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基督宗教外语汉语神学词典

P-2 (peacemaker-Phares)


peacemaker 缔造和平者 指耶稣在真福八端/八福↗beatitudes, the eight(玛/太五9)中,称其有福者。
Peacocke, Arthur Robert (1924-) 皮科克 美国神学家、安立甘教会司铎。特别注意信仰与理性、科学的关系。认为神学所应用的概念、象征及图像均有限,但是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与功能。着有《创造与科学》(Creation and the World of Science, 1979)、《廿世纪的科学与神学》(Sciences and Theolog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81)、《为科学时代的神学》(Theology for a Scientific Age, 1993)等。
Peake, Arthur Samuel (1865-1929) 皮克 英国循道会↗Church, Methodist圣经学家。神学思想趋向正统派,促进其教会内部的合一。着有《圣经:其来源、意义及永久的价值》(The Bible, its Origin, its Significance, and its Abiding Worth, 1913)、《旧约中的痛苦问题》(The Problem of Suffering in the Old Testament, 1904)等。
Pearson, John (1613-1686) 皮尔逊 英国神学家、安立甘教会主教。在其著作《为圣依纳爵书信的真实性辩护》(Vindiciae Epistolarum Sancti Ignatii, 1672)中,反对改革宗达耶↗Daillé的主张,致力于证明安提约基雅依纳爵书信的真实性。另着有《信经的阐明》(Exposition of the Creed, 1659)等。
pecca fortiter, crede fortius (拉) 勇敢犯罪,更勇敢相信 路德↗Luther名言,意为不论过去有多少罪,但要更彻底地相信,罪得到赦免,可称为义人↗justification。
peccatum (拉) 罪 ↗sin
~ actuale 本罪 ↗sin, actual
~ capitale (1)罪宗 (2)大罪,重罪↗sin, capital、↗sins, capital seven
~ clamans ad caelum 呼天降罚之罪 在基督信仰中,指:杀人罪(创四10),邪淫罪(创十八20,十九5),压迫无辜罪(出二23),苛待工人(扣留工资)罪(雅五4)等。
~ commissionis  积极的罪 指思、言、行为方面的罪。
~ contra Spiritum Sanctum 冒犯圣神的罪 ↗sin against the Holy Spirit
~ grave  重罪,大罪 ↗sin, grave
~ habituale (1)习惯性的罪 (2)罪状 ↗sin, habitual
~ habituale acquisitum 习惯性所得的罪状 ↗sin, habitual
~ ignorantiae 无知之罪
↗sin of ignorance
~ infirmitatis 由软弱的罪 指人因克制冲动或抵抗各种的诱惑的意志力不足,所产生之罪过。
~ inhaerens 依附的罪,依附的罪
状,内连的罪状 ↗sin, inherent
~ irremissibile  不可赦之罪 ↗sin against the Holy Spirit
~ mortale  死罪 ↗sin, mortal
~ natural 自然罪 ↗sin, natural
~ omissionis 未做「善」的罪 指思想、言语及行动方面的未作该作之事的行为。
~ originale 原罪 ↗sin, original
~ originale originans 因性原罪 ↗sin, original originating
~ originale originatum 果性原罪 ↗sin, original originated
~ personale  本罪 ↗sin, personal
~ sociale 社会性的罪 ↗sin, social
~ structurale  结构性的罪 ↗sin, structural
~ veniale 小罪,轻罪 ↗sin, venial
~ voluntarium 故意的罪 ↗sin, voluntary
Peckham(Pecham), John (约1220-1292) 佩卡姆,贝康 英国神学家、方济会会士、坎特伯里宗主教、圣师。被称为「天才博士」↗Doctor Ingeniosus。思想反对亚里士多德主义↗Aristotelianism,追随奥古斯丁学派↗Augustianism,赞成安瑟莫↗Anselm of Canterbury天主存在的论证。在五十余著作中有《神学任选问题辩论集》(Quodlibeta, 约1270)、《神学问题辩论集》(Quaestiones disputatae, 约1270)、《天主圣三专论》(Tractatus  de Trinitate, 1510)等。
Pecock(Pavo, Peacock), Reginald (约1393-1461) 皮科克 英国神学家、主教。神学思想反对罗拉德派↗Lollards,保护教会的正统制度。因强调圣神在人内在的活动胜过圣经的重要性,而被称为异端者。着有《基督宗教的规范》(Reule of Crysten Religioun, 1927)、《太多对圣职人员批评的压迫者》二册(The Repressor of Overmuch Wijting of the Clergy I-II, 1860)、《信仰之书》(Book of Faith, 1909)等。
pectorale 胸前十字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ctus 胸襟、胸怀」,指基督教会高级圣职人员,依据其习惯在胸前所配带的十字。
pedagogy 教学,教学法,教育学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ais 孩子」、「agein 领导、指导、培育」,指领导培育孩子们的方法及学问。
Pedaiah (希伯hy"d'P.) 培达雅[天],昆大雅[基] 圣经中多人以此为,较为著名:(1)犹大国王约雅金/约雅敬的母亲(列下二十三36)。(2)达味/戴维的后代,沙耳提耳的儿子,则鲁巴贝耳的父亲(厄/上十二1,玛/太一12)。(3)达味/戴维时代,约厄耳的父亲,默纳协支派的首长(编上二十七20)。
Pedersen, Johannes Peder Ejler (1883-1977) 佩德森 丹麦旧约圣经学家、古代东方语文学家、闪族语言学家。从宗教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古代以色列人的文化。着有《以色列人:其生活与文化》四册(Israel: Its Life and Culture I-IV, 1926-1940)等。
pedobaptism 婴孩洗礼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ais 孩子」及「baptisma 领洗、受洗、洗礼」,指孩子的领受洗礼。在初期、古代教会传统中,仅有成年人领洗,日后才逐渐发展出婴孩领洗。↗baptism
pedobaptists  婴孩洗礼派 ↗pedobaptism
Pedro de Soto (1500-1563) 伯多禄‧索托[天],彼得‧索托[基] 西班牙神学家、道明会会士。神学思想跟随奥古斯丁↗Augustinus及多玛斯↗Thomas,担任特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附录三)之神学顾问。着有《天主教教义手册》(Compendium doctrinae catholicae, 1549)、《天主教信仰之肯定》(Assertio catholicae fidei, 1555)等。
Pègues, Thomas (1866-1936) 佩吉 法国神学家、道明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多玛斯学派↗Thomism。着有《福音中的耶稣基督》(Jésus-Christ dans l’Évangile, 1899)、《多玛斯思想导言》(Initiation Thomiste, 1921)等。
Peirce, Charles Sanders (1839-1914) 皮尔斯 美国现象学家、哲学家、宗教学家。其思想体系从创造符号逻辑↗logic, symbolic的原则,到现象学↗phenomenology分析,肯定哲学实在论↗realism, philosophical,指出科学宇宙论、进化思想,与信仰中天主/上帝的概念无冲突而相辅相成,主张无限的爱为一切实在界的推动力。着有《为上帝存在所忽略的论证》(Neglected Argument for the Reality of God, 1908)、《推理及存有物的逻辑》(Reasoning and the Logic of Things, 1898)等。
Pejacevich(Piatsvits), François-Xavier (1713-1781) 佩亚切维奇 克罗地亚(Croatia)神学家、耶稣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传统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特别关注东、西方教会之神学比较。着有《东、西方教会之辩论集》(Controversiae Ecclesiae orientalis et occidentalis…, 1752)、《论神学知识之来源及三位一体的天主》(De fontibus theologicis et Deo uno et trino, 1756)等。
Pekah 培卡黑[天],比加[基] 北国以色列的第十八位国王,原为培卡希雅/比加辖国王的军官叛变,杀害了国王培卡希雅/比加辖自立为王(列/王下十五23-26)。
Pekahiah 培卡希雅[天],比加辖[基] 北国以色列的第十七位国王,在位仅二年被其手下军官培卡黑/比加所杀(列下/王下十五23-26)。
Pelagianismus (拉) 白拉奇主义[天],伯拉纠主义,贝拉基主义[基][文] ↗Pelagianism
Pelagianism 白拉奇主义[天],伯拉纠主义,贝拉基主义[基][文] 第四、五世纪白拉奇↗Pelagius所提倡的教义,主张在圣宠之外,自力走向救恩,因而被宣布为异端。
