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若望福音总论 |
若望福音第23课 |
「王国的讽刺」简介审讯现在移交到般雀比拉多处,他有权判处犯人死刑,这个阴谋就是要让罗马人就犯,因为他们对梅瑟法律毫无兴趣,而阴谋的手法就是要控告耶稣政治叛乱。属于俗世的比拉多想知道耶稣是否声明反对凯撒,耶稣清楚表示自己是君王,但不属于这个世界。比拉多在与耶稣对话过程中,越来越感到不安,最后他想逃避,要犹太人从耶稣和巴辣巴两人中选一个,巴辣巴原是个杀人犯。若望在整个描述里,不断展示天主如何从高位上推下有权势者,却举扬了那谦虚的人。
若18:28-4028然后他们从盖法那里把耶稣解往总督府,那时是清晨;他们自己却没有进入总督府,怕受了沾污,而不能吃逾越节的羔羊。29因此,比拉多出来,到外面向他们说:「你们对这人提出什么控告?」30他们回答说:「如果这人不是作恶的,我们便不会把他交给你。」31比拉多便对他们说:「你们自己把他带去,按照你们的法律审判他罢!」犹太人回答说:「我们是不许处死任何人的!」32这是为应验耶稣论及自己将怎样死去而说过的话。33比拉多于是又进了总督府,叫了耶稣来,对他说:「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34耶稣答复说:「这话是你由自己说的,或是别人论我而对你说的?」35比拉多答说:「莫非我是个犹太人?你的民族和司祭长把你交付给我,你作了什么?」36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假使我的国属于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但是,我的国不是这世界的。」37于是比拉多对他说:「那么,你就是君王了?」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我是君王。我为此而生,我也为此而来到世界上,为给真理作证:凡属于真理的,必听从我的声音。」38比拉多遂说:「什么是真理?」说了这话,再出去到犹太人那里,向他们说:「我在这人身上查不出什么罪状来。39你们有个惯例: 在逾越节我该给你们释放一人; 那么,你们愿意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君王吗?」40他们就大声喊说:「不要这人,而要巴辣巴!」巴辣巴原是个强盗。
问题探讨读若18:28-40
问题反思默想天主圣言最好的方法是把圣经金句深化在生活里,每课都特显圣经纪念金句,或者由你自己选择一金句,下述提出一些主题作参考用:
1. 犹太人领袖不愿意进入外邦人屋里,以防成为不洁,但他们的内心却真的不洁 ── 充满杀气,在外面密谋害死耶稣。试问你自己是否会只看见人家的不是,而看不见自己的罪恶呢?
2. 商业界里不少人为了己益而暗箭伤人,籍口说:「残忍的世界里人应为己」或「胜者为王」。就是在这种理念下耶稣被钉死,宗教领袖们出于妒忌,并提防耶稣夺去他们的权位,担心群众转投耶稣。你曾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吗?你相信这种想法的罪更大吗?应怎样避免呢?
3. 比拉多明知耶稣无罪,但怕惹麻烦而与犹太人妥协。你曾否身处这种境况,明知真相,却由于恐惧或怕丢脸而拒绝接受它呢?
其它研读「般雀比拉多」除了耶稣和玛利亚外,信经中只提及一位历史人物:「祂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诞生时,犹太由黑落德统治,但罗马最终决定由罗马官员比拉多总督所管辖,他在公元二十六年继Valerius Gratus成为第五任总督,在位时特别有权威,除了掌管税务和经济外,还有最高仲裁权,执政期从公元二十六至三十六年,刚好在耶稣和洗者若翰整个使命期间,我们从圣经以外的一些考古资料稍微知道点他的事。总督的正式官邸位于凯撒勒雅的黑落德皇宫,由三千军队驻守。尽管我们知道他的事很有限,但问题也不大,一世纪时有一名叫淮罗的人形容他为一个强硬、冷漠和固执的人,犹太人不喜欢他,因为他残酷并蔑视他们,有一次他竟下令把提疪留的肖像设立在耶路撒冷内,可见他与犹太人的关系坏得很,结果造成暴动,差不多以大屠杀收场才罢休;另一次他因在耶路撒冷设立了金边的盾牌引起公众哗然,后来提疪留命令他把盾牌移走;路13:1也记载他把加里肋亚人的血,与他们的祭品搀和在一起。这一切背景让我们了解(我们会在下一课阐释)为何他不想有更多关于他的负面报告,送到罗马皇帝那里。若望福音记载有关比拉多的残忍和懦夫行为的力度,可谓淋漓尽致,这个属于俗世的人被耶稣弄得仓皇失措,他说:「你不知道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钉你在十字架上吗?」但他这话对耶稣毫无影响,令他既困惑又惊异。不过耶稣清楚地表明,这个对真理只是一知半解的外邦人,相比那些谋害祂的耶路撒冷的领袖,负罪要轻些,因为那些领袖选择视而不见(若19:10-11)。
