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5 14:42:29 发表 |
谁说下国旗的含义?红色,大猩猩,小星星!以谁为中心?围绕谁?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5 14:40:19 发表 |
苏联老路就是最终解体,共党下台呗! |
|
|
本站网友 黄•保禄 |
2018-08-05 13:55:17 发表 |
中国怕是要走上苏联的老路了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5 11:40:15 发表 |
直接任命一个中国教宗,多好啊!完全中国化,不必再挂羊头卖狗肉。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5 09:51:35 发表 |
挂国旗没什么,其实还应该把圣象都中国化,本来天主的圣容现在的人都没见过,直接画成汉服汉容,那不更符合中国化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5 08:18:25 发表 |
你们换圣像吧!换成华夏汉人模样,再虚构个故事,供起来拜吧,纯中国色。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22:32:21 发表 |
五大宗教,九大宗教团体,天主教包括两个,基督新教包括四个。请仔细看文。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20:03:00 发表 |
建议圣堂里同样也挂凡帝冈国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18:03:45 发表 |
是倡议还是强制?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16:09:50 发表 |
不是说中国只有五大宗教吗?怎么又变成九大宗教了,,,,,,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16:06:39 发表 |
毛病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16:03:49 发表 |
撑得,纯粹是瞎胡闹。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13:42:46 发表 |
天主教社会教义范畴界定的肯定性层面
天主教社会教义首先是一种神学理论。
神学(theology)词源学意义上是“探讨”(logos)“神”(theos)的一门学科。神学的起点是对神的研究。此起点显然是以抽象的“神”为主的。然而,神学也不可能仅仅抽象讨论“神”。毕竟,讨论“神”的是“人”。神学因此也必然与人及人类团体相关联。就此意义而言,神学有着三重责任:回应个体人的信仰问题;回应信仰者的信仰团体问题;回应全人类的人类问题。第三种责任之中涉及到人类社会的问题。针对人类社会问题,天主教社会教义进行了神学反省。例如人格平等,人性尊严问题的神学反省追本溯源归结于天主教的基本神学命题人是天主的肖像。《圣经·创世纪》一章27节说:“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男人和女人”。由此而论,人格平等人性尊严的社会价值基础的神学命题。若望保禄二世的《社会事务关怀》通谕明确认定,天主教社会教义“所属的领域,不是属于意识形态,而属于神学,特别是伦理神学。”14
此外,天主教社会教义形成之初就被称为社会训导(social teaching)或社会教义(social doctrine)。15这两种用法交互使用,而使用更普遍的还是“社会训导”。直到2005年,天主教针对社会问题的神学思考形成阶段性概论时,其标题使用了“社会教义”一词。16词汇的这种选择显示出天主教再次明确了其社会理论的神学属性。此外,《天主教教理》认为“教会的社会训导,包括一套理论,其表达是随着教会依照耶稣基督的全部启示,在圣神的协助下,解释历史过程种的事件时所形成的。”(2422号)显而易见,天主教社会教义理论是一种在启示内的教义神学。
然而,根本而言,神学的目的最终还是实践,决非一种故弄玄虚的抽象说教。这种原则同样也使用于社会教义。社会教义有着“实践与经验的向度。此一向度存在于基督徒生活与其良心和真实世界接触的十字路口。”17社会教义正是信仰之人与社会接触点的神学反思。自《新事》通谕以降,天主教关于社会问题所发表的文件,无一不是关于社会问题实践的。这些文件或针对某项具体问题,如工人问题而发,或针对社会众多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正是社会教义的这种社会实践特色,成就了其伦理神学的特殊属性。
天主教社会教义特别是一种伦理神学理论。
的确,天主教社会教义“属于神学领域,特别是伦理神学领域”。18天主教会提供给社会的是一套基于基督福音的对现实社会的判断,以及社会生活的准则。在工业革命后,社会由以农为主逐步转向以工为主的社会生产框架。由此而引发的新的社会生活方式需要新的伦理原则予以指导。当然,就天主教而言,所谓“新”不可能是一种完全的破旧立新。支撑社会持续的传承仍然不可或缺。因此,面对新的社会,天主教必须由基督福音发展出一套针对新的社会问题的伦理指导原则。这种伦理指导原则逐步形成了这套社会教义理论。故此,社会教义是一套特别属于伦理神学范畴的神学理论。
