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教会历史 |
法兰西主义与法国誓反教的命运 |
在法国历史上,路易十四世国王是在位最长久的君王之一,五岁登基,统治法国长达六十二年,直到一七一五年去世为止。在他治下,法国国运昌盛,文艺活动鼎盛,堪称法国黄金时代。 这位有"太阳王"之称的君王是一个真诚的天主教徒,在治理国事上也有高尚的理想,常以保护教会、维护真正宗教的秩序为己任,他甚至自以为天主在世代表自居。这也未尝不可,因为圣保禄宗徒在"罗马书"第十叁章中就教训说:"一切权柄都来自天主……作长官的是天主的仆役"。 唯一足以担忧的是:当长官的人,尤其当一国君王者,如果误解权柄来源的意义和作用,误用自己的职权,假公济私,这就容易自以为是,把自己视为国家,於是唯我独尊的专制独裁难免不产生。 法国路易十四世国王原本英明,也难逃"朕既是国家"的诱惑,就连国内宗教的事务他也非常敏感,常以为罗马教宗治理法国教会的行为似有干涉法国内政之嫌。於是,他 罗马教宗的冲突便在所难免。 原来,根据古老的惯例和历代教宗授给法国国王的某些优惠权柄,法国国王对国内教会某些事务享有某些特权,这些特权并不是国王固有的,但是一旦国王 罗马圣座发生争执时,国王便援引那些权柄来 圣座抗衡。这些权柄之一便是:法国境内几个古老的教区若主教出缺时,国王有权力治理当地的教务。 其实,治理主教出缺的教区的教务并不是法国国王真正关心的事,而是那些教区都有收益,能够取得这些收益才是国王真正感兴趣的对象。路易十四世并不满足於他对国内少数几个古老教区所享有的那种特权,他甚至企图把这个权柄扩展到全国各地。当时的教宗依诺增爵十一世为人特别严厉,对路易十四世的企图丝毫不让步,叁次发出谕令,要求法王不可滥用职权。法王觉得教宗的谕令有损他的尊严,大为震怒。 过了不久,法国境内居然有叁十五个教区主教出缺,路易十四世捉住这个机会,在一六八一年召集法国神职人员举行大会,设法解决国王 教区主教任命及教区收益的归属问题,并且为他声援。当时法国神职界不乏支持国王的人,他们也很爱惜享有的特权。神职界中有一位莫教区的主教,名叫博叙埃(JEAQUES BENIGNE BOSSUET,1627-1704),他既爱惜法国教区享有的特权,也很敬重罗马圣座。路易十四世便罗致他,让他在神职大会中担任重要角色。 博叙埃主教在会议中多方设法协调国王 教宗之间的关系,使教会仍然保持完整,也让国王和拥护国王的神职人员满意。不料,国王对他的立场和用意不以为然,於是再度要求他草拟一份近似奉国王为法国教会元首的宣言。博叙埃主教先是迟疑了很久,最後还是撰写了一篇四点声明,内容简要的说便是:第一,法国国王是王国境内的主人;第二,法国历来沿用的习俗法规必须受到尊重;第叁,大公会议的权利高於教宗;第四,教宗的决定除非获得整个教会的赞同,不是不能更改的。 路易十四世国王指使博叙埃主教撰写的这四点声明,无异成了法国早已存在的"法兰西主义"(GALICANESIMO)的主要精神。这个主义是法国企图抗拒罗马教宗,限制教宗不能干预、不能过问法国教会事务的思想和行为。後来,凡有这种倾向的,都以"法兰西主义"为名。 四点声明一出,无非向天主教固有的传统挑战,参加会议的部分神职人员提出抗议,罗马教宗当然也宣布四点声明无效,对拥护四点声明、由法国国王指定的教区主教候选人,教宗也不赋予合法的主教职权。 路易十四世 罗马教宗的这项冲突僵持了十一年,最後终因政治局势的不利和罗马新教宗的坚定立场,迫使路易十四世屈服让步了。 这位非常自以为是的国王掀起"法兰西主义"这场长久的风暴後,心中似乎有内疚之感,於是藉着"一位天主,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的原则的名义,设法重建法国境内宗教信仰的统一,以便取悦罗马教宗,消解舒缓一下彼此间的恶劣关系。 法国原是信奉天主教的国家,举国上下都奉罗马教宗为普世教会的元首,对全球各地教会有直接管理的权柄。加尔文教派在十六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但也因此引起王国内部危机後,亨利四世国王在一五九八年出了一道"南特谕令"(EDITTO DI NANTES),准许国民信仰自由。八十多年後,路易十四世为了政治因素,一方面希望自己授意撰写的反对教宗的四点声明能获得法国普遍的支持,一方面又期望藉此邀得罗马教宗的青睐,於是开始逐渐缩紧八十多年前颁布的"南特谕令"的宗教自由政策,理由是:仅以神学和历史证据,不足以令誓反教徒重新皈依天主教,还需采取强制的手段。 事实上,法国境内的誓反教徒真的灭迹了吗?不然。当路易十四世开始迫害他们时,不少皈依天主教的誓反教徒只是摄於威力和暴力,才表面皈依天主教,实则内心一点也不信服。等到"南特谕令"一被废弃,更有二十万左右的誓反教徒逃离法国,前往荷兰、德国中部、东部,甚至英国和美国谋生。这些受迫害的誓反教徒的後代甚至造反, 国王对抗,并组织一个遗世独立的"沙漠教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