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基督宗教外语汉语神学词典 |
A-7 (Aristarchus-attitude ) |
Aristarchus (拉) 阿黎斯塔苛[天],亚里达古[基] ↗Aristarchos
Aristeas, Letter of 《阿立斯体亚书信》 公元前二世纪一佚名作者的著作,用传奇方式讲述《七十贤士译本》↗Septuagint如何译成。
Aristides(Marcianus) of Athens (二世纪初) 亚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 希腊雅典的基督宗教哲学家及辩护者。认为基督徒对天主/上帝的认识远超过教外人、希腊人、犹太人。曾向皇帝哈德良(Hadrian, 117-138)上护教书《申辩书》(Apologia)。
Aristoboulos (希 vAristo,bouloj) 阿黎斯托布罗[天],亚利多布[基] 圣经中以此为名者有:(1)埃及国王(加下一10)。(2)保禄/保罗在罗马书信中问候的朋友(罗十六11)。
Aristobulus (拉) 阿黎斯托布罗[天],亚利多布[基] ↗Aristoboulos
Aristoteles (希VAristo,telej) (384-322)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ōn的学生。他建立一个整体形上学↗metaphysics,特别着重解释人所经验的实在界↗reality,与其师不同。成为中古时代士林/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及天主教官方的神、哲学形上学基础,如:其型质论↗hylemorphism为圣事神学提供基本的范畴概念。其思想影响了多玛斯↗Thomas Aquinas,成为奥古斯丁学派之外的主流之一。着有《形上学》(Metaphysics)、《伦理学》(The Nicomachean Ethics)、《政治学》(Politics)及有关物理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著作。
Aristotelianism 亚里士多德主义,亚里士多德学派思想 追随亚里士多德学说、概念或方法之人的理论。
Aristotle (384-322)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
Arithmoi (希VAriqmo,i) 《户籍纪》[天],《民数记》[基] ↗Numbers
Arius (拉) (约250-336) 亚略[天],亚流[基],阿里乌,阿里乌斯[文] ↗Areios
ark (1)约柜 (2)方舟
~ of the covenant 约柜,盟约之柜 天主/上帝临在于以色列的表达方式之一,是旧约中天主/上帝临在的可见标记。它是一个以金版为盖(赎罪盖)的长方形木柜,柜内存放着天主/上帝用手指写上十诫的石版,两端安置革鲁宾/基禄伯↗Cherubim;是以色列民族的活动圣所(出廿四1-11,廿五10-22)。
~ of Noah 诺厄方舟,诺亚方舟 诺厄/诺亚↗Noah奉天主/上帝命令所造的大方舟,用以救其全家及许多动物,使其在洪水来临时不致淹没(创七1-16)。
Arles, Synod of 亚尔勒会议314年康士坦丁皇帝(Constantine)于法国东南亚尔勒所开的宗教会议,旨在解决教会及多那特派↗Donatists之间的争端。
arm 手
~, secular世俗的手 指犯人由教会法庭向国家法庭引渡后,国家法庭对犯人刑罚的执行。
Armenian Catholic Church 亚美尼亚天主教会 ↗Church, Armenian Catholic
Armenian Church 亚美尼亚教会 ↗Church, Armenian
Arminian Church 亚米纽斯教会,阿米纽斯教会 ↗Arminianism
Arminian Church, Five Articles of the 《亚米纽斯教会五信条》、《阿米纽斯教会五信条》 原名为「Remonstrant Articles」《抗议信条》,内容为亚米纽斯的追随者所发展出来的五个条款,包括预定论、只有信徒能得救、人靠恩宠才得相信、人可拒绝神的恩宠、没有绝对得救的保证,因此引起全国教会的争辩。
Arminianism 亚米纽斯主义,阿米纽斯主义[天],亚米纽主义[基] 十六、十七世纪改革派神学家亚米纽斯↗Arminius, Iacobus的学说,反对加尔文↗Calvin的严格预定论↗predestinarianism,主张天主/上帝安排与人的自由意志相容不悖,基督为全人类牺牲,而非仅为特选者;但人有选择得救的自由,亦有得救上的责任。
Arminians 亚米纽斯派,阿米纽斯派,亚米纽派 信奉亚米纽斯/亚米纽↗Arminius学说的派别。
Arminius, Iacobus (Jakob Hermandszoon) (1560-1609) 亚米纽斯,阿米纽斯[天],亚米纽[基] 荷兰神学家、改革宗神学创始人。反对严格的加尔文主义↗Calvinism,其学说由伊皮斯科皮乌斯↗Episcopius编成,成为亚米纽斯主义↗Arminianism。
Arnauld, Antoine (1612-1694) 阿诺德 法国神学家、天主教司铎。为杨森派↗Jansenism的领导人物,巴斯噶↗Pascal之友。着有《逻辑或思维的艺术》(Logique ou l’ art de penser, 1662)、《常领圣体》(La fréquente communion , 1643)、《耶稣会士的实践伦理学》八册(La morale practique des jésuites I-VIII, 1669-1695)等。
Arndt, Augustin (1851-1925) 阿恩特 德国正统派神学家、耶稣会会士。在神学的普遍化方面有所贡献,着有《真理何在?》(Wo ist Wahrheit?, 1874)、《旧约新约圣经的拉丁及德文译本》三册(Die Heilige Schrift des Alten Testaments und Neuen Testaments I-III, 1898-1900)等。
