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教宗:说闲话毁灭教会;讹传、污蔑和造谣都是罪过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3-05-20 07:23:07 发表
原文由 明道 于 2013-05-20 05:20:42 发表:

睁眼兄久违啦。

我还是以为,只凭“加入哀国会”就定人不对未免有些唐突。有些人是主动投怀送抱、而有些人则是被逼无奈的,还有些人是迫不得已而选择“更小的恶”才加入的,更有些人是“被加入”的,所以,我们在门外张望,表面似乎一路货色,但实际是如何就不知了,还是要区别对待。

我也不知道是否只要加入哀国会就是”涉及信仰原则的大事“。我觉得信仰与否最主要还是看内心的。但老兄如此认为,我也不能强说不对,我只想问下,圣座对加入者的态度与老兄你的态度还是有不同的吧?难道你老兄知道的比基督的代表更清楚、确切?

如教宗所说,不要更人比。就算他参加是对的,你也不一定要参加,对不?这又不是信仰与得救的要求。当神父对不对?对!那你非要去做神父才可以吗?你不当神父难道是说当神父不对吗?或者说,神父不结婚,难道是说结婚不对吗?

写长了,抱歉。
我只知道爱国会不合教义,这是事实,教宗也如此训导!你说的理由都不成立,参加爱国会怎么可能是较小的恶?违背教义啊!被参加也不行。现在为什么不退出?自己参加了不合教义的组织,或被加入,还给自己呆在里面找理由,这比参加爱国会行为本身可恶!在爱国会要别人理解?同情?还有信仰么?
 
回复  支持[7反对[5]
本站网友 明道
2013-05-20 05:20:42 发表
原文由 睁开眼吧 于 2013-05-19 13:42:39 发表:
只就伯多禄问主若望将怎样来看似乎伯多禄不构成对若望生活的干涉。他只是好奇,想知道他不该知道的,这个就如想知道世界末日一样!但是后果如教宗指出两种干涉别人生活的方式。首先是“攀比,与他人对比”。教宗说,当我们与他人攀比时,“我们最终会尝到苦果,会产生嫉妒心,而嫉妒腐蚀基督徒团体,对她造成极大的伤害,合了魔鬼的心意”。

有些事与自己无关,有些事却关系重大!比如亚当夏娃的事就与我们关系重大!
有人能片面的理解教宗的话,比如我说某人参加了爱国会,有人就定了我的罪,不要干涉别人,管好自己得了!认为说别人不对是判断定罪,没有宽恕和爱!其实我们只是讲出一个事实,还是涉及信仰原则的事实,不关乎人的伦理德行,道德操守。这类说与我何干?说的没错,我只管跟随耶稣,不参加就是了!但确实与我有关,关系重大:他参加爱国会对不对?若对,我为什么不参加?若不对,我自己要避免参加的诱惑,且有责任劝勉参加的人,鼓励他们退出,也要告诉别人参加爱国会不对!反之我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才是没有爱德,就如本笃十六教宗在2012年四旬期牧函训导的那样!
“1、“我们要彼此关怀”:对我们的兄弟姐妹负起责任。

