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8号

教会与堂区


 

 

(一) 教会神学的现实意义

    有不少天主教与誓反教神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不约而同地称我们这个世纪,从神学史观点看,是一个教会神学的世纪。事实上,在所有信仰基督的教会中,都有了一个强烈的内在的变动。直接或间接讨论「教会」问题的作品,真正是汗牛充栋,难以数计,原因是,基督信仰的中心,神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不是教会,而是基督所宣讲的三位一体的天主。但是,从教会初创至今,教会本身为世界为世人本来应是真理的记号,领人走向天主的,教会教友却往往成为使人认识信奉天主的障碍,因此,为讲教会必须讲许多其他方面的真理,同样为讲天主也必须讲教会,而」从多方面入手。因此,这一「教会的世纪」不仅是一个教会被全面检讨,应全面革新的世纪,也真是一个教会不景气的世纪。为很多人,教会已失去了使他们信服的价值;他们有道理泥与否在是另一问题。

    这「不景气」的原因不一。最主要的一个可能是:教会对许多人只是一个人为的制度,这制度是历史的产物,教会对信徒有很多的要求,而信徒却没有发一言、决定的权利,教会有自己的特权——特殊的看法与立场,特殊的行动与工作方式,立有特殊的法律,有自己的特殊计划,而这一切跟一般信友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条件和需要相去甚远,与时代的要求也格格不入。换言之:教会对许多人是个辽远的、陌生的、与现实生活脱节的制度产物,而不是一个生活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信友应当能

493

体验到基督教会的真谛,大家都组成一个团体,在信仰生活、在使徒工作上真正互相帮助的兄弟团体。因此「教会与堂区」这个问题在今天有了特殊现实的意义。

    梵二大公会议对教会所说的一切:教会即是天主的子民,在俗信友积极地参与教会工作,一切基督徒的使命与责任,只有在教会真正在一个地区上具体地实现时,才有真正的意义,否则只是空洞的名词。换句话说,只有上述一种说法,在一个地方教会里能为人具体经验到,而真正实现的,才是基督真正的教会。

    下面我们便是就「教会」的神学意义看堂的历神学意义。

(二) 教会的本质:其来源及其目的

    教会(Ecclesia)在希腊原文中意味著「民众集会」。为讨论一个地区的公众事件(政治)而召集民众所开的会。聚会的人称为Eklektoi—被呼唤出来的人。七十贤士译经,采取了这个名词来翻译希伯来文的 Quehal Yahwe天主子民的集会。从这个翻译,我们可以说,「教会」一开始便有其动态的一面,而且主要的它是动态的东西,是一个团体的集会。其本质是「成」而不仅是静态的「存在」。

    圣经上的「集会」当然不是任何一种集会,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召集的集会,而是天主召叫的人,特选者的集会日Ecclesia tou Deou,「天主的教会」。来自天主的召叫。这一教会的建构是天主召叫的人集合在一齐响应天主的号召。这一教会乃是奠基于是信仰的团体,在教会初创时期还有另一个名称:Congregatio Fidelium信友的集团——是一批信天主者的集团,他们为自己的信仰作证,他

494

们依自己的信仰生活。因此,只从人事行政制度去了解教会是不够的,而且不能获得教会的真谛。教会反而由于是这一与现实社会结构或政治应有的距离,而对它能有一种批判,辅佐的作用。

    来源——天主的召叫。目的——信友、被召叫老的答覆。——这是天主子民集会的意义。

     

(三)教会在哪里?

