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教宗接受韩国广播公司采访:我准备好随时以友爱之名访问朝鲜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9-10 07:26:25 发表
金正恩强调绝不弃核 朝鲜新法律允许用核武器先发制人自我保护
来源:联合早报 2022-09-10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通过一项法律,捍卫使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强调,美国企图瓦解朝鲜政权,他阐明朝鲜绝不放弃核武器的强硬立场。

朝中社9日报道,朝鲜第14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七次会议7日至8日在平壤举行,金正恩发表施政演说,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核武力政策的法令。

金正恩指出,美国的目标是消除朝鲜核武,而其最终目的还是让朝鲜弃核、放弃和弱化朝鲜行使自卫权的能力,以伺机瓦解朝鲜政权。

他说,美国通过历来最大规模的制裁和封锁,企图让朝鲜弃核,可惜这是敌人的误判,就让他们进行100天、1000天、10年、100年的制裁。

金正恩强调朝鲜不会放弃关系到国家生存权及国家和人民未来安全的自卫权。无论面临如何艰难的环境,在美国打造的朝鲜半岛政治和军事形势下,朝鲜更需有远见地牵制核敌国美国,因此绝不能弃核。

据报道,会议讨论并通过多项议程,包括关于通过朝鲜核武力政策的法令。

法令的通过是“重大政治事件”,表明朝鲜作为负责任拥核国家的地位“不可逆转”,是促进“朝鲜半岛和地区及世界和平繁荣的可靠法律武器”。对此,韩国外交部有关人士说,韩方促进朝鲜无核化的立场不变。将通过对话和外交渠道促进朝鲜无核化。

美国核科学家协会(BAS)7日发表的报告中预测,朝鲜可能已拥有20枚至30枚可搭载中程弹道导弹的核弹头,但有没有成功研制出可安装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核弹头尚不确定。

据推测,朝鲜拥有的核弹头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0千吨至20千吨TNT当量。二战时期,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的原子弹威力为16千吨级。报告还认为,朝鲜还拥有可制造45枚至55枚核弹头的裂变材料。
 
回复  支持[3反对[4]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9-09 10:31:01 发表
朝鲜立法自行宣布为核武国家

(早报讯)朝鲜已通过一项法律,正式宣布朝鲜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韩联社星期五(9月9日)引述朝中社当天的报道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说,朝鲜为核武国家这一地位是“不可逆转”的,并且表明,朝鲜不会进行无核化谈判。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恩8日在朝鲜第14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七次会议上发表讲话称,美国的终极目标是颠覆朝鲜政权,并阐明了朝鲜绝对不弃核的坚定决心。

金正恩说,美国表面的目的是半岛去核化,“但终极目的是让我们放弃行使自卫权,或让我们处于劣势进而倒台”。他指,美国正在通过史上最严厉的制裁和封锁,企图逼迫朝鲜弃核,“但这是敌人的大错特错,大可以制裁千百年试试”。

金正恩还说,朝鲜岂能放弃攸关国家存亡和人民安全的自卫权,在美国营造的朝鲜半岛政治军事局势下,美国是需要朝鲜制衡的核对手,朝鲜在任何艰难环境中都绝对不能解除核武装。他强调,美国敌对政策给朝鲜带来的艰苦岁月越长,朝鲜的绝对力量就越加速增强,美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也将越来越大。

朝鲜当天通过最高人民会议法令,明文规定核武装力量的使命、构成、指挥控制等。金正恩就此表明,朝鲜的核武器不是可以拿来讨价还价的,核力量政策的法制化划出一道不容后退的底线,具有重大意义。

金正恩说,要改变朝鲜的核武政策,必须先改变世界,先改变朝鲜半岛的政治军事环境,绝对不会有先弃核,不会有任何以先无核化为前提的谈判,也没有可供讨价还价的筹码。

韩联社说,金正恩严词拒绝无核化谈判,被解读为对韩方就朝鲜无核化路线图提出的“大胆构想”不感兴趣。
 
回复  支持[5反对[3]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9-09 10:26:23 发表
杨丞琳为何不能是广东人?
来源:中时新闻网