Arndt, Johann (1555-1621) 阿恩特 德国信义宗神学家。在虔敬主义↗pietism上有很大的影响。着有《真正的基督宗教》四册(Vier Bücher vom Wahren Christentum, 1605):第一部「圣经之书」(Liber Scripturae)、第二部「生命之书:基督」(Liber Vitae Christus)、第三部「良心之书」(Liber Conscientiae)、第四部「大自然之书」(Liber Naturae)等。
Arndt, Theodor (1850-1901) 阿恩特 德国旧约圣经学家、信义宗执事。着有《旧约先知传统中厄则克耳的地位》(Die Stellung Ezechiels in der alttestamentarischen Prophetie, 1886)、《旧约难题与新解》(Die Probleme des Alten Testaments und ihre neueste Lösung, 1886)等。
Arnei 阿尔乃[天],阿珥尼,亚兰[基],阿尼[文] ↗Arni
Arneth, Michael von (1771-1854) 阿尔内特 奥地利信理历史学家、神学家,奥古斯丁会会士。研究哲学与神学的关系,意识到神学研究中理性与权威之间的张力。主张近代的圣经批判学↗criticism, biblical。着有《论马西翁是否认识我们的新约著作正典,尤其论马西翁的福音》(Über die Bekanntschaft Marzions mit unserem Canon des neuen Bundes, und insbesondere über das Evangelium desselben, 1809)、《论纯理性的和天主教的圣经解释之区别》(Die Unterschiede zwischen der bloß rationellen und der katholischen Schriftauslegung, 1816)等。
Arni (希VArni,) 阿尔乃[天],阿珥尼[基] 耶稣族谱中,阿得明的父亲,赫兹龙/希斯仑的儿子,在某些拉丁古卷中,也称其为「亚兰」↗Aram(路三33)。
Arnobius the Elder (约+327) 大亚挪[天],阿诺比乌斯[基][文] 古罗马修辞学教师、基督宗教护教者。但因对各宗教缺乏全盘性的了解,贸然指出基督宗教教义与外教哲学的兼容性。着有《反对异教徒》七册(Adversus nationes VII, 303-320)等。
Arnobius the Younger (五世纪) 小亚挪[天],阿诺比乌斯[基][文] 北非洲隐修院会士。攻击奥古斯丁↗Augustinus的恩宠论↗grace,主张半白拉奇主义↗Semi-Pelagianism。为反对一性论↗monophysism,着有《小亚挪与瑟拉比翁的冲突》(Conflictus Arnobii cum Serapione)。
Arnold, Franz Xaver (1898-1969) 阿诺耳德,阿诺尔德 德国牧灵神学家、天主教司铎。强调以十九世纪杜宾根学派↗School, Tübingen所发挥的救恩历史及天人合一的整体性,作为牧灵神学的基本原则。其思想为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的《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S铺路。着有《为信仰服务》(Dienst am Glauben, 1948)、《救恩的言语即为时代的言语》(Wort des Heils als Wort in die Zeit, 1961)等。
Arnold, Gottfried (1666-1714) 阿诺耳德,阿诺尔德 德国新教神秘家、历史学家。生平致力于写作及翻译虔诚派↗pietism的文学著作及神秘主义↗mysticism书籍。着有《耶稣基督团体的初爱》(Die Erste Liebe der Gemeinden Jesu Christi, 1696)、《客观的教会与异端史》(Unparteyische Kirchen-und Ketzerhistorie, 1699-1700)等。
Arnold, Thomas (1795-1842) 阿诺耳德,阿诺尔德 英国神学家、教育家、安立甘教会司铎。在神学思想方面反对蒲西↗Pusey,肯定其教会的传统。着有《基督徒对罗马天主教会之要求的容忍义务》(Christian Duty of Conceding the Roman Catholic Claims, 1829)、《教会改革的原则》(Principles of Church Reform, 1833)等。
Arnoldi, Bartholomäus (约1465-1532) 阿诺耳迪,阿诺尔迪 德国神哲学家、奥古斯丁会会士。原为马丁路德的老师,而后反对他。思想趋向唯名论↗nominalism,批判士林神学↗Scholasticism及教会内部的缺点,但肯定传统的正确信仰。日益反对改革宗的运动。着有《论基督化生活中的三个必要因素:恩宠、信仰及行动:反对路德派、胡斯派》(De tribus necessario requisitis ad vitam christianam quae sunt gratia, fides et opera: Contra Lutheranos, Hussopycardos, 1526)等。
Arnoldus, Nikolaus (1618-1680) 阿诺耳杜斯,阿诺尔杜斯 波兰神学家、改革宗牧师。反对索奇尼主义↗Socinianism。着有《索奇尼派的无神论》(Atheismus Socinianus, 1659)等。
arouse 醒来,唤醒,引起,激起 就神学方面而言,指无限的天主/上帝进入人的生命中,不断地将人从软弱、死亡的惧怕、犹豫不决中提升起来。
Arpakshad (希伯 dv;k.P;r>a;) 阿帕革沙得[天],亚法撒[基]阿法撒[文] 闪的儿子,亚巴郎/亚伯拉罕的前辈,生于洪水灭世后第二年,亦见于耶稣族谱(创十22-24,十一10-13;路三36)。
Arphaxad (希 vArfaxa,d) (拉) 阿帕革沙得[天],亚法撒[基]阿法撒[文] ↗Arpakshad
Arran (希VArra,n) 哈郎[天],哈兰[基] ↗Haran
Arregui, Antonio María (1868-1942) 阿雷吉,阿类吉 西班牙伦理神学家、教会法典学家、耶稣会会士。其著作《伦理神学综合》(Summarium theologiae moralis, 1918)乃有关天主教会传统神学、牧灵神学、圣事法律及惩戒的综合性教科书。
