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灵月特刊 | 阴府、地狱、火狱、炼狱、灵薄狱,这回全明白了! 2017-11-03 天主教中文网 11月为炼灵月,让我们彼此祈求天主及天上诸位圣人圣女,为救炼狱众灵魂参与弥撒、求献弥撒、祈祷、作克苦、行各种善功,以求天主减免他们在炼狱中的痛苦。 有些朋友问我什么是炼狱?那就是地狱吗?还有,旧约中讲的阴府,天主教说的“灵薄狱”(limbo)都是一样的吗? 这几个名词若要正经八百的解释他们的起源与意义的话,恐怕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了。但是这种书大概不会有太多人有兴趣去读。 那就长话短说,做简短的说明吧! “阴府”这个名词在“约伯传”中出现了十二次,是圣经中除了“圣咏集”之外,提到这个名词最多的一卷书。但是,“阴府”指的是什么地方呢?它就是“地狱”吗? “阴府”并不是永苦的“地狱”。圣经原文中用了几个不同的字来代表“阴府”,“阴间”,“地狱”,“火狱”等等,人死后的去处。但是因为翻译上的困难,许多中、英文圣经译本并没有将这些名词严格区分,甚至只是笼统的称之为“地狱”(hell或netherworld)。“阴府”有时也被人与“炼狱”及“灵薄狱”混为一谈。 阴府 说明:旧约希伯来文Sheol(阴府)与新约希腊文的Hades(阴间),是耶稣之前所有死者(不论义人或恶人)的居所。那里黑暗阴森,见不到天主。但是义人的灵魂在亚巴郎怀中,等待他们的救赎。 圣经来源:圣经中阴府与阴间的字出现过一百三十多次。这个字也常指坟墓,死亡,毁灭或受罚的地方。伯前3:18-20及4:6叙述基督的神魂到狱中为灵魂宣讲。 天主教信理:耶稣死后下降阴府,为死者宣讲福音,并非为毁灭地狱,而是为拯救那些先祂而去世的义人,以把救赎工程伸展至所有时代和地区的人,使救恩圆满。 (教理633,634) 地狱 说明:地狱是不愿悔改,招致天主义怒的罪人接受永罚受苦的地方,那里有不死的虫子,与永不熄灭的烈火焚烧,使人哀号切齿。 圣经来源:耶稣称地狱为“火狱”(Gehenna),伯多禄借用希腊神话中反抗神祇的巨人,被日神宙斯惩罚囚禁的深坑Tartarus,来称呼幽暗的地狱(伯后2:4) 。 天主教信理:没有接受天主的慈爱,这种决定性的、自我排除的境况就称为“地狱”。地狱主要的痛苦是与天主永远的分离。(教理1033-1037) 火狱 说明:火狱(Gehenna)一字源自耶路撒冷东南端的“本希农山谷”这个地名。因为犹大国王阿哈次及默纳舍曾在此将子女火祭,献给摩肋客(列下16: 3;21:6),该地被诅咒成为坟场(耶7:31;19:11),后来成为尸体及垃圾的焚化场,因此终日大火不断,蛆虫密布。 圣经来源:对观福音中,耶稣所说的“地狱”(玛5:29-30,10:28,23:15,23:33;谷9:43-47路12:5),其原文都是指火狱(Gehenna)。 天主教信理:这“不灭的火”是为那些至死不肯相信、不肯悔改的人而保留的,在火里他们的灵魂和肉身都会一起丧亡。(教理1034) 炼狱 说明:炼狱(Purgatory)的原意是“洗涤”。有小罪或有罪罚的善人,死后既不能立即进入天国,但也并非罪大恶极应入地狱接受永火,因此他们就会下到炼狱作补赎,以火的锻炼来净化灵魂,然后才可进入天国。 圣经来源:这种观念早就存在旧约与新约之中。教会对炼狱的训导是依据圣经中: 1) 犹大玛加伯为阵亡的士兵祈祷,献祭,“为叫他们获得罪赦”(加下12:45)。表示人死后仍有炼净灵魂的可能。 2)除非亵渎圣神,否则人可在今世得到赦免,或在来世(死后)得以净化。(玛12:32)。 