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梁作禄神父安息:耐心建构对华关系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23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1-02 07:33:57 发表
韩咏红:中美走入“强强对决”阶段

酝酿了好些时日的中美元首峰会,终于于星期四(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携团队会谈了100分钟,看似气氛不错,但实际上最终并没有达成实际的协议,双方也都没有发正式新闻稿,特朗普就匆匆搭乘总统专机“空军一号”返回美国。

尽管特朗普吹嘘会谈“很棒(amazing)”,满分10分他说能打12分,但从客观信号看,习特会的明确成果都是两国贸易谈判团队几天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磋商时就达成的。中美元首在釜山面对面后,依然没有签下一份白纸黑字的协议,而是“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共识”。亚洲股市在失望之余,从前一天的高位收跌。

当然,从吉隆坡磋商到釜山会谈,中美对部分议题还是达成了一致。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所获就是美国减少所谓“芬太尼关税”10%,美国也暂停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国则暂停稀土出口管制一年。同时中美双方都暂停实施对彼此相关船只的征收特别港口费一年。

特朗普也对媒体声称中国将立即采购“巨量”的美国大豆与农产品,这点中方没有公开承诺。总体而言,这场特朗普口中的“超满分峰会”,确定美国单方面减少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10%,双方对彼此的几项强硬措施暂缓一年,这应该是中国的“稀土牌”发挥了作用。至于英伟达晶片(中国称芯片)对中国出口的限制问题,中国的态度是“我们不要了”,不必谈。

其实,在釜山习特会前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发文分析称,“不论特习会的结果是什么,中国都赢了”。

CNN驻中国记者写到,具有坐标意义的习特会让中国有机会展示它长期寻求的局面——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平起平坐。特朗普的关税虽然对习近平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发展的议程带来了挑战,但也无意中给了北京一份礼物:在聚光灯下展示中国经济实力的机会。当多数国家对特朗普屈服时,中国以自己的方式采取了反击,直到对手在谈判桌前同意休战。

《纽约时报》根据釜山会谈结果发出的报道,同样暗示中美高下已分。《纽时》的报道以“让特朗普宣布胜利,让自己变得更强的艺术”为题,模仿特朗普的著作《交易的艺术》。如果用更直接的中文表述,也许可以叫“让特朗普赢面子,自己赢里子的艺术”。

应该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西方媒体近日都做出类似判断。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上周称,中国正赢得这场贸易战。甚至特朗普在面对习近平时,也流露出慕强心态,比如他形容习近平是“非常强硬的谈判对手”,还称赞习近平是“来自非常强大的国家的了不起的领导人”。“非常强大的国家”在特朗普心理的分量估计很重,这也再次印证中国这轮与特朗普交手,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只用实力说话。

追溯历史,这是习近平时隔六年后,再次与特朗普会谈。特朗普则是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12年里交手的第四任美国总统。习近平碰面次数最多的可能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2013年到2016年间,习奥会面了至少八次。那时候,中美在经济、科技能力、军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差距很明显。到2018年,特朗普发起贸易战,中国虽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反制,但是还是奈何不了美国,今天的局面确实不一样。

中国今年以来的强硬态度,除了知道不强硬不行、除了因为“稀土牌”已培育成熟外,更关键的是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正在减少。这当然是特朗普自己逼出来的,在高关税的压力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有所下降,却得以通过扩大对其他地区的出口,来弥补对美出口的减少。经济师估计,中国今年的贸易顺差将打破去年的纪录,大幅超过1万亿美元(1.3万亿新元),其中对美出口只占中国直接出口的不到10%。

这才是中国“稀土牌”有可能运用起来的基础: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虽然依然重要,但重要性已不似从前。

本星期一(10月27日),中国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话时,提到习近平和特朗普都是“世界级领袖”,这大概是中美“平起平坐”的中国式表达。特朗普式的表述法,则是在峰会前在社媒上宣称“G2快开始了”(THE G2 WILL BE CONVENING SHORTLY),宣告G2时代来临。有评论形容,釜山会谈是G2(两国集团)的会面,只不过他们会面的目的不是谈合作,而是谈判。中美两位元首神情轻松、脸上带着笑容,但是他们心里清楚,这是一个实力日益对等的高手过招过程,竞争将十分激烈甚至惨烈。这一轮占上风,下一轮也可能败阵。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12 05:33:02 发表
大陸學者:不吃川普套路 反擊已寬容

「川習會」預計10月底在南韓APEC峰會期間舉辦,協商中美貿易對抗,但面對近日中美相互出招,包含大陸加大稀土出口管控,讓美國總統川普喊出11月加徵100%關稅做反擊。港媒分析,川普想「邊打邊談」施壓陸方讓步,但如今大陸已不吃這一套。更有學者認為陸方至今才反擊已相當寬容,研判月底的中美元首會晤恐怕實質效益不大。

大陸商務部9日宣布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力道,川普在當地時間10日宣布,從11月起加徵大陸商品100%關稅,並對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更一度對「川習會」揚言喊卡,但隨後改口並未取消。

近日中美貿易對抗相互出招,大陸商務部擴大對稀土等戰略物資出口管制。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慶四表示,完全贊同此作法,認為像川普之前屢屢加徵大陸船舶的港口費用,想在貿易運輸上堵死大陸,陸方至今反擊,已是相當寬容。

據香港01撰文分析指出,川普一邊說要訪華,一邊對陸企制裁加碼、技術封鎖緊逼,想「邊打邊談」壓迫大陸讓步。但如今大陸早已不吃這一套。

至於川普宣布11月對大陸加徵100%的關稅,明顯以此當作「川習會」的談判籌碼。李慶四表示不具威脅性,指出如今大陸越來越不需要仰賴美國,晶片等高科技在前幾年壓迫下逐漸靠自己突破,真正重要的高科技美方也不願意出售,只希望大陸購買國債、大豆。如今實際上是美國需要大陸的產品。

觀察預計10月底的「川習會」元首會晤效果,李慶四坦言恐怕有限,更多是走個體面過場,但實則沒有任何政策上的真正變化。畢竟雙方該表達的都表達過了,該妥協的也已安排,再妥協的空間很小。或許能觀察的面向涉及第三地,例如川普承諾反對台獨、或調整美日關係策略與大陸進行一定協商,以及俄烏與以哈戰爭等議題。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11 07:27:51 发表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政外交上的革命,以及中国的崛起都在推动国际秩序发生变革,促使世界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动荡、大转型和大变革,而这个进程目前只是开端。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教授星期五(10月10日)在新中论坛上提出这点。他说,国际秩序正出现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结构性的大动荡、大转型和大变革。

朱锋提到,特朗普上台后在内政外交上带来的革命才刚刚开始,这场革命对整个国际秩序的变革是决定性的;中国崛起也是一个重要变量,虽然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落差,因此“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远远没有完成”。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10 09:12:29 发表
擺脫美元依賴!印度改用人民幣結算俄油 反映2局勢

隨著中印關係逐漸和緩,俄羅斯石油貿易商開始要求印度國營煉油廠以人民幣結算,取代過去常用的美元或阿聯貨幣迪拉姆,消息人士週三(8日)指出,這項改變有助於簡化交易流程,反映中印關心回暖,以及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依然能順利進行能源貿易。

綜合路透社、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Tradingview報導,印度最大的煉油企業,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 IOC)近期已以人民幣支付兩到三批俄羅斯原油貨款。

與2023年的情況不同,當時由於新德里憂慮中印緊張關係,國營煉油廠曾暫停使用人民幣支付,但民營煉油商仍持續採用人民幣。

人民幣取代美元結算,提升效率

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西方制裁迫使能源貿易繞開美元結算體系,市場開始更多使用人民幣與迪拉姆等替代貨幣。由於只有人民幣能直接兌換盧布,過去買家往往需要先以美元或迪拉姆中轉支付,增加了交易成本。如今,改以人民幣結算能省去中間步驟,提升效率。

交易人士透露,目前俄油價格仍以美元標示,以符合歐盟價格上限規定,但實際付款可用等值人民幣進行,對印度國營煉油廠而言,這將擴大取得俄羅斯原油的機會,因部分俄方供應商不願接受其他貨幣。

分析指出,這項趨勢也呼應近期中印關係的回暖,中印兩國中斷五年的直航,已經恢復,印度總理莫迪9月更是七年來首次訪問中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業界認為,人民幣結算的恢復不僅顯示印度在能源採購上的務實策略。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8 01:52:44 发表
川普威脅援引《反叛亂法》 加劇與民主黨城市的對立

川普再次提到聯邦反叛亂法(Insurrection Act),如果援引,可擴大向美國城市部署軍隊人員,此舉加劇了總統與民主黨執政的城市之間的法律爭議,也牽涉到美國司法系統的獨立性。

路透社報導,川普週一告訴記者,他已經在考慮是否要利用兩個多世紀前頒布的《反叛亂法》,來壓制那些阻止他派出國民兵部隊的地方州官員。

川普說:「我們有《反叛亂法》是有其重要原因。如果有人被殺,法院阻止我們,或者州長或市長阻止我們,我當然會這樣做。」

《反叛亂法》賦予總統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動用軍隊平息騷亂,但是這只在極端情況下會祭出,而且在美國歷史上,都是美國總統順應州長的主動要求。比如上一次法律被動用,是1992年洛杉磯騷亂期間,當時的總統是老布希(Bush Senior)。

如果川普真的動用這項法律,意味著川普執意把軍隊派駐到民主黨執政城市。這也將是美國總統權力的重大擴張,很可能是使聯邦制的分權政體,愈發傾向中央集權制。

上週,川普在對高級軍事指揮官的演講中,還有一段頗嚇人的建議,他說「美國城市可以擔任美軍部隊的訓練場。」

先前,他已派出國民兵到洛杉磯、華盛頓特區,之後下令向美國第三大城市-伊利諾州的芝加哥,以及奧勒岡州的波特蘭派出國兵兵部隊。儘管遭到民主黨市長和州長的堅決反對,但是川普仍然下達上述命令。

川普的理由都同一套「城市治安崩潰、到處犯罪」,但是據當地官員稱,治安不的說法完全是川普的誇大之詞;這兩座城市的暴力犯罪率都沒有特別嚴重,今年還已較往年大幅下降。

現在,地方政府發起法律戰,伊利諾州和芝加哥市週一起訴川普政府,希望地方法院能阻止國民兵前往芝加哥的命令。在法庭聽證會上,司法部律師告訴一名聯邦法官,數百名國民兵部隊已經在前往伊利諾州的途中。

法官艾普麗爾佩里 (April Perry) 允許出發的部隊「暫時繼續前進」,但命令美國政府要在周三之前提出回應。

另外,奧勒岡州一名聯邦法官。週日下令阻止政府派遣國民兵部隊前往波特蘭,是地方政府法律戰的一項勝利。

國民兵也叫國民警衛隊,是駐紮在各州的民兵部隊,通常聽命於各州州長,並經常被派去應對天災。聯邦法律的《民兵法》(Posse Comitus Act)規定了國民兵的權限,通常不能進安治安任務,但是《反叛亂法》是例外。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7 01:31:36 发表
日经新闻星期天(10月5日)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即将于10月公布的国家防务报告,可能预示美国防务优先事项将出现重大转变。

