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第四遍 圣化者天主 第一部 恩宠论

第二篇 常恩


第二篇   常恩
第一章   成义的过程
第十六节     成义的概念
一、新教对成义的看法
在路德的神学理论里,成义的出发点是:他确信亚当的罪使人性完全堕落;原罪体制地包括贪欲(concupiscence),路德认为成义是一个法律行为(actus forensis)。天主藉此宣布罪人为义人,虽然此人内心仍旧是不义而多罪的。消极地说,成义并非罪恶的真正消除,而是“不归罪”(non-imputetion)或罪之遮蔽而已。积极地说,它并非内在的更新或成圣,而只是基督正义的外在的归属。成义的主观条件是“依恃的信心”(fiducial faith),即一面坚信自己得救,一面由于坚信得救而确信仁慈的天主因基督的缘故而赦免诸罪(Conf. Aug. and Aplo. Conf. Art. 4; Art. Smalc. , P. 3, Art. 13; Formula Concordiae, P. 2 c. 3)。
二、天主教对成义的看法
特伦多大公会议根据哥1:13,向我们公布了成义的真谛:“我人从与生俱来的第一位亚当之子的自然境界,藉第二位亚当——主耶稣基督,而进入天主义子的恩宠境界”(Translatio ab eo statu,in quo homo nascitur filius primi Adae, in statum gratiae et adoptionis filiorum Dei per secuudum Adam Jesum Christum Salvatorem nostrum.邓796)。自消极方面言,成义是罪恶的真正涤除,自积极方面言,成义就是人的成圣,内在的超自然的更新(Non est sola peccatorum remissio,sed et sanctificatio et renovatio interioris hominis.邓799)。新教所云:成义只是罪恶的遮蔽或不归罪,或仅是基督正义的外在归属,特伦多大公会议斥之为异说(邓792,821)。
自消极方面言,圣经证示罪之赦免就是罪的真正而完全的清除。圣经用下列词汇说明这点:(一)delere=除掉,拭去(咏50:3;依43:25;44:22;宗3:19);auferre transferre=除去,分离(撒下12:13;编上21:8;米7:18);tollere=拔去(若1:29);longe facere=移开(咏102:12)。(二)lavare,abluere=洗净;mundare=净化(咏50:4;依1:16;则36:25;宗22:16;格前6:11;希1:3;若一1:7)。(三)remittere或dimittere=宽恕,原寡(咏31:1;84:3;玛9:2、6;路7:47等;若20:23;玛26:28;厄1:7)。
有些经文虽提到罪的遮蔽或不归罪(咏31:1等;84:3;格后5:19),但必须参照其他类似语句(咏31:1;84:3)以及圣经其他部分的明显教训来解释才对。箴10:12(爱情能遮盖一切罪愆)与伯前4:8(爱遮盖许多罪过)所指的不是天主赦罪,而是人彼此的宽恕。
自积极方面言,圣经把成义当作重生于天主,也就是说,罪人诞生于超性的新生命(若3:5;铎3:5—6),成为新的受造物(格后5:17;迦6:15),内在的更新(厄4:23—24),成圣(格前6:11),出死入生的转变(若一3:14),由黑暗入光明的过程(哥1:13;厄5:8),人与天主的永久团聚(若14:23;15:5),天主性的分享(伯后1:4:divinae consortes naturae),当圣保禄说基督成为我们的正义(格前1:30;罗5:18)时,他的意思是:基督身为我们成义的功绩因。
教父们视诸罪之赦免为诸罪的真正拭除。圣奥斯定驳斥白拉奇派的曲解,他们说奥斯定主张洗礼并不完全消除罪愆而只把罪愆“刮”去而已(Dicimus baptisma dare omnium indulgentiam peccatorum et auferre crimina non radere. Contra duas ep. Pel. , 1, 13, 26)。教父们往往称成义所实现的成圣为“天主化”(deificatio)。圣奥斯定宣称,圣保禄所讲的天主的正义,乃是使我们变成正直的那一个正义,而并非“天主自为正义”的那个正义(邓799)。我们所以称之为天主的正义,因为它是由天主所给予的(论基督的恩典13:14)。假如天主宣布某人是义人,而此人的心灵仍然有罪,这与天主的诚实与圣德不能相容。
第十七节     成义的原因
特伦多大公会议(邓799)明定成义的原因如下:
一、目的因(causa finalis)是天主与基督的荣耀(第一目的因),及人的永生(第二目的因)。
二、动因(causa efficiens)或更清楚地说主要动因(causa efficiens principalis)是天主的仁慈。
三、功绩因(causa meritoria)是基督,他身为天人的中保,为我们赎罪,并且赢得了成义的恩宠。
四、第一次成义的工具因(causa instrumentalis)是洗礼,特伦多大公会议接着说:“它是信心的圣事,没有信心谁也不得成义”(quod est sacramentum fidei,sine qua nulli unquam contigit iustificatio)。因此,对成人言,信心是成义的必要先决条件(准备因causa dispositiva)。
五、体制因(causa formalis)是天主的正义,并非“他自为正义”的那个正义,而是他使我们成为正义的那个正义(Iustitia Dei, non qua ipse iustus est,sed qua nos justos facit.),也即圣化恩宠(邓820)。
按照特伦多大公会议的教训,圣化恩宠是成义的唯一体制因(unica formalis causa)。这就是说,圣化恩宠的倾注一方面赦免诸罪,另一方面内在地圣化人灵。大公会议藉此摒弃某些新教人士(喀尔文·马丁·布采Martin Butzer)与若干天主教神学家(如塞里彭道Seripando,龚达利尼Contarini,彼济乌A. Pighius,葛路柏Gropper)等所主张的双重正义说(The doctrine of double justice)。他们咸认一个人的罪愆之赦免完成于基督正义之归属,而积极地成圣,则系于常驻灵魂的正义。
