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教宗方济各:天主不好武力,祂以谦卑与爱改变世界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玛利亚
2016-01-16 15:39:11 发表
天主与我们同在,耶稣就在我们身边。
 
回复  支持[6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1 08:29:28 发表
很有趣,等待世界末日就像在等外星人降临。
 
回复  支持[3反对[6]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1 08:20:36 发表
货物崇拜:一个宗教信仰产生的例子


《上帝错觉》第5章 宗教的根源

The God Delusion

by Richard Dawkins


蒙蒂·派森(Monty Python)喜剧团在他们的电影《布莱恩的一生》[1]中的许多情节都是正确的,其中之一就是一个新的崇拜的出现速度可以非常之快。它可以在几乎一夜之间成长起来,成为一种文化的一部分,在其中扮演一个令人不安的支配角色。太平洋美拉尼西亚和新几内亚群岛的“货物崇拜”提供了现实生活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其中某些货物崇拜的整个历史,从兴起到消亡,仍然在人们的记忆中。与崇拜耶稣不同——耶稣的起源没有经过可靠的检验——我们可以在眼皮底下看到整个事件的过程(就算这样,我们也会看到,现在一些细节已经丢失了)。这是很吸引人的一种猜测,即基督教的崇拜几乎可以肯定是以同样的方式开始的,最初也是以同样的高速传播,

我对于货物崇拜的主要引证来自David Attenborough的《天堂探险》。Attenborough友好地把这本书送给了我。这些货物崇拜的模式全都相同,从19世纪最早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最有名的那个。似乎在每一个案例中,岛上居民都被来到岛上的白人移民的神奇财产所征服了。这些移民包括官员、士兵和传教士。岛上居民或许是(阿瑟·C·)克拉克第三定律的受害者。我在第二章里引用了这个定律,即“任何十分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法无异”。

岛上居民注意到那些享受这些奇迹的白人从来不亲手制造它们。当物品需要修理的时候,他们就把它们送走,而新的东西不断以船(以及后来的飞机)的“货物”的形式运来。没人看到任何一个白人制造或者修理任何东西,也没人看到他们做任何可以被认为是有用的工作(在桌子后边把一些纸片的顺序搅乱,这显然是某种宗教祈祷)。那么,很明显,“货物”肯定有一种超自然的起源。仿佛是为了证明这种理论,那些白人确实做了一些只能被认为是宗教仪式的事情:

引用:

他们建起了高高的桅杆,上面安装了线;他们坐下来收听有灯发光的一个小盒子,盒子发出奇怪的噪音和被扼死的人声;他们劝说当地居民穿上同样的衣服,让他们来回行军——恐怕没法搞出比这更没用的占领了。随后一个原住民意识到他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谜的答案。正是白人在宗教仪式上表演的那些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说服了上帝们把货物送来。如果原住民想要货物,那么他也必须做这些事情。


类似的货物崇拜独立地出现在各个岛屿上,这真令人惊奇。这些岛屿在地理和文化上的间隔都很远。David Attenborough告诉我们:

引用:
人类学家发现了新卡列多尼亚出现了两次单独的暴发,所罗门群岛出现了四次,斐济出现了四次,新赫布里底出现了7次,新几内亚出现了超过五十次,它们大多数是相当独立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这些宗教的大部分都声称一个特别的救世主会在天启到来之日带来货物。


如此之多的独立却相似的崇拜独立产生,这在总体上向我们提示了人类心理的一些统一特征。

在新赫布里底(自从1980年后称作瓦努阿图)的Tanna岛上的一个著名的崇拜仍然没有消亡。这个崇拜的中心是一个名为John Frum的救世主式的人物。关于John Frum的政府正式记录只能追溯到1940年,但是即便是这么近的一个神话,我们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存在过这么一个人。有一个传说把他描述成一个矮个子,说话声音高亢,头发变白,穿着一件扣子闪闪发光的外套。他做出了奇怪的预言,而且他故意让人们反对传教士。最终,在许诺胜利会再次来临,将带来大量货物之后,他回到了祖先那里。他的这个版本的启示录包括了“一场大洪水;山冈将会削平,山洼将会填满[2]。老人重获青春,而疾病无影无踪;白人将被逐出这个岛,永不回来;而货物将大量到来,这样每个人的需求都会被满足”。