五角大楼已在8月底完成新战略草案,目前正于政府内部传阅。草案据称将把保卫美国本土置于优先地位,而非聚焦对抗北京和莫斯科等主要对手。这与2018年版本设定的优先次序正好相反,可能削弱美国在欧洲和印太地区的安全承诺。

分析员指出,自特朗普今年1月上台以来,美国就更加重视本土安全,增加边境经费,动用国民警卫队与海军陆战队在国内执行任务,新版的国家防务报告预计将正式确立这一转变。

——
老特,你这样会让粉丝们失望的,他们可是期待你“击垮中国”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4 17:40:43 发表
亚洲新闻,看看你主人美利坚公司,不行啊

沈泽玮:中国“大豆牌”打中美国七寸

特朗普本周发帖,抱怨中国为了谈判而不买美国大豆。按特式笔法,重要的事,他用感叹号和英文字母大写。

三句加重语气的句子是:“我绝不辜负我们的农民!”“我爱我们的爱国者,每一位农民都是真正的爱国者!” “让大豆和其他农作物再次伟大!” 特朗普还把中国不买美国大豆问题归咎于前任拜登,并承诺将利用加征关税的收入帮助农民。

上述为安抚农业州支持者、稳住共和党票仓的贴文看似诚意满满,但同时也犯了谈判大忌——在上谈判桌之前显得焦虑。

特朗普称,四个星期之后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并明确大豆将是“主要讨论议题”。他在8月间也曾发帖,呼吁北京迅速将美国大豆订单量增加四倍,又称“中国正担心其大豆短缺”。

特朗普两次针对中美“大豆之争”发帖,一下把拜登拖下水,一下指中国缺大豆,其实都凸显他底气不足。无他,全因数字会说话。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这个原美国大豆最大买家,自今年5月以来,没有下过任何订单。去年,美国总值245亿美元(315亿新元)的大豆产出中,有125亿美元,即50%以上被中国买走。如今,这个数字已连续多月挂零。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说,去年这个时候,美国大豆近40%海外订单归中国买家,今年一个订单都没下。这是1998年有官方网上记录以来的首次。

继稀土牌之后,中国打出了大豆牌;前者不卖,后者不买。不管是不卖或不买,中国显然已做足多手准备,不仅充分利用其垄断供应链和庞大国内市场的优势,还施展合纵连横战略,转向拉丁美洲国家大量采购大豆,两次出招,都打中美国七寸。

大豆被形容为“餐桌上的千面手”,也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在特朗普1.0贸易战之前,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约三分之一;贸易战开打后,中国进口大豆市场格局大变。2018年,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份额,从上一年34.4%降至18.9%,巴西则快速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

与稀土不一样的是,“中美豆争”并非首次,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已上演过。中美最终在2020年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中国承诺在2020年和2021年购买额外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但后来因冠病疫情不了了之。

中国吸取了与特朗普第一任期交手经验,加上扩大全球南方“朋友圈”外交战略奏效,让北京更有底气应对特朗普2.0关税战。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企业已从巴西和阿根廷采购1200万吨大豆,交货期持续至今年10月。即便美国大豆比巴西大豆每吨便宜40美元,北京因贸易战而向美国进口大豆加征34%关税,也让美国大豆失去价格优势。

特朗普搬起的关税战石头,砸到了自家农民的脚。美国中西部农业州还是共和党传统票仓,随着明年国会中期选举到来,中美豆争必将升级成美国国内政治问题。中国显然看准这一点,用大豆做谈判筹码,迫使特朗普做出让步。

让特朗普政府难堪的是,财长贝森特的手机荧幕竟被美国媒体拍到。贝森特与相信是农业部长罗林斯的短信沟通内容显示,美国正计划向阿根廷提供200亿美元货币互换额度之时,阿根廷为了刺激谷物销量而取消出口税,结果中国乘机抢下大量阿根廷大豆。

特朗普与阿根廷总统米莱关系密切,特朗普出手救友却搞出冤大头,反助中国这个竞争对手掌握更多谈判筹码,如此荒诞情节,电影编剧都未必写得出。

贝森特10月2日接受美媒采访时称,特朗普和习近平本月底到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将见面,他也将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进行第五轮贸易谈判,应该会取得“相当大的突破”。

那会是什么样的突破?

6月伦敦谈判后,中国对应美国放松高科技出口管制,承诺恢复稀土出口。如果继续是小范围交易,中国有可能用包括大豆与波音飞机等采购,换取美国取消或降低因芬太尼而向中国累计加征的20%关税。

如果北京乘势在更核心问题上需求突破,中美谈判会否牵扯到最敏感的台湾议题?大陆近日多次重申反台独,西方媒体则多次报道,中国欲借贸易协议迫使特朗普正式表态反对台独,而不仅仅是不支持台独。

日本《产经新闻》本周还报道,日本智库公布最新卫星图像显示,解放军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扩建设施,除了原先模拟台湾总统府的建筑外,还新增模拟司法院的建筑,并以地下通道将两者相连,显示解放军正强化对台“斩首作战”演练能力。

特朗普政府似欠缺全盘战略考量就点燃关税战,原以为用极限施压就能让中国破防,迄今看来不仅低估对手硬扛能力,自身防线漏洞也不少,接连被中国两张牌打到痛点。就本区域安全格局而言,最引人关注的是,特朗普会否为达成与中国签署贸易协议的首要目标,而在台湾议题上做出实质性或象征性让步?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3 07:09:2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特朗普向全美军事高官作罕见政治讲话:美国正面临内部战争

(华盛顿综合电)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二在与全美军事高层的罕见大会上称,美国正面临“来自内部的战争”,并提议将美国城市作为美军部队的训练场。

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星期二(9月30日)将约800名派驻全球的美国高级将领召集到弗吉尼亚州匡蒂科(Quantico)的海军陆战队基地。外界此前对这场罕见集会抱有诸多猜测,怀疑是否有重大宣布,但特朗普最终仅发表严厉政治讲话。

特朗普说:“我告诉皮特(赫格塞斯),我们应该把这些(民主党执政)危险城市作为军队训练场。旧金山、芝加哥、纽约和洛杉矶等地极度不安全,我们会逐个整顿,这将成为在座部分人士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战争,一场来自内部的战争。”

自1月底执掌白宫以来,特朗普政府一直将打击犯罪和移民作为重要工作。他已向洛杉矶和华盛顿特区派遣军队,还下令向田纳西州孟菲斯和俄勒冈州波特兰部署部队,称这些城市是“战争区”,同时表明芝加哥是下一个目标。这些城市均由民主党主导。

9月27日,特朗普在其社媒平台Truth Social发文下令军队入驻波特兰市,镇压反对其移民政策的国内恐怖分子,并指示赫格塞斯提供一切必要的部队以保护“受战争蹂躏”的波特兰,以及任何遭受(极左翼激进势力)反法西斯主义运动(Antifa)和其他国内恐怖分子围攻的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设施。

特朗普在长达72分钟的讲话中强调边境安全和铲除“觉醒文化”等课题,并暗示会对国防采购流程和对外军售实施重大改革。他也强调自己正在“发掘美国肌肉”,并称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军队”。

他还发表“看不惯就辞职”言论,开玩笑说:“如果不认同我的观点,你们大可离场。当然,这样一来你们的军衔就没了,前途也断了,可心里会舒坦自在,对吧?因为我们本就是同一战壕的伙伴。”

赫格塞斯随后也发表45分钟讲话,痛斥“肥胖将军”现象和多元化举措,宣称要终结“意识形态垃圾”。“愚昧鲁莽的政治领袖误导航向,让我们迷了路。我们已沦为‘觉醒部’,但这一切都会终结。”

赫格塞斯讲话时在台上不断踱步,走来走去。他宣布军队所有体能测试将仅采用男性标准,并强调要注重仪容规范。他还发表与特朗普相似的言论,敦促不认同他主张的军官“体面请辞”。

自上任以来,赫格塞斯已解雇多名高级军官。他说:“要改变一种文化,却让那些曾参与塑造,甚至从中获益的人留任,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国军队应保持政治中立,民主党人普遍谴责星期二的集会,指责此举意在将党派政治渗透到军队体系。也有批评者认为,从全球美军基地调集数百名高级将领,不仅成本高,还存在作战安全风险。

特朗普确实是“天选之人”,不过不是华人川粉想的那种,而是带美国走向衰弱、是中国需要的“天选之人”
 
回复  支持[2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3 06:29:4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良十四不点名批特朗普

2025年10月1日至3日,在罗马郊区的宗座夏宫冈多福堡(Castel Gandolfo)举行由梵蒂冈主办的“为气候正义重燃希望”(Raising Hope for Climate Justice)会议,聚集环境界人士、原住民代表、教会领袖及民间社会人士约千余人。会上,教宗良十四世发表了一场关于生态使命和气候行动的主旨讲话,重申梵蒂冈及整个天主教会在全球气候危机中的责任与努力。

在讲话中,教宗良十四世严肃指出,拒绝或嘲笑全球变暖、否认气候变化科学的人,对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深的贫困和脆弱群体造成不公。他强调,不可将关怀地球和关怀贫弱视为政治议题或短暂的潮流,而应视为基督徒的信仰责任和道德召唤。他援引其前任教宗方济各颁布的通谕《愿你受赞颂》(Laudato Si’)的教导,并呼吁大会与公众继续督促各国政府采取更严格的环境标准。

作为“匿名者Q”的精神领袖,特朗普是世界上另一位“教皇”,而他自己也这么认为。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3 06:21:26 发表
良十四不点名批特朗普

2025年10月1日至3日,在罗马郊区的宗座夏宫冈多福堡(Castel Gandolfo)举行由梵蒂冈主办的“为气候正义重燃希望”(Raising Hope for Climate Justice)会议,聚集环境界人士、原住民代表、教会领袖及民间社会人士约千余人。会上,教宗良十四世发表了一场关于生态使命和气候行动的主旨讲话,重申梵蒂冈及整个天主教会在全球气候危机中的责任与努力。

在讲话中,教宗良十四世严肃指出,拒绝或嘲笑全球变暖、否认气候变化科学的人,对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深的贫困和脆弱群体造成不公。他强调,不可将关怀地球和关怀贫弱视为政治议题或短暂的潮流,而应视为基督徒的信仰责任和道德召唤。他援引其前任教宗方济各颁布的通谕《愿你受赞颂》(Laudato Si’)的教导,并呼吁大会与公众继续督促各国政府采取更严格的环境标准。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3 06:09:28 发表
伍国:美国大学校园右倾化更值得深思

笔者一向认为,美国大学的左倾化长期被夸大。一些媒体不断渲染美国大学如何狂热地聚焦性别多元,促进觉醒文化,批判反思美国历史,以阶级、性别、种族作为分析框架,研究文学作品和社会议题,并导致大学生患上“左派幼稚病”,华裔孩子则与热衷于捍卫保守主义的美国第一代华裔移民,即这些孩子的父母,产生严重代沟云云。