同时,社会教义所涉及的内容也呈现出伦理神学特色。人性尊严关系到人社会生活的自由平等。人的自由平等责任是伦理神学的最根本问题。家庭问题涉及到婚姻伦理,家庭伦理等面对新型家庭模式的伦理责任。经济伦理,工作与报酬的伦理责任,现代社会的贫穷,环境问题中的责任等无不涉及伦理原则。那种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却得不到相称报酬的社会问题,显然有悖于伦理正义原则。社会教义针对社会问题提供基于基督信仰的社会伦理价值。它所关注的是社会伦理价值实现,因此它属于规范性伦理神学。
规范伦理神学并非要探讨伦理神学中的伦理概念、伦理语言及诸如善恶等术语的意义。它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伦理行为标准。这由社会教义内容显而易见。作为规范性伦理神学的社会教义,其研究方法是实证性和思辩性共用的。其思辩性在于社会伦理行为标准以基督福音精神或信理神学为本源。《天主教社会教义纲要》第一部分特别讨论了这个本源基础。其研究方法也是实证性的。这种实证性并非采用了一般社会学所采用的调查实验等方法。它更多采用的是《圣经》文献实证以及人类学、医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实证与思辩两条腿支撑起社会教义的社会伦理行为规范原则。
天主教社会教义同时是对福音精神的诠释。
基督福音精神是天主教伦理规范的本源。基督福音精神以爱为中心。所有伦理行为都围绕此爱的中心展开。社会伦理行为自然毫无例外。因此,“所谓爱德,是以践诸实行的友爱,来圆满奉行‘施与’的双重律令的爱德。这律令包涵着教会关于社会问题的全部教义和活动。”19显然,社会教义的社会伦理行为规范也以爱为中心。通过这种“爱”社会教义追本溯源到基督福音的全部精神。
就天主教而言,基督福音精神是亘古长新的。两千年前基督所宣布的福音精神,如何在完全改变了的当今社会得以实践?显然福音的现代诠释显得不可或缺。现代诠释并非福音精神的改变,而是福音价值的现代实践方式,福音原则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新事》通谕“这不朽的文件不是谈论人类社会的空洞理想,而是从福音那永远活生生和赋予生命的源泉中汲取了智慧。”20显然,社会教义是此福音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实践。对福音的诠释是针对历史过程而发出的。在这种解释中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理论。这套完整理论源自耶稣基督的启示和福音。“教会的社会训导,包括一套理论,其表达是随着教会依照耶稣基督的全部启示,在圣神的协助下,解释历史过程中的事件时所形成的。”21
社会教义研究方法之一正是采用了《圣经》文献为实证的。以《天主教社会教义纲要》为例,这种特色异常鲜明。《纲要》在涉及具体伦理价值时总是以圣经证据开篇。面对现代社会的正义人权,和平自由,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家庭婚姻,国际合作等问题,天主教以圣经为基础进行了历史的深刻的反省。由此反省逐步形成一套支持行动的理论。此即天主教社会教义。这种反省理论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前进不断更新而获得的经验积累。因此,天主教社会教义具有永恒的开放性特点。此开放性特点与福音精神的亘古性特点相得益彰融洽和谐,成为天主教社会教义的独有特色。r>天主教社会教义更是教会对社会的不断关怀。
天主教自其肇始就尤为关怀社会。她是一个善己善人的“入世性”的团体,而非独善其身的“出世性”的团体。“救世”是以“入世”为前提的。因此,天主教信仰中耶稣就是道成肉身降世为人以期达到救世目标的。耶稣基督在世间的生活也显出对穷人和需要者的特别关注。福音所记的耶稣对世间灾难人生疾苦关怀备至。如此而言,天主教本质上而言就是以关怀社会为己任的。社会进步人类发展始终是天主教的关注中心。
这种社会关怀与天主教的宗教性使命并不相悖。天主教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教会并没有责任给经济和政治问题提出技术性的解决办法。”22换言之,教会并不主张利用自己的理论去建立任何特定的政治、经济或社会制度。教会社会关怀是借着宗教生活与道德生活的广泛实践而实现的。
因此,天主教社会教义有时又被成为社会关怀。“教会的社会事务关怀是直接针对人与社会的真实发展,它尊重并促进人的各个层面,教会就此经常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她对社会事务的关怀。近年来,教会参与对社会事务的关怀之特殊方式之一,就是罗马教宗的社会训导,它以教宗良十三世颁布《新事》通谕为首创。”23这种社会关怀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历任教宗从不忘在教会的社会训导的新观点上,加上新的光照。……,使这社会训导常是合乎时代的主题。”24
结语
著名的Herve Carrier,S.J.教授对天主教社会教义所追求的社会价值予以了很好的总结。我择其要作为本文的结语并统括一下天主教社会教义所关注的原则内容:25
人、人性尊严、自由与责任;
社会最基本组织的家庭与婚姻;
公民间团结互助,关心社会公共福利,并特别关心穷人;
在不违反一切财富属于全人类共享的原则下,允许财产私有权的存在;
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合伙人制定有关正义、公平与职责的各项原则;