最令政府担忧的是,John Frum还预言了在他重新降临的时候,他将带来一种新的货币,上面刻有一个椰子的图案。因此人们必须扔掉他们手中所有的白人货币。在1941年,这导致了一场疯狂的消费狂欢;人们停止了工作,而岛上的经济被严重破坏。殖民地的管理者逮捕了领头的人,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消灭不了这种崇拜,于是传教的教堂和学校由此荒废了。

不久之后,一个新的“John Frum是美洲王”的教义出现了。简直是天意,美国军队在这段时间前后到达了新赫布里底。奇迹之中的奇迹是,军队中有黑人,但是不像岛上军民那么贫穷,而是:

引用:
和白人士兵一样拥有大量的货物。狂喜淹没了Tanna岛。天启之日就要到来了。似乎每个人都在为John Frum的到来做着准备。其中一位领导人说John Frum将乘飞机从美洲来到这里,于是数百人开始清理这个岛中央的丛林,以便让飞机有跑道降落。


这条飞机跑道有一个竹子的塔台,里面有“空中交通管制员”,戴着木头做的假耳机。跑道上还有作为诱饵的假飞机,为的是把John Frum的飞机吸引下来。

在20世纪50年代,年轻的David Attenborough和摄影师Geoffrey Mulligan乘船来到了Tanna岛上,调查对John Frum的崇拜。他们发现了这个宗教的大量证据,最终被介绍到了这个宗教的大主教面前,这是一个名为Nambas的男子。Nambas 亲切地把他的救世主称作John,并声称常常和他通过“无线电”交谈。这种谈话(“无线电属于John”)需要一位老年妇女,腰上缠着一条电线,她精神恍惚,发出一些胡言乱语,而Nambas把这些胡言乱语解释成John Frum的话。Nambas声称事先已经知道Attenborough要来见他,因为John Frum在“无线电”里告诉了他。Attenborough要求看看“无线电”,但是被拒绝了(可以理解)。他换了一个话题,询问Nambas是否见过 John Frum:

引用:
Nambas拼命点头。“我见过他很多次。”
“他长得什么样?”
Nambas用他的一根手指戳了戳我。“他看上去像你。他有一张白人的脸。他是个高个子。他一直住在南美洲。”


这个细节与前面传说中提到的John Frum是矮个子相矛盾。传说就是这样进化的。

岛上居民相信John Frum再临之日是2月15日,但是不知道是哪一年。每年的2月15日,他的信徒就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宗教仪式欢迎他。他至今还没有回来,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丧气。David Attenborough曾与一位名为Sam的信徒对话:

引用:
“但是,Sam,自从John说货物会到来之后,已经过去19年了。他不断许愿,但是货物还是没来。19年的等待不是太长了吗?”
Sam把目光从地面上拾起,看着我。“如果你们能为耶稣的到来等待两千年,而他还没回来,那么我可以为John等待19年以上。”


Robert Buckman的《离开上帝,我们是否可以为善?》一书引用了在David Attenborough遭遇该宗教之后40年,一位John Frum门徒对一位加拿大记者的同样精彩的反击。

英国女王和菲利浦亲王于1974年访问了该地区,随后在一个重新出现的“John Frum类型”的崇拜里,菲利普亲王被神化了(再次注意宗教进化的细节变化的速度有多快)。亲王是一位英俊的男子,身着海军制服和羽毛头盔,展现出威严的姿态。或许不那么令人惊讶的是,菲利普亲王而不是女王被当成了神,不用说,岛上居民的文化让他们很难接受一位女性的神。