笔者既是美国第一代亚裔移民的一员,又是为人父母者,在美国把孩子从出生带到18岁进入大学,同时每天在教学一线接触形形色色的美国学生,从中透视美国社会。因此可以说,结合自我反思和真实生活的观察,可能超过一些生活在美国却未真正接触美国人和美国校园生活,但受到特定立场影响的华裔观察者。

美国大学的左倾倾向首先源自知识分子挑战体制的批判本能。美国体制的本质就是市场至上的资本主义,在宗教自由名义下,主流精神世界事实上被一神教及各种变体统治,这一切又在政治领域寻求并实施政策和法律对大资本和利益集团的保护——正是这一点,解释了美国的医疗保险公司即使在市场竞争外壳下,也能实行集体垄断,导致受害人诉诸极端手段(编按:指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赖恩·汤普森在纽约遭遇枪击事件)并轰动全球,也解释美国处理和生产鸡肉制品的巨头公司泰森(Tyson),即使被英国主流媒体以确凿证据,揭露严重污染美国水质并导致癌症,也同样岿然不动的事实。

在这情形下,大学作为鼓励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场所,由读书人对大资本进行批判,与宗教势力保持距离,并追求历史解释的多元化、性别认同的多元化、种族平权,在笔者看来实在正常不过。如果大学都成为垄断资本、主流宗教、主流族群和性别的代言人,那才是美国高等教育真正的悲哀。

从未见过思想疯狂偏执极左分子
更何况,大学校园内本身有很多基于行业自律的规则。美国的大学教授被校规明文禁止在课堂上传播个人政治观点,也不能传播个人不成熟的研究成果,课堂教学重在介绍学生阅读多视角的观点,而且讲究证据。历史教学则反复强调史学研究本质上是一个多元阐释过程,不同学者对同一历史过程有基于史料的不同诠释。这样的教学目的,是鼓励多元思维,并适当顾及被过于强势的掌权者忽视和遮蔽的弱势者声音。这些声音如果还有一席之地,也确实是借助对多元和包容的制度支持,以及在学术上对阶级、性别、种族议题的关注。这些质疑基本上都是温和理性的。在笔者20多年美国高校求学教学的经历中,不论在自己的教授、同事还是学生中,从来没有见过称得上思想疯狂偏执的极左分子。

甚至可以肯定地说,笔者在近20年对中国历史教学和研究指导的过程中,一直发现对中国持同情、共情、理解、能进行高质量研究,并对美国自身持有适度批判的偏左翼美国学生,基本上都是聪明、富于思考、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而对中国怀有莫名仇恨、思想偏激的偏右翼保守学生,都是学习和思考能力不高,而且素质存疑的学生。

在笔者的学校,上学期就出现一名热衷于右翼政治的白人男生。他担任美国转折点这个宣传右翼保守主义价值观的组织在我校的分部主席。他在高中阶段就热衷于保守政治,进了大学更加积极介入这类活动,但很快就因为和学校的冲突上了电视新闻。据媒体报道,他认为我校过于自由派,而且很多同学对他进行辱骂攻击,导致他宣称要转学。假如仅看这些经历,可能容易得出校园左翼压迫校园右翼的陈腔滥调般的印象。

然而,由于这名学生正好在笔者一个班上,笔者可以说,整整一学期见证他如何一次次旷课而且不断谎话连篇——声称胃出血却从来拿不出证据。

9月,校园里几十名保守派学生举行纪念查理·科克的烛光晚会。从学生主办的校报中,笔者又发现一名白人男生是活动组织者。这名学生也上过笔者的课,目前还被分配由笔者指导对冷战期间美苏经济关系的毕业论文。这名历史和经济双专业学生,不仅在有关中国历史的课上表现平庸,在自己选择的冷战期间美苏经济关系论题下,所搜集的一手二手资料数量,和笔者此前指导过的美国学生也相差甚远,极为单薄。但这名学生自认论点是“新颖”的:苏联的崩溃不仅仅源自内部,而是必须归结于美国的催化剂作用,因为美国在经贸、金融、石油出口几个战场上采取正确的策略,成功加剧苏联的后期经济颓势。

据笔者所知,中美主流学界基本上都已认定,苏联崩塌的主因还是内部的种种因素,加上戈尔巴乔夫的个人选择,这一点已难以被驳倒。至于美国在前述几个领域的“贡献”,早就不是新鲜事。一项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甚至被美国一些严肃的冷战学者认为,是过度主观和过度夸大里根政权的作用,论述的严谨性也不够。这名学生之所以抓住这点做文章,还是因为虽然热衷现实政治,但学术功力严重不足,也或许缺乏兴趣和尊重,因为他计划书的技术错误和疏漏比比皆是。

真正值得指出的是,自由派大学教授只是以个人身份提示学生进行多元化思维,考虑美国以外的其他文化和社会,考虑美国国内的多元文化和关注弱势,从未组织起来,而保守派学生却是以组织方式在推进议程。然而,正如笔者多年教学发现的,热衷于保守政治的美国大学生,绝不是校园里性情温和、善于思考的真正聪明优异那些,而恰恰是激进浮躁、学业不佳、诚信存疑,或许更加焦躁的那些——这是更加令人担忧的。

(作者是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回复  支持[0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2 04:21:20 发表
中国成为安第斯共同体观察员国

中国正式成为安第斯共同体观察员国。

据新华社报道,第31次安第斯共同体(简称安共体)外长理事会例行会议星期二(9月30日)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举行。会议表决一致通过决议,正式接纳中国为组织观察员国。

各成员国代表说,中国在国际社会和全球治理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成为安共体观察员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期待以此促进双方合作,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安共体成立于1969年,是拉美地区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总部设在秘鲁首都利马,现有四个正式成员国,分别为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

——
这场博弈将重塑亚太安全格局。中国通过十年在拉美千亿美元基建投资,已为潜在军事合作奠定基础。单边威慑时代正在终结,对等反制成为新规则。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2 03:30:58 发表
特朗普向全美军事高官作罕见政治讲话:美国正面临内部战争

(华盛顿综合电)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二在与全美军事高层的罕见大会上称,美国正面临“来自内部的战争”,并提议将美国城市作为美军部队的训练场。

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星期二(9月30日)将约800名派驻全球的美国高级将领召集到弗吉尼亚州匡蒂科(Quantico)的海军陆战队基地。外界此前对这场罕见集会抱有诸多猜测,怀疑是否有重大宣布,但特朗普最终仅发表严厉政治讲话。

特朗普说:“我告诉皮特(赫格塞斯),我们应该把这些(民主党执政)危险城市作为军队训练场。旧金山、芝加哥、纽约和洛杉矶等地极度不安全,我们会逐个整顿,这将成为在座部分人士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战争,一场来自内部的战争。”

自1月底执掌白宫以来,特朗普政府一直将打击犯罪和移民作为重要工作。他已向洛杉矶和华盛顿特区派遣军队,还下令向田纳西州孟菲斯和俄勒冈州波特兰部署部队,称这些城市是“战争区”,同时表明芝加哥是下一个目标。这些城市均由民主党主导。

9月27日,特朗普在其社媒平台Truth Social发文下令军队入驻波特兰市,镇压反对其移民政策的国内恐怖分子,并指示赫格塞斯提供一切必要的部队以保护“受战争蹂躏”的波特兰,以及任何遭受(极左翼激进势力)反法西斯主义运动(Antifa)和其他国内恐怖分子围攻的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设施。

特朗普在长达72分钟的讲话中强调边境安全和铲除“觉醒文化”等课题,并暗示会对国防采购流程和对外军售实施重大改革。他也强调自己正在“发掘美国肌肉”,并称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军队”。

他还发表“看不惯就辞职”言论,开玩笑说:“如果不认同我的观点,你们大可离场。当然,这样一来你们的军衔就没了,前途也断了,可心里会舒坦自在,对吧?因为我们本就是同一战壕的伙伴。”

赫格塞斯随后也发表45分钟讲话,痛斥“肥胖将军”现象和多元化举措,宣称要终结“意识形态垃圾”。“愚昧鲁莽的政治领袖误导航向,让我们迷了路。我们已沦为‘觉醒部’,但这一切都会终结。”

赫格塞斯讲话时在台上不断踱步,走来走去。他宣布军队所有体能测试将仅采用男性标准,并强调要注重仪容规范。他还发表与特朗普相似的言论,敦促不认同他主张的军官“体面请辞”。

自上任以来,赫格塞斯已解雇多名高级军官。他说:“要改变一种文化,却让那些曾参与塑造,甚至从中获益的人留任,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国军队应保持政治中立,民主党人普遍谴责星期二的集会,指责此举意在将党派政治渗透到军队体系。也有批评者认为,从全球美军基地调集数百名高级将领,不仅成本高,还存在作战安全风险。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1 07:22:26 发表
美媒:中国火箭军库存四年增近50%至3500枚导弹

(华盛顿讯)美国五角大楼估计,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核导弹和常规导弹的库存,四年内增加了将近50%,达到大约3500枚导弹。

据《纽约时报》星期一(9月29日)报道,目前不清楚有多少枚导弹部署在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并以台湾为目标。但卫星图像显示,近年来大陆建造了全新和更大的基地,还建了更多发射台。

这些基地部署的导弹也越来越先进,例如机动性更强、更难拦截的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以及大陆网友昵称“关岛快车”的东风-26。研究人员指东风-26能够打击关岛的美军基地。

大陆军队一直在东部沿海地区练习发射导弹,地点包括农田、僻静的山谷、高速公路附近,以及一些直接面对台湾的沿海露头地带。

华盛顿智库学者卡瓦纳(Jennifer Kavanagh)分析,导弹“是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任何形式军事胁迫行动的起点”。

卡瓦纳认为,对大陆而言,拥有大量导弹也是一种政治信号,“向台湾表明反抗毫无意义,同时告诉美国:‘你无法干预’。”

尽管贪腐丑闻和领导层动荡近年来影响了火箭军,中共总书记兼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去年在安徽省视察火箭军611旅时,仍表达了对火箭军的支持,还要求部队“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

卫星图像也显示,611旅的基地面积近年来已扩大了一倍。一些专家认为,新增的部分可能至少包括一个内有发射台和用于模拟作战的假隧道。

华盛顿智库CNA研究员伊普勒斯(Decker Eveleth)仔细查看了有关卫星图像后说:“这是一个庞大的设施,一个基本上能进行各种作战演习且功能齐全的训练设施。”

位于江西省的另一支火箭军部队616旅,目前正在为部署东风-17导弹做准备,而611旅则在部署东风-26导弹。五角大楼估计,火箭军拥有约500枚东风-26导弹。
 
回复  支持[2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10-01 07:20:26 发表
美报告:中国扩充商用渡轮船队 为攻台做准备

(堪培拉讯)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取得的美国机密报告显示,中国正在迅速扩充商用渡轮船队,为入侵台湾做准备。

这份报告由美国国防情报局在今年早些时候撰写。报告称,中国的大型远洋渡轮已改装,可搭载战车,并参与两栖作战。单是在2022年,五眼联盟就监测到有约30艘中国商用渡轮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演习。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一份报告称,中国计划在2023年至2026年间,建造76艘大型渡轮供内用,且有证据表明,中国军方打算用这些可让车辆直接开上开下的滚装渡轮( roll on – roll off,简称ro-ro)来支持军事行动。

