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6号

福音资料的来源


 

王敬弘

一、前 

我们这次演讲的主题是福音资料的来源及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说从宗徒们宣讲开始,一直到形成书写福音的原始资料止,而不是讨论现在已经成型的福音。所以,这一讲的范围并不拘囿于狭义的类型批判,由发型批判只把福音拆成了零碎片段,之后再研究每一小段写成的经过和背景。现在,我们是要对福音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或过程作一个连贯性的描述。但是对这过程的研究,只可说是比较合理的推测,因为我们手边所有的证据,最主要的就仅有四部福音和宗徒大事录。对于这个过程的历史、我们没有一个完整的记载可供参考,其实不要谈很完整的历史记录,连比较翔实的历史资料都很缺乏。所以,我们只是根据现在存有的福音和宗徒大事录,以及一些可信的记载,如约瑟夫所写的当时犹太人的生活情形,和初期教会其他的记载。研究圣经的学者把它们综合起来,做了一个最合理的假设,由于探讨的人眼光各异,所以不同的说法也相当多,我们的观点主要是来自一位法国圣经学家Léon-Dufour和一位比国圣经学家 Lucien Cerfaux研究的结果。

二、耶稣的宣讲

在耶稣宣讲中,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话?行了些什么事?这是福音形成的第一阶段的研究对象。

245

此处我佩只需笼统带过,因为跟我们研究略有关系的,是耶稣宣讲时所用的方式:他在不同的时地、对不同的人物、以不同的方式,讲了相似的道理,行了类似的奇迹。一个道理并不是只讲一次,也不是一个道理永远用一样的讲法,即使讲了许多次也没有完全雷同的地方。这项事实是相当重要的。第二,耶稣的许多奇迹也不只行了一次。如他多次治好了瞎子,也多次使瘫子行走。在安息日治病,福音上的记载也不只一次。这是我们对耶稣的宣讲应该有的了解。其次我们也应当明白,虽然耶稣没有把他的道理弄得刻板无味犹如背书,但是他教导人的时候,却连用了一般经师所用的方法。在那时,写作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写书是样专门的职业,纸很贵,书写的工具又不好,所以「写」的风气并不盛行。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就写些东西,或是有钱便可买本书的。犹太人的经师是用口传的方式来训诲、来传递思想和保存传统。

口传的方式,不是创始于经师,而可以说是从犹太人的先知文学起开始通用,他们把道理编成一种易念易记的口诀。耶稣不是以死板的方式宣讲,但是在他讲了无数次后,慢慢地在宗徒之中,或是在他的指导之下,有一些像口诀似的文句出现之可能性甚大。看我们的福音中,不少段落是有规律、押韵的,有些我们可以说是后期教会的礼仪经文,因此才会有整齐一致的型式。但是有些明显的不是礼仪中使用的句子,如真福八端,「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很可能是把耶稣基督所讲的道理简化成一个撮要,然后编成一篇易于记诵的短文。这种口诀的方式、到底是在耶稣生前就有的呢,或是死后做成的呢?今日已不可考。然而,即使耶稣用了这个方式,也不足为奇,因为这就是当时经师一般教导子弟的方法。

除了真福八端之外,还有很多例子,如玛窦福音六19-21节所言—这是耶稣主要的教训之一:

246

「你们本要在地上为自己积蓄财宝,因为在地上有虫蛀,有锈蚀,在地上也有贼挖洞偷窃」,下面接著是相对的句子:「你们要在天上为自己积蓄财宝,因为那里没有虫蛀,没有锈蚀,那里也没有贼挖洞偷窃。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必在那里。」这三节的形式,表示它具有韵律性的组织,很可能在耶稣宣讲的过程中已经发展成大概的模式。后来宗徒又把耶稣的教训整理了一遍,而依照经师的传统编集成可以背诵的口诀?但是我们不知道它形成的确切时期,反正这是一个当时的经师教授门徒记忆的方式。

关于第一阶段说到此为止,我们不去考证那些一是耶稣所作的,那一个真是耶稣所讲的,因为这是属于历史批判的任务。

三、宗徒们的作证

门徒们自己开始宣讲的时期,我们现在所依据的一个最重要的资料就是宗徒大事录。按照圣经学家用文学批判的原则来衡量,宗徒大事录记载了几件初期教会颇为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五旬节前后发生的事。

