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梁作禄神父安息:耐心建构对华关系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22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1 07:30:47 发表
张云:两个旧金山体制与中日历史问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然而,8月15日的日本战败日,日本一部分右翼政客参拜靖国神社,近期又有报道指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二战结束已经80年,为什么历史问题仍然是严重困扰中日关系和东亚国际关系的羁绊。毫无疑问,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的右翼保守势力否认侵略历史是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从国际关系角度来说,笔者认为,日本的历史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也体现了战后两种不同国际秩序的历史认知,即“1945年旧金山体制”与“1951年旧金山体制”之间历史认知的斗争。

1945年4至6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举行,50个国家参加会议。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个“1945年旧金山体制”是以《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国际文件为基础,奠定了以国际法基础和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

无独有偶,六年后同样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1951年9月8日上午,美国主导的“对日和平条约”(《旧金山和约》)签字仪式举行,日本与48个国家签署和约。然而,对日主要作战国并且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最深的国家却不在其中,中国没有被邀请,朝鲜没有参与,苏联拒绝签字。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国家在华盛顿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中第二条明确写入,本宣言签署国家政府誓约不与敌国单独休战或者议和。因此,签订这样片面议和的条约,是直接违反国际承诺的。1951年9月8日下午,美国和日本又在旧金山签署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以美日安保条约为模板,美国在东亚建立了美菲、美澳新(新西兰)、韩国、台湾的蒋介石政权等双边军事同盟关系。这个“1951年旧金山体制”由《旧金山和约》《美日安保条约》以及美国在东亚建立的一系列双边军事同盟条约构成。

作为冷战产物,这个体制不仅让美国获得在日本、韩国等国的大量军事基地和驻军权,更是在历史认知和战后东亚国际秩序认知上,引发了长远负面的影响。

中日之间围绕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日韩之间围绕慰安妇、强制劳工的历史问题,始终是影响双边关系和地区和解的重要障碍。追根溯源,这些外交问题的历史和认知,根源同样是“1951年旧金山体制”。《旧金山和约》没有对战争罪犯严厉追责,相反,客观上为日本的战争罪犯的迅速释放和减刑提供了便利。作为大战结束后的和平条约,本应对战争的原因和性质进行认定,这也是建立战后地区国际秩序和基本框架的基础。

然而,《旧金山和约》条文中,完全没有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的责任认定的条款。仅有第11条涉及到远东军事法庭(东京审判)等战犯审判,写道“日本接受远东军事法庭以及在日本内外其他的联合国家战争罪行法庭做出的判决,将执行被判决的日本人的刑期”。更让人吃惊的是,该条款规定可以对这些战犯进行宽大处理(尽管附加了需要日本提出建议并获得做出判决刑期的国家的同意)。

1952年4月,《旧金山和约》生效后,日本接管了这些原来由美国管理的在押战犯。日本在国内法解释上,将国际法意义上的战犯定位为由于战争而产生的牺牲者,大批在押战犯被释放,即使已被执行死刑的甲级战犯家属,也获得国家补偿。这导致日本自身对于战争责任问题没有进行深刻反思,1978年靖国神社合祭甲级战犯。中日和日韩之间因为靖国神社而发生周期性的外交冲突,究其认知根源,是对具有国际法效力的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挑战。《旧金山和约》相关条文中,将对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定义为1941年12月7日到1945年9月2日止,这意味着1941年12月7日之前的中华民族全民族独力抗战的历史被完全抹杀。

纪念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不是为了延续历史仇恨,而是为了恢复历史正义(historical justice)。历史问题本质上是因为“1951年旧金山体制”引发的错误历史认知,扭曲了历史正义的结果。

80年后的今天,牢记历史,面向未来,就是要和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一道回到代表历史正义的、以联合国核心和国际法为基础的“1945年旧金山体制”。

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9-01 07:24:11 发表
今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88周年,中国官方称为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当天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英烈敬献花篮,并参观毗邻的百团大战纪念馆。

他当时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百团大战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和力量。我们坚持14年抗战,作出了巨大牺牲。”

就历史而言,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多大作用,长期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从政治角度说,掌握抗战历史话语权、构建统一抗战叙事,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陆学界认同,国民党主导了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20多次重大战役;共产党则主导了敌后战场,虽以游击战为主,也曾发动如百团大战这样的大规模进攻战。

百团大战由中共直接领导的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于1940年8月在华北地区发起,历时五个多月,参战部队达105个团,因此得名。百团大战纪念馆详尽介绍了战役过程及英烈事迹,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角色。

馆内展柜陈列着八路军缴获的日军物资,包括野战部队使用的大出征旗、武士刀、军服、钢盔、水壶等。电子屏幕显示战果:八路军自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零645人,伪军5155人。

近十年来,中共也不断强化14年抗战史观,巩固抗战历史话语权。中国教育部2017年明确要求中小学课本把“八年抗战”表述,统一改为“14年抗战”,一度在两岸学界引发争议。

八年抗战通常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14年抗战则将抗战历史起点前推至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即日本炸毁东北南满铁路、占领东北三省。

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教授李福钟受访时指出,八年抗战主要反映了国民党、尤其是已故国民党强人蒋介石的历史观;强调14年抗战,说明中共希望掌握历史诠释的主导权。

大陆历史学界认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优先镇压中共,对日采取“不抵抗”态度,致使东北迅速沦陷;相较之下,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则坚持抗战。因此,对抗战历史的划分,关系到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在一场中外媒体交流会上强调,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是有历史依据的。“在要不要坚持抗战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是立场最坚定、态度最坚决、战斗最勇敢的政治力量。”

他同时也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国共两党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不过,在海峡彼岸,2016年起在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对抗战话语权之争无感,国民党在与中共争正统上也逐渐处于劣势,台湾民间更是对此缺少兴趣。

李福钟指出,当代台湾社会对14年抗战与八年抗战这一争议普遍冷漠。他说:“21世纪的台湾人,老实说,对于川普(特朗普)关税战的忧虑,绝对远超过八年抗战或南京大屠杀。”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与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台湾总统赖清德当天在社交媒体发文纪念二战“终战日”时,全文未提“中华民国”与“抗战”,被在野的蓝营批评自弃抗战话语权。

对比台湾冷淡处理二战纪念日,中国大陆今年则高调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并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重头戏是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这也是北京继2015年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后,再度举办同样主题的大规模纪念活动。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文化学者白睿文(Michael Berry)受访时指出,中共数十年来持续高调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意在教育年轻一代了解国家曾经的苦难,同时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在他看来,当前中国社会正面临高失业率、房地产市场疲软,以及中美贸易战等地缘政治挑战,在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官方更倾向于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宣传,以稳定社会情绪。

白睿文说:“抗战作为集体记忆,已被证明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有效工具。”

配合抗战胜利80周年,中国主旋律电影《南京照相馆》今夏上映,掀起观影热潮。影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题材,不少中国民众观影后表示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有孩童在观影后泣不成声,甚至直言:“我恨日本人,我长大以后要当兵。”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31 16:55:59 发表
莫迪:中印两国关系正朝积极方向发展

印度总理莫迪星期天(8月31日)在天津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说,中印两国关系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综合路透社和彭博社报道,莫迪星期天抵达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他在与习近平会晤时说,印度致力于在互信、尊重和体谅的基础上推进双边关系向前发展,他并提到中印在受争议的边境地区脱离接触,创造了和平稳定的氛围。

莫迪还宣布中印两国计划恢复直航。不过,他未提供具体复航时间。

中印2020年6月在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爆发严重冲突,两国关系跌入谷底。两国领导人去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会面后,关系有所缓和。

此次是莫迪七年以来首次访华,正值美国以“向俄罗斯买更多石油”为由对印度商品征收高达50%惩罚性关税。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印领导人希望在西方压力面前展现联合立场。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31 13:38:30 发表
普京称俄中统一战线 反贸易制裁与金融新殖民主义

面对美国和西方实施的制裁,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访中国之前称,俄中两国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反对世界贸易中的“歧视性制裁”,以及抗击金融“新殖民主义”。

普京星期天(8月31日)至星期三(9月3日)访问中国四天。他在出访前接受中国官媒新华社书面采访时发表上述讲话,新华社和克里姆林宫同时在星期六(8月30日)发布相关内容。

受访学者分析,普京对华最新表态说明,美国特朗普政府有意离间中俄、推动所谓“反向尼克逊战略”不可能成功。

俄罗斯总统国际事务助理乌沙科夫星期五公布普京访华行程时说,普京外访四天之久“实属罕见”。他头两天将在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之后到北京出席抗日战争胜利阅兵式。

乌沙科夫透露,普京在九三阅兵式上将坐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右侧,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将坐在习近平左侧。对比10年前的阅兵式,习近平的右侧当时同样坐着普京,左侧则坐着中共原总书记江泽民。

普京上次访华是在去年5月,习近平则在今年5月访俄,同时出席“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采访内容,普京高度评价习近平是“真正的世界大国领袖”,“具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并称俄中坚决谴责任何歪曲二战历史的企图,已载入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文书中的战争成果不可篡改。

他说,俄中战略协调发挥压舱石作用,俄中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是两国关系重要组成部分。

普京进一步称,俄中在金砖国家框架内结成“统一战线”,反对世界贸易中的“歧视性制裁”;两国共同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新金融体系应建立在真正公平的原则之上,避免将金融领域用于与“全球多数”根本利益相悖的“新殖民主义”目的。

普京在访谈中没有提及俄乌战争,但他上述讲话相信是指向美国和西方自俄乌战争爆发后,对俄实施的广泛制裁,包括能源、金融和科技等领域,导致俄经济受打击。

特朗普政府上个月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把对印总关税提高至50%。他也威胁,如果俄乌不走向和平,他可能实施“大规模制裁或大规模关税”。中国则因向俄罗斯大量采购能源,而被西方视为向俄提供经济命脉。

普京在谈到俄中关系时就说,两国经济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自2021年以来,贸易额增长约1000亿美元(1283亿新元),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间的结算几乎已完全转向本币;俄罗斯在向中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稳居前列。

塔斯社报道,乌沙科夫说,俄中将在普京访华期间签署20份文件,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三份重要文件。