圣经指示我们,恩宠与罪恶正如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两者无法并存。恩宠之惠临必然使罪恶灭绝。格后6:14:“正义与不法之间那能有什么相通?或者光明之于黑暗那能什么联系?”哥2:13:“你们从前因你们的过犯……原是已死去的人,但天主使你们与基督一同生活”,(若一3:14;神2之1,113,6之2)。
第十八节     成义的准备
一、准备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罪人藉现恩之助,能够而且应该准备自己接受成义的恩宠——信理
新教人士否认一个人准备自己成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种理论的根基是:“人的意志、在原罪以后,因着人性的完全堕落,根本没有行善的能力”。特伦多大公会议反对这个意见,宣布如下:“如有人说……他(罪人)一点不需要用意志的行动准备自己,使自己适于成义,此人应受弃绝”(Si quis dixerit,……nulla ex parte necesse esse eum [ sc. impium ] suae voluntatis motu praeparari atque disponi : A. S. 邓819,797等,814,817)。
大公会议又指出(邓797)圣经的明证如下:匝1:3:“你们归向我吧,我必转向你们”。哀5:21:“上主啊!使我们归向你!我们要回心转意”。第一段经文着重在人的意志归向天主的自由;第二段经文阐明天主预先赐恩的必要性,参阅圣经里许多劝告罪人悔改回头的训言。
古代教会对悔罪与慕道者所行的常例,表示了接受成义恩宠的极郑重的准备,圣奥斯定说:“独自创造了你的那一位,没有你的合作,便不能使你成义。他创造你时,你并不知道,但若你不赞同,他不能使你成义”(训道辞169:11,13;神2之1,113,3)。
二、信心与成义
非有信心,成人的成义是不可能的——信理
特伦多大公会议告诉我们,信心是“得救的开始,一切正直的根源”(Per fidem jusrificari dicimur,quia fides est humane salutis initium,fundamentum et radix omnis justificationis. 邓801;799,sine qua (sc. fide)nulli unquam contigit justificatio;同样地邓1793)。
至于成义所需信心的内容,一个人仅有所谓“依恃的信心”(fiducial faith)是不够的,必须有神学的即信理的信心(confessional faith),这个神学的或信理的信心就是:基于启示者天主的权威,坚信启示的真理。特伦多大公会议宣称:“谁说使人成义的信心不过是对天主仁慈的依恃……此人应受弃绝”。(Se quis dixerit,fidem justificantem nihil aliud esse quam fiduciam divinae misericordiae:A. S.邓822;参考邓798:“他们相信天主所启示所允许的为真实”Credentes vera esse,quae divinitus revelata et promissa sunt;……邓1789:信心之定义)。
根据圣经,信心(神学的信心)是得救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谷16:16:“向一切受造物宣讲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若20:31:“这些所记录的,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者,赖他的名得有生命”。希11:6:“没有信德,中悦天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愿接近天主的应该信他存在,且信他对寻求他的人是赏报者”。(参考谷1:15;若3:14等;8:24;11:26;罗10:8等)。
反对这项信理的人所引证的经文(罗4:3等;玛9:2;路17:19;7:50;希11:1)虽特别强调信任(confidence),但也并不放弃“神学的信心”;实际上,对天主仁慈的信任是信仰天主启示真理的一个必然的后果。
成义必须有神学的信心之另一确证来自教父著作:慕道者须接受基督信仰真理的课程,而且在领洗以前,要宣发信誓。戴尔都良称洗礼是受洗前信誓的盖印(cbsignatio fidei,cignaculum fidei;De paenit. , 6; De spect. 24)。圣奥斯定说:“永生的美善生活的开始,就是有真正的信心”(训导辞43:1,1)。
三、信心以外,需有其他准备行为
除了信心以外,需有其他准备行为——信理
新教人士以“依恃的信心”为成义的唯一原因(“sola fides”doctrine)。特伦多大公会议则宣布:成义除了有信心外,还需有其他准备行为(邓819)。这些准备行为是:对天主正义的敬畏;因基督的功绩而寄希望于天主的仁慈;开始爱慕天主;憎厌罪恶;决定领受洗礼并开始新生活。大公会议说明成义过程中一般的心理状况,但并非说,各项行为必须按上列次序逐一产生,而且只许有这些行为。信心既是得救的开始,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同样地,对罪恶的忧伤也属必须,因为若不衷心憎厌罪恶,蒙赦不啻是缘木求鱼(邓798,897)。
圣经要求,除了信心之外,还得有其他的准备行为,如敬畏天主(德1:27—28;箴14:27),希望(德2:9),爱天主(路7:47;若一3:14),痛悔与补赎(则18:30;33:11;玛4:17;宗2:28;3:19)。
圣保禄说我们是因信德成义而非凭法律行为(罗3:28:“我们认为人的成义,是藉着信德,而不在于法律行为”;参见迦2:16),但他所说的信德是活生生的表之于爱,见诸行动的信德(迦5:6),他所说的行为是指如割损礼这类旧约的法律行为,他所说的成义则是罪人(非信友)因接受了基督信仰而有的一种内在的净化与圣化。
圣雅各伯的看法好象与之相反,主张人不仅因信德,也因行为而成义(雅2:24:“你们看,人成义是由行为,不仅是由于信德”),(然而他所说的信德是一种死的信德(雅2:17;参见玛7:21),他所说的行为是出于基督信仰的善工;而他所说的成义,意思是在天主法庭前基督信友被宣判为正直,圣保禄的话旨在反击那以法律行为自诩的来自犹太教的信友;因而他强调信德的重要。圣雅各伯的话则是为了教训半冷不热的信友,劝他们要身体力行,两位宗徒异曲同工,劝勉人要具有活生生而具行动的信德。