首先,我们要明白宗徒对他们的作证任务已经有一个很清楚的意识。在宗徒大事录第一章15-26节里记述的事,是为了选择一个人代替犹达斯的位置;他们选择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由若翰施洗起、直到耶稣从我们中被接去的日子止;这些人中,应当有一个同我们一起作他复活的见证人。」(22)所以宗徒的见证是从耶稣的公开生活——若翰施洗起,一直到他被接去升天的日子为止。当然,在作整个见证的中间,并不是每件事情的重要性都是一致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耶稣的复活,如果

—247—

基督没有复活的话,宗徒无法认出基督是由天主来的,更不能深深体验出基督的天主性来。所以这个复活的奥迹等于给耶稣全部生命一线新的光明,否则宗徒们就难以了解耶稣整个公开生活的意义。因此在拣选宗徒的条件中,「同我们一起作他复活的见证人」是个最重要的关键。

在宗徒大事录第二、三、四和十章里,记载教会初期伯多禄所作的几次宣讲,虽然这些宣讲不是一字一字的记录,可是所用的文字和写法,经过圣经学家的考证,却认为是相当古老的,它比福音中的某些资料、写法及用字时代更早。因此这几个宣讲在圣经学里有个特殊的名称,叫做初传(kerygma)至少目前的圣经学家仍然认为这是相当忠实的记录。

在初传中,宗徒们作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我们且看第二章,圣神降临之后,众人都讥笑宗徒喝醉了。于是伯多禄起来作证,他说他们并没有喝醉,这件事情是为应验岳厄尔先知的预言;接著他把耶稣整个的公开生活作了一个略述,「诸位以色列人!请听这些话:纳匝肋人耶稣是天主用德能、奇迹和征兆——即天主藉他在你们中所行的上如你们所知道的——给你们证明了的人」(23)。耶稣死亡的事情发生得并不太久,不过在两个月之前,这些犹太人应当记忆犹新。而伯多禄对犹太人宣讲,最主要的就是讲述圣神降临是应验了先知的话,基督死而复活了。「他照天主已定的计划和预知被交付了,你们藉著不法者的手,钉他在十字架上,杀死了他,天主却解除了他死亡的苦痛,使他复活了,因为他不能受死亡的控制。」(23-24)「这位耶稣,天主使他复活了,我们都是他的见证人。」(32) 由此可知,自宗徒开始传教,就非常清楚的明白:我们是见证人,我们作的只是一个见证而已,没有什么新发明的道理,而圣神,就是耶稣基督死亡复活后一个救恩性的效果。

同样,在宗徒大事录第三章,伯多禄治好一个瘸子后又宣讲了一篇道理,强调耶稣基督死而复

248

活,所以救恩来临人间。伯多禄在初期见证的重心都是「死而复活」,而对耶稣公开生活的其他事迹则讲得很少。这是因为他的听众多是犹太人的缘故,他们已熟知耶稣的言行。

到了第十章以后,重心便转变了,在第十章中间,伯多禄第一次给一个外邦人讲道,这件事情也是在圣神的引导下完成的。之后,伯多禄就发表了一篇言论为耶稣基督作证,这就是第十章34-43节所述的:「我真正明白了:天主是不看情面的,凡在各民族中,敬畏他而又履行正义的人,都是他所中悦的。他藉耶稣基督,他原是万民的主,宣讲了和平的喜讯,把这道先传给以色列于民。你们都知道:在若翰宣讲洗礼以后,从加里肋亚开始,在全犹太所发生的事:天主怎样以圣神和德能傅了纳匝助的耶稣,使他巡行各处,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压制的人,因为天主同他在一起。我们就是他在犹太人地区和耶路撒冷所行一切的见证人。他们却把他悬在木架上,杀死了。第三天,天主使他复活了,叫他显现出来,不是给所有的百姓,而是给天主所预简的见证人,就是给我们这些在他从死者中复活后,与他同食共饮的人。他吩咐我们向百姓讲道,指证他就是天主所立的生者与死者的法官。一切先知都为他作证:凡信他的人,赖他的名字都要获得罪赦。」

