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23号

一九七五年全国教务座谈会资料


 

每年的全国教务座谈会都在辅大神学院举行,今年是在三月十二日、十三两日。我们愿意把这次座谈会的资料,在这期神学论集的补白中刊出,这不但为神学论集自身保存一份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有些读者提供这次座谈会的种种。至于在补白中刊出,那是由于本期一切文章以经排版好了,无法再加更动,因此只能用此方法刊出。

壹、教务座谈会性质及组织简介 

一、教务座谈会的性质

1.综合提供全国各种会议(主教团、修会、主教团与修会会长座谈会、研究设计小组、各种讲习会、进修班等)的决议案。建议,使教会各阶层对全国教会有概括的认识。

2.给予教会各阶层代表提供新意见与交谈的机会。

3.寻求全国教会工作的共同目标,策划未来全国的教务。 

4.对有关全国教会的工作提供决策性的建议和服务。

二、出席代表人选 

1 分当然代表与特别代表

1)当然代表:主教团、主教团秘书处包括各委员会秘书及单位负责人)、修会会长代表、教区司铎代表、教友代表。

2)特别代表:照座谈会议题要求,邀请特别代表。 

3)代表资格:

      a) 本人对议题有研究

      b) 参加所代表的团体研究议题的工作

      c) 真正能代表所属团体发言。

 

三、座谈会如何能真正具有「全国性」意义?

1.所选取的议题应有代表性。

2.聘请适当的人士将议题作详尽周到的研先并做成可行的议案。 

3.将研究的议题与议案,尽早分送各有关团体研究、批评、补充。

四、座谈会进行方式 

1.主席团团长为当然主席。 

2.会议执行小组协助主席使会议顺利进行。

3.会议执行小组由主教、修会会长、教区司铎、教友代表选出若干人组成。

五、会后工作

1.尽速公布决议案?

2.运用各种方法使全国各阶层深入了解大会的决议案并乐于接受。

3.选择适当的人去从事决议案。

贰、这种全国性教务座谈会、主教团已经召开两次

第一次:民国六十一年五月廿三、四两日。在辅大附设神学院召开;讨论历年来教会各方面向主教团所提出来的问题与建议。

第二次:民国六十二年十肯九至十一两日,在畏大附设神学院召开;讨论(教友传教)

叁、此次(第三次)全国教务座谈会

一、座谈会的主题:(工业化社会的教务政策)。

这个主题曾经履次会议研究后决定,然后,首先由牧灵讲习会(六十三年八月十九至二三日在雄文藻举办)以(当前工业化社会的传播福音)为题,一方面对工业化社会作了一广泛的介绍,另一方面对工期

 

业化社会中的福音传播工作,提出了初步的构想。(请参阅「铎声」十二卷十一期:第五届全国牧灵讲习会专辑)

二、座谈会资料收集:

座谈会筹备小组,会在六十三年六月廿七日开首次会议,在再一度决定教务座谈会资料准备小组,决定了资料收集的步骤,及按此步骤应进行的工作。

当时决定把教务会议的决定分为三个步骤:

1 工业化社会中的描述。 

2 工业化社会中教会面对变化而产生的重要问题的提供。

3 工业化社会中教务政策的决定。

12.两步骤的工作是收集、整理资料的工作,由资料准备小组负责。第3、步骤的工作是讨论决议工作,在全国教务座谈会中进行;最后,由经座谈会而举行的主教团会议审核、核准、施行。

    第一步骤的工作,主要是描述性的,将工业化社会中各方面的变化提出。与过去作一比较。工业化社会中的描述,可分为社会方面的与教会方面的。社会方面的是一般的个人与团体。教会方面是圣职与教友

    第二步骤的工作,是牧灵、礼仪、教义、圣职、教育、传教、社会发展暨教友传教,以及修会团体等各组负责人,根据社会中变化的描述资料,研究各自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新的需要、新的对策。

    第二步骤工作结束后,各组负责人将重要问题与建议交给资料准备小组、编成议案条文,以便座谈会中讨论表决。

    经过这一步骤后,座谈会议题分为四部分,

    1.工业化社会中的牧灵

    2.工业社会中的礼仪

    3.工业社会中的社会工作

 

4 工业社会中的教会组织

肆、座谈会进行

    1.时间:六十四年三月十二、十三两日。(三月十一日下午五时报到)

    2.地点:辅大附设神学院

    3.出席人士:主教团全体主教、主教团各委员会(组)秘书(召集人)、主教团秘书处、各教区司铎代表一位、男女修会联合会各派代表五位及执行秘书、各教区代表各一位、全国教友传教协进会理事长、职工青年会全国总会长及辅导司铎、山地及移民教友工作中心教友代表一位即辅导司铎、三所大修院院长及各院修士代表一位。

特邀代表:台湾牧灵工作中心主任王愈荣副主教、章一士神父、永泉教义中心主任雷意琅小姐、台中天主教社会服务研究院院长王武昌先生、教友生活、善导周刊、铎声、见证、恒毅等报刊负责人。

4.座谈会进行方式:

     1)主教团团长为当然主席

     2)由代表中选出会议执行小组,协助主席使会议顺利有效进行。

3)会议采取分组讨论(不同的团体分组,如为单位以主教、修会、教区神父、教友及混分小组)与全体会议方式进行。

5.会议态度

     1 在交换意见、研究问题中,寻求天主圣神在我们个人和团体内所显示的方向。

2 继而将此方向具体化,拟成近距、中距的目标及具体行动的方法,并研究决定应由人负责去做,以及如何考核实行的速度,作为议决案。

     3 最后提供主教团核准实施。

伍、教务座谈会资料

 

座谈会筹备会资料小组计收到主教团各委员会建议案来自九个单位和个人。分别为:

    主教团牧灵委员会、主教团礼仪委员会、主教团教育委员会、主教团圣职委员会、主教团促进社会发展及教友传教委员会、主教团大众传播委员会、辅仁大学神学院、碧岳神学院、台湾牧灵研习中心、范赋理神父、朱恩荣神父。

    今将建议加以归纳,分为四部列后,但将注意归纳后之建议可能与原提议者之措辞略有出入,所以每意见下加注建议之出处。讨论时必须加以参考。

    (一)牧灵方面

    工业化社会中的牧雳工作方式以及观念与农村社会大有不同,然而现居台湾的主教神父以及其从事牧灵工作人员对此了解不够,因之加强认识工业社会,深入了解劳工问题之讲习会几乎为各提供建议之委员会之一致意见。至于如何学行以及其小目标则建议中各有千秋,其中应由何单位主办,亦需决策机构认真处理决定,以免各行其是,而有叠床架屋之弊。

    神父修女之生活方式

    一、神父、修女生活方式应表现出为主作证之精神(圣职),主持社会正义,善待教堂工友等(社会)。

    二、生活亦应简朴而不尚工业社会中资产阶级之浪费奢华(圣职,范)。工业社会中圣召特别缺乏,建议中认为首先应找出圣召缺乏之真正原因,然后应有专人推动圣召,并以远程之培养圣召之方式并进。

    三、在牧灵中成立圣召推行组,研究及推动圣召(范)。增添工人作传教的人员。

    四、在各教区也成立「教友圣召联谊会」「圣召推行中心」,指派专人负责(圣还。

    五、促使虔诚青年男女之婚姻,以便组成健全之教友家庭,进而培养未来之圣召(圣职)。

读经运动已经推动经年,圣经销售虽多,但并未造成真正的赞经潮,其中以生意方式推销及礼物方式绸脍为自传教员造成之原因。(原书无‘六’

 

七、由圣经协会协助各教区举办「圣经研读研习会」(社会)。

    本堂区域之划分及权限,本源于中世纪之封建社会,对当时农村结构十分符合,工业化社会中因交通、职业分工、教育程度等传统本堂区域制多少应有所修改以适应新环境。首先堂区负责人员应先对工业社会不同于农村结构有所了解,勿再过分拘泥于堂区观念(牧委会牧灵中心),同时对工人或其他人士也可另有变通办法:

    八、组织「人称本堂」(如工人本堂)以便发挥堂区功能(牧灵中心,社会)。

    九、在都市区设立圣堂,以便上下班的人去朝拜圣体(礼仪)。对牧灵传教的重要工具——要理建议中提出两点:

    十、对前已由主教团教义委贝会出版之「天主教的信仰」一书,加以改进(神学院)。

    十一、简化要理并加入社会正义、家庭问题、财富观念等工业社会特有之问题(神学院、牧灵中心)。对牧灵政策:

    十二、牧灵政策应与大众传播配合。(且不必规定太多之主题)(大众)为表示关怀及爱德,对世界饥饿人民表示:

十三、教区普爱会发动堂区及学校举行「奉献日」,将其所得用以蜩济饥民(社会)

(二)礼仪方面

    教会对工业化社会反应较差,因之忽略工人教友之身灵益处。礼仪方面要尽量适应工人之处境(因教会在台湾并无偌大影响力,不能有效的改善工人的环境)。

    十四、虽然举行弥撒以在圣堂中为宜,但为工人易于参加,应准在家庭、工厂或其他地战举行,也应利用弥撒新规则给予的自由,准备工人弥撒、信友福祠等(礼仪)。

十五、由于工人生活方式特殊,未必能每主日有时间参加弥撒,因此对于主日参加弥撒之规定,应以较宽之解释,每周参加一次即可(牧灵中心)(原书无‘十五’

 

十六、诚於中,形於外,神父应对礼仪多加注意,使教友增加兴趣,并应尽量利用弥撒新规所给与的自由与教友(尤其工人)共同讨论和准备适合於他们的礼仪(牧灵中心,礼仪)。

(三)社会工作方面

在半社会问题均可肯定为工业化社会之产物。教会从事社会工作,不但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正是为基督作证:社会正义,友爱和平等。因之主教、神父、修女及平信徒均应有适当的社会问题的了解,从事牧灵工作人负亦应具有社会工作之知识,如此才能指导工作者和亲身参与。

十七、修会、教区应打破界限,在人力(各种肯关社会性工作人才之交流任用)物力(经济支持之平衡发展,即钱花在需要的地方)上通力合作,培养社会工作人员(传教人员或平信徒)以便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社会、牧委会)。

十八、在工业区成立服务中心(牧委会,教育)。

十九、在大都市设立生命线,火车站服务中心,主持小小公园营,青少年活动营等有益社会之工作(社会教育)。

二十、提供学校场地作为职工青年活动的地方(教育)

二十一、教会学校主办「敦邻」等(教育)并「守望相助」。鼓励教师参加辅导职工青年研习会,利用课余或假日,实地参加辅导职工青年之工作(生命线等等)教会学校鼓励学生参加领导训练、灵修活动等。以便加入社会工作(如服务孤儿,老人)。

二十二、健全主教团大众传播委员会的组织,以便从事宣传、讲习等工作(大众)或成立研究社会问题及其对策之机构(社会、教育、牧委会)。

二十三、神父尽力推行储蓄互助运动(社会)。

(四)组织方面:主教团促进社会发展及教友传教委员会提议一元化的教会社会工作组织:天主教社会发展协会。

二十四、组织天主教社会发展协会(请参考社会及教友传教委员会原提案,并加研究其可行性)或加强大从传播委员会(此由大众传播委员会提出之建议与社会发展协会性质大同小异,请研究取舍。)

二十五、组织天主教工商协进会(社会)

 

10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