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02号

主日与主日弥撒


 

 

主日的意义

一、主日——文化生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每七天过一次主日,大家都已那么习惯,似乎体验不到,主日是人类文化生活中一个极其值得注意的现象。主日使我们的城市、乡村每个星期改变一次面貌:它使各种营业停歇,使人们都离开办公室、工厂;将他们聚集到教堂里,到娱乐场所,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到运动场上。在西洋,这现象已经有了近两千年的历史。

    主日是个有很多层次的现象。大家都知道,主日是出于基督信仰的传统,它可以说是每周基督信徒强化信仰生活的「交点」。可是,主日也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生活重要因素了。因此,我们要探讨一下主日的秘密;一步一步地,由外向内去探索主日的富藏。首先我们要看主日在现代经济中的意义以及现代经济所给予主日的威胁。

二、机械与精神

机械以及与机械密切关连的工艺技术对人类最荣誉的供献,不仅是减少了体力活动的劳苦,而且普遍地减轻了人类工作的苦役。在过去人辛辛苦苦完成的一件一件的东西,在今天机器只要由人稍微动一动便可以制造成千的出来。按一个钮、动动轮盘,起重机便举起最重的东西。过去需要多年的大建筑物,现在只需要几个月便可完成。人较前自由。物质的压迫放松了。人高贵的一面,人的精神可以得到更多有利的发展:发展更高贵的享受,完成更高的理想。人获得自由的真义,显然不在于空虚,无所事事,而是要人登上更高的人生境界,使人真正得到解放。

三、一个新问题——主日与工作周

    现代人不仅要藉机器的帮助来缩短工作的时间,还要节省工作过程中的费用,使工作过程合理化,机器不但要以最少的成本制造而发挥最大的劾能,操纵机器的人也要尽量去配合机器的运作特性。于是产生了一个问题。机器不应当停止,操纵机器的人应当分班接替无间工作。他休息的日子不必一定在主日,而是在他的工作周结束新班接替之时。

    从纯经济观点看上 应是十分有利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工作无休止地进行,既免去使机器重新开动的费用,又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劳动者也无任何亏损,只不过在工作历上动一个小手术,便可以获得一份可观的利润,何乐而不为!我们能够站在宗教立场上,认真地去反对吗?

四、主日的神学.

从经济观点看,好处很多是显然的事,我们无法反对。但是,除了经济观点外,还有别的观点不容忽视。不少现代人已渐渐体会到于工艺技术中一种可怕的法则:就是一切可能性人都要利用,只要能生产,便一定要设法钻营。风景尽可以破坏,山谷任它荒芜,村庄可以沉入水库中,什么水力都要利用。在非洲许多地区,由于工业化强有力的推行,很多非洲人已失掉了他们原有的和平,被无情地剥夺去他们的恒产;从而损伤了他们高贵生命的根株,这都是工艺技行强横进闯下的祸。这种不顾一切的推进工艺技术很像一列没有司机的火车,不管任何信号,直闯过去,它的结局不难想见。我们以为,在这个火车前,应当为主日竖立起一个大信号。但是,谁知道道信号是否会受到注意呢?

五、主日—安息的日子

    基督的教曾始人带来了主日,随着主日全人类工作生活中都有一个周期性的安息的日子。当然,在基督以前,西洋的上古时代,也有节日,而且为数不少。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时代,罗马每年固定的节日可考的便有四十五个之多,随时发布举行的还有八十个。不过,当时的节日只为所谓自由的罗马公民而设。到基督的教会来临时,才消除了自由公民与奴隶之间的分野。在天主前人人平等。主日是为一切人而立。

    可是,如果只以主日为安息的日子,只是一个放下工作,恢愎体力心力的日子,如果主日终于只成了「周末」(在今天星期六也渐渐和主日处于同一平面上,共同组成周末)的话,也是对主日的真意一大误解。主日不仅是安息日,主日也不仅是「周末」,主日从来就不仅是「周末」,不仅是安息日。根据教会历史我们知道,在主日天停工安息,是有了主日后五百多年才开始实行的。事实上,主日天停工安息的目的,是使人有暇参加主日的敬礼活动。在仇教的待代和社会里,主日安息根本无从谈起,连主日的敬礼也大都只在凌晨举行,以便信徒在敬礼后去工作。公元313年教会取得信仰自由后,主日天的敬礼便定在每天最好的时刻,即早晨的第三个时辰(相当于我们的九时),信徒都放下俗务,穿上最好的服装去参加弥撒圣祭。