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估计工作的价值,工人的价值要高于其所生产的产品;
通过公正的国际秩序,来寻求国际间的友谊与和平。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13:37:10 发表 |
天主教社会教义(理论)的范畴界定
赵建敏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范畴。天主教社会教义的范畴如何界定?本文以否定性层面开始,结束于问题的肯定,以便获得确定的天主教社会教义的范畴认定。天主教社会教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不是一种社会学,不是一种社会学说,她是一种神学理论,特别是一种伦理神学理论,一种对福音精神的诠释,一种对人类的不断关怀。
The Category Definition of Catholic Social Doctrine
Every course has its own study category. How to define the category of Catholic Social Doctrine?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negative answer, ends at the affirmative answer,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ategory definition of Catholic Social Doctrine. Catholic Social Doctrine is not an ideology, nor sociology, nor a social theory. It is theology, especially a moral theology, an explanation of Gospel, a continuing concern for humanity.
前言
天主教社会教义的系统化形成始自教宗良十三1891年的《新事》(Rerum novarum)通谕。此前,虽然远自《新约》时代天主教就可是了社会化关怀工作,但就其理论而言,却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神学思想。社会关怀工作只是做而不述。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天主教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与耶稣时代社会环境情势类似。天主教福音,特别是人皆为兄弟的思想,为奴隶制的消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无论如何,奴隶制社会毕竟还是以农为本的。奴隶制的消亡带来社会的制度变革,但社会化生产仍然是锄耕火种,基本上延续了千年不变的农业化的生产方式。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及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的这种变革也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全然改变 。以农为本的传统社会结构和价值都在某种程度上被解体了。此次的社会结构和价值改变是人类历史中前所未有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于工业革命前的以农为本的社会模式了。经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等都在此新的社会生活模式下发生了巨变。主要生活于十八世纪上半叶的天主教著名伦理神学家圣雅凤(St. Alfonsus Maria de Liguori 1696-1787)不能不说是应时而生的伦理神学家。然而,此时的天主教会除了个别修会对贫穷者的照顾外,更多的是疲于应付对教会进行政治迫害的法国大革命(1789-1799)和同时代的反宗教的理性主义启蒙运动。此两项运动均源自被称为“教会长女”的法国。这两项运动可以说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
然而,根据十九世纪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工人和童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惨无人道的,没有合同,每天工作十四小时以上,而薪金却微乎其微。1对这些新的问题,这时的天主教反应迅速,尤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应付得比较自如了。例如,德国美因茨枢机主教科德华(Wilhelm E.von Ketteler 1811-1877)在1864年发表了关于劳工问题的《劳工问题与基督信仰》研究报告。他也促发了天主教社会运动,此运动在1870年后传遍欧洲。其学生福尔格桑(Karl von Vogelsang 1818-1898)在奥地利创办了《基督徒的社会改革》(1879年创刊)的杂志。比利时的杜特鲁主教(Doutreloux)和鲍狄耶神父(Abbe Pottier)于1866-1890组织了“天主教社会事业会议”。1886年后,首先在比利时,然后在瑞士,德国和法国都创立了“天主教工会”。显然,这些都是应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而产生的。