    哪里有基督信徒,教会就在哪里开始。但是,因为「信仰从听而来」(罗十17)而且只在爱德中发挥效用(迦五6)所以「教会」绝不能单独存在在一个私人个人的信仰中,基督信仰,基本上,本质上,是与其他「同道」不能分的,必须在团体中实现完成。「你们两个或三个因我的名聚在一齐,我就在你们中间。」(玛十八20)而教会最亲切最坚实最圆满的存在,是在教会信众举行感恩圣祭时。

    至于是「教会」能在各种平面上,社会各阶层人士中,在各种时间、字间里,以各种不同方式实现,自不在话下。

(四)各种不同的教会彼此间的关系

    在新约中,「教会」一词这样的了解,可以适用于是整个教会——那在罗马教宗领导下的教会。它也适用于是「教区」——在主教领导下的地方教会,甚至也适用于是堂区,或较堂区还要小的教会团体。

    传统天主教神学比较强调罗马教宗所领导的大教会;誓反教的自由神学则比较强调地方教会和堂区。但是依据最近这些年来教会神学家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新约里这两种教会的意义并非一个「alternstive」,二者必须任择其一,互不相容的。两者都是基督的一个教会,两者应整合为一整体,

495

两者不可分。基督兼容并包的教会具体地实现在个别的地方教会,和个别地方教会的共融中。

    基督的教会与地方教会的关系应从两方面看:

    1)地方教会就新的意义来讲,不只是整个教会的一个行政区,不只是教会一个部门。在每个地方教会里,实在有整个的教会。每一次上个地方教会集合,是教会在一个地区里的具体实现,因为在这个集会中,有整个的天主,整个的基督,整个的天主之神。在任何一个地区的教会都是天主在人类生活中与人类交融的「实际事件」(event)。请看圣保禄宗徒致格前的开宗明义章:「因天主的旨意,蒙召为耶稣基督宗徒的保禄和索斯特乃弟兄,致书给格林多的天主教会,就是那些在基督耶稣内受祝圣,与一切在各地呼求我们的主亦即他们和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名,一同蒙召为圣的人。」这样保禄可以称呼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家庭式的团体,任何一个具体的在敬礼天主而集合的团体为「天主的教会」。这个别的地方教会是基督教会的代表和具体买现,它是基督在一个地区里的教会。

    另一方面,固然教会是实在存在于是地方的个别教会里,但是上 并不等于是说:个别的地方教会就是「教会」。每个地方教会有教会存在,而每个地方教会所以是真的教会,是因为这个教会跟其他地方教会共属于是一个惟一的教会,与其他教会内在地息息相关共融的原故。这种共融是构成地方教会的因素。教会整体不是由于是个别的地方教会通过联盟方式而组成,而是木质上教会有如此的结构:教会内在于是每个地方教会,每个地方教会则在于是与一切地方教会有本质上的共融关系,而成为一个统一的生活团体。

496

(五) 教会的历史发展

    新约时代,教会初期,教会被此间的「共融」不只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它不只是说在一个圣洗,一个主,一个神之内的一种合一关系。也不是说有一共同的中央管理系统。也未曾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而只有横的方面的连系。这一种共融的生活团如何表现呢?表现在各教会之间相互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援,在互相的接待上,在对教会重要问题上的交谈与会商上,互通消息,比方报告地方教会服务人员的选举结果,征求其他教会认可,在祈祷时互为代祷,尤其在感恩祭中的相互纪念等。这种共融关系的建立与有效运用和实现,靠著一些焦点:即主教所领导的教会,主教的教会彼此间,则以罗马的教会为共融的焦点。因为「一切的教会都应当与罗马教会连系」(依肋乃主教advHaerIII3.)。

    那么,教会的原始情形可以说是有大同而有小异的地方教会。教会初期,甚至最初一千年之久,很多地方教会有自己的神学、礼仪、纪律、教会组织、甚至有方式各不相同的Credo。而这些同属基督至一教会的地方教会,其同处不在于是外在的「一致」,而在于是各地方教会都能在其他教会里,发现同一的信仰,同一的精神。从十一世纪后圣额我略的教会改革,特别路德改革宗教,尤其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天主教法典公布后,教会对外在的「一致」的要求才越来越强,中央集权的管理也越来越紧,这也是时代特别环境的需要,原无可厚非。不过,这种“一致”的要求和管制结果,是使教会史上一切求取地方教会有限度的独立,都被视为有危险性的倾向而被压制解除:如法国主义,若瑟主义。而东正教归返圣教怀抱后,越来越拉丁化、罗马化,也是很好的例证。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

