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 (Council of Nicaea I)  | 教宗:教宗西耳维斯特一世(Sylvester I) 皇帝: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 325年6月19日 -- 8月25日 | 
| 1) 颁布《尼西亚信经》↗Creed, Nicene(DS125-126) 反对亚略主义↗Arianism,肯定圣子与圣父是同实体(同性同体)↗homoousios 2) 订定(复活庆日) 依据罗马人的习惯,在春分后第一次月圆后的星期日。 3) 订定20项有关教会纪律的教会法(DS127-131)。 如:主教的祝圣、东方教会在传统上的特权、教区会议、接纳异教徒及裂教者的态度。 4) 神职人员之祝圣、教区、利息及祝圣后之非法婚姻。 | 
| 2) 君士坦丁堡第一届大公会议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 I) | 教宗:达玛苏斯一世(Damasus I ) 皇帝:狄奥多修一世(Theodosius I) | 381年5月8日 | 
| 1) 颁布《君士坦丁堡信经》↗Creed, Constantinopolitan (DS150) 反对夸大的三位三体论,肯定圣神是天主,由圣父藉圣子所发的。 2) 颁布教会典章,反对〈半一性论〉↗Semi-monophysitism (DS151-178) 强调基督有『两个完全的性体』在『一个位格』内。反对各种类型的亚略主义↗Arianism与马克多尼乌斯派↗Macedonianism 3) 规定主教的行政范围。 | 
| 3) 厄弗所大公会议 (Council of Ephesus) | 教宗:切莱斯蒂努斯一世(Caelestinus I) 皇帝:狄奥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 | 431年 | 
| 1) 颁布《君士坦丁堡信经》↗Creed, Constantinopolitan (DS150) 反对夸大的三位三体论,肯定圣神是天主,由圣父藉圣子所发的。 2) 颁布教会典章,反对〈半一性论〉↗Semi-monophysitism (DS151-178) 强调基督有『两个完全的性体』在『一个位格』内。反对各种类型的亚略主义↗Arianism与马克多尼乌斯派↗Macedonianism 3) 规定主教的行政范围。 | 
| 4) 加采东大公会议 (Council of Chalcedon) | 教宗:良一世(Leo Magnus I ) 国王:马尔奇安(Marcian) | 451年10月8日 -- 10月31日 | 
| 1) 颁布《书卷》↗Tome of Leo, The (449)  反对(基督)一性论↗ Monophysitism;认为基督一性论与优提克斯主义↗Eutychianism为相同的异端;以「四不」,即(DS300303):不可分离地↗ameristōs、不变更地↗atreptōs、不相离地↗adiairetōs、不混淆地↗asynchytōs,宣布:耶稣基督「两个性体在一个位格内」的信理。 2) 颁布教会典章讨论有关: 买卖圣职(DS304)、混合婚姻(DS305)、并肯定罗马教宗的首席权↗Pope, primacy of the(DS306)。 3) 提出主教与修会会士之间的关系。 4) 订定圣职人员与修会会士的伦理行为。 | 
| 5) 君士坦丁堡第二届大公会议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 II) | 教宗:维吉利乌斯(Vigilius ) 皇帝:尤斯蒂尼安努斯一世(Iustinianus I) | 553年5月5日 -- 6月2日 | 
| 1) 肯定、证明「厄弗所」及「加采东」两个大公会议的主张,反对各种有关耶稣基督两性一位错误的主张(DS441-447),如:三位三体论↗tritheism、半一性论↗semi-monophysitism、(基督)一性论↗monophysitism 2) 反对、谴责《三文件》(DS421-438)↗Three Chapters, The的主张,并订定14项绝罚。 | 
| 6) 君士坦丁堡第三届大公会议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 III) | 教宗:阿加图斯(Agathus)  皇帝: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us IV) | 680年11月7日 -681年9月16日 | 