面对这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结构,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经济形式,新的社会问题,1891年教宗良十三发表了《新事》(Rerum novarum)通谕。此通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教会第一次针对这一系列新产生的事物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新事》开天主教历史之先河,第一次向工业世界的非天主教人士发出了呼吁。针对工人阶级所承受的痛苦,《新事》呼吁:“显而易见人人都同意的是,必须尽快找到某种补救方法,以解决强行压在大多数工人阶级头上的痛苦与不幸。”2同时,天主教呼吁教会,国家和民间团体共同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新事》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现存的危机,劳工的权利,公平的工资,家庭的权利,私有财产权,国家及社会的责任等。
《新事》通谕以高瞻远瞩通盘审视的眼光向新型社会发出呼吁。通谕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天主教对社会诸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虽然受到历史的局限性,但其中的许多观点仍然具有现代性的价值。通谕的重要性从此后天主教对其的纪念可见一斑。几乎每隔十年都会有纪念性通谕针对社会问题反表天主教的看法。例如《四十年》通谕,《八十年》通谕,《百年》通谕等都以《新事》通谕颁布的周年为通谕名称。《新事》通谕以降百多年,社会发展迅速而且日新月异。其间,天主教发表了相当多的文件对不同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文件单独针对某个社会问题,比如家庭,工作,有的则比较全面地阐发了天主教的社会理论,比如《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等。显然,芜杂众多的文件需要系统整理完整阐述,以期确然达致一个完整的教义理论。2004年10月25日,宗座正义和平委员会主席马迪诺枢机(Cardinal Renato Raffaele Martino)向公众公布了期待以久的《天主教社会教义纲要》(Compendium of the Social Doctrine of the Church)。《纲要》以意大利文和英文同时公布。正如教廷国务卿苏达诺枢机(Cardinal Angelo Sodano)所希望的,《纲要》的目的是“要将所有这些资料集合成一部纲要,系统介绍天主教社会教义的基础。”3的确,这是一本简明扼要介绍天主教社会训导的文件。其目的是要“为天主教社会训导教义体系的基本框架工作提供一个完整的概览”。4它为始自1891年的天主教社会训导画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显然,在此系统化纲要出版后,对天主教社会教义的范畴界定的研究始能较为容易和确定。本文旨在指出天主教社会教义的范畴。所采用方法是先采取否定性回答,在引入肯定性回答,最后对肯定性回答的对象,方法,目的予以简要介绍。
天主教社会教义范畴界定的否定性层面
天主教社会教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ideology)。意识形态一般被理解为某种系统的看法或见解,在此看法或见解上人们建立起某种政治体制,政党或组织。5 《社会事务关怀》明确声明“它不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所属的领域, 不是属于意识形态。”6 显然,天主教社会教义决非要形成一套社会理论或思想,从而为建立某种政治体制或组织,或经济制度提供理论基础。此外,天主教社会教义更不提出某种社会,政治或经济制度的蓝图,好像要指出人类未来发展的政治体制或替代现有体制的模式一样。这些职责超越了天主教的活动权限。“教会并不提供落后发展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教会不提供任何经济和政治体制或纲领,也没有对此的某种偏爱。”7 政治实体有其自身对社会的认识或观点,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政治体制。这种超然于意识形态之外的身份,使得天主教可以适应历史与现实的各种不同的社会体制。非意识形态化并不意味着天主教将无视社会问题,抽身世外,独善其身。相反,天主教不但认为“教会借助于理性反省与人类科学,设法促请人们负起为人类社会领袖的天职,”8 而且天主教的宗旨是入世救人的。天主教所采用的社会关注是别具一格另辟捷径。她借助在社会中向人们提供符合福音精神人性尊严道德价值的生活方式,来达致社会关怀实现其社会职责。