早前的卫星情报显示,这些渡轮在中国沿海一系列新建的登陆码头使用,并在军事演习中,用于部署两栖部队。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指出,从登陆码头的长度和装卸门位置来看,似乎专门为中国滚装渡轮设计,以便渡轮把货物和人员转移上岸。卫星图像显示,中国造船厂也在建造更多这类登陆码头。

美国情报机构相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下令军方在2027年前为攻台做好准备。准备工作的一大障碍是,中国在滩头阵地部署大量士兵和物资的能力,但如今这似乎已不是问题。

台湾驻澳代表徐佑典向ABC确认,台湾政府把这些船视为中国对台“扩张意图”的一部分。他说:“我们还看到越来越多的灰色地带战术……旨在削弱台湾的民主和社会,例如网络攻击。民用船只或其他海上双重用途设施也是中国战略的一部分。”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网络、技术与安全主任詹姆斯·科雷拉(James Corera)告诉ABC:“毫无疑问,中国正在建设与准备入侵台湾有关的能力……这些渡轮已纳入解放军的训练,展现了习近平主席军民融合战略取得的显著进展。它们可在战时合法动员,运输能力远超专用的两栖舰艇。”

科雷拉也指出,渡轮和登陆码头是“后勤倍增器”,作用有限,真正令人关注的是中国军队的训练节奏,以及航母和火箭部队。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则认为,美国夸大了中国的意图。“我认为中国强化海军的理由很简单,是因为美国的军事威胁。”

科雷拉和胡波都没有看到美国的报告内容。胡波说,这样的报告反映了美国的军国主义思维,并且是对中国的一种威胁。

中国商用渡轮船队的规模与潜在军事用途,给美国军事策划者带来了战略上的难题。美国国防情报局的报告总结认为,在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由中国军方运作的商用渡轮可成为合法的军事目标;这意味着,即使船上载有平民船员,美军也可能会击沉这些渡轮。

胡波预计:“如果美国试图在台湾危机中摧毁中国船只,将面临中方非常严厉的反制措施。”
 
回复  支持[0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22 16:12:4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Chad Sbragia),星期三(9月17日)在北京香山论坛对话上说,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上周有关“不寻求与中国冲突”的说法,标志着美国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特朗普政府正寻求与中国“共存”之道。

施灿德在场边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强调,眼下唯一重要的是:中美不要开战,否则世界不复存在。

与施灿德同台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则回应,如果美国能在台湾问题上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将极有利于中美实现和平共存。

北京香山论坛星期三至星期五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星期四举行开幕式。

在中美刚结束马德里回合经贸谈判、两国领导人即将通话大背景下, 施灿德与吴心伯围绕“大国正确相处之道”主题展开对话,座无虚席。

在主持人提问后,施灿德发言时首先指出,赫格塞斯上周与中国防长董军通话时提出,“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也不寻求中国政权更迭或扼杀中国”的说法,“独特且史无前例”。他认为,这“标志着美国政策的重大转变”,特朗普政府正寻求与中国共存之道。

——
但亚洲新闻仍在寻求“推翻共产党”,反华人士只有郁郁而终这个结局。

美众议员代表团罕见访华 称两国须寻求和平共处之道

中美就TikTok等问题达成基本协议之际,一支美国国会众议员代表团罕见访华,并表示中美两国需要找到一条在世界上和平共处的道路,以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综合新华社、彭博社的报道,由美国民主党议员、美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前主席史密斯(Adam Smith)率领的跨党派议员代表团,星期天(9月21日)抵达北京,这是六年首次有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当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史密斯一行。

彭博社报道称,李强称此访为一次“破冰之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

据中国官方文告,李强表示,中美应当做携手发展的伙伴,真诚相待、相互赋能、彼此成就。中方愿同美方本着平等、尊重、互惠的精神,通过沟通解决各自关切。希望美国国会为两国友好和共同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史密斯对李强的讲话表示欢迎,并表示两国需要找到一条在世界上和平共处的道路。他表示,中美双方都承认,还需要努力加强双边关系。他说:“我们确实有分歧,而且分歧还会继续存在。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并确保我们找到和平处理这些问题的途径,开放的对话至关重要。”

史密斯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同李强的会谈中,美国代表团提出了芬太尼、核扩散以及人工智能和其他新技术的和平发展等问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五(19日)刚通电话,特朗普会后称,双方批准了短视频平台TikTok在美运营协议。

此次访华的美国代表还包括:来自华盛顿州的共和党人、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鲍姆加特纳(Michael Baumgartner),来自加州的民主党人、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坎纳(Ro Khanna),以及宾夕法尼亚州民主党人、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委员成员霍拉汉(Chrissy Houlahan)。

上一次有美国众议院议员访华是在2019年。2023年10月,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曾率领跨党派参议员代表团访问中国。
 
回复  支持[1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18 06:11:08 发表
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Chad Sbragia),星期三(9月17日)在北京香山论坛对话上说,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上周有关“不寻求与中国冲突”的说法,标志着美国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特朗普政府正寻求与中国“共存”之道。

施灿德在场边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强调,眼下唯一重要的是:中美不要开战,否则世界不复存在。

与施灿德同台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则回应,如果美国能在台湾问题上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将极有利于中美实现和平共存。

北京香山论坛星期三至星期五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星期四举行开幕式。

在中美刚结束马德里回合经贸谈判、两国领导人即将通话大背景下, 施灿德与吴心伯围绕“大国正确相处之道”主题展开对话,座无虚席。

在主持人提问后,施灿德发言时首先指出,赫格塞斯上周与中国防长董军通话时提出,“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也不寻求中国政权更迭或扼杀中国”的说法,“独特且史无前例”。他认为,这“标志着美国政策的重大转变”,特朗普政府正寻求与中国共存之道。

——
但亚洲新闻仍在寻求“推翻共产党”,反华人士只有郁郁而终这个结局。
 
回复  支持[2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17 02:00:46 发表
联合国调查:以色列犯下种族灭绝 国际法院审理压力加剧

联合国调查委员会星期二(9月16日)发布结论,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实施了种族灭绝,并点名包括总理内坦亚胡在内的多名以色列高官曾发表煽动性言论。

路透社报道,委员会在一份长达72页的法律分析中指出,大规模杀戮、阻断人道救援、强迫流离失所,以及摧毁一所生育诊所等行为,都显示出种族灭绝的特征。这一认定与多个人权组织此前的结论一致。

委员会负责人、前国际刑事法院法官皮莱(Navi Pillay)直言:“加沙正在发生种族灭绝。”她强调:“这些暴行的责任在于以色列最高层,他们近两年来系统性地推动了一场以摧毁加沙巴勒斯坦人为目标的种族灭绝行动。”

以色列拒绝与调查委员会合作。以方驻日内瓦常驻代表团则在声明中批评,该委员会“长期抱持政治偏见,针对以色列”。

尽管该委员会为独立机构,其结论并不等同于联合国官方立场,但这一报告被视为迄今联合国体系内最为严厉的认定。联合国本身尚未使用“种族灭绝”一词,但正承受愈来愈大的外界压力。

目前,以色列正因涉嫌种族灭绝在海牙国际法院应诉。以色列否认所有相关指控,并强调其军事行动是出于自卫,起因是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的袭击,当时造成1200人死亡、251人被劫为人质。

根据1948年《联合国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若实施以下五类行为中的至少一项,并具有“摧毁全部或部分民族、族群、种族或宗教团体”的意图,即可构成种族灭绝。

委员会认定,以色列已触犯其中四项:即杀害、造成严重身体或精神伤害、蓄意施加足以导致群体毁灭的生活条件,以及实施阻止生育的措施。

报告所依据的证据包括受害者与目击者访谈、医生证词、经验证的开源材料,以及自冲突爆发以来的卫星图像分析。据加沙当地当局统计,近两年来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6.4万人死亡,部分地区甚至陷入饥荒。

委员会还认定,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等官员的言论“直接反映了种族灭绝意图”。包括内坦亚胡在2023年11月写给士兵的一封信,他将加沙军事行动比作《希伯来圣经》中所谓的“一场彻底歼灭的圣战”。

报告同时点名以色列总统赫尔佐克和前国防部长加兰特。

来自南非的皮莱曾担任联合国卢旺达问题法庭庭长。她指出,当前局势与1994年导致逾百万卢旺达人被屠杀的种族灭绝“极为相似”。“当你把受害者去人性化,称他们是动物时,杀戮就会变得毫无负罪感。”

皮莱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报告,能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事实。”她将在今年11月退休。

——
以色列总理引用圣经,很好,证明了本先知的话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15 03:00:28 发表
澳门立法会选举投票率超五成 学者:民主派无法入闸影响不大

澳门星期天(9月14日)举行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后的首次立法会选举。在特区政府全方位的宣传动员下,这场选举虽然没有民主派参与,直选投票率仍然超过五成,较上届大幅增加。

澳门本届立法会选举约有32万名选民。由于上届立法会选举投票率写下澳门回归中国以来的新低,特区政府这次严阵以待,在投票日提供多项交通便利措施,包括公共巴士和轻轨全日免费乘搭,也设有五条点对点免费接驳巴士专线,其中四条专线连接口岸,方便选民投票。

据澳门广播电台报道,有选民星期天乘搭轻轨到凼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投票,满意当局的安排。也有选民称进入票站后,只用一、两分钟便完成投票。

本届选举除了候选人纷纷“告急”催票,上至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下至公共部门、企业、学校,在过去一个月也一起发力,促请选民投票。

岑浩辉早前曾致函3万名澳门公务员,指出作为特区管治团队的一员,公务员应积极响应立法会选举管理委员会的号召,认真履行投票的义务,并推动亲朋好友前往投票。他上周二又再呼吁全体公务员履职尽责,踊跃投票选出自己在立法会的代表。

岑浩辉星期天上午投票后形容,整个投票过程简洁有序、指示明确,所有票站运作畅顺。这是完善澳门立法会选举法后首场选举,他呼吁逾32.8万名合资格选民善用手上一票。

不过,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吴国昌上周五称,特区政府要求他在立法会选举前离开澳门,但可于10天后回澳。他称,“届时希(望)可以无障碍与弟兄重聚,各位珍重。”

另一民主派前议员区锦新,则在7月底被澳门司法警察局以《维护国家安全法》“勾结外国势力罪”拘捕,至今仍被羁押。欧盟其后谴责澳门政府以国安法拘捕葡籍公民。

截至星期天晚上10时30分,在32万8506名选民中,有17万5272名选民投票,直选投票率为53.35%,较上届总投票率42.38%高出10.97个百分点。

澳门立法会由33名议员组成,其中14席直接选举产生、12席间接选举产生,其余七席由行政长官委任。今年是澳门1999年回归中国后举行的第八届立法会选举。

四年前,澳门选管会取消了21人参选资格,清空所有民主派候选人,结果投票率跌至42.38%,较2017年相比下降约15%。

到了今年,再有12人未能通过澳门当局的国安审查,被禁止参选,包括唯一中间派、现任直选议员林宇滔。本届选举最后只有六组参选,争夺14个直选席位,参选组数创历届新低。所有组别均来自老牌参选社团。