乌沙科夫也说,普京将向习近平转述,他与特朗普在8月中旬于阿拉斯加会谈的内容,两位领导人届时将以茶叙形式举行会谈,评估乌克兰局势最新发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向《联合早报》分析,中俄会谈之后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面对美国的压力,中俄能源合作关系是否有重大变化;二、中俄此前陷入僵局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是否取得进展;三、中国就俄乌停战问题的表态。

李明江评估,“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若取得进展,说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有了进一步推进。这是俄罗斯经蒙古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项目,设计年输送能力达500亿立方米。

李明江也分析,俄罗斯自俄乌战争爆发被国际孤立后,就多次强调中俄“统一战线”论述,旨在将中国拉入同个地缘政治轨道上,北京须要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去应对美欧的压力,也愿意配合。这也证明,特朗普有意推动“反向尼克逊战略”,“美俄抗中”不可能成功。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30 07:28:07 发表
中国今年主场外交重头戏之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星期天(8月31日)在天津登场。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多个成员国持续施压,各国领导人能否在峰会上弥合分歧,凝聚更具影响力的全球南方声音,将是对上合组织价值的一场检验。

为期两天的上合峰会规模堪称历来最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接待20多位外国领导人,重量级嘉宾包括印度总理莫迪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除了成员国,多位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领导人以及主席国客人也将参会,包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首相安华。

2001年成立的上合组织有10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和白俄罗斯。

和过去几年相比,本届峰会的关键不同在于“特朗普因素”。中国、印度、俄罗斯和伊朗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美国的关税与制裁压力,各国领导人如今齐聚天津,能否凝聚共识并抗衡美国压力,是峰会焦点之一。

莫迪这次现身峰会尤其受关注。这是他七年来首次赴华,标志着2020年中印关系因边境纠纷陷入低谷以来,双方迎来一次最高规格的破冰。

印度2017年加入上合组织,但与其他成员国向来有不少分歧。今年6月的上合防长会议上,印度防长因与巴基斯坦就反恐问题的分歧而拒签联合声明;2023年上合峰会上,印度则拒绝在宣言中表态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不过,中印关系自去年底开始缓和,加上印美关系近期因特朗普对印加征50%关税而出现裂痕,促使印度的外交姿态出现转向。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本届峰会前,中印已举行各层级高官会晤,“印度该出场的会议都出场了,不像过去总是缺席一两场”,可见印度对改善中印关系的期待。

他认为,峰会的一个观察重点,是联合声明能否顺利发表。“印度经常在联合声明中唱反调,导致表述无法一致通过。”

外界预计,习近平将与莫迪会晤,延续中印关系稳中向好的态势。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会长潘特(Harsh V Pant)受访时说,莫迪此次赴华所传递的信息是:中印关系正逐步回归正常,这也会是其他上合成员国所乐见的。  

普京是另一关键人物。除了参加上合峰会,他之后还会续程北京,出席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巴基斯坦研究机构法律与安全中心研究员巴鑫(Syed Basim Raza)受访时说,俄罗斯长时间被西方孤立,自然会寻求与全球南方国家深化互动,试图发展独立于西方的贸易关系,“普京为此必须到场”。

随着中俄印日趋靠拢,外界也关注三国是否会借峰会之机举行三边会谈。巴鑫研判,中国目前处理中印关系仍采取务实、谨慎的态度,未必有意进一步扩大接触。但他指出,假若三方会谈成行,将对整个上合组织有利。

上合组织成员国分歧犹存

上合组织传统上以区域安全合作为主要定位,同时涉及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它以非西方国家为核心,成员包括非自由民主体制国家,被部分观察人士视为试图抗衡西方的平台。

巴鑫指出,中俄印伊如今面临美国乃至西方的关税或制裁,确实能通过上合机制的合作缓解压力。但他提醒,上合组织不应被视为对抗北约等西方联盟的力量,它更多是一个以区域合作为主,并让全球南方国家发声的平台。

张家栋进一步解释,上合是以共识为基础的组织,对成员国不具强制力,目的“并非形成一致性的力量,而是一致性的声音”。

张家栋因此认为,上合峰会更关键的作用,在于让成员国就全球治理、经贸和区域安全等议题发声,从而引导国际舆论。

不过,上合组织成员国利益诉求多元,成员国之间不乏冲突和分歧,这一问题常被外界诟病,也制约了组织的实际效能。

最突出的例子,是印巴长期处于克什米尔和恐怖主义问题的对立关系,两国今年5月爆发武装冲突后,上合组织并未就此发声。此外,中俄虽然同为上合组织的倡导者,但俄罗斯对中国在中亚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也存有戒心。而中印关系近期虽有回暖迹象,但两国之间难免仍有芥蒂。

巴鑫认为,天津峰会将是一场“压力测试”,唯有各成员国设法缓和或管控内部矛盾,才能提高上合组织的公信力。

中国盼提升上合组织存在感
尽管短短两天的峰会难有太多实质成果,但张家栋乐观认为,本届峰会还是有望“办得比以往更高水平”。

张家栋指出,中国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办好峰会,这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他认为,中国盼望传达的信息,是上合组织的重要性和存在感正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亦在增强。

巴鑫也认同本届峰会的成果将比前几年显著。“峰会每当轮到中国主办,意义会格外突出....这是因为中国与所有上合成员国都有利益关联,并且在经济和外交上有更大的影响力,能够引导其他成员国推进合作项目。”

他举例,中国可能就落实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提出具体方案,以加快推进。这项计划早在2010年提出,但据悉一度遭俄罗斯反对,理由是俄罗斯更倾向于扩大自己主导的欧亚开发银行。

在巴鑫看来,天津峰会也是对中国领导力的一次考验。“作为上合的重要成员国,中国如何推动和领导上合组织走向更注重发展、更重视和平建设的方向,将受外界关注。”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28 07:05:10 发表
沈泽玮:中国九三阅兵的叙事与信号

再过一周,中国在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举行的阅兵式,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登场。

届时外界将能从历时70分钟的阅兵式,看到北京通过人与武器的展示,以及领导人的讲话所释放的多重信号。

对内稳定军心、凝聚爱国精神;对外震慑美国、展示外交“朋友圈”;对台、对外强化中共对抗日战争和二战的历史话语权,定义“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并以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叙事来强化“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论述。

中国首个九三阅兵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任不到三年后,于2015年举行。10年后再次举行,意味着九三阅兵已成“逢十”必办新惯例,或将成为每10年周期性强化北京叙事的重要场合。

在武器装备展示方面,解放军相关负责人已提前“剧透”,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主要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例如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等。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也将第一次展示。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北京预料将首次公开展示四款新型专为击沉敌舰设计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此举被视为挑战美国海军主导地位的重要一步。

报道称,中国已建成庞大的远程导弹库,足以打击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军部队及基地。导弹是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核心力量,作为应对美国可能在台湾或南中国海潜在冲突中介入的反制措施。

在赖清德将中国大陆定位为“境外敌对势力”、大陆武统台湾的传言甚嚣尘上之际,美国甚至还传出2027年为关键节点,北京“秀肌肉”展示新型作战能力,美台势必看个仔细。

中国军迷则在社媒上嗨成一团。有人称,一台被标记为AJX002、裹着绿色防水迷彩的巨型装备引发关注,应是大型无人潜航器;有网民从彩排照片中推断,舰载隐形战斗机歼-35可能是亮相的机型之一;有人还称,看到的新型武器装备远超传统认知,让军迷变军盲。

在解放军经历高层人事震荡的当下,阅兵式除能巩固领导权威、提振军中士气外,军队将领出席或不出席阅兵式,都将吸引外界目光。

中共中央军委班子已几乎少掉一半成员,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也“失踪”快半年。另一军委副主席张又侠,星期二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强调,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思想,推动政治建军走深走实,确保军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九三阅兵当天,哪些军中高层继续“失踪”,现身的将领又是什么站位等,都是外界一窥解放军人事与高层权力结构是否异动的窗口。

哪些党内元老站上天安门城楼,也会被外界进行政治解读。10年前,除了时任中共七常委外,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朱镕基、李鹏、曾庆红等多位卸任常委也登上天安门城楼。当时,习近平的左侧站着江泽民,右侧站着俄罗斯总统普京。

在外交上,尽管日本政府据报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中国阅兵式及相关活动,但部分国家领导人,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领导人相信仍将应邀出席,普京也确认会是座上宾。

今年恰逢上海合作组织峰会8月31日至9月1日于天津举行,为与会国家领导人提供了方便,他们正好可顺道出席九三阅兵式。虽然中国外交部还没有发布出席阅兵式的各国贵宾名单,但从出席上合峰会的外国领导人名单中可看出端倪。

东南亚国家领导人这次格外受瞩目,出席上合峰会的五国领导人是:柬埔寨首相洪马内,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马来西亚首相安华,越南总理范明政。

《南华早报》8月中旬报道,普拉博沃和安华都将出席大阅兵。越南则由国家主席梁强赴会。另据柬埔寨媒体报道,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将出席阅兵式,他已在星期二(8月26日)与习近平会面。印尼和马国的代表层级这次显著提升,五年前印马分别派政府特使、首相对华事务特使黄家定和人类发展与文化统筹部长马哈拉尼出席阅兵式。

可见,中国过去10余年持续推进周边外交战略布局,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推动基建及深化经贸联系取得一定成效。再加上美国特朗普政府愈发不靠谱,只重视收割短期利益的交易式外交风格,让周边国家不得不调整应对策略。

70分钟的阅兵式、10年跨度的内外变化。它不仅是国家军力、政治权力、外交实力的展示,更折射出国际地缘政治因中美竞争而在过去10年发生了巨变。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23 17:01:43 发表
沈泽玮:俄乌停战谈判,不见中国身影?

