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douban.com/note/701429140/?from=tag
万民四末 — 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
缈沨 2018-12-26 18:30:43
Et iterum venturus est cum gloria iudicare vivos et mortuos,
cuius regni non erit finis.
他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
他的神国万世无疆。
-
Symbolum Nicaenum
对全世界的天主教徒来说,西斯廷小堂(Sistine Chapel)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神圣之所。不仅仅因为它的神圣地位非比寻常——在宗座从缺(Sede Vacante)的特殊时刻,通过秘密会议(Conclave)的投票表决,数世纪以来每一任圣伯多禄的继位者都是自这里诞生的。而西斯廷小堂更因为其艺术珍宝而为世人熟知——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最为知名的湿壁画作品:遍布全顶的穹顶画《创世纪》以及占据了祭台后方一整面墙的《最后的审判》正是在这里呈现。迄今为止,无人能超越他的成就。
“万民四末”是天主教内的术语,意为在尘世末期,人所要面临的四件事:死亡、审判、天堂和地狱。根据天主教教理,当基督第二次再来时,就是最后的审判时刻。当然,那时日只有天父知道;而在那末世时刻,一切受造物都将因其生前所行之事,受到最后的审判,这将彰显天主的正义。
米开朗基罗在《最后的审判》中的自画像,剥下人皮上的面容
雕塑家的顶级壁画
虽然教宗克勉七世(Pope Clement VII,在位1523-1534)在生前明确表示了希望米开朗基罗来完成《最后的审判》的意愿,艺术家依旧在多种场合声称自己是个雕塑家,对这项工作并无十足的兴致。然而在16世纪意大利,能承接下西斯廷小堂壁画的任务,米开朗基罗是不二之选。早在1508年,米开朗基罗即受教宗儒略二世(Pope Julius II,在位1503-1513)委托,绘制了西斯廷小堂的穹顶画《创世纪》。这项巨大的工程,仅凭借艺术家一己之力,在四年时间内就全部完成,突破了在当时人类肉身所能做到的极限。
西斯廷小堂,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
米开朗基罗最终接手了这项工程。西斯廷小堂祭台背面的墙壁高13.7米,宽12米,尺幅巨大。他花了7年时间创作,最终在1541年才得以完成。这幅湿壁画展现了最后审判时刻的戏剧性,逾三百多个人物群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毋庸置疑的,而相关它的评价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极具争议。包括Biagio da Cesena枢机在内的一大批保守派人士们认为在如此神圣的小堂内不应该出现这么多的裸体,以及与经文毫不相关的人物,例如地狱中的希腊神。
多年的争议一直持续到米开朗基罗去世。最终脱利腾会议作出了必须将壁画中的一些被视为“淫秽”的人物形象覆盖掉的决议,于艺术家去世的1564年开始执行。绘制遮羞布的任务由艺术家Daniele da Volterra(1509-1566)来完成,他也因此落得“穿裤人”(braghettone,braghe为裤子之意)的绰号。当然,“穿裤人”不止一个,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壁画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直到最近的一百年,《最后的审判》才被进行了最终的修复与还原。
圣人们,他们与基督同在
第二层占据了整个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米开朗基罗集中描绘了最后的审判中的景象——基督,和围绕在祂身边的圣人们。因手持的殉道用具或极具个人标识的图像志,其中一些圣人可以很容易被辨识出来:圣伯多禄(St. Peter)正将两把钥匙捧在手中归还给基督——这是特殊的最后审判时刻,而他的守护之职亦已终结。圣安德肋(St. Andrew)带着交叉十字,圣若翰洗者(St. John the Baptist)从腰间垂下的骆驼皮即可认出,圣老楞佐(St. Lawrence)背负着烤架,圣巴尔多禄茂(St. Bartholomew)提着自己的人皮——他被剥皮而殉道,而皮上的那张面孔通常被认为是米开朗基罗的自画像。亚历山大的圣加大利纳(S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拿着断裂的带有尖齿的车轮,而她身边半跪着的圣巴斯弟盎(St. Sebastian)手持一把箭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