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中国神父:“登记”的新十字架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52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7-15 08:15:39 发表
“香港民主建国联盟”的党魁姜嘉伟,自称“姜牧师”,其实只是一个网媒始创人兼记者。他所属的香港教会,曾经发表声明,澄清姜嘉伟只是在该会受洗,并非牧师。

这位假牧师前几年在香港因煽动意图作为罪,被判入狱八个月,出狱后移居台湾,继续以“牧师”名义活动,曾在台北因醉酒和人争执,被人用刀刺伤。

“姜牧师”后来在台湾成立“香港民主建国联盟”,以颠覆活动作招徕。不过台湾政府对姜嘉伟的言行也有保留,不批准他的居台申请。这位满口大话的“姜牧师”,最后只好转赴日本和加拿大,在网上吸收香港信众,遥控他们在香港搞事。

——
基督宗教名声在外
 
回复  支持[4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4 09:42:43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延续已故教宗方济各政策,教宗良十四世任命73岁的林运团为中国福州的辅理主教。

据梵蒂冈新闻网报道,圣座新闻室星期三(6月11日)发公告称,在落实圣座(Holy See)与中国之间的主教任命临时协议,教宗上星期四(5日)任命林运团为中国福建省福州的辅理主教。林运团(圣名:若瑟)的民事效力获得承认,并已在星期三就职。

圣座新闻室声明称,上述任命是圣座与中国当局之间对话的又一成果,也是教区共融中的重要一步。

据中国天主教官网消息,经福建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同意并报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批准,天主教福州教区星期三上午举行林运团就职辅理主教仪式。

2018年,教宗方济各与中国政府就主教任命达成一项临时协议。去年,中国同梵蒂冈决定将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再延期四年。此前,该协议已在2020年和2022年两次延长四年。

按照福州地下教会的说法,林运团早就是福州主教。现在变成辅理,可以说是打脸。

现在,福州信众已经议论福州有两个主教,准备将蔡炳瑞赶回厦门,呵呵。中国天主教徒就是这么傻逼。
 
回复  支持[4反对[4]
本站网友 信仰之光
2025-06-13 11:28:57 发表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停的向前,如果一个人、或是一个团体总是生活在历史的包袱中,驻足不前,那终将被历史所淘汰;更有甚者许多人不做推动历史向前的助推器,反而想尽办法成为那个惹人讨厌扎破历史车轮的尖尖的钉子,让历史开倒车。一个人有信仰值得人们尊敬,但一个有信仰,却在信仰的道路上走歪了,成为一个狭隘、偏激的信仰者,那还不如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一张白纸认真写,可以写出优美的诗句,乱写一通,只能是鬼画符,令人生厌。爱国会是什么样子你进过?别想当然。
 
回复  支持[6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2 12:22:1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特朗普警告:将武力镇压阅兵式上的抗议活动

纽约时报:美国已不再是一个稳定的国家
 
回复  支持[5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2 10:30:5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延续已故教宗方济各政策,教宗良十四世任命73岁的林运团为中国福州的辅理主教。

据梵蒂冈新闻网报道,圣座新闻室星期三(6月11日)发公告称,在落实圣座(Holy See)与中国之间的主教任命临时协议,教宗上星期四(5日)任命林运团为中国福建省福州的辅理主教。林运团(圣名:若瑟)的民事效力获得承认,并已在星期三就职。

圣座新闻室声明称,上述任命是圣座与中国当局之间对话的又一成果,也是教区共融中的重要一步。

据中国天主教官网消息,经福建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同意并报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批准,天主教福州教区星期三上午举行林运团就职辅理主教仪式。

2018年,教宗方济各与中国政府就主教任命达成一项临时协议。去年,中国同梵蒂冈决定将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再延期四年。此前,该协议已在2020年和2022年两次延长四年。

按照福州地下教会的说法,林运团早就是福州主教。现在变成辅理,可以说是打脸。
 
回复  支持[4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2 10:28:17 发表
延续已故教宗方济各政策,教宗良十四世任命73岁的林运团为中国福州的辅理主教。

据梵蒂冈新闻网报道,圣座新闻室星期三(6月11日)发公告称,在落实圣座(Holy See)与中国之间的主教任命临时协议,教宗上星期四(5日)任命林运团为中国福建省福州的辅理主教。林运团(圣名:若瑟)的民事效力获得承认,并已在星期三就职。

圣座新闻室声明称,上述任命是圣座与中国当局之间对话的又一成果,也是教区共融中的重要一步。

据中国天主教官网消息,经福建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同意并报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批准,天主教福州教区星期三上午举行林运团就职辅理主教仪式。

2018年,教宗方济各与中国政府就主教任命达成一项临时协议。去年,中国同梵蒂冈决定将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再延期四年。此前,该协议已在2020年和2022年两次延长四年。
 
回复  支持[4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2 08:07:24 发表
于泽远: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美经贸谈判团队6月10日在伦敦就落实两国元首通话的共识达成框架,中美激烈的关税和出口管制交锋有望暂时得到缓解。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6月10日在伦敦说,这次伦敦会谈取得的进展,有利于中美之间进一步增进信任,进一步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积极的正能量。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对媒体表示,美中双方已经达成了落实日内瓦共识的框架,“一旦总统批准,我们就会努力实施。”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对全球多数国家发起关税战后,中国被视为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双方不仅在关税问题上互不相让,一再加码,在贸易领域也互相较劲,用限制晶片或稀土销售打击对方。鉴于中美这次博弈的激烈程度,外界一度认为双方将很难达成协议甚至共识。

但双方达成协议的速度和程度超过外界的预期。5月12日,中美公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不仅大幅降低4月初以来彼此增加的关税,还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

不过,中美日内瓦会谈后,美国认为中国没有积极执行双方达成的协议,对中国发布人工智能晶片出口管制指南,停止对华晶片设计软件(EDA)销售,甚至威胁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中国则继续在限制稀土销售等问题上反制美国。

6月5日,中美元首举行了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后的首次通话。特朗普称通话对两国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习近平则在通话中邀请特朗普访华,间接表明通话气氛良好。

这次中美经贸团队在伦敦举行的谈判,就是双方在日内瓦协议和元首通话后的进一步接触。与日内瓦重点谈关税不同,这次伦敦会谈的重点是贸易问题,尤其是双方对彼此的出口管制。

具体说来,中国要求美国放宽对华出口先进晶片和半导体设计软件的管制,美国要求中国放宽对美出口稀土的管制。美国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哈西特近日表示,希望中国能够恢复到4月初之前对美供应稀土的水平,美国则将考虑取消近段时间对华采取的半导体设计软件(EDA)、核电产品以及喷气发动机等的限售措施。

不难看出,美国对华施压的手段,还是禁售先进晶片及其相关设备。但过去几年的事实证明,这些手段对中国能够发挥的“卡脖子”效应正越来越弱,中国在晶片领域的自主替代能力却越来越强。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近日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中国的单芯片虽然仍落后美国一代,但通过群计算补单晶片的方案,结果也能够达到现实需要,而且中国在软件技术方面也不存在瓶颈问题。

在美国“卡中国脖子”能力减弱的同时,中国却在稀土问题上找到了美国的软肋。由于中国的稀土禁令,不仅美国军工产品受到影响,就连汽车等诸多民用产品也十分难受,甚至有美国工厂宣称要将产品转移到中国生产,这可完全违背了特朗普希望产业回流美国的初衷。

2018年特朗普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发起对华贸易战后,中美关系就逐步进入了全面博弈时代。直到今年1月特朗普开始第二任期,中国在中美博弈中基本处于战略防御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美国不断在经贸、政治、安全以及价值观等领域出招打压中国,中国则左支右绌,相当被动。

但今年4月中美关税战和出口管制战爆发后,中国一改过去以防御为主的策略,开始强力反制美国的招数,并成功通过限制稀土出口让美国体会到被“卡脖子”的滋味。随着中国推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战略逐渐取得成效,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航天航空以及晶片等高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美国能够打痛中国经贸和科技的手段还会减少。

这意味着至少在经贸和科技领域,中国已初步走出此前被动防御的不利局面,开始与美国互有攻守,并迫使美国对华作出更多妥协。加上特朗普不时推出“不靠谱”的内外政策,美国传统的“高大上”形象也开始变形,进一步削弱了其联合盟友打压中国的能力。中美博弈正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回复  支持[4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2 06:50:50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林运团终于成为辅理主教(无继承权),可以过过主教瘾。杨树道、林佳善、林运团,为了一把主教瘾奋斗终身。

大部分的福州教友很开心,林伯终于成为主教。官方目的达到了,用辅理哄哄福州信众。
 
回复  支持[6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2 06:30:32 发表
林运团终于成为辅理主教(无继承权),可以过过主教瘾。杨树道、林佳善、林运团,为了一把主教瘾奋斗终身。
 
回复  支持[4反对[5]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2 05:13:39 发表
特朗普警告:将武力镇压阅兵式上的抗议活动
 
回复  支持[4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1 15:08:43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特朗普向洛杉矶部署海军陆战队 美媒指政府武力罕见升级

——
中美俄都是强人统治,三位领导人互相借鉴。政治就是这样。

教皇,只会说一些漂亮话。那是在童话世界,不是现实世界。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中心的示威区域,将实施宵禁。

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洛杉矶市长巴斯在当地时间星期二(6月10日)召开的记者会上宣布,洛杉矶市从当晚8时至星期三(11日)早上6时,对受示威活动影响的区域实施宵禁。

