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网友:天主教河南总修院现状不堪入目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Kelenna
2014-08-24 00:13:04 发表
That's a cunning answer to a chnnleagilg question
 
回复  支持[9反对[10]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7-19 15:12:00 发表
开封教区的柴玉良神父和其他神父关心过这事没有?找过政府没有?请全体信众行动起来挽救开封总修院!
 
回复  支持[15反对[8]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5-24 20:21:42 发表
它在寂寞和孤独中守望——走进天主教河南总修院
http://bbs.dahe.cn/bbs/thread-1340198-1-1.html

前天,当我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位于开封东郊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的时候,这个曾是培养中国神职人员的高级宗教学院,已经在岁月的风雨中走过了77个年头。如今,它已经褪尽往日的虔诚和圣洁,卸去神秘和繁华,被人们渐渐地遗忘在这个昔日京城的角落里,默默地枯萎、荒芜、老去、……


许多年来,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的河南人,我虽然不知去过开封多少次,访看探阅了多少名胜古迹和去处,但在自己脑海的记忆中,却一直没有这个河南总修院的印象。知道这个地方,偶于日前在大河网论坛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在那个帖子里,一个名字叫做“轻盈随风”的朋友告诉我们,开封东郊有一个天主教院,已经被人们遗忘在乡村的角落里。为了探一究竟,这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再次来到开封古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与朋友一起探访那个有些神秘的角落。


说心里话,每次来到开封,不管是行进在它的郊外,或是走进它的闹市,我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那就是越发感觉它的闭塞、古旧与凌乱,尽管它也到处张扬着诸多的现代气息和繁华,但仍与自己心目中京都古城的感觉有一些说不清楚的距离。



按照网友所说的大概方位,我们来到开封市东郊的羊尾铺村,这里虽然是都市村庄,但由于已经临近开封县的边界,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偏僻。我们询问一位居民,河南总修院在那里?那人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没有回答,见状我急忙跟上一句,就是一个天主教会。呵呵,是教会啊!他指着马路边上一个红砖砌成的、破旧的、很小的仿古城门告诉我们,从那里进去就是,已经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走进小小的古城门,在几十米开外的地方,我看到一角具有西式风格的建筑,难道那就是总修院!我快步走上前去,一组百余米长高大别样的建筑群体徐徐在眼前展开。灰色的的墙面,灰色的筒瓦,处处都渗透着神秘和威严;大方庄重的排窗,虽然玻璃残缺不全,仍给人以无尽的想象;优雅的墙饰浮雕,厚重的铁质栅栏,仿佛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所有的一切,都让周围低矮零乱的民居黯然失色。



沿着建筑群的外墙,向右转入一条小道,前行数十米,一栋坐北朝南极具特色的高大坊门呈现在眼前,风火山墙式的雪白墙面上写着"河南总修院"几个红字,为开封当时名书法家关百益的手笔,下面浮雕着线条优美的宗教图案,最顶端伫立着一柄神圣的十字架,一扇红漆斑驳的木门镶嵌在半圆的门洞之中。站在总修院的门前,静心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一切,不由得让我们这些凡人生出无限的敬畏之情。



穿过红木门,我走了进去,在环顾四周的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举目四望,偌大的一个的院落,虽然杂草丛生、凌乱破败、散落人家,但透过斜照的夕阳,仔细览阅庭院的一砖一瓦,仍然感受到往日那种灼灼惊人的气势。之见中西结合式的砖木及砖混建筑构成,首尾相接地环抱着整个院落,10米多高、分为上下两层的环状楼房,形成了一个优美的整体。飘逸的回廊,粗大的廊柱,灰色的筒瓦,规整的房间等等,构画了一幅壮观、肃穆、大气的画卷。





我在靠近门廊右边一楼找到一个房间,里面有条木扶手的楼梯。在楼梯的下面,堆满了杂草和木柴,靠墙的一面堆放着煤球。沿着楼梯,拾阶而上,就来到了二楼。上面大部分的屋子都是空的,门也都敞开着。走进那些空荡荡的房间,地面、窗户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不少房间里零落着碎砖烂瓦,弥漫着一股呛鼻的霉味;天花板墙皮大块大块的脱落,露出一些木质的表层.…….。





站在中央房间的窗前,俯视整个院落的一切,黄昏的时辰,古老的建筑,零落的人家,那种接近原始的安静,在凄凉破败的映衬下,让置身其中的我强烈感受到到时光在倒流。恍惚间,你可以清晰地想象出它繁荣时的那个时候,在这些近百平方米的大房间里,有许多表情虔诚的天主教徒们在聚集着,庄重肃穆的圣歌在这些房间里回响、飘荡。我仿佛还能看见上个世纪初年的神职人员,身着长袍,脚步轻轻、面容神圣庄严地从走廊走过。……