Pelagians 白拉奇派[天],伯拉纠派,贝拉基派[基][文] ↗Pelagianism
Pelagius (约354-418) 白拉奇[天],伯拉纠,贝拉基[基][文] 英裔罗马等地神学家、灵修辅导者。思想依据严格的法律精神,面对当时伦理道德懒散的气氛,强调个人的良心责任。虽然不否认原罪↗sin, original的事实,但肯定人性本善,反对奥古斯丁↗Augustinus人类完全堕落的教义,趋向依靠「自力」得救的极端。415年耶路撒冷宗教会议判为异端。着有《保禄书信十三种阐明专论》(Expositiones I-XIII Epistularum Pauli Apostoli, 405)、《人性专论》(Liber de natura, 约413)《信仰小册》(Libellus fidei, 417)等。
Pelagius I (556-561) 白拉奇一世,贝拉基一世 教宗。↗附录一Pelagius I。
Pelagius II (579-590) 白拉奇二世,贝拉基二世 教宗。↗附录一Pelagius II。
Pelargus(Storch), Ambrosius (约1493-1561) 佩拉尔顾斯 德国神学家、道明会会士。在宗教改革的背境上,反对重洗派↗Anabaptists及厄克兰帕迪乌斯↗Oecolampadius,保护天主教圣体圣事的正统教义。因此担任特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附录三)之神学顾问。
Peleg (希伯gl,P,) 培肋格[天],法勒[基] 闪的后代,厄贝尔/希伯的儿子,约刻堂的兄弟(创十25),为阿帕革沙得/亚法撒家族的后代(编上/代上一19-25;路三35)。
pelican 塘鹅 因母塘鹅为幼塘鹅牺牲,一些信友用以比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及耶稣圣体、圣血的象征。
Pelikan, Jaroslav Jan (1923-) 佩利坎 美国新教教会历史学家。致力于研究路德↗Luther的生平、神学思想,并将其著作译为英文。着有《历史中的耶稣在文化史的地位》(Jesus through the Centuries: His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e, 1985)、《基督宗教传统:教义发展史》五册(The Christian Tradition: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ctrine I-V, 1971-1984)等。
Pellegrino, Michele (1903-1986) 佩莱格里诺 意大利教父学家、天主教枢机。特别研究古典文学与基督徒文学的比较,致力于将基督信仰与工人界及文化界结合。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时,特别强调学术界的自由及圣职人员的学术培育。着有《古代辩护学专研》(Studi sull’ antica apologetica, 1947)、《教父学研究》二册(Ricerche patristiche I-II, 1982)、《作今日教会》(Essere Chiesa oggi, 1983)等。
Pellikan(Kürsner), Konrad (1478-1556) 佩利坎 阿尔萨斯(Alsace)圣经诠释学家、旧约文学家。曾入方济会,后追随路德↗Luther。着有《圣经批注》七册(Commentaria Bibliorum I-VII, 1532-1539)等。
Pellisson-Fontanier, Paul (1624-1693) 佩利松 法国历史学家、辩护学家、从新教转为天主教会,成为司铎。致力于援助新教信徒回归天主教会。着有《有关宗教间区别的反省》四册(Réflexions sur les différends en matière de religion I-IV, 1686)、《论感恩圣事》(Traité de l’Eucharistie, 1694)等。
Pelster, Franz (1880-1956) 佩耳斯特,佩尔斯特 德国教会历史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研究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思想史,尤其是道明会与方济会的思想家们。着有《有关大雅伯生平及其著作之批判研究》(Kritische Studien zum Leben und zu den Schriften Alberts des Großen, 1920)、《牛津神学与神学家》(Oxford Theology and Theologian, 1934)等。
Pelt, Anton Friedrich Ludwig (1799-1861) 佩耳特,佩尔特 德国神学家、信义宗牧师。致力于做理性主义↗rationalism与基督信仰之间的桥梁工作,在其著作《百科全书》(Encyklopädie, 1843)中,将神学分为历史、系统与实践三个范围。另着有《神学命题》(Theses theologicae, 1826)等。
Peltanus, Theodorus(Dierick Thonis) (1527-1584) 佩耳塔努斯,佩尔塔努斯 比利时教父学家、辩论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出版古代希腊教父著作及厄弗所大公会议(Council of Ephesus↗附录三)文集等。
Peña(Pegna), Francisco (约1540-1612) 培尼亚 西班牙神学家、法律学家、天主教司铎。担任罗马教廷裁判所↗Inquisition的顾问及教廷圣轮法庭↗Sacra Rota会员。
Peña, Juan de la (约1513-1565) 培尼亚 西班牙神学家、道明会会士。神学思想支持卡兰萨↗Carranza, Bartolomé de及卡萨斯↗Casas,保护印地安纳本地教会。着有《论反海岛人民的战争之专著》(Tractatus de bello contra insulanos, 1982)等。
penalty (1)处罚,惩罚,刑罚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oena 罚」,指不良行为预予惩罚。(2)罚金,赔款(3)报应
penance (1)悔过,悔罪,忏悔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aenitere 痛悔」,指对所做的恶行表示后悔。(2)补赎,赎罪,行补赎 指赎罪所做的苦行、苦工。↗sacrament of penance
~, public 公开补赎 指在古代教会于公开的场合里,为所犯的大罪,如背教、奸淫、杀人等,所作的补偿。
~, tariffed 定额补赎忏悔 从第七世纪以后所形成之个人告解圣事,由圣职人员给予的补赎,在补赎手册中规定,如同价目表一般,称之。
penetration (1)渗透,浸透,浸入,透入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nitus 深入的」及「intrare 入、进入」,指在物质、思想及宗教体验方面逐渐深入的力量。(2)穿透力,贯彻力,洞察力
penitence (1)悔过,悔罪,忏悔 (2)补赎,赎罪,行补赎 ↗penance
penitent (1)忏悔的,痛悔的,悔罪的,悔过的 (2)忏悔者,痛悔者,悔罪者,悔过者 ↗penance
penitential (1)忏悔的,痛悔的,悔罪的,悔过的 (2)忏悔者,痛悔者,悔罪者,悔过者 (3)忏悔礼仪书↗book, penitential
~ Psalms 悔罪圣咏[天],悔罪诗篇[基] ↗Psalms
~ rite 忏悔礼,悔罪仪式 ↗rite, penitential
Penitentiary 圣赦院,内赦法院 罗马教廷三法院之一,主管内心范围之告解问题,为告解圣事的最高法庭。成立于1917年,专责免除教宗所保留之(五种)处罚。
~ priest (1)听告解司铎 (2)圣赦院司铎
~, Apostolic 宗座特赦法庭 罗马教廷三法院之一。
Penn, William (1644-1718) 佩恩,彭威廉 英国基督教贵格会↗Quakers神学家、社会哲学家。着有《没有十字架,没有冠冕》(No Cross, No Crown, 1669)、《初期教会》(Primitive Christianity, 1696)等。
Pentateuch 梅瑟五书[天],摩西五经[基] 希腊文字根为「pente 五」及「teuchos 书、册」,旧约前五本书:《创世纪》↗Genesis《出谷纪》↗Exodus《肋未纪》↗Leviticus《户籍纪》↗Number《申命纪》↗Deuteronomy的总名。传统基督信仰团体将梅瑟/摩西视为五书作者,但现代圣经学认为旧约五书的来源有其复杂的历史形成。犹太宗教称呼此五书为法律书。 ↗Torah
Pentecost 圣神降临节,五旬节[天],圣神降灵日[基]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entekostē 五十」,指耶稣复活后四十天与门徒们在一起,升天十天后,第五十天圣神降临。旧约圣经强调,巴斯卦节后第五十天所举行的庆典,初为农家的庆节,奉献土地所生产的初果(出卅四22),这是个欢乐与感恩的日子(出廿三16)。日后成为纪念出埃及及盟约史实的日子(出十九1-16)。初期教会延续着旧约与新约的纪念,而有新的救恩意义:(1)耶稣许诺圣神的末世恩赐(宗/徒一5)。(2)耶稣基督的死亡、复活、升天与圣神降临是逾越奥迹的整体。(宗/徒二23-33)。(3)圣神降临后,初期教会成为向一切民族开放的团体(宗/徒十44)。(4)初期教会的信友,在圣神内成为新创造,也接受新使命(宗/徒一8)。
Pentecostal Church 五旬教会,神召会,神恩复兴教会,灵恩复兴教会 ↗Church, Pentecostal
Pentecostal Movement 神恩复兴运动,灵恩复兴运动 ↗Movement, Pentecostal
pentecostalism 神恩复兴的思想与生活,圣神同祷派,灵恩复兴的思想与生活 ↗Church, Pentecostal
pentecostals 五旬节派 ↗Church, Pentecostal
Pentēcostē (希penthkosth,) 圣神降临节,五旬节[天],圣神降灵日[基] ↗Pentecost
Pentecostes (拉) 圣神降临节,五旬节[天],圣神降灵日[基] ↗Pentecost