自上星期五(6日)以来,洛杉矶的示威者持续进行反海关与移民执法局(ICE)的抗议活动,特朗普政府已向当地派遣数千名国民警卫和700名海军陆战队员。

美国洛杉矶抗议特朗普政府强硬移民政策的示威活动蔓延到纽约,数千名民众涌上街头,声援移民。

纽约,有意思了,不知道华人会不会上街

显然,三强领导人都读过《君主论》,这就是政治。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1 14:32:3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特朗普向洛杉矶部署海军陆战队 美媒指政府武力罕见升级

——
中美俄都是强人统治,三位领导人互相借鉴。政治就是这样。

教皇,只会说一些漂亮话。那是在童话世界,不是现实世界。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中心的示威区域,将实施宵禁。

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洛杉矶市长巴斯在当地时间星期二(6月10日)召开的记者会上宣布,洛杉矶市从当晚8时至星期三(11日)早上6时,对受示威活动影响的区域实施宵禁。

自上星期五(6日)以来,洛杉矶的示威者持续进行反海关与移民执法局(ICE)的抗议活动,特朗普政府已向当地派遣数千名国民警卫和700名海军陆战队员。

美国洛杉矶抗议特朗普政府强硬移民政策的示威活动蔓延到纽约,数千名民众涌上街头,声援移民。

纽约,有意思了,不知道华人会不会上街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1 14:19:0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特朗普向洛杉矶部署海军陆战队 美媒指政府武力罕见升级

——
中美俄都是强人统治,三位领导人互相借鉴。政治就是这样。

教皇,只会说一些漂亮话。那是在童话世界,不是现实世界。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中心的示威区域,将实施宵禁。

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洛杉矶市长巴斯在当地时间星期二(6月10日)召开的记者会上宣布,洛杉矶市从当晚8时至星期三(11日)早上6时,对受示威活动影响的区域实施宵禁。

自上星期五(6日)以来,洛杉矶的示威者持续进行反海关与移民执法局(ICE)的抗议活动,特朗普政府已向当地派遣数千名国民警卫和700名海军陆战队员。

美国洛杉矶抗议特朗普政府强硬移民政策的示威活动蔓延到纽约,数千名民众涌上街头,声援移民。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1 10:14:0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特朗普向洛杉矶部署海军陆战队 美媒指政府武力罕见升级

——
中美俄都是强人统治,三位领导人互相借鉴。政治就是这样。

教皇,只会说一些漂亮话。那是在童话世界,不是现实世界。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中心的示威区域,将实施宵禁。

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洛杉矶市长巴斯在当地时间星期二(6月10日)召开的记者会上宣布,洛杉矶市从当晚8时至星期三(11日)早上6时,对受示威活动影响的区域实施宵禁。

自上星期五(6日)以来,洛杉矶的示威者持续进行反海关与移民执法局(ICE)的抗议活动,特朗普政府已向当地派遣数千名国民警卫和700名海军陆战队员。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1 06:34:3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特朗普向洛杉矶部署海军陆战队 美媒指政府武力罕见升级

——
中美俄都是强人统治,三位领导人互相借鉴。政治就是这样。

教皇,只会说一些漂亮话。那是在童话世界,不是现实世界。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1 06:28:38 发表
特朗普向洛杉矶部署海军陆战队 美媒指政府武力罕见升级

——
中美俄都是强人统治,三位领导人互相借鉴。政治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0 16:27:2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全加洪门民治党: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简称全加洪门民治党)称,将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一切分裂行为。

据中新社报道,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第40届党员代表大会6月6日至8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纳奈莫(Nanaimo)举行。

会议完成全加洪门民治党第40届总主委选举。文伟建连任全加洪门民治党总主委。

文伟建称,将与手足秉承洪门信条,团结一心,让加拿大洪门再创辉煌。希望全加洪门团结新移民社团,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打造好华人形象。

文伟建称,全加洪门民治党将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一切分裂行为,为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加拿大洪门成立于1863年,会员逾万人。

——
中国耶教徒:反对中国统一。呵呵

中国耶教徒:希望中国灭亡。呵呵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国要始终提防耶教、绿教。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0 15:48:45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新华社记者在洛杉矶骚乱现场被催泪弹打中

——
设想一下:如果美联社记者在香港骚乱现场被催泪弹打中。西方媒体、包括你天主教媒体,会怎么报道?呵呵

会这样报道:必须推翻中共邪恶政权!!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善哉善哉

昔日讥拜登走路频绊倒 特朗普登机险跌倒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0 15:28:0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全加洪门民治党: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简称全加洪门民治党)称,将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一切分裂行为。

据中新社报道,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第40届党员代表大会6月6日至8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纳奈莫(Nanaimo)举行。

会议完成全加洪门民治党第40届总主委选举。文伟建连任全加洪门民治党总主委。

文伟建称,将与手足秉承洪门信条,团结一心,让加拿大洪门再创辉煌。希望全加洪门团结新移民社团,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打造好华人形象。

文伟建称,全加洪门民治党将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一切分裂行为,为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加拿大洪门成立于1863年,会员逾万人。

——
中国耶教徒:反对中国统一。呵呵

中国耶教徒:希望中国灭亡。呵呵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0 15:25:18 发表
全加洪门民治党: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简称全加洪门民治党)称,将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一切分裂行为。

据中新社报道,加拿大中国洪门民治党第40届党员代表大会6月6日至8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纳奈莫(Nanaimo)举行。

会议完成全加洪门民治党第40届总主委选举。文伟建连任全加洪门民治党总主委。

文伟建称,将与手足秉承洪门信条,团结一心,让加拿大洪门再创辉煌。希望全加洪门团结新移民社团,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打造好华人形象。

文伟建称,全加洪门民治党将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一切分裂行为,为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加拿大洪门成立于1863年,会员逾万人。

——
中国耶教徒:反对中国统一。呵呵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10 08:33:3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新华社记者在洛杉矶骚乱现场被催泪弹打中

——
设想一下:如果美联社记者在香港骚乱现场被催泪弹打中。西方媒体、包括你天主教媒体,会怎么报道?呵呵

会这样报道:必须推翻中共邪恶政权!!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善哉善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的示威活动仍在继续,据媒体报道,现场至少有两辆相信是谷歌母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被纵火焚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拍摄的视频显示,在洛杉矶市中心当地时间星期天(6月8日)的示威现场,几辆汽车上喷满涂鸦,其中两辆车子部分被火焰吞噬,冒出滚滚浓烟。

据报道,遭焚烧的车辆似乎是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Waymo发言人告诉CNN:“我们正在就汽车起火一事与执法部门联系。”

发言人说,在抗议活动区域被认定安全之前,Waymo不会提供叫车服务。

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上星期五(6日)在洛杉矶地区多个地点展开突击行动,拘捕40多人,引发持续示威。

抗议者在连续三天的示威活动中与安全人员发生冲突。总统特朗普下令派遣2000名国民警卫到场执法,加州州长办公室星期一(9日)早些时候说,300名国民警卫队人员已抵达洛杉矶地区。

CNN报道称,洛杉矶警局在X发文说,示威者在洛杉矶市阿卡迪亚街(Arcadia St)以北的区域拦截车辆,纵火烧车。洛杉矶警局与市消防局的合作伙伴正试图进入相关区域灭火。

美军动员现役部队 700名海军陆战队员准备开进洛杉矶

美国特朗普政府不顾加利福尼亚州政府的反对,将武力升级,知情人士称,五角大楼准备将约700名现役海军陆战队员开进洛杉矶,增援国民警卫队应对当地的抗议活动。

彭博社引述一名国防部官员说,驻扎在加州29棕榈村(Twentynine Palms)海军陆战队空地作战中心的海军陆战队员周末接到命令后已开始行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星期一(6月9日)报道了这次动员。

动员海军陆战队标志着总统特朗普以武力回应抗议升级。加州州长纽森此前批评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有关可能出动海军陆战队的言论,称这一威胁是“疯狂的行为”。

美国法律通常禁止动用现役美军在国内执法。但这项法律不适用于各州控制下的国民警卫队。

特朗普星期天(8日)签署命令,指示美国北方司令部接管国民警卫队并派遣至少2000名官兵前往洛杉矶。在当天的命令中,特朗普说赫格塞斯“可以根据需要动用常规武装力量的任何其他成员”来提供协助。

纽森已正式要求白宫撤销派遣国民警卫队的“非法”命令,并将部队指挥权交还给他。他警告称这一举动只会加剧紧张局势。加州已就此起诉特朗普政府。

加州政府起诉特朗普调兵进入洛杉矶

加州政府星期一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裁定特朗普上星期六(7日)发布的总统备忘录和美国防部据此调遣加州国民警卫队进入洛杉矶地区的命令违法,并请求法院撤销相关命令。

新华社引述加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发表的声明说,案件的起诉对象包括特朗普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指控他们未经州长请求将加州国民警卫队联邦化60天的命令逾越联邦政府的权限,同时违反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

加州总检察长邦塔说,特朗普此举是“试图在当地制造混乱和危机,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以这种形式将加州国民警卫队联邦化,既是滥用总统职权,又是侵害宪法所赋予的各州州权,损害了美国的立国根基。

声明说,特朗普政府绕过州长调动国民警卫队的行为“史上罕见”,纽森已要求将“非法调遣的”国民警卫队的指挥权交还于他。

自上星期五(6日)上午开始,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等联邦机构连续出动大批执法人员,在加州洛杉矶多地展开针对非法移民的执法行动。行动中,执法人员遭到当地社区居民围堵,不断发生肢体冲突。7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在纽森没有请求支援的情况下,下令国防部部署2000名国民警卫队人员进驻洛杉矶地区。8日,300名加州国民警卫队人员部署到位。当天,在洛杉矶市中心联邦执法机构门前的抗议者与部署在洛杉矶的国民警卫队人员发生激烈冲突。