杨丞琳在大陆节目上坦言早年家庭经济压力大,“在台湾没吃过什么海鲜,吃海鲜是奢侈的在那”。一张断章取义的字幕截图,引爆网路舆论,连内政部面簿小编也补上一刀“笑死”。

不满杨丞琳这番自白的人,认为她为了要在对岸市场赚人民币,所以不惜丑化、诋毁台湾。不过熟悉大陆网路舆论生态的人应该也知道,在两岸民间怒目相视的今天,要是这段首播于7月3日的对话真有“辱台”味道,恐怕早就被大陆的一些KOL拿出来大做文章、开酸台湾连海鲜都吃不起,不会等到两个多月过后才被某些人“如获至宝”般挖了出来。

此次网络“众怒”之所以如此快被点燃,光凭“海鲜奢侈”是不够的,最主要的引信还是触及台湾意识形态敏感神经的“广东人”之说。人们既讶异又愤慨,一个明明在台北出生的“正港台湾人”,何以“自我矮化”为广东人,还有绿营政治人物跳出来劝她“尽快放弃台湾籍”。

不过他们大概都忘了台湾民主政治史有一项“特色”,那就是两蒋之后的总统都是“客家人”。

曾称22岁以前是日本人的李登辉,祖籍福建永定正是客家原乡,任总统时拜年影片不忘制播客语版本,不过是用配音的方式。闽南语说得极溜的陈水扁,竞选总统时也强调“祖先来自福建省诏安县二都郑日堡,是百分之百的客家庄,我是客家人一点都假不了。”马英九则是年年到苗栗马家庄祭祖又发红包,称父亲告之他们是“湖南客家人”。而曾经每晚恶补、秘练三年客家话的蔡英文,大选时也喊出“客家人挺客家妹”的口号。

四位总统为了扩大群众支持基础,无不搬出祖籍强调自己的客家血统,台湾民众也见怪不怪,政治人物套近乎的方式所在多有。至于蔡总统“客家妹”的理据,据维基百科所载,其祖父出身于广东省嘉应州梅县,而杨丞琳祖籍广东合浦,严格说起来,她们两人还是广东老乡呢!

平心而论,杨丞琳在大陆节目与来宾对话时,搬出自己的祖籍拉近彼此关系,在常民的生活经验中应属人之常情。比如我的先祖在清康熙年间自泉州晋江迁台,如今遇到福建的朋友时,多少也会和他们聊一聊祖居地的话题。已故著名作家陈映真曾回忆,他们家族代代相传一个神奇地址:“大清国,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石盘头,楼仔厝……”。在台湾历史洪流中,“去中国化”其实是很晚近才出现的现象,不代表人人都忘了自己的根与本。

更何况台湾民主一向自豪于多元包容,民进党基于台独立场,曾在2004年通过“族群多元国家一体决议文”,强调“建立台湾主体性并非排外主义”“族群歧视言行应予谴责”等主张。而出身做为人的尊严,不应受到歧视,在台湾社会进步运动的长年推动下也得到了确立。

蔡英文今年5月4日出席《亲爱的家乡,你好吗? 》新书发表会时,才说过“过去的400年我们是移民社会,我们现在还展开双手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移民,让台湾更加丰富,现在各位是新移民、新二代,400年后也是台湾的祖先了。”那么当祖辈来自广东的杨丞琳遭到各种“只问出身”的网络霸凌时,祖辈来自广东客家原乡的蔡英文总统,不是更应该出来制止这样的恶意行为吗?

回想台湾光复之初,由于经历50年殖民统治与大陆产生的隔阂,今天广受台湾社会敬重的本省前辈作家杨逵,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前一个多月,与来自大陆的记者王思翔创刊合编《文化交流》杂志,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要促进省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第一辑还刊登了一幅名为《交流乎?绝流乎?》的漫画,诉求“咱们都是苦难的中国人!”

