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宗座科学院研讨会:舆论得重视气候变迁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4-05-09 06:18:54 发表
四 全球性灾难教会的危机确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则是来自俗世主义的危机。教会的危机很严重;然而俗世主义的危机似已演变成全球永久性的灾难。随着气象的变化,热带区域不断的扩展,海平线持续上升。两极融化、臭氧洞无法复合。我们经历了诸多灾难,如墨西哥湾钻井泄油事件,严重的树林大火,前所未有的洪灾、预料外的热浪和干旱期。早在2007年11月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已指出,地球处于“极端的危险”。联合国一个调查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再过短短的几十年,人类将达到无可挽回的临界点,这意味着越过了它,人们将无能为力去控制这一超科技化的世界。而实际上,一些专家甚至相信,我们已过了这个临界点。圣经《创世纪》纪载:“天主看了祂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现在,这美梦一般的地球竟变成如此模样,真令人恐惧。要问的是:难道是地球无法承受人类进化的巨大潜力吗?或许地球从受造之初,就不是为了要永远的承载我们吗?还是我们自己的错误导致如此的结果呢?圣经和我们的经验都告诉我们,我们不会永远留在这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确犯了错误。我认为“进步”一词的理念导致了问题。现代所遵循的道路是以进步与自由的观念为旨归。但是,究竟什么是进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事实是,进步也可能具有破坏性。因此,我们应该对所采用的标准进行反思,使进步真正地成为进步。进步这一概念,基本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是知识领域的进步。意味着对现实的理解;在这方面,透过数学性和实验性的世界观获得以极大的发展。如此,今天我们已经能够重组基因,这一生命的结构,或广而言之,是所有物质运作的结构;甚至已经达到能够局部地复制基因、重组生命的地步。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这样的进步,许多新的可能性也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基本涵义是这样的:进步是指知识方面的发展。知识就是力量。这意味着,如果我认识到,我就能够掌控。知识带来了力量,但凭借这种力量,我也可以摧毁这个我们自以为了如指掌的世界。很显然,前面所说的进步的概念,即由知识与力量交织而成的进步,缺少了最基本的一个元素:就是善。问题在于:什么是善?知识应该将力量导向何方?难道只是为了能够控制事物,或者我们也该问一问其固有真正的准则,即什么才真的对人类和世界有益处?我认为这一点还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结果,伦理的层面大至上被忽略,而这一层面正是人类对造物主所应负责的。如果人借助知识仅仅是为了强化自己的掌控力,那么这种类型的发展就真的具有破坏性。那么,应该跟着采取什么行动呢?应该很好地进行一次反省。什么才是真正的进步?当我去摧毁的时候,算是一种进步吗?当我要去制造、选择和消除人类的时候,算是进步吗?如何能以仁善与道德的观点去支配进步呢?但不仅是进步的准则需要重新反思,除了知识和进步概念外,另一个新时代的基本概念,即自由,也当深入检讨;因为通常认为自由是指什么都可以去做。由这种思想就产生了一种自负自大的理念,认为科学是不可限制的。即人们有能力做的事情,也应是被允许去做,不然,就是相反自由。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不是的。我们看到,人类的能力在无限的延伸。但是,伦理道德的潜在幅度并未得到同步的发展。今天,这种不平衡使进步的成果缺乏了伦理基础。现在,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纠正发展的概念及其实践,并积极地以我们的智慧去控制它?如此看来,广泛地去深入捡讨是势在必行的。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峰会上,我们清楚地看到,要改变发展的准则是多么的困难。从里约热内卢所举行第一次峰会到这次举行的高峰会议,各国政府机构足足花了17年的时间。这次峰会被科学家、环保主义者和政治家们视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大会之一。在大会的基础上,一千多位科学家受联合国气候委员会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委任,推算出从现在开始,全球气温上升不能超过2度,如果气温继续上升,气候将变得无法挽救。但哥本哈根的协议草案,连具体的目标也没有列出。几乎可以肯定,两摄氏度的极限将被打破。其后果将是暴风雨、洪水、干旱导致的饥荒。难道这一切不都足以证实,即便人们共同努力,也已无力解决类似气候变化这样的威胁了吗?实际上,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能做什么呢?面对大祸将来的威胁,所有人都意识到,人们必须做出道德性的抉择。并且对全球性的责任,或多或少已经存在着一种共识。也就是说:道德理念不仅要实践于自己的社团或自己的国家,也必须顾及到全球及全人类的福祉。在某程度上,一点伦理意识是存在的。但由于社会缺乏作牺牲的意愿,它便难于在政治意愿和政治抉择中得以实现。因为它究竟是要体现在国家的预算案中,并要由个人去实行。跟着,还带出另一问题:社会各组织会有不公平的负担。在整个人类,尤其是那些在发展与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如果没有一种新的更为深刻的伦理意识与具体的放弃“自我利益”的精神,那么,政治的意愿就无法产生决定性的效果。