教父们的遗言与古代教会对慕道者的教训相符合,他们认为仅有信心不足以成义。圣奥斯定说:“没有爱,信心虽然可以存在,但却毫无裨益”(论三位一体15:18,32;神2之1,113,5)。
第二章   成义的境界
第十九节     圣化恩宠的本质
一、圣化恩宠的本体论定义
(一)圣化恩宠是一种超自然的受造的赠礼,与天主有实在的区别——近乎信理的意见
按照彼得·隆巴(Peter Lombardus,Sent. , 1 d, 17)的见解,成义之恩不是一种受造的恩宠,而是非受造的圣神自己住在义人的灵魂里,由他自己直接完成(non mediante aliquo habitu)爱天主与爱人的善行(神2之2,23,2)。
特伦多大公会议给圣化恩宠所下的定义是:“天主的正义并非‘天主自为正义’的正义,而是天主使我们成义的那个正义(邓799)”。这个定义不将圣化恩宠与圣神等量齐观。圣神并不是成义的体制因(formal cause),而是它的动因(efficient cause)。按罗5:5:“天主的爱情,藉着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圣神是我们成义时所接受的天主爱情的媒介,因此他与成义恩宠(赠礼)有别。
(二)圣化恩宠是天主所倾注的、恒久附着灵魂的一种超自然属性——确定意见
唯名论者认为成义的恩宠是天主恒常的慈恩,天主藉着这个慈恩,因基督的功绩宽恕罪人的过犯,并且赐以必要的现恩,使之得救。路德也认为,成义恩宠是天主对罪人的一种恩惠,这个恩惠就是将基督的正义归属此人,而不再计较他的罪尤。
特伦多大公会议所用的名词如diffunditur,infunditur,inhaeret(邓800,809,822),表明成义的恩宠是成义者的一种恒常不移的境界。在特伦多大公会议的指示下所撰写的罗马要理问答,称圣化恩宠为“灵魂常有的天主特性”(divina qualitas in anima inhaerens 要理问答2:2,49)。未懂事儿童的成义,使我们很清楚地明白,成义之恩是成义的人所有的一种恒常的恩宠。(邓410,483,790等)。
圣经把成义的境界当作天主在人灵内所撒的一粒种子(若一3:9:“凡由天主生的就不犯罪过,因为天主的种子存留在他内”),亦是傅油、印记、圣神的抵押(格后1:21,22),天主性体的分沾(伯后1:4),永生(若3:15—16)。圣经也称成义为一种再生(若3:5;铎3:5),新受造物(格后5:17;迦6:15),内在的更新(厄4:23,24)。这些经文都使我们明白,成义之恩不是天主在灵魂上短暂而个别的作为,以催促人实行其得救的善工,而是灵魂常持不渝的超自然属性。成义的人所具有的超性新生命,以常存的超性生命本原为先决条件。
亚力山大的圣济利禄称成义之恩为一种使我们圣化的“特性”(见Hom. Pasch. , 10, 2),或圣神倾注于我们心灵的某一种“天主形体”(Divine form. 见In Is. , 4. 2.)。参考神2之1,110,2。
(三)圣化恩宠不是一种自立体,而是固植于灵魂本身的一种实在的附属体——确定意见
特伦多大公会议采用inhaerere(固定,固植)一词(邓800,809,822)来表示附属体存在的方式。
圣化恩宠既是灵魂所处的境界,更可说是一种特性,它既是一种恒常的特性,便可说是一种习性。由于圣化恩宠直接成全灵魂本身,它与行动只有间接的关系,可称之为本体的习性(habitus entitativus,以别于行动的习性habitus operativus),按照它惠临人灵的方式与程度言,又可称之为倾注习性(habitus infusus以别于生得习性habitus innatus与获至习性habitus acquisitus)。
(四)圣化恩宠与爱德之间有实在的差别——多数意见
按照圣多玛斯与其学派的意见,圣化恩宠既是灵魂自立体的成全(本体的习性habitus entitativus),与爱德——意志能力的成全(行动的习性nabitus operativus)是不同的。司各脱斯派人士则视恩宠为一种行动的习性,实质上与爱德相同(materially identical),因而他们承认在恩宠与爱德之间只有能力表显上的区别(virtual difference)。特伦多大公会议将这个问题置之不论。然而,在某一文件上(邓821),大会将恩宠与爱德作了鉴别(exclusa gratia et caritate,而且在另外一处(邓800),援引了罗5:5,只提到爱德的倾注。超过自然秩序与自然秩序的类比性有利于圣多玛斯的见解。它暗示我们:灵魂自身的超自然禀赋与灵魂能力的超自然禀赋,正如灵魂本身与其能力,是有实在差别的。神2之1,110,3-4。
二、圣化恩宠的神学定义
(一)圣化恩宠使灵魂分沾天主的性体——确定意见
在弥撒奉献祷词中有一句:“求你按着这水与酒相合的奥迹,恩赐我们分享他(基督)的天主性,正如他曾惠然首肯分享了我们的人性一样。”耶稣升天节的颂谢经文:“他自举升天,为使我们能分享他的天主性”(邓1021)。
伯后1:4也说明信友被提升到分沾天主性体的境界:“并藉着自己的光荣和德能,将最大的和宝贵的恩许赏给了我们,为使你们藉着这些恩许,能成为有分于天主性体的人”。同样地,圣经视成义为诞生于天主(若1:12-13;3:5;若一3:1、9;铎3:5;雅1:18;伯后1:23),间接地教导我们参与天主的性体,因为诞生就是生育者把自己的性体传给被生者。
教父们自前述经句和其他经句(咏81:1,6;若10:34-35),引伸出人藉恩宠而天主化(deificatio)的道理。他们坚信,天主降生成人是为使人天主化,圣亚达纳(Athanasius)在Or de incarn. Verbi, 54中说:“圣言成人,使我们成为天主”。在反对亚略派言词(C. Arianos. Or. , 1, 38)中,他也说了类似的话,托名奥斯定(Pseudo-Augustin)在训道辞(Sermo,128,1)中说:“天主成人,俾使人成天主”(Factus est Deus homo,ut homo fieret Deus)。托名狄尼修把人的天主化解释为“在可能范围内与天主的最大的同化和契合”(论圣统De eccles. Hier. , 1, 3)。
(二)就分沾天主性体的方式言,应该避免两种极端:
(1)不能用泛神论的意义(pantheistic sense)来设想灵魂天主化的转变,须知在创造者与受造物之间依旧隔着无穷的深渊,邓433,510,1225。
(2)也不能仅仅用伦理的契合(moral communion)来解释灵魂的天主化;伦理的契合只是对天主的道德完善的模仿,恰似罪人之为魔鬼之子。若8:44。