| 1) 以教宗名义颁发两封书信,均在大公会议中通过成为文件(DS542-545、546-548):文件中肯定天主三位一体、天主圣言成为血肉。 2) 于第十三期中,谴责单志论↗monotheletism (DS551-552) 3) 并在第十八期会议中(DS553-560),肯定耶稣基督内有: 两个意志、两个行动。 4) 间接地肯定教宗的不可错误性↗Pope, infallibility of the。 | 
| 7) 尼西亚第二届大公会议 (Council of Nicaea II) | 教宗:阿德里亚努斯一世(Adrianus I ) 伊雷尼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的母亲) (Irene) | 787年9月24日 -- 10月23日 | 
| 1) 反对消除圣像运动↗iconoclasm(DS600-611):澄清各种敬礼的真义,如:圣像敬礼↗iconodulia、圣髑敬礼↗veneration of relics、圣人敬礼↗veneration of the Saints 2) 责斥基督义子的谬论(DS610-615)。 | 
| 8) 君士坦丁堡第四届大公会议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 IV) | 教宗:阿德里亚努斯二世(Adrianus II ) 皇帝巴西略一世( Basil I ) | 869年10月5日 -- 2月28日 | 
| 颁布27项法令及一项信仰定断(DS650-664)。革职、绝罚君士坦丁堡伪宗主教佛提乌斯(Photius 约800-891); 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凯撒主义)↗caesarism;再度肯定对圣像的敬礼↗iconodulia。规定主教之选举法、祝圣法。规定圣职人员之职务。 | 
| 9) 拉特朗第一届大公会议 (Council, Lateran I ) | 教宗:加里斯都二世(Callistus II ) 国王:海因里希五世(Heinrich V ) | 1123年3月8日 -- 3月27日 | 
| 颁布教会典章,重整圣职人员的生活(DS710-712)。 责斥圣职买卖问题,并肯定圣职人员应该尊守独身之规定。协调主教与修会会士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正义、责斥制造伪钞、抢劫朝圣者、非法婚姻等。 | 
| 10) 拉特朗第二届大公会议 (Council, Lateran II) | 教宗:依诺森二世(Innocentius II)  国王:康拉德三世(Konrad III) | 1139年4月4日 | 
| 1) 革职伪教宗阿纳克莱图斯二世 (Anacletus II)。 2) 推动社会正义(DS715-716):谴责出售圣职、放高利贷、胁迫纵火等。 3) 反对有关和好圣事及圣体圣事的异端(DS717-718)。 4) 推动圣职人员革新,宣布圣职人员的婚姻无效。 | 
| 11) 拉特朗第三届大公会议 (Council, Lateran III) | 教宗: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 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 ) | 1179年3月5日 -- 3月19/22日 | 
| 1) 三场会议,颁布27项教会法。肯定威尼斯(Venice)和平条约。 2) 推动司铎的培育法案,并订定教宗的选举法。 3) 肯定罗马教宗的首席权(DS774-775)。 4) 肯定教会对批注圣经的必要训导权(DS770-771)。 5) 推动社会正义:呼吁协助痲疯病人、谴责放高利贷(DS746)以及呼吁停止战争。  | 
| 12) 拉特朗第四届大公会议 (Council, Lateran IV) | 教宗:依诺森三世(Innocentius III)  国王:奥托四世(Otto IV) | 1215年11月30日 | 
| 1) 颁布70项教会法规,包括圣事法典,首次引用『体变』↗transubstantiation的词汇(DS803-808)。 2) 强调圣职人员的培育与革新,并禁止买卖圣职。并规定其外在生活。如:公职、贸易、穿著、表演等(DS813-814、820)。 3) 禁止再成立新的会院,以避免修院设立的泛滥。 | 
| 13) 里昂第一届大公会议 Council of Lyons I | 教宗:依诺森四世(Innocentius IV)  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 ) | 1245年6月28日 -- 7月17日 | 