这当然不是讲道的原文,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占多禄对外邦人宣扬福音的原则,他不只注重死亡和复活,对于耶稣公开的生活也大略的介绍:开始的时候,若翰宣讲洗礼,然后耶稣从加里肋亚开始,而后在犹太地区行事:「巡行各处,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压制的人。」最后来到耶路撒冷,在那儿人们悬挂他在十字架上,杀死了他,到了第三日,他复活了。这样的地理结构跟对观福音完全一样,显示出对观福音地理结构的雏型已成。从这里我们尚可看出来宗徒作证内容的趋向,他们仍会重旧约,伯多禄也说过:「一切先知都为他作证」(43)。同时他们也明白这个救恩是给全世

—249—

界带来的?所以在宗徒的初传中,我们看出当教会初奠基石时,已经逐渐的意识到自己所要作证的内容,而绘出了一个大致的蓝图,虽然这时还没有立刻写成一本书。

耶稣宣讲时使用的是亚拉美语、很可能他一直没有讲过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当时巴勒斯坦通行的方言是亚拉美语,而我们现有福音的原文、都是用希腊文写成的。从亚拉美语的宣讲如何过渡到希腊语的宣讲,是个很有趣味的问题。到底是教会传到希腊化的世界(即当时的小亚细亚一带)之后,才慢慢有希腊文的宣讲呢,还是在初期教会中已经开始有了希腊文的宣讲?这个过渡的阶段是否也是在宗徒的监视下完成的?这些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其中有一种说法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合理性:我们从宗徒大事录第六章可以看出,在耶路撒冷的初期教会中已包容了不少希腊化的犹太人。人数之多,以致于他们中应当选出七位执事来管理众人爱德的工作——因为宗徒们没有时间去照管他们。由此可见在初期教会中,已经有了许多希腊化的犹太人参加。那么这些人,如斯德望,及当时的七个六品,大概都是一方面会说希腊话,一方面又会说亚拉美语的人。甚且这批执事很可能在讲道理的时候,就已经逐渐不用亚拉美语而使用希腊语宣讲。所以我们不能把形成希腊化传统的时期说得太晚。

此外由于他们处在犹太人的环境中,所以把亚拉美语的那些口诀等直接翻译到希腊文,而犹能保存原来的方式及语风。这是希腊文传统成立的可能性之一,然而真实的情形究竟怎样,没有人有确实的资料?

其次我们也要注意初期教会对作证内容的影响。初期教会是个怎样的团体?教会团体到底对宗徒作证的职务抱有怎样的意识?在宗徒大事录二42节说道:「他们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时常团聚,

250

擘饼,祈祷。因为宗徒显了许多奇迹异事,每人都怀著敬畏之情。」显然的,初期教会团体是以宗徒为他们的中心。这个以宗徒为中心的团体为何如此的敬畏宗徒,不只是他们行了奇迹异事,更因为他们是一批真正为基督作证的人;只有他们才有作证的权威。这一点在五旬节圣神尚未降临前,简选玛弟亚替代犹达斯时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宗徒小团体是蒙天主召叫的一个特殊的团体,现在缺了一个人,而递补的人应该与其他十一位有同样的资格。

事实上,在教会团体里更具重要性的是宗徒的训诲,因为他们是一群权威的见证人。不只是一个地方的信徒敬仰他们,其他团体亦复如此。如宗徒大事录四32节:「众信徒都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没有人说是自己的,而都归公用。宗徒们以大德能,作证主耶稣的复活,在众人前大受爱戴」。可见宗徒的作证不仅仅以言语,而且是以天主的德能作证,因此成为团体的中心。

我们再看第六章选立七个执事的事件、便可明白宗徒对他们职务的意识。因为那时信众日多,宗徒身兼数职,除了宣讲外,还要管理教会的事务和爱德的工作,这工作极为不易。于是十二宗徒就召集群众说:「让我们放弃天主的圣言、而管理饮食,实在不相宜。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检定七位有好声望,且充满圣神和智慧的人,派他们管这要务。至于我们,我们要专务祈祷,并为真道服役」(2-4)所谓为真道服役就是真正的为基督作证而服役,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祈祷和为真道服役。所以无论宗徒本身或是初期教会,对于宗徒作证的职务和权威都有非常清楚的意识。