(3)积极地说,灵魂天主化的转变是人与天主之间的一种实质的契合(physical communion)。这种实质契合就是由天主给予的受造的赠礼所完成的附属性结合(accidental unification)。它以超越一切受造能力的方式,使灵魂与天主相像,并且与天主合一。以身体言,人本是天主概念的形体化,是天主的痕迹(vestigium Dei),以精神言,人原是天主精神的复制品,是天主的肖像(imago Dei);圣化恩宠将人提升,使人成为天主的肖像(similitudo Dei),也就是说,灵魂与天主的相像达到更高的,而且超自然的程度。神3:2,10-1:“恩宠是依附体,它是分施于人的天主的某种相似。”(gratia,quae est accidens,est quaedam similitudo divinitatis participata in homine.)。
李柏达(Ripalde)认为灵魂与天主超自然的相像,就是灵魂与天主的圣德相像;素阿勒兹(Suarez)说得比较正确,他认为那是灵魂与天主的精神(Spirituality)的相像。精神是天主的生命、自知与自爱的本原,圣化恩宠既是分沾天主的精神,也是受恩者灵魂里天主生命的本原。
(三)在现世,由圣化恩宠所造成的灵魂与天主的超自然的相似,将在永世,在荣福中享见天主时,臻于圆满的境地。
换句话说,灵魂那时将分沾天主的自识,并分享由认识天主而来的幸福,恩宠与荣耀的相互关系正如种子与果实一样,恩宠是荣耀的开始(gratia inchoata),荣耀是恩宠的完成(gratia consummata)。神2之2,24,3之2;“恩宠与荣耀同属一类,因为恩宠无非是荣耀在我们身上的某种开始”。(gratia et gloria ad idem genus referuntur,quia gratia nihil est aliud quam quaedam inchoatio gloriae in nobis,)圣经告诉我们在成义的人内已有永生,同时证明恩宠与荣耀在本质上的相同(若3:15;3:36;4:14;6:54)。
第二十节     圣化恩宠的体制效果
一、灵魂的成圣
圣化恩宠使灵魂圣化——信理
特伦多大公会议告诉我们,成义是“人内部的圣化与更新”(邓799)。圣保禄给格林多的信友写信道:“你们因主耶稣基督之名,并因我们天主的圣神已经洗净了,已经祝圣了,已经成了义人”(格前6:11)。他称信友为圣徒(见圣保禄各书信的致候辞),劝勉他们“穿上新人,就是肖似天主,具有真实的正义和圣善的新人”(厄4:24)。
消极地说,圣德就是不受大罪的束缚;积极地说,圣德就是与天主恒久的超自然契合。
二、灵魂的美
圣化恩宠给予灵魂以超自然的美——一般意见
罗马要理问答提到圣化恩宠时说:“恩宠像一道光,拂去了灵魂上的一切沾污,使灵魂更其光明,美丽”(2:2,49)。
教父们以雅歌中的新娘象征一个满饰恩宠的灵魂,圣多玛斯说:“天主的恩宠如光一般使人美丽”(gratia divina pulchrificat sicut lux,In Ps,25,8)。圣化恩宠既使灵魂分享天主的性体,也在灵魂里复制天主的非受造之美,并使灵魂化成天主子的肖像(罗8:29;迦4:19);按希1:3,天主子是天主光荣的辉耀和他本体的印像。
三、与天主的友谊
圣化恩宠使义人成为天主的朋友——信理
特伦多大公会议昭示我们,“人藉着成义,由不义者变为义人,由天主的敌人变为天主的朋友”(邓799;803;amici Dei ac domestici facti.)。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如果实行我所命令你们的,你们就是我的朋友。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为仆人不知道他主人要作什么,我称你们为朋友,因为凡我由我父所听来的一切,都显示给你们了”(若15:14,15,参考智7:14;厄2:19;罗5:10)。
圣若望·基素东论及成义之恩说:“他遇见你时,你原是死亡的、失落的、被囚禁的、是敌人,他使你成为朋友、儿子、自由人,义人,承继者”(In ep. ad Rom. , 14, 6)。
圣多玛斯将亚理斯多德(Ethica Nic. , 8, 2-4)的思想引而伸之,认为友爱是建立在一个共同基础上的恩情的互爱(神2之2,23,1)。天主友谊的基础是分享天主性(consortium divinae naturae),这个恩惠是由天主赐及义人的。与恩宠境界相系的神学的爱德,使义人能以爱还报天主慈恩的爱。
四、天主的义子
圣化恩宠使义人成为天主的子女,并赐与他天国的承继权——信理
特伦多大公会议告诉我们,成义就是“进入恩宠境界,且承受天主义子地位的转变”(translatio in statum gratiae et adoptionis filiorum Dei.邓796)。义人是“所希望的永生的承继者”(铎3:7;邓799)。圣经证明成义之境就是天主与人中间的父子关系。罗8:15-17:“你们并没有领受奴隶的心情而仍旧恐惧,却领受了被立为义子的心神,它使我们呼喊:阿爸,父啊!圣神自己和我们的心神一同作证:我们是天主的子女。既然是子女,便是承继人,是天主的承继人,是基督的共同承继人”。参考迦4:5;若1:12-13;若一3:1,2,9)。
所谓承继,就是慷慨地接纳一位外人做自己的儿子和继承者(personae extraneae in filium et heredem gratuita assumptio)。人世的承继要求承继者与被承继者具有共同的体性,而且在他们中间只能建立伦理的与法律的关系;至于天主的承继,则包含了超性生命的给予和天主性的分享,这,不啻是建立天主与其义子之间的实质相通(physical communion)的一种类比诞生(若1:13;3:3等)。天主圣子基督之始于太古的子位,是天主义子地位的模范。罗8;29:“好使他(基督)在众多弟兄中作长子”(神3:23,1)。
五、圣神的寓居
圣化恩宠使义人成为圣神的宫殿——确定意见
圣神寓居义人的灵魂,不仅藉他自己所分施的受造的恩宠,也藉着他的非受造的天主性体(inhabitatio substantialis sive personalis 邓898,1015)。圣经保证圣神亲自寓居义人灵魂的实在性。格前3:16:“你们不知道,你们是天主的宫殿,天主圣神住在你们内吗?”(罗5:5;8:11;格前6:19)。
教父们替圣经的训言作证。参阅圣依来内反异说5:6,1等。为反诘马赛道尼派,他们以圣神寓居的道理,来证明圣神的天主性。见圣亚达纳Ep. ad Serap. , 1, 24.