六、主日的敬礼

    于是,主日便成了基督信徒每周最重大的一个主日。这一天的中心是对天主的顶礼,首先当然是第三时辰的弥撒圣祭。终中古时代,这一情况始终未变。在弥撒圣祭以前,圣职人员以歌唱圣咏来准备圣祭,在夜晚时唱晚经来结束这一天。初时,晚经只由圣职人员诵唱,非一般信众的责任;第六世纪后,公众的舆论,教会的法律,甚至政府方面才都要求停工安息,使大众更踊跃参加敬礼活动。对此旧约的安息日和日尔曼民族的传统观感均发生过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主日的中心仍在对天主的敬礼。一个安息的日子,或者一个节日而没有对天主敬礼的活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实际上,不仅对信仰基督的人应当如此,对任何有心人也应是如此的。任何节日都必与神有关。「对神的敬礼是一切节日的原始型态。」(Joseph Pieper Weistum-Dichtum-Sakrament, Mûnchen 1954

主日天最重要的节目,是基督信徒共同举行的弥撒圣祭,这也是自古至今教会过主日一贯的传统方式。教会古代的典籍(Didascalia)告诉我们,连在教难时代,教会领导者也不放松勉励信徒尽量全体出席主日弥撒圣祭。对中古时代的人,除非有特别理由,主日天全体出席弥撒圣祭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当时的城市很少超出一万居民,而这些不算大的城市所建筑的相当大的圣堂上方面固然可以解释为出于当时人的荣誉心要求,另一方面也真是基于实际的需要,因为照当时教会的看法,全城的居民,无论贫富,贵贱,大小,老幼都应当聚集在一齐参与同一的圣祭。

我们现代人却已渐渐失掉了这种感受。我们已经完全习惯在主日或庆节日上,在不同的时刻去参与弥撒。圣堂在这些主日里可以有三五次聚散信徒的机会。不过,在信徒心目中有时总还会觉得。这种情景并不正常,也不理想,特别是在每年的圣主日和复活节日上。在这样的主日上,许许多多信徒、众多的堂区都感到圣堂空间不够,必须设法解决。感到至少在堂区生活的这种高潮时刻,要设法避免堂区信徒团体的分裂,而想到了兴建圣堂必须要照顾到这一方面的问题。

    从教会传统的主日和庆节上,我们体会到任何真正庆典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共同性。一个人如果沉思,反省,他可以独自在小室中做,或者在圣堂安静的一个角落进行,如果他要举行庆典,那便只能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去做。举行庆典是表现出共同有的思想,共同有的快乐,共同有的振奋。庆典要求同一思想在许多人身上产生共鸣。人需要这种共鸣。人不仅需要安静,不仅需要沉思的时刻,人也需要举行庆典;他需要别人—「同人」—使他个人的人性得到完成。

七、主日的危机

    上边所说的在主日上可体验的「共同性」,在近代激变的社会中,已渐渐消失。近年来,因为礼仪改革有成效,似乎有好转的迹象。很多人虽然不同时进圣堂参加主日的敬礼,但是,在他们与人一同唱歌祈祷一同前去领圣体时,似乎又学习到了大家都属一个团体,在主内都是弟兄,连主日的停工休息似乎也有了共同享受的感觉。在主日天,四分五裂各奔前程的家庭成员,都由办公室、工厂、学校、商店返回家中,使家中有一种庆典的气氛,也许有时全家会出动远足、郊游、野餐。如果不是家庭主持这种主日天的活动,很可能由其它的团体来推动,总之,大家能够因为有这种主日天,享受一种与朋友共处的乐趣。主日有时也代替了普通民间节日国家性节日,有些节日多移到星期天举行—大城市的市容往往也使人很明晰地意识到主日的意义:平常主日熙来攘往的车辆和行人都不见了,门庭若市的商店和真正名符其实的市场都关门休息。人们都着了节日的服装或悠闲街头静静欣赏商店橱窗的陈列,或开车到山水宜人的去处,有人到运动场去,有人去游泳,电影院、咖啡厅特别拥挤,圣堂的钟声则呼招一批人去向天主顶礼。主日在大家心目中仍有它的意义,它也是仍能将许多人连在一齐的重要因素。

