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最大批天主教建筑获选全国重点文物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6-20 16:01:11 发表
党不喜欢教堂,现在不用教堂做开会的地方了,才不会管,成了文物,更不好,还是不管,最后,你修,他还麻烦你,你们看着吧,没有用
 
回复  支持[12反对[8]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6-20 10:08:03 发表
 一座教堂,堪称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建筑艺术经典;

        一座教堂,承载了一段中华民族不屈的历史;

        一座教堂,一部仍将继续的凝固历史;

        她,就是芜湖天主教教堂。

  芜湖天主教堂,全名为芜湖圣若瑟主教座堂,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吉和街28号,是一座大型罗马风格天主教堂,规模在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统领当时整个江南教区。这座肃穆典雅的教堂从1887年开始建造至今,几经损毁、重建与修葺,经历了许多沧桑曲折,更因见证了清末震惊中外的“芜湖教案”而闻名。

  1847年,天主教耶稣会重新来华后,在上海选中徐家汇建立天主教江南传教区的总部,陆续在此建成包括主教府,大、小男修道院,两所女修道院(拯亡会和圣衣会),徐家会藏书楼,气象台,徐汇公学(后名徐汇中学,男子中学),启明女中,育婴堂等等一系列机构,以此为基地,将教务开展到江苏、安徽两省。其中安徽省主教廷就设在现今的芜湖天主教堂。

  芜湖天主教堂1887年由法国人设计监造,教堂为砖木石混结构。1891年5月教会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教堂被烧毁,后由清政府与上海法国领事馆协议用十三万两白银在原址重建。文革期间再次受到破坏,1983年重修。

  改革开放后,芜湖市多次对该教堂进行重修,并在教堂前建成吉和广场。广场上有根据牧羊人的故事建造的石头雕塑,也有反映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铜质雕塑,临近滨江公园的地方还有一尊天使的铜像迎江矗立,音乐喷泉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驻足。

  如今,庄严肃穆的芜湖圣若瑟天主堂已成为目前安徽省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教堂,它既是芜湖天主教会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芜湖市的一个精品旅游观光景点。由于其独具的历史意义,该教堂已被列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芜湖教案”——

  1891年至1914年,天主教用种种手段,在芜湖强租和侵占了整个鹤儿山及八角亭以后,激起了芜湖各界人民的强烈反抗和愤恨,教案纠纷迭出不穷,此起彼伏。主要事件:

  一、1888年5月,天主教堂建筑工地上一名雇工无故殴打附近居民的一个小孩,引起公愤,无数群众涌到神父的住处和工地,要求交出打人凶手,停止建筑工程。这场风潮持续了三天,才由封建官府派人将民众驱散,它是芜湖人民群众大规模反洋教斗争即反帝爱国斗争的前奏。

  二、1891年由哥老会(一种反清灭洋的民间秘密组织)发动了一场反洋教斗争。事情起因是由天主教所办育婴堂内大量婴儿死亡所致。当时,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育婴堂虐待、残害婴儿的多种说法。5月10日,两名天主教修女去出诊,准备将一传染病人家的两个小孩带回教堂医治,途中遇到了孩子的亲属。孩子的亲属误认为修女要拐骗孩子,于是发动路人,喊着不许拐骗孩子的口号,将两名修女扭送到了保甲局。保甲局见事关重大,又将她们送到县衙候审。此事发生后,一名神父赶忙到县衙交涉,而另一名神父则请英国驻芜湖领事出面向芜湖海关道台施压。第二天,知县便将两名修女宣布无罪释放。帝国主义的欺压,封建官府的无能,激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12日下午,一个姓胡的妇女闯进天主堂,要求收回收养在育婴堂的孩子,身后跟着大批群众,妇女大声说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是被骗到天主堂内,愤怒的群众听到后推倒大门,神父们从围墙小门逃出,直奔江边趸船,后乘船逃往镇江。群众放火烧了住院、男校、临时小堂、宿舍等,只有女校未烧。愤怒的群众越聚越多,又冲向英驻芜领事馆和海关。此时英驻芜领事科林福特吓得换上中国服装逃往海关。芜湖海关道台成章急忙率兵丁前往镇压,安徽巡抚沈秉成路经芜湖亦下令增调兵勇,布置弹压,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派兵赶来,向群众开炮。清军大量开进芜湖,逮捕、监禁了一大批老百姓,16日早晨,法国变勾号军舰开到芜湖江面示威。此教案发生后,清政府将带头焚烧教堂的王光金、傅有顺二人就地正法,砍下头颅,送到南京、镇江、上海等地示众,芜湖海关道台成章、知县王焕熙因镇压不力被撤职。经清总理衙门议结,赔款白银十二万三千六百八十四两,并为教会修建新教堂提供方便等,这场斗争就这样被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所镇压。

  三、1898年10月,芜湖各街道、教堂墙壁上,均遍贴揭帖,声言誓与洋人为难。此事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恐慌,芜湖官方严密防范,并派兵缉拿哥老会首领“九千岁”罗永发等九人,将此事又镇压下去。  