圣神亲自居住在义人灵魂内所产生的,并非是与灵魂的实体的结合(substantial unification),而仅仅一种附属性的结合(accidental unification)。由于圣神的寓居是天主的一种对外活动,而天主的对外活动系由天主三位共同完成;所以实际上,圣神的寓居也就是天主三位的寓居。这一寓居既是天主圣爱的表示,我人把它归属于圣神——父与子之间自成位格的爱情。若14:23:“谁若爱我,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并在他那里要作我们的住所”。格后6:16:“你们就是生活的天主的殿”。
若干神学家(伯达菲Petavius、巴沙格利亚Passaglia、赫特Hurter、谢本Scheeben、雪耳Schell),受了某些希腊教父著作的影响,相信除了圣三的寓居外,还有圣神的一种特别的寓居,与前者不同,而为天主第三位所独有。然而,这一见解与天主三位对外活动一致的理论很难调协。
第二十一节 随圣化恩宠而来的礼品
一些超自然的“礼品”陪伴着圣化恩宠惠临人灵,它们与圣化恩宠有着实在的区别,但与之有密切的联系。罗马要理问答称这些超自然的“礼品”为圣化恩宠的同伴:“一切最卓越的德性伴随着圣化恩宠(nobilissimus omnium virtutum comitatus),天主将它们与恩宠同时倾注于灵魂”(2:2,50)。
一、神学德性
信,望,爱三种直接以天主为对象的德性,亦即神学德性,与圣化恩宠一同倾注于灵魂——信理
特伦多大公会议指示我们:“人在成义之时,蒙主赦免诸罪,同时,基督将信,望,爱三个德性,都倾注于根植在基督内的他”(邓800)。灵魂蒙受的这三个德性是一种习性(habitus),而不是行动。Infundere(倾注)一词表示习性的给予。就爱德来说,大公会议特别宣布,爱德是由圣神倾注于人心,在人心固植不移而形成的一种常态(邓821:quae [ caritas ] in cordibus eorun per Spiritum Sanctum diffundatur atque illis inhaereat.)。
大公会议的宣布以罗5:5为主要的依据:“天主的爱情,藉着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参见格前13:8:“爱永存不朽”。信德、望德和爱德完成一致,永存在义人心里。格前13:13:“现今存在的,有信,望,爱这三样”。
圣若望·基素东提到洗礼效果时说:“你有了长存不朽的信、望、爱三德。追寻它们!它们比征兆(奇迹)更高超。爱德是无与伦比的”。(In Actus Apost. Hom. , 40, 2)。虽然倾注的爱德并不如司各脱斯派所云,与圣化恩宠实质上相同,两者却是融合不分的。爱德的习性与圣化恩宠同时灌注人灵,亦与之同时消失(邓1031-1032)。信德、望德跟圣化恩宠可以分离。人每犯大罪,爱德与恩宠尽失,而信与望二德则继续存在。惟有犯了与这两种德性相违的罪愆,即信德遭遇不信,望德遭遇不信与绝望时,信与望二德始告失落(邓808,838)。由于信与望二德可能与恩宠及爱德分离,若干神学家(如素阿勒兹认为,在灵魂有相当准备的情况下,这二种德性在成义之前,就已经在无爱德相伴状态(virtutes informatae)下,倾注于灵魂内。这一意见与特伦多大公会议的宣布并不相悖(邓800:simul infusa),因为大公会议所指示的只是有爱德相伴的信德(fides formata)和望德(spes formata)。
二、伦理德性
伦理德性与圣化恩宠一同倾注于人灵——一般意见
维也诺(Vienne 1311-1312)大公会议一般地讲论德性与恩宠(lnforming grace),是以习性方式的倾注,并不以神学德性为限(Virtutes ac informans gratia infunduntur quoad hobitum. 邓483)。罗马要理问答(2:2,50)提及“一切德性的极高贵的友伴”。
圣经虽然没有明确地证实伦理德性的倾注;但智8:7(四枢德是天主智慧的结婚礼品);则11:19,20(遵守主的规诫是获得新“心灵”的后果),尤其是伯后1:4等(不但提及天主性体的分享,而且也列举其他的恩赐如信心、力量、知识、节制、忍耐、孝爱、友爱、对主的爱等),对这一点,都有所提示。圣奥斯定论及伦理德性所归宗的四枢德时说:“在现世这涕泣之谷,天主藉恩宠赐与我们这些德性”(Enarr. in Ps. , 83, 11)。参考奥斯定的In ep. 1. Joan. tr. , 8, 1; 并参考神2之1,63,3。
三、圣神的恩赐
圣神的恩赐,也与圣化恩宠一同倾注于人灵——一般意见
这一神学意见的圣经基础是:依11:2-3,它说到未来的默西亚将具有的精神恩物:“将要住在他内的上主之神,是明智和聪敏的神,超见和刚毅的神,明达和敬畏上主的神,他将以敬畏上主为快慰”。(七十贤士译本与拉丁通俗本作:“明达和孝爱[pietas]之神!敬畏上主之神会充满他”)。根据希伯来文,除了“天主的神”本身以外,尚有六种恩赐。而七十贤士本与拉丁通俗本将第二节与第三节中的“敬畏上主”一词作“敬畏”和“孝爱”二种不同的译法,所以有了七种恩赐。实际上,溯自七十贤士本的“七”的数字并无重要性。礼仪、教父们(如圣盎博罗削De Sacramentis 3:2,8;De mysteriis,7,42)与神学家们都从这段经文得知,圣神的恩赐是分施给一切义人的,因为义人是基督的肖像(罗8:29)。参考坚振规程与礼仪所应用的诗歌如“伏求圣神降临”(Veni,sancte Spiritus)“伏求造物圣神降临”(Veni Creator Spiritus),以及良十三世有关圣神的通谕:Divinum illud (1897)。
什么是圣神恩赐的本质?它们和倾注的德性之关系如何?这一切尚无定论。按照大多数神学家所推崇的圣多玛斯的见解,圣神的恩赐是灵魂能力的超自然而恒久的习性,与倾注于灵魂的德性有实丰的差别;圣神的恩赐使人轻捷而愉快地顺从圣神的默导(dona sunt quidam habitus perficientes hominem ad hoc, quod prompte sequatur instinctum Spiritus Sancti.神2之1,68,4)。