         第一个层面是一个呼吁,要“注意关怀”:在此所用的希腊文是“katanoein”,意思是细心观察、全神贯注、留意察觉。我们想到了福音中的这句话,即当耶稣邀请门徒去“思考”那些不干活的飞鸟,它们却能受到天主的眷顾和上智的安排(参阅路十二:24);而在看到我们兄弟眼中的木屑之前,我们要先“察看”在自己眼中的大梁(参阅路六:41)。在希伯来人书信的另一章里,我们读到勉励的字句“要仔细想想耶稣”(三:1),祂是我们信仰的钦使和大司祭。因此,这引介以上劝谕的动词,告诉我们在注视别人之前,先要定睛看耶稣,而且要彼此关怀,对我们的兄弟姐妹的命运不能袖手旁观和视若无睹。然而,我们的态度经常正好是相反的:漠不关心,出自于自私的毫不关心,并戴上所谓尊重“个人隐私”的一个假面具。今天同样地,上主响亮的声音向我们所有的人呼唤,我们“要彼此关怀”。今天,天主甚至要求我们要做我们兄弟姐妹的“看守人”(创四:9),要我们建立的关系,是基于彼此为对方设想、关心别人的福利──别人整个的福利上。相亲相爱这一重大诫命要求我们承认,我们对其他跟我们同样是天主的受造物和子女的人,应负起的责任:在人类中,而且在许多情形之下,也是在信仰中的一位兄弟姐妹;这应该帮助我们承认别人真的是另一个“我”(“alter ego)”,同样蒙受上主无限的爱。我们若养成这待人之道,兄弟之情、精诚团结、正义、慈悲和怜悯就会自然地从我们心中流露出来。天主的仆人──教宗保祿六世曾说过,今天的世界首先就是因为缺乏兄弟情谊而受苦:“人类社会患着严重的病症,其病因不单在乎资源缺乏或有人垄断,却特别在乎人与人及民族之间缺乏友爱。”(《民族发展》通谕66)。

         关怀他人,这包括为他或她渴望──从任何角度看来──凡事对他们都是有益的:在物质肉体、伦理道德和心灵精神上。现代的文化似乎已失去了对善与恶的意识,而我们真的有必要重新肯定有慈善存在并获胜这事,因为天主是“慈善的并好施仁惠的”(咏一一九:68)。慈善是激发人去给予,维护和推展生命、兄弟友谊和共融的任何一切。因此,对别人负责任,就是渴望,并为别人的益处行善,同时希望,别人也可向慈善的原则开放自己和接受慈善的要求。关怀他人就是意识到他们的需要。圣经警惕我们,要避免心硬这危险,是一种“心灵的麻痹”,使我们对他人的痛苦麻木不仁。圣史路加在耶稣的两个比喻中叙述了两个例子。在善良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里,一司祭和肋未人“从旁边经过”,却对当前被强盗打得半死的人,冷漠以待(参阅路十:30-32)。

         在那富人与拉匝禄的比喻里,那富人轻忽了在他家门口正要饿死的那位穷困的拉匝禄祿(参阅路十六:19)。两个比喻都显示与“注意关怀”──与以仁爱和怜悯看待别人相反的例子。到底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对我们的兄弟姐妹应给的慈悲与仁爱的眼神呢?通常这都是因拥有物质上的富裕和一种自足的意识,但也可能是这倾向──把我们对自己的利益和问题放在其他一切之上。我们绝不能不向那些受苦的人“显示慈悲”。我们的心也绝不该埋没在我们自身的事情和问题里,以致无法倾听穷人的呼喊。心谦和个人痛苦的经验,都可以在我们内唤醒一种怜悯与将心比心的意识。“义人关注穷人的案情,但哦人却毫不知情”(箴二十九:7)。因此,我们了解那些“哀恸”的人的真福(玛五:5),他们有能力超越自我,并感受到别人的痛苦所需要的怜悯。向别人伸出援手和向他们的需要敞开自己的心门,因而成为得救和蒙祝福的一个机会。