从美俄阿拉斯加峰会,到欧洲七大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齐入白宫虎穴,围绕终结俄乌战争的谈判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导下,正紧锣密鼓展开。

短短一周内,一场场历史性外交大秀在世人眼前铺开,不论是双边或多边场合,都有个共同点:台面上不见中国身影。

中国不是俄乌战争直接涉事方,没上谈判桌并不奇怪。但两场重磅会晤围绕俄乌战争、美俄关系、欧洲安全等涉全球地缘格局,各国领导人在接触时,必定绕不开与中国盘根错节的战略考量。

在中国网络舆论场上,好些活跃的“大V”针对“中国不在现场”的阿拉斯加峰会和白宫会进行点评,指出了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对中国可能构成的潜在威胁。

中国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曾任中国已故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翻译的高志凯担心,特朗普可能在阿拉斯加峰会搞“美俄抗中”,也就是所谓的“反向尼克逊战略”。特朗普在峰会之后接受美媒采访时也确实再提,“中国和俄罗斯是天然敌人”。

高志凯判定,中国一定要严防“躺着中枪”,因为俄罗斯要实现的是,与美国及西方的关系正常化。但他也乐观评估,与乌克兰和欧洲“不在餐桌、就在菜单上”的全败窘境相比,中国虽不在餐桌,也“不应该在菜单上”。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则直接道出网民心中疑问——多国在为结束俄乌战争奔走,中国的身影在哪里?中国在“沉默”?

胡锡进为网民释疑称,中国其实是乌克兰和平进程“隐形而强大的存在”。他说,中国是否支持美国调解俄乌冲突,是否支持和平进程,结果将截然不同,而中国已表态乐见俄美接触,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进程。

胡锡进也称,中国没有在结束俄乌战争上坏了特朗普的事,因为结束战争对中国有利,它让中俄贸易得以进一步放开。停战后,中国再向俄罗斯出口军用设备,西方就没有理由反对,中欧关系也将消除一大麻烦。

事实上,中国作为全球影响力正在上升的大国,加之与俄罗斯不封顶关系,北京不可能在结束俄乌战争谈判中完全隐形。

普京据报在阿拉斯加峰会上做出重大立场调整,虽坚持“乌克兰不准加入北约”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但同意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可向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集体防御承诺”的安全保障,作为停战协议的一部分。

美国新闻网站Axios进一步引述知情人士称,普京点名中国,是可能在战后对乌提供安全保障的担保国之一。

中国网络舆论场将这一消息,视为普京抛来的烫手山芋,接或不接都难。

中国国际关系学者金灿荣就认为,若消息属实,等于是普京给中国出了道难题。他说,中国原则上不愿介入此事,因为欧洲大陆矛盾盘根错节,中国对此了解有限,而且这件事跟中国关系也不大。他在文章中写道:“俄罗斯此时提出这一要求,让中国介入,实际上是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挑战。”

迄今为止,关于给乌克兰提供“类北约”安全保障的具体内容仍十分含糊,很多复杂事项肯定要耗上一段时间才能理清,更不可能一步到位,获涉事各方一致接受。这个机制要如何实际操作,在什么情况下启动安保机制,是否需要多数担保国同意才准许,担保国是否派遣地面维和部队等,各个方面都缺乏具体细节。但它目前已是各方商讨的核心焦点,也是决定俄乌战争能否冻结的关键因素之一。

普京把中国拉入担保国名单,从积极一面看,反映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壮大。莫斯科打的算盘是,借中国来制衡西方影响力,防止“类北约”被西方操控成只换了个名字的“真北约”, 不再让西方借北约来垄断欧洲的安保框架,同时淡化西方借乌克兰形成反俄前沿地带的色彩。说穿了,就是不信任清一色由西方或北约成员国组成担保国。

不过,中国官方立场一贯强调中立,倾向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来调解冲突,而非直接承诺或涉入其中。对于提供安保一事,北京态度谨慎。面对路透社提问,中国是否愿在任何形式的俄乌和平协议中提供安全保障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仅说,“我们不回答预设性问题”。

有意思的是,普京在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晤后,与印度、巴西、白俄罗斯、南非及一些中亚国家领导人通了电话,唯独没有提中国。

普京还没找上中国,相信是要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等美欧整出为乌克兰提供的安保方案时才逐一应对。真走到谈判 “类北约”安保那一步时,“中国牌”是他的筹码。但北京大概率会保持所谓战略定力,更多可能只会在联合国主导的多边框架下,以超然中立姿态出场,执行维和或调解任务,而非贸然为哪一方背书,这么做才更符合其国家利益。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虽没上桌,但也没上菜单,其隐形存在不亚于有形。
 
回复  支持[2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23 16:51:58 发表
20多国领导人赴天津上合峰会 中俄印互动与周边国家参与受瞩目

中国今年关键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下星期天(8月31日)于天津登场,20多国领导人将出席,包括印度总理莫迪和俄罗斯总统普京。

受访学者指出,中俄印领导人互动将是焦点之一,不排除将举行三边会晤;更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领袖参会,也体现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重视。

中国外交部星期五(8月22日)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20多名外国领导人与10名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8月31日至9月1日的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

除了莫迪和普京之外,应邀出席的外国领导人也包括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等10名成员国领导人,以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柬埔寨首相洪马内等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领导人。

出席者也包括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首相安华、越南总理范明政和老挝国家主席通伦这四名东南亚国家领袖,他们相信是以主席国客人身份参加峰会。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彬在媒体吹风会上形容,今年的天津峰会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峰会;峰会将围绕践行多边主义和维护地区安全等议题进行交流。

刘彬在阐述上合峰会的作用时说,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旧思维在当今世界仍有市场,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因如此……越来越多国家希望加强同上合组织的对话合作”。

2001年成立的上合组织旨在推动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近年来扩容吸纳更多非西方和非自由民主体制国家,成员之间持续深化安全与经贸合作,被一些观察人士视为试图抗衡西方主导集团的多边平台。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俄印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将是本届峰会的看点之一,不排除三方举行三边会晤。

在美国持续施压的背景下,中俄印近来有相互靠拢的迹象。中国外长王毅本周刚访问印度,推动中印关系回暖;印度外长苏杰生本周则出访俄罗斯,深化印俄经贸往来。

林民旺认为,印度在美国加征关税的压力下,尤其需要外交杠杆,有较强的动机推动三方会晤。不过,印度整体上仍倾向与美国保持紧密关系,如果真有三方会晤,印度预料会以较低调方式处理。

除了中俄印互动外,林民旺指出,今年峰会的另一亮点在于,南亚和东南亚多国将参会,许多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派出最高领导人出席。

中国上一次主办上合峰会是2018年的青岛峰会,当时并没有公布有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出席。2019年至2024年由其他上合成员国主办的峰会,也没有公布个别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参会。

林民旺认为,更多南亚和东亚国家的参与,体现中国对这次峰会以及周边外交的重视,也反映参会国家更强的参与意愿,可视为对上合峰会以及中国的支持。其中一些领导人预计在峰会后赴北京,出席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课程助理教授骆明辉受访时指出,上合峰会结束后紧接着举行大阅兵,原本计划出席大阅兵的外国领导人更有理由顺道参加峰会,“与其说是峰会本身的吸引力,这更多体现出中国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22 03:20:15 发表
习近平率两政治局常委赴西藏参加庆祝大会 规格空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四(8月21日)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规格创历来之最,期间更强调保持西藏政治安定,有效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力发电等。受访学者分析,习近平此行除了重申治藏方针,更是对印度就领土与达赖喇嘛议题的明确表态。

习近平星期三(8月20日)飞抵西藏首府拉萨,随行的有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办主任蔡奇两位中共政治局常委。公开资料显示,自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1日正式成立以来,三位政治局常委共同前往拉萨出席庆祝大会,过往从未有先例。

新华社在通稿中提到,习近平作为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率团到西藏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庆祝活动,“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据报道,习近平星期三抵达拉萨后,便接见西藏民众代表、援藏干部、政法干警、宗教界人士与干部、驻拉萨部队上校以上军官,并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他特别指出,要保持西藏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具体措施上,习近平提出要在西藏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针对西藏地区建设发展,习近平则强调,要有效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力发电、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

习近平星期四出席在布达拉宫广场举办的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不过,他并未在会中讲话,而是由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张国清宣读贺电,之后再由王沪宁发表谈话。

王沪宁在谈话中强调,要巩固西藏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推动全面依法治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要深入反分裂斗争,确保边疆巩固和边境安全。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一切分裂祖国、破坏西藏稳定的图谋都注定失败。”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曾伟峯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习近平此行除了展示对西藏的重视,以及重申宗教中国化、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治藏方针外,同时也藉由展现对西藏问题的强硬立场,对印度释出鲜明信号,以提高双边的谈判筹码。

中印两国近期面对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寻求让双方关系正常化。

但7月初,流亡印度的西藏精神领袖十四世达赖喇嘛在90岁寿庆时宣布延续转世传承制度,并指定由他成立的非营利机构,负责寻访认证下一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当时,印度总理莫迪向达赖喇嘛致生日祝福,印方官员也出席寿庆活动,引发北京不满。

在习近平进藏之前,中国外长王毅才结束三年多来的首次印度之行,期间多家印媒引述不具名印方人士称,王毅向印度外长苏杰生保证,中国将恢复向印度供应稀土矿物、化肥和隧道挖掘机。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占玺受访时提到,印度近来在美中之间立场摇摆,北京藉由西藏问题释放警告讯号,让印度知道在领土与达赖喇嘛这两件事情上没有可乘之机。 “中国不会让印度或者其他力量在这两个问题上来操作。”

除了对外战略,王占玺也提到,习近平此次高调赴藏,更进一步释放党内权力稳固的信号。

他指出,对一个70多岁的领导人而言,入藏是一件蛮辛苦的事,这也证明习近平的身体状况应该还是相当不错的,外界关注的健康疑虑并未在此次行程中显现;首次带着两名政治局常委入藏出席自治区成立庆祝大会,更彰显他的权力稳固。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21 07:17:53 发表
民调:58%美国人认为所有联合国成员应承认巴勒斯坦国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58%美国人认为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都应该承认巴勒斯坦国。

路透社/益普索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只有约33%受访者不同意联合国成员国应该承认巴勒斯坦国,9%受访者则没有作出回答。

另外,65%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在加沙采取行动,帮助面临饥荒的民众;28%受访者则不同意。持不同意见的人数中,包括41%的共和党人。

民调显示,59%美国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反应过度,33%受访者则不同意这一观点。