纽森自7日起一直公开表示反对特朗普的派兵决定。美国法律专家说,这是自1965年以来,美国总统首次在未获得州长请求的情况下调动州国民警卫队。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9 12:24:5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新华社记者在洛杉矶骚乱现场被催泪弹打中

——
设想一下:如果美联社记者在香港骚乱现场被催泪弹打中。西方媒体、包括你天主教媒体,会怎么报道?呵呵

会这样报道:必须推翻中共邪恶政权!!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善哉善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的示威活动仍在继续,据媒体报道,现场至少有两辆相信是谷歌母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被纵火焚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拍摄的视频显示,在洛杉矶市中心当地时间星期天(6月8日)的示威现场,几辆汽车上喷满涂鸦,其中两辆车子部分被火焰吞噬,冒出滚滚浓烟。

据报道,遭焚烧的车辆似乎是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Waymo发言人告诉CNN:“我们正在就汽车起火一事与执法部门联系。”

发言人说,在抗议活动区域被认定安全之前,Waymo不会提供叫车服务。

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上星期五(6日)在洛杉矶地区多个地点展开突击行动,拘捕40多人,引发持续示威。

抗议者在连续三天的示威活动中与安全人员发生冲突。总统特朗普下令派遣2000名国民警卫到场执法,加州州长办公室星期一(9日)早些时候说,300名国民警卫队人员已抵达洛杉矶地区。

CNN报道称,洛杉矶警局在X发文说,示威者在洛杉矶市阿卡迪亚街(Arcadia St)以北的区域拦截车辆,纵火烧车。洛杉矶警局与市消防局的合作伙伴正试图进入相关区域灭火。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9 12:20:00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新华社记者在洛杉矶骚乱现场被催泪弹打中

——
设想一下:如果美联社记者在香港骚乱现场被催泪弹打中。西方媒体、包括你天主教媒体,会怎么报道?呵呵

会这样报道:必须推翻中共邪恶政权!!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善哉善哉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9 12:16:26 发表
新华社记者在洛杉矶骚乱现场被催泪弹打中

——
设想一下:如果美联社记者在香港骚乱现场被催泪弹打中。西方媒体、包括你天主教媒体,会怎么报道?呵呵

会这样报道:必须推翻中共邪恶政权!!
 
回复  支持[0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9 07:12:5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反移民示威升級!川普「跳過州長」派國民兵鎮壓洛杉磯

教宗批评民族主义政治 呼吁消除仇恨

罗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星期天(6月8日)对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提出批评,但没有点名任何国家或领导人。

良十四世当天在圣彼得广场与数万名信徒一起参加弥撒时,祈求上帝“打开边境,推倒围墙,并消除仇恨”。

他说:“偏见、把我们与领国隔离开来的‘安全区’,以及排他性思维模式都不应有立足之地。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看到这种思维模式出现在政治民族主义运动中。”

——
教皇不点名批评川普,猜猜川普会不会听教皇?

中美俄三强领导人都不会被教皇制约
 
回复  支持[2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9 05:53:11 发表
反移民示威升級!川普「跳過州長」派國民兵鎮壓洛杉磯

教宗批评民族主义政治 呼吁消除仇恨

罗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星期天(6月8日)对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提出批评,但没有点名任何国家或领导人。

良十四世当天在圣彼得广场与数万名信徒一起参加弥撒时,祈求上帝“打开边境,推倒围墙,并消除仇恨”。

他说:“偏见、把我们与领国隔离开来的‘安全区’,以及排他性思维模式都不应有立足之地。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看到这种思维模式出现在政治民族主义运动中。”

——
教皇不点名批评川普,猜猜川普会不会听教皇?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8 11:38:05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普京周三与良十四世通了电话。梵蒂冈说,教宗呼吁俄罗斯采取促进和平的举措,并强调各方展开对话很重要。

——
俄军周六(6月7日)凌晨向乌克兰全境发射导弹、无人机和炸弹,造成大规模破坏以及五人死亡。

乌克兰军方说,俄方发射了206架无人机和九枚导弹。乌克兰空防部队击落87架无人机,并通过电子干扰手段,使另外80架无人机改变方向。

乌克兰军方也说,他们周六早上在库尔斯克方向,击落一架俄罗斯Su-35战斗机,但没有提供详情。

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市市长捷列霍夫周六说,此次袭击是乌克兰战火点燃以来最大的一次。他在当地时间凌晨4时许,于即时通信平台Telegram上发文道:“哈尔科夫正遭受全面战争爆发以来,最强大的一次攻击。”他也说,过去一个半小时,城里传出至少40次爆炸声,无人机仍在上空盘旋。

他说,俄方袭击了住宅和公寓大楼,造成至少三人死亡,20多人受伤。一名妇女从一栋高层建筑的废墟中被救出。

乌克兰军方说,有10个地点遭袭,包括乌南的赫尔松和中部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

——
尴尬吗?罗马教皇,罗马天主教

天主教神职人员以及在网上传播天主教的人比如韩清平修成铁,很喜欢宣扬教皇的实力地位。什么实力地位现在我见识到了:强权眼中的吉祥物。中国会学习怎么对待教皇。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8 11:25:45 发表
普京周三与良十四世通了电话。梵蒂冈说,教宗呼吁俄罗斯采取促进和平的举措,并强调各方展开对话很重要。

——
俄军周六(6月7日)凌晨向乌克兰全境发射导弹、无人机和炸弹,造成大规模破坏以及五人死亡。

乌克兰军方说,俄方发射了206架无人机和九枚导弹。乌克兰空防部队击落87架无人机,并通过电子干扰手段,使另外80架无人机改变方向。

乌克兰军方也说,他们周六早上在库尔斯克方向,击落一架俄罗斯Su-35战斗机,但没有提供详情。

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市市长捷列霍夫周六说,此次袭击是乌克兰战火点燃以来最大的一次。他在当地时间凌晨4时许,于即时通信平台Telegram上发文道:“哈尔科夫正遭受全面战争爆发以来,最强大的一次攻击。”他也说,过去一个半小时,城里传出至少40次爆炸声,无人机仍在上空盘旋。

他说,俄方袭击了住宅和公寓大楼,造成至少三人死亡,20多人受伤。一名妇女从一栋高层建筑的废墟中被救出。

乌克兰军方说,有10个地点遭袭,包括乌南的赫尔松和中部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

——
尴尬吗?罗马教皇,罗马天主教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8 06:50:5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美拟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法官 人权高专:对司法“严重侵蚀”

美国政府宣布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四名法官实施制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对此表示谴责,称美国此举“严重侵蚀了善治和司法的恰当推行”。

蒂尔克(Volker Turk)评论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星期四(6月5日)宣布的针对国际刑事法院法官的制裁措施。该法院的法官正在审理2020年美国和阿富汗军队涉嫌在阿富汗犯下战争罪的案件,并在2024年对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和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了逮捕令。

蒂尔克星期五呼吁美国立即重新考虑和撤销这些措施。他说:“美国政府决定制裁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具体而言是来自贝宁、秘鲁、斯洛文尼亚和乌干达的四名女法官——她们参与了有关阿富汗或巴勒斯坦国局势的裁决。”

联合国新闻中心引述蒂尔克的声明说,美国的制裁措施攻击履行司法职能的法官,这种行为“直接违背了对法治的尊重和对法律的平等保护这些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价值观。”

蒂尔克的声明是在国际刑事法院星期四发布了一份措辞强烈的新闻稿之后发表的。国际刑事法院指出,美国的制裁“明显是在企图破坏一个依据125个缔约国的授权而运作的国际司法机构的独立性”。

国际刑事法院星期五强调了其立场,该法院的管理监督和立法机构——缔约国大会,发表声明,驳斥了美国的制裁。声明指出,美国的制裁“有可能破坏国际社会确保针对最严重罪行追究责任的全球努力,并削弱对法治、打击有罪不罚和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共同承诺。”

这个时代,天主教跟着美国一起祛魅、跌下神坛,真是不好意思。

只有中国的“精神美国人”以为美国还能“号令天下”

而实际上,现在是美国在道义上、软实力上,最弱的时候。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8 06:49:59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美拟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法官 人权高专:对司法“严重侵蚀”

美国政府宣布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四名法官实施制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对此表示谴责,称美国此举“严重侵蚀了善治和司法的恰当推行”。

蒂尔克(Volker Turk)评论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星期四(6月5日)宣布的针对国际刑事法院法官的制裁措施。该法院的法官正在审理2020年美国和阿富汗军队涉嫌在阿富汗犯下战争罪的案件,并在2024年对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和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了逮捕令。

蒂尔克星期五呼吁美国立即重新考虑和撤销这些措施。他说:“美国政府决定制裁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具体而言是来自贝宁、秘鲁、斯洛文尼亚和乌干达的四名女法官——她们参与了有关阿富汗或巴勒斯坦国局势的裁决。”

联合国新闻中心引述蒂尔克的声明说,美国的制裁措施攻击履行司法职能的法官,这种行为“直接违背了对法治的尊重和对法律的平等保护这些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价值观。”

蒂尔克的声明是在国际刑事法院星期四发布了一份措辞强烈的新闻稿之后发表的。国际刑事法院指出,美国的制裁“明显是在企图破坏一个依据125个缔约国的授权而运作的国际司法机构的独立性”。

国际刑事法院星期五强调了其立场,该法院的管理监督和立法机构——缔约国大会,发表声明,驳斥了美国的制裁。声明指出,美国的制裁“有可能破坏国际社会确保针对最严重罪行追究责任的全球努力,并削弱对法治、打击有罪不罚和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共同承诺。”