| 颁布非信理的法令 (DS830-839) :讨论有关『开除教籍』、『革职皇帝』之政、教、神学方面的问题。澄清教会审讯过程的细节。推动十字军运动,以恢复圣地。推动社会正义、谴责放高利贷者、借刀杀人者。 | 
| 14) 里昂第二届大公会议 (Council of Lyons II) | 教宗:额我略十世(Gregorius X)  国王:鲁道夫一世(Rudolf I ) | 1274年5月7日 -- 7月17日 | 
| 1) 颁布《圣三及公教性》宪章中强调:确定圣神是由圣父「及由子」↗Filioque所共发的教义(DS850)。 2) 颁布〈信仰宣言〉 (DS851-861) 中肯定:肯定罗马教宗具有首席权↗Pope, primacy of the、坚信教会有七件圣事↗sacraments, seven、规定有关教宗选举法,即秘密会议、密议室规律。推动与东方教会的和好,但亦强调罗马教会的圆满性。 3) 推动社会正义 谴责放高利贷者、不正义的律师。 | 
| 15) 维也诺大公会议 (Council of Vienne) | 教宗:克雷孟五世(Clemens V)  法皇:菲利普四世(Philip IV ) | 1311年10月16日 -- 1312年5月6日 | 
| 1) 确定信仰教义、颁布法令、援助圣地。重申教会纪律与法令、肯定主教的责任,以及其与修会会士之间的合作关系。 2) 颁布〈到我们那里〉宪章(Ad nostrum qui) 反对异端:谴责男性贝格派↗Beghards及女性贝千诺派↗Beguines所主张的成全、成圣论(DS891-899)。 3) 颁布〈公教信仰〉宪章↗Fidei catholicae 谴责、拒绝伯多禄‧欧利约↗Petrus Ioannis Olivi的异端思想(DS900-909)。强调:耶稣肋旁的伤、灵魂是肉身的典型、肯定婴儿洗礼的有效性。 4) 颁布〈由于严重的情况向我们〉宪章(Ex gravi ad Nos),推动社会正义、谴责放高利贷的错误(DS906)。 5) 颁布〈我曾出自乐园〉宪章(Exivi de paradiso) 讨论有关方济会神贫愿的错谬论(DS908)。 6) 颁布〈声在高天〉诏书,取消圣堂武士团。 | 
| 16) 康士坦斯大公会议 (Council of Constance) | 教宗:马丁努斯五世(Martinus V)  罗马皇帝:西吉斯蒙德(Sigismund ) | 1414年11月5日 -- 1418年4月22日 | 
| 1) 结束东、西方教会分裂的局面: 促成罗马教宗额我略十二世(Gregorius XII↗附录二)自动辞职。罢免亚维农(Avignon)教宗本笃十三世(Benedictus XIII↗附录二)及比萨教宗若望二十三世 (Ioannes XXIII↗附录二)。并于康士坦斯大公会议中,选任新教宗--马丁努斯五世(Martinus V)。 2) 反对异端者: 举出威克利夫↗Wycliffe, John的45条错误的主张(DS1151-1195)。于第十五期会议中,提出对胡斯↗Huss, John的30条错误思想的谴责(DS1201-1230)。并于〈在诸事中〉诏书(Inter cunctas),以39条的教义思想,答辩威氏及胡氏的神学错误的思想(DS1247-1279)。 3) 颁布〈任何暴君〉诏书(Quilibet tyrannus),谴责可以「杀死暴君」的行为(DS1235)。 4) 颁布〈支持你们的〉诏书(Gerentes ad vos) ,论司铎的神品(DS1290)。 | 
| 17) 佛罗伦斯大公会议 (Council of Florence) | 教宗:尤金尼乌斯四世(Eugenius IV) 皇帝:西吉斯蒙德(Sigismund ) | 巴塞耳(Basel  1431-1437) 费拉拉(Ferrara  1438) 佛罗伦斯 (Florence1439-1445) | 
| 本大公会议共在三地开了三次会议: 1) 巴塞尔Basel 1431-1437 于〈诸天应欢乐〉诏书(Caeli laetentur):促使希腊教会与罗马教会和好。讨论教会中的各项改革,重申『大公会议至上主义』↗conciliarism(DS1300-1308)。 2) 费拉拉 Ferrara 1438 讨论『及由子』↗Filioque的问题,但未获得圆满的结论(DS1309)。 3) 佛罗伦斯 Florence1439-1445 于〈你们欢悦于天主吧!〉诏书↗Exsultate Deo中:促使亚美尼亚教会与罗马教会和好。并促使希腊、拉丁教会在教义,如:教宗首席权、圣体圣事、炼狱…方面达成协议。  (DS 1310-1328)。 | 
| 18) 拉特朗第五届大公会议 (Council, Lateran V) | 教宗:犹利乌斯二世(Iulius II);良十世(Leo X) 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 | 1512年5月3日 | 