相较之下,去年2月进行的民调查中,53%受访者认为以色列的反应过度,42%受访者则不同意。

这项为期六天的线上民意调查于星期一(8月18日)结束,共有4446名成年受访者参与。

加拿大、英国、法国,以及澳大利亚日前宣布,拟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随着加沙饥荒恶化,这一举动将进一步加大以色列所承受的压力。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20 04:29:16 发表
中国印度同意探讨重启各类政府间双边对话交流机制

中国外交部公布,中国和印度两国外长会谈达成10项成果,其中包括双方同意探讨重启各类政府间双边对话交流机制,以及同意尽早恢复中国大陆和印度直航航班。

中国外交部星期二(8月19日)晚间在官网上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8月18日在新德里同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举行会谈。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了积极、建设性、前瞻性讨论,达成10项共识和成果。

双方强调,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对中印关系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双方认为,一个稳定、合作、前瞻性的中印关系有助于充分释放双方发展潜力,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双方进一步认为,要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印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欢迎印度总理莫迪出席即将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印度重申全力支持中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工作,期待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

双方同意相互支持办好主场外交活动。中国支持印度主办2026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印度支持中国主办202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双方同意探讨重启各类政府间双边对话交流机制,加强合作并照顾彼此关切,妥善管控分歧。双方同意2026年在印度举行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双方也同意继续相互支持,办好2025年中印建交7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双方同意尽早恢复中国大陆和印度直航航班,同时修订两国民航运输协定。双方同意为两国从事旅游、商务、媒体等活动的人员双向来往提供签证便利。

双方同意2026年继续开展印度香客赴中国西藏自治区神山圣湖朝圣并扩大规模。双方也同意采取具体措施为两国经贸投资流动提供便利,并且同意通过友好协商,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双方也同意弘扬多边主义,加强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的沟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世界多极化,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9 04:37:58 发表
社论:俄乌战争看不到和平停火契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斯加的三小时峰会近乎无果而终,显示俄乌战争难以一如特朗普所期待的善了,甚至可能成为长期的战争,导致俄乌两国国力持续耗损。

在特普会结束后,两人短暂且不接受记者提问的记者会,让国际得出的印象是普京赢了这一局。他不但在美国和欧洲广泛的经济制裁与国际刑事法院的战争罪逮捕令下,获得美国政府红地毯欢迎,也能让美国总统在峰会过后,无法获得想要的停火承诺或和平路线图,乃至只是象征性的让步。

消息指出,特朗普在会后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中,传达若乌克兰愿意割让整个顿涅茨克,普京可以冻结大部分前线战场。特朗普也一改之前的想法,同意普京在停火之前先达成俄乌和平协议。泽连斯基一如预期拒绝了普京的提议,乌克兰一贯立场是不认为一纸协定或割让土地,就能终止普京的后续侵略意图,进而换来两国间永久的和平。

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将在美国时间星期一在华盛顿会面,据报欧洲主要国家也受邀参与。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专访时说“俄罗斯是非常强大的国家,乌克兰不是”,让舆论联想到泽连斯基今年初在白宫口角风波中,特朗普一再对他强调的“你已无牌可打”的强势作风。

欧洲国家近期以来,态度趋于坚定支持乌克兰,这与白宫一再要求它们提高防务经费,却在关税问题上没有给予“盟友价”相关。特朗普上台后,在关税与防务问题上和欧洲盟友分歧越来越大,北约秘书长吕特4月初向欧洲国家发出呼吁,建立欧洲军加强自立,并且提高国防预算比率。这一方面是回应白宫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警觉到欧洲的防务已不能像过去几十年那般依靠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认识到白宫的外交重点已转向印太地区,特朗普也倾向与莫斯科缓解关系,欧洲大国近期纷纷重申支持处在俄国前线的乌克兰。有分析指出,特朗普虽然有意施压泽连斯基与莫斯科签署和平协议,但如果本周的会面,欧洲国家有不同意见,包括表达继续在财力和军力上支持乌克兰抗战的意愿,白宫或许必须顺从它们的意志,但一如特朗普说过多次,欧洲必须自己出钱出力,不能再期待美国太多。

普京好不容易在阿拉斯加获得新舞台,俄罗斯地位骤然提升,接下来估计不可能降低谈判的价码,包括对土地和对乌克兰国家地位的掌控。这除了是他的个人意志,也与他的国内处境息息相关,乌战一旦空手而回,意味着他政治前景难以逆料。这一点对泽连斯基或许也一样,而对整个乌克兰来说,更艰难的是割让部分土地或失去欧洲的全力支持,或许将意味着一步步走向衰亡。

基于俄乌之间对结束战争的思维相互背离,也毫无信任可言,特朗普又已经不坚持停火优先,乌克兰前线的战火,很可能在莫斯科无须忌惮白宫进一步制裁的情况下,在近日益趋激烈,也越发违背特朗普不断念叨的:不能每天都死很多人。

对欧洲和其他美国友好国家来说,越来越无法理解特朗普相互抵触的政策,包括对欧洲和印度施加高关税,甚至要惩罚印度向俄罗斯购买石油,但他自己却以红地毯和高度热情为普京搭建舞台。特朗普不理会友好国家的观感,言行反复,公开对大国俄罗斯示好,再次冲击美国长久建立的国际外交关系和威信。

俄乌战争悲剧的延伸短期内看不到尽头。乌克兰的遭遇对中小国家是沉痛而重大的警示:平时就要为安全与独立自主做好各种准备,既要在军事上做好自立自强的准备,也要在外交上既智又勇地处理好睦邻与大国关系,国家内部在重大课题上必须团结一致,要警惕被分化,不可将国家生存的权杖交付他人手上。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9 04:33:36 发表
大陸首台光刻機「羲之」問世 再也不怕荷蘭EUV卡脖子?

中國大陸首台國產商業「電子束光刻機」「羲之」日前傳出已進入應用測試,大陸媒體表示,精度和國際主流設備並駕齊驅,被譽為「量子晶片」研發的「中國刻刀」。

根據《杭州日報》14日報導,浙江大學餘杭量子研究院相關團隊在測試現場緊張忙碌,一台模樣酷似大型鋼櫃的機器正在做應用測試,電子顯示幕上不斷閃爍即時參數。

「這不是普通的機器,而是一支能在頭髮絲上雕刻出整座城市地圖的納米神筆!」團隊負責人告訴《杭州日報》記者,這台餘杭量子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電子束光刻機「羲之」已正式投入市場。

研發團隊介紹,「羲之」取名自書法家王羲之,「只不過我們的毛筆是電子束,在晶片上刻寫電路」。這台設備專攻量子晶片、新型半導體研發的核心環節,它通過高能電子束在矽基上手寫電路,精度達到0.6nm,線寬8nm,可靈活修改設計無須掩膜版,如同用納米級毛筆在晶片上精準作畫,特別適合晶片研發初期的反復調試。

在此之前,此類設備受國際出口管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之江實驗室等國內頂尖研究機構長期無法採購,「羲之」的問世有望打破這一困局。且其定價低於國際均價,目前已與多家企業及研究機構展開接洽。

《杭州日報》報導指出,「羲之」的成功並非孤例,其背後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兩新融合」的強力驅動。今年7月,浙江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專項試點專案,位於餘杭區的「浙江大學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展開,浙江大學與該園聯手搭建了成果轉化高速路,包括園區企業開出「技術需求清單」,浙大教授帶研究生組隊得標,從實驗室樣品到量產產品,全流程陪跑。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9 04:05:16 发表
一项最新民调显示,相较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扩张,澳大利亚人更担心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

彭博社报道,据《澳大利亚人报》星期一(8月18日)公布的Newspoll调查结果,42%的受访者将美国关税列为首要忧虑,而认为中国构成战略威胁的比例为37%。另有21%的人表示两者都不令他们担心。

这项调查于8月11日至14日进行,误差幅度为正负三个百分点。

虽然澳洲出口美国的产品仅被征收最低10%的关税,但制药等部分行业仍可能面临额外措施。作为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澳洲同样可能因中美之间的关税摩擦而受到波及。

总理阿尔巴尼斯7月对中国展开为期六天的访问,在北京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强。他此行着重强化经贸关系,刻意淡化美中竞争、台湾及中国军事强势等敏感议题。

调查结果也揭示教育背景上的差异:受过大学教育的选民更担心美国关税,而未受过大学教育者在两项威胁之间的分歧则较为平均。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7 01:30:56 发表
在被民粹主义政治主导近10年之后,英国和欧盟可能会改弦更张。虽然英国首相斯塔默对欧洲盟友展现的友好姿态有点过于谨慎,但却堪称在走出英国脱欧阴影的漫长道路上,迈出值得欢迎的第一步。

自五年前脱离欧盟这个最大市场和最亲密的政治盟友以来,英国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上的真正位置,这可谓它多年来最令人鼓舞的政治事态发展。随着美国放弃多边主义,斯塔默领导的工党政府正在努力重建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盟国的关系。

作为一位天生谨慎的政治家,斯塔默甚少会过快行动或完全是为了追求权力而行事。但他加强英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深化与欧洲主要大国安全合作(尤其是在支持乌克兰方面),并与世界各地的民主盟友重新接触的努力,展现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恢复英国在西方联盟中的核心地位。

这一转变的最明显例子是英国、法国和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完全不对等”的行动,警告这些行动“有可能违反国际人道法律”。与此同时,它们再度明确谴责哈马斯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的袭击,并呼吁立即释放余下所有以色列人质。

这三个国家都发现,自己日益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的排挤和压力。但大家都在避免和他这种独裁和反复无常的行为扯上关系。在全球,反对特朗普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选举策略,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尽管早期民调不利,但各类负责任的政治派别还是赢得选举(尽管在近期的波兰总统选举中,一名受特朗普支持的民粹主义者以微弱优势获胜)。

特朗普的执政在国际体制内部引发混乱。在过去三个月里,他的政府蓄意瓦解多边秩序,颠覆战后历任美国总统所秉承的核心价值观。与推动国际合作并希望让美国——按照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话说——成为全世界民主国家“不可或缺”伙伴的艾森豪威尔、杜鲁门、约翰·肯尼迪和里根不同,特朗普倾向于将盟友视为对手,而盟友反过来也是如此。