这个时代,天主教跟着美国一起祛魅、跌下神坛,真是不好意思。

只有中国的“精神美国人”以为美国还能“号令天下”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8 05:05:22 发表
美联邦法院颁临时限制令 阻政府执行对哈佛禁令

(华盛顿综合电)美国波士顿联邦法院法官周四颁布临时限制令,阻止特朗普政府执行禁止外国学生入境到哈佛大学留学的命令,直到这一法律诉讼获得进一步审理。

法官伯勒斯(Allison Burroughs)周四(6月5日)签发了临时限制令,暂时限制特朗普禁止外国人在未来六个月进入哈佛学习的指令,以让哈佛大学在该案进一步审理之前避免遭受“直接且无法弥补的损害”。

美国国土安全部早前(5月22日)宣布,取消哈佛大学获得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5月23日,哈佛就此起诉联邦政府,同一法官伯勒斯同日发出临时限制令,限制政府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命令,要在听证会举行之前“维持现状”。

哈佛大学6月5日修改了诉状,对特朗普前一天发布的公告提出质疑,称特朗普的做法违反了伯勒斯的裁决。

哈佛在提交给法庭的文件中说,特朗普的公告“剥夺了数千名哈佛学生来到美国求学和追寻梦想的权利,也剥夺了哈佛教授这些学生的权利。没有国际学生,哈佛就不是哈佛。”国际学生占哈佛大学总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6月5日较早时,白宫发言人杰克逊发声明,指责哈佛是“反美、反犹太和亲恐怖活动份子的温床”,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必须承担后果。

特朗普曾说,他要把哈佛大学的外国学生招收率限制在15%,取消哈佛的免税地位,以及取消哈佛剩余的联邦合同。过去几个月,特朗普政府冻结了对哈佛的数十亿美元的联邦资助和其他资金,引发了一系列法律挑战。哈佛辩称,政府报复哈佛,是因为校方拒绝接受政府的要求,不允许官方控制学校治理、课程设置以及师生意识形态。

到目前为止,根据特朗普政府的宣布,他们要对付的不是所有国际学生,而是反美、反犹太的学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通话时表明,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国学习。

另外,特朗普6月5日称,他认为哈佛大学正转向与政府合作。当天,他会见德国总理默茨时对记者说,政府要的只是哈佛大学提供更多有关国际学生的信息,并称“哈佛不想给我们名单。他们(最终)一定会给我们名单的。”

之前政府官员曾要求哈佛提供参与非法或威胁行为的外国学生的信息,但哈佛只提供三名涉案人员的信息,引起官方的不满。

特朗普政府的最新举措在哈佛在籍学生当中引发恐惧与愤怒,有学生担心暑假回国的同学无法回到美国。

在美国以外度假的哈佛大学物理与政府系二年级生威廉姆森(20岁)说,他希望哈佛大学能赢得这场斗争,这样他在下个学期就能重返校园。

威廉姆森指特朗普之所以把矛头指向哈佛,“是因为哈佛大学敢于抵抗特朗普的非法和非美国式的要求。”

哈佛大学学生会主席西亚尔(20岁)在学年结束后,返回巴基斯坦。他说:“我认为特朗普政府在让国际学生感到不受欢迎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感觉自己不受欢迎。”

法律专家认为,除了法律行动之外,哈佛大学还须要探讨一系列保护外国学生的方案,包括课业延期、转为在线教学或其他替代方法,以确保学术的连续性。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8 03:55:2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美拟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法官 人权高专:对司法“严重侵蚀”

美国政府宣布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四名法官实施制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对此表示谴责,称美国此举“严重侵蚀了善治和司法的恰当推行”。

蒂尔克(Volker Turk)评论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星期四(6月5日)宣布的针对国际刑事法院法官的制裁措施。该法院的法官正在审理2020年美国和阿富汗军队涉嫌在阿富汗犯下战争罪的案件,并在2024年对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和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了逮捕令。

蒂尔克星期五呼吁美国立即重新考虑和撤销这些措施。他说:“美国政府决定制裁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具体而言是来自贝宁、秘鲁、斯洛文尼亚和乌干达的四名女法官——她们参与了有关阿富汗或巴勒斯坦国局势的裁决。”

联合国新闻中心引述蒂尔克的声明说,美国的制裁措施攻击履行司法职能的法官,这种行为“直接违背了对法治的尊重和对法律的平等保护这些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价值观。”

蒂尔克的声明是在国际刑事法院星期四发布了一份措辞强烈的新闻稿之后发表的。国际刑事法院指出,美国的制裁“明显是在企图破坏一个依据125个缔约国的授权而运作的国际司法机构的独立性”。

国际刑事法院星期五强调了其立场,该法院的管理监督和立法机构——缔约国大会,发表声明,驳斥了美国的制裁。声明指出,美国的制裁“有可能破坏国际社会确保针对最严重罪行追究责任的全球努力,并削弱对法治、打击有罪不罚和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共同承诺。”

这个时代,天主教跟着美国一起祛魅、跌下神坛,真是不好意思。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8 03:43:10 发表
美拟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法官 人权高专:对司法“严重侵蚀”

美国政府宣布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四名法官实施制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对此表示谴责,称美国此举“严重侵蚀了善治和司法的恰当推行”。

蒂尔克(Volker Turk)评论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星期四(6月5日)宣布的针对国际刑事法院法官的制裁措施。该法院的法官正在审理2020年美国和阿富汗军队涉嫌在阿富汗犯下战争罪的案件,并在2024年对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和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了逮捕令。

蒂尔克星期五呼吁美国立即重新考虑和撤销这些措施。他说:“美国政府决定制裁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具体而言是来自贝宁、秘鲁、斯洛文尼亚和乌干达的四名女法官——她们参与了有关阿富汗或巴勒斯坦国局势的裁决。”

联合国新闻中心引述蒂尔克的声明说,美国的制裁措施攻击履行司法职能的法官,这种行为“直接违背了对法治的尊重和对法律的平等保护这些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价值观。”

蒂尔克的声明是在国际刑事法院星期四发布了一份措辞强烈的新闻稿之后发表的。国际刑事法院指出,美国的制裁“明显是在企图破坏一个依据125个缔约国的授权而运作的国际司法机构的独立性”。

国际刑事法院星期五强调了其立场,该法院的管理监督和立法机构——缔约国大会,发表声明,驳斥了美国的制裁。声明指出,美国的制裁“有可能破坏国际社会确保针对最严重罪行追究责任的全球努力,并削弱对法治、打击有罪不罚和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共同承诺。”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7 12:40:07 发表
教宗选战之三:我注意到的两位美国候选人
Lucia 吃瓜杂谈 2025.06.03

写这篇文章时间相隔比较长,虽然选教宗之事已是明日黄花,所有评论员都已经开始根据良十四世教宗的个人历史、博士论文、当选后的活动预测和分析他的路线、选任人材之类的话题,但我只是吃瓜者,瓜是甚么时候都可以吃的。实际上,完成了〈系列二〉之后,除了公私两忙之外,〈系列三〉可说是进入到深水区,落笔要小心,免得被指阴谋论,又或是惹来仍然沉浸在新教宗诞生这欢乐气氛中的虔诚信众的不满,认为这是对教会的大不敬。

我注意到的候选人(二):杜兰

这里先顺时序列出我在Facebook上转贴过在教宗选战中几则关乎美国的贴文、时间和相关留言:

I)5月1日转贴:「林赛.格雷厄姆真诚支持特朗普担任下一任教宗」(Lindsey Graham genuinely endorses Donald Trump to be next Pope)。
II)5月2日转贴:「杜兰枢机、巴伦主教将为特朗普新的宗教自由委员会服务」(Cardinal Dolan, Bishop Barron to serve on Trump’s new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
III)5月5日转贴Gazette.com的文章:标题是「特朗普喜欢杜兰枢机做教宗,但美国教宗似乎行不通」(Trump likes Cardinal Dolan as pope, but an American pontiff seems a non-starter)。
IV)5月6日,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的「第一位美国人教宗?这位枢机最有机会在本次枢密会议中创造历史」(The first American pope? This cardinal has the best chance of making history in this conclave)

我注意到的两位美籍候选人,首先是纽约总教区杜兰枢机(Cardinal Timothy Dolan)。在〈系列二〉一文中,我提到自己猜对美国人教宗,却押错宝,但从选举之后漏出来的消息,经不同经媒体重组的整个投票过程,其实可以自我安慰一番,因为我押宝的人,原来被称为「造王者」。新教宗是由造王者捧出来,因为他的强大动员能耐,把原来的大热门帕罗林踢了出局。那么,「造王者」不是比「教皇」更厉害吗?他自己随时有能力可以坐上教宗宝座呀。想到这里不由得对自己的眼光沾沾自喜。

我对杜兰的关注,始于5月1日第一篇贴文,即特朗普总统4月底回答别人的提问:「我想成为教宗,这是我的首选!」,以及他分享的那帧AI照片。特朗普在回应提问时,亦提到了杜兰,说:「他是个合适人选,我们走着瞧。」然后就有了5月2日的第二个贴文。这篇新闻贴文其实与教宗选战无关,相关的是我在FB的留言:「如果有得用博彩网站,我会买Dolan。Trump说笑话自己做教宗之后,其实他点了名纽约」。

我会押注杜兰最直接的理由,当然是基于特朗普与他关系非一般。特朗普第一任期(2017–2021)时,杜兰曾向他公开示好、在他的就职礼上讲话,又曾带领六百名天主教徒,包括主教、学校高层,参加与特朗普的会面。据报道,当时两人有几个月甚至经常通话,杜兰因此说笑:「我打电话给你比打给 [母亲] 还要多。」现在他又被提名为宗教自由委员会成员。因为特朗普的「玩笑」及提到杜兰,我自然会想到是不是美国要捧一位美国人做教宗?而那个人选就是杜兰。