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澳门民主派的支持者不多,这次民主派人士无法入闸参选,对整体投票率影响不大。相反,澳门选民更关注政府的管治水平,“这次立法会选举刚好是新一届政府执政,不再是以前的由本地家族做特首,反映澳门居民大致认同这种管治模式。”

他表示,澳门人对政治的诉求一向不大,新一届立法会议员上任后,应该推动政府发展经济多元化,尤其是关注基层劳工的利益和诉求。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15 02:58:00 发表
葡总理访澳门 积极评价一国两制在澳实践

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在与澳门特首岑浩辉会面时,积极评价“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也支持澳门在中国同葡语国家和葡共体合作方面发挥桥樑纽带作用。

据澳门新闻局消息,岑浩星期三(9月10日)上午在政府总部与蒙特内格罗会面,双方围绕中葡两国在不断巩固和增进友好关系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挥澳门独特桥樑作用,以及持续加强澳葡交流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

岑浩辉说,在澳门发展进程中,澳门政府始终重视保护和尊重在澳葡裔居民的权益、习俗和文化传统,并积极推动葡语教学和推广。

蒙特内格罗赞赏澳门保护包括葡萄牙在内的多元文化,希望通过“澳葡联合委员会”深化澳葡各领域合作,也相信澳门在新一届政府带领下将取得更大发展。他期待岑浩辉适时到葡萄牙访问。

据澳门平台报道,岑浩辉原定9月16日至23日访问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行程确定延期。目前尚不清楚岑浩辉推迟访葡的原因,也仍未确定新的出访日期。岑浩辉这次外访原计划前往里斯本与马德里,将是他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首次正式外访。

事实上,岑浩辉访葡计划原定今年上半年进行,但因葡萄牙提前举行大选及政府换届而推迟。

据葡新社报道,蒙特内格罗承认在与岑浩辉会面时,并未讨论区锦新案件。他表示,有些事件需要谨慎低调,上述案件正是其中之一,但重申会继续跟进。

澳门政府7月31日首次根据国家安全法律,拘捕民主派前立法会议员区锦新,指他长期勾结境外敌对势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

另据葡新报报道,蒙特内格罗在9月8日至12日对中国和日本进行为期五天的正式访问,期间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面,并在日本与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行程还包括访问澳门特区。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15 02:50:13 发表
姜贵瑛:美国用铁链捆住同盟互信

9月4日,美国佐治亚州现代汽车—LG能源解决方案合资电池工厂施工现场,300多名韩国技术人员被铁链束缚押走的画面曝光,震惊韩国社会。对于一个与美国结盟逾70年、并列七大贸易伙伴之一的国家而言,这种粗暴执法不仅是司法事件,更是对互信的撕裂。

一名美国记者直言:“现代汽车是韩国经济的象征。这就像韩国突袭通用汽车(GM)工厂,逮捕300名美国人一样。若真的发生,美国会作何反应?”这句话,道出了事件非比寻常的严重性质。

被拘押的316名韩籍与14名其他国籍员工,多持B-1商务签证赴美参与设备调试,却在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的突袭行动中,被送往福克斯顿的拘留中心。9月12日,他们在被关押八天后返国,但韩国政府与业界的愤怒并未消退。事实上,这起事件早已超出移民执法的范畴,牵动的外交、安保与产业战略的多重漩涡。

劳动力断层现象普遍 美制造业复兴艰难
舆论普遍认为,美国“缺工”才是风波的深层根源。前总统拜登的政府虽以《2022年降低通胀法》提供巨额补贴,当地政府也承诺“一站式服务”,但高昂的人工成本、断裂的制造经验与不稳定的劳动力供给,让外资工厂步步维艰。

一名韩企负责人无奈地说:“一线工人不必是专家,但起码要守纪律、不沾毒品。”另一名管理层更直言:“在精密设备面前,美国当地员工连基本概念都不熟悉。”

这种劳动力断层并非个案,而是普遍现象。无论电池厂还是半导体厂,韩国企业在美国的现场管理者都面临同样困境——高成本、低技能、不稳定,尤其是“用工不稳定”成为致命难题。

韩企纷纷透露,只要隔壁厂传出加薪消息,第二天就可能出现大面积缺勤。对许多美国年轻人而言,在半导体“无尘室”工作几乎不可想象,他们更愿意在餐饮业打工,靠小费换取灵活自由。于是,部分韩企不得不在越南移民聚居区建厂,或将“工厂周边工科大学数量”作为选址标准,以维持人力稳定。

这并非韩国独有。据美媒Axios披露,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的3000多名工人中,有一半来自台湾。跨国企业的集体困境,凸显美国制造业复兴的艰难。

Z世代仅14%愿意进入工厂 关键技术签证制度长期缺位
美国富国银行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已从1979年的2000万跌至如今的1280万,仅今年8月就减少1万2000个岗位。要重返昔日荣景,需要3万亿美元(约3.85万亿新元)投资和庞大人力。然而现实是,美国Z世代年轻人中,仅14%愿意进入工厂。富国银行的结论耐人寻味:“以关税驱动的制造业回流,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偏偏在这场“战斗”中,韩国却在7月30日韩美首脑会谈上,同意以3500亿美元投资换取15%的关税减让。表面是成果,实则“空心交易”:补助有期限,建厂被催促,而关键的技术签证制度却长期缺位。韩企只能依赖B-1出差签证勉强维系,最终换来的却是300多名工人被铁链捆绑的屈辱场景。

对韩国而言,被捆住的不只是劳工,更是同盟互信。有人感叹:韩美首脑8月25日握手言欢,不到一周,美方却在背后插刀。这样的举动,无论如何解释,都难以服众。没有制度保障与人力通道的投资,终究只是空心支票。若韩国在盟友关系中无法守住尊严与安全,再多投入,也可能沦为一场“铁链交易”。

真正须要捆住的,不是劳工,而是失衡的同盟逻辑。

——
韩国不会真以为自己是美国的朋友吧

习近平曾当面教训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外媒评价:这显示,除了美国总统和俄罗斯总统,其他国家领导人都不在习近平眼里,都是可以教训的。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12 07:38:40 发表
中国海军星期三(9月12日)通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赴南中国海相关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

官媒新华社引述海军新闻发言人冷国伟海军大校当天介绍,这次组织福建舰跨区试验训练,是航母建造过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

此前,上海海事局星期一(9月8日)发出通知,宣布星期三(10日)对上海长江口深水航道实施交通管制,引发外界猜测福建舰可能再次出港,进行第九次海试。

尽管这或许是福建舰入列前最后一次海试,但军事专家指出,航母正式服役后仍需经过较长时间的技术和战术训练,才能全面发挥作战能力,正常情况下至少还需两至三年。

福建舰2022年6月下水,至今已完成八次海试。今年5月进行第八次海试前,上海海事局也曾发出类似通知。

中国官媒近期频密为福建舰造势。央视军事频道8月初在一部纪录片中,披露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试验进展,并称福建舰入列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央视军事”微博账号8月23日发布抗战胜利相关视频聚焦福建舰,把它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军旗舰对照,引发舆论猜测福建舰可能在9月份的抗战纪念日入列。
 
回复  支持[2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11 17:25:55 发表
中国在黄岩岛建自然保护区 学者:以法律巩固主权

学者认为,北京此举不仅是回应外界此前指责它破坏南中国海生态环境,也透过法律手段进一步巩固对黄岩岛海域的主权。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8 18:54:01 发表
李慧琼称阅兵展现国家自信 倡加强港青近代史教育

中国星期三(9月3日)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赴京出席阅兵式的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慧琼说,阅兵展现强国应有的自信及民族凝聚力,香港未来应加强近代史教育,让青年明白“弱国被人欺负”的定律,支持国家发展强国建设。

综合香港明报、星岛日报报道,李慧琼星期六(6日)在电台节目《政经星期六》中说,此次阅兵规模相比10年前更庞大和庄严,军事力量明显提升,反映国家实力不断进步,为国家军备发展及民族凝聚力持续提升而感动。

身兼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小组组长的李慧琼坦言,在殖民地教育下成长的一代,对抗战历史的认识非常片面,须加强年轻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从中学习“弱国就被人欺负”的道理,并了解国家从“挨打”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年轻人也要学习先辈们的勇敢及爱国情怀,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她认为,香港的历史课可以有更多篇幅教授近代历史,期待有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年轻人亲历其中、更能沉浸式体验和认识历史。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在同一节目上分析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阅兵及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讲话,均反映中国正带领全球南方国家,挑战由西方主导的霸权,并推动建立更公平合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

刘兆佳称,阅兵展示不少新型武器,估计国际秩序将出现很大变化, 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平衡会作出改变,美国军事霸权将受到很大冲击。

香港特首李家超星期二(2日)率领约360人的代表团到北京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星期四(4日)返港。李家超星期三说,香港观礼人员占比相当大,充分显示中央对香港特区的重视,此次阅兵也极大提升香港市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民族自豪感。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8 12:40:54 发表
陈万诚:联合国五常同年阅兵映照世界秩序重组

2025年几乎成了“阅兵大年”。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先后排上日程:伦敦、莫斯科、华盛顿、巴黎与北京依次登场。阅兵在形式上是军容展示,在政治意义上则是国家叙事、国内动员与对外沟通的叠加。把五个常任理事国放在同一时间框架下观察,更能看出当今国际秩序的重组,与各自对安全焦虑的不同来源。

英国与法国延续欧洲传统,将历史记忆与国家仪式并置。王室与共和象征分别承担凝聚社会的功能,武备并非舞台中心,强调的是制度延续与盟友协同的信息:在大西洋共同体仍为安全基底的前提下,欧洲更重视“规则—价值”的再确认,而非硬件层面的惊艳。

莫斯科的胜利日阅兵延续苏联时代的范式。对于俄罗斯而言,二战记忆不仅是民族叙事的核心部分,更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石。红场上的坦克与导弹、老兵与青年一同出现,象征着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克里姆林宫希望通过这种庄重仪式,把卫国战争的精神转化为当下的政治资源,向国内民众强调团结与牺牲的意义。

然而,在乌克兰战事久拖未决的背景下,莫斯科的这场阅兵,意义更像是一种心理战。对外,它传递的是俄罗斯依旧拥有长期承受压力,维持战略威慑的能力;对内,则试图塑造国家依旧强大、战事可控的印象。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展示的装备已在前线表现平平,或因损耗过大而逐渐减少使用,导致阅兵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战术价值。

华盛顿为陆军建军250周年所办的阅兵则属非常规安排,重在国内层面的认同巩固与军民关系的再陈述。即便外界对演示内容褒贬不一,美国传达的仍是技术驱动、体系联动的长期方向:联合作战、跨军种协同与工业基础韧性,才是它真正的关切。

北京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是今年五常之中最具综合指向的一场。一方面,它在硬实力上集中展现中国军力的体系化跃升:从远程精确打击、综合防空反导,到无人机群、对陆海空天电网的多域联动,强调的是信息主导、传感—射手闭环与快速决策的作战逻辑;装备层面的无人化、智能化与抗干扰能力,凸显针对未来高强度对抗的备战指向。