王国的讽刺若望在其福音中经常带着讽刺语,例如:当耶稣说我们必须重生时,连「以色列的师傅」也竟然不明白其意(若3);当祂说:「你们拆毁这座圣殿,三天之内,我要把它重建起来」,就是这句话在审讯时成了祂应被判死刑的罪证(若2:19、谷14:58)。盖法曾说:「叫一个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灭亡;这为你们多么有利」(若11:50),殊不知他竟无意中讲出真理来。耶稣宣布盲者看见,开眼的却视而不见(若9:39-41)。
现在,在比拉多面前的审判更见讽刺,剧情一开始即见公议会人士纠缠于小若蚊虫的不洁中(拒绝进入总督府,怕因不洁而不能参与逾越节),却吞下了迫害无辜天主子的骆驼。同样讽刺的是他们对比拉多的提问,没有提出任何正当理由来指控耶稣,便做出了裁决(若18:30)。另一个讽刺是,耶稣作为无招架之力的政治上的受害人,竟然藉其天主圣言而道出祂如何死去的话来(若18:32)。
若望描述的最具讽刺的成分,是耶稣称为君王的时刻,这正是祂最软弱和最容易受伤之时,满脑子都是政治的比拉多(掩饰在思想混乱的外邦人惊恐中),这个「属于这世界」的人,肉眼看似支配着局面,耶稣却清楚地表示祂才是真判官和领袖,更宣布自己是君王,不是比拉多政治的理念,而是最深入的灵性宇宙的君王。
比拉多问耶稣是不是犹太人的君王,罗马统治者一直担心犹太发生政治暴乱,他们关注东部犹太境内的一些政治激进分子,意图以起义和暴乱推翻罗马统治。在犹太东面有帕提雅帝国,罗马政府恐怕他们有一些勇猛的政治、军事领袖起来领导叛乱,甚至与其敌国建立联盟。同时,罗马人往往难于把其文化和价值观渗入犹太文化内,犹太人的一神主义也与罗马松散的多神主义格格不入,他们要求其国民跟从这标准以示爱国,或起码予以合作,但犹太人却认为这样做是拜邪神。比拉多既不明白也缺乏同情心,这可从其如何残忍对付犹太人的纪录而得悉,但整体上说,罗马人容许犹太人进行一些被视为不敬的举动,但比拉多却很不耐烦,这在耶稣受审的过程中显露无遗。尽管如此,比拉多并未能控制局势,给人的印象是十分官僚,触怒「所有人」,一方面费力地想了解「现在是什么情形?」另一方面在审讯过程中又越来越感到坐立不安。
耶稣回答比拉多的提问时说:「你说的是」,意即「你指出了!」,换言之祂承认自己是君王,并随即道明祂王国的基础是真理,而非俗世权威。这话引领我们读者回到若17所载的大司祭祈祷里,耶稣曾说宗徒们「因真理而被祝圣」,而现在我们在这里再一次遇上一个奇怪甚至令人不寒而栗的矛盾:没有真理基础的空虚权威。身为世上至高权威的比拉多竟然不懂真理,更糟的是,从其答复时的讽刺语气(若18:38)可见,他可能连有真理一事也不相信。
但这并不表示他是现代世俗的无神主义者,他是个外邦人,有种模糊不清的思想,既恐惧又有近乎幼稚的忧虑,这是外邦人的惯常表现。玛窦说他收到妻子的报讯:「你千万不要干涉那义人的事,因为我为他,今天在梦中受了许多苦。」这话令比拉多更不自然,他就如其它罗马人一样,残忍成性,但作为外邦人,也害怕得罪神灵,降祸于他。面对一个义人的行为举止,祂敌人的蛮不讲理的恶行,以及妻子所做的奇怪的梦,比拉多实在陷于两难困局,他心知耶稣是无辜的,因而设法释放祂,但又没有勇气面对当前的局势。
他想出的办法与巴辣巴有关,一个因杀人和造反而面对被钉死的囚犯,讽刺的是他名字的意思 --「父之子」,这又是一个耶稣苦难曲中的讽刺事件,比拉多要思想混乱的群众去抉择要「父之子」,还是「圣父之子」。他们却选择释放罪大恶极的「父之子」,要正义的天父之子去死,祂为了他和我们的罪而死 -- 天主所示的一份怜悯的讽刺。
教理联系摘自天主教教理若18:37:「基督在比拉多前声明,祂是「为真理作证而来到世界上」(若18:37)。基督徒不应以「为主作证为耻」(弟后1:8)。在要求为信仰作证的情形中,基督徒应毫不含糊地明认自己的信仰,如同圣保禄面对他审判者所作的。基督徒应该「对天主和对人时常保持良心无愧」。(宗24:16)」(2471)
(摘自《天主教教理》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96年10月初版)
罗马之声教宗文章摘录让我们回到西乃山相关的诫命和使命里:「不可作假见证,害你的近人。」看来这涉及一个很明确的情况,例如:基督被带往审判庭时说:「我若说得不对,你指证那里不对;若对,你为什么打我?」(若18:23)非常明确:人、证人、判官。
「不可作假见证,害你的近人。」不可作假见证,陷害纳匝肋人耶稣,不可作假见证害任何近人,任何人。同时,这诫命肯定这真理为人是好的,为他的人际关系是好的,为他眼界的宽阔也是好的,是优点。别人有权认识真理,人有权认识真理。不过有的时候,人无权寻找真理,因此我们欣赏这样的人:他们面对暴力(比如战争),知道如何保持缄默;面对那些无权知道真理,却想以暴力勒索真理的人,知道如何不对他们讲真理。
--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91年6月6日的讲道。
撮要在这一课,我们可以看到:
1. 耶稣被交到比拉多前受审。
2. 这是必要的,因为他有权判人死刑。
3. 犹太人意图说服比拉多判耶稣政治造反。
4. 若望形容耶稣控制大局。
5. 比拉多问耶稣是不是君王。
6. 耶稣的答复清楚表明,祂的王国并非属于这个世界。
7. 若望道出很多讽刺来,说被告人审判掌权者。
8. 比拉多意图逃避责任,让犹太人从耶稣和巴辣巴两者中择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