其次,杜兰在我眼中算是中立,平常没有太怂动的言论。其三,亦是最为重要的,是梵蒂冈现在的财政状况。有关注梵蒂冈新闻的人都知道:几年的疫情重大影响了收入;世纪大案的审判揭露了教会的资金流向他人的口袋里,再富有的虔诚教友也不会希望自己的钱不是奉献给天主,用来帮助有需要的人,而是让坏人自肥。而美国的保守派教友是梵蒂冈最大财源之一。故此对杜兰有此先入为主的想法。

此外,那张照片也使我觉得特朗普好像知道甚么。许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忍不住说:特朗普是个疯子,他的话能信吗?而且只是一张AI照片。我却想引用唐寅《桃花庵歌》一句:「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他的一举一动,我虽然不能全部解读出来,但始终有很多细心和神奇的网民能看得通透。就像在他第一任期时,当时我感觉每次他提出增加关税或甚么举动,结果都是往相反方向走。直至一位评论员同样提出,只要往反向推测,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果不然,往后的推断几乎百发百中。亦曾经有一次特朗普在一个室内空间对国民公开讲话,视频里只看到国旗、办公室和背后纯深色的布帘,有网民居然能点出镜头一直有细微晃动,是因为他在船(军舰?)上,自己细看之下果真如此。最近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用贝壳摆出四个数字,经网民解读,原来是煽动暗杀特朗普。虽然这位前局长否认其事,但他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已经常被网民指出他在推特上发布各种带有暗示信息的照片。所以,即使一张照片或一条视频也能告诉我们很多细节;而且装扮成教宗的AI照片,经由白宫转贴,我不会简单看作是开玩笑。不过得承认,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刚巧有段时间是我离职后没有工作,以及疫情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家,有很多任务余时间去观察时事。到了他的第二任期,这种闲暇时间已大幅减少,对他和美国的关注亦相对降低。然而,他始终是美国总统,即使美国国力可能被认为不大如前,但情报收集还是不赖的。

援笔至此是我感到困难之处,在信徒视为神圣的选举,我可如何把更深层的某种姑且称为「人为影响」写出来?事实上,自2013年教宗本笃十六世辞职开始,至同年的教宗选战,乃至今天,人为的影响已不是甚么秘密,但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之;而且保守的华语教会圈和教会媒体较少触及,对虔诚的信众可能造成冲击。这些人为操作,在The Dictator Pope(独裁者教宗)及The St Gallen Mafia: Exposing the Secret Reformist Group Within the Church(圣加伦黑手党:揭露教会内部的秘密改革派)两本书中都有提及,其中部分内容更是当事人亲口说出来的。就如比利时的丹尼尔枢机(Cardinal Godfried Danneels)是在访问节目中公开承认自己是圣加伦的「黑手党」。《独裁者教宗》由天主教历史学家Henry Sire撰写,内容在当时来说过以炸裂,故出版时采用了笔名Marcantonio Collonna。至于《圣加伦黑手党》这书,由作家Julia Meloni撰写。最有趣的是,据悉本次枢密会议,每位枢机可以带一本书进场,而在会前,部分枢机在各自下榻的住处收到一本邮寄给他们的《圣加伦黑手党》。

这种人为影响实则更早已存在。与其由我写出来,求人相信,不如由大家看历史档案。附图是1958年的已解密电文,发文者是时任美国驻意大利大使Zellerbach。为方便吃瓜,用机器翻译了电文:


在与使馆官员的谈话中,梵蒂冈消息人士透露个人观点,认为下任教宗可能不会通过闭门选举产生,而是由枢机主教们协商推选。该消息人士称,庇护十二世当年即以此方式当选,并回忆道,1939年枢机团进入选举会议前,皮扎尔多枢机曾将他拉到一旁,要求他准备一份帕切利(庇护十二世本名)的履历资料。消息人士补充说,他随后与蒙蒂尼主教商议,二人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决定不执行皮扎尔多的请求。

关于庇护十二世的继任者,消息人士推测枢机团很可能会选择一位年长的枢机,其短暂的任期或将完全用于重组前任教宗留下的「混乱不堪」的罗马教廷。消息人士指出,若选出斯里、鲁菲尼或奥塔维亚尼任何一人,都将是「教会的灾难」,因这三位枢机对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处理方式脱离现实。消息人士表示,这三人的当选可能取决于美国枢机主教的影响力,并主动建议美国当局应审慎地「对某些美国枢机主教施加自身影响」。


除了杜兰的造王者角色,有些报道也指出美国保守派的伯克枢机(Cardinal Raymond Burke)在枢密会议之前,连续多天邀请一些枢机到他寓所聚会,亦有报道说一些美国大企业也在该段期间,在罗马忙于宴请教会人士。而前面提到的《圣加伦黑手党》一书是谁寄给那些与会枢机?这书有否影响了某部分人的投票意向?我这里不是暗示背后一定有甚么么蛾子的事,只是提醒吃瓜群众在阅读报道时,自己可以多想想,多观察,多留意细节。

美国人教宗以往在天主教会内就像一种不能言说的禁忌。有评论认为只有当美国开始从霸权地位没落,才有机会出现美国人教宗,而现在美国似乎开始没落。事实上,美国人教宗这说法,早于2013年已经开始松动。在2022年The Catholic Herald标题〈为何不考虑一位美国教宗?〉(Why not an American Pope)一文亦说了:世界变了,是时候有美国人。再说,当特朗普向一些国家作出不合理要求,即使各国吃瓜群众都觉得「他疯了」、「不可能同意」之时,这些国家(尤其西欧各国)的领袖几乎最后不都答应了?这种结果是不是代表背后有甚么事情是大家不知道的呢?所以说,各地枢机要等美国霸权没落才投票给美国人,这未必是个充分理由。

故此,当大部分人仍不太相信会有美国人教宗出现之时,我在5月5日的第三篇贴文留言说:「正路咁讲系对的,但如果唔系正路呢?」(因为有内地吃瓜朋友看不懂广东话,之前误会了我的意思。这里翻译一下:「一般来说这个说法是对的,但若 [现在] 不是一般 [的情况] 呢?」)由于文章现在要收费,我无法再重述其内容。不过,实际上单是它的标题,我当天就跟另一吃瓜朋友说出自己的直觉:「它越这样说,我就越觉得会是」,指的是标题后半句不可能有美国教宗的说法。

我注意到的候选人(三):罗伯特.普雷沃斯特枢机

有了这种更加确定美国人教宗的感觉的第二天(5月6日),便出现了我转贴的第四篇贴文:〈第一位美国人教宗?这位枢机最有机会在本次枢密会议中创造历史〉。正如前文说过,我没打算在选举期间写甚么,也就没有特别去研究每位候选人,这时才第一次注意到的罗伯特.普雷沃斯特枢机(Cardinal Robert Prevost)。

普雷沃斯特枢机现在已贵为教宗良十四世,就不用再多说选前之事了。然而,先前在〈系列一〉说过,直觉他当选后有些媒体为他「去美国化」。就在这时,有中文教会媒体人还真的对他的秘鲁人身分,不厌其烦地解释了一遍。正当我又再怀疑自己是否过于草率,忽略了他太爱秘鲁而归化一事,却从其他外媒看到一个细节,原来普雷沃斯特必须先入籍秘鲁,才能成为秘鲁的教区主教。这样的一波操作,与他因为在秘鲁太长时间而希望入籍,起码为我来说,是两回事。美国是接受双重国籍的,他不用因入籍秘鲁而放弃美国人的身分。现在美国政府要解决的,倒是教宗良十四世作为另一个主权国家──梵蒂冈城国──的领袖的第三重新身分。

至于他与中国教会,第一个可作为观察点的事件,自然是5月24日「为在中国的教会祈祷日」。当天梵蒂冈没有关于此事的通告。教宗良十四世在翌日的三钟经时段才提及祈祷日及两件同样与5月24日相关之事。梵蒂冈新闻网其中三个语言版本排列的次序(以中文版为基准)是:

中文版:(1)中国教会祈祷日(作为中文网,这是理所应当),(2)《愿祢受赞颂》十周年,(3)波兰教会列品科斯特卡.斯特雷奇神父(Stanislav Kostka Streich)为真福。「他于1938年被仇教者杀害,因为他帮助穷人和工人的善工,使得共产主义的追随者感到恼怒。」

意文版:(1)中国教会祈祷日,(2)《愿祢受赞颂》十周年,(3)科斯特卡.斯特雷奇神父列品真福。

英文版:(1)中国教会祈祷日,(3)科斯特卡.斯特雷奇神父列品真福,(2)《愿祢受赞颂》十周年。

若直接查看教宗的原文铺排,却又是个饶有兴味的发现:

(3)科斯特卡.斯特雷奇神父列品真福,(1)中国教会祈祷日,(2)《愿祢受赞颂》十周年。

其次是关于他对中国教会的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河南商丘教区曾出现重整奥斯定会的史景贤主教。与其他修会的老会士一样,他自然会与自己原来的国际修会有所联系,亦会为自己修会培育人才。现在大家亦已知道这位教宗,早年曾到访过中国多次,并非对中国教会一无所知。而有参与和支持中国教会的境外修会和机构,也就包括奥斯定会,在教廷统领下,几十年下来其实做法上已有某种共识,恐怕不会完全推倒重来。中国天主教会目前正经历几件(还未见于新闻的)事件而福祸难料,故而在良十四世治下,中梵关系的走向如何,不妨暂且学中方的一贯做法:「听其言,观其行」,不急于寻求一个肯定的答案,也不宜急于形容他会「跪低」。

本文同样没预想会这样长,结束之前,为使大家醒醒脑筋,不妨把以下对话看作笑话:

吃瓜者:你为何会觉得这次会选出一个美国人教宗?