| 1) 共开了12期会议。解决高卢人的问题,推动十字军抵抗伊斯兰教徒。 2) 颁布〈宗座管辖的〉通谕(Apostolici regiminis):反对:亚威洛哀↗Averroes异端,并谴责其否认灵魂的不死不灭,以及强调整个人类只有一个灵魂的教义(DS1440-1441)。 3) 颁布〈永牧对羊群〉诏书(Pastor aeternus gregem):论及教宗与公会议的关系,反对大公会议至上主义↗conciliarism(DS1445)。 4) 颁布〈在众多中〉诏书( Inter multiplices ):强调教会应社会正义,避免剥削。特别是:「慈善山」(Montes pietatis)租给穷人的利息问题。并肯定合理的利息并非放高利贷(DS1442-1444)。 5) 颁布〈主, 起来吧〉诏书(Exsurge Domine) 谴责马丁路德之95条异端(DS1451-1492)。 | 
| 19) 特利腾大公会议 (Council of Trent) | 教宗:保禄三世(Paulus III)、犹利乌斯三世(Iulius III)、碧岳四世(Pius IV) | 1545年12月13日 -- 1563年12月4日 | 
| 共开了四阶段的会议: 1)第一阶段 (第1-8期会议) (1545年12月13日-1547年3月) a)       颁布〈信经法令〉(Symbolum fidei)(DS1500);论圣经、圣传、拉丁文通行本↗vulgate、及圣经解释的法令(DS1501-1508)。 b)论原罪法令〈为的是我们公教会的信仰〉(Ut fides nostra catholica):谴责(DS1510-1516):白拉奇主义↗Pelagianism 之否认原罪的存在。路德↗Luther对原罪↗sin, original的主张。 c)论成义法令:〈既然在此时代〉(Cum hoc tempore),针对路德的称义↗justification,教会主张成义不但包含罪过的赦免,而更是内在的更新和圣化,并肯定天主恩宠之必要性(DS1520-1583)。 2)第二阶段(第9-12期会议) 颁布诸圣事法令:〈为完成有关成义的救恩性的教义〉(Ad consummationem salutaris de iustificatione doctrinae): (DS1600-1630),确定正统之圣事神学观,特别是弥撒圣祭。 3)第三阶段(第13-20期会议) 颁布圣体圣事法令:〈至圣的〉(Sacrosancta) a)宣布圣体圣事的信理:强调圣体圣事中耶稣真实的临在↗presence, real。并谴责茨温格利派↗Zwinglianism的说法。 b)坚持体变↗transubstantiation 的学说:反对路德↗Luther的主张(DS1635-1661)。 c)宣布了告解圣事(DS1667-1693)、终傅圣事(DS1694-1700)的教义。 4)第四阶段(十年后第21期会议) a)说明圣体、圣血与弥撒的教义(DS1725-1760):主张:无论所领受的圣体或圣血,都领受完整的耶稣基督。弥撒圣祭为『救赎奥迹的中心』为十字架祭献之不流血的再现↗representation。 b)宣布有关圣职圣事的法令〈真实及公教的教义〉(Vera et catholica doctrina):宣布七品的圣统制、婚姻的律令、大赦、炼狱、敬礼圣人、圣人遗物以及圣像的问题(DS1763-1778)。 | 
| 20) 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 (Council, Vatican I ) | 教宗:碧岳九世(Pius IX ) | 1869年12月8日 -- 1870年9月1日 | 
| 发表了两个大宪章: 1)《天主之子》教义宪章↗Dei Filius 为天主教会信仰的教义宪章。 训导: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强调不但没有矛盾并相辅相成。(DS3015-3020)。圣经-圣传-教会训导权之间的相互关系(DS3008-3014)。 谴责:理性主义↗rationalism。唯物主义↗materialism。泛神论↗pantheism。进化主义↗evolutionism 2)《永远的牧人》教义宪章↗Pastor aeternus 训导:教宗的首席权↗pope, primacy of the (DS3053-3064)。教宗之不可错误性↗Pope, infallibility of the (DS3065-3075)。并于4月29日定断为不可错误的信理。 谴责:老派天主教会↗Church, Old Catholic。加利刚主义↗Gallicanism。大公会议至上主义↗conciliarism | 
