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教会历史

法国的君王复位与教会的复兴


法国从一七八九年五月发起的十年大革命,以及一七九九年十一月拿破仑发动政变後的十五年强权统治,大大改变了欧洲旧有的疆界版图和政治格局。

一八一四年初,拿破仑帝国瓦解後,欧洲各国君王设法重整欧洲秩序,於是在那一年,一八一四年十一月一日,召开现代史上有名的维也纳和会(CONGRESSO DI VIENNA),按照合法与正统的原则,重新画分欧洲的政治领域。经过七个月的讨论,於一八一五年六月九日签署合约。於是,被法国革命政府和拿破仑分别侵占过的教宗国也得以物归原主。

维也纳和会结束後叁个半月,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皇帝佛兰切斯科一世,以及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威廉叁世在巴黎签订"神圣同盟"(SANTA ALLEANZA),目的在保证彼此的互助合作,以确保维也纳和约所画定的欧洲新政治局面。这叁位君王各自代表信仰基督的东正教、天主教和誓反教叁个派别且恢律鳎罕咀盘熘魇ト曰叫叛龅木裨颍赝嘀?/P>

欧洲局势有了新的安排,社会於是逐渐稳定下来。法国人民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明确的认识後,便开始重整自己的生活与前途。当时有几位法语文学家如路易斯.德博纳尔德(LOUIS DE BONALD ,1754-1840)和约瑟夫.德迈斯特(JOSEPH DE MAISTRE ,1753-1821)等人,他们发表着作,驳斥法国革命的那些理论,重新发扬革命之前法国社会所重视的那些生活价值,比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组织的等级次序等等的。不过,这些作家的思想有时也过於偏激,因为他们必竟对教会的神学没有深湛的认识,只凭一腔热血,作恢复传统的奋斗。路易斯.德博纳尔德甚至把君主政体和天主教结合成不可分割的一体,而且反对启蒙运动一方面高唱理性主义,另一方面却主张人的理性无法认识天主的存在。他的思想不为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所接受。约瑟夫.德迈斯特则认为法国大革命是天主对人的惩罚,所以必须恢复君权神授的体制,而且承认罗马教宗是世界秩序的保障人。

虽然十八世纪下半叶和十九世纪上半叶之间有这些作家极力倡导恢复传统旧观,而且发生了相当的作用,但是二十五年的革命历史并不是凭几个人的文笔可以勾消的。那些革命运动的既得利益者并不会袖手旁观或坐以待毙,他们还是多方设法保护自己从革命中所获得的好处。从这方面看,把复兴宗教和复辟这两件事联结在一起是不明智的作法,因为昔日攻击君王政体的行动也被认为攻击教会一样,必竟教会被视为拥护君王的一股力量。

话虽然这麽说,拿破仑逊位,法国复辟後,君王和教会仍然互相撑腰,路易十八世在一八一四年即位後,便多方寻求教会的支持。他在位十年,并没有在宗教信仰上表现多大的热忱,可是他的弟弟卡洛十世继位时,却在兰斯城接受教会的册封君王大典,而且醉心於宗教。他宫廷内的大员都是流亡回来的前朝贵族,这些公卿王侯常常到圣堂望弥撒,参加教会各种礼仪游行。於是,天主教又成了法国的国教。许多主教又从贵族中选任,政府给教会的财务预算也增加了。拿破仑在一八O一年和罗马圣座所签的协定仍然存在,但是在一八二二年一下子增设了将近二十个教区,宗教自由同样有效,可是离婚已被禁止。这一切新局面新气氛并不一定都获得社会舆论的赞同,不过大势所趋,许多人也就不闻不问,不了了之了。