    不过,为了经济的原因,传统的工作与休息方式为一些人已经有变动了——他们失掉了共同休息的日子——那么将来有什么情景出现呢?那些在主日天以外的主日休息的工人,他们会享受到自由、休闲的乐趣吗?实在难以思议。他们事实上与大众脱节,成了孤独的,与别人不相干的人,纵然他们着了节日的服装,但他们身边的人都不是过节的人,纵然他们自己像在节日那样去享受娱乐,他们也无法制造出普遍欢度节日的气氛,他们失掉了与其它人之间的「共同性」,他们得不到心情上的共鸣。在家庭中也一样没有办法,因为家中其它的人有他们各自工作与休息的周期,在其它场合也一般。

    当然这并不是说,今后主日的命运已经判定。事实上,在过去,在个别的企业部门,为了特殊原因,总有人无法参与主日或庆节的共同活动。饭店的客人要有饭吃,火车、汽车在主日天反而更加忙碌,很可能在工商界最近的将来便有新形势产生,需要特殊的工作历,不必一定去配合主日、节日。但是,我们应当未雨绸缪,认清这个问题的严重,寻求解决的办法。

工艺技术的进步,工商业经济的成长起飞本身都是好事,原无可厚非;但是一旦牵连到人类精神生活时,便不容无可无不可了。工艺技术是为了供人应用,不能反过来役人。主日不仅是个停工安息的日子,而还是使人摆脱掉工作的重担,自觉到作人的尊严,在这个忧患重重的人生途中尝味到天主,汲取力量以负重致远。

八、主日——主的主日

    一直到现在我们只从外面来看主日。停工安息只是教会过主日的副产品,而且是较后期的副产品。主日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还须向深处寻求。当然,只有基督信徒能完全了解主日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它们存在于主日的敬礼中。

    主日是属于天主的日子,主日能使基督信徒的意识常保清醒明确,使基督信徒不致陷入物欲漩涡中去。主日是天主的日子。天主的日子是什么意义呢?

    主日可以说是一个属于天主的日子,是一个我们满全顶礼天主职责的日子。毫无异议的,主日给我们的第一个责任是敬礼天主。就像许多城市和乡村中的圣堂高出一般住屋,直指天空那样;一个星期内也应当有一天越过其馀的日子,帮助我们举心向上。可是,为什么这一天应当是现在的主日天—而不是别的一天呢?为什么教会没有继续选用旧约的安息日(现在的星期六)呢?

    这些问题的答复我们恰好可以在「主日」这个名称去寻求。主日之所以称为主日,是因为主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后,证明了他真正是主,他有力量越过死亡的深渊,进入复活的荣耀之中。

    主日实在可以称为「基督日」。

    因此,主日的名称与基督的教会一起开始存在;我们且有很明确的证据,知道在宗徒时代已经举行主日。圣保禄宗徒在致格林多人前书第十六章第一至三节中曾写道:「关于为圣徒捐款的事,我怎样给迦拉达各教会规定了,你们也要照样做。每周的第一日,你们每人要照自己的能力积蓄一点,各自存放着,免得我来到随才现凑。」这信中所说的每遇的第一天,便是我们的主日。在这一天,宗徒时代的信徒聚集一堂,祈祷、奉献。另一处也有记载,圣保禄宗徒在特洛阿,跟信徒们在“一周的第一天”相聚「分饼」,并向民众讲道(宗徒大事录第廿章第七节)甚至于「主日」这个名词在宗徒时代已经成立。圣若望宗徒在默示录第一章第十节记述,他自己神魂超拔是「在一个主日」。从此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教会称这一天为「主日」。希腊文是Kyriaké, 这个字从 Kyrios意思是主), 拉丁文则是Dominica, 这个字从Dominus(主)。一切属于罗马文语系的语言也都往拉丁文来称主日。法文是Dimanche,意文是Domenica,西班牙文是Domingo。只有德文保留了基督教盛行以前的名称Sonntag(日曜日)。