我不想就南太平洋的货物崇拜谈太多。但是它们确实提供了一种宗教从无到有出现的迷人的当代模型。特别地,它们为宗教的起源在总体上提供了四个经验,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第一个经验是,一个崇拜的产生速度令人吃惊。第二个经验是,起源的过程掩盖了它的踪迹的速度也令人吃惊。如果John Frum真的存在,他的所作所为不超过一个人一生的记忆。但是即便是如此晚近的一个可能性,我们仍然不确定他是否存在。第三个经验来自于不同岛屿上相似崇拜的独立出现。对这些相似性的系统化研究向我们揭示出了人类心理和宗教易感性的一些东西。第四,货物崇拜具有相似性,不仅仅是相互之间的相似,它们也与更古老的宗教相似。基督教和其他传遍全世界的古老宗教大概也起源于像John Frum这样的当地崇拜。事实上,牛津大学的犹太人研究教授Geza Vermes等人认为,耶稣是他那个时代前后在巴勒斯坦地区出现的许多具有超凡魅力的人物中的一个,他们被类似的的传说包围着。这些崇拜大多数消亡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幸存下来的崇拜,就是今天我们遇到的那个。而且,随着世纪更迭,它进一步被进化磨砺(如果你愿意,可以用“迷米选择”来表示这个问题,不愿意就算了)成了一个精密的系统——或者分离成了几套派生系统——支配着今天世界的大部分。海尔·塞拉西、猫王和黛安娜王妃等当代魅力超凡的人物的逝世,为研究崇拜的迅速兴起以及它们随后的迷米进化提供了另外的机遇。

关于宗教本身的起源,我就谈到这里。在第10章讨论“想象中的伙伴”现象的时候,我还会简单地谈谈这个问题,题目是宗教填补心理“需要”。

人们常常认为道德起源于宗教,而在下一章里,我将质疑这种观点。我将提出,道德起源本身可以成为一个达尔文主义问题的主题。正如我们问“宗教的达尔文主义生存价值是什么?”,我们也可以对道德问同样的问题。事实上,道德出现的时间可能比宗教更早。正如对于宗教,我们倒回去把这个问题进行了重新表述,对于道德,我们将会发现它最可视为另外一件事的一个副产品。
 
回复  支持[3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1 08:19:55 发表
如果宗教中的“神”其实是外星生物,会对宗教有何影响?

奇葩宗教:货物崇拜

最为知名的货物崇拜,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时,美军于太平洋一个小岛建立一临时基地。当时岛上的土著看见美军于“大铁船”(军舰)内出来,皆觉得十分惊讶。此外他们也看到有一些“大铁鸟”(军用飞机)运送穿着美军军服的人,以及得多物资。这些土著看见这种情况均感到很惊讶,并觉得这些“大铁船”及“大铁鸟”十分厉害。加上美军也提供部份给土著,而这些物资对土著来说十分有用,结果令这些土著将美军当作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结后,美军离开这个小岛,只留下一些美军军服及一些货物。这些土著便认为这些货物具有神奇力量,又相信“神”(美军)他日会回来,带来更多货物,使他们展开一个幸福新时代。但是美军当然一直也再没有回来,因此这些土著便自己发展出一套敬拜仪式,崇拜美军军服以及货物。该宗教的表现形式是土著会穿着美军军服升起美国国旗,图腾则是木刻的飞机。一般把这种新的宗教被称为“约翰布鲁姆教”。


许多年后,即使当这些小岛也都已经接触了文明,船货崇拜信仰依然没有消失
人类学家:都过了这么久,船货之神也没有降临,你们为什么还愿意坚信不移的等下去呢?
当地人:如果你们白人能够等耶稣基督两千年,那我们也能等得跟你们一样久
 
回复  支持[4反对[7]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0 12:10:18 发表
天主教在召开梵二时已宣告死亡了。已经沦为公益组织和社团。不再能引导世界,而被世界引导着。教徒都没发现异常吗?
 