penultimate 末世前事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aene 几乎、大约、差不多」及「ultimus 最后」,指大约到最后的状况。从基督信仰来说,指基督光荣来临↗Parousia前所要发生之事件。
people 人民,子民,百姓 此词源自拉丁文「populus 人民、群众」,其意义为希伯来文的「am」和「goy」,指血统关系和固定的社会结构。此词汇到了旧约时代,演变为「am」单指以色列的天主/上帝子民,而「goyim」则指外邦民族及教外人。希腊文圣经,「laos」也是指天主/上帝的子民,而「etnos」则指教外国家。在圣经中,天主/上帝「子民」为旧约思想的中心,天主/上帝对以色列子民的召唤是基于爱情和盟约(申七8;欧/何十一1),以色列人的回报就是遵守天主/上帝的法律。新约的天主/上帝子民,则有着普世外邦的教会新幅度。甚至强调新以色列子民,将是一个「神圣的子民」,有新的末世幅度(弗二15;伯/彼前二9;默/启二十一3)。
~ of God 天主的子民,天主的人民[天],上帝的子民,上帝的人民[基] ↗people
people’s power 民众力 指国家中一般公民所结合的公众力量。在政治生活中,有时带来政治体系的变迁。
per accidens (拉) 偶然的,偶然地,意外的,意外地 ↗accident
per aspera ad astra (拉) 「经过艰苦走向星星」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asper 艰涩、残酷、崎岖、困难」及「astrum 行星、星辰、恒星」。源于意大利军队中的俗话,为勉励人只要经过困难,便能达到理想、目的。在基督宗教的层面上,指人生命过程中,不断经历许多苦、乐的逾越经验,这些经验皆与耶稣基督的逾越奥迹↗mystery, paschal有关。
per capita (拉) 以头(来算)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caput 头」,指以头来计算人数,以利分配所得。
per contra (拉) 反过(来说)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contra 反」,指以不同的看法、说法来述说事情。
per concomitantian (拉) 藉连带关系 ↗concomitance
per diem (拉) 同一天的
per essentiam (拉) 藉本质 ↗essence
per fidem (拉) 因信,因信仰,因信德 ↗faith
per Filium (拉) 藉圣子 ↗Filioque、↗Trinity
per mensem (拉) 同一个月的
per modum absolutionis (拉) 以赦免的方式,藉赦免的方式 教会颁赐大赦给生者使获罪赦的方式之一。↗absolution
per modum amoris (拉) 以爱的方式,藉爱的方式 指爱的功能,及其扮演的主要角色。在基督徒神学中,以爱的给予(天主圣父)、爱的接受与答复(天主圣子)及爱的合一(天主圣神),解释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内的奥迹。
per modum scientiae (拉) 以知识的方式,藉知识的方式 指理智、知识功能,及其扮演的主要角色。在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的传统神学中,指天主圣子是由天主圣父借着自我认识及自我表达而产生↗generation。
per modum suffragii (拉) 以代祷的方式,藉代祷的方式 教会颁赐大赦给亡者的方法。
per modum voluntatis (拉) 以意志的方式,藉意志的方式 指自由意志的功能,及其扮演的主要角色。在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的传统神学中,指圣神是藉由天父及圣子的意志而发生↗spiration的。
per potentiam (拉) 以能力,藉能力
per saltum (拉) 跳跃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及「salire 跳、跃」,指不经过某一社会、教会所指定的阶段,而进入更上层的阶段。
per se (拉) (1)自身,由本身,藉自己 (2)亲身,切身 指不依据他人或其它事物的状态。与↗kat’auto 相同。
per speciem alienam (拉) 以外在心象,藉外在心象 指依据五官体验而来之外在形象(而所得到的认识过程)。
per speciem propriam (拉) 以自身的心象,藉自身的心象 指依据自身内在自我认识的形象(而所得到的认识过程)。
per transennam (拉) 顺便地 ↗per transiens
per transiens (拉) 顺便地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transire 经过、穿过、越过」,指在本职、一般作事方式及人生体验旁,所经过偶然发生的状况。
perception (1)理解,洞察,认识(2)知觉,感觉,感知,察觉 (3)观念,看法(4)知觉力,感觉力,理解力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经过、通过、传递」及「capere 拿取、据有、采取」,指明了与掌握实在界↗reality之心态、能力及状况。
Perceval, Arthur Philip (1799-1853) 珀西瓦耳,珀西瓦尔 英国神学家、安立甘教会司铎。神学思想属于牛津运动↗Oxford, Movement及时代小册主义↗Tractarianism,并亲身参与时代小册的编写工作,尤其是23、35、36册。着有《教会人的手册》(Churchman’s Manual, 1833/4)等。
percussio pectoris (拉) 以手捶胸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cutere 打击」及「pectus 胸、胸部」,指以手搥打胸部,表示悔罪之意。
perdition (1)损失,失去,耗损(2)灭亡,毁灭,失落 (3)永死 此词源以拉丁文的「per 通」、「di, dare 给予」为字根,指全部放弃。在宗教上,指永远堕落于地狱↗hell,至万劫不复的状态。
peregrinus (拉) (1)行旅者,作客者,侨民 (2)游客的,作客的,周游四方的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egrinari 远行、客居」,指四处周游、旅游的人或居民(路二十四18)。在天主教法律用语中,指在所属教区以外的圣职人员。(《天主教法典》↗CIC第265条)
Pereira de Figueiredo, Antonio (1725-1797) 佩雷拉 葡萄牙神学家、司铎祈祷会会士。曾担任葡萄牙政府的神学顾问,反对教宗的权柄,肯定主教的权威与重要性,其著作列入《禁书目录》↗Index of Prohibited Books。着有《新旧约圣经》(A Santa Biblia; contendo o Velho e o Novo Testamento, 1828)、《神学、教会法典及历史阐明主教们的权利》(Demostración teólogica, canónica e histórica, del derecho de los metropolitanos…, 1833)等。
perennial (1)恒久的,永久的,永恒的 (2)终年的,长年的,经年的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过、经过」及「annus 年」,字面意义本指经过一年,后逐渐演变为年年。
perennis (拉) (1)恒久的,永久的,永恒的 (2)终年的,长年的,经年的 ↗perennial
~, philosophia 永恒哲学 指西方思想史所发挥之哲学的基础性原则与整体,后成为天主教传统信理神学及伦理神学的基础。
Pereyra(Pereira, Perera,Pererius), Benito (约1535-1610) 佩雷拉 西班牙圣经诠释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诠释新、旧约圣经。着有《创世纪批注》四册(Genesis I-IV, 1589-1598)、《若望福音批注》二册(Ioannes I-II, 1608-1610),并于此书第一册附录,加上23个论证,指出穆罕默德↗Mohammed并非达内尔/但以理先知及默示录所谓的反基督。
Pereyra, Benito (1606-1681) 佩雷拉 葡萄牙神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伦理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研究伦理神学及教会法典。在其著作《伦理神学橱柜》(Promptuarium theologicum morale, 1671-1676),将葡萄牙法律与《天主教法典》↗CIC结合。另着有《伦理神学与双方法律的说明》(Elucidarium sacrae theologiae moralis et iuris utriusque, 1668)等。
Perez (希伯#r,P') 培勒兹[天],法勒斯[基] 犹大同他的儿媳塔玛尔所生的私生子,赫兹龙/希斯仑的父亲,亦见于耶稣族谱中(创卅八29;户/民廿六20;玛/太一3;路三33)。
Pérez, Antonio (1559-1637) 佩雷斯 西班牙神学家、本笃会会士、总主教。曾担任西班牙国王的神学顾问。致力于研究新旧约的圣经神学↗theology, biblical。着有《梅瑟五书的信仰》(Pentateuchus fidei, 1620)、《四部福音的真实信仰》(Authentica sanctorum quattuor evangelistarum fides, 1626)、《保禄的真实信仰》(Authentica fides Pauli, 1636)等。
Pérez, Antonio (1599-1649) 佩雷斯 西班牙神哲学家、耶稣会会士。神学思想否认自然启示↗revelation, natural,主张人对信仰的确定性↗certitude of faith,是由天主的恩宠光照人对信仰的必信性↗credenditas的判断而来。着有《三位一体天主的神学专论》(Conclusiones theologicae de Deo trino et uno, 1648)、《正义与法律、赔偿与补赎专论》(Tractatus de iustitia et iure, de restitutione et poenitentia, 1668)等。