特朗普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压迫性政权的顺从就是一例。他多次不遗余力地为普京入侵乌克兰和公然违反国际法的行径(包括在国外暗杀政治反对派)开脱或低调处理。事实上,特朗普和为他制定外交政策的亿万富豪地产商,对普京的共情似乎超过对传统盟友,更别提对乌克兰了,但俄罗斯的目标却是要消灭乌克兰这个独立的民族国家。

这种“强权即公理”的世界观也体现在特朗普的经济议程中——这个以关税和大规模削减开支为核心的议程,已将美国经济推向衰退的边缘。幸运的是,挥舞着电锯的亿万富翁马斯克已离开政府效率部,不过,此前他还是大肆削减许多旨在支持全球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项目。

因此导致的各种后果远远超越美国的国界,因为特朗普无休止的肆意威胁和前后不一的关税声明,已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危及美国的长期繁荣。这些行动也正中中国下怀,损害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信誉。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反移民议程削弱本国的创新能力,强化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的地位。特朗普非但没有尝试提高美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反而将怒火转向内部,对多所精英大学发起前所未有的攻击,并将矛头指向一些世界顶尖科学家,其中许多都是他议程的直言不讳批评者。

但是,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即使在美国也有理由保持谨慎乐观。虽然特朗普看似对法治不屑一顾,但法院可能会被证明是对他非法行为的有效制约力量。这一点在他的全面关税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征收关税须要得到国会批准,总统无法单方面实施。

也许强韧的体制和参与其中的公民,能够为美国历史上这动荡的一章画上句号。子孙后代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可能会像回顾1950年代的麦卡锡时代和1920年代初的帕尔默搜捕一样,感到难以置信和羞愧。与看待麦卡锡主义一样,许多美国人已经在问:“我们怎么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焦虑地注视着这一切的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着同样的问题。

在美国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目前答案似乎相当明确。自由民主国家必须在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加拿大总理卡尼之间正在形成的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发挥带头作用。令人鼓舞的是,从澳洲、日本到中欧,一个日益壮大的联盟正致力于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这一联盟应成为促进稳定、和平与共同繁荣的经济合作的基础。我们应该对其他希望加入的国家表示欢迎。那些不愿意加入的国家最终会发现,“强权即公理”并不是个可持续的地缘政治或经济战略。特朗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普京可能会继续故作姿态,并以鲁莽的政策危害自己国家的未来。我们这些剩下的人则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作者Chris Patten是最后一任英国驻香港总督,曾担任欧盟对外事务专员,牛津大学前校监)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7 01:23:24 发表
欧洲领导人星期六就乌克兰危机发表联合声明说,乌克兰必须获得“坚如磐石的安全保障”,以有效捍卫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份声明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德国总理默茨、英国首相斯塔默、芬兰总统斯图布、波兰总理图斯克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共同发布。

新华社引述声明说,当天早些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向他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报了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的情况。下一步“必须是进一步会谈,其中包括泽连斯基总统,特朗普将很快与其会面”。欧洲方面也准备同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一道推动举行一次有欧洲支持的俄乌美三方会议。

声明说,欢迎特朗普表示美方准备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不应对乌克兰武装部队及其与第三国的合作进行限制。俄罗斯无权否决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进程。”

声明说,“乌克兰领土问题的决定将取决于乌克兰,国际边界绝不能以武力改变”。只要俄乌冲突持续,欧洲方面将继续对俄施压,并通过进一步制裁和更广泛的经济措施打击俄罗斯战时经济。

同日,斯塔默就乌克兰问题发表声明说,“决定通向乌克兰和平的道路不能没有泽连斯基的参与”。马克龙在社交媒体上指出,将继续与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保持合作,“确保本着团结和负责任的精神维护我们的利益”。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7 01:21:06 发表
意大利总理和一名外交消息人士说,美国提议为乌克兰提供类似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集体防御协议的安全保障。

消息说,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六(8月16日)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欧洲领导人通话时,提出这个建议。此前,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了峰会。

要求匿名的外交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作为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之一,美方提出一项类似北约第五条文的保障,据称已与普京达成一致。”

北约的集体安全基于其第五条原则:如果一个成员国受到攻击,整个联盟都会为其提供防御。

与特朗普通话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证实,美国总统提出的安全保障构想是受到《条约》第五条文的“启发”,而梅洛尼几个月来一直在推动这项条款。

梅洛尼在声明中说,提案的出发点是定义一项集体安全条款,“这将使乌克兰能够获得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伙伴的支持,(美国将)随时准备在乌克兰再次遭受袭击时采取行动”。

——
为了达成“有效的和平”,意大利总理比教宗良十四积极多了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7 00:50:51 发表
受访的专家和学者认为,特普会雷声大雨点小,这次美俄峰会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或促成俄乌停火,令人失望。他们指出,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仍称赞赏峰会的举行,但对峰会结果不怎么满意。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美国项目副研究员曾宪安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斯加的峰会令人失望。尽管“追求和平”的主题十分大胆,但并未达成任何协议或停火,也未宣布任何新制裁。此次峰会甚至可能让人想起2018年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峰会,那次历史性的会晤缺乏实质内容。

曾宪安说,虽然特朗普称此次会晤非常富有成效,但他承认自己和普京尚未完全达成协议,并强调他有必要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北约领导人通话。曾宪安说:“或许最能体现他对(峰会)缺乏进展感到沮丧的迹象,就是突然取消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团的午餐会,特朗普在记者会后就返回华盛顿。”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研究员维内松(Pascal Vennesson)告诉《联合早报》,就俄乌战争本身而言,这次峰会算是失败。“因为峰会没有达成任何具体成果,甚至没有达成能够促使谈判持续的临时停火协议,而特朗普在会晤前明确强调这一目标。”

维内松说,普京提及引发战争的“根源”,表明他坚持强硬立场,这说明他正在争取时间,并相信自己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制裁和其他负面影响。“特朗普为俄罗斯领导人赢得了一场公关胜利,自己却一无所获。”

美国得克萨斯州南方卫理公会大学政治学教授吉尔森(Cal Jillson)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特普会之前,泽连斯基和欧洲领导人与特朗普举行的会谈,似乎已对这次美俄峰会定了调,限制特朗普所要取得成果。因此,特普会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果,也是预料中事。接下来一段日子,应该也不大可能会出现美俄乌三方峰会。

吉尔森说:“由于泽连斯基和普京在停火、领土让步、西方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等方面所持立场截然相反,双方也互不让步。就此来看,任何后续谈判都可能会旷日持久。”

美国前驻新加坡大使雷文凯(Frank Lavin)在特普会举行前,就预见到峰会不会有成果,但双方都会对外宣称这是一次有助益的会谈。事实证明,他的预测相当准确。

雷文凯接受《联合早报》访问说,特朗普曾多次表达对普京的尊重甚至钦佩,但在过去六个月里,这种态度有所冷却。比如白宫不再把此次会晤称为”峰会”,而是称之为”倾听会”。特朗普还说,他不会期待任何最终解决方案。

不过他提到,尽管特朗普已公开表达对普京的不耐烦,甚至公开批评印度为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提供便利,但特朗普现阶段尚未加大对俄制裁。

雷文凯在2001年至2005年担任美国驻新大使,之后曾担任商务部负责国际贸易的副部长。针对俄乌谈判,他指出,围绕领土问题的谈判一般最艰难,因为这是零和博弈。一方的任何获益都必然意味另一方的损失,这与可以构建双赢结果的贸易谈判截然不同。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6 17:19:13 发表
现任教宗名号良,我以为他会像良一世那样积极调停战争

结果,他只是说了一些中规中矩的话

这就是天主教在今时今日的尴尬地位。俄罗斯和以色列都知道梵蒂冈有几斤几两。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6 12:41:58 发表
特朗普孤立中国不成 反促使中俄印靠拢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据报下周将访问印度;印度外长苏杰生下周将访问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周分别与中印领导人通话,讲述他与美国就俄乌战争进行接触的情况。

受访学者分析,从上述情况判断,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利用关税和外交政策孤立中国的策略非但没有奏效,反而促成中、俄、印及其他一些主要金砖国家靠拢。不过,学者也指出,中俄印虽靠得更近,但各有各的国家利益考量,战略上并未形成一致。

特朗普上周以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为由,将对印度总体关税税率提高至50%,改变拜登政府时期通过印度牵制中国的亚太战略主基调之一,也让中俄印三国关系产生微妙变化。

正在改善中的中印关系进一步和缓。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王毅可能在8月18日访问新德里;若成行,将是他三年多来首次访印。印度媒体上周报道,总理莫迪将于8月31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是他七年来首次访华。

同样,俄罗斯和印度两国面对特朗普施压,非但没有疏远,反而持续加强关系。印度媒体周三(8月13日)报道,苏杰生将于8月20日至21日访问莫斯科。印度上周也说,普京已受邀今年晚些时候访印,并出席印俄年度峰会。

普京将在阿拉斯加当地时间8月15日与特朗普会面,就如何结束俄乌战争磋商。他早在上星期五就与中印两国领导人通话,介绍他与美国事前接触的情况。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本周四则宣布,俄国和中国舰队已从俄远东堪察加半岛首府启航,前往太平洋执行亚太地区联合巡航任务。

受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向《联合早报》分析,中俄印三角关系产生微妙变化主要来自印度,这又源于特朗普政府对印政策发生变化。

他说,对比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拜登时期为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美国对印度很宽容,还允许印度买俄罗斯石油,对中俄则施予重压。所以,印度当时对拉近中印、俄印关系不十分积极,到2024年莫迪开启第三任期时,才恢复与俄罗斯积极互动。

林民旺判断,中俄印靠拢局面会持续好几年,至少涵盖特朗普四年任期,甚至不排除因美国内政发生变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理念可能成为未来美国总统的长期外交取向,那这将成为“中俄印度关系持续改善的基础”。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会长、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潘特(Harsh V Pant),以及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附属资深研究员黎良福则指出,特朗普因素虽促使中俄印靠拢,但三国有各自国家利益诉求,在战略问题上立场并不一致。

黎良福说,中印都以伟大文明古国为傲,普京也没有放弃帝国主义梦,这是三个大国在宏观战略上难取得一致的关键,之所以靠拢,是因特朗普引发的外部环境变化所致。他说,在涉主权问题的边境与达赖喇嘛问题上,中印存在难解的战略分歧,难维持长期稳定关系。