3)“原来主的日子要在火中出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谁的工程若被焚毁了,他就要受到损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从火中经过的一样。”(格前3:13-15) 天主教信理:公元593年,教宗圣国瑞一世就已宣布炼狱之存在。公元1546年的特伦多大公会议,宣布炼狱为信条。“那些死在天主的恩宠和友谊中的,但尚未完全净化的人,虽然他们的永远得救已确定,可是在死后仍须经过炼净,为得到必需的圣德,进入天堂的福乐中。…教会自始便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祈祷,尤其是感恩祭,为使他们得到炼净,进入天主的荣福直观中。…假如约伯的儿子能因父亲的牺牲而得到净化,那么为何我们怀疑为亡者的奉献不会带给他们安慰呢?”(教理1030-1032) 灵薄狱 说明:灵薄狱(Limbo)的原意是“边缘”或“界限”(意指天堂与地狱的边界)。“根据教会初期神学家之意见,灵薄狱为在耶稣之前死去的善人等候救恩之处所;也是未受洗之婴儿,和无机会受洗又无重罪去世的成人居留之处所。”(天主教字典) 圣经来源:圣经中没有关于“灵薄狱”的论述,圣传对此论点也没有明确的指引,因此灵薄狱只是一种仍存有争议的神学理论。十三世纪的神学家认为灵薄狱是未能直观天主的地方,但是婴孩在那里不会受苦,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缺少什么。 天主教信理:灵薄狱的概念从来就不是一端教义。天主教要理只说:“还未受洗而夭折的儿童,教会只好把他们托付给天主的仁慈”(教理1261)。公元2007年,国际神学委员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表了一个经过教宗本笃十六世批准的结论:未领洗的儿童死后不进灵薄狱,而是直接升天堂。(见梵蒂冈电台2007年4月22日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信息反馈 | 新站收录
本网站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撤下。
天主教在线维护网友自由评论的权利,但所有评论,均不代表天主教在线的立场。本站绝对禁止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
版权所无,欢迎转载。Copyleft 2003 天主教在线 佳播工作室
以下为天主教在线的联系方式,谨防假冒。
请将#替换成@ 邮件咨询:chinacath.org#gmail.com 网站支持QQ:1152308(已被腾讯永久冻结) Skype:[email protected]
炼灵月特刊 | 阴府、地狱、火狱、炼狱、灵薄狱,这回全明白了!
2017-11-03 天主教中文网
11月为炼灵月,让我们彼此祈求天主及天上诸位圣人圣女,为救炼狱众灵魂参与弥撒、求献弥撒、祈祷、作克苦、行各种善功,以求天主减免他们在炼狱中的痛苦。
有些朋友问我什么是炼狱?那就是地狱吗?还有,旧约中讲的阴府,天主教说的“灵薄狱”(limbo)都是一样的吗? 这几个名词若要正经八百的解释他们的起源与意义的话,恐怕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了。但是这种书大概不会有太多人有兴趣去读。 那就长话短说,做简短的说明吧!
“阴府”这个名词在“约伯传”中出现了十二次,是圣经中除了“圣咏集”之外,提到这个名词最多的一卷书。但是,“阴府”指的是什么地方呢?它就是“地狱”吗?