回复  支持[9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0 12:02:01 发表
梵二就是天主教自废武功,与世界妥协。教徒不服不行啊,是梵蒂冈服软了,呵呵。
 
回复  支持[4反对[6]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0 12:00:16 发表
战斗这条路如果有前途,天主教就不会召开梵二了,呵呵。
 
回复  支持[2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0 11:46:39 发表
天主圣言的胜利 
19:11 随后我看见天开了,见有一匹白马;骑马的那位,称为“忠信和真实者,”他凭正义去审判,去作战。
19:12 他的眼睛有如火焰,他头上戴着许多冠冕,还有写的一个名号,除他自己外,谁也不认识;
19:13 他身披一件染过血的衣服,他的名字叫作:“天主的圣言。”
19:14 天上的军队也乘着白马,穿着洁白的细麻衣跟随着他。
19:15 从他口中射出一把利剑,用来打败异民;他要用铁杖统治他们,并践踏那充满全能天主忿怒的榨酒池。
19:16 在衣服上,即在盖他大腿的衣服上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名号。
===================================================
天主圣言大获全胜,不是征服者还是什么?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0 11:42:48 发表
15:3 上主是战士,名叫“雅威。”
15:4 法郎的战车军队,他投于海中,使他的良将沉于红海。
15:5 浪涛淹没了他们,像大石沉入海底。
================================================
天主不好斗?那埃及法老的战车军队是谁杀的?难不成是自杀的?
 
回复  支持[4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0 08:53:34 发表
方济各强调梵蒂冈教廷不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随军神职人员”。他告诫来自亚洲各地的教会领袖,不要急功近利地去挑战亚洲社会的传统信仰与价值观,而是要抱持信德与开放的气度,积极参与当地社会,与众同行。他说:天主教会在亚洲的使命,是服务这块大陆上的所有人群,不是来做征服者。
 
回复  支持[7反对[5]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0 08:40:25 发表
方济各:天主不好武力,祂以谦卑与爱改变世界
陈日君表示呵呵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20 07:09:39 发表
耿庆文: 天主教会的去欧洲化
2014年09月18日

去年教宗劝谕《福音的喜悦》发表后,具有保守倾向的教会人士普遍偏好一种说法,即方济各聚焦贫穷与公义,是有意将教会带离梵二会议以降、困扰神学界的意识形态争执,并且试图将媒体的注意力,从天主教会对堕胎,离婚,恋童癖以及女性司祭等广受社会评击的议题上转移开。再者,重新强调福音的悲悯与关怀等普世价值观,也可以淡化亚非新兴教区与传统天主教会之间的文化差异。因此,他们认为,教宗的目标是着力于凝聚一个天主教新的“中间多数”。表面上看,这是既能维稳,又能展现新教宗改革者形象的上策。而且,这也是现行教会体制内,许多高层神职最乐见的选项。

但是,这种论调是再一次犯了欧洲文化本位的唯我主义误谬。基本上属于西方社会的问题,提升到普世教会运行的位阶,明显的用心当然是谋求维持现状。然而眼前的事实却是:一百年前,80%的天主教徒居住在欧洲;而当今全球12亿天主教徒中的69%,却散布在亚,非和拉美大陆。欧洲已非天主教会的“唯一”,而是“之一”了。这种“量”的位移,必然引导今后教会演进的历史轨迹。

今年8月份首位来自南半球的教宗方济各的亚洲之行,已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全球化教宗的新风范,也隐约地宣告了欧洲式天主教会的尾声。教宗此行除了一再呼吁改变资本主义造成的不公义市场经济模式外,更强调梵蒂冈教廷不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随军神职人员”。尤有进者,他开宗明义地告诫来自亚洲各地的教会领袖,不要急功近利地去挑战亚洲社会的传统信仰与价值观,而是要抱持信德与开放的气度,积极参与当地社会,与众同行。他说:天主教会在亚洲的使命,是服务这块大陆上的所有人群,不是来做征服者。
不久前,常驻东京的甘伟霖神父(Fr. Bill Grimm)撰文论述“第三教会”的崛起,指出:神学界所称“第三教会”的到临,是重新定位基督信仰的早期征兆。