近20多年来,就算“去中国化”在台湾蔚为主流,但以今日之我去否定昨日之我的做法,难道不也是一种对历史的曲解和背叛?杨丞琳一句“我是广东人”,并未否认她“在台北长大”的事实,反而体现出了台湾历史的复杂与多元。只因出身就要遭到无情的出征,还出现要她自我“取消”的声音,眼前两岸的恶意螺旋不断在上升,连社会内部也涌现了非友即敌的撕裂与对立。为了政治利益操弄至此,可说是大开历史倒车。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9-07 16:01:21 发表
网友 黄老邪 的原文:

(东京彭博电)日本此前因俄乌战事提高军事开支,如今台湾海峡局势升温,也让解决另一个日本国家安全威胁的呼声越来越高:拯救衰退的日本大米种植业。

曾任海上自卫队中将的金泽工业大学教授伊藤俊幸指出,政府放弃稻田和其他农业用地,让日本变得比以往更加脆弱。他说:“他们没有为国家安全做任何事,而只考虑到经济效率。”

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铃木宣弘说,要确保国家安全,就必须提高国内的大米和小麦产量。“就国家安全而言,粮食应优先于武器。如果没有食物,你就无法战斗。”

日本消费者正受到全球粮价与油价高涨、化肥短缺及日元疲软的影响,若中国与台湾海峡周围的海上航道遭封锁,带来的冲击可能比通货膨胀还要大。

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前农业部官员山下一仁说:“如果中国大陆入侵台湾会怎样?若日本介入,它的海上航道将被摧毁……整个日本都会失去进口食品的实体通道,这将导致饥荒。”

日本新任经济安保部长高市早苗星期一(8月29日)受访时,也提到其他国家局势对日本经济的威胁。她说:“我们没特别关注哪个国家,但我们必须密切留意可能影响日本经济安全的国家,包括中国。”

随着人均收入提高,生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过去数十年日本消费者越来越少吃米饭和鱼,改而吃更多面包、肉类和食用油。如今,每名日本人平均每年只吃53公斤大米,还不到上世纪60年代时的一半。这使得日本按热量计算的食物自给率从1965年的73%降至2020年的37%,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

由于对日本高度依赖进口食品感到担忧,前农业部长森山裕等自民党议员早前呼吁政府采取更多行动保障粮食安全。森山裕说:“乌克兰局势让我们意识到……包括化肥和种子在内,都应尽可能在国内生产。”

日本最近公布的新经济计划提到要增加国内动物饲料和粮食产量,并将在明年编列新的食品安全预算。不过,由于日本政府也承诺提升军事能力,又面对国家负债累累和人口老化等挑战,因此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并不容易。

————
日本护台积极性十倍于美国,因为台湾被中国收复,日本没了半条命

日将在琉球群岛增设燃料弹药库 为台海冲突做准备

日本防卫相滨田靖一称,日本将在琉球群岛(日本称南西诸岛)增设燃料库和弹药库,更好地为台海发生冲突做准备。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滨田靖一星期二(9月6日)受访时透露,会先在奄美大岛陆上的自卫队营地建造弹药库,也将考虑在这个营地部署距外导弹(standoff missile)等武器。

日本国防部认为,从九州向西南延伸到台湾附近,增加琉球群岛的弹药自卫能力,有助于提高威慑力。

滨田指出,“为了保护日本,我们不仅要有飞机和船只等硬件,重要的是提供足够的弹药。”

他还强调,日本将从根本上加强必要的防御能力,包括持续和灵活部署的能力。

日经新闻的报道称,目前日本约70%弹药储存在最北端的北海道,而北海道与台湾相距超过2000公里。

日本自卫队弹药储备量顶多只能维持两个月,九州和冲绳的储量不到一成,若发生紧急状况,自卫队缺乏足够船舶将弹药运送到爆发冲突地区。

对此,滨田说,东京当局也将考虑在冲绳和九州等地区的岛屿和离岛兴建港口设施和燃料储存库。

日经新闻的报道称,日本的目标不仅是提高部队的机动力,也在加快燃料、弹药和粮食的输送。因为,即使日本有五个月的石油储备,如果无法运送到冲突地区,自卫队将因缺乏燃料而无法运作。建设从九州到本州主岛运送物资的基础设施,将有助于东京支持美军应对台海冲突。
 
回复  支持[2反对[4]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9-06 09:04:17 发表
陈国祥:李光耀早洞见台湾困境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后,共军进行围台封锁实弹演习,台湾和美国并未采取任何对应措施,中共演习后为其创造的“新现状”志得意满,也为将来随时可比照军演的“新常态”而踌躇满志。中国方面认定两岸统一向前迈进一大步,美国对于中国自以为是的新进展表示不接受、不退缩、不让步,近日派两艘巡洋舰穿越台湾海峡。无法否认的是,经过这次军演,中国大陆以武逼统的企图昭然若揭,且取得实质进展。