“阴府”并不是永苦的“地狱”。圣经原文中用了几个不同的字来代表“阴府”,“阴间”,“地狱”,“火狱”等等,人死后的去处。但是因为翻译上的困难,许多中、英文圣经译本并没有将这些名词严格区分,甚至只是笼统的称之为“地狱”(hell或netherworld)。“阴府”有时也被人与“炼狱”及“灵薄狱”混为一谈。
阴府
说明:旧约希伯来文Sheol(阴府)与新约希腊文的Hades(阴间),是耶稣之前所有死者(不论义人或恶人)的居所。那里黑暗阴森,见不到天主。但是义人的灵魂在亚巴郎怀中,等待他们的救赎。
圣经来源:圣经中阴府与阴间的字出现过一百三十多次。这个字也常指坟墓,死亡,毁灭或受罚的地方。伯前3:18-20及4:6叙述基督的神魂到狱中为灵魂宣讲。
天主教信理:耶稣死后下降阴府,为死者宣讲福音,并非为毁灭地狱,而是为拯救那些先祂而去世的义人,以把救赎工程伸展至所有时代和地区的人,使救恩圆满。 (教理633,634)
地狱
说明:地狱是不愿悔改,招致天主义怒的罪人接受永罚受苦的地方,那里有不死的虫子,与永不熄灭的烈火焚烧,使人哀号切齿。
圣经来源:耶稣称地狱为“火狱”(Gehenna),伯多禄借用希腊神话中反抗神祇的巨人,被日神宙斯惩罚囚禁的深坑Tartarus,来称呼幽暗的地狱(伯后2:4) 。
天主教信理:没有接受天主的慈爱,这种决定性的、自我排除的境况就称为“地狱”。地狱主要的痛苦是与天主永远的分离。(教理1033-1037)
火狱
说明:火狱(Gehenna)一字源自耶路撒冷东南端的“本希农山谷”这个地名。因为犹大国王阿哈次及默纳舍曾在此将子女火祭,献给摩肋客(列下16: 3;21:6),该地被诅咒成为坟场(耶7:31;19:11),后来成为尸体及垃圾的焚化场,因此终日大火不断,蛆虫密布。
圣经来源:对观福音中,耶稣所说的“地狱”(玛5:29-30,10:28,23:15,23:33;谷9:43-47路12:5),其原文都是指火狱(Gehenna)。
天主教信理:这“不灭的火”是为那些至死不肯相信、不肯悔改的人而保留的,在火里他们的灵魂和肉身都会一起丧亡。(教理1034)
炼狱
说明:炼狱(Purgatory)的原意是“洗涤”。有小罪或有罪罚的善人,死后既不能立即进入天国,但也并非罪大恶极应入地狱接受永火,因此他们就会下到炼狱作补赎,以火的锻炼来净化灵魂,然后才可进入天国。
圣经来源:这种观念早就存在旧约与新约之中。教会对炼狱的训导是依据圣经中:
1) 犹大玛加伯为阵亡的士兵祈祷,献祭,“为叫他们获得罪赦”(加下12:45)。表示人死后仍有炼净灵魂的可能。
2)除非亵渎圣神,否则人可在今世得到赦免,或在来世(死后)得以净化。(玛12:32)。
3)“原来主的日子要在火中出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谁的工程若被焚毁了,他就要受到损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从火中经过的一样。”(格前3:13-15)
天主教信理:公元593年,教宗圣国瑞一世就已宣布炼狱之存在。公元1546年的特伦多大公会议,宣布炼狱为信条。“那些死在天主的恩宠和友谊中的,但尚未完全净化的人,虽然他们的永远得救已确定,可是在死后仍须经过炼净,为得到必需的圣德,进入天堂的福乐中。…教会自始便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祈祷,尤其是感恩祭,为使他们得到炼净,进入天主的荣福直观中。…假如约伯的儿子能因父亲的牺牲而得到净化,那么为何我们怀疑为亡者的奉献不会带给他们安慰呢?”(教理1030-1032)
灵薄狱
说明:灵薄狱(Limbo)的原意是“边缘”或“界限”(意指天堂与地狱的边界)。“根据教会初期神学家之意见,灵薄狱为在耶稣之前死去的善人等候救恩之处所;也是未受洗之婴儿,和无机会受洗又无重罪去世的成人居留之处所。”(天主教字典)
圣经来源:圣经中没有关于“灵薄狱”的论述,圣传对此论点也没有明确的指引,因此灵薄狱只是一种仍存有争议的神学理论。十三世纪的神学家认为灵薄狱是未能直观天主的地方,但是婴孩在那里不会受苦,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缺少什么。
天主教信理:灵薄狱的概念从来就不是一端教义。天主教要理只说:“还未受洗而夭折的儿童,教会只好把他们托付给天主的仁慈”(教理1261)。公元2007年,国际神学委员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表了一个经过教宗本笃十六世批准的结论:未领洗的儿童死后不进灵薄狱,而是直接升天堂。(见梵蒂冈电台2007年4月2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