在回答了一堆理由之后,
我:若中梵秘密协议真的只有非常少数的几个人知道其内容,在众多国家里,你觉得哪一个最想知它的内容?

吃瓜者:哦,有道理!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7 10:57:53 发表
教宗选战之二:我注意到的候选人
Lucia 吃瓜杂谈 2025.05.18

虽然在教宗选战期间没有写文章,但我有在Facebook做过「目光测试」,贴文是公开的或朋友可见的,结果猜对是美国人,却押错了对象,错了只得承认。这选战系列文章是给有兴趣吃教会新闻瓜的朋友分享,我不一定是对,不过爱从表象看隐象,有些想法或许可以刺激大家一起思考表面看到的事情背后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我注意到的候选人(一):帕罗林

在教宗方济各驾鹤西归至枢密会议开锣的这段时间,在芸芸教宗候选人当中,我只转贴了三位枢机的相关贴文。第一位当然是教廷国务卿帕罗林枢机,贴文日期是4月21日。那只是一帧他与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握手照,而我在照片中看到的是:一个「大热门」和一个「美国因素」,还有是他们的握手方式。在教宗方济各病入膏肓之际,帕罗林被教会和主流媒体形造为大热候选人,有种非他莫属的态势。这张截图的场景是发生在教宗逝世前一天,面对这个「美国因素」,双方笑逐颜开,我难免猜想:真的是他?

不料没几天,却从各式报道中察觉不对劲的地方。帕罗林似乎受到一些力量,以「棒杀」和「捧杀」的方式追击。我将之分为三股力量来论述,而他的「对家」亦未必是他的直接选举竞争对手。首先,「棒杀」很容易理解,不是同路人便会批评他,棒打他。这些声音一直存在,是帕罗林面对的第一股势力,路人皆知,不用多说。

「捧杀」是吹捧里隐藏着杀机,较难识辨,学网上用语:要有八百个心眼子。虽然大家也会理解选举涉及竞争,自然有相反于自己的力量存在,但使用甚么手法来竞争则未必明显。我5月7日在FB关于帕罗林的帖文说:「这是鲁迅说的捧杀啊!」那篇帖文比较容易解读。该报道转载自意大利报纸,内容是意大利共济会总会所的前任总导师吉利亚诺.伯尔纳多(Giuliano Di Bernardo)对「老友」帕罗林的赞赏,认为只有他当选,「教会才能恢复其权威」。这报道给人的直观感觉自然是,帕罗林的支持者出来为他拉票。但是……

共济会一向是天主教会的禁忌,早于1738年被教宗克莱孟以诏书明令禁止,1917版《天主教法典》第2335条列明参加共济会者自科绝罚。即使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教区《天主教手册》,也有相关文字列在〈信友应知的事项〉作为提醒,如1958年:「下列事项,因所犯罪过之事实,不免遭受断绝通功之处分:如背教,异端或裂教。参加杇人共济会,或其他阴谋反对圣教会……」

从这段文字可看出,共济会被认为是有反教阴谋。但由于1983年版的《天主教法典》第1374条只说:「凡加入反对天主教的社团者,应处相当的罚;凡推行或领导此等社团者,应处禁罚」,没有再言明共济会。这一变更被认为是对此组织的放宽。同年11月,时任信理部部长拉辛格枢机(后来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发文否认此一说法,指法规以更宽的类别包揽所有类似社团。不过文件只提此等成员犯有重罪,不能领圣体,未提绝罚,未能释疑。

2023年11月教廷突然重申天主教徒成为共济会成员的禁令,让许多人感到意外。那是源于菲律宾一位主教的提问,因为该教区加入共济会的成员越见增加。信理部部长的回答,获教宗方济各同意。这历史演变一方面看到部分信众认为加入共济会已没问题,另一方面亦有不少中外信众仍在讨论共济会在教会内的存在,部分教友认为共济会等同魔鬼,并相信其已入侵教会。

这些看法作为意大利共济会前任总舵主,不可能不知。现在到了选举的关键时刻,若是真正朋友会这样出来赞扬帕罗林?外界会怎样看?其他参与选举的枢机尤其保守派会怎样想?我相信能做到总舵主之人绝非猪队友,那么他的讲话和报道的时机就值得深思了。他背后是不是有甚么原因要他出来讲这番话,从而降低帕罗林的胜算?

那又是甚么力量不想他胜出?我当然不知道。但意国总舵主的举动,带我们回头看意大利的投票集团。帕罗林与劲敌祖皮枢机皆是意大利人,票源重迭。相比于帕罗林,有人更害怕见到祖皮当选。这并不是因为他自由前卫倾向,而是着眼于背后支持他的圣艾智德团体。(要声明一下,这里并没有明示或暗示上面总舵主之事与这个团体有关,只是大家都刚好是意大利,用来做过转折。)

对于圣艾智德团体,外界誉为中国与梵蒂冈沟通的第二渠道,而该团体的乔万尼教授(Agostino Giovagnoli)又不时在内地教会游走,故此这个团体被指野心不小。早前已有外文评论指,一旦祖皮当选,将会是教会的灾难,因为届时天主教会的实则话事人有可能是圣艾智德的创办人安德肋.黎嘉迪(Andrea Riccardi),一位教授兼政客;又有指该团体与美国国际开发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倘若祖皮当选,便会因他们而被说成是教会灾难,这样推论下去,若祖皮当选,或许外界就会质疑他在中梵关系上的取态:究竟是他本人作为教宗的真实想法还是其背后团体想要的结果?

吃瓜读者可能还记得2023年祖皮以特使身份到访北京为俄乌战事斡旋。当时外界吹风他可能会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强接见,结果只见到同样姓李、名字同样是单一个字的同级欧亚事务特使李辉,而且会面只是客气场面话未见具体行动。那次斡旋枱面上是为了俄乌战事奔走,但明眼人可以看出枱底下是教廷,更或是急于求成的方济各,希望借其他非宗教议题作为突破口,与中国更高级的领袖建立直接对话。明显的,教宗方济各、祖皮和他的朋党是失望而回;反过来,当时因祖皮被抬举而被人认为受到方济各冷落的帕罗林会不会窃窃暗喜?幸好没见着,若祖皮真的与中国国家领导人见过面,可能大增他在这次选战的筹码。虽说很多外国人,尤其教会内的人,对中国没有好感,但一百三十三位枢机中,约八成是由方济各擢升,他们对已故教宗多少有感念之情,对方济各的中国心思,也能估摸得到;而且祖皮没有参与中梵秘密协议,会认为罪不在他。

至于第三股力量,是在选战期间,媒体适时提醒大家关注帕罗林的健康和教廷世纪财务大案。5月2日FB上的贴文是关于传闻帕罗林因高血压在筹备会议期间晕倒。这里涉及了「美国因素」,然而这时的「美国因素」却让帕罗林没戏了。该则贴文是由 Catholicvote.org 发表。据说除了它,还有几家意大利媒体报道。但 Catholicvote.org 的背景是值得留意的,它的大老板是已被提名出任美国驻教廷大使布雷恩.伯奇(Brian Burch)。随后梵蒂冈新闻网否认其事。不过我们不要忘记,梵蒂冈传播部门多年前已交由帕罗林主管,是他的囊中之物,有没有真晕倒可能成为了罗生门。当时其他英语教会媒体都比较谨慎没有立即发稿。Catholicvote 标题用上「据称短暂出现健康问题」,后来也作出更新,不过它被批评与其他有报道的意大利媒体互相甩锅。我知道有所谓的编辑自主权,此事未必与伯奇有关;也姑勿论是谁先惹的祸,但此一「假新闻」的效果足已提醒大众,帕罗林当初上任国务卿时因病延迟了一个月,以及多年后有传言他是癌症康复者。

此外是教廷的财务世纪大案。令人好奇的是,此案涉及国务院,数额之大才被称为世纪大案,即使媒体也多次提到帕罗林,他却一直能沾不上边。有趣的是,英国高等法院就那么巧于5月2日给出判决,下令梵蒂冈国务院向投资经理拉斐尔.明乔内(Raffaele Mincione)支付数百万美元的讼费,明乔内将伦敦房地产丑闻中心的大楼卖给了梵蒂冈。这案件过于复杂,不在此详述,但这判决的适时出现,刚好也提醒大家帕罗林在大案中为何没事?

前面提到的三股力量,亦可简单说成两股力量,即反对派和同路人中的竞争者,再简单一点可说只有一股,就是全部都是不想他上位的力量合流,又或有人会称之为「天意」。

如今帕罗林败阵,曾被人指是野心家的他肯定会失落。但我估计他不会立即离开舞台,甚至妙想天开:如果世纪大案都能轻松过关,他会不会被邀请「正式」留任国务卿?先不要给我搬出从没有两朝国务卿是同一人那一类说法。never says never,永不要说永不可能。别忘了教宗方济各任内,已经示范了给我们很多的破天荒。破天荒由教宗担任圣部部长,破天荒由女性担任部长,破天荒的在主教会议加入可投票的其他非主教人士。如今我们也见证到破天荒出现了美国人教宗,对不?