Arriaga, Rodrigo de (1592-1667) 阿里亚加 西班牙神哲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推动士林/经院神哲学↗Scholasticism。着有《哲学教科书》(Cursus philosophicus, 1632)、《有关多玛斯神学大全之神学辩论》八册(Disputationes theologicae VIII, 1643-1655)等。
arrogance 傲慢,骄傲,自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d 向、加」及「rogare 询问、寻求」,一般来说,指要求的太多,日后成为心高气傲的表达。从基督神学的层面而言,指圣经中启示自己的天主/上帝是谦卑、自我空虚的(斐/腓二6-8),因此天主/上帝「伸出手臂,施展大能,驱走那心高气傲的人」(咏/诗一三八6;路一51)。与贬抑↗debase相对。
ars (拉) 艺术 ↗art
~ longa, vita brevis 艺术长远,生命短暂 狭义而言,指艺术作品及精神比个人的肉体生命长远;广义而言,表示基督宗教团体的制度、思想、使命,远超过个人短暂的生命过程。
~ magica 巫术 巫术与基督信仰中的奇迹有些类似,有时一开始分不清真假,但从整体过程中可辨别出其不真实性(宗/徒十三4-12)。
~ mantica 占卜
~ moriendi 《善终之方法》 14至15世纪所著准备善终的书籍,指应用式的末世论↗eschatology。
~ nigra 邪术
~ sacra 圣教艺术
Arseniev, Nicholas (1888-1977) 阿尔色涅夫,阿尔谢尼耶夫 东正教神学家、平信徒。特别注意俄罗斯民族的心理与宗教气质。着有《俄罗斯民族的宗教虔敬》(Russian Piety, 1975)、《永生的革命》(Revolution of Eternal Life, 1982)等。
art 艺术 泛指一切与美有关的行动及作品,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人类艺术活动自古以来即与宗教相结合,在神学方面,今日神学家日益注重审美神学↗theology, aesthetic。
Artaxerxēs (希 VArtaxe,rxhj) (拉) 阿塔薛西斯[天],亚达薛西[基] ↗Arthahshastha。(厄上/拉二12)
Artemās (希VArtema/j) 阿尔特玛[天],亚提马[基] 保禄/保罗宗徒的助手(铎/多三12)。
Artemon (二至三世纪) 阿尔特蒙 三世纪中叶基督嗣子论↗adoptianism神学家,宣称基督在复活时才有神的位格,因此遭教会摒弃。
artes liberales (拉) 人文科学 中世纪大学中的文法(语法)(grammatica)、辩论(dialectica)、修辞(rhetorica)、算术(arithmetica)、几何(geometrica)、天文(astronomia)、音乐(musica)科目。在神学中,天主/上帝借着人的言语及文化行动启示其奥秘及爱的救恩计划,因此在本质上,神学与人文科学是分不开的。
Arthahshastha (希伯aT'f.v;x.T;r>a;) 阿塔薛西斯[天],亚达薛西[基] 波斯国王(厄上/拉二12,四7)。
article 条文 基督宗教的思想广博,内容丰富,为了综合重要的基本信仰,需要以简短的条文来表白信仰的核心意义。
~ of faith 信条 信仰的条文。
~ of religion 宗教信条 教会发表的教义条文,尤指十六世纪英国教会的《三十九信条》↗Articles, The Thirty-Nine、十八世纪卫理会的《二十五信条》等。
~, fundamental 基本信条 指宗教信仰的核心教义。
Articles, Forty-Two 《四十二信条》 圣公会信条,于1552年完成,但教会官方是否批准不详,1553年颁布。其内容后成为《三十九信条》↗Articles, The Thirty-Nine的基础。
Articles, Four Gallican 加利刚四条文[天],加利亚四条文[基],高卢四条文[文] 1682年法国圣职人员(36位主教、34位代表)开会所颁布的条文。内容有四条,首条即言:教宗无权管理国事,即国王在国事上不受教宗管辖;第二条:大公会议权威高于教宗权威↗Conciliarism;第三条:保护法国加利刚教会的自由;第四条:否认教宗个人的不可错误性↗Pope, infallibility of the,应经由大公会议的认可。1690年教宗亚历山大八世(Alexander VIII↗附录一)宣布此条文无效,1693年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 亦跟随教宗,反对此条文。
Articles, Schmalkaldic 《施马加登信条》 1537年路德↗Luther与梅朗东↗Melanchthon等在施马加登(Schmalkalden)草拟的改革宗↗Reformers信仰条文,声明可接受在福音最高权威下的教宗领导权。他对加尔文思想持保留的态度。
Articles, The Ten 《十信条》 指英国教会依据亨利第八世(Henry VIII)的主张,于1536年所颁布之基本信仰条文,主要内容为接受洗礼↗baptism、忏悔↗penance、圣餐↗Eucharist三圣事,不提到体变↗transubstantiation的说法,维持天主教传统的成义↗justification教义。
Articles, The Thirty-Nine 《三十九信条》 英国教会或圣公会所颁发的信仰表白;主要是面对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辩论,根据《宗徒信经》↗Creed, Apostolic、《尼西亚信经》↗Creed, Nicene、《亚大纳修信经》↗Creed, Athanasian、《公祷书》↗Book of Common Prayer、要理问答、圣经及1553年颁布的《四十二信条》↗Articles, Forty-Two所表达的信仰立场。
Articles, Thirteen 《十三信条》 指安立甘教会与信义会于1538年共同达成的信条,乃日后《四十二信条》↗Articles, Forty-Two的根据。
articulation 思想表达,言语表达 信仰团体以有限的言语,尽量清楚地表达天主/上帝与人交往的救恩奥迹。
