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约伯书的神学

约伯书在启示历史上的地位


 
 
约伯书为旧约智慧七书之一(注一),在五彩缤纷的圣经文学中,显得十分独特,全然自成一格。其成书的年代,虽仅能根据推测,但这并无砖于我们将本书与圣经内其它著作与思潮互相比照。
 
从箴言翻到约伯书,会使人有一种感受,即由日常生活的体验步入反省、深思的境界,所追寻的智慧,则由约定的伦理法则和秩序过渡至生命的深处,前者代表一条快捷方式,后者则往往是一道艰苦的历程。传统的伦理道德律虽历经友人予以更深入的发挥,仍旧无以应对身心受苦的严重问题。痛苦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经验,于是以箴言为代表的乐观、轻松的思潮遂成过去,而为另一严肃的人生态度所取代。此中约伯书更接近耶肋米亚先知等一辈人物对痛苦的感受和反应,是这位先知首先提出痛苦,尤其是无辜受苦的问题,哈巴谷先知则把这问题表白得十分真切:「祢(上主)的眼睛这样纯洁,以致见不得邪恶,见不得折磨!祢为什么垂顾背信的人?当恶人吞噬较他更义的人时,祢又为什么缄默?(哈一13)
 
放逐以后,这股潮流愈形强大,不过却为训道篇所拖延,尽管训道篇的作者对人生有独到的观察,却难免在有限的生命中带有「及时行乐」的论调,「虚而又虚,万事皆虚」,训道者如此慨叹,反正人迟早难免一死,一切又有什么分别呢?如此训道篇中止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寻求的潮流。与此相对的,便是约伯书,后者代表相反的典型,对于人生的际遇具有一股无比的热忱和极其严肃而认真的态度,这种趋势颇有助于放逐以后一神主义的净化,对于深刻信仰的塑造,也有非凡的贡献。从约伯书的布局上,可以觉察到一种进展,即人逐渐意识到自己先前所拥有的,实在是一无所有,人越是寻求超越的公义,进入天主的领域,越是发觉人间的公义、正直、实在简陋不堪;在一切之上,只有天主独自存在,他永恒无限、绝对公正,是宇宙、历史和所有事物的主人,约伯书最终所要点画的,便是这种更大、更深、更真、更纯的信仰。
 
放逐期间,另有一股潮流兴起,与约伯书并驾齐驱,甚至有凌驾其上之势,那便是雅威仆人之歌(注二),昭示义人的苦有赎罪和代祷的价值(参依五三)。另一完备的思想则为日后的达内尔(十二1~3)与智慧篇(三~五)所揭示的永生,二者使义人所受的磨难和考验与永恒的生命一脉相连,恶人虽能苟安一时,却难免永恒的丧亡。不过,这些晚期才有的启示,在约伯书写作的年代,都仍是隐藏不露的事实。从整部救恩史的发展情形观之,约伯书的反省,虽局限于启示中的一个阶段,但全书标榜的信仰和存在性的态度,未尝不是晓明之前的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且是引人投靠天主,走向自由的指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