即使不能再成为国务卿,基于帕罗林多年处理中国教会的经验,说不定只要良十四世教宗打开秘密档案和秘密协议一看,便选择开一个有体面的新职位给这位老手来继续负责中国教会事务,毕竟他可是教廷东方政策建筑师卡萨罗利枢机(Agostino Casaroli)的弟子,也毕竟中梵关系的另一推手克劳迪奥.切里总主教(Claudio Maria Celli)已年过八十。又顺带一提,我在2022年也曾写过关于切里总主教的文章,后台数据可看到同年的三篇相关文章中,最多人关心教廷代办那一篇,应该是想从中了解教廷驻华使馆的动向,甚至我长时间停更之时,都仍有人扎堆去看,却没多少人关注最想坐进未来北京使馆的人是谁。这为吃瓜群众来说不太合理,大概是标题起得不好,没法吸引眼球。

原本计划系列二是一次过讲述三位我注意到的候选人,但这篇篇幅太长,只好再多一集。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7 10:53:07 发表
教宗选战之一:选战点滴
Lucia Cheung 吃瓜杂谈 2025.05.12

(一)两次教宗选战

这次的教宗选战,其实第一样令我联想起及与旧同事谈起的事,是2013年的同样选战。当时我因对工作感到厌倦,萌生辞职念头,老板不想我离开,便给了我三个月的有薪假期。不完全是老板大方,是我在旧公司时其实每年都有很多有薪假期和补假没有放完,算是补偿吧。不过,连续三个月的有薪假期还是很爽的。

在那段悠长假期期间,正好遇上教宗本笃十六世辞职和接下来的新教宗选举。那时,经常与朋友研究选情,甚至疯狂到上博彩网站看赔率,亦因上博彩网站,给我无意中发现一个隐情。我当时告诉了身边少数几个朋友,但没能力去证实真伪,只截了图保存,后来手提电脑坏了,又未有备份,这隐情便告烟消云散。

(二)访问分享

我已有一年多没写文章了,一方面有些怠惰,觉得说了又如何?大家还是倾向相信媒体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报道,有时相信的还要是连基本事实都错误的报道和言论。而且这一年来,自己居然迷上了一位军事博主的电子战节目。正如这位幽默地自称是「全宇宙各知识领域博主」所说,其实了解军事,也需要有其他各方面的知识,才能看清全局。我很同意他的说法,而全局观也是我以前从事中国教会新闻所学到的很重要技巧。

想搁笔的另一个原因是某一教会事件发生后,有一位教会内的老外记者发信息给我,说他想不到怎样写,叫我私下分析给他听。私下?要我把自己的分析当作是他的分析?我跟他完全说不上熟,彼此没有拖欠人情,再怎样大方恐怕也恕难从命。虽然若他当时用词得当,说是一起讨论,我可能还是会傻傻的把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那信息着实让我心寒,干脆不写了,情愿大家当我毫无所知。何况,知道又如何?

在这次教宗选战拉起帷幕时,有些朋友问我会不会写文章,我很肯定地答说不会,要写也等有了结果才写。一百三十三个候选人,有一百三十二个机会是错,也没必要人有我有。

不过,这段时间有两份主流大报的老外记者找过我,一位算尚有礼貌,所以我回答了。另一位是在选战开始前两天的深夜发电邮给我,我当时正准备关计算机,没看清楚便顺手回复着她把问题whatsapp我。原来她是想搞清楚一些事件的背景资料,不是访问。但既然给了我的whatsapp,便尽管回答一下。而且我看有不少报道和评论,可能是没搞懂状况又或可能是受意识形态影响,把这次选举写作任命,至近日仍看到有台湾评论者用上任命的说法,并且说是违背了中梵协议。事实上,如果真的违背了,梵蒂冈是会发声的,像在2022年对江西余江教区彭卫照主教由正权主教「炖冬菇」就职成未获教廷承认的江西教区的辅理主教一事。虽然有人可能认为,中方一向强迫梵方接受人选,所以选举与任命没有两样,我只能说中方很会跟规矩玩,它依程序选举是梵方同意的,我们就不能把选举与任命混为一谈,否则现在中方任命完之后又到教宗任命?我想问后面的新闻或评论怎写下去?所以我同意接受查询,希望借着该大报的影响用上正确的说法。

我做过新闻工作这一行,很清楚访问或查询的内容,说了不一定会用,用了也有可能断章取义。而且后来者是编辑部的评论,当时只剩一天多一点时间闭门选举都要开始了,加上报社的立场和字数限制,最后写出一篇西方主流论述,并没有很精彩,但我能理解。我的回答既然都写了,与其让人家断章取义,或抛进垃圾桶,不如我把它们翻译贴出来,与吃瓜读者分享,因为没有用上的部分,有些信息外界可能不知。

(I)一些天主教徒认为,北京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该协议只是中方给梵蒂冈设下的陷阱。北京会任命任何他们想要的人做主教,不尊重教会的意愿,也不考虑担任这一职位所需的品德。

地下教会信徒也认为,签署这样的协议是对他们的背叛,因为这意味着梵蒂冈接受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教候选人必须对它屈从才能获得任命或政府承认。地下天主教徒认为,他们自五十年代以来忠实地遵循教宗的号召,拒绝听从爱国会的命令,并因此遭受迫害,但现在梵蒂冈的举动,暗示爱国会的分裂性质没有问题。他们怎么能接受呢?最让他们伤心的是,当他们以为自己在维护天主的公义时,却被描绘成「不宽容的人」。

自2018年协议签署以来,至少有15名主教在未经北京或梵蒂冈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祝圣,还祝圣了自己的神父。教廷已将一些主教绝罚为平信徒,但他们无视这项规定,继续行使牧职。换句话说,梵蒂冈可能认为秘密协议是在解决问题,但事实上它制造了更为复杂的新问题。

(II)根据我先前(教宗去世前)听到的消息,中国教会今年将会有更多的主教祝圣。如果梵蒂冈希望填补更多的主教空缺,中国教会就需要选举,因为这是在内地产生主教的第一步。

主教选举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因为它涉及教区内几十个人和后勤安排。有关选举的消息,至少以上海教区来说,已经流传了近一个月了,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中方针对梵蒂冈临时起意的事件。

另外,不要忘记梵蒂冈和中国有保持定期联系的谈判团队。梵蒂冈在选举事后没有作出谴责,因为它没有违反协议,尽管外界可能会批评选举的时机。但世界不会因为教宗的逝世而停止运转,即使是梵蒂冈的工作人员在教宗出缺期间也要继续工作。

如果想从北京找到任何微妙的信息,我会认为一个更重要但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举动,那就是4月28日国家宗教局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发表对刘柏年的专访。该帖子被标记为「首发」和「专访」。虽然说这是一月份春节前做的访问,并且刊登在宗教局刊物《中国宗教》的最新一期,但从贴文的发布时间、发布机构、主题及采访对象来看,都透露着重要信息。刘柏年是中国教会的标志性人物,已退出幕前多年,他在采访中回顾了独立教会的早期历史,并谈到了中国化的必要性。宗教局完全有能力选择发布或不发布这篇访问[到网络空间]。我认为这是向枢密会议和下任教宗发出的一个提醒──中梵秘密协议该弹甚么调。

至于任命中国主教的流程:先进行选举;当选者的名字必须经过所谓的主教团的调查,然后把名字提交给教廷审查,再教宗决定批准或否决该人选。

(三)选举新闻观察

这次的选战可以说是人才辈出,注意到不少新晋华裔专家学者涌现,大家都来谈中梵关系,实属可喜现象。唯看到其中一位说,这次是香港首次有华人枢机参与选举教宗,不禁为2013年参加过教宗选举的汤汉枢机叫屈。这事也让我记起2023年,香港教区也有匿名official向路透社「确认」,周枢机是「自1985年──香港仍是英国殖民地以来──第一位正式访问中国大陆的主教」。路透社后来更改为自1994年以来,但全球的媒体都用了第一个版本,无法挽回。现在网上查数据一点都不难,却犯下此等低级错误。只能提醒自己,身为作者也好,编辑也好,甚至吹风者也好,做好功课很重要。

另一观察是在新教宗诞生随后几天的,这里也顺便写下。我隐约觉得,除了新教宗当选的第一天,有些媒体和网站其后硬把美国人教宗,说成是南美洲教宗,虽然那是基于他在秘鲁有二十年时间,但我感到似是有意调低新教宗的背景,「去美国化」。现在应该很多人都已知道其实很多主流媒体的论述都是由几家大资本控制。正当我怀疑自己的直觉时,有一外籍修士博主提出更惊人的说法:就是新教宗的负面新闻都不见了,连一向反对天主教、反教权的网站都不见了这些负面新闻或评论。他认为是「老大哥」所为。我已不是从事新闻工作,也没有上次选举时有三个月大假的爽日子,着实没时间去查证他的指控是否属实,但我觉得与其听人家讲,吃瓜读者不如自己挖掘一下,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这是选战系列之一,借用说书人的用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7 08:14:46 发表
宗教的本质功能:将一群人组织起来,然后谋求利益。

只不过,你们失败了而已。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6 03:23:18 发表
分析:习近平特朗普通话让中美关系稍稳定 分歧仍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时隔近五个月再次通话,两人同意双方团队继续落实好日内瓦谈判共识,并尽快举行新一轮会谈。习近平和特朗普也互邀对方到访。

受访学者分析,中美领导人通话能让两国关系稍微稳定下来,但不等于双方能马上形成新共识,两国之间隔阂分歧仍存在。

新华社星期四晚上发快讯报道,习近平应约同特朗普通电话。特朗普则在社媒发文说,双方通话长约一个半小时,并称“关于稀土产品的复杂性,不应再有任何疑问”,但他没有说明,北京会否加快对稀土磁铁的出口许可审批,美国车企近日抱怨稀土磁铁短缺致车厂濒临关闭。

