵修路径,也因此有了祈祷手册、祷文等的灵修方法出现,使灵修和礼仪分家。
礼仪变成形式化,除了刚说的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呢?
礼仪的语言,也就是拉丁文,这也是阻碍信友积极参与的态度,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了解,渐渐的对礼仪的本质也不清楚,最后走上个人主义和礼仪俗化的现象。
 
梵二对礼仪的教导
为了避免礼仪变得形式化,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中,特别提到礼仪的革新,以及提倡礼仪的重要性。大公会议中强调,今天教会礼仪应该加强团体意识,任何礼仪都是教会的团体行动,要使礼仪真正成为教会的标记。
其实在加强团体意识这一点上,就是恢复到教父时代的礼仪精神。礼仪固然能培养个人的祈祷,可是个人要开放自己,不只是注意个人的得救,也常常想到别人,所以团体的成圣才是礼仪的精神所在。就像教父时代所作的一样。
除了强调团体意识之外,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以后的教会,在礼仪的外在形式上,有什么改变吗?
在重视传统礼仪的精神和原始意义下,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需要,也要注意礼仪的现代化。礼仪固然必须有一定的礼规,为了适宜团体行动,不应该死守礼仪。所以,一方面要了解礼仪的精神,一方面要看团体的需要和实际的情形。而作相当的调整和适应。我们可以说,在礼仪的革新上,教会给我们相当的自由。譬如,在弥撒或行圣事的时候,为了群众的好处,可以广泛的使用本地语言。此外,为适应各民族天性,礼仪也可以作调整。在礼仪宪章第37号说:
 
「只要不涉及信仰和全体公益,连在礼仪内,教会也无意强加严格一致的格式,相反地,教会培养发展各民族的天赋和精神优点长处。在各民族的风俗中,只要不是迷信,教会都会加以衡量,并且尽可能保存它的完整无缺,甚至如果符合真正礼仪的条件,教会有时也采纳在礼仪内。」
 
在弥撒圣祭方面,也都采用本地的语言,不论是读经、信友祷词、与神父对答或唱歌,都采取各地的方言。还有诵念日课方面,也允许用地方语言诵念。除了这些例子外,整部的礼仪宪章对圣事、礼仪年度、圣乐、圣教艺术以及敬礼的用具等,不只在外在仪式上,或者内在精神方面都加以革新,给予新的风貌。
礼仪和个人的敬礼和祈祷是不一样的,教会讲礼仪的精髓时,引用耶稣基督的话说:「哪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
所以,神圣礼仪是一种公共敬礼。我们的主基督,教会的头,也曾用当时公共敬礼来敬礼在天之父。而基督徒的团体也用公共敬礼来敬礼自己的创造者——基督,并借着基督,恭敬永生之父。这种敬礼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因为人有心灵和肉躯,所以礼仪也是心口合一的行动。礼仪是公共的敬礼,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对天主的敬礼是团体性的、社会性的,最后,在敬礼的方式中,彰显了基督奥体的团结和合一性。
礼仪既然是公共的敬礼,对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或者说,礼仪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虽然礼仪是公共的敬礼,可是人对天主的敬礼,最主要的还是内在的因素。如果一个人平常已经按照福音去生活,把自己交给了基督,那么,公共的敬礼对他来说,肯定不是外在的仪式而已,或者,一个人体会到礼仪是天人之间的交往,是超性和本性生活的共融,更是天主子民在基督内,偕同基督、借着基督,光荣并朝拜父,那么,礼仪也会渗透他整个人的生活,在生活中,把礼仪中所经验到的实践出来。这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精神的延续是一样重要的。
 
礼仪神学研究的对象
 
礼仪神学是一门神学科目,研究的对象是在基督内生活的奥迹,研究教会的礼仪行为,不只是研究,也希望获得更活泼生动的领悟。礼仪神学也是对礼仪的象征标记,做合乎学术方法的反省。此外,礼仪神学也有一个实证阶段,就是利用语言学、历史和考古学,把有关礼仪的资料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作有系统地反省。礼仪神学不只是礼节和礼规的历史,更是对信仰对象——基督的奥迹的真实领悟,因为礼仪事实上就是正在进行中的救赎奥迹。
 
礼仪神学和圣事神学的关联
 
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圣事神学是礼仪神学的最佳园地,大公会议把礼仪神学提升到神学主要科目之一的地位,就是要强调礼仪神学反省的重要性。
礼仪宪章第16号上说:
 
「礼仪科目应列为修院的重要课程,神学院的主科,并应从神学、历史、灵修、牧灵及法律观点下去讲授。其他学科的教授,尤其是教义神学、圣经学、灵修学以及牧灵学的教授们,应该按照本科的内在需要,去阐发基督奥迹和救恩史,因而明白显示各科与礼仪的关联,以及司铎教育的统一性。」
 
在宪章第17号也说,修生接受礼仪的训练,学习遵守礼仪规典,才能彻底为礼仪精神所熏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