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新答客问

(五)文摘


为甚么要攻击别人? (教友总会供稿)

十多年前,在一次宗教研讨会中,请到基督教周联华牧师作讲者。那天演讲的内容倒忘记了,但他的开场白仍清晰脑际。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在福音中亡羊比喻里,牧人放下九十九只羊而去寻找那只迷失了的羊。然而,我们这九十九只羊在羊栈内打架,试问耶稣怎能放下我们而去找寻亡羊呢?今天,当我们向非基督徒传福音时,人家可能会说:先处理好你们基督徒的内部纷争,然后再来吧!

记得五十年代的教会,天主教和基督教(当时称为誓反教)是水火不兼容的,教与教间互相排斥,摘取对方的部分教义来加以责难。其用意说是护教,但实际上的行为是为了贬抑对方,打击他人的教会。肯定的,这绝非基督创立教会的原意。幸而,这敌对的行为,到了六十年代有很大的改变。

远在一九零八年英国的詹斯和华德逊两位神父创始了「合一祈祷八日敬礼」。到一九三五年顾都烈神父发现了「祈祷周」的形式,而将它发表在报刊,这文章翻译成不同的文字,转载于天主教以外的刊物上,成为天主教与非天主教之间接触的新纪元。其后便在一些国家开始这一运动。不过,这些行动只是在个别地方教会的小撮人中推行。直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时期,才正式在天主教会内全面推动。教宗首先成立了「基督徒合一秘书处」,专责执行有关合一运动的事宜。一九六七年开始,在每年的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订为「基督徒合一周」,这都是天主教会全面推行合一运动的具体方法。而另一个实践合一的具体例子是于一九四一年在法国成立的泰泽团体,这是罗哲兄弟实践基督徒友爱生活的一个大公团体。至论两教在其它方面的合作,亦有过不少的贡献。如由天主教和基督教学者共同合作而出版的「合一教理」(The Common Catechism)和「合一圣经」亦有称为「大公圣经」(Common Bible)。前者已有全套中译本,而后者则在手翻译中,由两教圣经学者联手合译。

综观上述种种行动的成果,我们相信现代的基督徒已迈向合一共融的里程,不过,尚有一段颇长的路要走。就以香港的实际情形来看,尽管教会的领导阶层在不断努力,但仍然有不少平信徒死执着传统的包袱不放。一些基督教的朋友更喜欢印制攻击性的小册子,四处派发以广收宣传之效。向来,我们的教友在这方面是较能容忍和接受的。可惜,在面对别人挑战性的质问时,却常因本身对教义认识的不足,而无言以对,甚而有被动摇信仰者。究其原因,是我们自己未能把握、经验到自己所信奉的,所以不敢肯定。如今,我们必须努力的,就是在信仰和教义上多读、多研究和多反省,并将其生活出来,到时自能屹立不动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