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圣经学发凡 |
二、圣经的分类:(从时代、文学类型) |
1、按各卷时代划分:“天主在古时,借先知在末期借圣子将自己启示给我们(希一1-2)借此我们知道,基督前称为旧约之后称为新约。
——天主借梅瑟与以民立约,这约是双方的,有条件的,是天主许与以民的祝福,系于以民是否忠于盟约和法律。
这约所突显的是天主对以民及全人类的慈爱,(给圣祖们的约是单边的,这约指向基督,因此是永久的(耶卅一31-33)
——既然这约由先知宣告了默西亚的价值(依五九21盖二5欧二18-25)保录也曾阐述(迦三15-29)若望说的更清楚(若一17)。
“圣经是一个申告,感发人行善劝勉人避恶,就是借怕情和爱情,因此分为二约,其中的小差别:一个是怕情,一个是指爱情。”(S.Bonav)
有关盟约的经文:创九15-17肋廿四8出 24:8 申四13等
2、从文学类型:历史体、历史伦理体、诗歌、诗歌训诲体等,
借对圣经文学类型的研究,指出理解经书的最好门径,因文学类型是人用以赋予和表达自己概念的说法,故应由此了解作者真义,以引智者诚服。
附:希伯来人的圣经分类[1]
他们只有圣经中的旧约即:《塔纳赫》(Tanakh),所有犹太人都要绝对忠诚地信奉它。其中分为三部:
《妥拉》(Torah)原意为教义、训诲、指引,Torah也有教导之意。有5卷:创、出、肋、户、申又称梅瑟五书。
《先知书》(Navim)又分为前后先知书两部分,前先知书共有6卷,即:苏、民、撒上下、列上下;后先知书传统上有15本,即:依、耶、则及十二小先知书。
《圣录》(Ketuvim)又称杂集或哈吉奥格拉法(Hagiographa)是一部有关礼拜仪式、世俗诗歌、智慧文学、历史著作的集大成之作。共13卷:咏、箴、约、歌、卢、哀、训、艾、达、厄上下、编上下。《圣录》对犹太人生活的影响很深,犹太人在不同的节日诵读它们,以此纪念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人物,激发自己的民族情感。
《塔纳赫》名称取自三部分开首字母之合。
在这些书中有五卷称为《卷轴》(meghiloth)所以有这名称,因为传统上每年在某一个节日诵读某一篇固定的经卷,这些经卷内涵的讲解与节日的特定含义也由最初的偶然相合,加上经师讲解就具有特殊内涵的神学解释传统。
逾越节读《歌》、五旬节读《卢》、阿彼布九月读《哀》,以纪念圣京的毁灭、帐棚节《训》、普陵节《艾》以纪念艾斯德尔拯救以民免于被杀害的事迹。
逾越节的前身是除酵节,最初起源于游牧生活,游牧民族常逐草而居,气候变化时匆忙迁徙,不能等到面团发酵就要出发。但是,它后来成为一个完全被历史化的节日,几乎可以把此节称作以色列历史的真正开始。
他们的举行方式主要是在家庭中,尤其是父子的对答。
此节读《雅歌》其内在关系难知究竟。《雅歌》中所中刻划的男女之爱,是理解体现此节中的上主对以民的爱的恰当入口,从人间之爱理解上主对以民的爱。
五旬节(七七节)最早名称是收割节。最初它还只是农业文明性质的,但后来又加入了游牧民族文明的因素,献给天主的祭物,这一变迁因为以民从上主那里得到律法的日子。使他们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因此,收割节所纪念的是“上主—麦子—人”的关系,经过七七节纪念的则是“上主—律法—人”的关系。律法是上主与以民人之间的盟约。这一天以民把家、会堂都装饰一新,放上玫瑰或其他的香料,因以民从上主处得到律法,自此整个民族就得到更新;饮食上,这天戒律较严格只吃奶制品。