497

虽然未否认主教的职权是天主所制定,而且也强调主教并非教宗的代表,而是直接正常负责教区的牧人,实际上却并不如此,罗马的教会等于是普遍的教会。

    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的召开使教会有了一个新转捩点。在强调主教职权之际,也高扬了地方教会及个别地区的体统意义和价值,大公会议很清楚地强调教会多样性,在Collesialias的观念里,古代教会的共融关系也得到复兴。

    大公会议似乎更进了一步,不只了解教区为「地方教会」,在教会宪章第廿六节所说上意味著一地方教会团体(Fidelium Congregatio Locaflis)为天主的地方教会,这些教会,因天主圣神及全盘的信心,在其本土,就是天主号召的新民族。这是堂区的神学基础,直接符合圣经的与件:堂区可以说是教会在一个地区的出现和成立,在这个地区上,人们应经验到基督的教会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地方教会的组成由于共同的谛听天主圣言。共同的礼仪生活。为教内外天主的子女服务。   

(六)几点具体结论

    a、依照圣保禄(罗十二,格前十二,4-61220

    像一个身体有很多肢体,各有所司,但仍构成一个身体,同样在一个地方教会中可有各种不同堂区。各堂区不必一定只依地区划分,由于是今天人类社会生活的分歧,地区的堂区观念已不能作为惟一的原则了。未来的堂区也可能依照生活的环境,职业的性质,社会学的理由等去划分组织,由于是特殊环境的要求,可以也应该在礼仪生活、牧灵工作、堂区组织,甚至神学思考方式上有所不同。当然这

498

并非意味著教会内的无政府状态。一切的一切应依照信仰的指示进行,而信仰并非任性的信仰,而是各地的堂区相互间以及与教区间共融,各教区相互间以及与罗马共融基础上的信心。

    各种不同堂区由于是各自的特殊作用,而能为教会整体提供特殊服务。诸圣的互通,在堂区间也有其意义的。我们应当特别努力保存优良传统的堂区(或团体),也应有实验新型的团体生活及新型工作方式的勇气,它能面对未来,使传统发扬光大。如此这些团体是为整个教会提供了服务。任何新事物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应当有容忍的雅量,有交谈的能力,好能求出较理想的结果。

    b、教会内可以有民主吗?

    虽然不是政治上所说的那种民主,因为教会内的权威非由人民所赋,而是来自基督的授与;我们仍以为圣统制阶层在执行牧灵职权时,出之以民主方式。像教宗与主教间(Collegialitas)的关系,似也可用到主教与司铎之间的关系,主教与神父可以形成一个领导的机构,同样也可在堂区内司铎与其信友结成一个团体—— 一个共融、共同负责的团体。

    只有团体内最多的人参与团体的事时,这团体才真正有活力。

    教会的改革,正确教会意识的觉醒,非有有生气的堂区,是无法竟功的。Guardini早在本世纪初已经说过:「教会只能在人心中觉醒起来」。

    堂区、小型基督徒团体有其存在价值与必要。但它们并不代替整个教会。教会实际存在于是堂区及小团体中,但并不销毁这些团体的相对独立性存在,而是使这些团体整合在「大教会」中。

499

    c、这种堂区与体团实际上反映圣经中的教会团体

1、堂区是教会、天主子民、默西亚王国、领洗者的大家庭。

2、人在这团体内,信友分享基督的生命。

3、信友构成一精神大家庭,信友像兄弟姊妹,应相亲相爱。

4、开放的团体,欢迎人来参加,而且有责任引人来投入基督怀抱。

5、惟一的使命:服务

6、司铎是牧人,是团体的慈父,负责领导团体生活:保全、传播信仰、分施主宠。

    d、基督团体的行动

1 宣讲天主的真理——使人得救的真理。

2 崇拜——礼仪是崇拜的一种方式,最大的崇拜方式:基督的弥撒圣祭。施行圣事。3 牧灵工作。

4 为基督作证的团体。

500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