Pérez, Antonio (+1710) 佩雷斯 西班牙神学家、方济会会士。神学思想追随敦司‧思高↗Duns Scotus。着有《神学命题》(Astraea theologica, 1703)等。
Pérez de Ayala, Martín (约1503-1566) 佩雷斯 西班牙神哲学家、天主教总主教。思想属于正统神学,在特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附录三)主张严格的革新派,强调主教职权的神律性,并肯定传承↗Tradition为信仰的泉源。着有《论神、宗徒及教会的传承》(De divinis, apostolicis atque ecclesiasticis traditionibus, 1549)、《以交谈的方式解释基督徒的教义》(Doctrina Cristiana por modo de diálogo, 1554)等。
Pérez de Pineda, Juan (+ 1566) 佩雷斯 西班牙神学家、圣经学家、改革宗牧师。致力于圣经翻译工作。着有《吾主耶稣救主之新约》(El Nuevo Testamento de Nuestro Señor y Salvador Jesú Cristo, 1556)、《传统有关天主的教义与人之新意》(Breve tratado de la doctrina antigua de Dios y de la nueva de los hombres ..., 1560)等。
Pérez de Quiroga, Emmanuel (十七、十八世纪) 佩雷斯 西班牙神学家、方济会会士。致力于保护及阐明敦司‧思高↗Duns Scotus的神学思想。着有《神学问题任选集》(Quaestiones selectae theologicae…, 1716)、《若干神学论题》(Varia argumenta theologica, 1721)等。
Pérez de Unano, Martín (1578-1660) 佩雷斯 西班神哲学家、耶稣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传统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着有《论天主三位一体的二十个辩论》(De Deo uno et trino, disputationes I-XX, 1639)、《论天主圣言奥妙降生的四十个辩论》(De mirabili divini Verbi incarnatione, disputationes I-XL, 1642)等。
Pérez de Valencia, Jaime(Santiago) (约1408-1490) 佩雷斯 西班牙圣经诠释学家、奥古斯丁会主教。致力于保护天主教传统信仰,并主张圣咏及雅歌描绘耶稣基督与教会的奥迹。着有《达味圣咏批注》(Commentum in psalmos David, 1484)、《撒罗满雅歌的说明》(Expositio in cantica canticorum Salomonis, 1486)等。
Pérez, Fernando (十六世纪) 佩雷斯 西班牙神学家、方济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传统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着有《天使论》(Tractatus de angelis)、《婚姻专论》(Tractatus de matrimonio)等。
Pérez-Lopez, Juan (+1724) 佩雷斯‧洛佩斯 西班牙神学家、方济会会士。致力于保护及阐明敦司‧思高↗Duns Scotus的神学思想。着有《思高哲人》二册(Scotus philosophicus…II, 1687)、《精微博士的生平》(Vita Doctoris subtilis, 1683)等。
perfect (1)成全,完成 (2)完美,完善,完备,十全十美 ↗perfection
Perfectae caritatis (拉) 《全备爱德的》,《论修会生活革新法令》 简称「修会法令」。标题为法令首句。教宗保禄六世(Paulus VI↗附录一)于1965年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时颁布,论修会的革新原则及具体生活建议。
perfectibility 可成全性,可完成性 ↗perfection
perfectio (拉) (1)成全,完成 (2)完美,完善,完备,十全十美 ↗perfection
~ essentialis 本质性的完美,本质性的成全 指新教神学所谓的圣经的完全性↗perfectio Sacrae Scripturae,特别指出圣经经文所涵盖之内容方面的无缺点。
~ integralis 整体性的完美,整体性的成全 指新教神学所谓的圣经的完全性↗perfectio Sacrae Scripturae,特别指出圣经经文所涵盖之内容方面的完备性,无须再增加任何内容与成分。
~ Sacrae Scripturae 圣经的完全性 指圣经所包含人类的得救、天主的救恩计划及工程的充足性、满全性及无误性↗Scripture, inerrancy of。
perfection (1)成全,完成 (2)完美,完善,完备,十全十美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过、达到」及「facere 做、实行」,指某一过程中的事物达到无缺点的状态。一般宗教信仰认为圣德的完备是信仰生活重要的目标。圣经强调达到完善应有一颗「完善的心,侍奉雅威」(列/王上八61),并「遵守上主的诫命,努力避恶」(申十七7-12)。新约福音颂扬若翰的父母、耶稣的父母、西默盎与亚纳(路二25-38),认为他们忠于法律,行为无可指摘(路一6)。耶稣把成全的重点放在爱的使命,并给世人一个完善的新方向,强调作天主/上帝子女应效法祂无条件的爱:「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太五48),甚至直到世界末日,希望众人都达到末世圆满的幅度。
~, degree of 成全程度 每一大宗教皆注重灵修及修养,此说法即用以表示衡量灵修修养成长过程的质量。
~, moral 道德的成全,伦理的成全 指人类达到至善、无缺点的良心、品德、修养的状态。
~, ontological 存有的成全,实体的成全 指存有物本身所拥有之质量的完美。在传统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可分绝对的与相对的、实体的与附体的成全与完美。与↗perfection, moral相辅相成。
~, spiritual 灵修的完美,灵修的成全 指灵修生活↗spirituality的质量,到达日臻完美的程度。灵修传统将此理想归于耶稣的福音劝谕的要求(玛/太五48)。
~, state of 成全身份,成全地位 指天主教会中度三愿生活的人,与圣职人员及平信徒的身份有所区别。 ↗vow
~, way of 成全之路 广义而言,指一般平信徒灵修成圣的道路。狭义而言,指天主教会中度三愿↗vow生活的人。
perfectionism (1)完美主义,完美说 认为人在现世应达到无缺陷的圆满程度。(2)至善论,成全论 认为人类在社会、政治、道德、宗教上,应该可以达到完美境界的学说。
Perfectionists 完全成圣派 指1848年美国社会改革家诺伊斯(Noyes, John Humphrey)所建立的基督教派之一,名为「欧奈达宗教共产社」(Oneida Community),认为信徒借着与基督的共融,可实行无罪的生活,达到信仰、伦理上的完善境界。
perfectionists 完美主义者 ↗perfectionism
perfume 香料 以色列与一般东方人,广泛地使用香料。旧约圣经中,香料与社交和礼仪有密切的关系,如圣殿的礼仪中有「香桌」、「香炉」…等,焚香的气息化为烟,上升奉献给神明(智十八21;列/王上廿二44)。
perichōrēsis (希pericw,rhsij) 互相渗透,彼此渗透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eri 围绕」及「hōreein 给予空间、接受其临在或寓居」,而非自「peri 围绕」及「horeuein 舞蹈」之意。其基本意义为一些存有物之间彼此的亲密临在的关系。在基督神学层面上,希腊东方教父们↗Fathers, Greek的神学反省,指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彼此渗透、相互寓居的关系。↗circumincession
Périn, Henri Charles Xavier (1815-1905) 佩兰 比利时天主教社会思想专家。强调国民的自由、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并对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提出批判性的疑问。着有《经济学家、社会主义者及基督宗教》(Les économistes, les socialistes et le christianisme, 1849)、《基督徒的社会主义》(Le Socialisme chrétien, 1879)等。
period 时间,时期,阶段,时代,世纪,周期
~, critical 危急时期,关键时期 指个人、社会、国家、宗教在历史过程中,会经历某些与生存及成长深切相关的特殊情况。
Périon, Joachim (1499-约1559) 佩里翁 法国神学家、本笃会会士。致力于将古代教会希腊神学家之著作,译为西塞罗↗Cicero式的拉丁文。着有《论宗徒们的生活与事务》(De vitis et rebus gestis apostolorum, 1551)、《论耶稣基督的生活与事务》(De vita rebusque gestis Iesu Christi, 1553)等。
perish 丧生,灭亡,凋谢,毁灭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ire 走」,指存有物腐化致死的现象。
perjury 虚誓,伪誓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及「iurare 发誓」,指过份的宣示。后在法律语言上,指不正确、不诚实的宣言。