不过,黎良福认为,特朗普只顾美国利益、未有整体大局观的外交和关税政策,确实为中国外交特别是周边外交创造空间,不仅中俄印靠拢,东南亚、南亚和部分金砖国家都希望借加强对华关系来对冲美国的压力。

他说,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不但没有达成借关税和外交政策孤立中国的目的,“反而还产生了他没料到的后果”。

林民旺则认为,特朗普破坏国际规则的行事风格,必然促使“越来越多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
中华大地,是一块大肥肉,很多人想占有,很多使用着中文的人希望中国灭亡。但不好意思,心思恶毒注定失败。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5 07:14:32 发表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社交平台发文,批评民进党政府在国际慰安妇纪念日噤声。

马英九星期四(8月14日)在国际慰安妇纪念日这天,于脸书发文追思这段伤痛历史时,回顾日军在二战期间,为解决性需求,从中国大陆、韩国、菲律宾、印尼、马来亚、台湾等地,以绑架、威胁或哄骗手段,强迫总计超过40万名妇女成为慰安妇。据战后调查,超过七成慰安妇最后死于战场。

他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1996年1月4日公布的慰安妇调查报告指出,慰安妇是军事性奴隶(military sexual slaves),正式确认这是日军违反人道的罪行。

马英九称,在他2008年5月担任总统后,立法院11月通过《台湾慰安妇决议文》,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并赔偿。韩国国会则在2012年9月通过了类似议案。然而,日本政府迄今不愿坦然面对、承认错误,仍有政治人物否认这段史实的存在或称证据不足。

他续称,更令人愤怒的是,连在台湾都还有人宣称慰安妇是出于自愿。这种态度及言论,对曾经饱受苦难的阿嫲们来说,无异于在伤口洒盐,极不道德。

马英九批评民进党政府,从蔡英文到赖清德,口口声声强调转型正义,但一碰到慰安妇议题就全部噤声,还刻意删除慰安妇的历史、淡化台湾人抗日的史实。这种藐视历史、践踏人权的作为,是对台湾慰安妇受害者的二度伤害。

他指出,2021年11月,在前总统蔡英文任内的外交部的预算案中,删除向日本索取台籍慰安妇受害人补偿费字样,对日本政府卑躬屈膝,让人不齿。

谈到总统赖清德任内的情况,马英九斥赖清德有时间搞劳民伤财、撕裂台民众的大罢免,却对慰安妇不闻不问;只会搞政治斗争,却无能也无心为被外侮欺凌的慰安妇阿嫲们争取权益。最近台积电核心技术机密被日本公司窃取,赖清德政府也毫无作为,这种对日本卑躬屈膝的行为,实在愧对民众付托。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4 07:47:45 发表
中國大陸軍方週三(13日)宣布,監控並驅離一艘進入黃岩島附近海域的美國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USS Higgins),稱其「未經批准」闖入,嚴重侵犯中國主權,並指責美方破壞南海和平穩定,美國海軍則反駁表示,此行屬依國際法行使航行自由權利,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認為,美艦這樣操作反而弄巧成拙,變成間接支持北京立場。

張競指出,本週一(11日)中國大陸與菲律賓艦艇在黃岩島東部海域對峙期間,解放軍海軍桂林號與海警南域號發生碰撞,造成雙方艦艇受損,讓北京在國際上顏面盡失,菲律賓則將此視為重大勝利,並展開高調宣傳。兩天後,美國海軍神盾驅逐艦「希金斯號」(USS Higgins)闖入黃岩島12海浬內海域,張競強調,雖然解放軍南部戰區聲稱依法驅離,但美國第七艦隊並未發表相關聲明。

許多評論者包含西方媒體,都誤認此為美國海軍首次在南海針對黃岩島實施「自由航行行動」(FONOP),以便表達美國對於中國大陸法律要求外籍軍艦必須事先獲得准許,方能駛入中國大陸所劃設領海海域之規範有所異議,因此派遣軍艦強行硬闖表達政策立場與政治姿態。

本次操作卻間接承認中國立場

然而張競指出,美軍早在2018年與2019年就曾進行類似行動,而此舉在國際法邏輯上,等同承認北京擁有黃岩島主權,因為若不承認主權,便無須強調進入12海浬海域的合法性。他認為,美艦此番行動在聲援菲律賓的同時卻弄巧成拙,反而間接支持了中國大陸的立場。

當時熟知國際海洋法學者指出,所有對於海洋權益有所主張(maritime claim)必須依據具有主權(sovereignty)之特定陸地地理特性(land features)。

因此當美國認為中國大陸在黃岩島周邊領海,要求外籍軍艦駛入前必須事先獲准,係屬「海洋權益過度逾越主張」(excessive maritime claim)而有所異議。

張競同時批評,黃岩島也是中華民國聲索領土,但自8月11日事件以來,政府對此毫無表態,外交部甚至未重申南海政策,形同放棄發聲權。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1 08:44:13 发表
浙江抗戰記憶 蔣經國為罹難生母寫下「以血洗血」

今年是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周年,大陸各地官方也發起眾多紀念活動,並走訪「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收藏過去浙江在抗戰時期的文史資料,根據不完全統計,直接間接死亡人數超過40萬人,並造成強暴、慰安婦、細菌戰等問題。前總統蔣經國生母毛福梅也在1939年遭到日軍轟炸罹難,讓當時的蔣經國奔喪時,甚至寫下「以血洗血」的碑文。

由浙江省兩岸融媒體平台主辦的「回眸抗戰史 共築民族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台灣光復80周年兩岸媒體采風行」近日啟動,走訪多處包含「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

館中內容提及,當時抗戰期間導致浙江眾多傷亡。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入侵期間共造成傷亡人口40萬5125人。其中直接死亡19萬0287人、受傷73360人;間接死亡2萬6795人、受傷14372人。另外導致財產大量損毀和流失,,粗估損失公私房屋超過176萬間以上。

面對這段歷史,在溫州創業的台青金立軒表示,以前比較知道例如東北731部隊、918事變或南京大屠殺,但這次發現浙江也是被日軍侵略影響比較嚴重、時間比較長的省份之一,還有細菌戰、慰安所甚至各種屠殺,都是真實發生在浙江的每一個地方。

金立軒表示,也看到浙江有包含台灣義勇隊等抗日行動,讓她想到台灣自身也有許多知名的抗日故事,假如說被拍成電影的賽德克巴萊,都是反映兩岸人民當時有反侵略、抗戰的積極心態。他認為兩岸人民都不能忘記這段歷史,要看清過去才能看懂未來,透過銘記歷史,然後感謝先輩們的犧牲,感念自己才能擁有如今這麼幸福的生活。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1 08:21:45 发表
雙普峰會恐談出削弱烏克蘭的協議 基輔緩步走向戰敗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11 06:03:10 发表
于泽远:“特普会”对中国的利与弊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8月15日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会晤。这场“特普会”将会谈出什么效果,备受世人瞩目。

中国作为俄罗斯的战略伙伴,近几年又多被西方指责明里暗里支持俄罗斯进行俄乌战争,自然也会高度关注“双普会”的进程和结果,尤其是美俄关系会不会由此开始改善,中俄关系是否会因美俄关系改善而受到影响,甚至有人猜测美国在“搞定”俄罗斯之后,会不会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中国官媒北京日报客户端8月9日报道称,“特普会”或能谈出“大单”。

报道引述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研究员张弘说,特朗普的外交总是“超出预期”,阿拉斯加会晤的成果同样可能大大超出预期。

张弘认为,俄乌一直就停火问题僵持不下,俄美会晤可能达成在乌克兰全面停火的协议,同时解除对俄罗斯的所有制裁,从而实现俄美关系的正常化。俄美可能谈及北极开发、能源和稀土合作,选择临近北极的阿拉斯加可能就包含相关寓意。俄罗斯此前始终坚持要使对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所有领土的占有合法化,经济表现不佳的情况下,面对特朗普的制裁压力,俄罗斯是否会在领土问题上有所松动,是阿拉斯加会晤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张弘说,特朗普一直念念不忘诺贝尔和平奖,如果此次会晤能促成俄乌停火,绝对是特朗普值得炫耀的外交和政治资产。停火后,俄美关系可能快速回暖,走向正常化,两国可能全面恢复接触,展开合作。而俄美关系的缓和可能使欧洲无所适从,乌克兰也将被迫接受地缘政治损失,特朗普的战略重心可能转向亚太。

不过,已经打了三年多的俄乌战争不仅让双方血流成河,欧洲与美国也投入了大量资源援助乌克兰。在俄罗斯还占据着约20%乌克兰国土的情势下,特朗普要压迫俄乌双方实现停战,又谈何容易?