另一方面,它在软实力上回到历史叙事本身:以“抗战胜利”命名与纪念,意在对抗近年国际场域中“终战”表述所导致的记忆淡化,将亚洲受害者共同经验重新置于显学位置。

此番阅兵亦具有鲜明的外交色彩。多国领导人到场,使长安街成为一次多边接触的平台。对于处于不同地缘处境的国家而言,参与和观礼既是礼仪,也是政策试探。北京在仪式中安排的次序、话语与议题设置,传达出“欢迎对话、强调稳定,同时保有战略定力”的信号。

把五场阅兵并置来看,分歧在所难免,但共识亦可辨识:一是对产业—科技—国防一体化的重视在上升;二是对危机沟通与风险管控的需求在加深。对亚太国家而言,如何避免安全困境的自我放大,考验各方的定力与技艺。

威慑是沟通,沟通亦是威慑;在秩序重组的过渡期,稳定本身就是一种公共产品。中国通过此次阅兵,同时展示肌肉与记忆,要点不在惊艳世界,而在向世界清晰表达:在历史与现实的两条轴线上,既不回避力量,也不放弃对话。

(作者是马来西亚数据工程师、前媒体人)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7 23:39:39 发表
质疑大罢免被攻击 英籍记者全家买单程票离台

在台英籍记者认为台湾热情理性的公共讨论空间被极端言论与政治动员取代,新闻室受到政治干预,他与家人成攻击目标,无法承受下决心离开。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曾任台湾公营英语媒体TaiwanPlus编辑部高级主管的艾永青(Ed Moon),近日发表题为《(我的)台湾大罢免》((My) Great Taiwan Recall)文章,透露已于7月底与家人买了单程票返回英国。

艾永青在台湾生活超过10年,他忆述一篇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报道遭不当撤下,他亲身感受到新闻室受到政治干预的压力,萌生离开想法。

刚过去的大罢免更让他坚定离台决心。他认为,虽然大罢免表面上与民进党切割,以“公民团体”名义操作,却仍被许多亲绿评论者全盘接受。他反问,这些所谓的“公民团体”当中,有多少其实是民进党支持者?甚至是党员?

艾永青也批评罢免潮与针对陆配的行动结合,政府虽未制定新法,却通过重新诠释既有条款来行动,与历届做法不同,缺乏正当程序。他还提到,部分推动罢免人士甚至公开研究纳粹,试图寻找“一个群体来当犹太人”。

更令他无法承受的是,仅因为他在编辑工作中力求平衡,允许少数与官方叙事不同的声音出现,他与家人成为极端分子的攻击对象。

艾永青说,在新闻专业、同事安全与家庭压力之间,已无法再支撑下去。他直言:“我不认为台湾走在正确的方向。”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7 18:42:28 发表
李佳佳:历史的目击与救赎

9月3日中午,我在电视前看完中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直播。整齐划一的方阵、呼啸而过的战机、高精尖的无人作战武器,冲击力不言而喻。浏览国际媒体评论,有解读为中俄朝伊联合抗美“秀肌肉”,也有警惕对台海乃至整个区域的武力威胁。微博上,对政治无感的普通中国网民感叹:“实力杠杠滴,才有好日子。”

关掉屏幕,我走进武吉士的电影院,观看另一个引发热议的抗战作品《南京照相馆》。出乎意料,这部讲述小人物故事的电影,带来的震撼更甚于宏大的阅兵。

影片背景是1937年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几个普通人在战乱中躲进照相馆,为了活下去,替日本摄影师冲洗照片,却意外发现并竭力传出日军暴行的铁证。两个多小时,放映厅从鸦雀无声到抽泣渐起。影片结束时,许多人和我一样,等到演职员表全部播完才缓缓起身,脸上还挂着泪痕。

叙事手法克制,没有过多渲染残忍的镜头,也没有慷慨激昂的控诉。我最难忘的,是结尾一组蒙太奇画面:昔日可爱的孩童,矍铄的老人,恩爱的夫妻,南京城平凡又幸福的烟火气,被胶片定格。镜头一转,已是铁蹄下阴阳两隔生灵涂炭的人间炼狱。

胸口涌上的,除了愤怒之外,更多却是对和平的珍惜。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极右翼声音不断抬头的世界:短短半年内,德国极右选择党大选得票第二,成为联邦议院最大反对党;日本参政党打出“日本人优先”的口号并赢得创纪录席位。在全球加速右转的晕眩下,“铭记历史”这几个字,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重要。

记得上一次被这个主题深深触动,是2017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访学时。当时,学院的国际政治学者珍妮·吉耶曼(Jeanne Guillemin)刚刚出版《隐匿的暴行:细菌战、东京审判和美日交易(Hidden Atrocities: Japanese Germ Warfare and American Obstruction of Justice at the Tokyo Trial)》。她知道我来自中国,默默在我桌面放了一本,希望我能帮这本学术著作找到更多读者。

这本书在美国学术界填补一个空白。它曝光冷战背景下极为现实的政治交易,揭示日本战争罪行为何在二战后被隐瞒:美国为了获取日本生物武器研究成果,与战犯达成秘密协议,用实验数据换取免罪,阻止国际法庭的彻查。

可惜的是,专著虽在学界引起反响,却没能走进大众视野。吉耶曼教授曾希望我能在主流媒体写一篇专栏,把这段历史推向公众。但那时(现在依然)的美国新闻几乎被总统特朗普占满,关于国际历史的冷门选题显得缺乏由头。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所说的:在西方话语体系里,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亚洲历史,常常被认为“不具备资格”。“南京大屠杀没有‘技术含量’,不特殊、不值得书写。奥斯威辛的秩序、效率、现代技术才是恐怖的,广岛长崎一颗炸弹毁掉几十万生命才是值得被铭记的。”她话中令人刺痛的现实,使我理解吉耶曼教授的孤独。

同样在波士顿那段时间,为了采访科幻小说《三体》在西方的伯乐——美籍华人作家刘宇昆,我阅读不少他的科幻作品。印象最深的是一部中短篇小说,《终结历史的人》(The Man Who Ended History: A Documentary)。

故事设定极富想象力:一位日裔女科学家发现一种“桐野粒子”,人们可以借此“观测”历史上某个片段:不是“穿越”,而是成为唯一的目击者。代价是,一旦观测过,这段历史就会随之消逝,再无法重现。换句话说,目击者既是见证者,也是摧毁历史的最后一人。

刘宇昆把这项技术用在解密日本731部队的暴行上,幸存者的后代得以“亲眼见到”当年真相。小说读来沉重,而它真正的锋刃在于隐含的提问:在一个遍布否定主义者的世界里,如果历史只能被见证一次,要如何守护真相?

刘宇昆坦言,这部作品写得痛苦。动因之一,是他读了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以及她最终因抑郁自尽的命运。他意识到,日本侵华历史往往被拒绝进入西方主流话语,甚至遭到极右翼的彻底否认。《终结历史的人》初完成时,不少编辑担心“引发争议”而不愿发表,最后只刊在一家小众杂志上,几乎无人问津。几年后刘宇昆决定公开提供免费下载,只希望更多人读到。

作为一个厌恶宏大叙事的人,我一直本能地排斥民族主义口号。但在《南京照相馆》放映厅,看到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牌匾被屠城日军粗暴涂改成“亡国之君”,泪水仍然夺眶而出。那一刻,我似乎共情戴锦华教授所说的:“每一次关于战争的讨论,都把我逼成一个民族主义者。”

也在那一刻,真正理解刘宇昆在小说初稿开头引用的那句诗——T·S·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写道的:

“没有历史的人,无法从时间获得救赎。”

(作者是《联合早报》视频编导)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5 02:49:56 发表
孫立人後人孫天平二度赴北京觀禮閱兵 感嘆「大國崛起」

據澎湃新聞報導,昨天(9月3日),以台灣代表人士、著名抗戰將領後人的身份,孫天平在北京參加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及相關紀念活動。這是他第二次參加閱兵觀禮。2015年9月3日,作為抗戰名將孫立人後人,他同樣受邀觀禮。報導稱,對所有為中國抗戰作出貢獻的人士,大陸都致以應有的崇敬。

孫天平說,九三閱兵的坦克、導彈以及自動遙控武器系統等,都遠遠超過2015年,也超過了很多其他國家的裝備,「深深感受到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震撼」。

孫立人(1900—1990),字撫民,號仲能,原籍安徽。他1914年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美預科,後赴美國普渡大學和維吉尼亞軍事學院深造;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稅警總團第二支隊司令、中國遠征軍新38師師長、新一軍軍長、陸軍總司令等職務。

作為中國遠征軍主力之一的新一軍的締造者,孫立人曾憑戰功被譽為「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二戰時期,在滇緬戰場寫下「仁安羌大捷」,並同時被當時的中美英三國元首授勳。

對於中國遠征軍特別是緬北反攻的重大歷史意義,2014年9月1日發行的《人民日報》曾如此評價:從1943年末開始,以中國駐印軍為主體,盟軍發起緬北反攻作戰。這一作戰也是盟軍在亞洲大陸的最早反攻。它不僅打通了中國與盟國間的交通線,也從戰略上給印緬戰區和太平洋地區的盟軍以巨大支持。中國遠征軍的海外作戰,大大緩解了太平洋戰場反攻的壓力,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望,有力地支援了對日作戰和東南亞人民的抗日鬥爭。

然而,戰功赫赫的孫立人此後並沒有受到重用。因兩蔣猜疑,孫立人1956年以「郭廷亮匪諜案」被軟禁33年,直至1988年才得以恢復自由。其遠征軍和新一軍多位舊部,在台灣也同樣受到連累。

孫立人有四位兒女。次子孫天平,1957生,美國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電子計算機工程碩士,美國威廉瑪麗學院工商管理碩士。他曾任台資企業漢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區域總監,目前和夥伴經營半導體設備相關項目。

報導稱,孫天平兩次受邀赴北京觀禮,帶來如下啓示:

其一,民進黨當局的恫嚇無法消解兩岸同胞的共同情感。

民進黨當局有人揚言,國民黨曾任政務官者參加大陸有關活動都會有風險,只要指標性人物去就會查辦。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就此駁斥,台灣各界代表人士來京參加抗戰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是秉持民族大義的體現,是堅持正義良知的體現,堂堂正正,無可非議。對於民進黨當局個別人公開叫囂,甘當台獨打手、幫凶,大陸將依法追責,堅決打擊。

孫天平不擔任台灣公職,但某種程度上屬於指標性人物。正如總台「海峽時評」所言,抗戰勝利80週年值得中華兒女共同紀念,台灣同胞不應也不能缺席。不僅孫天平,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以及多位台灣抗日將士的後代也參加了紀念活動。

其二,對所有為中國抗戰作出貢獻的人士,大陸都致以應有的崇敬。

蔣介石視軍隊為私產,是導致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兵敗野人山的重要因素之一。孫立人當年就拒絕執行蔣介石和杜聿明撤回國內的命令,而選擇前往印度蘭姆伽休整補充、練兵再戰。由於不屬黃埔系,新一軍始終得不到蔣介石的信任,孫立人甚至被軟禁33年。而在台灣,民進黨更不會提遠征軍和新一軍的抗戰功績,導致不少年輕人不知道這段歷史。