    在西洋从教会创立之日起,两千年来,在主日天大家聚到圣堂里敬礼天主,是一件为任何人都是理所常然,不言而喻的事。

    早在公元一五0年时殉教者圣犹斯定在一篇护教的文章中便讲起:在主日天,无论是城市,或是乡村的人,大家都共聚一堂,举行敬礼天主的仪式,阅读圣经,为各种意向祈祷,奉献饼酒,诵念隆重的谢恩经,饼酒成为基督的圣体圣血,信友都领受这圣体圣血。这是基督降生后第二世纪时主日敬礼天主的大致情形。在当时,基督信徒的这种聚会是冒了很大危险。基督信徒躲避教外人的庙宇,举行他们自己的聚会。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坚决拒绝接受罗马的国教。因为不接受国家信仰,在当时是违反国法,应受重刑。当时罗马政府并不反对人有不同于国教的信仰,实际上,当时流行着很多不同的宗教观,不同的哲学思想。违法应受重刑的,并不是因为基督信徒的信仰与国教有异,而是因为基督信徒自己有特殊的集会,特别的敬礼。这些集会和敬礼引起了极其荒诞的流言。因此也一再招致了政府的疑忌与迫害。但是基督信徒坚决地保持主日的敬礼。罗马皇帝迪奥克莱强(Diocletianus)迫害教会时,北菲阿比提那(Abitiana)地方的信徒被捕后,向法官声明,他们如果不过主日,便不是基督的信徒(Sine Dominico non possumus)。主日对当时信徒的意义重大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现在我们要问:有什么内在的因素迫使早期基督信徒冒生命危险,虽死不辞来举行主日呢?又是什么理由使今天的信徒,成千累万的信徒每主日进圣堂行敬礼呢?当然,我们知道有不少信徒进教堂行敬礼呢?当然,我们知道有不少信徒进教堂是习惯成自然,有一些信徒是具有要守好规诫,免下地狱的心情。这些人是讲不出来主日敬礼的真义的。事实上,在教会最初的三个世纪,并没有主日必须进堂行敬礼的诫律。究竟为什么基督信徒「必须」要守主日呢?

  、主

    基督在他受难前夕建定了圣体圣事,并给弟子一个命令,要他们举行弥撒圣祭,纪念他。教会便在主日天由完成这个任务。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纵然基督未曾立弥撒大祭,未曾给弟子什么命令,他们也音定会想出一个使基督的音容意愿永垂久远的纪念方式的。我们也很有理由相信,他们大约会选取主日这一天,作为特别纪念基督的主日。因为基督对人类——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一旦为人接受,人便不能再摆脱掉这意义的影响。因为人的生命通过基督获得了一个新的基础。

    基督保证我们跟全能天主之间的亲密关系,他给我们保证天主想念我们,喜爱我们。基督亲自踏过人生的道路,他走在我们前面,他曾经穿越痛苦的黑夜,他也为我们开辟了走向天主荣耀的道路,最后,他把一切愿意追随他的人联合起来,聚集在他伟大神圣的教会大团体中。

    基督信徒生活中的希望是产生自基督所作所为的一切。真正基督的信徒没有那些远离上主生活者的苦痛和失望。他生活在光明之中。因此,我们应当经常去瞻仰那给予我们生命以新基础的那位,我们不容将他忘怀。

    而基督主动的屈就了我们。因为他知道,我们如何需要他,他不仅把他的教言留给我们,通过教会中他的代表领导我们,他还留给我们他神奥的圣体圣事。在每个星期的主日天,我们都举行这件圣事。主日与主日弥撒遂成了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一件事。

主日,主的日子,它有一个使命要完成,即是要我们常常纪念主基督,对我们的恩情,而且要使这纪念活泼常新。因为,这一天是基督以他光荣的复活,完成了救赎人类大工程的日子。

    也许有人说:如果要在每周选一天特别纪念基督救赎人类的工程,似乎选取星期五较为合适,因为是在这一天基督受苦受死救赎了世界。这个想法本身很有道理。可是初期的教会选取了主日,也有很好的理由。很多世纪来,教会爱用战争的形象来表现救赎人类的工程。