Perkins, William (1558-1602) 珀金斯 英国神学家、安立甘教会牧师。神学思想属于严格的清教主义↗puritanism,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着有《改革的公教会》(Reformed Catholike, 1597)、《论预定的方式与次序》(De Praedestinationis Modo et Ordine, 1598)、《宗徒信经的阐释》(An Exposition of the Symbol or Creed of the Apostles, 1595)等。
Perler, Othmar (1900-1994) 佩尔勒 瑞士教父学家、考古学家、天主教司铎。着有《柏罗丁的精神观及奥古斯丁的言语观视为世界的模型因》(Der Nous bei Plotin und das Verbum bei Augustinus als vorbildliche Ursache der Welt, 1931)、《奥古斯丁著作中之智慧与爱观》(Weisheit und Liebe nach Texten aus den Werken des heiligen Augustinus, 1952)等。
Permaneder, Franz Michael (1794-1862) 佩尔曼埃德 德国教会法典学家、教父学家、天主教司铎。着有《教父著作》二册(Bibliotheca patristica I-II, 1841-1844)、《一般教会法典手册》二册(Handbuch des gemeingültigen katholischen Kirchenrechts I-II, 1846)等。
permanence 持久性,恒久性,永久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及「manere 居留、居住、停留」,指长期停留于某一地方或状态。与↗transience相对。
permanent 持久的,恒久的,永久的 ↗permanence
permeance 渗透,深入,投入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及「meare 往、过、行走、巡行」,指两个存有物彼此间相互通过、交往。在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的奥迹中,指天主父、子、圣神间的相互内在性的交融↗perichōrēsis、↗circumincession。
permeatio (拉) 渗透,深入,投入 ↗permeance
permissio (拉) 许可,允许,准许 ↗permission
permission 许可,允许,准许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及「mittere 遣发、派遣、寄送」,指许可某人、事、物的通过,后指通过某权威者允许做某事。
permissivism 放纵主义,极端自由主义 指极端自由、放任的思想与态度。
permutatio (拉) 变化,变动,变更
perpetual 持续的,永久的,无穷的,无限期的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及「petere 求、获、寻求」,指形容不断追求的状态。
~ adoration 持续朝拜圣体 ↗adoration, perpetual
perpetuation 持续,永久,无穷,无限期 指某一事物、职务、纪念等,不断永续存在的行动。↗perpetual
perpetuity 持续性,永久性,无穷性,无限期性 指某一事物、职务、纪念等,不断永续存在的状态。↗perpetual
Perrella, Gaetano Maria (1890-1946) 佩雷拉 意大利圣经学家、遣使会会士。特别研究圣经灵感↗inspiration, biblical。着有《一些圣地》(I Luoghi Santi, 1936)、《圣经导论》(Introduzione Generale alla Sacra Bibbia, 1948)等。
Perrin, Norman (1921-1976) 佩林 美国新教新约圣经学家。特别运用「差异点」↗dissimilarity的标准,来肯定耶稣某些言语的真实性。着有《重新发现耶稣的教导》(Rediscovering the Teaching of Jesus, 1967)、《耶稣与天国的语言:在新约解释中的象征与隐喻》(Jesus and the Language of the Kingdom: Symbol and Metaphor in New Testament Interpretation, 1976)、《玛窦、玛尔谷、路加论复活》(The Resurrection according to Matthew, Mark, and Luke, 1977)等。
Perrone, Giovanni (1794-1876) 佩罗内 意大利信理神学家、耶稣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传统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担任教廷各部门之神学顾问,及为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附录三)之准备工作。藉其著作《论童贞玛利亚无染原罪始胎的信理神学命题》(Thesis dogmatica de Immaculata Beatae Virginis Mariae Conceptione, 1855),协助圣母无染原罪信理的定断工作。另着有《神学教科书》九册(Praelectiones theologicae…IX, 1835-1842)、《新教与信仰准则》三册(Il protestantesimo e la regola di fede I-III, 1853)等。
persecutio (拉) 迫害,教难 ↗persecution
persecution 迫害,教难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及「sequi 跟随、随从」,以压迫的手段随从人。指运用外力(个人、社会、国家),以各种手段企图压制或攻击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社会阶级以及不同种族之人,为人类历史中的普遍现象。
~, religious 宗教迫害,教难 旧约的作者将迫害视为天主/上帝的考验,及使命的代价。许多君王、领袖、民长、先知们,因忠于天主/上帝的训言,屡受迫害考验,如:厄里亚、梅瑟、耶肋米亚、达内尔等。新约时代,耶稣受十字苦刑迫害成为受苦者的典型(玛/太廿三31)。初期教会的基督徒也受到信仰的迫害,如默示录/启示录↗Revelation所涵盖的历史背景。日后神学家德尔图良↗Tertullianus 曾说:「殉道者的血,成为新教友的种子」↗sanguis martyrum semen Christianorum。
perseverance 坚忍,坚持,恒忍 拉丁文的「severus 严格」及「perseverus 非常严格」,因此指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新旧约中是信徒的基本态度,指无论处于逆境、顺境中,皆坚持信仰到底的精神(玛/太十22;希/来十二1)。
~ of the Saints 圣徒的坚忍[天],圣徒的恒忍[基] 加尔文↗Calvin所倡之教义,认为凡被天主/上帝救赎者,绝不会在至终的恩典中堕落,却要忍耐到底,并永远得救。这种恒忍并非凭个人的自由意志,乃靠神拣选的旨意。
~, final 终极的坚忍[天],终极的恒忍[基] 在一般基督信仰中,指人依靠天主/上帝的恩惠,至死均处于信仰恩宠状态中。加尔文↗Calvin主张,蒙天主/上帝拣选者,有天主/上帝无可抵抗的恩典力量,最后必蒙得救。亚米纽斯派↗Arminians反对此种说法,强调人有自由意志。
perseverantia (拉) 坚持,坚忍,恒忍
~ finalis 终极的坚忍[天],终极的恒忍[基] ↗perseverance, final。
Persis (希Persi,j) (拉) 培尔息[天],彼息氏[基] 罗马初期教会的一位女教友,为传布福音做了不少的贡献(罗十六12)。
person (1)位格,人格,位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rosōpon」、拉丁文的「persona」,即假面具、舞台、角色、人格、身份、个性等。在一般的对话、戏剧中,用来描写一个演员的特殊角色、身份、地位与性格。为保护及说明圣经有关耶稣基督身上有天人合一↗union, hypostatic以及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父、子、圣神的奥迹,古代教会思想家,依据希腊、罗马文化思想特别发挥之。在传统较静态的↗static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思想的历史中,多玛斯↗Thomas Aquinas认为位格是「在理性内有区别的个别自立体↗subsistence」。近代较动态的↗dynamic神哲学思想特别发挥位格的整体性↗totality、行动的主体性(center of action)及关系性↗relationship,即整个存在及其活动与关系的最后主体,为整个人的尊严之基础。(2)人,人物
, divine 天主的位格,上帝的位格,神的位格,神性的位格 指天主父、子、圣神三位实在有区别又是一个天主/上帝的奥迹之位格。 ↗God
, human 人的位格,一位人,人性的位格 ↗Man
, juridical (1)法人 指法律所认定有权利、有义务及负责任的单位。包括个人或团体,即所谓的财团法人、社团法人等。(2)教会的法人 指依据《天主教法典》↗CIC符合其性质作义务及权利的主体。(《天主教法典》↗CIC第113-123条)。
, moral (1)道德人,伦理人 指达到法定年龄,能对自己的行为负伦理道德责任的自然人,即具有伦理道德性↗morality的人。(2)法人 依据《天主教法典》↗CIC,指非自然人的社团或财团,具有义务及权利的主体,如堂区、修院或修会等。与↗person, juridical相似。
, physical (1)自然人 指年满18岁者为成年人,有能力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行使其权利时,得依从父母或监护人的权力。人因洗礼加入基督的教会,成为教会的一份子,并享有基督徒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天主教法典》↗CIC第96-112条)。(2)实质人,物质人