articuli (拉) 信条
~ antecedentes (启示)前已有的信条 天主/上帝启示以前人类靠着理性已具备的信仰基础,如神的存在、天主/上帝的照顾、灵魂不灭等。
~ consequentes 推论性信条 ↗articuli fidei fundamentales secundarii
~ constituentes 建设性信条 ↗articuli fidei fundamentales
~ fidei fundamentales 基础性信条[天],基本要道[基] 基督宗教的基本教义,如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神人合一的基督、人因信得救、永生,基督新教还特别强调人是罪人及圣经为信仰基础的重要性,皆为不可缺少的基督徒信仰基础。
~ fidei fundamentales primarii 头等基础性信条[天],首要的基本要道[基] ↗fidei fundamentales
~ fidei fundamentales secundarii 次等基础性信条[天],次要的基本要道[基] 恩宠的媒介,如圣事及基督的属性交流↗idioms, communication of 。
~ fidei puri 以启示为基础的纯粹信条
~ fidei mixti 以启示与理性为基础的混合信条
~ Schmalcaldici 施马加登信条 ↗Schmalkaldic Articles
articulus (拉) 设难与答复 中世纪神学书卷中在Quaestio问题或第几问题下的某一节。今日神学方法较少使用此一设难与答复方式。
articulus stantis et cadentis ecclesiae (拉) 关系教会存亡的信条 宗教改革者的主张,即称义↗justification信条。
artificial (1)人工的,人为的,人造的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rs 艺术」及「facere 作」,指艺术的创作。古代人类依靠大自然的运作,来判断生命的原则。近代人类借着科学的发展,能分析出物质最细微的单位,因而能制造各种新的事物,甚至人的生命。此一事实已引起伦理神学家的辩论。(2)假的,假装的,矫揉造作的
~ birthcontrol 人工节育 ↗birthcontrol, artificial
~ fertilization 人工受精 ↗fertilization, artificial
~ insemination 人工受孕 ↗insemination, artificial
artist 艺术家,画家,美术家 ↗art
Asa (希伯as'a') 阿撒[天],亚撒[基] (1)圣经中以此为名者有很多,其中较著名者有犹大国的第三位君王,阿彼雅/亚比之子,为王四十一年(列上/王上十五11-15;玛/太一7)。(2)达味/戴维及撒罗满/所罗门时代的音乐指挥官,圣经中有十二篇圣咏的作者以他为名(列上/王上十五17-19;厄下/尼十二46)。
Asabias (希 vAsabi,aj) 哈沙彼雅[天],哈沙比雅[基] ↗Hashabiah
Asael (拉) 阿撒耳[天],亚撒尔[基] ↗Asahel
Asahel (希伯lae-hf'[]) 阿撒耳[天],亚撒尔[基] 圣经中以此为名者有四位,其中较为著名者有:达味/戴维的外甥及卫队长,以跑路敏捷而著名(撒下廿三24;列上/王上十一26,廿七7)。
Asano, Junichi (1899-1981) 浅野纯一 日本新教旧约圣经学家。其研究重点为先知及乔布。促进和平运动及社会服务。着有《先知研究》(Yogensha no kenkyo, 1931)(A Study of the Prophets)、《乔布记研究》(Yobuki no kenkyu, 1962)(A Study of the Book of Job) 等。
Asaph (希 vAsa,f) 阿撒夫[天],亚萨[基] ↗Asa
asarkos (希 a;sarkoj) 无血肉的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a 非、无」及「sarx 血肉」,指没有血肉的状态。从基督神学的层面而言,指天主/上帝本身是精神体(若/约四24),是非血肉的。希腊思想中十分强调精神体,难以接受圣言降生为血肉的说法,因此产生许多主义来解释耶稣降生为人(道成肉身)↗incarnation的奥迹,如亚略派↗Arianism、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幻象论↗Docetism。
Ascensio Domini (拉) 基督升天 ↗Ascension of Christ
Ascension 上升 ↗Ascension Day
Ascension Day 基督升天日 耶稣复活后第四十天,在5月1日至6月4日之间,东正教再迟13-14天(谷/可十六19;宗/徒一4-11)。
Ascension of Christ 基督升天 经过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进入天父的光荣,即完成逾越奥迹↗Paschal Mystery(若/约十七4,十三1)。
Ascension of Isaiah 《以赛亚升天记》 二世记旁经。
ascent 上升,向上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d 向、无」及「scandere 升、登、上」,指往上攀升的行动。从基督神学的层面而言,指一般宗教信仰以空间图像,将人间事物及物质性的受造物置于下层。在基督神学思想历史上,具有一种由人间救恩体验、由纳匝肋人耶稣上升走向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奥迹的思想趋向。与降下↗descent对立。
ascesis (拉,英) 克修,苦修,克己苦修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askeein 练习、锻炼、操练」,指为得到学问、能力所做的锻炼。从宗教灵修的层面而言,指为培育宗教信仰的理想生活,所做的克苦修行的灵修功夫。
ascetic (1)克修的,苦修的,禁欲的 (2)修道士,修道者,苦行者,禁欲者 ↗ascesis
~ order 苦修会 ↗order, ascetic
