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神学导论

第三十章 当代神学大轴心课题(中)


 
 
 
在前面一章里,我们把当代神学的几个轴心课题中,以「天主的启示」和「耶稣基督」为轴心课题,做了介绍,现在,我们要介绍另外一个轴心课题。
 
三、以「教会本身」为主题的神学
 
我们可以说,二十世纪好像是教会的世纪。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就曾对教会本身,以及教会和世界的关系加以检讨,之后,写成了教会宪章和教会在今日世界宪章。
教会在最初几个世纪所关注的,是一些关于天主圣三和基督论的大问题。中古世纪的神学特别研究了救赎论和圣事。在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的时候,曾经要讨论教会的问题,后来因环境的关系,大公会议中断了,因此,没机会检讨教会的问题。而今日的教会感到迫切的需要,对自己以及和世界的关系加以探究,因此,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里,特别提出了这两个主题。
因为教会不只是一个历史的事实,也是一个信仰的对象。作为一个信仰的对象,大家所迫切需要的教会学,是要由教会的源流,以及教会在圣神内的生活为出发点,来深究教会的奥迹,使教会许多不同的面貌都能平衡而和谐地呈现出来,这种研究过程中,教会似乎慢慢解放自己而集中在基督和圣神身上。
在教会宪章所讨论的主题中,让教会面目一新的是对教会本质的肯定,宪章里说,教会是一个得救的圣事,是一个互通的奥迹。
 
教会是一个得救的圣事
 
说「教会是一个得救的圣事」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圣事不是只有七件吗?教会怎么会是一个圣事呢?
说教会是一个得救的圣事,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说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圣事本身是由一个可以看得见的记号,天主的救恩实现在领受者身上,譬如,圣洗圣事,倒水是一个记号,在这个记号里,天主的救恩实现在这个人身上。说教会是一个得救的圣事 ,是因为教会代表基督实行祂的救恩,教会就是基督的救恩本身,所以说,教会是一个得救的圣事。
 
教会是一个互通的奥迹
 
说教会是一个互通的奥迹,因为教会是一个分享父、子和圣神的合一,而集合起来的民族,教会内每一位信友都是和天主圣三的生命互通的。在这互通的奥迹里,所有的信友合而为一。正如若望一书第一章第3节说的:
 
「我们将所见所闻的传报给你们,为使你们也同我们相通,原来我们是同父和祂的子耶稣基督相通的。」
 
在迦拉达书第四章第6-7节说:
 
「为证实你们确是天主的儿女,天主派遣了自己儿子的圣神,到我们心内喊说:阿爸,父啊!所以,你们不再是奴隶,而是儿子,如果是儿子,赖天主的恩宠,也成了承继人。」
 
在这里说,天主派遣了自己儿子的圣神,就是要我们以子的圣神走向父那里,和子一起说:「阿爸,父啊!」所以,教会是和父、子跟圣神相通的。
以前,对教会的印象是比较组织性的,教会也有某些权力,从前的教会学习惯把教会和圣统看成平行的,认为教会是权威的象征。今天的看法不一样了,今天的教会是全体天主子民的团体,在这个团体内,不论是一般信友、司铎、主教、教宗都有同样的基本身份,那就是我们都是被救赎的,都是靠着基督的死亡和复活,经过洗礼加入教会,共同组成这个教会,所以每个人在天主面前都是一样的,都是天主的子女。而教会的圣统、组织的角色,不是权威的象征,而是像上主的仆人,耶稣基督一样,为全体子民服务的。
这样说来,教会并不是教宗在最高的地方,然后是主教、司铎,最基层是信友了?
不错。教会并不是一张三角形的图像。过去一般信友都认为地方教会只是普世大教会的分所,而普世教会是全球的信友,在教宗的权力下结合起来的大团体。今天,虽然不排除普世教会的意义,但是,把教会的重点放在各个地方教会上面。在教会宪章第23号说:
 