就个人而言,这种伦理意识与放弃自我利益的精神,应该成为他们确认的生命价值。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为所有人所支持,也为所有人所需求的伟大伦理意愿,能够成为个人性的抉择呢?因为没有具体到个人性的抉择,政治将无能为力。那么,谁能够使这种共同的意识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呢?只有那能触及良知者,能亲近个人者和那不要求瞩目伟事的那一位,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对教会的挑战;教会不仅有此重大的责任,而且我可以说,教会常常就是唯一的希望。实际上,教会是如此地接近人的良知,她能推动人作出克已行为,并能将基本原则铭刻在心中。哲学家彼得·思劳代蒂克(Peter Sloterdijk)在谈到有关全球性的地理环境管治时,曾说:“人们对未来是抱着【不信】的态度,连自己所知道的事物都不相信,即使有人清楚地证实了将会发生的事情,也不相信。”理论上,他们或许是相信的。但依然会说:“它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无论如何,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最关键的是,不仅存在着一些相互攻击的个人的利己主义,而且也存在一些勾心斗角的集团性的利己主义。当一个人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而感到它受到威胁时,自然而然地发出抗拒。面对我们所谈到的那种自我节制,一些率先付诸实行的模范者实在太少。就此而言,修会团体起着表率的作用。他们以自己的生活风格向人们证实,那些合理的【自我舍弃】绝对是可以付诸实行的;而且,也不会要人全部放弃时代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性。当谈到以身作则时,国家就没有做到。各国政府所累积的债务是前所未有的。仅德国一个国家,在2010年将花费至少439亿欧元以支付银行利息;,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是富裕,但仍然入不敷出。仅仅这一项利息巨款,就足够供给发展中国家所有孩子的粮食。纵观全球,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公债增加了45%,现在已经超过了50万亿美元这一不可思议的数字,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在2010年,仅欧盟国家已贷款800多亿欧元。美国政府的最新债务为1.56万亿美元,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因此,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思·罗戈夫(Kenneth Rogoff)说,如今,常态已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错觉的常态。可以肯定的是,巨额债务的重负已放到了未来几代人的肩膀上。这难道不也是一个严重的道德问题吗?是的,我们是在嫁祸于后代子孙。这样我们正是生活在谎言中。我们生活浮躁,把这巨大惊人的债务,当做是应享有的利益。而且,虽然在理论上大家都知道需要谨慎地去思考,去辨别,什么是确有可行性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
但实际上,人却不把这些放在心头。除了这些个别的财务计划,一种全球性的反思已势在必行。为此,教会希望能借着《在真理中的爱》的通谕而作出贡献。它并没有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案。而是指出另一个角度去看事物,即不仅只考虑事物的可行性及其成功性,而更要以爱近人为原则。这一原则指导人要承行天主的旨意,而并非只顾及自己的欲望。在这方面,为了使良知有真实的改变,需要给予推动和鼓励。我们已认识到了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但是,要挽救环境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先挽救我们的灵性臭氧层及保护我们的精神雨林。而这个意识在我们的心中,走向成熟的进程非常缓慢。很久以来我们都忘记了扪心自问:什么才是我们思想的污染和灵魂的污垢?我们所接纳的媒体文化和商业文化中的许多东西,实际上就是那些几乎无可避免地会导致精神中毒的毒素。很显然,思想的毒害是存在的。它给予我们错误的理念。则基于基督徒信仰的基本概念。,要脱离这毒害只有借着真正的皈依,但显而易见,这对所有人都是一种挑战。在这个科学化的现代世界,这些宗教概念不再有任何的意义。皈依的概念也被视为陈旧过时的概念,这一概念本来是指我们对天主旨意的信靠,相信天主的旨意能为我们指明道路。但我依然相信,人们已经开始慢慢的意识到,当我们说我们应该重新找回自己的时候,这句话还是有意义的。身为女修院院长和医生的希尔德加德·冯·宾根(Hildegard von Bingen)在900年以前就已经看出了这些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她说:“当一个人犯罪时,整个宇宙都受到了伤害。”在您关于耶稣的著作中,您这样写道,当前这一历史时刻的问题,是我们不再聆听天主话语的结果。有一次,您甚至直接用“熄灭来自天主的亮光”来表达人们的行为。在这个时代,实用的无神主义成了今日人们的生活准则。他们认为开辟天地可能是由某事或某人而成的,但当这于他们是全无相关的。当这见解成为一种生存的概论,衡量自由就失去了准则,那么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是可做的。因此,我们务须迫切地把天主这个主题重新放回到一切事物的中心。这里所谈的不是某个总之是存在的天主,而是那认识我们、与我们讲话并关注我们的天主。同时它也是我们的判官。
 