, private 私人,个人 源自拉丁文的「privus, one’s own 自己的」,指自己内在的思想和个人思想范围的独特领域。与↗person, public相对。
, public 公众人物,公开人物 指社会上代表或代替多数人的人。在新旧约神学中,指亚当及厄娃为整个人类的代表↗representation,耶稣基督为末世性的新人类之代表。与↗person, private 相对。
persona (拉) (1)位,位格,人格 ↗person (2)面具,舞台,角色 指荣格↗Jung的分析心理学专门用语。
composita 组合的位格,组成的位格 指达玛森人若望↗Ioannes Damascenus的神学词汇,描述基督天人合一的位格。新教神学家则采取保留的态度,认为有奈斯多略派↗Nestorianism的倾向。
divina 天主的位格,上帝的位格,神的位格,神性的位格 ↗person, divine
grata 受欢迎的人 源自「gratus 合宜、优待、受欢迎」,此词指在国与国的关系上,特别指受欢迎的外交官。在基督神学平面上,指信徒借着基督的救赎而成为天主国度↗kingdom of God所接纳的人。
humana 人的位格,一位人,人性的位格 ↗person, human
iuridica 法人 ↗person, juridical
moralis 法人 ↗person, moral
nongrata 不受欢迎的人 此词源自「non 不、非」及「gratus 合宜、优待、受欢迎」,与受欢迎的人↗persona grata相对。
physica 自然人,实质人,物质人 ↗person, physical
privata 私人,个人 ↗person, private
publica 公众人物,公开人物 ↗person, public
personal (1)位格的,位格性的,位际性的 (2)人的,个人的,私人的 ↗person
personalism (1)位格思想,位际思想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sona 位、位格、人格」及「ism 主义」,指一种思想体系,以位格作为神哲学解释实在界、救恩奥迹整体的中心范畴。在西方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传统,以存有、客体、主体为主要的范畴。因此,近代神、哲学家布伯↗Buber以位格思想「你-我」作为补充。(2)人格主义 指心理学以个体人格为研究中心的主张。
personality (1)人格 (2)品格 (3)性格 指个体在其具体生活中,身心各方面的特质,即对己、对人、对事,以及对整体环境适应时所表现的独特个性。此独特个性包括:个体的遗传、环境、自由、学习等交互作用的因素;显示于需求、动机、兴趣、能力、性向、态度、气质、价值观的生活习惯及行动中。
~, corporate 集体位格 指一个模拟↗analogy的说法,将一个群体当作个体单位,有如将群体行动视为个人行动。反之,将个人行动视为群体行动。从神学层面上,在说明原罪↗sin, original意义时,强调亚当犯罪,即等于整个人类在他身上犯罪;或是他代替全体人类犯罪。
personhood 位格性,位格 指人之为人的尊严的状态及事实。↗person
personification (1)位格化,人格化 将本来非位格性的动物、势力或事物,赋予位格的属性。如树木交谈(民/士九8-15)、动物说话(户/民二十二28;默/启四8),或罪恶进入人类的历史(罗五12)等。(2)化身 指某一个人特别明显的表示人类的某一方面价值或理想,如旧约圣经中,撒罗满/所罗门成为智慧的位格化象征;或圣母玛利亚为完美女性的表征。
perspective (1)远景,景观,视野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及「spectare 瞻望、观察」,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能力及状态。在神哲学的层面上,表示有限的人,依据有限的思想能力,从某一个视野与角度,来看到整体的救恩历史的过程。(2)透视,透视图,透视法 指自然科学、艺术及建筑方面的幅度。(3)洞悉力,洞察力
perspectivism 透视法,透视学说,视界主义 为哲学用语,指个人或集团仅能在特定的时间、环境和事物独特的关系中,来认识世界的学说。
persuasion (1)说服,劝说,说服力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及「suadere 劝说、劝告」,指努力将一种理念通传给人,直到接受,确信不移为止。(2)信念 指人内在肯定的思想、政治理念、宗教信仰的状态。
perversion (1)颠倒,错乱,败坏,反常 (2)歪曲,曲解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r 通」及「vertere 转动、翻转、旋转」,指将原本好的转为坏的状态。
pesach (希伯xs;P,) 逾越 ↗passover
Pesch, Christian (1853-1925) 佩施 德国信理神学家、耶稣会会士。神学思想反对现代主义↗modernism。着有《信理神学课程》九册(Praelectiones dogmaticae I-IX, 1894-1899)、《论圣经灵感》(De inspiratione sacrae scripturae, 1906)等。
Pesch, Heinrich (1854-1926) 佩施(弟) 德国社会伦理学家、耶稣会会士。神哲学思想强调休戚相关↗solidarity的概念,致力突破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极端,为教会社会思想铺路。着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及基督徒的社会秩序》三册(Liberalismus, Sozialismus und christliche Gesellschaftsordnung I-III, 1893-1901)、《伦理与民间工业》(Ethik und Volkswirtschaft, 1918)等。
Pesch, Otto Hermann (1931-) 佩施 德国信理神学家、天主教平信徒。致力于研究恩宠↗grace与称义↗justification,促进大公主义神学,任《信仰新书:共同的基督信仰》(Neues Glaubensbuch: Der gemeinsame christliche Glaube, 1973)的总编辑。另着有《有关恩宠及成义教义之导论》(Einführung in die Lehre von Gnade und Rechtfertigung, 1981)、《由恩宠而自由:神学的人学》(Freisein aus Gnade: Theologische Anthropologie, 1983)等。
Pesch, Rudolf (1936-) 佩施 德国新约圣经学家、天主教平信徒。致力于将近代的圣经学带入天主教牧灵工作、灵修生活中。着有《以圣经批判学的态度读圣经》(Die Bibel kritisch lesen, 1970)、《最后晚餐耶稣对自己的死亡的了解》(Das Abendmahl und Jesu Todesverständnis, 1978)、《教宗首席权的圣经基础》(Die biblischen Grundlagen des Primats, 2001)等。
Pesch, Tilmann (1836-1899) 佩施(兄) 德国哲学家、灵修学家,耶稣会会士。其学术工作致力于促近新士林/经院神哲学↗Neo-Scholasticism。着有《宗教生活》(Das religiöse Leben, 1878)、《宇宙大迷:论大自然的哲学》(Die großen Welträtsel: Philosophie der Natur I-II, 1883)、《基督徒人生哲学:反省至宗教真理》(Christliche Lebensphilosophie: Gedanken über religiöse Wahrheiten, 1895)等。
Peschke, Karl-Heinz (1932-) 佩施克,白舍客 德国伦理神学家、圣言会会士。其主要著作《基督宗教伦理学》二册(Christliche Ethik I-II, 1995-1997),将基督宗教的传统伦理教义,依据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的精神,带入今日社会生活问题中。
Peshitta, The 《「简明」圣经译本》,《「通用」圣经译本》[天],《别西大译本》[基] 于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在小亚细亚及亚美尼亚等地,以古叙利亚文所写的旧约圣经译本,依据希伯来文及阿拉美文的旧约圣经所翻译的。由第五世纪起,成为叙利亚教会标准圣经通用本。
pessimism 悲观主义 是一种对人生的意义、工作的成就、宇宙大自然的循环都抱持一种保留、怀疑、否定的心态,与乐观主义↗optimism相对。
~, cultural 文化悲观主义 对文化整体生活抱持一种消极、怀疑、否定的态度。与文化乐观主义↗optimism, cultural相对。
Petavius(Petau), Dionysius(Denys) (1583-1652) 佩塔维乌斯,佩托 法国教会思想历史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研究基督宗教思想史,并参与反对加尔文主义↗Calvinism与杨森主义↗Jansenism的辩论。着有《论时代思想界》二册(Opus de Doctrina Temporum I-II, 1627)、《论信理神学》四册(De Theologicis Dogmatibus I-IV, 1644-1650)等。
Petephrēs (希Petefrhj) (1)普提法尔[天],波提乏[基] ↗Potiphar。(2)颇提斐辣[天],波提非拉[基] ↗Potiphera
Peter 伯多禄[天],彼得[基] ↗Petros
Peter I 《伯多禄前书》[天],《彼得前书》[基] 新约书信之一,作者将此书归于伯多禄名下,以典雅的整合思想,发挥基督信仰的精华,而鼓励小亚细亚的信友们,善度名符其实、真正的基督化生活。
Peter II 《伯多禄后书》[天],《彼得后书》[基] 新约书信之一,作者将此书归于伯多禄名下,作者面对第一世纪末至第二世纪初的异端学说,肯定圣经的灵感性,强调信友们分享天主性,因此劝勉他们坚忍到底,善度信仰生活。