在来这里的前一个晚上,我在网上寻觅有关资料到深夜。追溯那久远的背景史情,可以知道这个河南总修院筹建于1930年,两年后竣工。共计占地57亩,四周有围墙为界,大门位于整体的偏西位置。主体建筑为一座平面呈椭圆形的环形二层楼房。南北长51.1米、东西长91.4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大小房间共有190间。



这里现存的建筑主要有大门、主楼和小教堂。主楼平面布局为合院,高两层,内部有外廊环绕一周,在主入口两侧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角部设置有楼梯。主楼正入口在南部正中,北部中轴线东、西两侧开有小门,西侧小门通过约十余米连廊联系北侧的“无玷圣母”小教堂。



小教堂为东西向的巴西利卡平面布局,祭坛朝东,正面的大门亦为风火山墙式。主入口在西侧山墙,东部祭坛后是两层,二层为唱诗班位置。小教堂的北面建有平房排房15间,以作炊事房、勤杂工的宿舍,排房后方分别为葡萄园、花圃、菜园、酒窖及奶牛棚圈。



总修院整个设计为中西合璧型,即外观为中国古典式,内部为西式装饰。在总体布局上,总修院采用了欧洲修道院常用的内院围廊式,这和中国传统院落内向四合的布局形式颇为一致。对外封闭,对内开敞,这是修道院建筑的主要特征。从外面看都是高墙大院,而内部却又是绿树花草、天空小鸟的自在沉静。在内省的院落空间风格方面,中西具有了互通的渠道。修道院作为内省静修之地,在平面上对外由高墙隔开,对内的庭院却是单纯而敞阔,以达到内向自省的空间效果。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组建筑群体中,小教堂唱诗班布局在祭坛背后的二楼,声音由二楼开向大厅的窗户传出,这样,在大厅一层的人们,听到的是由前方高处传出的声音,和由小教堂高侧窗打进来的光线一起,强化了教堂需要的神秘、沉静的氛围,形成了一种天籁之音、天神之光的效果。这种使人们的听觉和视觉与教堂中的行为和为一体的和谐追求,很好的实现了建筑空间和宗教文化行为的完美统一。



在建筑风格上,总修院在建筑文法上对来自西方的建筑形式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了成功的“互译”。近代中国中西合璧式建筑的风格,大体上是一种从沿海、沿江由纯欧式向内地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格渐变。最典型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主楼正入口,其顶部弧线变形有欧洲巴洛克式教会建筑的影子;二是欧洲修道院的“拱廊”在这里被翻译成了“柱廊”;三是小教堂东西两山墙用中国传统层层叠落的“马头墙”做法,达到了西方教堂所要求的不断上升的效果,而最高处的镂空处理更使教堂显得轻盈。


在院子外面的一堵山墙上,还装饰有简约而精细的山花。山花整体保存完整,造型中无论是植物叶、花朵,还是枝干,均构图完整饱满,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另外,构图中将山墙上的通风孔作为整体构图的要素之一,与山花造型浑然一体,显得别出心裁,相得益彰。

河南总修院采用这种建筑造型设计的主要因素,一是外国传教士对中国宫殿式建筑的雄伟庄严优美协调,深为叹服;二是因当时教廷驻华代表刚恒毅的宣传,他认为要使天主教能在中国发展就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他提倡教堂要建成中国式的,圣像也应绘制具有中国艺术特色。所以,这里的建筑外形基本上是仿照天主教会在北京创办的辅仁大学所建造的模式,只是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原因而略为简化。总修院建筑南北对称,造型庄重大方,气势宏大,装饰细腻精巧,色调素雅,做工考究,是我国一组不可多得的、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成功范例。




面对这样的近代建筑精粹,面对这样的神学修院,我怎能不去追究探寻它的由来和缘源。翻开案头收集到的一些史料记载,透过岁月的烟雨风云,你不难从中整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脉络痕迹,这就是我们所要了解的历史。



  在明代,著名的西洋人利玛窦神父为了寻找一支迁徙到开封的犹太人,派遣教士前往开封,掀开了天主教在开封传教的序幕。明末战乱后,天主教一度退出开封,直至晚清鸦片战争,天主教与开封才重新有了联系。因此,在今日的开封,就存留下了许多天主教的建筑与故事,就留下了一些或明或灭的历史印迹。
  北宋时期,一支犹太部落来到开封,经中国皇帝的敕令在这个城市定居了下来。关于他们是如何进入中国的,至今依然不明其详。而寻找这群与西方世界长时期断绝了联系的神秘犹太人,便成为明末基督教传教士前来开封的一个引子。