这个局面早就被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预见。在《李光耀观天下》一书中,李光耀斩钉截铁地指出:“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是时间的问题,这是任何国家无法阻挡的。事实上,台湾的国际命运早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就被确定了。”台湾民众多数无视于此,因为统一违背多数台湾民众的意愿,普遍将期望当作现实。根据一些民调,甚至超过一半的民众主张台湾独立。然而,台湾民众的主观愿望能扭转客观情势的发展趋向吗?

在李光耀看来,不愿统一不会阻却统一。他直言,这种统独民调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台湾的前途不是根据台湾人民的意愿确定,而是由台湾与中国力量对比的现实,以及美国是否打算进行干预来确定的。这不是以民意调查来决定。”至于美国能否阻挡两岸统一?他指出,独派依靠美国的祈愿是不会成真的,因为“美国在台湾的影响力最终将会衰退”,更不要说,“美国不会愿意为了台湾独立而与中国交战。”相对地,台湾为中国一部分是中共绝不退让的底线,所以“即使中国在第一仗打输了,也会返回来打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不断地打,直到胜利。”

他的研判确有洞见。由于实力与战力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台湾抗拒中共统一压力或者寻求独立,只能倚靠美国的力量。不过,美国真有挺台到底的决心与能力吗?美国最新一期《外交政策》给出否定的答案,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就是《台湾不能依赖“美国爸爸”解决问题》,文章指出,由于依赖美国在台湾遭受攻击时可以迅速驰援,所以台湾显得踌躇自满,无意采取重大行动改善国防。事实上,台湾仰赖美国政客访问吓阻中共,以及台湾有事时寄望美国军事介入可化险为夷,根本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用李光耀的话说,台湾企图脱离中国的想法不会改变最终统一的结果,这样做只能使台湾人“在重新统一实际发生时更加痛苦。”

李光耀所说的“更加痛苦”,究竟只是预言还是正在逼近的残酷现实?台湾多数人期望这只是主观性的预言,实际上则不会出现。根据最新民调,如果中共攻打台湾,台湾有48.5%的人认为美国会出兵参战协防,多于认为不会的37.4%;值得玩味的是,不同政党支持者的认知差距很大,国民党支持者有65%认为美国不会出兵,民进党支持者则有81.6%认为会。由此可见,台湾政治立场倾向民进党的民众绝大多数相信,美国强大的军力会协防台湾,所以不必担忧中共武力犯台,甚至不必理会中国“倚美谋独”没有好下场的警告。基于这种心态,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1.8%的人支持两岸统一,25.7%的人认为应维持现状,而有过半赞成独立。中共军演不但产生不了威吓力,反使多数民众更厌恶中国,愈益倾向反统求独。

面对北京越来越迫近的以武促统布局,许多台湾民众不肯正视现实,也不愿接受这个结局,而宁可以一种阿Q的心理自我麻痺。民进党政府为了确保民众支持其政策,也大灌迷幻药,要人民相信民进党的抗中路线英明正确,必可抗拒中国的武统威胁,而“理念相近”的国家一定会协防台湾,所以不必在意中国的恐吓。在这种乐观情绪鼓舞下,极少台湾民众把李光耀两岸必然统一的预言当做暮鼓,甚至不将其视为一记警钟。然而,可以预见的是,既然不能理性面对“李光耀预言”,就无法让不可逆转的历史道路平顺进行,最终可能被迫承受“更加痛苦”的统一过程。

台湾民众必须张开眼睛看清世局走向,知悉美中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小,而中共基于反制美国“掏空一中政策”与“以台制华”政略的需求,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感越来越强。

台湾所能做的应该是推迟统一过程,并且降低过程中必然的痛苦。目前民进党政府遂行的“亲美反中”路线,虽有现实上的必要性,但过度偏倚,完全一面倒,自甘成为美国战略运用的一颗棋子,已经激起北京方面强烈的制伏企图。如果不能向比较平衡的方向移动,反而会加速统一的进程与逼统的力度,最终遭受祸害的是台湾民众。