天主教社会教义不是一种社会学。社会学一词在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于1838年其《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首先提出。此后英国的斯宾塞(Hebert Spencer, 1820-1903),法国德杜尔克姆(Emile Durkhim, 1858-1917),德国的韦伯(Max Werber, 1864-1920),美国的托马斯(W.L. Thomas, 1863-1947)等都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进行了分析。单就社会学定义而言各家解释纷纭不一而足,至今也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定义。9 概而言之,这些定义说明社会学是用实验,调查,抽样,个案等方法对社会问题,社会行为,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等进行研究的。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以实验,抽样,调查,个案等为主。10 就此而言,才产生以社会学方法研究宗教的宗教社会学。天主教社会教义固然涉及到某些社会问题,诸如婚姻家庭、工人生活、人类发展、环境保护、团体责任等。然而,这并非某种实验方法的研究,而是以福音精神的某种反省,并希望以福音的原则应用到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因此,她并非要提供某种“第三途径,或在不相违背的解决方法种的可能的替代方法”。11 显然,这与社会学通过对某种社会问题的研究而提出更好解决方法的做法毫无相似之处。
天主教社会教义不是一种“社会学说”。中文“学说”一词常常被理解为学术上的有系统的见解或主张。谈到社会学说,人们很容易将其理解为针对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某种理论基础或方法或主张。这就很容易使人误解教会对社会问题的上述观点:教会即不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某种政治经济理论基础,又不指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某种替代方法。当然,全然由宗教社会学学术角度来看,天主教社会教义或许可以被理解为天主教对社会问题有系统的学术见解或主张。12 但就天主教社会教义本身而言,却不是关于社会问题的某种见解或主张,不是一种社会学说,而是一种神学理论,特别是伦理神学范畴的理论。梵二会议清楚指出:“基督委托教会的固有使命并非政治、经济或社会性的;基督给教会预定的宗旨是宗教性的。”13 中文“理论”有据理论证之意,比较中性。为适应学界的使用,称“社会理论”可能更符合社会教义其自身所是,同时又排除了上述误解的可能性。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10:11:16 发表 |
不用什么团体开会,自己也应该自觉喜爱自己国家的国旗。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10:09:23 发表 |
挂国旗有什么问题吗?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10:06:18 发表 |
党领导一切,共产党员领导你,这就是中国的共产党,原来毛泽东不错现在是习近平,他们都对他们说的话就是党的话,不听共产党死路。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10:03:19 发表 |
挂国旗就是让你拥护共产党领导,拥护无神论政权,所以挂了国旗唱了国歌才让你过宗教生活,这是什么宗教,党宗教型号呀什么团体,那是宗教?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09:59:46 发表 |
我觉得,这事不可能这么简单结束,中国政府还会有下一步骤,将很快的展开,共产党策略是一步步扼杀在中国的宗教存在性,就是天亚社你们说话,批评中共,梵蒂冈教宗认可,这也闹不好,就是梵蒂冈不言语天亚社香港人也说,共产党不会让步继续为了共产主义的江山,也要杀我们宗教的,不但是控制而是强制制行的。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09:25:18 发表 |
挂国旗是政府的决定,个宗教团体是被迫的,没有一个是自愿的,这是政府的一贯做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又说这是别人自愿的,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无所不能。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06:48:23 发表 |
不挂国旗就不是爱国的了吗?就怕有些人挂着红旗反红旗的啊!?政府多个机关整天挂国旗,处处不是出现了许多中共的蛀虫吗?疯狂的贪腐,疯狂的挖中共的墙角啊! |
|
|
本站网友 匿名 |
2018-08-04 04:50:52 发表 |
信仰与政治无关。请还宗教信仰一片净土。 |
|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挂国旗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