回复  支持[3反对[9]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4-05-09 06:12:40 发表
本笃十六教宗  光靠新闻无法了解世界

2013-01-03教宗本笃十六世于天主之母节前夕,2012年的最后一天,在圣伯多禄大殿内主持岁末谢恩晚祷,他在讲道中表示:“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世界和生活,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新闻的层面上。在新闻里,恶比善更喧嚣。我们要有能教宗本笃十六世于天主之母节前夕,2012年的最后一天,在圣伯多禄大殿内主持岁末谢恩晚祷,他在讲道中表示:“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世界和生活,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新闻的层面上。在新闻里,恶比善更喧嚣。我们要有能力停留在静默、默观、平静且长时间的省思中。我们要懂得自制,为了能够思考。尤其是对良心的省察,天主在那里对我-们说话,学习以真理检视自己的行为,以及在我们内和在我们周围的恶,为了开展一条悔改的道路,使人更明智、更良善。”教宗祝愿在这信德年里,每位信友都能重新意识到与基督-相遇使人得救,祂是真生命的源头。“相信耶稣,使人在善内获得持久的更新,获得脱离罪恶的流沙、重新开始的能力。”为此,福音总是一再重新被宣讲,包括在罗马这座城市,“-特别是向新的世代,为了满足他们对真理的渴望。每个人心中都怀有这个渴望,却常被占据生活的许多事情给掩盖了。”教宗主持岁末谢恩晚祷后,前往圣伯多禄广场参观马槽,并在-那里祈祷片刻。
 
回复  支持[2反对[4]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4-05-09 06:07:00 发表
“首要之务是唤醒众人的危机意识,竭尽所能地使舆论明白情况。然而,舆论也因经济、失业等诸多急迫的问题,而看不到更深层的问题”


什么更深层问题?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还是人们不愿解决问题,或者是后果之严重?
 
回复  支持[4反对[4]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4-05-09 06:04:11 发表
教宗方济各已获悉这项危机的情况。两位会议主办人已向教宗汇报:一位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世界上最贫困的人早已为这后果苦不堪言;另一位则向教宗强调,必须揉合人道精神与自然科学,才能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教宗有没有来自天上的光照认识危机的严重性?危机若持续,人类会面临怎样的灾难?人类会毁灭么?若不至于毁灭就不必杞人忧天了!即使严重到人类面临大灾难,也没有哪个国家愿承担责任!天塌大家死吧!
 
回复  支持[6反对[3]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