这天读《卢德传》因为:首先,此书中出现了农作物收割的场景;其次,此书中对希伯来信仰的某些突现,与七七节所强调的律法有一定的关联性;最后,达味是与七七节联系起来的另一要素,据说达味是在这天出生,达味的祖谱也在此书中出现。
圣殿节(阿彼布九月)在五个大节日中只有这个节日是哀伤的。《塔木德》把列下廿五8与耶五二12间圣殿毁灭的不同日期给了一个特别解释,说圣殿分外层和内层,在两次不同拆毁的。最后乃决定以五月初九为圣殿节以纪念耶京圣殿毁灭的日子。
在匝七5记载以民在巴比伦充军时每年五月都有哭泣斋戒,也许就是圣殿被毁灭的纪念。
他们把这一天追溯到出埃及(民十四26-33),又说巴比伦所毁圣殿也是这一天;罗马毁灭圣殿也是这一天;公元130年犹太人起义被罗马人打败并并禁止犹太人进入耶京,据说耶京这一次的陷落也是这一天;后来西班芽在1429年下令驱逐犹太人出境也是在这一天……。
这一天成为犹太人的整个历史苦难的回忆与纪念。
这天所有犹太人都要禁食,不能吃喝,不能洗澡,不能有性活动。不能工作,不进行商贸交易,不佩带首饰,不穿贵重的鞋、衣服,睡在地上。在会堂,由年纪最长的老人站起来宣告,这是圣殿被毁后的第几年,据说,这仪式在耶京圣殿建起来之前都要不断地重复。这天在圣殿不按次第入坐,法律书拿下来洒上灰,把烛光调暗或熄灭以示圣殿毁时的黑暗。
帐棚节其前身是收藏节,是庆祝丰收后的冬藏习俗,此节日的起源与圣地的气候特点是无法分开的,因为是在9月到10月中,对于圣地是雨季,是一年的农业、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此节的意义在历史、宗教的维度中逐渐取代了自然的维度。首先,撒罗满建成圣殿并举行奉献仪式是在这个节期。其次,与以民的诵经传统结合在一起,每七年把法律书诵读一次而此节正是上一轮的结束,新的诵读开始的时间,这样,此节在以民的会堂生活中也有了相当的意义。最后,由于此节的特殊地位,圣经多处称为“上主的节期”(肋廿三39民廿一19匝十四16-19)
在此节上人们首先要在室外空旷地方临时搭一个有四面的帐棚,但顶不封死,只用树枝盖住,里面的人可看见天空和星星;再准备四种树枝,好树上的果子与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枝条、河旁的柳枝,并欢庆七日。在会堂并唱113-118圣咏,在家请社会边缘人士到帐棚一起欢乐。
与传道书的关系辣彼的解释:因为此书中谈到“欢喜吃你的饭,心中的快乐喝你的酒”“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这与此节的快乐气氛相似;在帐棚中住告诉人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助人反思;辣彼解释“棚”指怪兽,他给人们准备的不可长久的居所,而人们应盼望的是未来上主用这怪兽的身体为义人建造的永远的居所,即在当下对上主在未来对邪恶的全面胜利的盼望。
普陵节:首先,此节日得名于“签”,但在书中除第九章外,全书只有一次提到签这个字,它与以斯帖故事并没有什么紧密联系。所以有些学者推测此节最初起源于西亚民族,犹太人接受了此节并将它改编为犹太民族的专属。是从历史到节日还是从节日到历史,难有定论。 此节是转悲为喜、转忧为乐所以他们要“禁食呼求”、“馈送礼物”的习俗,有特意安排的化装舞会,鼓励人在这一天喝酒,一醉方休。聚会时带上乐器,据说人们在这一天诵读《艾斯德耳》传,每念到哈曼的名字时,会众就要发出响声将此名淹没,以示以民对其的痛恨。而在念到哈曼的十人儿子被杀时,念者要一口气将其念完以示其紧迫与快速。还有此节要人“在这两日设宴欢乐,彼此馈送礼物,周济穷人。”这虽然与艾斯德尔没关系但已成为希伯来人传统的固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