  基督教传教士第一次有具体记载进入开封的时间是在1608年,他们的动机是探寻位于开封府理事厅街区的犹太人社区,同时展开传教活动。此后,从1613年到1625年,又先后有意大利籍神父艾儒略、法国籍神父金尼阁、意大利籍神父郭后静等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到开封访求犹太教古代经典和开封犹太人,拜会当地上层知识分子,并做短期的传教活动。
  1642年,明朝政府为解脱李自成起义军对开封的围困,掘开了黄河,决心引洪水淹城。黄河水退去后,整个城市被泥沙淤没,全城30万人,仅幸存3万。位于著名的延庆观西面的洪河沿天主教堂坍塌,费尔德神父及十余名教徒被大水困于教堂内,据说只有一名教徒幸免于难。两年之后,明朝灭亡。天主教在开封的传教活动,一度中断十余年。



  鸦片战争后,法国天主教遣使会来到河南,重启传教活动。但这次天主教进入中国,由于侵略战争的背景而成了带有文化殖民性质的活动。伴随着中外矛盾的加深,传教士在中国,尤其是内地的传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开封民众难以忍受战争失败而带来的民族屈辱感,反洋教情绪甚为强烈,清政府官员也不敢贸然允许传教士进入开封。1870年,意大利人西满任河南教区主教,他试图重立教堂,恢复在开封的传教活动,虽有个别外籍传教士进入了开封,但城内没有任何旅馆或居民敢于收留他们。
  直到1902年,意大利神父潭维新(Noe-Joseph Tacconi,1873年生于意大利北部巴维亚,为米兰外方传教会会士。他1902年到达开封,1940年67岁退休,回罗马养病,1942年病逝罗马)在中国神父时慎修的陪同下来到开封,要求清政府同意恢复天主教会。他多方奔走,于1905年在开封市袁坑沿街购买民宅,建为教堂,天主教会至此重又立足开封。



  自1902年天主教重新进入开封,到1948年外籍神父的撤离,近代天主教在开封47年时间里,潭维新主持教务32年,是天主教在开封最主要的支柱。潭维新神父大半辈子都在开封度过,会说一口流利的开封话,他在开封进行的首要活动就是建设开封教区的主座堂——理事厅教堂。为扩大天主教影响,在他的主持和协助下,还建立了一批学校、修会。在任期间,他到美国和欧洲募捐了三次,为天主教在开封的发展铺设了坚定基石。
  1929年,河南省天主教各教区主教协商,认为有必要设立一所高级修院以培养中国的神职人员,在意大利米兰外方传教士的倡议下,经天主教开封教区主教谭维新几经亲临视察,最后按天主教传统习惯、西欧各国的常规,选定距离城市较远、避开闹市的开封东郊羊尾铺村,修建了天主教河南神哲学院,又称总修院,作以为河南等地培养神父的场所。



在院址选定购买地皮中还有个小插曲。最初,因系罗马教廷传信部拨款,故用传信部的名义,以谭维新为代理人,向当时的河南省契税经理局办理手续。契税局经理以外侨不得在内地购置永业地产为由驳回,不予办理正式手续。谭维新即派意籍传教士前往汉口向意大利驻汉口领事馆求援,经意大利公使馆出面向国民政府外交部发出照会,说明系建立修院而非私人财产。国民政府外交部派参事靳志(字仲去,开封人)来开封进行调查,靳志有一姻亲徐魁元系世代天主教徒,在开封天主教内颇有声望,经徐魁元从中斡旋,最后以天主教河南开封总修院名义办理验契手续,才为结案。 



二年后,这所修道院建成,作为天主教徒学习、生活、静修的场所。据开封理事厅教堂神父柴玉良介绍,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是天主教在河南培养神父的最高学府,当时属梵蒂冈直属修院。总修院分哲学班、神学班两个等级,学制一般为六年。开设教义神学、伦理神学、圣经学、神修学、天主教法典、天主教礼仪、天主教史、天主教音及文化课等,课本为拉丁文。入院的大修生需在备修院毕业考核合格,经本教区主教保送,始能入院深造。毕业后,由院长推荐、本教区主教批准即可晋升为司铎。