    早在基督严语斋后在旷野中受诱惑时,他已开始了与魔鬼及罪恶的斗争。这场斗争贯穿了他全部三年传教生活。基督驱魔及指责法利赛人伪善都透露出这一斗争的消息。在基督人世生涯最后的几天里,他的斗争也进入决定性的阶段,达到了最高峰:他被一个弟子出卖,被污辱了,被鞭打,被钉十字架,他在战斗中似乎失败了——而这似乎的失败在他复活的那天清晨转变为光辉的胜利。这一复活的事实使人看出来,他的受苦和死亡均出于自愿,正为了赎罪,为克服死亡。

    基此,不难了解,每周的纪念日似应订在主日,正如每年教会礼仪生活的高潮应是复活节日。星期五是战斗的日子,战斗只是胜利的前奏。因此,过去教会常将斋戒定在星期五,以示信徒愿分担主的苦难,在星期天,在主日却要以感激的心情,愉悦的心情来纪念基督的胜利,是这胜利给我们带来了自由与和平。

在这一意义下,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在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四日公布的礼仪宪章第一0六节中决定了:“教会沿用着导源于耶稣复活之日的宗徒传统,在每一周的第八日,即所谓主日的那一天,庆祝复活的奥迹。在这一天,基督徒都应该集会,听取天主的圣言,参与弥撒,纪念吾主的受难、复活与荣福,感谢天主‘借耶稣基督由死者中的复活,重生了我们,为获得那充满生命的希望’(伯前13)。因此,主日是一个提醒鼓励教友热心的基本庆节,也应该是一个欢乐和休工的日子。其它的庆典,除了确属极其重要者以外,不该超越主日,因为主日是整个圣教年历的基础与核心。”

十、圣体圣事

为了纪念他,主亲自建立了圣体圣事。基督所做的这事,恰好是我们在主日天所要做的事,即纪念他以及他为我们所行的一切。

“你们要为纪念我而举行这事!”这是他给我们的命令。因此,在每次弥撒圣祭中,成圣体后,司铎所念的第一篇经文中,便有这样的语句:“主,因此我们作你仆人的,和你的神圣子民,纪念你的圣子,我们的主基督神圣的苦难,和他从死者中的复活,以及光荣的升天……”这是说,在成圣体后,在我们面前所陈列的就是救赎工程的再度完成,是圣保禄宗徒所说的那“你们是用高价买来的”的“高价”(格前.陆.廿)这一“高价”补偿了世界的罪愆,现在又出现在祭台上。因为基督奉献出来的身体和他流出的血,现在是以两相分离的形式,陈列在祭台上。这身体和血就是那位在死后第三天复活,在天上享受荣华,是我们的光明,我们的生命的基督。因此,很自然地便产生出这类的祈祷来:我们联合一齐,为纪念基督,我们充满了感恩和愉悦,因为我们因基督的苦难和复活而成为天主的子女,我们并以子女的身份颂扬天主我们的慈父。

这一基本思想我们在弥撒圣祭礼仪中可以随处发见。弥撒圣祭便是一种感恩的纪念。大家都知道,比如弥撒圣祭第二部分圣祭礼仪中,种种准备工作结束后,司铎与信徒朗诵「颂谢词」以前,诵念的便是:请众感谢主,我们的天主。大家答说: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真可以说,弥撒中,准备圣祭和愿望体之间的一段礼仪全部是一伟大的「感恩颂」,这一感恩颂在圣、圣、圣的「欢呼歌」里达到高潮,同时也为成圣体圣血前的经文铺路,最后过渡到奉献经去。因此自古迄今,希腊文最爱用Eucharistia(即感谢)这个字来称弥撒圣祭。也因此我们称圣体圣事为感恩的圣事。每一次,弥撒圣祭中我们颂唱「颂谢词」:「主,圣父,全能永生的天主,藉着我们的主基督,我们时时处处感谢你,实在是理所当然的,并能使人得救。」我们会体验到一种神圣的兴奋。教会为不同的庆节编制了配合各庆节特性的「颂谢词」,譬如在复活节期中,我们诵念的是:「由于我们的巴斯卦羔羊——基督已完成了牺牲,我们更当隆重地赞扬你。因为基督真是消除世罪的羔羊,他以圣死摧毁了我们的死亡,并以复活恢复了我们的生命。」在升天节的「颂谢词」里则是:「基督复活以后,曾显现给自己的全体门徒,又当他们瞻仰之际,自举升天为使我们分享他的天主性。」