概第一教会的有形组织,肇始于公元1世纪末期,早期的教众集中在地中海区域,并逐步向以色列以外的民族和文化传播教义。第一教会留给了世人新约福音,并建立基督宗教的基本神学论述和祭祀礼仪。但是第一教会时期,并没有一个中央集权的“圣统制”。

经过几个世纪的动荡与分合,第一教会逐渐地演变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第二教会。建立起欧洲文化本位的信仰群体,和日趋严谨的欧式君主体制教会组织与权力结构。欧洲以外的文化和民族,都被这个教会视为异教徒或敌人,而成为征服和劝说皈依的对象。近代的欧洲思潮与炮舰外交史,更与第二教会体质的塑造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第二教会末期的历史阶段;但是,一个大不同的第三教会雏形已然在望。

第三教会是一个覆盖全球的真正的普世教会,不再有地理上的教会中央,或是受到某种优势文化主导的权力架构。它的形成是渐进地,却也是明显的。根据教廷发布的资料:2005年到2010的五年间,全球修道信教人数在亚,非和大洋洲分别上升了13%,14%和12.3%,而欧洲却下跌了10.4%。因此,除了教友人数已发生了从北半球,越过赤道向南半球的大数量位移,未来主理教会事务与传教的神职人员队伍的文化背景,也将与第二教会阶段大相迥异。

千年来欧洲民俗,民性与历史演绎,对天主教会不论在组织形式、传教风格,甚至神学思维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今后日渐兴旺的亚,非,拉美和大洋洲教会,在与当地人文环境互动磨合时,也必将吸收融合在地文化与习俗,而出现“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皈一本”的新教会形态。一向被坚持坚守,定于一尊的教会传统与神学论述,都将面临重新检视和思辩。“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若望福音12:24)

教会内部,尤其是仍然当权的高层神职,对于第三教会的来临有抵制情绪是预料中的反应,不必惊异。梵二会议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天主教会历史,可以简读为“守卫第二教会,迎接第三教会”的攻防连续剧。随着耶稣会士教宗方济各的登场,启动了教会史上的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剧情结局已呼之欲出:一个新时代的教会,在多元多样的文化和族群之中,雨后春笋般的萌芽、成长、日新又新。
 
回复  支持[2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19 23:34:21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天主教保守派改革派的矛盾,无解,地下地上的矛盾,无解。如果有解,本笃在位期间就解了。本笃八年时间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失败。到现在,愈演愈烈。天主教走到头了。

旧的天主教思维已经过时了,一个崭新的天主教在教宗方济各的领导下已经诞生了。请参看耿庆文博士12月17日发表在 天主教在线 上的评论:“天主教会改革已进入质变阶段”:http://www.chinacath.com/article/other/wenzh/pinglun/2015-12-17/52532.html
 
回复  支持[2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19 18:57:21 发表
万教归一!万法归宗!
 
回复  支持[1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19 15:46:54 发表
教/廷在永年教区就是个例子,完全就是失败结果,分了三帮。
教/廷在中国的传教政策是有问题的,圣统制更是不合实意的。
 
回复  支持[0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19 15:39:51 发表
教𨑳在永年教区就是个例子,完全就是失败结果,分了三帮。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15-12-19 08:32:44 发表
天主教保守派改革派的矛盾,无解,地下地上的矛盾,无解。如果有解,本笃在位期间就解了。本笃八年时间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失败。到现在,愈演愈烈。天主教走到头了。
 
回复  支持[2反对[0]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