当时在院学习的修生一般在二十岁以上,分别来自河南天主教各教区,修生人数最多时达百余人。河南天主教神人员大多从此毕业。1954年以后,在院的修生、教师及职工逐渐减少,1958年秋,该院因修生仅有4人不能开班而暂为停办,此处房地产由市房管单位代管。在招生的28年间,总修院为河南九个教区及陕西汉中、安康等教区培养了100多位神职人员 ,为天主教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与朋友信步在漫曲的回廊中,一边享受着精美建筑带给的深刻震撼,一边咀嚼着久远史情留下的浓重滋味。在二楼回廊的东南角,我们问一位老人,您老在这里居住多久了?老人伸出两个指头说,已经20多年了。老人还告诉我们,这个院子曾是开封炼铁厂的办公楼,之后改为炼锌厂,炼锌厂现已倒闭。现在住在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炼锌厂的职工和家属。



说着说着,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他指着院中的一条小道问我们,你们看过《孔雀》那部电影吗?里面有很多场面都是在这里拍的。你们看,那里就是胖大哥学骑车的小道,那个地方就是做蜂窝煤的地方,那个房间就是女主角的家,冯小刚也在这里拍过《鸡犬不宁》。可惜这两部电影我都没有看过,无法与老人引起共鸣,但从老人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有了回头一定要找来看看的念头。



听老人说,前些时候,开封市教会来人要这些房子,不知为什么没有给他们。这些房子是意大利人建的,不知哪一天,别人是会回来要的,到那时,我们就不能住在这里了。话语间,老人的心绪透着无尽的无奈和惆怅。是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住用是暂时的,说不定那一天,他们都会搬离这里,因为这里的主人不是他们。这里将来物归何方,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面对老人,我用极为肯定的语气说,放心吧,老人家,那个意大利米兰的传教士是不会索要房子的,他回不来了。



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夕阳已将最后的一丝美丽隐藏到了蓝色的天幕中。遥望远方,天色渐暗,倦鸟归巢;放眼大院,窗棂破碎,瓦筒凋零,不由得使我们的心情生出许多的伤感。尤其是那位老人的诉说,不由我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深深隐含在这组历史建筑中的人性和情感。



这个作为培养高级神学人员的场所,时至今日,尽管是已是沉寂败落,但仍在发挥着救济世间贫穷的作用,为一些下岗工人提供着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庇护所”,这既是教会的宽宏,也是这所质量很高的历史建筑所具备的素质,相信不与神意相违吧。因此我们说,总修院这一宗教文化的载体,其内涵在精神领域的延展远远大于其他类型建筑,对于普通人有着很强的情感方面的作用。所以,直到今天,每到周末,这里的小教堂中还有人在做弥撒。



唉!在大量近代天主教建筑已经销声匿迹的今天,这个位于开封郊外的精美建筑群体,不知什么时候能够抛弃荒凉与破败,重新融入当今的社会,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让我们与它共同守望吧……
 
回复  支持[8反对[7]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5-24 20:16:54 发表
http://news.dahe.cn/2011/08-10/100805301.html实拍开封河南总修院 破败不堪引网友争论如何保护
 
回复  支持[5反对[9]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5-23 17:14:59 发表
不要急于批评
 
回复  支持[11反对[13]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5-20 14:57:25 发表
开封的其他神父呢?主教怎么不管
原文由 灯塔 于 2013-05-18 17:49:53 发表:
现在开封的总修院已经被开封教区的采玉良神父和赵水泉神父,卖给开发商了,两个人被开发商送的几十万的小轿车。甚至把整个教区的好大一部分教产都让开发商瓜分了。请大家为开封教区祈祷。
 
回复  支持[7反对[16]
本站网友 正义
2013-05-20 06:34:30 发表
说闲话、播弄是非的人是有祸的啊。没有依据的话会给自己带来灾难的哦。
 
回复  支持[10反对[11]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5-19 23:59:19 发表
开封有主教的!不知主教的意思是?
 
回复  支持[5反对[10]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5-19 17:46:52 发表
神职人员自己要争气。
 
回复  支持[12反对[6]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5-18 23:19:36 发表
看到了照片,想的了其它。
 
回复  支持[10反对[9]
本站网友 灯塔
2013-05-18 17:49:53 发表
现在开封的总修院已经被开封教区的采玉良神父和赵水泉神父,卖给开发商了,两个人被开发商送的几十万的小轿车。甚至把整个教区的好大一部分教产都让开发商瓜分了。请大家为开封教区祈祷。
 
回复  支持[14反对[1]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5-18 17:49:49 发表
建议河南省教会先组织教友募捐,然后维修一下,总可以办到的!
 
回复  支持[6反对[0]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