中美战略对抗加剧,台湾基于安全考量,必须仰仗美国出售武器,所以不可能摆荡于美中之间左右逢源,但实应避免把路子走得太过偏向一端,适度向中间移动才是上策。在这方面,新加坡避免“选边站”的智慧值得参考。李显龙总理说得透彻:“中美竞争在所难免,一些国家自然会想要靠拢其中一方,但多数国家不愿意被迫选边站。”而“亚洲国家若被迫选边站,分成亲中或亲美两个阵营,这不会有好结果。”台湾不能再把完全一面倒,当作安全的护身符。

作者是中央通讯社前董事长 台湾资深媒体人
 
回复  支持[2反对[4]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9-03 12:29:46 发表
台媒:美议员到访 台湾竟须支付1400亿新台币代价
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近期美国政治人物访台络绎于途,台湾政府宣传称美台关系如何紧密,是“价值同盟”坚若磐石的证明。但众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引发台海第四次危机,在中国大陆军机侵扰下,台海中线一夕消失。更严重的是,四月访台的美参议员格雷厄姆曾要求台湾采购波音787飞机,当时政府还矢口否认;谁料最近消息传出,华航召开临时董事会通过采购24架波音飞机,总计达1400亿元(新台币,下同)。台湾为这些表面的国际“友好”,付出的代价何其惊人!

佩洛西访台引发海峡变色,至今惊扰未定。她在行程中夹带其子同行,被质疑另有商业目的,至今疑云未清。台湾当然应展开双臂欢迎友台人士到访,但在光鲜的外交仪式下,究竟背后附带多少无法端上台面的军事或商业交易,则是台湾人必须保持警醒的事。华航的主力机队是“空中巴士”,如今却因美国议员来访,被迫需花大钱采购美国的波音客机,正是外交压迫商业的结果,也是蔡政府干扰企业经营的不负责表现。

南卡罗莱纳州议员格雷厄姆一行人四月中旬来台,在会见蔡英文时,当面要求她购买24架在其选区南卡制造的波音787飞机。当时,总统府口译人员刻意漏译这段发言,事后府方新闻稿也略过不表,显示府方有意隐瞒。然而,府院事后却私下向华航追问购机进度。《联合报》发现格雷厄姆推销波音之发言,披露之后,总统府竟指此报道“其心可议”,国安局长陈明通更大扣红帽,说他怀疑这是一场“认知作战”。外交部长吴钊燮则称,他自己没听清楚,相信翻译人员更没听清楚。

四个月过去,华航最近召开临时董事会,宣布购买16架波音787,外加八架“选择权”。其总数,不多不少,恰好是格雷厄姆所要求的24架。此事,有一种可能是:蔡政府在格雷厄姆一行访台之前,已向对方作过购买波音的承诺。另一种可能是:这是一场“外交绑商业”的交易,须俟格雷厄姆等一行所谓重量级“跨党派议员”访台后,再由台方付帐,当成“后谢”。问题是,政府“请客”,却逼迫华航“付帐”,购买不符合它需要的飞机,这究竟是慷慨了谁?

无论如何,蔡政府不过接待几名美国议员,台湾就要支付1400亿元的货款,这代价未免太高了。何况,根据外电报道,波音787因结构性缺陷,一年前已暂时停止出货,至今累积了上百架库存。一直到上月,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A)才同意放行,准许它出货交机。在安全前景未明下,蔡政府却逼着华航购买波音787,又把台湾人的安全放在哪里?

华航的机队要不要多元化,由原来以空巴为主力的架构,修正为以波音机队为辅,原应交由专业判断决策。其原则,至少要符合华航本身的经营利益及管理便利;此外,更要考虑“旅客安全至上”的原则。然而,当蔡政府用外交思维介入此事,一切全都变调,安全及商业考量全被踩在脚下,唯有政府的“外交面子”才是最高指导。试想,当一名美国议员在总统府向蔡英文当面下指导棋,要求她买这买那,甚至直接开出货品数量。而蔡英文则忙不迭地遵从,把她的压力转给交通部及华航去承受;这样的景象,人们有看到任何台湾的“国家尊严”吗?

