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戴耀廷提出“占领中环”,对许多人来说还是象牙塔法律学者在发白日梦;然而笔者当时在尝试文章中回应戴耀廷的提议,发觉这样的行动本身可能要倚靠道德感召,事实上,占领中环由提出至今,打破香港人对抗争的想像空间的价值,还有将公投与商讨等直接民主的文化带入香港的功劳,也许比它作为一个运\动建议更为有用。而香港人明显亦在多次商讨、公投与预演占中后,在示威者利用持续占领公共空间,来增加谈判筹码的时候,变得比较容易同情示威者。这些都是占领中环在年半中,于公民社会中播下的民主种子。示威者和平、克制,主动分享和分发物资,这些当然可以是香港人本身的质素,然而笔者认为,过去两年间,香港人面对的,来自北京的压力愈沉重,不曾间断的民主运\动,加上占领中环所有份制造的公民社会气氛,“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的预兆式政治愿景,都各自造就了今日团结,互助的示威气氛。
重读已故捷克前总统哈维尔(Vaclav Havel)的名作《无权者的权力》(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对比香港现况,感触尤深。哈维尔曾是政治犯,后当上捷克总统,仍不断叩问权力的本质,在权力令人昏庸,手握社会资源的人为了维持不公义的制度而费煞心思编造“和平”、“理性”等等糖衣藉口的当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他一生曾在极左和极右政权底下生活,几乎不曾在意识形态较不强烈的社会正常生活过,遑论尝过民主滋味;然而哈维尔却相信人是“生而知民主”,且天生就有讲真话,靠向公义的倾向。在统一的,枯索无味的生活与共产主义政治口号中,哈维尔以推动“真诚\地生活的权利”,撒下在公民社会的种子,在历史时刻来到之时,遍野开花。香港今天走出第一步,来日方长,然而黄丝带为记的,对民主、自由、公义的追求,早已在香港人心中悄然盛放。
大陆的经济和贪台湾经济比谁的强呀!总想说台湾好-你到了那估计不过是一粒沙,奉劝你不要给你的国外主子摇旗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