         “彼此关怀”也意味着要关怀别人灵性上的裨益。我想在此提及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另一层面,我相信它几乎是被忘记了:为永恒救恩的缘故而作的友谊规劝(“correctio fraterna”)。一般而言,我们今天对仁爱工作的概念和关心别人肉体和物质方面的福利都十分敏锐,但对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灵性上的责任,却几乎完全沉默无言。这可并不是在早期教会内和那些真正信仰成熟教会团体内的现象,他们那时不仅关心兄弟姐妹在肉体上的健康,而且也关照他们心灵的健康和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圣经告诉我们:“你责斥明智的人,他必会爱你。你若指教明智的人,他就会更明智;你若教训正义的人,他必会更有见识”(箴九:8-9)。基督亲自命令我们要告诫犯罪的兄弟(参阅玛十八:15)。这用表达兄弟友谊规劝的动词(希腊文“elenchein”),同样也用来表达基督徒先知性的使命──因反对一个耽迷于邪惡的世代(参阅弗五:11)而说话。教会传统也将“规戒罪人”包含在灵修的慈悲善功里。恢复这基督信仰爱德的层面,这是重要的事情。我们面对邪恶一定不能保持沉默。在此刻,我想到那些基督徒,他们会因情面或纯粹为个人的方便,宁可随波逐流都不去警惕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去对抗那些违反真理的思想和行为,并且不要追随违反行善的道路。基督信徒告诫的本质,绝不是以审判或责备的心态为动机;它常是被仁爱和慈悲推动,并且是出自真正关怀别人益处的爱心。正如保禄宗徒所说的:“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陷于某种过犯,而你们既是属神的人,就应该以柔和的心神矫正他;但你们要小心,免得你们也陷入诱惑”(迦六:1)。在一个充满个人主义的世界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友谊规劝(“correctio fraterna”)的重要性,为的是要一起迈向圣德。圣经告诉我们,既使“义人也跌倒七次”(箴二十四:16),而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软弱和不足的(参阅若壹一:8)。帮助他人,并让他人帮助我们在真理中面对自己,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在上主的道路上更挺胸前进,这是一重大的服务。因此,我们随时都需要一道赋有爱心和纠正、了解和认同、明辨和宽恕的目光(参阅路二十二:61),如同天主对我们每一个人所做的和继续做的一样。

教宗方济各在圣家之长,圣母净配,主耶稣的养父,圣教会主保大圣若瑟瞻礼就职讲道中也指出:我们是弟兄们的监护人!
教宗方济各说:“做他人和环境的看护者,不允许我们让那些死亡和毁灭的标记横行在我们的世界。为能够看护,我们也需要关心我们自己。我们知道,仇恨、贪欲、骄傲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肮脏。看护意味着对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心保持警惕,因为好的和坏的,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意向都是从那里生出的。

所以不要把别人的事与我无关绝对化!

睁眼兄久违啦。

我还是以为,只凭“加入哀国会”就定人不对未免有些唐突。有些人是主动投怀送抱、而有些人则是被逼无奈的,还有些人是迫不得已而选择“更小的恶”才加入的,更有些人是“被加入”的,所以,我们在门外张望,表面似乎一路货色,但实际是如何就不知了,还是要区别对待。

我也不知道是否只要加入哀国会就是”涉及信仰原则的大事“。我觉得信仰与否最主要还是看内心的。但老兄如此认为,我也不能强说不对,我只想问下,圣座对加入者的态度与老兄你的态度还是有不同的吧?难道你老兄知道的比基督的代表更清楚、确切?

如教宗所说,不要更人比。就算他参加是对的,你也不一定要参加,对不?这又不是信仰与得救的要求。当神父对不对?对!那你非要去做神父才可以吗?你不当神父难道是说当神父不对吗?或者说,神父不结婚,难道是说结婚不对吗?

写长了,抱歉。
 
回复  支持[6反对[8]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3-05-19 22:34:24 发表
这个也删那,没说教宗不对呀!
 