自从教会受到迫害——斯德望首先蒙难以后,希腊化的犹太人四散逃亡,使教会传到了撒玛黎雅。耶路撒冷听说撒玛黎雅人接受了天主的圣道,便打发伯多禄和若望往那里去为他们祈祷,使他们领受

—251—

圣神,因为圣神还没有降临在他们任何人身上。这是宗徒们开始巡行耶路撒冷以外的第一个地区,其中的含义好像是在外面建立的教会,一定需要宗徒权威的认可才行,虽然书上没有直接明白的记载,但是当时一切言语、行动都必须和宗徒的教训符合,才算是正统的。为这样的事,伯多禄和若望也不只出去过一次。由于那时教会的组织还很小,面对的环境也较单纯,所以初期的作证都是口头作证,许多地方可以直接听到十二位宗徒的训诲。

在教理方面,教会针对犹太人的宣讲,主要是引证旧约来证明耶稣基督是预许的默西亚,对接受这个事实的人,他们就宣讲教理,这个教理主要是为「耶稣基督是默西亚,是主」作证。于是他们就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宗徒们彰扬耶稣的言行,叙述他怎样应验了旧约先知之言,把耶稣生平的事迹深植于人的心底。耶稣是默西亚是主,不仅仅是一个空的名号而已,而是他对信仰他的人具有真实的意义。

宗徒们在这方面也是采用教导的方式,耶稣来是为满全法律,并不是来取消法律的。这句话的意义可能在信仰耶稣的人的生活中,引发了一些问题:我们到底还该不该守斋?该不该祈祷?我们还应该纳殿税吗?我们应不应该向凯撤纳税?我们中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于是宗徒们就开始在记忆中找求正确的答案,耶稣曾经如何做,如何回答,以教导当时的人。宗徒起初的宣讲有很多是数理式的,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下面对一群具体的人,宗徒们做了这样的教导。所以开始时——很可能是由一个人发问,宗徒回忆、思虑之后,给予答案和教诲。

奇迹在整个的以色列历史中是个不可忽略的部份。如天主带领以色列于民离开埃及的奥迹,是天主以神迹和奇迹(Signs and wonders)来完成的大事。耶稣基督也行了许多有关奇迹的事,宗徒们

252

的宣讲,不可或缺的也提到了在基督身上天主以德能由完成的事情。对于耶稣所行的奇迹,如玛窦形容他步行海面,之后平息风浪,而平息风浪这件事在教会的观点下,就足以朝拜他为天主子,所以我们应该承认他是天主子。诸如此类小短而片段的故事便开始产生了。

跟随宗徒的信徒,除了「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之外,他们还擘饼、祈祷。很快的这个小团体就有他们的礼仪生活和祈祷生活了。在这个礼仪及祈祷生活中,他们不能不对他们的信仰生活有所表达:无论是用赞颂的也好,用朝拜的也好,用仪式的也好,都应该把他们的信仰表示出来,这是一种自然的结果。礼仪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诗歌。犹太人对诗歌有相当深的喜爱,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出这种诗歌体的文章,如若望福音的序言、大概原来就是诗歌:斐理伯书第二章5-11节:「他空虚自己,服从至死,……为此,天主显扬他……」这一段如就希腊原文分析,也是具有诗歌的形式,可能也是当时礼仪的诗歌。

除了擘饼外,领洗、领受圣神及祝圣执事都是属于礼仪的一部份,虽然在宗徒大事录一笔带过,可是在真实的礼仪中绝不会如此简单。教会初期的礼仪可能较为简陋,待教会逐渐成型之后,愈了解礼仪的意义,就愈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把信仰的内涵藉礼仪表现出来。擘饼成为初期教会礼仪的中心后,逐渐与圣殿的礼仪分离,我们现在所用祝圣圣体、圣血的经文,原来不是在苦难叙述中的,而是取自另一个礼仪。新约中,玛窦和马尔谷福音的建立圣体经文,大概是来自耶路撒冷教会的礼仪;路加和保禄,大概是来自安提约基亚教会的礼仪经文。这些礼仪都是产生新约的原始资料之一。