 
回复  支持[7反对[10]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6-20 10:03:07 发表
西洋优秀建筑嘉兴天主堂


徐信

  自19世纪中叶起,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入侵,迫使中国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撕开了原本封闭的社会体系。随着封建经济结构的逐步解体,西方列国在扩大商品倾销和资源掠夺的同时,也加强了资本输出。作为为资本输出服务的西方建筑随即登陆中国,并由沿海开放口岸迅速扩展到内地。除公共建筑、工业性建筑和居住建筑外,体现西方宗教文化的各式教会学校、礼拜教堂等同样全面渗入到中、小城市乃至偏僻乡村,嘉兴天主堂正是其中之一。

  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嘉兴天主堂,旧称圣母显灵堂,俗称圣母堂、天主教堂,始建于20世纪初叶,规模宏伟,是天主教加尔默洛会(圣衣会)在嘉兴的总部,当时“中国第一、远东第三”的大教堂,也是建筑年代较早的西洋优秀建筑之一。从现存的天主堂主体建筑看,其精致的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建筑技术和造型风格堪称同时代、同类型建筑中的上乘之作。

  1917年,意大利神父韩日禄在嘉兴子城脚下(今老城区紫阳街)开始兴建嘉兴天主堂。韩日禄本人既是虔诚的天主教教士,也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从选材购置到工程施工都亲事其役,还专门从法国进口了水泥、钢材、松木、彩色玻璃、彩色地砖等许多先进建筑材料。墙体用砖则指定由嘉善干窑镇烧制,全部工程耗银达8万多元。韩日禄对工匠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但凡不够水准的一律发为搬运。承建工程的是嘉兴王茂记和徐记两家营造厂。当地建筑工匠原本对西式建筑接触不多,但在韩日禄神父的严格督率下,技艺日臻成熟。由于资金短拙,整个工程持续了13年之久,倾注了这位意大利建筑师的全部心血和才华。1930年,当韩日禄亲手完成钟楼上的火舌盘花浮雕,宣告教堂全部峻工时,已年近六旬。教堂落成后,天主教法国巴黎遣使会特地运来一口重达675公斤的合金铸铁钟悬于钟楼上,其声可远传数十里。抗战期间敌机屡犯嘉兴,天主堂的教徒还多次登楼敲响大钟以作为防空警报。

  “文革”时期,嘉兴天主堂遭到严重破坏:大堂穹顶被掀,门窗、雕塑被毁,仅存屋基和墙体部分。现存的神父楼、苦难堂较为完整,两座钟楼的部分雕刻也保存尚好。

  全盛时期的嘉兴天主堂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神父座堂、神职人员住房等围绕大堂、钟楼这些主体建筑展开,宽阔的四周庭院呈半开放式。整座教堂坐北朝南,宽度相同的祭坛、圣坛与中厅在同一垂直线上,而和大堂垂直相交,形成了属于最经典教堂形制的拉丁十字式平面布局,具有较强的宗教性。南端两座对称修长、面宽19米、通高37米的钟楼,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轮廓线,楼顶尖犹如两支利箭直插蓝天,尽显幽雅、高贵,更把整座建筑的上升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钟楼后接长方形的中厅和两侧侧廊。侧廊南端设有小经堂,东侧接告解室和登临钟楼的通道。大堂突出两翼,宽28米,后接祭坛和半圆形的圣坛。祭坛和圣坛两侧为忏悔室。大堂总体外观比较简洁,工艺处理手法十分统一,横向分割线条较少,竖向以突出墙面的墙垛为主。内部地面中间铺设色彩绚丽的地砖,具有强烈的引导性,直指祭坛和圣坛,两侧采用彩色水磨石;柱子为爱尼奥亚柱式,每根柱子上雕有一塑栩栩如生的小天使。柱顶部镂刻有精美的花纹,两端有一个号角形的涡卷,体现着女性的柔美。

  教堂立面采用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结构,与巴黎圣母院极为相似(只是多了双塔的穹顶,少了华丽的装饰);竖向以双塔夹持中厅立面,垂直分为三部分,横向连拱券廊与卷草浮雕饰纹将上下体块结合,巧妙过渡;下部仿照罗马建筑风格,体块大、结实稳重,而垂直看则显得宽高比例反差大,轻灵翔动。竖向设计弱化了依附在主体建筑两侧的小体块,强化了中厅,借助不同的建筑风格将小经堂与天主堂主体建筑区分开来:从外看小经堂像是依附在主体外的附属建筑,而内部又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空间。整个立面设计精妙无比,足见这位意大利建筑师的匠心。