不仅弥撒中的圣祭部份是一首颂谢词。第一部分的「圣道礼仪」也是以感恩为重心。弥撒圣祭开始后,为什么要朗诵书信和福音呢?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读福音?连在普通弥撒中我们也要肃立恭听福音宣读,而且要做十字圣号。更不必提大礼弥撒了,大礼弥撒中,宣读(或歌唱)福音时,还要用腊烛和乳香。我们所以要如此,因为我们愿意在成圣体圣血领圣体圣血以前,想念起基督的音容,回忆他一生的伟大事迹:他在加利肋亚的活动,他行的奇迹,他的教训和他用的譬喻所发生的神效,一直到苦难死亡回到天父的身边。当然弥撒圣祭照它当前的形式看,它无法完全发表我们的感恩心情,它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我们瞻仰基督的全部丰功伟业。因此教会把基督的一生重要事迹分到一年中一定的季节里去。于是产生了所谓的「礼仪年」,有一定的节日,也有主日,在这些日子上我们可以听到基督一生重要的事迹,一年一年的轮转,提醒我们,为了我们的得救,发生了什么事。同时也是便我们不要只以一年一度的庆节和纪念为满足,而要至少每周一次有一个「主日」去纪念基督,在这一天,我们纪念他的一生,尤其他以苦难、圣死和复活所完成的救世工程,而且在世界各处,凡有人的地方,一切信心尚未全泯的人,都应当至少在这一天,在主日,参加纪念基督的活动。

我们决不容小视这种活动的意义。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基督信徒每周这一天都特别纪念基督。大家都聚集在圣堂里,无论是在都市,或是在乡村,到处有圣堂,到处的圣堂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建筑起来的。不受外力的强迫,也没有物质的利诱,大家聚集在一齐,为了在一个小时内,在基督为他们所开出的一种高超的境界里遨游,汲取力量,提高心志,再回到家中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这是教会对天主予人的怜爱之情的一种答复:两千年前,天主藉基督触动了大地;在复活日的早晨天使移去了坟前的石门;世界因此而颤悚,又何足为奇呢?从此后,每个主日可以说都应是天主进入人类历史所引起的震荡的继续波动,每年有五十二次,要使人类受到震动.这震动在有人类之日是不会停止的。

十一、教会的祭献

主日,是我们纪念主及其光荣复活的日子,但主日的意义并不止于此。主日还有更高的目标:主日要拥有我们全部的生活,我们的辛劳和工作,我们的快乐和苦痛,要把它带到天主前,圣化它。如果每主日我们能够意识到,做了基督信徒我们得拥有什么财富,因为基督以他的死亡和复活为我们开出了一条道路;如果每主日我们能体验到自己是基督伟大祭献的见证,这祭献,基督不只在生时由完成了一次,而且在升天后,仍旧以神奇的方式重新完成于弥撒圣祭中,在祭台上;我们可以说,已经由主日获益不少,不过,这还不能算获得了主日弥撒的最高效用。

(一)弥撒要求我们每人自己的祭献

弥撒是一种虔敬的纪念仪式,也不仅是基督借着他的代表、司铎在祭台上重行十字架上的祭献,它还要我们每人自己的祭献。

我们知道,有不少基督信徒以为基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了,我们要得救只须信仰他,靠他的功劳,道德方面不要有大错误,不必操心费力,便可有个幸福的结局——得救。

主日的弥撒却坚决反对这种看法。当然,每次的弥撒圣祭,常是基督主持奉献,是他藉司铎的口说出:这就是我的身体,这就是我的血。是他将自己的体和血奉献给天父,像他在十字架上所做的那样。不过他也说过:「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拾贰、卅二)他要求人追随他,他在世时经常向信仰他的人作这种要求。他也特别要求人在牺牲上追随他。在十字架上独自一人做了奉献,他孤苦无告,他甚至为最忠于他的人遗弃,像他在过去多少个黑夜,在巴肋斯坦的山中,独自一人祈祷。在祭台上他不愿独自祈祷奉献。因此在成千成万的地方修建了祭台,好使信徒聚会,和他一齐行祭。因为弥撒是基督和他的教会共同奉献的圣祭。