只有大陸方面,從不曾忘記遠征軍、新一軍,近年來僅相關影視作品就有《中國遠征軍》《我的團長我的團》《遠征遠征》等多部,一遍遍講述孫立人、戴安瀾、廖耀湘等將士的抗戰故事。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也於2014年入列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孫天平兩次受邀觀禮閱兵,也是大陸對孫立人將軍致敬之情的直接體現。

其三,孫立人將軍的諸多優良品行,至今仍然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從三國時期周瑜開始,巢湖周邊就名將輩出,孫立人是傑出代表之一。

孫立人愛國愛家,秉承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幾乎沒有打過內戰;學歷深厚又身先士卒,書生出身但打仗從不含糊,淞滬會戰全身被炸傷13處,奄奄一息昏迷三晝夜,由宋子文派弟弟宋子安親自護送到香港治療;軍事素養極高又疼惜士兵,不惜拒絕執行長官錯誤命令也要保住將士性命;袍澤情深又不捨故土,將4543名新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帶回國內安葬並主持公祭大典,還在公墓東側為自己預留了一塊墓地。

「不葬大陸,棺不入土」,孫立人曾有遺言。

「35年了,還沒有入土」,孫天平說,他們也在努力爭取將父親棺木遷回安徽故里。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5 02:32:09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中国星期三(9月3日)在北京举行盛大阅兵式,路透社引述分析称,从升级版、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核导弹,到防空激光、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可在近海密集部署的海上无人机,中国在这场阅兵中释放出全面威慑信号。

新加坡安全分析师尼尔(Alexander Neill)说:“尽管这些新装备在操作上仍存在疑问,但中国传递出的信号是,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技术进步和军事实力。这确实给竞争对手的国防规划者带来了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中国项目助理教授夏尔(James Char)说,展出的各类新型武器,凸显了中国军队有决心在与美国发生任何潜在冲突时掌控近海。

夏尔说:“他们拥有的(海上)无人机与导弹的结合,将创建一个区域,在突发状况下,外部海军甚至无法进入干预。”

路透社报道称,具体来说,新型鱼雷形无人机和一系列可从陆地、海上和空中发射的高超音速武器,将对美国及合作伙伴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当其与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相结合时。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附属资深研究员黎良福向《联合早报》分析,中国通过阅兵“秀肌肉”意在表明,和平必须通过实力争取,并认为这是维持中国与世界和平的方式。

对于中朝俄摆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姿态引起特朗普不快,黎良福认为,这显示特朗普极限施压的谈判手段已适得其反。特朗普的商人交易本性已削弱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并让中国有机可乘,通过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等打击美国影响力,进而打造中国倡导的多极世界秩序。

——
华人世界有多少基督徒把特朗普看作“天选之人”?期待特朗普打垮中国?现在怎么样?

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美国和以色列,这两个被基督徒神化的国家跌下神坛。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5 02:21:48 发表
香港主教:教宗认同教会与北京对话重要性

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与教宗良十四世就中国教会交流意见后指出,教宗认同教会与中国政府对话的重要性。

据天主教香港教区《公教报》报道,周守仁星期二(9月2日)在梵蒂冈宗座大楼与良十四世会面,这是周守仁今年5月在梵蒂冈参与选举教宗会议、祝贺新当选的教宗良十四世后,两人首次深入会面。

周守仁称,这次会面让两人互相加深了认识,他跟良十四世分享了自己对教会的看法,以及有关在中国教会和香港教会的情况,帮助良十四世加深了解中梵关系的现况。

周守仁还说,相信良十四世持续了解中国教会的现况,乐于聆听各方声音,而他庆幸能与良十四世分享更多不同来源的消息,襄助他充实对中国课题的认识。

周守仁续指,良十四世曾在担任圣奥斯定修道会总会长时前往中国大陆,对中国有一定的认识。

据周守仁转述,良十四世现阶段愿意延续已故教宗方济各对中国的方向,并认同教会与中国政府对话的重要性,同时将在中梵关系上优先透过交谈处理问题。

今年4月逝世的教宗方济各在任内对中国采取务实态度,希望通过对话化解中国教会的复杂处境。他多次表达访华意愿,但未能成行。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4 08:36:23 发表
全世界瞩目下,中国历来规模最大的阅兵式星期三(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如期登场。

这场精心安排的大排场政治秀中,北京高调展示了属于中国的“朋友圈”,并揭开解放军新“杀器”的神秘面纱,不加掩饰地向世界宣告,一股能与西方抗衡的力量已经站稳脚跟,而且正在凝聚一股新的向心力。

阅兵开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在端门外广场逐一迎接参加典礼的外方领导人,随后带领观礼贵宾拾级登上天安门城楼。直播画面中,习近平被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左右簇拥,三人一路谈笑风生,还闲聊到科技发达和人类寿命的问题。

天安门城楼上,普京与金正恩同习近平并肩而站。中俄朝领导人同框的画面时隔半个多世纪再现,成为当天最抢镜的画面,也定格成新的历史。即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它足以唤起人们对冷战的记忆,也惹得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指责三人“密谋反美”。

在这场规模盛大的阅兵前,中国刚召开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同样被镁光灯捕捉到的还有印度总理莫迪拉着习近平和普京合影,以及中印俄三国元首亲密交谈的画面。

北京背靠背举行上合峰会和九三阅兵,宾客名单中,好些不是受到美国的制裁,就是因为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正与华盛顿闹矛盾,有舆论戏称,这是“反美联盟”的外交派对。

这样的形容或许太一刀切,但在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冲击现行国际秩序下,中国获得了新的空间,正将自身塑造成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发展中国家权益的捍卫者,以此凝聚更多区域和全球南方国家。

这不,阅兵当天凌晨,国内抗议浪潮才刚缓解的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临时从国内事务抽身,披星戴月赶到北京,以外国领导人顺位第三的排序,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如果说几天前的上合峰会,是美国与西方影响力减弱的真空下,中国以领导大国的姿态牵头全球治理倡议,那么星期三的大阅兵,则展示了领导者地位背后强劲的硬力量支撑。

从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战略核力量,到超高音速“航母杀手”,再到人工智能驱动的隐形无人机、巨型无人潜航器,北京展示的不只是武器,而是能迅速生产先进多元化武器的强大军工实力。

虽然美国在东亚的传统军事优势仍不容小觑,外界也无法从仪式性的阅兵中,准确评估解放军新装备在实战中的打击能力,但这场大阅兵足以传递出明确的威慑信号:在可能发生冲突的台海,也是被中国视为“红线”、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的台湾问题上,任何力量在介入前都必须三思。

国产装备的加速发展,背后是军工科技力量的支撑,也有中国体制在这方面的优势。北京也在以此宣告,在与美国正面较量的高科技领域,国产替代的步伐预计也会越走越快。

星期三的大阅兵是时隔10年,北京再度高调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力图把传统上以欧美论述为主流的二战叙事拉到亚洲,强调中国是奠定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为寻求衬得上当下中国国力的国际地位提供支撑。

阅兵式上,解放军在接受检阅时喊出新口号: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在国际局势进入剧烈动荡的今天,和平不再理所当然;当丛林法则重新浮现,强权即公理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现实,正义必须维护,但如何定位正义又变得复杂。

一股新的强势力量正在形成,国际政治可能面临新的洗牌,平衡被打破后,和平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大国能否负起与国际地位匹配的责任,超越对抗与博弈,小国又如何在夹缝中生存,都会是新的政治考验。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3 17:29:53 发表
中国星期三(9月3日)在北京举行盛大阅兵式,路透社引述分析称,从升级版、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核导弹,到防空激光、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可在近海密集部署的海上无人机,中国在这场阅兵中释放出全面威慑信号。

新加坡安全分析师尼尔(Alexander Neill)说:“尽管这些新装备在操作上仍存在疑问,但中国传递出的信号是,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技术进步和军事实力。这确实给竞争对手的国防规划者带来了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中国项目助理教授夏尔(James Char)说,展出的各类新型武器,凸显了中国军队有决心在与美国发生任何潜在冲突时掌控近海。

夏尔说:“他们拥有的(海上)无人机与导弹的结合,将创建一个区域,在突发状况下,外部海军甚至无法进入干预。”

路透社报道称,具体来说,新型鱼雷形无人机和一系列可从陆地、海上和空中发射的高超音速武器,将对美国及合作伙伴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当其与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相结合时。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1 08:44:13 发表
浙江抗戰記憶 蔣經國為罹難生母寫下「以血洗血」

今年是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周年,大陸各地官方也發起眾多紀念活動,並走訪「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收藏過去浙江在抗戰時期的文史資料,根據不完全統計,直接間接死亡人數超過40萬人,並造成強暴、慰安婦、細菌戰等問題。前總統蔣經國生母毛福梅也在1939年遭到日軍轟炸罹難,讓當時的蔣經國奔喪時,甚至寫下「以血洗血」的碑文。

由浙江省兩岸融媒體平台主辦的「回眸抗戰史 共築民族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台灣光復80周年兩岸媒體采風行」近日啟動,走訪多處包含「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

館中內容提及,當時抗戰期間導致浙江眾多傷亡。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入侵期間共造成傷亡人口40萬5125人。其中直接死亡19萬0287人、受傷73360人;間接死亡2萬6795人、受傷14372人。另外導致財產大量損毀和流失,,粗估損失公私房屋超過176萬間以上。

面對這段歷史,在溫州創業的台青金立軒表示,以前比較知道例如東北731部隊、918事變或南京大屠殺,但這次發現浙江也是被日軍侵略影響比較嚴重、時間比較長的省份之一,還有細菌戰、慰安所甚至各種屠殺,都是真實發生在浙江的每一個地方。

金立軒表示,也看到浙江有包含台灣義勇隊等抗日行動,讓她想到台灣自身也有許多知名的抗日故事,假如說被拍成電影的賽德克巴萊,都是反映兩岸人民當時有反侵略、抗戰的積極心態。他認為兩岸人民都不能忘記這段歷史,要看清過去才能看懂未來,透過銘記歷史,然後感謝先輩們的犧牲,感念自己才能擁有如今這麼幸福的生活。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1 08:21:45 发表
雙普峰會恐談出削弱烏克蘭的協議 基輔緩步走向戰敗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1 06:03:10 发表
于泽远:“特普会”对中国的利与弊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8月15日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会晤。这场“特普会”将会谈出什么效果,备受世人瞩目。

中国作为俄罗斯的战略伙伴,近几年又多被西方指责明里暗里支持俄罗斯进行俄乌战争,自然也会高度关注“双普会”的进程和结果,尤其是美俄关系会不会由此开始改善,中俄关系是否会因美俄关系改善而受到影响,甚至有人猜测美国在“搞定”俄罗斯之后,会不会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中国官媒北京日报客户端8月9日报道称,“特普会”或能谈出“大单”。

报道引述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研究员张弘说,特朗普的外交总是“超出预期”,阿拉斯加会晤的成果同样可能大大超出预期。

张弘认为,俄乌一直就停火问题僵持不下,俄美会晤可能达成在乌克兰全面停火的协议,同时解除对俄罗斯的所有制裁,从而实现俄美关系的正常化。俄美可能谈及北极开发、能源和稀土合作,选择临近北极的阿拉斯加可能就包含相关寓意。俄罗斯此前始终坚持要使对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所有领土的占有合法化,经济表现不佳的情况下,面对特朗普的制裁压力,俄罗斯是否会在领土问题上有所松动,是阿拉斯加会晤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张弘说,特朗普一直念念不忘诺贝尔和平奖,如果此次会晤能促成俄乌停火,绝对是特朗普值得炫耀的外交和政治资产。停火后,俄美关系可能快速回暖,走向正常化,两国可能全面恢复接触,展开合作。而俄美关系的缓和可能使欧洲无所适从,乌克兰也将被迫接受地缘政治损失,特朗普的战略重心可能转向亚太。

不过,已经打了三年多的俄乌战争不仅让双方血流成河,欧洲与美国也投入了大量资源援助乌克兰。在俄罗斯还占据着约20%乌克兰国土的情势下,特朗普要压迫俄乌双方实现停战,又谈何容易?