圣神的恩赐部份与理智(上智、明达、超见、聪敏)有关,部份与意志(刚毅、孝爱、敬畏)有关。圣神的恩赐与倾注的德性之差别是:灵魂的赋有超自然恩惠的能力是德性的动力本原,是赋给灵魂的超自然能力,而恩赐的动力本原直接是圣神。德性使人完成教友生活中普通的好行为,而圣神七恩使人完成不平常的英豪行为。圣神七恩与奇恩(Charismata)不同,前者是为了受恩者自身的得救而赋予,而且是在成义之进倾注于人灵。(神2之1,68,1-8)。
第二十二节 恩宠境界的特性
一、不确性(Uncertainty)
若无天主特别的启示,没有人能以信仰所特有底确切性知道自己是否处于恩宠境界——信理
新教人士认为,成义的人能以毫无怀疑的,信仰所特有底确切性,确知自己的成义。特伦多大公会议宣布:“当人思量一己的软弱和自己准备的不足,自己是否处于恩宠之境这一问题,会使他们感到畏惧与焦急,因为没有一个人能以信仰所特有底确切性,知道自己的无辜,并确知已经获得主的恩宠”(邓802)。
圣经证明恩宠境界的不确性。格前4:4:“我虽然自觉良心无愧,但我决不因此就自断为义人”。斐2:12:“你们要怀着恐惧战慄,努力完成你们得救的事”。又格前9:27。
恩宠境界不确性的理由是:没有特殊的启示,无人能以信仰底确切性,知道自己已经满全了成义的一切必要条件。但这信仰底确切性之不可能,并不摈斥以良心为证据之高度的常情确实性(神2之1,112,5)。
二、不等性(Inequality)
义人蒙受的成义之恩,多寡各不相同——信理
善工能邀至更丰富的恩宠——信理
新教人士以为,成义只是基督正义的外在归属,所以他们不得不承认一切义人的成义完成相同。然而特伦多大公会议定断:义人所蒙受的成义之恩的多寡,出于天主的自由给予,而且按照各人的准备与合作的程度而不同(邓799)。
至于恩宠的增加问题,新教人士认为善工只是成义的果实。特伦多大公会议反对这一见解,宣布人灵内已获得的正义能随善工而增加Si quis dexerit,justitiam acceptam non conservari atque,etiam non augeri coram Deo per bona opera:A. S.邓843;803,842。各种不同的善工邀至不同等级的恩宠。
圣经告诉我们,赐与每一位义人的恩宠各不相同。厄4:7:“我们各人所受的恩宠,却都是按照基督赐恩的尺度”。格前12:11:“可是这一切都是这唯一而同一的圣神所行的,随他的心愿,个别分配与人”。圣经又告诉我们恩宠增加的实在性。伯后3:18:“在恩宠上渐渐增长”。默22:11:“让义者仍行义罢!让圣者仍成圣罢!”
圣热罗尼莫攻击若凡宁(Joviniam)的谬误。若氏受了斯多噶派诸德相同之理论的影响,认为一切义人获得同等的恩宠,一切圣者蒙受同等的荣福(驳若凡宁2:23)。圣奥斯定说:“诸圣都穿戴着正义,有人多些,有人少些”(书信167:3,13)。
恩宠尺度不同之可能性的内在理由乃是:恩宠是灵魂的实质属性。因此多寡不均。(神2之1,112,4)。
三、恩宠丧失的可能性
(一)恩宠的丧失
成义之恩能够失去,任何大罪都能使之丧失——信理
喀尔文认为恩宠境界绝对不可能丧失;路德认为只有不信之罪,即失去依倚的信心(fiducial faith),始能使人失落已得的正义。特伦多大公会议宣称:“恩宠之境不仅由于信心之消失,抑且由任何大罪而遭丧失(邓808,833,837)。小罪既不破坏也不减损恩宠境界(邓804)。
圣经以解释与例证(堕落的天使、人类始祖、犹达斯、伯多禄),清晰地说明恩宠可以失落的道理。则18:24;33:12;玛26:41:“醒寤祈祷吧!免陷于诱惑”。格前10:12:“凡自以为站得稳的,务要小心,免得跌倒”。在格前6:9-10中,除了不信之罪外,圣保禄又列举其他许多不得承继天国之罪,当然,这些罪也会招致成义之恩的失落。
若凡宁企图撷取若一3:9的经文,作为成义之恩不能失落的根据,而遭圣热罗尼莫的痛击(驳若凡宁2:1-4)。初期教会生活中做补赎的常规,证明当时教友相信任何大罪使恩宠丧失的道理。
自理论言,恩宠可能丧失的信理基于:从一方面言,人的自由使人有犯罪的可能,另一方面,大罪的本质——背弃天主,倾向受造物——与圣化恩宠绝对相悖;圣化恩宠乃是与天主生命的超自然的契合。
(二)倾注的德性与圣神恩赐的丧失
当圣化恩宠失落时,爱的神学德性也随之消失。爱德与大罪绝不相容。巴依乌斯所主张的相反理论为教会所扬弃(邓1031-1032)。
正如特伦多大公会议所特别阐明的,信德并不一定随恩宠境界而离失。残存人灵的信德虽不是活的信德,却是一种真实的信德(邓1407),但是不能遗信德而独立,与望德相反的失望以及不信这罪,使人失去望德。
按照神学家的一般见解,伦理的德性与圣神的恩赐,均随恩宠与爱德而丧失净尽。
第三章   成义的美果(功绩论)
 第二十三节     功绩的实在性
一、异说
新教人士否认超自然功绩的实在性。路德最初宣称:成义者的一切善行本身都是有罪的,因为罪愆仍留在他内(邓771:In omni opere bono justus peccat.),稍后他承认成义的人藉所赋予的圣神之助,能够而且必须完成善工(奥斯保信条第廿款:docent nostri,quod necesse sit bona opera facere.),但他否认这些善行的功绩。按照喀尔文的说法(基督教会的原理Institution,3,12,4)在天主面前,人的一切善行都是“不洁与污秽的”(inquinamenta et sordes)。新教人士认为,天主教有关功绩的理论使基督的功绩与恩宠贬值(邓843),而且过分重视善行的外表圣德,卑鄙地寻求一己的功劳,是一种法利赛式的自夸。
有关功绩的概念,请参阅本书第三编第二部第十一节之一。
二、教会的道理
成义的人能因他的善工,真正地争取天主超性的赏报——信理
第二次奥良会议与阿基丹的普洛斯柏(Prosper of Aquitania)和圣奥斯定的想法一致,宣布如下:“已做的善工应受报酬,但是并非由功绩而来的恩宠,先于行动,俾使行动美好地完成”(Debetur merces bonis operibus,si feant;sed gratia,quae non debetur,praecedit ut fiant.邓191)。