~ practices 苦修,克己苦身 ↗practices, ascetic
~ spirituality 克修灵修,克苦灵修 ↗spirituality, ascetic
~ theology 克修神学↗theology, ascetic
asceticism (1)克修,克己,苦修,禁欲,(宗教上的)修德 信徒为达到更成全的宗教信仰生活所作的艰苦、禁欲、精进、严苛的功夫。(2)克修主义,苦修主义,禁欲主义 在灵修生活中,特别强调克修、苦修的心态,而过分指向「自力」的克己苦身,不够注意「他力」—天主/上帝爱与自由的幅度。↗ascesis
asebeia (希 avse,beia) 不尊敬天主,不尊敬上帝 人类不恭敬天主/上帝的错误态度(罗一18,十一26;弟后/提后六11;铎/多二12)。
aseitas (拉) 自有性,自存性,因己存在 ↗aseity
aseity 自有性,自存性,因己存在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 ab 由、依靠」及「ipse, se 自己、本身」,指完全依靠自己努力的状态。从基督徒哲学的思想而言,指唯有天主、上帝、神是自存者、自有者。
Asenath (希伯tn:s.a') 阿斯纳特[天],亚西纳[基] 若瑟/约瑟的妻子,司祭颇提斐辣/波提非拉的女儿(创四十一50)。
Aseneth (拉) 阿斯纳特[天],亚西纳[基] ↗Asenath
Asenneth (希 vAsenne,q) 阿斯纳特[天],亚西纳[基] ↗Asenath
Asēr (希 vAsh,r) (拉) 阿协尔[天][文],亚设[基] ↗Asher
asexual 无性别的,无性别区分的,无性别状态的 ↗asexuality
asexuality 无性别,无性别区分,无性别状态 在基督信仰中,一方面天主圣三(三一上帝)是纯粹的精神体,没有性别。但另一方面,在人类有限的言语中,仍常以模拟的方式↗analogy来表达其奥秘,如天主/上帝大父母、天父、天主/上帝子。
ash 灰 在圣经中,灰多与尘土联在一起,象征着人的罪恶、软弱、无价值(撒下十三19;约/伯十三12;咏/诗一○二10;依/赛十四20;玛/太十一21)。
~, imposition of the blessed 撒圣灰 天主教会圣灰礼仪当天的仪式。
Ash Wednesday 圣灰礼仪 教会礼仪生活中四旬期↗Lent的开始日。司铎在礼仪中将祝圣过的圣灰撒在教友头上或额上,提醒人的渺小、无价值。
ashamed 羞耻的,惭愧的 从宗教信仰上而言,指人因有罪,在天主/上帝面前的感受。
Asher (希伯rvea') 阿协尔[天][文],亚设[基] 雅各布伯/雅各布的第八子,由肋阿/利亚的婢女齐尔帕/悉帕所生,是十二支派中阿协尔支派的鼻祖(创三十13)。
ashram 灵修院 印度修道院式的基督徒团体,共同学习灵修及帮助别人的功课,是印度基督宗教灵修本位化的重要方法。
askēsis (希a;skhsij) 灵修功夫 ↗ascesis
Asmoneans 阿斯摩乃王朝[天],哈斯摩年王朝[基] ↗Hasmoneans
Asmussen, Hans Christian (1898-1968) 阿斯姆森,阿斯穆森 德国神学家,信义宗牧师。早期为巴特↗Barth, Karl之友。强调大公主义合一运动↗movement, ecumenical,推动天主教会与新教双方共同承认错误,而协助编写《司徒加罪债宣言》(Stuttgarter Schulderklärung)。晚期与巴特、布特曼↗Bultman的思想有所分歧。着有《启示与职务》(Die Offenbarung und das Amt, 1932)、《教会与职务》(Die Kirche und das Amt, 1939)、《圣事》(Das Sakrament, 1948)等。
asocial (1)无社会性的,无社会的,不合群的 (2)利己的,自私的,自我中心的 基督信仰的中心是给予、接受、合一共融的爱的奥迹,因此基督宗教要不断改善社会中不合群、利己自私的情况。
aspect 方面,面貌 神学在研讨无限超越的奥迹时,不得不从多种角度来发挥此奥迹的内容。与进路↗approach相似。
asperges me (拉) 洒圣水礼 天主教弥撒前所洒的圣水礼;乃根据圣咏「求你以牛膝草洒我,使我皎白」(咏/诗五十一9)而来。
aspersion 洒圣水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d 向、加」及「spargere 洒、扬」,指一种泼撒的行动。从宗教礼仪而言,指一般礼仪中以洒水的行动表示天主/上帝/神的恩惠及净化心灵的意义。
aspiration (1)呼吸,吸气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d 向、加」及「spirare 呼」,指深深呼气的行动。(2)希望,渴望 基督信仰中,面对有未来、有理想、有目标之天主/上帝盼望的态度。
~, religious 宗教渴望 指对宗教有强烈渴望的心态。
assembly 集会,会众,召会 在基督宗教中,因天主/上帝召唤而集合在一起的群众。
Assembly of God 神召会 1900年开始,约1905年来华,在基督教会内,因原始神恩复兴运动所产生的灵恩派,也称主的聚会所,强调神力医治↗healing, divine及圣灵的洗礼↗baptism in the Holy Spirit。
Assembly, General 总会 长老教会为讨论教会事务定期举行的最高裁决会议。
assensus (1)同意,赞同 (2)肯定,坚持 ↗assent
assensus internus supernaturalis (拉) 超性内在同意 ↗assent, internal supernatural
assent (1)同意,赞同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d 向、加」及「sentire 感到、感觉、体验、自觉」,指自己本身感受的经验。就基督信仰平面而言,人不是自主的,而是依靠天主/上帝的创造。祂是主动的召唤者,人是同意者、答复者。(2)肯定,坚持
~ of faith 信仰同意 基督宗教是启示的宗教,因此信仰同意是人对天主/上帝启示的基本态度,也可说是天人来往的一面。
~, internal supernatural 超性内在同意 靠天主/上帝恩宠,在圣神/圣灵内受感动而发自内心的自由赞同。