特朗普提出要俄乌双方进行“领土互换”,实际上是拿乌克兰的领土进行“互换”,也就是要俄罗斯停止进占新的乌克兰领土,变相承认俄罗斯对乌东地区和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权。这种要求不仅乌克兰无法接受,欧盟也不会轻易答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8月9日通过视频讲话表示,乌克兰愿意接受真正的和平解决方案,但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向俄罗斯作出让步,“没有人会退让,也不能退让。乌克兰不会将土地拱手让人”。

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9日发文称,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峰会实际上是西方的惨败:俄罗斯将保留大部分占领领土,制裁措施将放宽,而美国将停止对乌军援。文章称,若普京成功保住战果,这将向全球“独裁者”释放信号:北约不会保护盟友。1945年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冷酷黑暗的新秩序”。

欧盟和乌克兰显然不愿看到“特普会”以损害乌克兰领土的方式来解决俄乌战争,但又无法阻止特朗普的特立独行,只能要求特朗普不要甩开乌克兰和欧盟单独与俄罗斯谈条件。特朗普对此也做出回应,称希望美俄乌三方一起谈,但如果做不到,就先举行“特普会”,再举行美乌峰会,并派出美国副总统万斯到欧洲协调相关事务。

但明眼人不难看出,特朗普最看重的是自己“得分”,在不能说服普京同意乌克兰也参加峰会的情况下,他还是要同普京先举行峰会,敲定俄乌停战的框架,再去施压乌克兰和欧盟接受这个框架。

特朗普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一己之私。他很清楚,俄乌战争无休无止地打下去,美国终将受到拖累,无法全力应对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中国。因此,特朗普宁可牺牲乌克兰和欧盟的利益,也要试图从俄乌战争中解脱出来。

普京清楚特朗普的意图,三年多的战争也早已让俄罗斯精疲力尽。如果“特普会”能基本满足俄罗斯占据乌东地区和克里米亚的诉求,并由此改善俄美关系,逐步解除西方对俄罗斯制裁,普京自然能对国内有所交代。因此普京很乐意前往阿拉斯加举行“特普会”。

但普京也清楚,中国是俄罗斯能够支撑俄乌战争并与美国讨价还价的重要伙伴。为了打消中国对“特普会”的疑虑,普京8月8日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俄美最近接触沟通的情况,强调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任何形势下都不会改变。

习近平则表示,中方乐见俄美双方保持接触,改善彼此关系,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进程。

中国深知俄罗斯与西方的冰冻关系并非短期内就能改善。即使“特普会”能就俄乌停战达成某种协议,俄乌冲突距离结束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中国来说,“特普会”如果能够谈成俄乌部分或者全面停战,美国至少不会在中俄贸易问题上对中国过分施压,甚至实施“二级制裁”。

因此,无论“特普会”谈出什么结果,对中国来说都能接受,甚至利大于弊。至于美俄关系改善后,美国可能拉拢俄罗斯一起对抗中国,纯粹是纸上谈兵,中国基本无需为此担忧。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09 03:26:50 发表
德国总理默茨宣布,德国暂停向以色列出口任何可能用于加沙地带的军事装备。

针对以色列政府要加强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默茨星期五(8月8日)说,德国政府呼吁以色列政府不要采取相关行动。默茨说,他“越来越难以理解”以色列军方的计划如何有助于实现它所说的合理目标。

他还说,为此,德国政府将不会批准出口任何可能用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装备,直到另行通知为止。

新华社引述默茨说,德国政府深切关注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局势。以色列政府在满足加沙地带平民需求方面承担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以色列必须全面准入援助物资,包括联合国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物资。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星期五说,以安全内阁已批准总理内坦亚胡关于“击败哈马斯”的计划,以军准备接管加沙城。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8-04 18:39:56 发表
许通美:美国非不可或缺 各国应习惯没有美国新格局

美国固然重要,但并非不可或缺。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指出,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各国必须习惯一个不由美国主导的世界。

许通美星期二(7月29日)出席“全球城市新加坡:建国60周年及未来大会”首场小组讨论,并向讨论嘉宾——美国前代理副贸易代表卡特勒(Wendy Cutler),提出他对美国行为的看法。

他指出,聆听小组讨论后,他总结出世界正迈入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新范式。他续说,美国反对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但它们并未消亡;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巴黎协定》,它们也依然如常运作。这意味着“美国固然重要,但并非不可或缺”。

这场小组讨论的主题是“分裂的全球经济”,许通美的言论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31 12:53:40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斯塔默是在230多名议员和约三分之一内阁成员的呼吁下作出这个决定。这也是继法国于7月24日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后,第二个作出同样决定的七国集团成员。

目前有超过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英法作为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色列盟友的核武国家,两国的表态具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除了英国,马耳他总理阿贝拉也于星期二宣布,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联合国举行关于恢复以巴两国方案的会议上,17个国家、欧盟和阿拉伯联盟一致支持一份长达七页的声明。

根据宣言,哈马斯必须在国际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下结束在加沙的统治,并把武器移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以实现建立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目标。

与沙特阿拉伯共同主持此次会议的法国称,这份宣言“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前所未有”。

这份由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共同签署的宣言也呼吁在敌对行动结束后,可能部署外国军队稳定加沙局势。不过,以色列及盟友美国未参加这次会议。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联合国会议上,呼吁国际社会推动早日全面解决巴勒斯坦。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消息,由法国、沙特共同主办的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会议星期一至三(7月28日至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包括近30个国家副总理或外长在内的125个国家和地区高级别代表出席。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代表中方与会。

翟隽在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当前加沙战火仍在肆虐,前所未有的人道危机仍在上演,落实“两国方案”的基础持续遭到侵蚀。国际社会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

翟隽说,中方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以最大紧迫感推动全面停火,缓解人道危机;二是秉持“巴人治巴”原则推进加沙和西岸治理;三是支持巴勒斯坦加强内部团结,协助巴方提升治理能力和经济韧性;四是维护落实“两国方案”和平势能;五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实现中东长治久安。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实现加沙停火止战的基础上,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此外,英国首相斯塔默星期二(29日)在内阁会议后宣布,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行动缓解加沙人道困境,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

英国成为继法国于7月24日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后,第二个作出同样决定的七国集团(G7)成员。

除法国和英国外,另一G7成员国加拿大也决定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总理卡尼星期三说,这么做是为了保存通过“两国方案”解决以巴冲突的希望。

卡尼说,加拿大打算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

联合国就落实“两国方案”发布宣言

宣言说,只有政治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和平与安全,结束以巴冲突并实施两国方案是根据国际法满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合法愿望的唯一途径。

宣言强调,加沙地带是巴勒斯坦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与约旦河西岸统一。以巴停火后,必须立即成立过渡行政委员会,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在加沙地带开展工作。

宣言呼吁以色列公开、明确地承诺支持两国方案,并立即停止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暴力和煽动行为。

此次会议由法国和沙特阿拉伯政府主办,旨在推动和平解决以巴冲突,并重申国际社会对两国方案的支持。沙特代表在宣布休会时说,希望各国在9月初之前批准该成果文件。

英国首相斯塔默周二宣布,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行动缓解加沙人道困境,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于9月联合国大会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总理卡尼也在周三宣布,将于9月联大会议上承认巴勒斯坦国。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31 09:04:53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斯塔默是在230多名议员和约三分之一内阁成员的呼吁下作出这个决定。这也是继法国于7月24日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后,第二个作出同样决定的七国集团成员。

目前有超过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英法作为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色列盟友的核武国家,两国的表态具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除了英国,马耳他总理阿贝拉也于星期二宣布,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联合国举行关于恢复以巴两国方案的会议上,17个国家、欧盟和阿拉伯联盟一致支持一份长达七页的声明。

根据宣言,哈马斯必须在国际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下结束在加沙的统治,并把武器移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以实现建立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目标。

与沙特阿拉伯共同主持此次会议的法国称,这份宣言“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前所未有”。

这份由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共同签署的宣言也呼吁在敌对行动结束后,可能部署外国军队稳定加沙局势。不过,以色列及盟友美国未参加这次会议。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联合国会议上,呼吁国际社会推动早日全面解决巴勒斯坦。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消息,由法国、沙特共同主办的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会议星期一至三(7月28日至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包括近30个国家副总理或外长在内的125个国家和地区高级别代表出席。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代表中方与会。

翟隽在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当前加沙战火仍在肆虐,前所未有的人道危机仍在上演,落实“两国方案”的基础持续遭到侵蚀。国际社会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

翟隽说,中方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以最大紧迫感推动全面停火,缓解人道危机;二是秉持“巴人治巴”原则推进加沙和西岸治理;三是支持巴勒斯坦加强内部团结,协助巴方提升治理能力和经济韧性;四是维护落实“两国方案”和平势能;五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实现中东长治久安。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实现加沙停火止战的基础上,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此外,英国首相斯塔默星期二(29日)在内阁会议后宣布,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行动缓解加沙人道困境,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

英国成为继法国于7月24日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后,第二个作出同样决定的七国集团(G7)成员。

除法国和英国外,另一G7成员国加拿大也决定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总理卡尼星期三说,这么做是为了保存通过“两国方案”解决以巴冲突的希望。

卡尼说,加拿大打算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31 04:33:27 发表
斯塔默是在230多名议员和约三分之一内阁成员的呼吁下作出这个决定。这也是继法国于7月24日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后,第二个作出同样决定的七国集团成员。

目前有超过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英法作为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色列盟友的核武国家,两国的表态具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除了英国,马耳他总理阿贝拉也于星期二宣布,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联合国举行关于恢复以巴两国方案的会议上,17个国家、欧盟和阿拉伯联盟一致支持一份长达七页的声明。

根据宣言,哈马斯必须在国际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下结束在加沙的统治,并把武器移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以实现建立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目标。

与沙特阿拉伯共同主持此次会议的法国称,这份宣言“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前所未有”。

这份由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共同签署的宣言也呼吁在敌对行动结束后,可能部署外国军队稳定加沙局势。不过,以色列及盟友美国未参加这次会议。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29 08:00:57 发表
台湾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星期一(7月28日)宣布,为首波大罢免全军覆没下台。但党内检讨声浪高涨,有人还开出第一枪,要求台湾总统赖清德辞去党主席、内阁改组,高层尚无回应,内部暗潮汹涌。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27 10:35:39 发表
特朗普访问英国苏格兰 大批民众走上街头抗议
 
回复  支持[2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27 00:52:15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当地时间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他计划在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宣布这一决定。

马克龙强调,加沙冲突必须立即停止,所有人质应获释放,人道援助应迅速送达。

马克龙还同时公开了一封写给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正式信函,强调法国支持“两国方案”,并肯定阿巴斯在推动停火等方面作出的承诺。

马克龙还在信中表示,法国与沙特下周将在联合国主持召开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会议,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和平解决。

据法新社统计,尽管以色列和美国强烈反对,目前至少有142个国家承认或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地位。自以色列于2023年为回应10月7日的袭击事件而对加沙地带发动轰炸以来,已有多个国家宣布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地位。

英国首相斯塔默星期四(24日)发表声明称,建国是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并重申呼吁停火,认为这是实现两国解决方案的必要步骤。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27 00:49:53 发表
加沙饥荒蔓延 英法德促立即停火应对人道灾难

英德法首脑通话 英国推进加沙物资空投计划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25 08:32:3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当地时间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他计划在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宣布这一决定。

马克龙强调,加沙冲突必须立即停止,所有人质应获释放,人道援助应迅速送达。

马克龙还同时公开了一封写给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正式信函,强调法国支持“两国方案”,并肯定阿巴斯在推动停火等方面作出的承诺。