特伦多大公会议晓示我们,永生对于成义的人,一方面是天主所预许的礼品与恩惠,另一方面是义人自己善的赏报(邓809)。由于天主的恩宠是使人得永生的超性善工之先决条件与基础,所以得救的善工是天主的恩赐,同时也是人自己的功行:(sc. Dei)tanta est erga omnes homines bonitas, ut eorum velit esse merita; quae sunt ipsius dona. 邓810,141。大公会议所说的“真”功绩(vere mereri邓842),是指义理功绩(meritum de condigno邓835,836)。
三、圣经与传承的教训
依据圣经,天国的永福是现世善工的赏报(merces,remuneratio,bravium)。赏报与功绩这两个概念互相关连。耶稣向那些为他而受辱骂迫害的人,允许天国丰富的赏报:“你们欢喜踊跃吧!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玛5:12)。最高的审判者按照义人的善工而予以永远的赏报:“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吧!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吧!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玛25:34-35)”。在耶稣的教训里,赏报的道理经常出现(参见玛19:29;25:21;路6:38)强调恩宠的圣保禄,特别表扬藉恩宠而完成的善工之美果,他说赏报以善工为尺度:“他要照每人的作为报应人”(罗2:6)。“各人将要按各自的劳苦领受各自的赏报”(格前3:8;哥3:24;希10:35;11:6),当他称永恒的赏报为“正义的审判者将要赏给的正义的冠冕”时(弟后4:8),他表示义人因善工将有权承受天主的赏报(义理功绩,参见希6:10;22:12)。
自宗徒时代起,传承就给善工受赏的道理作证。安提约基亚的圣依纳爵给圣保利加布(Polycarp)写信道:“努力越大,收获也越丰富”(1:3)。 “努力愉悦你的主吧!你将要从他那里得到赏报……使你的工作成为储蓄,以便有一天提取巨赏”(6:2,参阅圣儒思定护教书1:43)。戴尔都良首先采用“功绩”(meritum)一词,但他丝毫没有改变传承的教训。圣奥斯定反对白拉奇异说时,比早期的教父们更强调恩宠在行善时的重要性,但他始终认为,义人藉恩宠之助所完成的善工堪受赏报。书信194:5,19:“恩宠在我们内完成每一个善工,当天主给我们的善工加冕时,无非是给他自己的恩赐加冕,在这种情形下,人面对那助他获得恩宠的恩宠,究竟有何功绩可言呢?”
自然理性无法证明超自然功绩的实在性,因为后者基于于天主赏善的自由允许。但自然理性可以由人的普遍良知,指出自由完成的超自然善工应受赏报的合宜性(神2之1,114,1)。
第二十四节 功绩的条件
一、有功绩的行为
有功绩的行为必须:
(一)符合伦理规范的善,即行为的对象、意向与境况都合乎道德律。厄6:8:“你们知道每一个人,成为奴的或自主的,不论行了什么善,都要按所行的领主的赏报。”天主是绝对的圣善本身,他只能赏报善行。
(二)不受外在的约束与内在必然性之驱使。教宗依诺森十世摈弃扬森如下的谬论:人性堕落以后,不受外在约束的行为就能受到赏报(邓1094)。德31:10;玛19:17:“如果你愿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玛19:21;格前9:17)。圣热罗尼莫说:“凡有必然性的地方,便无赏报可言。”(驳若凡宁2:3)。人的良知告诉我们,惟有自由的行为堪受奖赏或惩罚。
(三)是超自然的,即受现恩所引起与指导并有超自然动机的行为。成义的人也需要现恩来完成得救的善工(参见第八节之三)。功绩行为必须要有超自然的动机,因为行动者具有理智与自由,能将他的行为有意识地隶属于超自然的目标。耶稣允许赏报那些为他而完成的善工。谷9:40(希腊本为第41节):“谁若因你们属于基督,而给你们一杯水喝,我实在告诉我们:他决不会失掉他的赏报”(参见玛10:42;19:29;路9:48)。圣保禄劝勉我们,一切都要因主耶稣的名与为主的光荣而行。哥3:17:“你们无论作什么,或在言语上或在行为上,一切都该因主耶稣的名而做”。格前10:31:“你们或吃或喝,或无论作什么,一切都要为光荣天主而作”。
这超自然动机应当是怎样的动机呢?按照圣多玛斯与大多数神学家的意见,善行之受赏须以对天主的全爱(cartias)为最高动机。在圣经里我们找到这个道理的佐证。没有爱,一切善行都是空虚的(格前13:2-3),天主许诺将永生的冠冕赐给那些爱他的人(雅1:12;格前2:9)。这份对天主的爱并不需要在每一个行动中明白地表露,而只需要影响到行动:成义的人将自己与所作的一切都献给天主,就够了。只要爱的心情继续下去,它影响到人的所有善行,并使这些善行以超自然的最后目标为目标。圣多玛斯特别指出,义人的一切行止,只要是符合道德秩序的,即使在行动时没有想起天主,也将会受到赏报(De malo,e,5 ob,11)。爱之多寡决定功绩的份量。因此他劝我们须常激发爱德。圣经上有些经文告诉我们,不十分完善的动机,为服从天主的法律,希望永恒的福祉等,也足以使善工受到赏报(持此意见的是素阿勒兹Suarez、戴·路哥De Lugo)。
二、得功绩者
得功绩的人必须:
(一)是旅居现世者(in statu viae),即在尘世向天国进发的人,因为依照天主的安排,获得功绩的可能性仅限于现世生活的期间。如若9:4:“黑夜来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迦6:10:“趁我们还有时间,应向众人行善”。格后5:10明示,赏报是按照各人“在他肉身内”所行的,意即在现世生活中所行的(玛25:34等;路16:26)。奥力振认为死后仍能皈主,并能行善积功,这个意见为教父们所驳斥。圣福京斯说:“天主只给现世的人以争取永生的时间”(De fide ad Petrum,3,36)。
(二)处于恩宠境界(in statu gratiae),以获得所谓狭义的功绩(义理功绩)。特伦多大公会议给功绩所下的定义只适用于成义的人(邓836,842)。巴依乌斯的相反论调为教会所谴责(邓1013)。耶稣训谕我们,经常与他契合是结超性果实的先决条件:“正如枝条若不存留在葡萄树上,凭自己不能结实,你们若不住在我内,同样也不能”(若15:4)。圣保禄说,与恩宠境界不可或离的爱,使善行蒙受赏报(格前13:2-3)。圣奥斯定说,惟有“因信成义的人能善其生,能善其行”,从而得到荣福永生的赏报(Ad Simpliciamum,1:2,21)。