回复  支持[5反对[7]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3-05-19 13:42:39 发表
只就伯多禄问主若望将怎样来看似乎伯多禄不构成对若望生活的干涉。他只是好奇,想知道他不该知道的,这个就如想知道世界末日一样!但是后果如教宗指出两种干涉别人生活的方式。首先是“攀比,与他人对比”。教宗说,当我们与他人攀比时,“我们最终会尝到苦果,会产生嫉妒心,而嫉妒腐蚀基督徒团体,对她造成极大的伤害,合了魔鬼的心意”。

有些事与自己无关,有些事却关系重大!比如亚当夏娃的事就与我们关系重大!
有人能片面的理解教宗的话,比如我说某人参加了爱国会,有人就定了我的罪,不要干涉别人,管好自己得了!认为说别人不对是判断定罪,没有宽恕和爱!其实我们只是讲出一个事实,还是涉及信仰原则的事实,不关乎人的伦理德行,道德操守。这类说与我何干?说的没错,我只管跟随耶稣,不参加就是了!但确实与我有关,关系重大:他参加爱国会对不对?若对,我为什么不参加?若不对,我自己要避免参加的诱惑,且有责任劝勉参加的人,鼓励他们退出,也要告诉别人参加爱国会不对!反之我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才是没有爱德,就如本笃十六教宗在2012年四旬期牧函训导的那样!
“1、“我们要彼此关怀”:对我们的兄弟姐妹负起责任。

         第一个层面是一个呼吁,要“注意关怀”:在此所用的希腊文是“katanoein”,意思是细心观察、全神贯注、留意察觉。我们想到了福音中的这句话,即当耶稣邀请门徒去“思考”那些不干活的飞鸟,它们却能受到天主的眷顾和上智的安排(参阅路十二:24);而在看到我们兄弟眼中的木屑之前,我们要先“察看”在自己眼中的大梁(参阅路六:41)。在希伯来人书信的另一章里,我们读到勉励的字句“要仔细想想耶稣”(三:1),祂是我们信仰的钦使和大司祭。因此,这引介以上劝谕的动词,告诉我们在注视别人之前,先要定睛看耶稣,而且要彼此关怀,对我们的兄弟姐妹的命运不能袖手旁观和视若无睹。然而,我们的态度经常正好是相反的:漠不关心,出自于自私的毫不关心,并戴上所谓尊重“个人隐私”的一个假面具。今天同样地,上主响亮的声音向我们所有的人呼唤,我们“要彼此关怀”。今天,天主甚至要求我们要做我们兄弟姐妹的“看守人”(创四:9),要我们建立的关系,是基于彼此为对方设想、关心别人的福利──别人整个的福利上。相亲相爱这一重大诫命要求我们承认,我们对其他跟我们同样是天主的受造物和子女的人,应负起的责任:在人类中,而且在许多情形之下,也是在信仰中的一位兄弟姐妹;这应该帮助我们承认别人真的是另一个“我”(“alter ego)”,同样蒙受上主无限的爱。我们若养成这待人之道,兄弟之情、精诚团结、正义、慈悲和怜悯就会自然地从我们心中流露出来。天主的仆人──教宗保祿六世曾说过,今天的世界首先就是因为缺乏兄弟情谊而受苦:“人类社会患着严重的病症,其病因不单在乎资源缺乏或有人垄断,却特别在乎人与人及民族之间缺乏友爱。”(《民族发展》通谕66)。

         关怀他人,这包括为他或她渴望──从任何角度看来──凡事对他们都是有益的:在物质肉体、伦理道德和心灵精神上。现代的文化似乎已失去了对善与恶的意识,而我们真的有必要重新肯定有慈善存在并获胜这事,因为天主是“慈善的并好施仁惠的”(咏一一九:68)。慈善是激发人去给予,维护和推展生命、兄弟友谊和共融的任何一切。因此,对别人负责任,就是渴望,并为别人的益处行善,同时希望,别人也可向慈善的原则开放自己和接受慈善的要求。关怀他人就是意识到他们的需要。圣经警惕我们,要避免心硬这危险,是一种“心灵的麻痹”,使我们对他人的痛苦麻木不仁。圣史路加在耶稣的两个比喻中叙述了两个例子。在善良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里,一司祭和肋未人“从旁边经过”,却对当前被强盗打得半死的人,冷漠以待(参阅路十:30-32)。