马克龙还在信中表示,法国与沙特下周将在联合国主持召开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会议,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和平解决。

据法新社统计,尽管以色列和美国强烈反对,目前至少有142个国家承认或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地位。自以色列于2023年为回应10月7日的袭击事件而对加沙地带发动轰炸以来,已有多个国家宣布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地位。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25 08:04:09 发表
当地时间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他计划在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宣布这一决定。

马克龙强调,加沙冲突必须立即停止,所有人质应获释放,人道援助应迅速送达。

马克龙还同时公开了一封写给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正式信函,强调法国支持“两国方案”,并肯定阿巴斯在推动停火等方面作出的承诺。

马克龙还在信中表示,法国与沙特下周将在联合国主持召开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会议,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和平解决。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25 06:48:01 发表
英国政坛持续分裂,前工党领袖科尔宾宣布,他计划与另一名前英国执政党成员共同组建新政党。

法新社报道,科尔宾(Jeremy Corbyn)星期四(7月24日)与国会独立议员苏丹纳(Zarah Sultana)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组建左翼政党“你的党”(Your Party)。

两人表明:“现在是时候建立一个新政党了,一个扎根于我们的社区、工会和社会运动的政党。”

科尔宾和苏丹纳呼吁大规模重新分配财富和权力,并称会继续要求停止向以色列出售所有武器,还承诺建立“自由独立的巴勒斯坦”。

现年76岁的科尔宾曾在担任工党党魁期间,于2017年和2019年两度竞选首相,但都败选。

工党在2019年竞选中败给当时由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是工党10年中遭遇的最差选举结果,科尔宾随后辞去党魁职务。

后来现任首相斯塔默成为党魁,并在2020年以科尔宾拒绝完全接受人权监督机构调查有关党内反犹主义猖獗的调查结果为由,对他进行停职处理。

去年大选,科尔宾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科尔宾在伦敦伊斯灵顿北区选区任职超过40年,虽然他被开除工党党籍,但仍轻松赢得当地的议席。

苏丹纳自2019年起担任国会下议院议员。她去年与其他几名议员投票废除一项颇具争议的儿童福利上限计划后,被工党停职。

科尔宾和苏丹纳发起的新运动能否蓬勃发展,有待观察。不过报道称,新政党的成立似乎印证了英国政坛正走向多党制的趋势。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25 06:40:18 发表
川普鐵腕沒用?英媒曝陸黑市瘋搶輝達B200 貨源曝光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展開與中國大陸的各種對戰,科技領域當屬高階AI晶片管制最受矚目。然而,即使川普政府極力遏止中方在高科技領域發展的企圖,美國晶片黑市仍然猖獗,英媒周四(24日)披露,在美方施加嚴格管制出口措施的3個月之內,輝達先進GPU依然流入中國大陸,價值至少10億美元。

知名科技新聞網站engadget、印度科技趨勢分析雜誌Analytics India Magazine(AIM)、路透社等媒體周四引述英國《金融時報》(FT)調查報導,中國大陸境內存在一個由第三方資料中心營運商、中間商等角色構成的流通網,暗地銷售輝達先進AI晶片,包括B200。這個銷售網完全是為了滿足中國大陸境內對於輝達高端晶片強大需求而出現,FT分析幾十份銷售合約、公司文件並接觸了解交易人士的結果,在這個活絡的黑市之中,輝達B200晶片是最搶手、最容易買到的晶片。

B200是Open AI、谷歌、Meta、微軟等美國大型科技業者訓練AI模型的首選晶片,美方早前明令禁止向中國大陸販售。其他受限的輝達晶片還包括H100、H200,就連性能較弱的H20也曾多次遭川普政府點名禁止輸往中國大陸。H20近日已獲解禁。

熟悉實務的律師透露,只要繳納相關邊境稅費,在中國收貨、販售美方限制的輝達晶片並不違法,但直接運往中國銷售則違反美國法規。FT調查發現,今年5月有好幾家中國經銷商向許多資料中心服務業者供應B200、H100、H200晶片,經銷商來自廣東、浙江、安徽。

安徽「時代之門」(Gate of the Era)是B200最大經銷商之一,公司成立於今年2月,當時各界猜測川普將停止向中國販售H20晶片。時代之門賣的B200以現成機架型式出售,每個包含8枚B200與其他可直接插入資料中心使用的組件與軟體,尺寸相當於大型行李箱,連同包裝重量將近150公斤,黑市價格人民幣300萬至350萬元,遠低於5月中旬中國買家首度可大量採購時的400多萬元人民幣,比起美國市場均價高出約50%。

知情人士透露,5月中旬以來,時代之門收到至少2批各好幾百個B200機架,到貨後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出售給資料中心業者或其他公司。時代之門的最大股東是總部位於上海的「華紀元」科技,華紀元官網稱在矽谷設有實驗室、新加坡有供應鏈中心,合作夥伴包括阿里雲、百度雲等超過100家。華紀元回應稱集團從事「智慧城市」業務,「未買輝達晶片,亦無任何相關業務」。

FT記者在小紅書等中國社群媒體看到的兜售伺服器機架包裝與安裝圖片影片,發現了美超微電腦(Supermicro)、戴爾(Dell)、華碩(Asus)的產品標示,這些業者伺服器產品採用輝達晶片。據產品規格與包裝圖片與業內人士透露,時代之門與其他經銷商這幾個月賣的許多B200機架的源頭是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荷西的美超微電腦,創辦人是來自台灣的梁見後。美超微是晶片組裝業者,為資料中心業者提供晶片解決方案。

不過,FT強調,目前並無任何跡象顯示美超微、輝達知曉或參與走私。美超微表示,公司遵守美國所有出口管制相關要求。輝達回應,「試圖以走私產品拼湊的資料中心都會失敗,從技術面或經濟面而言皆然,資料中心需要服務與支援,本公司只為獲得授權的輝達產品提供服務」。

中國大陸一家資料中心營運商直言,「出口管制擋不了輝達最先進的產品進入中國,這只會讓流通效率較差,讓願意冒高風險的掮客發財」。路透社稱無法從其他管道核實FT報導內容,美國商務部、白宮尚未回應。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25 05:22:26 发表
以色列对哈马斯恐怖袭击采取的过度军事反应,使无辜的加沙平民长期遭受苦难,令人无法接受。新加坡呼吁以色列遵守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并立即在加沙停火。

新加坡外交部发言人星期四(7月24日)傍晚,针对加沙局势发表声明。

发言人说,人道主义援助被拒导致加沙出现大规模饥荒和基本医疗服务严重匮乏;人们在拼命获取食物时被枪击的报道也令人震惊,“这违反了国际人道法”。

以色列政府必须立即解除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所有限制。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也必须允许按照联合国的授权恢复人道主义任务。

所有平民都必须受到保护,尤其是获取人道主义物资的人,永久的强制迁移是对国际人道法的进一步违反。哈马斯也必须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剩余人质。

外交部发言人说,通过谈判达成的两国方案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能够和平、安全、有尊严地并肩生活的唯一可行路径。目前的事态发展只会使这个最终目标更难以实现,将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置于无休止的相互仇恨和暴力循环中。

主管回教事务代部长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星期三(23日)在脸书发文,对加沙无辜生命持续流失深感悲痛,并强调这些暴力行为不能再继续。“现在是时候结束这场苦难,为所有人争取和平与尊严。”

费绍尔说,多个国家已经联合呼吁立即停止冲突,允许人道援助不受限制地送达最需要帮助的人。“基于人道主义考量,我完全认同这种紧迫的呼吁。”

他重申我国会继续尽己所能,协助缓解加沙人民的苦难。

哈马斯是在2023年10月7日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袭击并劫持人质,至今仍有多人被扣;以色列军方则在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迄今造成约20万名巴勒斯坦人伤亡。

前总统哈莉玛星期四也在脸书贴出加沙大规模饥荒的新闻截图,形容这是“令人震惊的不人道行为”。

她说:“虽然十分痛苦,但不要转移视线。也不要听信那些试图以各种理由淡化和解释这种邪恶行为的人。立即停火!”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23 20:59:0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加沙局势危急 20多国联合施压呼吁立即结束战争

以色列军队星期一(7月21日)将军事行动扩大至加沙中部城市迪尔拜拉赫,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发表联署声明呼吁立即结束战争,指加沙百姓的苦难“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加沙城一家医院负责人说,过去三天,加沙已有21名儿童因营养不良和饥饿死亡。

——
被圣经洗脑的极端人士(比如以色列人)最终会证明圣经是一本邪书。

唯我独尊,以色列人的命是命,别人的命不是命。他们真的这样认为。包括中国的很多耶教徒也是这样认为。因为上帝的子民是要上天堂的,异教徒是要下地狱的。这些都是圣经教给他们的。

这个时代,就是证明(圣经是邪书)的时刻。以色列必然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联合国专员:以军攻击代尔拜拉赫 给巴勒斯坦人更多苦难

费绍尔:加沙暴力令人感受切身痛苦 现在是时候结束苦难

德总理默茨遭内外夹击 被促须对以色列采取更强硬立场

上百个援助组织警告 大规模饥荒正在加沙蔓延

现在是各自为信仰作见证的时刻。中国的耶教徒已经表明立场,就是坚定支持以色列。很有意思。

教宗良十四想访问加沙
意欧视点              
              
7月22日,教宗良十四世结束在冈多福堡(Castel Gandolfo)夏宫的休假返回梵蒂冈,期间他持续呼吁全球停火,并表示:如果有机会,他想亲自到加沙以及其他发生冲突的地区。

面对记者提问是否计划访问加沙时,教宗回应:"加沙?事实上,我渴望前往的冲突地区远不止于加沙(还想去其他发生战争和冲突的地区)。"教宗强调:“必须鼓励所有人放下武器,停止背后维系每一场战争的商业行为。人在其中只是没有价值的工具。我们必须坚持每一位人类的尊严,无论是基督徒、穆斯林……所有人都是天主的子女。”
              
——
中国的耶教徒又要怒了,这说话跟方济各一样         
 
回复  支持[0反对[0]

 22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