至於教会本身,由於革命时期一般老百姓的宗教生活受到极大的震荡,信仰意识普遍低落,如今事过境迁,教会努力设法恢复社会大众的宗教生活。首要的工作便是招募神职人员,让他们重整规模大的修院,并增设许多规模较小的修院。就这样,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每年晋升神父的数目不到五百,在一八二九年则增至两千叁百五十七位的记录。於是本堂区可以增设了,在农村地区尤其如此,在半个世纪中,法国的本堂区增加了五千个。当时阿尔斯(ARS)地方出了一位极有名的本堂神父,名叫让.马里耶.维亚内(JEAN-MARIE VIANNEY ,1786-1859)。这位农村本堂神父的谦逊、纯 德表给乡下清苦的牧灵传教工作放出了异彩。维亚内神父的圣德光芒四射,至今不衰。

修会方面,在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大都遭关闭,遣散或约束。如今,风暴已过,古老的修会逐渐复苏,并提供给教会一批非常有才识的人员。一八一四年,拿破仑一下台,庇护七世教宗很快便恢复了四十年前被克莱孟十四世教宗关闭的耶稣会,但只默许他们在法国工作。除了旧有的修会纷纷重生之外,许多新的男女修会也如雨後春笋般地诞生,不少在革命时期自动自发形成的教会小团体,如今都以修会的形态出现。这些新兴的修会团体在革命时期,为了避免迫害和便於传教,都不要求成员穿戴任何辨识的服饰。一般而论,这些在十九世纪诞生的修会团体,它们的性质和宗旨都大同小异,目的全在回应时代和地方的需要,也就是教育社会大众,为病患和贫穷的人服务。至於到远方开拓教务,这对其中几个教会是个新的尝试和挑战。这些新兴的修会一般都仿效方济各会、道明会和耶稣会的传统灵修精神,并以耶稣圣心和童贞圣母为敬礼的主要对象。据统计,十九世纪有七百个男女修会团体以圣母玛利亚为名,他们的工作意向也以时代的宗教心情为主导路线,那就是赔补基督所受的时代凌辱而献身传教工作。

除了旧修会的复苏和新修会的诞生之外,当时也出现了许多教会的慈善团体或协助教会工作的社团,例如传信善会(PROPAGANDA FIDE), 活玫瑰经(ROSARIO VIVENTE) ,圣味增爵济贫会(CONFERENZA DI SAN VINCENZO DE' PAOLI)等等。

教育是改造时代的最根本大业,却也是长期的人力物力投资。法国历经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段非常时期之後,教会希望从教育工作着手,来改造社会。但是心有馀而力不足,有限的人员无法承担全国的教育重任。於是只能选择重点,从大学教育下手。当时法国教会努力介入大学教育,希望为国家的高等教育设计教学方针和内容。只要一位主教能出任大学校长,则神职人员便能担任学院的院长或者哲学教授。至於新修会,则提供公立初级学校的教师,或自己创办学校,教育儿童少年。

纵观十九世纪法国天主教的复兴运动,上半叶可以说是努力播种的时期,中叶以後便逐渐看到成果。一般而论,在上半世纪,巴黎一带的居民约有百分之十参加复活节期的教会礼仪;在西部的旺代和南部的洛泽尔(LO?ERE)则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友参与;中部的奥尔良(ORLEANS)有男性百分之四,女性百分之二十参与。中叶以後,部分的法国人都要求领洗,初领圣体,以及在教会内举行婚配圣事和殡葬礼。而教会神职人员对教友的生活也特别严格,不准教友跳舞,不给离婚和自杀的人举行教会的殡葬礼,教友必须按照教会的规矩办告解。

在那个时代,无神论者或反教会者大都属於中产阶级的人。政府创办的公学所收容的学生大都来自中产阶级家庭,所以这些公立的公学都被形容为"无神论的修院"或地狱的过境室"。

世纪之初,法国教友心中的天主是严厉的法官,他要求人作牺牲、作补赎。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心中的天主由严厉而转为慈祥,教友敬礼的对象慢慢地因为特别恭敬耶稣圣心,而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在这个世纪,也由於圣母的多次显现和教友慈善团体的纷纷诞生,所以对童贞圣母的敬礼也比过去任何时代更热烈,更普遍。一八五四年庇护九世宣布圣母始胎无原罪的信条,以及一八五八年圣母在法国南部露德的显现,使法国,甚至全世界对圣母的敬礼达到高潮,至今不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