「每个个别的教会,都是整个教会的缩型,惟一的、大公的教会就在它们中间,由它们集合而成。」
 
事实上,结合整个天主子民的是我们的圣餐,也就是弥撒圣祭,在基督的祭台前,教宗、主教、全体天主子民,共同组成一个大团体。因此,如果说过去教会的图像是一个三角形,最尖的地方是教宗,然后是主教,最基层的是教友的话,今天,教会的图像应该是圆的,基督是我们的中心。
天主子民的说法让我们重新发现,每一位信友的身份和地位,对这一点,伯多禄前书第二章,第9-10节,说得非常清楚。
 
「至于你们,你们是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于主的民族,为叫你们宣扬那由黑暗中召叫你们,进入祂奇妙之光者的荣耀。你们从前不是天主的人民,如今却是天主的子民,从前没有蒙受爱怜,如今却蒙受了爱怜。」
 
由伯多禄前书的这段话,可以看到任何一个被天主召叫的人,都有了新的身份,是圣善的天主召叫了我们,进入光明,蒙受爱怜,这是全体天主子民,所共同享有的恩宠。
 
教会是天主的子民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为什么会采用「天主子民」的说法呢?
「天主子民」这个说法,所以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里受到欢迎,是因为这种说法,比过去常用的说法更能表达教会的多种面貌,譬如,我们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基督的净配,这些说法都不能表达教会的完整面貌。
「天主子民」这种说法,除了看出全体信友都是天主的子女,教会的权威是为了服务信友之外,还有没有更深的意思呢?为什么说它能更完整的表达教会的面貌呢?这种说法表达了天主的超越,以及天主对祂自己的教会,所采取的主动行动。也就是伯多禄前书第二章第1节说的,我们因天主的召叫,有了不同的身份:「至于你们,你们是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于主的民族。」
天主子民的说法,也呈现出天主救恩计划的延续性,传教的使命,在第9节后半段说:
 
「为叫你们宣扬那由黑暗中召叫你们,进入祂奇妙之光的荣耀,」
 
所以,信友被召叫以后,他的使命是宣扬召叫他的天主,一直到世界末日,教会要不停地为集合天下万民而努力。
全体天主子民享有同样的身份地位,所以,信友负起传教的使命也是天职的。由伯多禄前书的话,我们肯定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被天主蒙召组成圣善的天主子民,传教无非是天主子民对没有认识天主的人的关怀,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进入基督所建立的教会里,分享天主的生命,而推动这传教的心愿的,就是圣神。
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教会传教工作法令第4号这样说:
 
「圣神又以推动基督传教精神,投入信友们的心中,有时圣神还明显地走在宗徒们的前面,同时又不断地以各种方式,伴随指挥宗徒们的工作。」
 
除了圣神的推动,天主子民要完成传教使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人间为天主对人类的爱作明确的见证。
如果我们对上面所说的,教会是一个得救的圣事,是互通的奥迹,以及教会的各种新的观念和面貌,愈来愈在心中生根,那么,对于服从教会这个问题,也会有正确的认识,而我们服从教会的动机,不再是因为畏惧,或维持外在的秩序和和谐,就像维持一个井然有序的城市一样,而主要的是由于信仰和爱德。如果教会的权威是本着服务信友的精神,也会帮助这种服从的实践。
教会的权威是为了服务天主子民,可是,「权威」本身就是含有统制、管辖的意思,怎么解释呢?
由大公会议的观点来看,因着与天主圣三的互通,所有信友集成一个教会,理想并不是重获失去的统制权,而是爱德的合一,所以,一切权威的运用,都应该是使信友在爱德内合一。因为教会最深的本质,就是要实现一切信徒与父、子及圣神的完美结合。当然,大公会议无意对教会学说出最后一句话,因为仍然有些问题,还没有满意的答复,比方说,主教团和罗马教宗之间有什么具体的关系?教会是圣的,同时又是有罪的,这要怎么解释呢?还有修会生活的特征在哪里呢?这一类的问题,教会一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体验和发现,这些问题也是教会
交给神学家们去继续研究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