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地缘重整之际,卢拉访问中国有以下两个目标。首先是展现对抗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霸凌的决心。3月底《外交政策》在题为《巴西转向亚洲》(Brazil Pivots to Asia)的文章中,期待卢拉访问亚洲能成为全球南方对抗特朗普霸权的典范。4月1日,巴西参议院经济事务委员会通过《商业对等法案》,为应对外国对巴西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制定对等反制标准。法案是要规避其他国家可能对农产品等巴西出口商品施加的额外关税,被视为巴西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威胁的重要战略工具,并在4月14日正式生效。
庇隆主义的影响并不限于阿根廷国内,“第三位置”的思维也与拉丁美洲多国产生交织与共鸣,从巴西的瓦加斯主义(Vargasism)、墨西哥的卡尔德农主义(Cardenism),到秘鲁维克多·劳尔·哈亚·德拉托雷(Víctor Raúl Haya de la Torre)所倡导的“印第安美洲的社会主义”。这些运动并不完全受庇隆主义影响,但在历史发展中彼此交织学习。他们都反对外来殖民者剥削,捍卫民族经济自主,尤其在反美苏两强的冷战框架中寻求本土化的解放途径。
意大利历史性裁决:承认女同性恋伴侣双方母亲身份
2025年5月22日,意大利宪法法院作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确认女同性伴侣在海外通过异体受精生育的子女,自出生起即可在法律上获得“两个母亲”的身份认定。这一裁决被广泛视为推动LGBTQ+家庭权利的重要一步。
根据宪法法院的判决,此前禁止在意大利出生的孩子在出生时同时被生母和提供生育同意的伴侣共同登记为合法母亲的做法,被认定为违宪。宪法法院指出,该禁令未能保障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因此必须纠正。法院裁决依据了两项核心原则:一是当伴侣共同决定采用异体受精手段时,她们应共同承担养育子女的法律责任;二是孩子享有完整的权利,应“由父母根据其能力、自然倾向与志向给予抚养、教育、指导和精神支持”,同时有权“与每位父母保持平衡且持续的关系,并与各方祖父母及亲属保持有意义的联系”。此项裁决将对意大利现行民事法律体系带来深远影响,标志着意大利在家庭多元化与儿童权利保护方面迈出重要一步。LGBTQ+群体与儿童权益组织纷纷对判决表示欢迎,称其为“正义的胜利”和“向平等迈出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