这是特朗普1月20日正式执政以来,两国领导人首次通话。两位领导人上一次通话是在今年1月17日,特朗普正式就任总统之前。

中美两国在5月12日于日内瓦谈判达成共识,同意贸易休战90天,并相互调降关税。但双方在过去一个多星期来,因美国突然指责中国管制稀土出口问题而闹僵。美国指中国违反谈判协议,刻意扣住部分稀土;中国反批美国“倒打一耙,无端指责”、“散布虚假信息”,双方也在经贸、晶片(中国称芯片)、中国学生签证等问题上持续交锋。

根据新华社通稿,习近平星期四(6月5日)在与特朗普通话时表示,校正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航向,“需要我们把好舵、定好向”,尤其是排除各种干扰甚至破坏,这尤为重要。

习近平表示中方有诚意,也有原则,并强调“中国人一向言必行、行必果”,既然在日内瓦对话协商达成了共识,双方都应遵守。他说,日内瓦会谈之后,中国严肃认真执行了协议,并呼吁美国实事求是看待取得的进展,撤销对中国实施的消极举措。

习近平还强调,双方应增进外交、经贸、军队、执法等各领域交流,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

在中美之间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习近平强调,美国应当慎重处理台湾问题,避免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把中美两国拖入冲突对抗的危险境地。

根据新华社通稿,特朗普表示十分尊重习近平,美中关系十分重要;美国愿同中国共同努力落实协议,美国也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学习。

特朗普则在自家社媒平台Truth Social发文形容,与习近平的电话通话“非常成功”。

特朗普说,双方讨论了日内瓦贸易协议的一些细节,此次通话“最终为两国带来非常积极的成果”,双方团队很快将再会面,地点待定。

特朗普也说,此次通话几乎聚焦于贸易议题,并未涉及俄罗斯、乌克兰或伊朗相关问题。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向《联合早报》分析,中美首脑通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特朗普急切希望中国在关税战、贸易战上对美国做出更积极回应。

朱锋评估,中美领导人通话能让两国关系稍微稳定下来,但“通话不等于马上就会形成新共识”,两国之间隔阂分歧仍存在。对中国而言,核心问题仍是美国需要更好的尊重和理解中国的利益和主张,不能在关税、经贸、科技等领域一味打压中国,“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评估,这次中美领导人通话,大概率是美国更主动些,因为特朗普此前多次公开表示希望跟习近平通话,中国表现得不太着急,甚至故意冷淡,是希望以这种姿态向美国施压,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李明江根据新华社通稿判断,中美领导人这次通话谈出了实质内容,双方团队将继续就经贸问题磋商,“这是好事情”,至少能遏制双方相互指责的恶性循环。

李明江也认为,两国领导人互邀对方到访是个积极信号,并评估两人可能希望见面时,能就重大问题进行详谈。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5 04:49:23 发表
美机构调查:中国的全球好感度上升 美国跌至负值

美国商业情报机构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全球好感度已由负转正,美国则由正转负。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因素。

美国新闻网站Axios星期一(6月2日)引述晨间咨询(Morning Consult)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的全球净好感度为正8.8,美国为负1.5。而在2024年1月,美国的好感度评分高于20,中国则处于负值状态。

晨间咨询在今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对41个国家约4900名成年人进行调查,追踪全球对中美两国的好感度变化。美国与中国国内受访者对本国的评价未被纳入统计范围。

调查显示,自今年1月以来,41个国家中有38个对美国的好感度出现下滑,而34个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有所提升。唯一一个对美评价显著改善的国家是俄罗斯,而这一转变出现在特朗普于2025年1月再次就任美国总统后。

晨间咨询政治情报主管麦克曼(Jason McMann)指出,这是公司自2020年10月开始追踪以来,首次出现此类趋势,并指这严重冲击美国的软实力。

在调查期间,有16个国家由“亲美”转向“亲中”,使“亲中”阵营扩大至29国,其中包括挪威、荷兰、西班牙、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此外,许多原本立场倾向中国的国家也表现出更强的支持态度。

目前,仅13个国家仍被属于“亲美”阵营,包括澳大利亚、印度、日本,以及韩国等国。但报告指出,即使在这些国家中,也有约三分之一的立场也处于“边缘摇摆”状态,反映出近几个月来美国国际声誉的持续下滑。

报告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导致全球对美国好感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报告称,“从3月初开始,中国的全球形象之所以得以超越美国,并非因为中国声誉大幅提升,而是因为美国声誉在2025年迅速下滑。尤其是解放日宣布的关税措施,对美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决定性冲击。”

特朗普4月2日“解放日”宣布对多国施加关税,随后宣布将在未来90天暂停大多数新关税,但将保留10%的基准关税。

今年5月初,中美在瑞士日内瓦谈判达成协议,同意互降关税90天,美国将加征关税大幅下调至30%,中国也将对美加征的关税由125%下调至10%。晨间咨询说,中美关税“停火”推动美国全球好感度小幅回升。
 
回复  支持[3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6-04 05:04:44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你们的上帝在哪里?用虚无缥缈对抗现实

你们的上帝就是美国,是美国罩着你们,但现在美国也罩不住了。你们除了咬牙切齿毫无办法。

纽约时报:特朗普在做中国想做的事:让自由亚洲电台噤声

——
怎么办?特朗普只认钱,对“民主、自由、人权”这些不感兴趣

纽约时报:“特朗普同志”建设伟大中国

在中国,特朗普总统有很多绰号,其中之一是“川建国”,直译过来是“国家建设者特朗普”。我觉得最好翻译成“特朗普同志”。这个笑话的意思是,特朗普是中国的一个爱国的好儿子,他在美国制造混乱,努力推进中国的利益。

特朗普政府不仅推倒二战后80多年来的国际秩序,也终结了美国80年多年来的官方外宣模式。

执掌美国政府效率部的马斯克曾公开批评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等美国对外营运媒体为”激进左派疯子自说自话”,每年烧掉纳税人10亿美元。3月1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大幅削减美国全球媒体署(USAGM)预算,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和自由欧洲电台等下辖多家媒体的经费都将撤销。

1942年开播的美国之音自本月15日起停止更新,约1300名员工被强制休假。1996年成立的自由亚洲电台同样被冻结资金。

被北京视为“反华”的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消音,中国官方、官媒和网络大V无不拍手叫好。

《环球时报》社评嘲讽美国之音“被本国政府嫌弃得像块脏抹布”,又指美国之音“劣迹斑斑”,在新疆、南中国海、台湾、香港问题上,“几乎每一个荒谬恶毒的涉华谎言背后,都少不了美国之音的‘原创贡献’”。《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则在微博上高喊“大快人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媒体提问时表示,对美国国内政策的调整不作评论,但称“美国一些媒体”在涉华报道的问题上“劣迹斑斑”。

部分中国中老年网民的心情较为复杂。他们在冷战时期曾偷听包括美国之音在内等“敌台”,通过这些窗口探知外部“自由世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敌台”更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平台。对部分自由派人士来说,特朗普政府自我封喉,相当于给中国送上大礼,“让中国再次伟大”。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陆续在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地区设置几十座广播电台、发射台和转播台。除了美国之音,还有英国BBC、德国之声以及自由欧洲等,都是冷战、心战的产物,意在跨越国家疆土限制,用文化软实力去动摇“铁幕”另一端受众的信念,转向接受美国和西方价值观。

无硝烟的电波战打了约半个世纪,同样由于官方经费缩减,BBC和美国之音先后在2011年和2012年结束对华短波广播。广义而言,这些中国的境外“敌台”早在十几年前就消音了,但文字和数码平台并没有后撤,直到遇上特朗普上台,带来了近百年来罕见的变局。

特朗普政府大砍联邦政府预算又启动全球化以来规模最庞大、最迅速的国际战略收缩,外宣平台随之收缩,无疑将给中国和俄罗斯创造扩大外宣影响力的空间。

德国之声台长林堡就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决定,为虚假信息和宣传机器提供巨大的空间。林堡说,“根据我们欧洲同事以往的经验,一旦出现真空,中国和俄罗斯就会介入,这令人遗憾。”

另一方面,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媒体要“讲好中国故事” ,甚至要“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共中央在2018年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撤销。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这“中国之声”颇有与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等叫板意味。

不过,外宣目的性太强,叙述手法显得粗糙,反让人觉得统战味、宣传味太浓,再好的故事也讲不好。

在新媒体时代,抖音、小红书等中国应用反而异军突起,成了最佳大外宣。开多少的会,发多少的帖子,讲多少故事,都不如网民在TikTok和小红书发个视频、聊个天来得好。无数个无组织性的网民聚集在应用平台,将逆权威式的新媒体草根文化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新媒体平台自带的演算法,更让中国应用成为大外宣好帮手。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网络传染研究所”去年8月发表研究报告说,通过新疆、维吾尔、西藏、天安门等几个敏感关键词分析TikTok的演算法发现,TikTok用户不容易看到批评中国的视频内容。TikTok提供的亲中或不涉政治议题的视频比例,远高于YouTube和Instagram。

难怪有网民感叹:洗脑神器TikTok在美国还没阵亡,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却先被美国政府停摆了。

特朗普政府是否完全拱手让出对外宣传软实力和意识形态的阵地,仍有待观察。也有可能会以进阶版模式,以一种更符合现代受众接受信息的形式现身。毕竟,国与国之间的软实力之战、认知站、心理战不会终止,从短波广播、互联网到手机应用,就换个面目罢了。

又或者,网红特朗普和马斯克自认跟中国领导人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社媒账号,全球网民都在紧盯他们的X平台账号或Truth Social账号,人数之多,绝非“某某之音”或“某某之声”能比,关掉也无妨。

在21世纪新传媒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传统媒体应势而动,仍有其须肩负的历史任务,小而美的网红式外宣打法则更能入脑入心,缺一不可。
 
回复  支持[3反对[2]

 52    1 2 下一页 尾页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