佩洛西来访,台湾付出了台海中线消失及解放军导弹围岛的代价,至今骚扰未歇。格雷厄姆来访,台湾付出了1400亿的代价,并赌上华航旅客的安全。外交大气球下,藏着蔡政府不告诉你的风险,代价竟如此高昂。
 
回复  支持[4反对[7]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9-02 06:21:31 发表
东方-2022军演开幕,解放军陆海空齐上阵,中俄或演练封锁日本海

从演习地点上看,这次中俄海上军演几乎将日本北方的海上交通要道封锁起来,如果中国继续封锁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那么日本将真正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要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极度依赖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海上通道被切断后,将会对日本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回复  支持[2反对[3]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9-01 09:02:14 发表
中韩关系 如何“三十而立”
来源:明报

今年8月24日,中韩建交30周年纪念日,双方共同举行众多纪念活动。在美国急剧升级和推进印太战略的背景下,中韩两国的国家身份、角色定位及彼此认知,正处于变动与重构之中。此刻相较于纪念活动,回顾、反思并畅想未来中韩关系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30年间,中韩两国高速发展崛起,自我认知、地区和国际角色均大不同以往。站在新起点上,中韩关系已超越双边范围,对地区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格局处于巨变之中,同属一个文明圈层的中韩两国,有可能也有责任发掘区域秩序资源,在“而立之年”为中韩关系奠定长久的和平与发展基石。

两国已建立利益共同体

中韩建交30年来,除可见的丰硕成果外,两国合作的基本框架也愈加稳固。可以说,30年间,双方关系历经各种挫折挑战,沉潜下来的思考、包容及愿景,成为中韩关系能够“立得住”的基础框架。理性思考中韩关系要更“立得住”需要什么?能够做什么?这或许比热烈气氛更加重要。

首先,中韩已经建立起具有韧性和弹性,且能够彼此客观对待的利益共同体。中韩在贸易、产业上的深度嵌套,是过去30年来取得的最显著、最实在且最具韧性的成果。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利益,关系到民众生活,从外交和国际关系底层逻辑来说,跨越国界的互动的不竭动力,源于民众对改善生活的需求,这也是东亚国家深深植根于历史传统的“民本主义”。

中韩的经济合作,从商品贸易到产业链合作开始,继而形成跨越国界的生产网络,这背后是两国人民对就业、消费、娱乐及未来的预期。

诚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韩之间在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差距缩小,同质化竞争现象亦愈来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合作空间的减少,相反会促使两国企业和政府携手构建更加包容、中性的竞争市场。除此之外,两国企业竞争水平的提升,也有助携手开发第三方市场,从而达到优质产能输出,进而提升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美筹谋东亚铁幕 中韩俱是受损者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发生本质变化,是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特征的生产网络的跨国重新布局,这意味着市场秩序的跨国界链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就像一张网,如果要脱钩或建立排他性的小集团,就需将网割裂,造成的破损将是系统性的。

美国拜登政府推动建立所谓“芯片联盟”,其意图不外乎:第一,将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世界主要半导体产业的生产制造商,纳入美国的控制轨道之中;第二,阻碍甚至逐渐将中国从半导体产业链中边缘化,如果形成两个“平行市场”(主要是技术和产业领域),美国就可将冷战初期在欧洲的“铁幕”搬到东亚地区。

对于这样的前景,包括中韩在内的东亚都将是受损者,尤其是韩国,恰恰会被落下的“铁幕”砸中。韩国在中韩建交30年之际,向中方通报关于加入“芯片联盟”的设想,并强调愿意扮演中美之间的“桥梁”,至少说明尹锡悦政府已充分意识到“芯片联盟”对韩国国家利益带来的重大挑战。如何维持、巩固和发展东亚生产网络,需要中韩两国做出更大努力。

中韩需就安全议题沟通协调

其次,中韩关系进入下一个30年,需要拓展合作领域,补齐安全合作短板。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局,愈来愈体现为要统筹安全和发展两大事项。地缘政治结构业已出现重大裂变,支撑全球化体系的安全基石发生动摇。俄乌冲突的教训昭示着,没有安全,发展成果可能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中韩两国需要在安全议题上沟通协调,避免双方关系因误解误判出现重大挫折。尹锡悦政府将导弹防御系统“萨德”问题作为韩国的国家安全议题,中韩两国就此议题已多次沟通,彼此关照对方核心安全关切,争取彼此最大限度理解,或许中韩就能开拓出安全合作的新空间。