特朗普提出要俄乌双方进行“领土互换”,实际上是拿乌克兰的领土进行“互换”,也就是要俄罗斯停止进占新的乌克兰领土,变相承认俄罗斯对乌东地区和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权。这种要求不仅乌克兰无法接受,欧盟也不会轻易答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8月9日通过视频讲话表示,乌克兰愿意接受真正的和平解决方案,但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向俄罗斯作出让步,“没有人会退让,也不能退让。乌克兰不会将土地拱手让人”。

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9日发文称,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峰会实际上是西方的惨败:俄罗斯将保留大部分占领领土,制裁措施将放宽,而美国将停止对乌军援。文章称,若普京成功保住战果,这将向全球“独裁者”释放信号:北约不会保护盟友。1945年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冷酷黑暗的新秩序”。

欧盟和乌克兰显然不愿看到“特普会”以损害乌克兰领土的方式来解决俄乌战争,但又无法阻止特朗普的特立独行,只能要求特朗普不要甩开乌克兰和欧盟单独与俄罗斯谈条件。特朗普对此也做出回应,称希望美俄乌三方一起谈,但如果做不到,就先举行“特普会”,再举行美乌峰会,并派出美国副总统万斯到欧洲协调相关事务。

但明眼人不难看出,特朗普最看重的是自己“得分”,在不能说服普京同意乌克兰也参加峰会的情况下,他还是要同普京先举行峰会,敲定俄乌停战的框架,再去施压乌克兰和欧盟接受这个框架。

特朗普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一己之私。他很清楚,俄乌战争无休无止地打下去,美国终将受到拖累,无法全力应对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中国。因此,特朗普宁可牺牲乌克兰和欧盟的利益,也要试图从俄乌战争中解脱出来。

普京清楚特朗普的意图,三年多的战争也早已让俄罗斯精疲力尽。如果“特普会”能基本满足俄罗斯占据乌东地区和克里米亚的诉求,并由此改善俄美关系,逐步解除西方对俄罗斯制裁,普京自然能对国内有所交代。因此普京很乐意前往阿拉斯加举行“特普会”。

但普京也清楚,中国是俄罗斯能够支撑俄乌战争并与美国讨价还价的重要伙伴。为了打消中国对“特普会”的疑虑,普京8月8日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俄美最近接触沟通的情况,强调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任何形势下都不会改变。

习近平则表示,中方乐见俄美双方保持接触,改善彼此关系,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进程。

中国深知俄罗斯与西方的冰冻关系并非短期内就能改善。即使“特普会”能就俄乌停战达成某种协议,俄乌冲突距离结束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中国来说,“特普会”如果能够谈成俄乌部分或者全面停战,美国至少不会在中俄贸易问题上对中国过分施压,甚至实施“二级制裁”。

因此,无论“特普会”谈出什么结果,对中国来说都能接受,甚至利大于弊。至于美俄关系改善后,美国可能拉拢俄罗斯一起对抗中国,纯粹是纸上谈兵,中国基本无需为此担忧。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09 03:26:50 发表
德国总理默茨宣布,德国暂停向以色列出口任何可能用于加沙地带的军事装备。

针对以色列政府要加强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默茨星期五(8月8日)说,德国政府呼吁以色列政府不要采取相关行动。默茨说,他“越来越难以理解”以色列军方的计划如何有助于实现它所说的合理目标。

他还说,为此,德国政府将不会批准出口任何可能用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装备,直到另行通知为止。

新华社引述默茨说,德国政府深切关注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局势。以色列政府在满足加沙地带平民需求方面承担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以色列必须全面准入援助物资,包括联合国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物资。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星期五说,以安全内阁已批准总理内坦亚胡关于“击败哈马斯”的计划,以军准备接管加沙城。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04 18:39:56 发表
许通美:美国非不可或缺 各国应习惯没有美国新格局

美国固然重要,但并非不可或缺。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指出,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各国必须习惯一个不由美国主导的世界。

许通美星期二(7月29日)出席“全球城市新加坡:建国60周年及未来大会”首场小组讨论,并向讨论嘉宾——美国前代理副贸易代表卡特勒(Wendy Cutler),提出他对美国行为的看法。

他指出,聆听小组讨论后,他总结出世界正迈入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新范式。他续说,美国反对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但它们并未消亡;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巴黎协定》,它们也依然如常运作。这意味着“美国固然重要,但并非不可或缺”。

这场小组讨论的主题是“分裂的全球经济”,许通美的言论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31 12:53:40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斯塔默是在230多名议员和约三分之一内阁成员的呼吁下作出这个决定。这也是继法国于7月24日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后,第二个作出同样决定的七国集团成员。

目前有超过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英法作为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色列盟友的核武国家,两国的表态具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除了英国,马耳他总理阿贝拉也于星期二宣布,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联合国举行关于恢复以巴两国方案的会议上,17个国家、欧盟和阿拉伯联盟一致支持一份长达七页的声明。

根据宣言,哈马斯必须在国际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下结束在加沙的统治,并把武器移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以实现建立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目标。

与沙特阿拉伯共同主持此次会议的法国称,这份宣言“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前所未有”。

这份由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共同签署的宣言也呼吁在敌对行动结束后,可能部署外国军队稳定加沙局势。不过,以色列及盟友美国未参加这次会议。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联合国会议上,呼吁国际社会推动早日全面解决巴勒斯坦。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消息,由法国、沙特共同主办的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会议星期一至三(7月28日至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包括近30个国家副总理或外长在内的125个国家和地区高级别代表出席。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代表中方与会。

翟隽在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当前加沙战火仍在肆虐,前所未有的人道危机仍在上演,落实“两国方案”的基础持续遭到侵蚀。国际社会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

翟隽说,中方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以最大紧迫感推动全面停火,缓解人道危机;二是秉持“巴人治巴”原则推进加沙和西岸治理;三是支持巴勒斯坦加强内部团结,协助巴方提升治理能力和经济韧性;四是维护落实“两国方案”和平势能;五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实现中东长治久安。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实现加沙停火止战的基础上,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此外,英国首相斯塔默星期二(29日)在内阁会议后宣布,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行动缓解加沙人道困境,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

英国成为继法国于7月24日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后,第二个作出同样决定的七国集团(G7)成员。

除法国和英国外,另一G7成员国加拿大也决定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总理卡尼星期三说,这么做是为了保存通过“两国方案”解决以巴冲突的希望。

卡尼说,加拿大打算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

联合国就落实“两国方案”发布宣言

宣言说,只有政治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和平与安全,结束以巴冲突并实施两国方案是根据国际法满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合法愿望的唯一途径。

宣言强调,加沙地带是巴勒斯坦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与约旦河西岸统一。以巴停火后,必须立即成立过渡行政委员会,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在加沙地带开展工作。

宣言呼吁以色列公开、明确地承诺支持两国方案,并立即停止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暴力和煽动行为。

此次会议由法国和沙特阿拉伯政府主办,旨在推动和平解决以巴冲突,并重申国际社会对两国方案的支持。沙特代表在宣布休会时说,希望各国在9月初之前批准该成果文件。

英国首相斯塔默周二宣布,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行动缓解加沙人道困境,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于9月联合国大会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总理卡尼也在周三宣布,将于9月联大会议上承认巴勒斯坦国。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31 09:04:53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斯塔默是在230多名议员和约三分之一内阁成员的呼吁下作出这个决定。这也是继法国于7月24日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后,第二个作出同样决定的七国集团成员。

目前有超过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英法作为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色列盟友的核武国家,两国的表态具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除了英国,马耳他总理阿贝拉也于星期二宣布,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联合国举行关于恢复以巴两国方案的会议上,17个国家、欧盟和阿拉伯联盟一致支持一份长达七页的声明。

根据宣言,哈马斯必须在国际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下结束在加沙的统治,并把武器移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以实现建立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目标。

与沙特阿拉伯共同主持此次会议的法国称,这份宣言“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前所未有”。

这份由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共同签署的宣言也呼吁在敌对行动结束后,可能部署外国军队稳定加沙局势。不过,以色列及盟友美国未参加这次会议。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联合国会议上,呼吁国际社会推动早日全面解决巴勒斯坦。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消息,由法国、沙特共同主办的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会议星期一至三(7月28日至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包括近30个国家副总理或外长在内的125个国家和地区高级别代表出席。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代表中方与会。

翟隽在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当前加沙战火仍在肆虐,前所未有的人道危机仍在上演,落实“两国方案”的基础持续遭到侵蚀。国际社会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

翟隽说,中方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以最大紧迫感推动全面停火,缓解人道危机;二是秉持“巴人治巴”原则推进加沙和西岸治理;三是支持巴勒斯坦加强内部团结,协助巴方提升治理能力和经济韧性;四是维护落实“两国方案”和平势能;五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实现中东长治久安。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实现加沙停火止战的基础上,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此外,英国首相斯塔默星期二(29日)在内阁会议后宣布,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行动缓解加沙人道困境,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

英国成为继法国于7月24日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后,第二个作出同样决定的七国集团(G7)成员。

除法国和英国外,另一G7成员国加拿大也决定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总理卡尼星期三说,这么做是为了保存通过“两国方案”解决以巴冲突的希望。

卡尼说,加拿大打算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31 04:33:27 发表
斯塔默是在230多名议员和约三分之一内阁成员的呼吁下作出这个决定。这也是继法国于7月24日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后,第二个作出同样决定的七国集团成员。

目前有超过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英法作为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色列盟友的核武国家,两国的表态具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除了英国,马耳他总理阿贝拉也于星期二宣布,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联合国举行关于恢复以巴两国方案的会议上,17个国家、欧盟和阿拉伯联盟一致支持一份长达七页的声明。

根据宣言,哈马斯必须在国际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下结束在加沙的统治,并把武器移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以实现建立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目标。

与沙特阿拉伯共同主持此次会议的法国称,这份宣言“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前所未有”。

这份由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共同签署的宣言也呼吁在敌对行动结束后,可能部署外国军队稳定加沙局势。不过,以色列及盟友美国未参加这次会议。
 
回复  支持[3反对[3]

 23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