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新答客问

外表与内心


「基督教与天主教最大的分别是人人都可以看出来的……天主教有很浓厚的仪式气氛,基督教不注重这个,强调必须用心灵诚实来敬拜……试看天主教的念经念珠,你以为一个人把一篇祈祷文重复的背诵千百次,手中数着念珠,而心灵诚实能真实的运用出来吗?我亲眼见过一些天主教修女在巴士上东张西望的念经,手中不停地数着念珠,任何人都看出来,她们的思想绝对不可能是在所念的祷告文里的……另一方面,基督教只有两个礼仪,就是洗礼和圣餐……主日崇拜和所有聚会的秩序仪式,都是随感动编出来的,并没有任何原则性的规定……最明显的是基督教的崇拜聚会十分注重真理讲道……」(吴主光)

1.澄清误会:

一、天主教亦深信主耶稣的话:「天主教是神,朝拜他的人,应当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若424

二、但耶稣并不废除外在的仪式,他自己经常过犹太人的节日,他遵守逾越节的规定。初期教友们也经常「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时常团聚、擘饼(弥撒)、祈祷……每天都成群结队地前往圣殿。」(宗242 - 46

三、天主教认为祈祷,尤其礼仪,都应发诸内而形诸外。光有外表的仪式,而没有内心的虔诚,则外在的标记将成为空的、死的,没有生命力的标记。

四、天主教认为内、外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引发。例如:怀着朝拜天主的心,我们会虔敬地跪下,甚至伏地叩拜;而外表的跪伏;亦能刺激心内朝拜之情的萌发。所以我们认为内心是宗教礼仪的灵魂,外表则是有用的、有力的工具。

五、念珠式的祈祷和节奏式的祈祷,是东方灵修的重要方式和工具,能善用的人,可以被导入到极深沉的祈祷境界。这与口头的,即使是「自发」的祈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有深湛经验的祈祷人都可以证明上述说话的真确。

六、天主教的祈祷、礼仪、灵修方式都十分多元化,只要有助于人与神的结合,只要能提高人对神临在的意识,天主教都会采用。因为我们相信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是源于那位「真、善、美」的上主,也会把我们导往他那里去。

2.吴主光控告天主教徒没有内心的虔诚的话,十分儿戏,十分幼稚、也十分独断。他似乎是在自说自话,妄顾客观的事实,对别人也毫不尊重。例如:

*有浓厚仪式气氛有甚么不好呢?它本来是助长人内心虔诚的方法;但吴主光硬要说有这些气氛便阻碍人内的的虔诚。

*吴主光怎么知道别人把经文重复千百遍(利用节奏式的祈祷方法),便「不能」达到心灵诚实的地步呢?

*吴主光见到修女在巴士上念经,而断定「她们的思想『绝对』不可能是在所念的祷告文里。」好个吴主光!他能够看透别人的思想!他竟然可「绝对」地、准确地判断别人的思想状态!

*吴主光称自己的崇拜十分重视「真理讲道」。可能他们真的愿意着重真理讲道,但所讲的是不是真理?是不是人人讲真理?是不是常常讲真理?是不是永远都讲真理?这一切并不是说自己有「真理讲道」就能证实的。苏联的「真理报」所载的,就未必是句句真理!难道当吴主光把他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在「真理讲道」中讲出来时,这小册子中对天主教误会和诬的地方,都会变成「真理」吗?

3.基督教其实也有自己的仪式。虽然吴主光认为自己只有洗礼和圣餐,但这和天主教的分别只是多、寡的问题而已,怎么会构成真、假的对立呢?(其实,有些基督教派并没有圣餐;那些有圣餐的,也是人人做法不同。也有些基督教派没有洗礼的。吴主光为了针对天主教,也顾不得他们自己之间的分别了。)

4.吴主光认为自己的「主日崇拜……都是随感动编出来的,并没有任何原则性的规定。」似乎这样就算是达到内心诚实的境界了。我要指出的是:

*所谓感动,可以是神的感动,也可以是自己感动自己!那些有宗教狂热的人,不是经常口口声声的说有神的旨意,而事实不过是把神作外衣,去披在自己的偏见和固执之上吗?

*他说主日崇拜「并没有任何原则性的规定」,那也是不真确的。为甚么基督徒的崇拜,不会变为佛、道教的礼仪?因为基督教的聚会方式确有他们特定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

*其实,念经的人可以「有口无心」(当然也可以心口如一、心神合一、口诵心维),「随感动」而编出来的祷告文又何尝不可以「有口无心」,只为了说好听的话而「编造」出来?

5.吴主光对天主教的控诉,令人联想起圣经中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

「耶稣也向几个自充为义人,而轻视他人的人,设了这个比喻:有两个人上圣殿去祈祷:一个是法利塞人,另一个是税吏。那个法利塞人立,心里这样祈祷:天主,我感谢,因为我不像其它的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每周两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献十分之一。那个税吏远远地站,连举目望天都不敢,祇是捶自己的胸膛说: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罢!我告诉你们:这人下去,到他家里,成了正义的,而那个人不然。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路189 - 14

我们也希望对天主教妄加批评的人,能谨记耶稣的话:「你们不要判断人,免得你们受判断……为甚么你只看见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对自己眼中的大梁竟不理会呢?……假善人哪!先从你眼中取出大梁,然后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玛71 - 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