当教会传开之后,引起了护教学的需要。也就是说传到一个不信耶稣基督的地区,必会遭到许多困难。保禄就作了许多这样的尝试,他在雅典讲:「你们有一位不认识的神,……」不过他的尝试都

—253—

告失败。由于要对外邦人宣讲,护教学是势所必然的,尤其是在证明耶稣复活上。世界上的各种宗教,连犹太人,虽然天主给过他们启示,他们仍认为人能复活是件很希奇的事情,因为没有人从死者中复活过。所以很多人都攻击复活。在讲论耶稣复活的时候,玛窦福音所述派兵去看守坟墓的事,就是为了制造出于非教会、为难基督的人那方面的证言,利用这些人作证基督的确复活了。除了外邦人,对于经师和法利塞人的攻击,他们也要竭力辩护,就像犹太人逐渐不守经师或法利塞人规定他们的法令而遭到指责时,他们便会辩驳道:「耶稣基督当时这样说过!」「耶稣基督的法律比你们的完全。」等等。

综合上面所述,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各种福音资料出现的经过。由于各种不同的需要,使得宗徒的宣讲愈来愈丰富。这正是耶稣所说的:「真理之神要来,引领你们进入一切真理,回忆起我对你们所讲的一切。」

四、写作资料的形成

由于教会日趋进步与成熟,它的范围逐渐扩张,使宗徒无法分身到每一处宣讲,也使这个成熟的国体出现了文字的记录。在这种文字的记录中,很自然的便会把耶稣相似的教训归纳在一起。以山中圣训为例,它不可能是耶稣一次宣讲的内容。可能是把耶稣所曾谈到的犹太人一向注重的三种善功:祈祷、施舍、禁食为主题,收录在一起以教训众人。还有其他关于旧约的训言,「以前你们听人家怎么说,我现在对你们又怎么说」摆在一起。一个成熟的团体中有这样的事是十分合理的。比喻也是一样—耶稣基督的比喻,如玛窦福音第十三章关于天国的比喻,第廿一到廿二章关于末世的比喻,都是

254

日积月累地集在一块儿的,第廿四到廿五一草里面,基督徒在生活中应有德行的几个比喻编排在一起,这都是想象得到而且合理的分类。奇迹的故事、与法利塞人争辩的故事,也慢慢的聚集在一起。这种小型的集合,大概在初期宣讲不久后就形成了。连结新约,旧约的重要人物—若翰洗者的资料,可能在开始就有一段独特的集合,后来因为编辑的需要将它拆开了。

初期教会中,擘饼的含义很深,跟擘饼颇有关系的奇迹就是五饼二鱼。玛尔谷福音记载有两次五饼二鱼的奇迹及其后发生的一些事情,一直到医治好一个瞎子或哑巴止。这两段记述在结构上有平行之处!先是有增饼及鱼的奇迹,然后或平息风浪,或步行海面,而接著就治好一个瞎子或聋子。这种相似的结构,可能来自当时已经流传有关「饼」的训诲的小卷轴。若望福音和路加福音虽然只记载了一次增饼的奇迹,其结构也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在那时有关于「饼」的训诲是无可置疑的。

耶稣的苦难和复活是救恩史上最重要的一环。现代圣经学家研究苦难史的形成是相当早的事情。四个福音都有苦难史,他们的结构以及时间的次序上安排得相当完整;这是四部福音最统一的地方,因此大家都同意苦难史的形成年代较早,所以差异较少。虽然每一位圣史写作苦难史时都有一点独特的资料,譬如黑落德的审判,就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无可否认这是四部福音最相同的一个片段。

圣经学家还认为苦难史的大纲也不是一下子就拟好的,开始的大纲相当简单。以马尔谷福音的苦难史为例:先是山园被捕,而后是宗徒们逃散,再是公议会的审判、定罪,解交给比拉多,最后被钉死、埋葬。这是原始苦难史最基本的内容。后来在这些资料前,再加上一个序幕:公议会阴谋处死耶稣,并且附上他在伯达尼晚宴被敷香波之事来预示他的殡葬,然后就是最后晚餐的聚会。最后晚餐中