这一点对我们非常重要,它使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致迷失方向,我们生活的方向是走向天主。

无论什么人在不熟识的地区走路,要想前进,最应注意努力的是把握住方向。迷失方向,纵然只是很少几度,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人生途中,方向也是最要紧的事。可惜,在人生旅途,迷失方向的灾祸也经常能够发生。而且这种灾祸要比任何其它灾祸都更可怕。可是我们有一位来帮助我们:基督走在我们前面,在他的祭献上他也是我们的模范。

(二)祭献的意义

祭献原是一种表示尊敬的献礼行动,是向高于自己者的敬意表现。在过去,如果要向统治者表示自己的敬意和臣服之情时,便是献礼品。我们向天主奉献礼品,也是表示我们对天主的臣服、敬礼心意,我们承认他是我们的主宰,我们愿意服从他的诫律。当然,这种心意,人可以用言语来表示,不过,用一种礼品,用奉献的方式,究竟更为有力,更为有效。因此我们每周主日天,受到教会的邀请,参加基督向他天父行的祭礼。当我们主日天聚集到一齐时,我们似乎不能只在思想上纪念基督?止于思想上的纪念。思想应当进行到实际行动。因此,在成圣体后,司铎不停留在「主,因此我们作你仆人的,和你的神圣于民,纪念你的圣子,我们的主基督神圣的苦难,和他从死者中的复活,以及光荣的升天;」这几句经文上,而继续诵念:「从你赐给我们的恩物中,我们把纯洁的牺牲、神圣的牺牲、无玷的牺牲:永生的神粮,和永恒救恩的爵杯,奉献于你尊威台前。」

司铎并不说「我奉献」—也不说「基督奉献」,而说「我们——你的仆人,你的子民」。整个的弥撒都是建立在「我们」上:我们祈求,我们感谢,我们崇敬,我们奉献。弥撒中,在每一重要阶段开始时,司铎常向大家,问候大家说:「愿主与你们同在」,这就是为强调这个「我们」,并要照顾到,使大家都积极参加这个祭献,大家都应当一同祈祷,一同歌唱,一同奉献。因此,教会在最近礼仪改革进行中,要信徒回答司铎的呼声,用「啊们」来结束司铎所念的经文,并同唱圣歌。这样,在主日的弥撒圣祭中,祭献应当真正成为教会整体的祭献,教会是由我们组成,我们每一位信徒都是基督的生活的肢体。

我们用圣祭中的礼品愿意表示对天主尊严的敬意和臣服之情,我们愿意承认天主是我们生命的目的和归宿,而且愿意努力保持我们生命的正确方向。我们是基督的信徒,我们要紧紧追随基督,他引导我们走向天主及基督自己,他是我们的主。弥撒圣祭是他的祭献,但是同时也应当是我们的祭献,我们和他共同行的祭献。基督不仅很清楚地告诉过我们,他也给了我们和他共同行祭的形式。他建立了圣体圣事,教导宗徒们去行这一圣事:他们应取面饼和葡萄酒,用他的话来变为他的体和血。

饼和酒于是成为我们生命的营养品,同时也成为我们生活的模式,也表现出我们生活中辛苦和工作的真谛。因为饼和酒并不是已经做好生长在我们的田地里和葡萄园中,我们需要辛劳工作,流血流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因此应当连同它的苦痛与辛劳被带到祭台上,加入主的祭品中),恰如母亲的手握住了孩子的手,四只手联合起来,捧起来行一个共同的祈祷,举向天父。

如此,我们桀傲的意志应委顺天主的意志,我们没有毅力的心灵应坚守天主的诫律,它们应溶解于救主英勇的牺牲中,他不怕苦痛,不怕死亡,为了人类的得救,一心只知道顺从,完成天父的意旨。因此,根据古老的传说,信徒在弥撒中,不仅答应司铎的祈祷和问候,而且亲自参加献饼酒的仪式,把饼和酒带到祭台上,以表示他们把自己的祭品和基督的连合在一齐。在今天行圣祭时,便令教友以游行方式亲自将饼和酒送到祭台上,交给主祭的司铎。