~, notional 概念同意 按照纽曼↗Newman枢机所说,指与「实在同意」↗assent, real相对的态度,即理论、概念与实际行动不相配合。如耶稣说:「他们只说不做」(玛/太七21,廿三1-3)。
~, real 实在同意,实在赞同,真实赞同 与「概念同意」↗assent, notional相对的态度。
assertion 肯定的话,权威的主张,坚持的意见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d 向、加、到、至」及「serere 编织、连系、结合」,指加强力量、表达肯定之意。在启示宗教中,指天主/上帝肯定地说话;信仰团体也将天主/上帝的话以同样肯定的方式流传下去。非启示宗教却认为此种说话方式趋向过分武断及自信,因而难以适应。
assign 指派,任命,分派 ↗assignment
assignment 指派,任命,分派 就神学平面而言,天主/上帝的使命在教会生活中流传下去,每位信友都分担这个使命。
assimilate 吸收,同化 ↗assimilation
assimilation 吸收,同化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d 向、加」及「similis 相似、相同」,指一种被某一典范拉近的状态。从基督神学的层面而言,指基督徒在实行传扬福音的使命时,吸收各种社会文化中真善美的因素,如同耶稣基督吸收了犹太文化一般(斐/腓四8)。
assistance at Holy Mass 参与弥撒 借着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的礼仪改革,教友学习从较被动的「望弥撒」走向主动地「参与弥撒」。
assistens (拉) 襄礼者
~ episcopi 祝圣主教时的襄礼主教 天主教会祝圣主教的礼仪中,主礼主教旁有两位襄礼主教。
~ in missa 弥撒中的襄礼司铎 天主教的弥撒中,主礼司铎旁的襄礼司铎。
assistentia Spiritus Sancti (拉) 圣神的援助 基督宗教信仰中的基本事实之一,即由天父藉子而发的圣神,不断地以祂的光、爱与力量陪伴着基督徒实行他们的使命。
Assmann, Hugo (1933-) 阿斯曼 巴西神学家、天主教司铎。强调以人文科学发挥神学方法,如此可避免西方抽象的神学词汇,而有助于寻找一种贫苦百姓得以理解的言语。着有《解放的实践神学》(Practical Theology of Liberation, 1975)、《游牧教会的神学 》(Theology for a Nomad Church, 1976)等。
associability 可联合性 基督福音与各种不同之社会文化的真善美因素,有其兼容性,其结果是基督徒可联合各文化的优点,推动福音的精神。
association (1)连结,团结,结合 人类社会、宗教信仰走向共同合作、制度化的交往行动。(2)联想 在思想的层面上,指由一个思想发展到其它相关的思想。
assumptio (拉) (1)取,采用 (2)被提升 (3)承担 ↗assumption
Assumptio Beatae Virginis Mariae (拉) 圣母升天,圣母蒙召升天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assumptio carnis (拉) 取血肉[天],取肉身[基] 基督信仰的基本事实之一,天主/上帝圣言降生为人取了血肉,即「道成肉身」 (若/约一14)。↗incarnation
assumption (1)取,收取,接纳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d 向、加、到、至」及「sumere 收取、攫取」,指将某一思想、理念、语言及事物接纳到自己的体系内。在基督神学中,属于天、人来往的行动,特别指出天主/上帝接纳人类的因素↗man,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2)被提升 在一般的宇宙观里,更圆满、更高等的价值及生命是在空间的上方,因此而有被提升到天主/上帝国度的说法。(3)承担 基督信仰中,天主/上帝派遣人,而人承担来自天主/上帝的使命。
Assumption of Moses 《梅瑟升天记》[天],《摩西升天记》[基] 公元前一世纪的伪经↗apocrypha。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圣母升天,圣母蒙召升天 天主教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附录一)于1950年隆重宣布的信条:「无玷卒世童贞玛利亚、天主之母,结束了尘世生活,她的肉身与灵魂便一同被提升到天国的荣耀里去」。
Assumption, Feast of the 圣母升天节 天主教礼仪年的八月十五日↗Assumptio Beatae Virginis Mariae。
assumptus-homo-theology (1)接纳人神学 (2)提升之人神学 最早由亚贝拉↗Abélard提出的主张,由巴斯利↗Basly定名为「接纳之人神学」或「提升之人神学」。此主张与天主教会传统的基督论有所区别,即(1)在解释天主/上帝降生为人↗incarnation的意义上,不似传统般着重天主第二位「降生」,而较强调人「被接纳」或「被提升」的意义。(2)「被接纳」或「被提升」的不仅是人性,而是整个的人,包括位格、意识、心灵感受等。(3)虽不否认基督位格的统一,但认为「被接纳」或「被提升」的耶稣基督,与天主第二位的圣子有所区别。
assurance 得救的确知 在基督宗教,特别是新教的神学上,指真正得救的人毫无疑惑,确实知道自己已经得救的道理。
assuredness 得救的确知 ↗assurance
astatic 非静态的 ↗static
Astié, Jean-Frédéric (1822-1894) 阿斯蒂耶 法国改革宗神哲学家。其思想在新教自由派与传统罗马教会之间,采取中庸之道。着有《在法国新教中的两种新神学》(Les deux théologies nouvelles dans le sein du protestantisme français, 1862)、《当代德国神学》(La théologie allemande contemporaine, 1874)等。