—255—

建立圣体圣事的部份,是将擘饼礼仪中纪念圣体的经文镶嵌到苦难史里。

重要资料都具备以后,又加上一些目击的证人的细节,如山园祈祷上二位宗徒陪伴在侧。伯多禄进大司祭府,三次背主等。马尔谷福音记载伯多禄三次背主的资料很可能是从伯多禄自己口中听到的。山园祈祷却只有少数的宗徒亲眼看到耶稣基督作怎样的祈祷?这些都是比较晚得的资料,加添上去之后,苦难史遂具备了今日的形式。这个苦难史和耶稣的复活,跟后来形成的奇迹故事、训诲故事联结起来,就是整部的福音了。

复活是个比较特别的传统,我们现在无法仔细讨论,但是可以稍为提提每位圣史相异的地方。路加和若望,他们只记载了在耶路撒冷和附近的显现,至于玛窦和马尔谷则只记载了在加里肋亚的显现,好像耶稣从来没有于耶路撒冷显现一般。这里面有许多圣经学上的问题,有兴趣的话不妨参考黄素莲所译「信证学与圣经中的基督」一书。

我们所推测的福音资料形成过程,是否可以在圣经中找到一点依据呢?路加福音第一章就给了我们答覆,序言说:「德敖斐罗钩座:关于在我们中间所完成的事迹,已有许多人,依照那些自始亲眼见过,并为真道服役的人所传给我们的,著手编成了记述,我也从起头仔细查访了一切,遂立意按著次第给你写出来。」

这位外邦人的福音作者,所根据的是否亲眼见过耶稣基督,为他作证的人,初这些人是为真道服役,他们并不在一切证据之上!因为他们没有改变和控制真道的权利,只能为它服役。路加依据目击者的见证,本著求真的精神访查了一切,然后才著手编成记述。在他写成这部福音之前,已经有了书写的文件。他参考了别的文件而并不是第一位著手编书的人,他的工作只是把过去的人已经由完成的一

256

件事,很忠实的,并按照个人的神学次第—非历史的次第.写出来。所以至少我们可以从路加福音中、证明我们推理的过程是相当正确的。

五、结 

按今日圣经学家的推想,当时写出来的片段的福音,起初并没有被教会视为神圣而不可变动的。举例来说,巴比亚斯证实玛窦宗徒曾经用亚拉美文写了一本耶稣言论集——(它并非现在的玛窦福音,因为玛窦福音是用希腊文写成的而非自亚拉美文翻译过来的。)圣经学家相当尊重这个历史的作证,可是它后来却佚亡了。有些人认为它被翻译成了各种的希腊文。其中某些译本被写玛窦福音的人引用,有些被写路加福音的人引用。这种说法是一项假设,不过仍有一点事实根据,就是从前亚拉美文的福音,在初期教会中并非一字不能更改的。我们今日的福音常有些早期窜入的记载,经过圣经学家的批判之后才将它们删除,而恢复原始的面貌。

另外一点我们应知道的是:当时并不是以书写为最重要的作证资料,而是以宗徒的见证为最后的权威。所以至少在宗徒生存的时候,口传的权威是与书写的资料并行且相互影响的。圣经学家认为我们不能完最文字学来解决对观福音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完全靠口传。所以按今日研究的结果,口传与书写是并行而且相互影响的。

教会是一个活生生的团体,不断的有新的圣师出来,有新的表达信仰的方式出现。初期教会的成长与扩展,各地的礼仪生活日趋不同,希腊地区,希腊化的犹太人有他们的方式,外邦人的教会也有

—257—

表达他们信仰的方式。初期教会在圣神的推动和宗徒的宣讲和督导之下,保存了口传传统以及书写的记录,一直到产生今天这四个福音为止。这是我们对福音资料来源的过程所作的最合理的推测。

本篇及前篇演讲主要参考书:

Raymond Brown, S. 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Vol. ,(New York: Koubleday, 1966, 1970) CXL VI, 1208.

Bruce Vawter, C. M.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The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69) pp. 414-466.

Lucien Cerfaux, The Four Gospels (Westminster: Newman, 1965) pp. 1-24.

Xavier Léon-Kufour, Les évangiles et l’histoire de Jesus (paris: Seuil, 1963) pp. 225-319

25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