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攸关中韩两国核心利益。朝核问题具有突爆性,是半岛乃至区域安全的重大挑战,而该问题升温必会造成连锁反应,无论是导弹军备竞赛,还是架设导弹防御系统,将迅即激起对立情绪,最终让相关各方掉入安全陷阱。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表明,中韩两国是朝核问题的受害者,站在30年的转折点上,中韩关系的“立柱”必须包括共同面对和解决朝核问题,构建朝鲜半岛持久和平秩序。

超越欧洲均势政治  探索东亚秩序逻辑

最后,中韩关系要“立得住”并行稳致远,需要双方创新观念,发掘中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交往的历史智慧,共同寻找东亚地区秩序的内在逻辑。俄乌冲突的爆发对理论界的最大冲击,或许是基于欧洲历史经验的国际关系理论还有没有解释力?用现在主流国际关系概念和理论,能否解释及预测东亚的未来?从长时段来看,东亚在近代之前的500年间,基本上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在相当长时间里,东亚是一个和平区域。

反观欧洲,500年前甚至从中世纪晚期开始,就处于战争之中,18世纪后大行其道的“均势政治”就是大国政治。大国为了自身利益和尊严,可以牺牲小国;为了维持势力均衡,战争是大国政治的有力手段。

东亚和欧洲其实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秩序逻辑,19世纪中期后,欧洲秩序逐渐覆盖甚至取代了东亚秩序,由此造成了观念的“陷阱”,东亚国家开始以异域理论和观念,来审视自己及区域内国家间的关系。在俄乌冲突之后,除了欧美国家,还有东亚国家也在寻找亚洲的“乌克兰”,便是这种观念陷阱的体现。尹锡悦总统避而不见从台湾飞抵韩国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既是审慎外交的体现,也可视为超越观念陷阱的努力。

在美国拜登政府紧锣密鼓地推进印太战略的过程中,韩国及亚细安国家采取了谨慎态度,于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亚细安反对将意识形态、价值观的竞争引入区域内,便是印证之一。研究及探索区域和平中的“亚洲方式”,既要超越欧洲均势政治,也不可重复曾经的封贡体系。中韩两国是在全球化时代发展起来的东亚国家,在世界历史变局之中,肩负着探索国家交往模式及区域新秩序的使命和责任。

————
免费给基督徒上课
 
回复  支持[3反对[7]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9-01 06:32:30 发表
粮食危机:日本有事 台湾没事?
来源:联合新闻网

八月初中国大陆军演,让高喊“台湾有事、日本有事”的日本,始警觉卷入台海战事必须付出的高昂代价,并认粮食安全议题有必要超前部署。奇怪的是,粮食问题较日本严重且位于风暴第一线的台湾,却出奇的淡定,仿佛“日本有事、台湾却没事”。

引用彭博社报道,几十年来,日本人一直减少吃稻米和鱼的食用量,转而增加面包、肉类和食用油消费,导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以热量为基础)不断降低,以由1965年的73%,下降到2020年的37%,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水准。尤其日本稻米消费量日减,每年消费量降至53公斤,国产小麦也不敷国内所需(仅占13 %),大幅仰赖进口。

俄乌战争后,日本国内就已关注粮食议题,要求化肥与种子国产化;而八月初的大陆军演,导弹直接落在日本近海,危机感更加迫近,台湾海峡海上封锁不再只是想像,尤其日本政治人物高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台海出现战事若日方介入,进口将为之中断。因而,日本已将粮食视为国家安全威胁,甚至优先于国防。岸田内阁已制定新的粮食安全预算,以增加国内动物饲料、小麦、稻米和其他食品的产量。

回过头看看台湾的情形,根据农委会出版的《粮食供需年报》统计,台湾2020年粮食自给率(以热量计算)仅有31.75  %,相较于1985年的近六成(56%)的粮食自给率,几乎呈现腰斩的现象。各类粮食供应之进口比率,除蛋类(0.7%)外均超过1成,其中占台湾人摄入热量比重近三成的谷类进口比重高达83.6%,其余子仁及油籽类(96.6%)、水产类(70.7%)、乳品类(65.7%)、油脂类(51.1%)等四类均超过五成。今年台湾连鸡蛋都短缺,查阅农委会农产贸易网站资料,今年1-7月鸡蛋进口量高达952公吨,成长率为去年同期进口量的三倍(307.6%),进口比重势必也将飙增。