Peter Damian (1007-1072) 伯多禄‧达米亚尼[天],彼得‧达米亚尼[基] ↗Petrus Damiani
Peter Lombard (1100-1160) 彼得‧隆巴[天],彼得‧伦巴都[基],彼得‧隆巴德[文] ↗Petrus Lombardus
Peter of Ailly (1351/2-1420) 伯多禄‧阿伊,彼得‧阿伊 ↗Petrus d’Ailly
Peter of Bruys (约+1125) 伯多禄‧布吕,彼得‧布吕 ↗Petrus de Bruys
Peters, Albrecht (1924- 1987) 彼得斯 德国神学家、信义宗牧师。致力于研究路德↗Luther之生平事迹、著作及其称义↗justification之神学思想。着有《真实临在:路德论耶稣基督圣餐中的临在》(Realpräsenz: Luthers Zeugnis von Christi Gegenwart im Abendmahl, 1960)、《信仰与善工:路德依据圣经之称义教义》(Glaube und Werk: Luthers Rechtfertigungslehre im Lichte der heiligen Schrift, 1962)、《人》(Der Mensch, 1979)等。
Peters, Norbert (1863-1938) 彼得斯 德国旧约圣经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研究圣经现代解释学↗hermeneutics中之文字批判↗criticism, textual。着有《天主教会对圣经学的基本立场》(Die grundsätzliche Stellung der katholischen Kirche zur Bibelforschung, 1905)、《旧约宗教》(Die Religion des Alten Testaments, 1913)等。
Petersen, Johann Wilhelm (1649-1726) 彼得森 德国新教神学家。神学思想属于虔敬派↗pietistism,主张千禧年主义↗chiliasm,与其夫人(Johanna Eleonora Freiin von und zu Merlau)发挥默示性的神秘思想↗thinking, apocalyptic。着有《为未来光荣基督之国度,在第七号角声中如云彩的见证者》三册(Nubes testium veritatis de Regno Christi glorioso in septima tuba futuro testantium I-III, 1696)、《神之凯旋永恒的爱》(Die triumphierende ewige Liebe Gottes, 1718)等。
Petersen, Robin M. (年代与出生地不详) 彼得森 《时代、抵抗及重建:再思时机神学》(Time, Resistance and Reconstruction: Rethinking Kairos Theology, 1995)。
Peterson, Erik (1890-1960) 彼得松 德国教父学家、宗教历史学家。初为信义宗牧师,后于1930年转入天主教会。在新教时期,特别强调神学与教会之信理↗dogma及宗徒传统↗tradition, apostolic。在天主教会时期,特别强调教会之末世↗eschatological幅度。着有《什么是神学?》(Was ist Theologie?, 1925 )、《神学专著》(Theologische Traktate, 1950)等。
Petit, Claude Le (十七世纪) 珀蒂 法国神学家、方济会会士。致力于研究天主所创的精神体,如天使等。着有《伦理及辩论神学》(Universa theologia moralis et polemica, 1640)、《论受造精神体》三册(De spiritibus creatis I-III, 1641)等。
Petit, Jacques (十七世纪) 珀蒂 法国教会历史学家。致力于研究忏悔圣事及圣体圣事的历史。着有《坎特伯里忏悔礼仪书》二册(Theodori Cantuariensis Poenitentiale…II, 1677)、《宗教的真理》(Les vérités de la religion…, 1686)等。
Petit, Jean (约1360/4-1411) 珀蒂 法国辩论神学家。在具体的参与政教生活中,以其《为Bourgogne爵士辩论》(Justification du Duc de Bourgogne, 1408)中,发挥可除掉独裁者的理论。
Petit, Louis (1868-1927) 珀蒂 法国教会历史学家、天主教总主教。致力于研究东方教会历史及文学,并提供曼西↗Mansi之大公会议历史及文件集十二册。
Petitdidier, Claude(Mathieu) (1659-1728) 珀蒂迪迪埃(兄) 法国神学家、本笃会会士、主教。早期为杨森主义↗Jansenism的神学思想辩护。晚期自1721年来则接受《天主的独生子》宪章↗Unigenitus Dei Filius。着有《论教会的特恩及豁免历史及信理神学专著》(Traité historique et dogmatique des privilèges et des exemptions ecclésiastiques. 1699)、《论教宗的权威及不可错误性专著》(Traité théologique sur l’autorité et l’infaillibilité des papes, 1724)等。
Petitdidier, Jean-Joseph (1664-1756) 珀蒂迪迪埃(弟) 法国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反对新教及杨森主义↗Jansenism的神学思想。着有《神学及法典专论》(Dissertation théologique et canonique…, 1745)等。
petitio (拉) (1)祈求,请求 (2)申请 ↗petition
petitio principii (1)窃取论点 指证明某理论时缺少原证,因而取用该理论某部分思想为证的方法。(2)循环论法
petition (1)祈求,请求 (2)申请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etere 求、追求」,指向有权威者恳请恩惠。
Petitpied, Nicolas (1665-1747) 珀蒂皮业 法国神学家。神学思想追随杨森主义↗Jansenism,反对《天主的独生子》宪章↗Unigenitus Dei Filius。为克内耳↗Quesnel的朋友。着有《牧函的神学研讨》(Examen théologique de l’instruction pastorale, 1715-1717)、《论上诉的权利及合法性的证据》(Justification du droit et de la canonicité de l’appel, 1717)等。
Petrine Gospel 伯多禄福音[天],彼得福音[基] ↗Gospel of Peter
Petri, Laurentius (1499-1573) 彼得里,皮特立(弟) 瑞典神学家、为瑞典第一位信义宗总主教。保护教会在宗教方面的自由,并建立瑞典教会制度。致力于将圣经译为瑞典文(Gustav Vasa Bibel, 1541)。着有《论教会中的职务》二册 (De officijs ecclesiasticis... I-II, 1927)、《解释传统的法治与规则》(Förklaringer öfver Vesterås Recess och Ordinantia, 1533)等。
Petri, Olaus (1493-1552) 彼得里,皮特立(兄) 瑞典神学家、信义宗牧师。路德↗Luther的学生,致力于推广信义宗教义。着有《教理书》(Katechismus, 1527)、《弥撒经书》(Meßbuch, 1531)等。
Petrine office 伯多禄职务[天],彼得职务[基] ↗office, Petrine
Petrine privilege 伯多禄特权[天],彼得特权[基] ↗privilege, Petrine
Petrobrusians 布吕派,白鲁派 指十二世纪伯多禄‧布吕↗Petrus de Bruys所主张的异端派别,主张处处可祈祷无须教堂、否认司铎祝圣饼酒的权力及基督真在圣体中、反对婴孩洗礼等。
Petros (希Pe,troj) 伯多禄[天],彼得[基] 耶稣十二位门徒中的一位,生于贝特赛达与兄弟安德肋捕鱼为生(玛/太八14;谷/可一29;路四38;若/约一48)。耶稣选定他为是宗徒之长(若/约二十一15-17),日后成为罗马地方教会的领导者及天主公教会中最高的领袖↗Pope。
Petrou A (希Pe,trou A) 《伯多禄前书》[天],《彼得前书》[基] ↗Peter I
Petrou B (希Pe,trou B) 《伯多禄后书》[天],《彼得后书》[基] ↗Peter II
Petrus (拉) 伯多禄[天],彼得[基] ↗Petros
Petrus Canisius(Peter Kanijs) 卡尼修斯 ↗Canisius, Petrus
Petrus Chrysologus (约380-450) (金言)伯多禄 ↗Chrysologus, Petrus
Petrus d’Ailly (1351/2-1420) 伯多禄‧阿伊,彼得‧阿伊 法国神学家、政治家、天主教枢机。思想倾向唯名论↗nominalism,反对蒙松↗Monzón Juan de,主张圣母无染原罪始胎↗Conception, Immaculate的道理。并致力于解决西方教会的亚维农分裂↗Schism of Avignon。在康士坦斯大公会议(Council of Constance↗附录三)之比萨会议(Pisa, 1409)中,支持新任教宗亚历山大五世(Alexander V↗附录一)。后期思想趋向大公会议至上主义↗conciliarism,但不认同教宗及大公会议的不可错误性↗infallibility。着有《教会改革之论》(Tractatus super reformatione Ecclesiae, 1416)等。
Petrus Damiani(Damianus) (1007-1072) 伯多禄‧达米亚尼[天],彼得‧达米亚尼[基] 意大利神学家、本笃会会士、天主教枢机、圣师。于其著作《白白赐与之书》(Liber Gratissimus, 1052)中,谴责买卖圣职↗simony及圣职人员的放荡生活,强调教会革新。于另一著作《会议的分析》(Disceptatio synodalis, 1062)中,支持教宗的选举制度及教会的法治。研究神学问题广泛,承认人的理性无法解释启示中的奥秘,影响日后宗教改革者的思想。