自理论言,恩宠境界的必要性是基于下列事实:在得功绩者的行动与赏报者的赐与之间,唯有当得功绩者受常恩提举于天主的朋友与天主子女的地位,始有本质上的相应性。
三、赏报者天主
功绩从属于天主的自由决定,以永生报赏那藉他的恩宠而完成的善行。由于创造者与受造物中间的无限距离,若无天主的自由决定,人凭一己的力量必不能使天主成为他的负债者。天主永赏的许诺使我们清楚地知晓,天主确实作了如上的决定。玛5:3等(真福八端);19:29(百倍的报赏);25:34等(世界的审判者宣布最后的判决)。圣保禄说:“……永生的希望,而这永生是那不能说谎的天主在久远的时代以前所预许的”(铎1:2;参阅弟前4:8;雅1:12)。圣奥斯定说:“天主并非欲有所取,而是因其预许,成为我们的负债者。人不能对他说‘把你取去的还给我’,而只能说‘将你所允许过的给我吧’”(圣咏记述,咏83:16)。神2之1,114,1之3。
司各脱斯派人士与唯名论者都认为,善工得赏的惟一理由是天主的自由接纳,因而天主也可能接受自然的善工而赏以永生。多玛斯派神学家则认为善工之受赏,也系于完成于恩宠境界的行为之内在价值;事实上,恩宠境界使善工与永赏之间产生内在相应性(义理功绩)。这一理论的基础比较可靠。
附:情谊功绩的条件,除了恩宠境界与天主永赏的预许外,与义理功绩者完全相同。
第二十五节 功绩的对象
一、义理功绩(meritum de condigno)的对象
成义的人因其每一善工,争取到更丰富的圣化恩宠、永生(如果他在恩宠境界中逝世)和更丰沛的天国荣耀——信理
特伦多大公会议宣布:“谁说已成义者用善行……并不真正地争取到恩宠的增加、永生(如果他在恩宠境界逝世)和荣耀的增加,应受弃绝。”(Se quis dixerit,justificatum bonis operibus non vere mereri augmentum gratiae,vitam aeternam et ipsius vitae aeterae [si tamen in gratia decesserit] consecutionem,atque etiam gloriae augmentum,A. S. 邓842)。根据这一宣布,我人必须认明真正狭义的功绩的三个对象是:
(一)圣化恩宠的增加
由于恩宠是天国荣耀的初步,而荣耀以善工为尺度,所以荣耀的程度随善功而增加。荣耀既是功绩的对象,恩宠的增加也是功绩的对象(邓803,834)。
圣多玛斯认为,每一善工完成之时,圣化恩宠并不一定立即增加,新恩的惠临,要看灵魂有无相当的准备(神2之1,114,8之3)。
(二)永生的获得,更确切地说,是进入永生的权利。如果一个人在恩宠境界中离世,他将真正地获享永生。圣经启示我们,永生是现世善工的赏报(玛19:29;25:46;罗2:6-7;雅1:12)。
大罪使成义之恩失落,同时也使已往的功绩丧失。在这情况下,昔日的善工可说已被消灭(opera mortificata)。然而,一般神学家表示,当一个重新获得成义之恩时,也可以重获失落的功绩(opera vivificata)。参阅本编告罪圣事第十六节之三。
(三)天国荣耀的增长
根据翡冷翠大公会议的定断,诸圣者在天光荣的程度按他们的功绩而异(邓693:Pro meritorum tamen diversitate);所以功绩的增加使天国荣耀也增加。圣保禄作证道:“小量播种的,也要小量收获;大量播种的,也要大量收获”(格后9:6;玛16:27;罗2:6;格前3:8;默22:12)。
戴尔都良告诉我们:“假如没有功绩的不同,为什么在天父那里有许多住处呢?(若14:2)”Scorp. , 6。若凡宁派主张诸圣者在天国获享同等的光荣,为圣热罗尼莫所斥责(驳若凡宁2:32-34)。
二、情谊功绩(meritum de congruo)的对象
教会对这个问题未作定断。由于情谊功绩所应得的赏报多寡不易确定,情谊功绩一词的意义也并不确定,所以神学家们对于这个问题意见纷纭。
(一)罪人的情谊功绩:
有大罪的人自由地与现恩合作,能以情谊方式争取预备成义的现恩,甚至最后争取成义的恩宠——可靠意见。
咏50:19:“忧伤忏悔的心,你绝不轻视”。圣奥斯定称赞税吏(路18:9-14),因他真正谦逊的功绩(merito fidelis humilitatis),回去时已成为义人(书信194:3,9)。
(二)义人的情谊功绩:
(1)忠信地与恩宠合作的义人,能以情谊方式(不确定地)争取得坚忍至终的恩宠;因为对于忠信地与恩宠合作的义人,天主赏赐在恩宠境界中坚忍至终的现恩,是一件适当的事——可靠意见
然而,凭藉善工邀得恒守至终之恩的权利极微小,所以并没有必然成功的把握。谦逊与恒心的祈祷使人比较有成功的希望。玛7:7:“你们求,必要给你们”。若16:23:“你们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圣奥斯定论恒守的恩赐6:10)。”
(2)义人能以情谊方式(不确定地)争取到——如果他犯罪失足——成义恩宠的恢复,因为对于一个曾于恩宠境界中行过许多善功的人,天主出于仁慈赐他犯罪后恢复恩宠,是一件适当的事——可靠意见
圣多玛斯在神2之1,114,7中说,一个人犯罪沉落后,既不能靠义理功绩也不能靠情谊功绩来重新获得恩宠。很明显的,在圣多玛斯心目中,只存在着狭义的功绩。但在希伯来书注释(6:3)中,他采了较广泛的意义,并且阐明情谊功绩的可能性。
(3)义人以情谊方式为自己获至的功绩,能够让与别人,甚至替别人争取到初次现恩——可靠意见
功绩让与别人的可能性,基于义人与天主间的友谊和诸圣相通功的道理。替人祈祷比功绩的效果更大(雅5:16:“彼此祈祷,好使你们获得痊愈。义人恳切的祈祷大有功效”。)弟前2:1-4。
唯独基督教会的元首与救主(希2:10)能以义理方式为别人赚得功绩(神2之1,114,6)。
(4)现世的福利,若非获得永救的工具,便不是超自然功绩的对象——可靠意见(神2之1,114,10)。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