而稻米消费量恶化趋势最为明显,每人每年白米可供消费量几乎呈现直线下滑,2020年为44.1公斤,较上年衰退2.9%,已经创下史上最低的纪录;相较于1985年的80.2公斤,约是2020年的二倍之谱。饮食习惯改变导致稻米生产过剩,自给率长年破百,2018年创下惊人的120.3%,近二年略有下滑,仍超过110%;然而,同时期小麦为主的谷类消费量则大幅增加,2020年每人每年消费量已达38.1公斤,逼近稻米的消费量,几年内将出现死亡交叉的结果,导致谷类整体的自给率下滑至28.4%。

由以上数据可知,台湾无论在粮食自给率、稻米消费量问题都比日本严重,日本还有自产小麦,台湾小麦产量微乎其微(2020年国产小麦生产量为5,666公吨,远不及进口的127万公吨),足见台湾的粮食依赖进口程度,较日本严峻许多。

台湾位处风暴核心,不仅未设法降低两岸冲突,还不断刺激北京,让台湾随时处于战争风险之中。更未积极应对粮食危机,还为了开发桥头园区,大量优质的农地与中崎有机专区化为乌有,并纵容农地工厂污染农地。

农委会唯一做的事,就是推出《食农教育法》,编列10亿元,鼓励地产地消、支持在地农业、惜食减少浪费等教育宣导,就酱交差了事,粮食安全沦为口号。

————
中国擅囤粮、爱囤粮,还因此被西方要求开仓济世
 
回复  支持[1反对[4]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8-30 15:38:11 发表
白宫:不接受中国大陆对台行动成为新常态

中国大陆空军:轰-6K对台巡航任务已常态化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黄老邪
2022-08-30 05:52:43 发表
(东京彭博电)日本此前因俄乌战事提高军事开支,如今台湾海峡局势升温,也让解决另一个日本国家安全威胁的呼声越来越高:拯救衰退的日本大米种植业。

曾任海上自卫队中将的金泽工业大学教授伊藤俊幸指出,政府放弃稻田和其他农业用地,让日本变得比以往更加脆弱。他说:“他们没有为国家安全做任何事,而只考虑到经济效率。”

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铃木宣弘说,要确保国家安全,就必须提高国内的大米和小麦产量。“就国家安全而言,粮食应优先于武器。如果没有食物,你就无法战斗。”

日本消费者正受到全球粮价与油价高涨、化肥短缺及日元疲软的影响,若中国与台湾海峡周围的海上航道遭封锁,带来的冲击可能比通货膨胀还要大。

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前农业部官员山下一仁说:“如果中国大陆入侵台湾会怎样?若日本介入,它的海上航道将被摧毁……整个日本都会失去进口食品的实体通道,这将导致饥荒。”

日本新任经济安保部长高市早苗星期一(8月29日)受访时,也提到其他国家局势对日本经济的威胁。她说:“我们没特别关注哪个国家,但我们必须密切留意可能影响日本经济安全的国家,包括中国。”

随着人均收入提高,生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过去数十年日本消费者越来越少吃米饭和鱼,改而吃更多面包、肉类和食用油。如今,每名日本人平均每年只吃53公斤大米,还不到上世纪60年代时的一半。这使得日本按热量计算的食物自给率从1965年的73%降至2020年的37%,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

由于对日本高度依赖进口食品感到担忧,前农业部长森山裕等自民党议员早前呼吁政府采取更多行动保障粮食安全。森山裕说:“乌克兰局势让我们意识到……包括化肥和种子在内,都应尽可能在国内生产。”

日本最近公布的新经济计划提到要增加国内动物饲料和粮食产量,并将在明年编列新的食品安全预算。不过,由于日本政府也承诺提升军事能力,又面对国家负债累累和人口老化等挑战,因此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并不容易。

————
日本护台积极性十倍于美国,因为台湾被中国收复,日本没了半条命
 
回复  支持[0反对[0]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