| 21)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 (Council, Vatican  II ) | 教宗:若望23世(Ioannes XXIII)、 保禄六世(Paulus VI) | 1962年11月11日 -- 1965年12月8日 | 
| 大公会议共开了四个阶段,168场会议。发表了16项文献,其中包括: 4个宪章↗Constitutions、9个法令↗Decrees、 3个宣言↗Declarations 四个宪章(Constitutions): 1)《论教会教义宪章》↗LG (1964年11月21日) Constitutio dogmatica de Ecclesia : “Lumen Gentium” 2)《论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DV (1965年11月18日) Constitutio dogmatica de divina Revelatione: “Dei Verbum” 3)《论神圣礼仪宪章》↗SC (1963年12月4日) Constitutio de sacra Liturgia: “Sacrosanctum Concilium” 4)《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S (1965年12月7日) Constitutio pastoralis de Ecclesia in mundo huius temporis : “Gaudium et Spes” 九个法令(Decrees): 1)《论主教们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CD (1965年10月28日) Decretum de pastorali Episcoporum munere in Ecclesia:“Christus Dominus” 2)《论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PO (1965年12月7日) Decretum de Presbyterorum ministerio et vita: “Presbyterorum Ordinis” 3)《论司铎之培养法令》↗OT (1965年10月28日) Decretum de institutione sacerdotali: “Optatam totius” 4)《论修会生活革新法令》↗PC (1965年10月28日) Decretum de accommodata renovatione vitae religiosae: “Perfectae Caritatis” 5)《论教友传教法令》↗AA (1965年11月18日) Decretum de Apostolatu laicorum: “Apostolicam actuositatem” 6)《论教会传教工作法令》↗AG (1965年11月7日) Decretum de activitate missionali Ecclesiae: “Ad Gentes” 7)《论大公主义法令》↗UR (1964年11月21日) Decretum de Oecumenismo: “Unitatis redintegratio” 8)《论东方公教会法令》↗OE (1964年11月21日) Decretum de Ecclesiis orientalibus catholicis: “Orientalium Ecclesiarum” 9)《论大众传播工具法令》↗OE (1963年12月4日) Decretum de instrumentis communicationis socialis: “Inter mirifica” 三个宣言(Declarations): 1)《论信仰自由宣言》↗DH (1965年12月7日) Declaratio de Libertate religiosa: “Dignitatis humanae”  2)《论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NAE (1965年10月28日) Declaratio de Ecclesiae habitudine ad Religiones non-christianas: “Nostra aetate” 3)《论天主教教育宣言》↗GE (1965年10月28日) Declaratio de Educatione christiana: “Gravissimum educationis”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