astonishment 惊讶,惊异,惊骇 当无限的天主/上帝进入有限之人的世界时,祂的行为所引起的人的反应;如耶稣平息风浪时,门徒们的惊骇(路八25),又如圣神降临时,一般百姓的反应(宗/徒二6)。
astral theology 星象神学 ↗theology, astral
astrology 星象学,占星术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astēr 星星」及「logos 言、言语、学问」,指研究星星的学问,即以观察天象来预测世间事物的一种学问,古代使用广泛,也对基督宗教有所影响,如新约中提到三贤士,因夜观星象,而特来朝拜耶稣(玛/太二2)。
astromancy 星卜术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astēr 星星」及「manteia 占卜能力、预卜方式」,指以研究星象预卜人间事物的方术。
astronomy 天文学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astēr 星星」及「nomos 规则、法则、法律」,指研究天体运行规则的学问。
Astruc, Jean (1684-1766) 阿斯特律克,阿斯特吕克 法国圣经学家、灵修学者、医生,在读肋未记/利未记时,发现梅瑟五书中有两卷引用雅威↗Yahweh及厄罗亨↗Elohim的名字来称天主/上帝。而成为旧约诸典传统的启发者,也是开创梅瑟五书↗Pentateuch的文学评论者。着有《有关原始记忆的假设…》(Conjectures sur les Mémoires originaux…, 1753)、《有关灵魂不死性及非物质性的研究》(Dissertation sur l’immortalité et sur l’immatérialité de l’âme, 1755)等。
Astyagēs (希VAstua,ghj) (拉) 阿斯提雅革[天] 波斯王,居鲁士继承其王位(达/但十四1)。
asylum 庇护所,避难所
~, right of 庇护权 教会是救恩的象征,其意义也包含保护无辜者的生存权利;但事实上也被罪犯冒用,以逃避合法权威的处罚。
asymmetric 不对称的,不均匀的,非对称的 ↗asymmetry
~ relation 不对称关系
asymmetry 不对称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 非、否、无」、「syn 合、同」及「metron 量」,指不合乎标准的测量。从基督神学的层面而言,指以普通的概念,如用「生命」来描写有限的人与无限的天主/上帝时,常有一些不对称的特性、因素。↗analogy
asynchytōs (希avsugcu,twj) (副词unconfusedly) 不混淆地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a 非、否、无」、「syn 合、同」及「cheein 发出、扔出」,指一种不泼撒、不混合的状态。从基督神学的层面而言,指加采东/迦克敦大公会议(Council of Chalcedon↗附录三)针对一性论↗monophysitism的错误,论耶稣基督神人两性不可混淆的关系。
Asyncritus (拉) 阿松黎托[天],亚逊其土[基] ↗Asyncritos
Asynkritos (希VAsu,gkritoj) 阿松黎托[天],亚逊其土[基] 保禄/保罗的朋友(罗十六14)。
ataraxia (希avtaraxi,a) 心平气和,心神安定,无感觉状态 ↗ataraxy
ataraxy 心平气和,心神安定,无感觉状态 古希腊哲学、宗教认为,现实世界是飘荡易逝的,而最高的境界是安定、平和、宁静的。基督信仰以爱的共融为中心,心平气和只是此共融的特色之一。
ATESEA (Association for Theological Education in South East Asia) 东南亚神学教育协会 东南亚区域基督教神学教育联盟,宗旨为提高神学之教育质量及促进本位化↗inculturation神学。
Athalia (拉) 阿塔里雅[天],亚他利雅[基] ↗Athaliahu
Athaliahu (希伯Why"l.t;[]) 阿塔里雅[天],亚他利雅[基] 南国犹大王阿哈齐雅/亚哈谢的母亲,以色列王敖默黎/暗利的孙女,阿哈布/亚哈王的女儿,犹大王约兰的妻子(列下/王下八26)。
athanasia (希 avqanasi,a) 不朽,不死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a 非、无、否」及「thanatos 死亡」,指没有死亡的状态,从基督神学的层面而言,指基督宗教基本信仰之一,「基督战胜死亡,我们的身体也因此而改变,从可朽坏的变成不可朽坏的,可死的变成不可死的」(格前/林前十五53)。
Athanasian Creed 《亚大纳修信经》,《亚大纳西乌斯信经》[天],《亚达纳修信经》,《亚他那修信经》[基]《阿塔纳修斯信经》[文] ↗Creed, Athanasian
Athanasios (295-373) (希 vAqana,sioj) 亚大纳修,亚大纳西乌斯[天],亚达纳修,亚他那修[基]阿塔纳修斯[文] 埃及亚历山大神学家、教会圣师,天主教主教。以拥护纯正信仰著名,被称为正统之父。反对阿波林主义↗Apollinarianism,在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of Nicaea I↗附录三)上反对亚略派↗Arianism异端,会后以多种著作推广《尼西亚信经》↗Creed, Nicene。着有《论道成肉身》(De Incarnatione, 约318)、《反亚略派的演讲》(Orationes contra Arianos)等。
Athanasius (295-373) 亚大纳修,亚大纳西乌斯[天],亚达纳修,亚他那修[基]阿塔纳修斯[文] ↗Athanasios
athanasy 不朽,不死 ↗athanasia
atheism 无神论,无神主义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a 非、无、否」及「theos 神、神明」,指否认有超越宇宙的位格神存在的思想或态度,即在一个人思想价值观中没有神的观念。
~, humanistic 人文无神论 否认宇宙间有神存在,以人取代神,不留给神任何余地的各种学说。
~, materialistic 物质无神论 认为万有皆物质,否认精神与神的主张。