当然,奉献饼和酒只是我们主日天祭献的开始而非全部。我们本来应当奉献的,我们可以奉献的,也就是主基督亲自所奉献的:他的体和血。这样,我们便有了一个更大的使命:我们只用主基督所用过的饼和酒,献给天父,为表示我们的顶礼和崇敬,因为饼和酒在成圣体后成为基督的真正的体和血,而饼和酒却只代表我们的奉献,只是一种象征,而非我们真正的牺牲品,我们不仅学习主基督用他所用的饼和酒,我们也应当有他奉献天主时的那种意识和感情——他那对天主无上的爱情。这爱情炽热了他牺牲的心,这爱情是它宣布的第一条也是最大的诫律;还有那与第一条相似的对人的爱情。

  现在我们是面对着基督信徒的真正人生观了:我们信仰基督,不只是顶着一个基督信徒的名称,我们是真正属于基督、拥护基督的人。基督的信徒受基督精神的鼓励和领导,以基督的精神解决他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无论是职业方面的或者是待人接物方面,他都以实现基督精神,完成天主意旨为最高目标,连游戏、体育、娱乐也不例外。

 

(三)革新生活

天主圣子进入人类历史,进入人的世界,他负起了领导人类的使命,天主第二位圣子降生取人性成人,使人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但是,人保有他的自由,他可以接受基督的领导,他也可以拒绝,基督并不强迫人追随他。基督在人类历史上像一份酵母,改变个人的生活,使人日渐肖似天主,他也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使人类渐渐成为天主子民;他要完成我们在天主经中所求的:愿天主的国来到人间。

因此,一个主日又一个主日,我们作基督信徒的人受到教会的邀请,把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苦和乐,我们的责任和考验,我们的艰难和失败,都导入爱情和牺牲的生活大激流中,在基督的十字圣架旗帜下,追随基督前进。社会万恶,充满毒辣的诋毁、阴险的欺骗、狡诈的阴谋、凶恶的凌辱,家庭里有贫、富、顺、逆、甜、酸、苦、辣各种滋味,每个人也都有私心、贪欲、个性、脾气,要想成己成人,齐家治国,谈何容易?我们的确需要在每个主日天,在纪念主基督之际,能受到鼓励,重新提起精神前进,在参与弥撒圣祭时,领受天主圣言和基督圣体圣血的滋养,使我们也真正有精神、有力量前进。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奉献给天主的,微乎其微,我们从天主得到的却十分丰盛。我们奉献给天主的小礼品,原应作为我们对天主爱敬象征的,却成了天主对我们爱护无限的表示,而且成了坚强我们人格的力量。

这是主日的意义及其丰富的内容。在教会中,主日已经有两千年历史了。但是,教会历史上有多少人真正体验到了主日的意义,也真正知道去开发利用主日的富源呢?有多少人主日进堂,是为了圣堂里也有圣乐和礼仪所造成的气氛?有多少人主日进堂,只因为是教会的诚律?又有多少人主日进堂,是因为习惯了。当然,这些原因都还是很好的原因,我们不能指责的;不过,生活是生活,不只是一段我们可以随便敷衍的过程。我们应当生活得有意义,有内容,等闲不得。我们应当努力,使我们的行为都有明确的意识,都有真正的内容。每个主日,在圣堂内的活动应当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原动力才是。要勉力去了解主日的深刻而丰富的意义:它要教导我们,何谓基督的信徒,如何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基督的信徒;它也是我们在时光之流中能汲取力量的处所,凭着这种力量,我们能成己成人,能在基督内重整人类社会,能把宇宙引向天主,归顺天主。

附识——

1、本文资料全部取Prof. Dr. Josef A. Jungmann:Sonntag-Sonntagsmesse的小册。一九六六年八月第三版,西德Butzon Bercker出版社。

2、但未直译,有数处且略有增删。特在此郑重说明:不敢掠美,文责自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