  教堂内部以中厅和大厅最高,侧廊次之,忏悔室和告解室最低,形成了三个不同高度的空间。建筑利用中厅与侧廊的独立柱,中厅与大堂、祭坛间的群柱,忏悔室、告解室与大堂侧廊间的墙体,用尖拱券使之相互沟通,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又互为贯通的内部空间。大堂两翼墙石设有大型玫瑰窗,玫瑰窗上设大圆窗,使透过玫瑰窗彩色玻璃的光线平添了一股神秘的气氛。中厅东、西方向与大堂南、北向的上部均设有尖券、高窗。尖弓型的门窗上端使建筑充满了向上的动势。

  嘉兴天主堂主要带有晚期哥特式建筑的形象特征,但局部又具有仿罗马建筑的形制,这种风格符合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哥特式建筑是在罗马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风格(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至15世纪盛行欧洲,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罗马建筑厚重风格不同的是,哥特式建筑充分运用尖顶桃形的拱券增加支撑的高度,并用细长的柱子和拱券代替墙壁托起整个建筑物,从而显得更细巧灵动。教堂内部空间高旷,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肋架拱顶的结构问题,装饰细部如壁龛等也都采用尖券。大大小小的尖顶、尖塔、尖券,加上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形成了哥特式建筑的基本特征,被后来的许多教堂所效法。不过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并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装饰风格。作为意大利籍的建筑师,韩日禄的建筑风格自然更体现本国的风情。因此,和地域接近、同属哥特式建筑的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宁波圣母七苦堂等相比,嘉兴天主堂的特点和差异都十分明显,严格来讲应算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

  嘉兴天主堂基本上保持了西方建筑的“原汁原味”,没受到多少本土建筑的影响,只是在平面入口及建筑朝向上,没有按西方教堂圣坛在东门朝西的传统,而是遵照中国坐北朝南为尊的习惯布置。

  如今,代表着西方宗教文化的教堂建筑在中国已留存不多,嘉兴天主教堂遗存反映了当时西方建筑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文化积淀,为相关考证、研究提供了最具体的实物例证。



 
回复  支持[8反对[9]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6-20 10:02:56 发表
嘉兴市圣母大殿我去过,建筑非常精美,气势磅礴,彩色的地砖等建筑材料均是进口的,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如今破败不堪,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这次如能顺利启动维修工程,也可及时的抢救这座宏伟的建筑。
圣母显灵堂
  圣母显灵堂,俗称圣母堂、天主堂。这座教堂据称是中国最大、在远东排名第三。
  1903年嘉兴文生修道院建成后,天主教的影响得以扩展。翌年,意大利籍神父韩日禄在子城脚下(今紫.阳街)建造一座教堂。并把加尔默洛会(圣衣会)从海盐车辐浜迁到嘉兴城内。1917年,韩日禄选址在沈家弄(邻近紫*阳街),发起兴建圣母堂。韩日禄是虔诚的天主教教士,也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从购置建材到施工,无不亲与其役。当时承建这项工程的是王茂记、徐记两家营造厂。嘉兴的建筑匠人,对西式建筑接触不多,在韩日禄的督率下,技艺日臻成熟。韩日禄对工匠的要求十分严格,凡不够水准的,发为搬运。以扛抬洋松一根得铜元3枚。
  1930年春天,韩日禄神父亲手完成了钟楼上的最后一个火舌式盘花的浮雕。这时他已年近60岁了。由于资金的短绌,整个工程持续了5年(一说13年)之久,这位意大利建筑师输出了他的全部心智和才华。大堂极为宏丽壮观,堂前两座钟楼拔地而起,高达37米;堂内穹顶给人高远的感觉,合抱的厅柱顶部镂刻花纹、每一厅柱上都雕塑一位天使。中央祭台上则供显灵圣牌和圣母像。整座大堂占地990.5平方米,许多建材如水泥,钢筋、松木、彩色玻璃和彩色地砖都是从法国进口的。墙砖则由指定的嘉善干窑镇烧造。全部工程费去8万银元。
  圣母堂落成后。天主教法国巴黎遣使会运来合金铸铁钟一口,悬于钟楼上。这口铁钟,高1.10米、底部直径1.10米、重657公斤。击之声闻数十里。1937年抗战爆发,敌机屡犯嘉兴,圣母堂的教徒多次登上钟楼,撞响大钟,以为防空警报。圣母堂除主体建筑外,还有神父座堂(1945年韩日禄病逝后,即葬于此),神职人员住宅等多处,形成一个法式的建筑群,颇具域外的情调。“文革”中这里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回复  支持[8反对[10]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3-06-19 16:12:42 发表
都归爱国会使用!
 
回复  支持[8反对[7]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6-19 13:22:50 发表
好好 不错。终于开始这一步了。修复要保持原貌,这样才更有价值,建筑美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
 
回复  支持[10反对[6]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6-19 11:54:33 发表
河北永清南关也有一座建于1900年前后的天主堂,现已面目全非,再不抢救,便只有遗址了。
 
回复  支持[11反对[6]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6-19 11:21:57 发表
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也有一座省级文物天主堂,始修于是1915年,现在依然面目全非。
 
回复  支持[10反对[10]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