         在那富人与拉匝禄的比喻里,那富人轻忽了在他家门口正要饿死的那位穷困的拉匝禄祿(参阅路十六:19)。两个比喻都显示与“注意关怀”──与以仁爱和怜悯看待别人相反的例子。到底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对我们的兄弟姐妹应给的慈悲与仁爱的眼神呢?通常这都是因拥有物质上的富裕和一种自足的意识,但也可能是这倾向──把我们对自己的利益和问题放在其他一切之上。我们绝不能不向那些受苦的人“显示慈悲”。我们的心也绝不该埋没在我们自身的事情和问题里,以致无法倾听穷人的呼喊。心谦和个人痛苦的经验,都可以在我们内唤醒一种怜悯与将心比心的意识。“义人关注穷人的案情,但哦人却毫不知情”(箴二十九:7)。因此,我们了解那些“哀恸”的人的真福(玛五:5),他们有能力超越自我,并感受到别人的痛苦所需要的怜悯。向别人伸出援手和向他们的需要敞开自己的心门,因而成为得救和蒙祝福的一个机会。

         “彼此关怀”也意味着要关怀别人灵性上的裨益。我想在此提及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另一层面,我相信它几乎是被忘记了:为永恒救恩的缘故而作的友谊规劝(“correctio fraterna”)。一般而言,我们今天对仁爱工作的概念和关心别人肉体和物质方面的福利都十分敏锐,但对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灵性上的责任,却几乎完全沉默无言。这可并不是在早期教会内和那些真正信仰成熟教会团体内的现象,他们那时不仅关心兄弟姐妹在肉体上的健康,而且也关照他们心灵的健康和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圣经告诉我们:“你责斥明智的人,他必会爱你。你若指教明智的人,他就会更明智;你若教训正义的人,他必会更有见识”(箴九:8-9)。基督亲自命令我们要告诫犯罪的兄弟(参阅玛十八:15)。这用表达兄弟友谊规劝的动词(希腊文“elenchein”),同样也用来表达基督徒先知性的使命──因反对一个耽迷于邪惡的世代(参阅弗五:11)而说话。教会传统也将“规戒罪人”包含在灵修的慈悲善功里。恢复这基督信仰爱德的层面,这是重要的事情。我们面对邪恶一定不能保持沉默。在此刻,我想到那些基督徒,他们会因情面或纯粹为个人的方便,宁可随波逐流都不去警惕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去对抗那些违反真理的思想和行为,并且不要追随违反行善的道路。基督信徒告诫的本质,绝不是以审判或责备的心态为动机;它常是被仁爱和慈悲推动,并且是出自真正关怀别人益处的爱心。正如保禄宗徒所说的:“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陷于某种过犯,而你们既是属神的人,就应该以柔和的心神矫正他;但你们要小心,免得你们也陷入诱惑”(迦六:1)。在一个充满个人主义的世界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友谊规劝(“correctio fraterna”)的重要性,为的是要一起迈向圣德。圣经告诉我们,既使“义人也跌倒七次”(箴二十四:16),而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软弱和不足的(参阅若壹一:8)。帮助他人,并让他人帮助我们在真理中面对自己,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在上主的道路上更挺胸前进,这是一重大的服务。因此,我们随时都需要一道赋有爱心和纠正、了解和认同、明辨和宽恕的目光(参阅路二十二:61),如同天主对我们每一个人所做的和继续做的一样。

教宗方济各在圣家之长,圣母净配,主耶稣的养父,圣教会主保大圣若瑟瞻礼就职讲道中也指出:我们是弟兄们的监护人!
教宗方济各说:“做他人和环境的看护者,不允许我们让那些死亡和毁灭的标记横行在我们的世界。为能够看护,我们也需要关心我们自己。我们知道,仇恨、贪欲、骄傲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肮脏。看护意味着对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心保持警惕,因为好的和坏的,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意向都是从那里生出的。

所以不要把别人的事与我无关绝对化!
 
回复  支持[7反对[7]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