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威弗烈是初期英国(England)教会最著名神职人员之一。圣人于公元634年出生,幼年丧母,继母常常虐待他,所以13岁那年,他就离家到诺森伯兰(原译:诺森保利亚)王奥斯维(Oswy of Northumberland)的宫廷作事。依弗兰王后(Eanfleda)送他到林弟法修院(Monastery of Lindesfarne)学校读书,研究圣经学。学业完成,威弗烈到法国(France)、意大利(Italy)考察修院制度,在坎特伯里(Canterbury)住了一段时期,从圣何诺略学习罗马(Rome)修院制度。
圣威弗烈在撒西住了五年。圣刁多禄(St. Theodore of Canterbury)病重,请威弗烈到伦敦相会;圣刁多禄表示希望威弗烈将来接他的位,继任坎特布里总主教。威弗烈说:“未来坎特伯里主教的人选,应召开会议决定。但是我原任约克主教,被国王驱逐,请你设法调停,命名我恢复原职。”刁多禄写信给国王及教会首长,威弗烈重返旧任。五年后,国王与威弗烈发生冲突,威弗烈再度被逐,703年,威弗烈被撤职,他不服,往罗马向教廷申诉。
教宗召集会议,宣布威弗烈应维持原职。威弗烈为了表示让步起见,自动将约克区教务划交圣若望比华力(St. John of Beverley,原译:若望·皮弗利)管理,自己仅保留赫克瑟姆(Hexham,原译:海兴)教区。威弗烈将主教府所有财产,分给各修院教堂,709年逝世。
圣爱德华是英国依瑟律王(Ethelred III of England)的儿子。丹麦(Danmark)人常往英国骚扰,爱德华随胞兄亚法烈(Alfred)赴法国(France)避难。1036年,亚法烈回到英国,被高丈伯爵(Godwin)逮捕,惨遭杀害,所以爱德华继续留居法国,到了40岁的时候,他继承王位,方才回到英国。
爱德华在法国流亡的时期,曾许下一个愿,假如将来国运好转,往罗马(Rome)伯多禄陵墓朝圣。他登基后,召集大臣,宣布拟往罗马还愿。众大臣表示:假如国王出门,一些不良分子,可能发动内战,颠覆王位。爱德华觉得他们的话也很有理由,就上书教宗圣良九世(St. Leo IX),请教宗决定。教宗审视情形,宣布爱德华王免除执行圣愿的义务,但应将朝圣旅行所需的费用,拨充善举,并建造修院一所,奉圣伯多禄(St. Peter the Appstle)为主保。爱德华就在伦敦(London)附近选定一个修院,予以重建。这修院取名威斯敏斯特(Westminister,一称西敏寺),以示与伦敦东部的圣保禄(St. Paul)大堂有别。现在的威斯敏斯特大堂,就造在爱德华那座修院的原址,是公元十三世纪建成的。
党对天主教的工作,有一个重要目标:抢夺圣经和教义的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