~, militant 战斗无神论 蓄意攻击一切宗教信仰的无神态度。
~, negative 消极无神论 对神一无所知,观念模糊,而认为无神的主张。
~, political 政治无神论 运用政治力量推动无神论的态度。
~, positive 实证无神论 或因对神的存在未获充足的证明,或因神超出人的经验无法作意义清楚的陈述,或主观地确认神不存在,而作的无神主张。
~, practical 实践无神论 理论上接受神存在的观念,在实际生活上却生活得像一个无神论者的态度。
~, scientific 科学无神论 认为世界的一切,能够、也应该由宇宙内在的定律来解释,人根本不需要任何关于神之假说的理论。
~, theoretical 理论无神论 以理论性的判断否定神之存在的态度。
atheist 无神论者,不信神者 ↗atheism
Athenagoras (二世纪下半叶) 阿特那哥拉斯,阿忒那哥拉斯 希腊哲学家、护教者,在其向皇帝上奏为基督徒陈情的《护教或恳求书》(Apology or Supplication, 约177) 中,以哲学的理论维护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的教义,也主张婚姻的不可拆散性↗marriage, indissolubility of。另在其《论死人复活》(On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中,维护死人复活↗resurrection的道理。
Athenagoras I (1886-1972) 阿特那哥拉斯一世,阿忒那哥拉斯一世 希腊正教领导者、君士坦丁堡宗主教,1964年主动与教宗保禄六世(Paulus VI↗附录一)在耶路撒冷会面。这是自1439年佛罗伦萨大公会议(Council of Florence↗附录三)以来天主教与希腊正教最高领袖的首次会晤。
athetēsis (希avqe,thsij) 废除,废掉 依靠耶稣基督的奥迹,当「旧约先前的诫命废除,…」后(希/来七18,九26),耶稣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当彼此相爱」(若/约十三34-35)。但严格而论,耶稣说明了「废除」的真义:「我不是来废除,而是为成全」(玛/太五17)。
Athniel (希伯laeynIt.[') 敖特尼耳[天],俄陀聂[基] 以色列民族的第一位民长,刻纳次/基纳斯的长子,加肋布/迦勒的兄弟,以色列民族的第一位民长(苏/书十五17)。↗Othniel
atmosphere 气氛,氛围 东方文化特别注重生命中圆融、和谐的气氛,尽量避免冲突;西方文化却较注重效率、目标、个人尊严及权利。基督宗教在历史过程中吸收了不少西方文化的色彩,因此当基督徒神学要在东方文化里扎根时,必须注意东方文化中「气氛」的重要性。
~, democratic 民主气氛 从神学层面言,基督徒团体是因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的启示与爱而集合的共融体,因此团体生活中具有手足之情的特质(宗/徒二42-47)。
atomism, cosmic 宇宙原子论 由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所创的宇宙哲学体系,认为宇宙实在界的最小单位是不可分割的原子。
atonement 补偿,赎罪 在基督宗教中,指耶稣基督以他的舍身受死及复活,补偿人类因罪的行为而削弱了天主/上帝光荣的救恩工程↗salvation(希/来九26;谷/可十45)。
~, substitutionary 代替补偿论 认为基督的死亡代替罪人应做的补偿,从人本身而言,无法立任何功绩。
~, vicarious 代赎 在信仰的层面,广义而言指,代替尚未作补赎的罪人所做的补赎;狭义而言指,基督代替罪人而死,使人的生命获得救恩。
atreptōs (希avtre,ptwj) (副词unchangingly) 不变更地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a 非、无、否」及「treptein 转、变」,指不会、没有转变。从基督神学的层面而言,指加采东大公会议(Council of Chalcedon↗附录三)为反对一性论↗monophysitism的错误,而论及耶稣基督神人二性的关系。
atrophy 萎缩,衰退,虚脱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a 非、无、否」及「trephein 养、饲养」,指因缺乏营养,导致身体渐渐衰退,也指精神方面因缺乏思想的增长,而日益萎缩。在基督信仰及神学中,指信仰团体若不在文化上扎根,吸收生命力,其信仰、灵修及神学皆会日渐贫乏、枯干。
attainability 可及性,可到达性,可得到性 在基督信仰中,指人接近天主/上帝的基本能力,换言之,对天主/上帝的渴求已铭刻在人的心中;因为人是由天主/上帝及为天主/上帝而受造的,祂也不断地吸引人,只有在祂内,人才能找到真理及幸福。
attention 留心,注意,警觉 ↗alertness
attenuation 衰弱,衰退 ↗atrophy
attestation, multiple 多样证据,多样的证据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d 尚、加」及「testis 证人、见证」,指加上多种证据。从基督神学的层面而言,指新约圣经不同传统的喜讯,如保禄/保罗书信、对观福音、若望/约翰著作、伯多禄/彼得书信等,都指向一个确定的事实:肯定耶稣基督又是天主/上帝又是人,以及耶稣基督在世的生活、死而复活的救恩工程。
attitude 态度 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的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观点与看法。从神学历史而言,因态度的不同而产生多种神学理论;如玛窦/马太受旧约的影响而描写耶稣的奥迹,若望/约翰则以神秘的态度描述天主/上帝的临在,多玛斯↗Thomas Aquinas以教会、社会体系的稳定架构来描写实在界的体系,今日的解放神学家从认同、关怀受压迫者的角度来说明救恩的奥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