Petrus de Alliaco (1351/2-1420) 伯多禄‧阿伊,彼得‧阿伊 ↗Petrus d’Ailly
Petrus de Bruys(Bruis) (约+1125) 伯多禄‧布吕[天],彼得‧布吕[基] 法国讲道学家。本为天主教司铎,后神学思想走向异端,如:不接受婴儿领洗、否认圣体圣事的真实临在↗presence, Eucharistic、仅接受四部福音为圣经、强调教会为精神的团体、反对教会的制度及建筑,当他焚烧许多十字架时,被天主教信友投入火中焚烧而亡。
Petrus Ioannis Olivi (约1248-1298) 伯多禄‧欧利约,伯多禄‧奥利维 法国神学家、方济会会士。神学思想追随奥古斯丁↗Augustinus及敦司‧思高↗Scotus,认为人的认识可依据理性本身的实在能力,而不依据外在五官的经验,甚至人的自由完全不受理性的约束及影响。反对多玛斯↗Thomas Aquinas的型质论↗hylemorphism,强调人的精神非为「型」,而为人身一切力量的综合,引起教会的反对。着有《有关福音成全之辩论》(Disputatio de perfectione evangelica, 1288)、《圣事论》(Tractatus de Sacramentis)、《天使圣统》(De angelica hierarchia)等。
Petrus Lombardus (1100-1160) 彼得‧隆巴[天],彼得‧伦巴都[基],彼得‧隆巴德[文] 意大利神学家、哲学家、天主教主教。致力于发挥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着有:《四部语录》(Sententiarum Libri Quattuor, 1139-1142),为神学纲要,共分四卷:一、论述三位一体的奥秘;二、论述创造与堕落;三、论述德性、罪恶、诫命;四、论述圣事以及末世论等。
Petrus of Poitiers (约1130-1205) 伯多禄‧普瓦捷, 彼得‧普瓦捷 法国神学家、天主教司铎。为彼得‧隆巴↗Petrus Lombardus 的学生,发挥士林/经院神学↗theology, scholastic 的方法论,将天主论与三位一体论分为两个课程,并将伦理神学视为独立的范围。其著作尚未出版。
Peukert, Helmut (1934-) 波伊克特 德国基本神学家,天主教平信徒。致力于研究神学学术性、思辨神学↗theology, speculative的运作及神学与实际信仰生活的沟通↗communication,创造一个「沟通的行动」(communicative action)的词汇。为后来的沟通的神学↗theology, communicative铺路。着有《有关政治神学的研讨》(Diskussion zur politischen Theologie, 1969)、《学术理论、行动理论、基本神学:有关神学的建设理论之出发点与位置的分析》(Wissenschaftstheorie, Handlungstheorie, fundamentale TheologieAnalysen zu Ansatz und Status theologischer Theoriebildung, 1976)等。
Peutinger, Ulrich (1751-1817) 波伊廷格 德国信理神学家、本笃会会士。神学思想受康德↗Kant与斐希德Fichte, J. G.的影响。着有《依据纯理性寻找宗教、启示与教会》(Religion, Offenbarung und Kirche in der reinen Vernunft aufgesucht, 1795)、《吾主耶稣基督的教会之始》(Die Geschichte der Kirche unseres Herrn Jesus Christus, 1802)等。
Peyrère, Isaac de la (约1594-1676) 佩雷尔 法国神学家。晚期由改革宗转入天主教会。在其著作《论召回犹太人》(Du rappel des Juifs, 1643)中,主张天主教会应放弃一切阻挡犹太人入教会的法典与教义。另一著作《依据先亚当人类的假设,所发挥的神学系统》(Systema theologicum ex Praeadamitarum hypothesi, 1655)中,认为创世纪仅是发挥犹太人的家谱,非人类的历史,因此推论在亚当以前还有其它人类。
Peyriguère, Albert (1883-1959) 佩里格勒 法国神学家、灵修学家、神秘学家、天主教司铎。生活方式追随沙漠隐修者德富科(De Foucauld, Charles-Eugéne, 1858-1916),深入参与北非洲摩洛哥(Marocco)的民族社会。并依据其自身的神秘体验,强调道成肉身的降生神学。其书信集《让基督擒获你们》四册(Laissez-vous saisir par le Christ I-IV, 1962)及文章集《于纳匝勒的时期》(Le temps de Nazareth, 1964),发挥了传教神学的思想。
Pezel, Christoph (1539-1604) 佩泽耳,佩泽尔 德国神学家、改革宗牧师。致力于保护改革宗教义,反对路德派↗Lutherans及茨温格利派↗Zwinglians的神学思想。主张耶稣基督在圣体圣事↗Eucharist中,精神性的临在。着有《圣餐教义的阐明》(Erklärung der Lehre vom Heiligen Abendmahl, 1578)、《论耶稣两性一位的教义》(Assertio doctrinae de unitate et distinctione duarum naturarum in Christo, 1589)等。
Pfeffinger, Johann(es) (1493-1573) 普费弗英格 德国神学家、由天主教司铎、后转为信义宗牧师。神学思想主张人在皈依↗conversion时,应自由地与圣神合作,引起新教的辩论。因自身的伤痛而着《依据天主圣言之安慰小册:论有关猝死与众许多痛苦》(Trostbuechlin aus Gottes WortUeber den unzeitichen Todt Sterbens und allerley Noeten..., 1552)。另着有《教会中圣职人员的等级与使命》(De gradibus et vocatione ministrorum ecclesiae, 1550)等。
Pfleiderer, Otto (1839-1908) 普夫莱德雷尔 德国神学家、圣经学家、信义宗牧师。致力于研究若望/约翰及保禄/保罗的神学。着有《保禄主义》(Der Paulinismus, 1873)、《早期基督宗教的著作与教义》(Das Urchristentum, seine Schriften und Lehren, 1887)等。
Pfliegler, Michael (1891-1972) 普夫利格勒 奥地利牧灵神学家、伦理神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促进教会与工人的沟通与和好。着有《牧灵神学》(Pastoraltheologie, 1962)、《司铎之生活与思想》(Die priesterliche Existenz, 1952)等。
Pflug, Julius von (1499-1564) 普夫卢格 德国神学家、人文主义思想家、天主教主教。曾参与特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附录三)。致力于新教发展时期,协调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冲突。着有《有关悔改、信仰、爱的教义》(Doctrina de poenitentia, fide, charitate, 1562)、《作基督徒专著》(Institutio Christiani Hominis, 1562)等。
Phacee (拉) 培卡黑[天],比加[基] ↗Pekah
Phaceia (拉) 培卡希雅[天],比加辖[基]↗Pekahiah
Phadaia (拉) 培达雅[天],昆大雅[基]↗Pedaiah
Phaleg (拉) 培肋格[天],法勒[基] ↗Peleg
Phalek (希Fa,lek, Fale,k, Fale,g, Fa,lec) 培肋格[天],法勒[基] ↗Peleg
phallicism 性器崇拜 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
Phan, Peter C. (1943-) 潘彼得 越裔美籍神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亚洲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尤其关注神学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与定位。着有《基督宗教在亚洲的面貌:在创造亚洲-美洲的神学》(Christianity With an Asian Face: Asian-American Theology in the Making, 2003)、《福传与教理讲授:亚历山大得罗德与越南在十七世纪的本地化》(Mission and Catechesis : Alexandre de Rhodes and Inculturation in Seventeenth-Century Vietnam, 1998)、《恩宠与人类的境况》(Grace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1988)等。
Phanouēl (希Fanouh,l) 培奴耳[天],昆努伊勒[基] ↗Phanuel
phantasy 幻想,狂想 ↗fantasy
Phanuel (拉) 培奴耳,法奴耳[天],昆努伊勒,法内力[基] (1)本雅明支派人,沙沙克十一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位(编/代上八25-28)。(2)阿协尔支派,亚纳女先知的父亲(路二36)。
Pharaō (希Faraw) (拉) 法郎[天],法老[基] ↗Pharaoh
Pharaoh 法郎[天],法老[基] 埃及国王的尊称,意为「圣上、陛下」,每一位法郎有不同的名字,如埃及王法郎乃苛(列/王下廿三29),但圣经有时未提其名(创十二15-20,四十)。
Phareoh (希伯h[or>P;) 法郎[天],法老[基] ↗Pharaoh
Phares (希#r,P') (拉) 培勒兹[天],法勒斯[基] ↗Perez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